◉不是老年人的你也該思考「當老人多過於小孩時,我們未來生活會變甚麼樣子?」:2025,每五個人就有一人65歲以上,480萬個初老人口,卻只有240萬個幼兒,四成沒有兒女,五成沒有孫子,七成的人住在六大都…
■高齡化對台灣是危機還是轉機?
這不是一個世代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整個世代的難題,你我都必須面對,我們該如何準備?
▸「57歲的流行天后瑪丹娜」2016年的來台演唱會,於開賣15分鐘後門票旋即售磬。
▸ 「71歲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自稱Stan哥,忙著推動台灣優質生活跟競爭力。
▸ 「84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公司帶到世界級的強盛企業,任何對景氣的預測都被視做煉金石。
他們活得精彩有活力,身份證上年齡完全不能約束他們。我們也期待每位老人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活力,然而… 10年後的台灣社會人口結構,2位老人,只有1名幼兒,每3個小孩要扶養1個老人,4成沒有兒女,5成沒有孫子,7成的人住在6大都…。
迎接這樣超高齡且多數聚集在大都會的人口結構,你可曾想像過自己的生活樣貌?你可以選擇世代融合,也可以視他們為養不起的未來,端看你今天設下什麼樣的願景!【註1】
■高齡社會的衝擊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百分之七時,稱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達到百分之十四時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達到百分之二十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註2】
■現行台灣老年福利
因應高齡化社會趨勢,台灣政府於2015年再次修正公布施行《老人福利法》,期望使政府以及民間可以就經濟安全、健康維護、生活照顧和社會參與層面更積極推動各項老年福利服務。
■不斷完善的長期照顧
根據衛福部的「長照十年計畫2.0」,長期照顧制度(以下簡稱長照)的開端可以從1998年行政院衛生署通過的「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談起,而長照服務的雛形則為2000年所推動的「建構長期照護先導計畫」。
爾後,為了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現象,行政院於2007年核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1.0)作為應對。2015年時,為健全長照服務體系的發展,使資源更加全面、服務更具品質,讓失能者得到適當的照護,長期照顧服務法正式上路。
2016年,為了建立蔡英文總統希望達到的「平價、優質、普及的長期照顧體系」,開始推動「長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設置長照基金以改善長照1.0資金缺乏的問題。
■未來趨勢 -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根據衛福部長照專區的資料顯示,近幾年政府普設以社區為基礎的預防及照護體系「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下簡稱關懷據點),截至2017年5月底全台灣已有2710處。
關懷據點的功能除了可以做到最基本的電話問安、關懷訪視、供餐以及健康促進活動,還會舉辦多元課程以及活動,讓老人可以進行終身學習和興趣培養。范馨文說道,希望透過關懷據點不只是可以幫助較弱勢的老人、讓普通老人家之間交流,更希望可以跨世代的去影響到兒輩、孫輩,讓世代間進行交流、彼此尊容,進而形成一個健康的老化社會。
■不是老年人的你也該思考
或許很多人現在還不需要面對自己因為老化導致身體上、生活上的問題;但是很有可能需要面對家人的老去,這時候身為照顧者就會面臨照護老人的經濟壓力、安置問題等等。
隨著醫療科技越來越發達與進步,相信人類平均壽命將會越來越長,政府所推行的老年福利政策顯然會成為未來社會談論的重點。或許每個人都該居安思危,多去了解相關的議題,進一步進行規劃,讓未來不論身為照顧者或邁入老年時都能受到最大的保障。【註3】
■把危機變轉機,攜手開創不老台灣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老人福利組副組長陳美蕙」說,社會面對銀髮族,態度要改變了。 許多銀髮族可以不必坐博愛座,例如一位住在台北市的85歲長者,每天健走運動,滿頭白髮的他精神奕奕,每次上了公車遇到乘客讓座,他還拒絕,引人關注。除了個人要從小就認識到自己可能活很久,必須預做各種準備,了解老化對社會雖是挑戰,但也可以是機會。
■規劃老人生活 現在開始準備
近幾年來國際社會也不再完全負面看待老化,而認為老年潮也能帶動銀髮產業。前韓國保健福祉部長官、現任「國際老年學及老人醫學會」(以下簡稱IAGG)會長車興奉來台演講時,開宗明義就表示,到2050年,全球有21.8%的人超過60歲,有4億多人超過80歲。
因此各國都在研究銀髮產業。他說,荷蘭人已創造了「gerontechnology」(老年科技)的英文新字,產業界也在設計適合長者使用的住宅、通訊、保健、休閒產品,例如,遠距醫療、追蹤失智長者的無線通訊器材,帶動另一種經濟成長。
車興奉表示,壽命延長代表營養、衛生、醫療、教育、經濟發展有長足進步,這是人類的偉大成就。只要正面對待,未必是世界末日。彼得‧皮特森在《老年潮》以「灰色的黎明」形容老年潮是轉機,只要有所準備,善用老人人力,創造新格局,天亮之後的明天,可以變得更好。
「你可以不婚、不生,但不能不老!」陳美蕙如此形容老年對每個人影響深遠。現在是重新認識老年、開始規劃老年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 【註4】
■高齡長照相關議題:【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出版品
▸我國高齡長者健康識能之決定因子及其健康結果: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8-4/
▸醫療體系在高齡化社會的因應策略(二)落實在地老化目標: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4/
▸醫療體系在高齡化社會的因應策略(一)從醫院到社區:高齡化社會的新挑戰: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6-3/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康健雜誌)「2025無齡世代」 :https://topic.commonhealth.com.tw/2025book/
∎【註2】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齡化時程: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695E69E28C6AC7F3
∎【註3】
交大喀報CastNet 「該如何面對高齡社會的衝擊」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4543?issueID=777
∎【註4】
(遠見雜誌)「面對老年生活,你開始準備了嗎?」:https://event.gvm.com.tw/2015schroders/aging03.html
➤➤照片
∎【註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高齡化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遠距照護英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截至2020年5月,西班牙已有超過5萬醫療人員罹患COVID-19,其中10%的人員仍住院接受治療中。為了解COVID-19流行對醫療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西班牙團隊針對30篇英文或西班牙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分析...
More: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353/
📋 Oxford Academ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QJ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0-06-22)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影響全世界許多的國家,不論是經濟高度開發的國家或是開發中及第三世界國家都無法倖免;目前已知弱勢族群或醫療照護不均的族群,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深...
More: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339/
📋( The Lancet - 2020-05-15) Health inequ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ry for ethical global leadership
➥ 由於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使得遠距醫療照護的需求增加,為保障民眾就醫的權益,政府及民間相關部門須將以下幾點納入考量...
More: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368/
📋(JAMA - 2020-05-18) COVID-19: BEYOND TOMORROW Implications for Telehealth in a Postpandemic Future Regulatory and Privacy Issues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0/07/28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遠距照護英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Q給台灣的提案41-47:這票投給我,我跟你一起打造未來】
距離投票只剩下不到24小時,我要把3Q的提案都跟大家報告完畢,#你的每一票都至關重要。
和那些坐著輪椅從國外被推回來的族群不同,如果你三十歲,你還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五十年以上。
你的這票,是投給你自己,是投給未來的你,和你的下一代。
【3Q給台灣的提案41:投給自己的未來】
23年前,香港人迎來了保證「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中國,那時,他們沒有選擇。
23年後,當時的年輕人步入中年,面臨房價高昂、醫療擁擠、言論自由縮減的社會。
23年前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則在街上吃催淚彈,被毆打,被強姦,被自殺。
他們或有悔恨,但別無選擇,但是你有。
1年前,有個承諾「全台首富發大財」的煽動家,選上高雄市長,承諾他做好做滿絕不溜之大吉。
1年後,什麼承諾都沒做到的他,在凱道上煽動更多人民,接受他毫無根據的謊言。
他帶著指導解放軍作戰的吳斯懷們,帶著殺警犯、販毒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號角,一起進攻我們的民主殿堂。
還好,你們如果後悔,現在還有改變的機會,拿起盾牌,站好陣線,用手中的選票就能守護台灣。
年輕的台灣人啊,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不要擔憂,不要恐懼,不用再在意動員造勢的人數,不用在乎這兩天的耳語,明天睡得飽飽,1月11日,和你的手足,和你的朋友,投下手中這張選票。
1個半月前,平常不關心政治的香港年輕人都站出來了,他們翻轉了區議會,雖然不能下架共產黨,但展現了香港的意志。
後天,只要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也都出來,小英可能小贏變大勝,中二選區也可以翻盤,這就會決定選舉的結果!
不要擔憂,勇敢自信,投票前行,2020,台灣會贏。
【3Q給台灣的提案42:安心當父母】
今天的首投族,到了退休時,65歲以上老人人數將接近青壯年人數,而台灣人口也將下降到1700萬人左右,少子化、高齡化、勞動力缺乏怎麼辦?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近年紛紛強調婦女友善的政策改革,原因在於女性長期負擔照顧老幼的家庭責任,無法工作,造成高教育、低生育、低就業的矛盾局面。而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在世界上長期偏低,鄰近國家中只微幅高過日本,更急需改革!
以北歐政策而言,簡而言之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經建政策,透過普及平等公托,提升雙薪家庭比率,也大力提升婦女補助,並透過國家資源投入達到再分配與去普羅化,讓勞工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
以人類發展指數而言,指數越高,生育率越低,但在指數超過0.9以後,反而呈現反轉趨勢。這些高生育率國家有相當大部分是北歐福利國,如丹麥2008年時2歲以下全時托育率就達88%,瑞典達62%,挪威58%。如學者Korpi就指出「2歲以下正式托育是支持雙薪家庭的指標」。
因而丹、瑞、挪等國,婦女就業率比台灣高出30~35%!!人口減少時代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推動以婦女為中心的福利支出。包含育嬰支援、公共托育、長照配套、和強化單親補助等婦女友善政策,讓長期在職場上被壓抑的女性可以安心就業!
在選戰中,郭台銘先生曾推出0-6歲國家養支票,但無視自己在生涯中多次養育兒女的經驗,攻擊洪慈庸委員在任期中生育,這就是無視「友善職場女性」的最惡劣案例。相比之下,蔡英文總統雖沒有漫天喊價式的浮誇政策,卻在不斷改進下,修正了公托公幼補助方式,我會在國會裡面,支持蔡總統更積極的推動照顧新手父母,友善職業婦女的政策,讓生育不再成為青年恐懼的生活負擔。
【3Q給台灣的提案43: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政策,我希望在四年內,我們能做到「公托與公幼免抽籤」的目標。
當然,我們很難將公托公幼國有化,義務化,但可以透過「準公共化」,讓父母有平等的補助基礎和多元選擇,並透過政府稽核和調查聯合抬價行為,維持市場公平性,減少「市場失靈」方式。因此,國家介入除了直接補助外,尚有維持公益調節市場的作用。亦即Richard Thaler所謂「推力」理論的地位。
另外,要透過對於民間社會的動員,促進參與和理解,並釋出多餘勞動力。並透過「政府有效投資」,減少公托的運作成本。舉例而言,所謂「青銀共照」、「二次就業」,都是嘗試釋放部分中、高齡就業者/同時照顧/被照顧者進入照顧體系,減少勞力負擔。
而在宅照顧、大家庭、社區合作社等制度,都是民間吸納照顧壓力的方式。可以透過制度設計的獎助制度來達成。而透過政府釋出閒置空間、鼓勵私營照顧服務型新創,這些都是減少市場營運成本的方式。
更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在強化公托同時,必須帶入公共運輸、公共住宅政策,並鼓勵微型創業的市場機制提供解決方案,減少父母負擔、也增加青年就業。
在0-2歲部分,以「居家型保母」和「機構型托嬰為主」,推動公正的保母推薦、管理辦法;並推動「公共社區保母」,也就是和公宅結合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在2-6歲部分,「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應以修繕活化舊校舍等現有閒置空間,達到法規安全等標準。並結合大眾運輸導向開發和公共住宅政策,在車站節點設立和社區結合的幼兒園,讓最多人能夠利用。
另外,我們可鼓勵民間提出托育和長照的新解決方案,例如法國老人院自1990年代開始推動青銀共照人力分享的制度,讓托兒所與老人院比鄰。而日本新創企業推出和媽媽工作場所結合的托嬰/工作空間。這些都能提升服務效率。
如此一來,透過政策工具,來扶助民間力量、引導市場運作,形成一個吸納足夠民意的緩衝區,逐年提升公托比例,達成女性充分就業,解決所謂的「老化、青貧、少子化,人口三位一體」問題,才是讓台灣「平等而富有」的最好方式!
【3Q給台灣的提案44:多元教育】
我們的教育,應該不僅是教育孩子而已,在許多時候,孩子遇到課業問題,不只是學習困難,而是遇到社交、情感、家庭上的其他困難,甚至身心健康問題。
因此,包含學校的心理輔導、社工、甚至語言治療師等制度,必須加強配置人數,在偏鄉學校,也需要有在幾所學校聯合起來輪駐。
以芬蘭而言,就設有「多學科小組」,由不同職類專業人員定期和班導師討論學生整體「身而為人」的需求,仍後思考學生面臨什麼問題,能得到什麼幫助。把「心理健康和福祉」看作和學業成績一樣重要,是芬蘭教育的一大優勢,然而,台灣卻因為成本問題無法這樣做。不過,如果學生中輟,或是因情緒問題,濫用物質,無法在社會上謀生,我們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遠大於這些支出。
我認為,要達到「社會平等」,避免「青少年犯罪」,去特別關注那些落後的孩子,透過補救教學、心裡健康與社會資源協助,找出可以解決的問題,減少階級優勢帶來的不平等差異,這會對我們社會的融合有很大幫助,也將省下龐大的監獄監禁、毒品戒治等成本,畢竟投資教育,回報還是大多了!
【3Q給台灣的提案45:就職教育】
在高等教育擴張下,人人都能上大學,許多人批評大學系統與技職教育的混淆,也注意到了許多類別研究所就業的困難。
許多人認為高等教育有崇高的價值,然而,在通識與基礎人文課程以外,「就職」所需的技能,幾乎還是學子進入大學最關心的事。但大學與產業界的脈動,卻不一定緊密連結。
就拿地理位置來說,以台中為例,台中擁有台灣最重要的航太工業製造基地,但大學的航太相關系所,並不在台中。同樣的,高雄市台灣最大的造船基地,但造船設計能量與大專學系,卻集中在台北,這些都是不利地區發展的因素,不要小看地理因素,人際網路交流構成的互動,常常是促進競爭與人才流動的催化劑。
因此,科學園區結合大學研究機構的集約式規劃,或是大學復歸市區,讓大學成為帶動知識經濟轉型的樞紐,在許多國家的都會與產學規劃中逐漸成為趨勢。
台中具有國立中興大學以及許多實力堅強的老牌學校,我認為,教育部應更開放地,鼓勵地方產官學溝通,以研究型大學為樞紐,結合其他法人研究機構與廠商的研發部門,發展一地的技術特長,也能讓學生在學或畢業時,對於就業脈絡更好掌握!
【3Q給台灣的提案46:照顧青年】
青年不敢生育,除了剛才提過的育兒負擔,當然和低薪高房價也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我還是強調,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除了進一步稅負調整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游資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現有的《國土三法》與配套法案,著眼於管制與保護的多,而未來開創的少。我認為應參考日本《國土形成計畫法》與定期檢討的 #全國總和開發計畫 之精神,以提升地方圈競爭力為目標,以子法或子計畫規範設置機能自足的廣域國際交流圈,並以「#西部都會走廊、#東部生態走廊、與環繞全國的 #海洋資源走廊」串連,用全國性的觀點,思考機場、高鐵、鐵公路網的建構,產業的戰略佈局與差異性法規鬆綁,並在各生活圈發展「#差異化吸引」魅力,讓年輕人有台北以外的多重選擇!
而當年輕人回到故鄉,我們應該優先推出公托、公運、公宅結合創業補助的一站到位政策,讓年輕人的生活、就業、育兒都沒有負擔,全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3Q給台灣的提案47:長照3.0】
蔡英文總統推動長照升級的步伐,是歷任總統最用心的,而我們也看到,經過不道4年,長照BC級據點大量成立,深入社區,加上受益族群範圍擴大,也提供了長輩更多的資源。
以預防醫學三段五級的模式而言,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減緩失能」,而是增加前段的「健康促進」,來省下未來龐大的支出。在公共議題中我們必須納入相對弱勢者的聲音,才能改變我們社區的空間與生活方式。創造對所有年齡層友善的環境,並改革城市的發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誠然,社區、區域到城市,會有不同的尺度,也需要不同的架構來創造改變,建立一個全人健康,全齡幸福的城市。
在高齡者繼續增加下,未來長照2.0的框架,和財物支出,終究仍會受到挑戰。我認為,我們必須及早思考,進一步減少老人失能速度,ˇ以及降低照服員需求成長量的健康促進政策。我認為,長照ABC都是以「據點」出發,我們進一步衍生出「長照ABCD」時,就要用「在地整體照顧」,把地區改造成老年人可以持續生活在此的環境,透過居民間照護意識的提升,結合「到宅醫療」、「遠距醫療」、「智慧協助醫療」,貼近居民的生活,增加社區的信任與活力。因此比C據點更貼近人的,就是「家」。長照3.0便是以每個人的住宅為據點,社區為支援環境的整體營照,也會是長照政策永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