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與楊奕成教授研讀的心得
#共同發表在2021年4月22日人間福報
【懷金悼玉《紅樓夢》——金是誰?玉是誰?】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五回賈寶玉遊歷太虛幻境,他聆聽的仙曲紅樓夢【引子】唱到「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接著【終身誤】曲中有「金玉良緣」四字。這些都是作者對人物未來的預言,其中「金」和「玉」各出現兩次,他們各指的是相同的人嗎?
熟悉文本的讀者都知道,「金玉良緣」的「金」,指的是薛寶釵的金鎖片,「玉」指的是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兩人最終結為夫妻。但史湘雲有「金」麒麟,林黛玉名中也有「玉」字,「懷金悼玉」的「金」與「玉」指的還是寶釵和寶玉嗎?
我們先講「玉」,無論哪一個版本,最終寶玉都是活存的,而黛玉亡故,「悼玉」顯然是指哀悼失去林黛玉。那麼懷抱金的「金」是指誰呢?
根據甫塘逸士《續閱微草堂筆記》記載八十回以後,「榮寧籍沒後,極蕭條;寶釵亦早卒,寶玉無以作家,至淪於擊柝之流;史湘雲則為乞丐,後乃與寶玉仍成夫妻,故書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之言也」。另有趙之謙《章安雜說》記載八十回以後,「至賈寶玉作看街兵,史湘雲再譙與寶玉」。戴著金鎖片的寶釵既已死,可知,懷金的「金」乃指擁有金麒麟的史湘雲。
追溯第二十九回賈寶玉在清虛觀獲張道士所贈的金麒麟(公麒麟),賈母伸手拿了起來,笑說:「這件東西,好像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帶著這麼一個的。」寶釵笑說:「史大妹妹有一個(母麒麟),比這個小些。」寶玉不願金麒麟加重黛玉的不安,本要送給她,她回說:「我不稀罕。」回來以後,兩人為了「金玉」之事又大吵一架。
第三十一回寶玉不慎將帶回的金麒麟(公麒麟)遺失在大觀園,被史湘雲撿到歸還他,脂硯齋評:「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若蘭是湘雲未來的夫婿,他怎會擁有這個金麒麟呢?由於八十回以後已遺失,我們可以推論後來若蘭與湘雲婚配時,寶玉把金麒麟送給若蘭,當做結婚賀禮。
不過,第五回寫湘雲的曲子【樂中悲】:「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說明湘雲終因若蘭重病早逝而守寡。近代紅學家劉心武〈史湘雲大揭密〉認為若蘭在知道自己不久人世後,把那只金麒麟轉還給賈寶玉,「意思是把史湘雲托付給賈寶玉,讓他照顧這個不幸的表妹」。如此,便呼應了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而寶玉和湘雲為伴終老一生,也與前述清人筆記所載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脂硯齋在第三十一回回前評:「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曹雪芹將繪畫上的「間色法」運用在《紅樓夢》創作,是指在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上,節外生枝插入擁有金麒麟的史湘雲,讓缺乏安全感的黛玉更加惶惶多疑;而造化弄人的安排,也使讀者讀起來更興味盎然。
《少年讀紅樓夢》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012?sloc=main_mb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半瓶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殺突擊隊集結 #自杀小队2 #TheSuicideSqaud 【自殺突擊隊:集結】的詹姆斯岡恩雖然戲謔依舊,但是無形之中多了點悲憤,片中的特遣隊成員打從一開始就被美國政府當成棄子,甚至連特遣隊的成員是否適合前線地形都沒人在意,因此開場的搶灘戲成了一場荒謬絕倫的屠殺,即使惡棍們個個身負異能,但是...
「遣悲懷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看板KS86-323 文章列表-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從『遣悲懷』到『西夏旅館... - 青田藝集Art Reading Cafe 的評價
- 關於遣悲懷心得 在 元稹名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家喻戶曉,卻被後世誤讀了千百年 的評價
遣悲懷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遣悲懷心得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磊落做人去到心口得個「共」字:最後一次談論楊千嬅
世人聽歌,都習慣從流行曲之中尋找慰藉,但求就手,對號入座,但其實可以睇住歌手一路成長,代入歌手視角,從歌手故事之中領略情理,先至更有意義。正因為咁,只有填詞人觀察仔細,遣詞精準,同歌手心靈契合,歌手嘅真貌至會得以立體呈現,而唱片公司期望嘅形象塑造,至會事半功倍。林夕同黃偉文同以楊千嬅摯友自居,為對方寫唔少度身訂造嘅歌詞,透過比較佢地對楊千嬅嘅理解,世人就可以明白到楊千嬅嘅事業有成,以至人生路上開花結果,何者居功更多。無奈嘅係,以上討論已經變得無謂,事關而家嘅楊千嬅已經唔再係林夕同黃偉文筆下、屬於香港嘅楊千嬅——正因為曾經唱過嘅磊落做人都做唔到,曾經支持過佢嘅香港人無法視若無睹,自然係情有可原。
情路受挫階段——姊妹 v.s. 野孩子
眾所周知,楊千嬅有「大笑姑婆」之稱,但事實上,佢嘅大笑往往只係掩飾面對鏡頭時嘅尷尬不安(訪問中曾提及過係唔知講咩好而陪笑),而喺愛情路上,與其形容佢為奮不顧身,倒不如話係左計右計,恨有愛情恨到憂心甚至神經質,而林夕旁觀者清,自然睇得相當清楚。〈姊妹〉出自林夕手筆,其中歌者既係楊千嬅,亦係林夕,因為佢地兩人都對愛情有憧憬,亦同樣喺經歷挫敗之後發現到用力不當,痛楚難當,於是學識調整心態。婚姻具有象徵意義,但將就而成婚又唔等於搵到真正快樂,因此歌者見到身邊好多人都遇到另一半而自己屢試不果,就開始思考點解世人可以輕易穿起婚紗,而自己距離修成正果遙遙無期。「我都有聽你勸告/不要計數/他錯了要故意扮成糊塗」係成婚友人向歌者分享嘅心得,但歌者理性清楚知道自己無法愛人愛到不辨是非,為求有伴而捨棄自我,於是就懷疑自己係咪真係企得太硬而導致愛情失利。「終於你守得到」所贏得嘅係表面上幸福嘅婚姻,但歌者重視嘅係雙方價值觀係咪契合,係咪可以同對方相處自在,觸及咗一般人從未觸及嘅核心之後,歌者陷入迷惘,進退失據。然而,又正因為歌者始終清醒,無法從眾,佢知道關鍵在於「愛到跌入漩渦/將錯就錯/關係亦出錯」,唔應該為錯誤嘅人委曲自己,而要搵到真正愛情,就係要改過「我總太愛人/迫到愛人/變做朋友再變生疏」呢種執迷。一個人唔愛自己,過分依賴對方,就會造成壓力,而只為得到對方而將自己扭曲變形,亦只會係勉強幸福,欲求不滿,所以歌者過去嘅愛情觀都係出錯。然而,當時歌者仍然未好好振作,於是結尾就只有「若我說我願意誰在乎過/你知道那答案快提示我/分半點福氣給我/不准留低我一個」,寄望上天保祐。
即使情路多舛,歌者仍然堅強,於是姊妹亦感同身受,繼續陪伴。「我信我有這一日/伴侶肯專注待我/每晚也固定安樂/像俗語講開花結果」反映歌者對愛情仍然抱有信心,而其實所謂專一,從來都唔係一種需要追求嘅個性,因為雙方都具有足夠能量,就會吸引對方,專一並非目標,而係過程。只要自己努力不懈,以成為更好嘅人為目標,漸漸身邊人就會發現自己嘅優點——人散發光芒,就自然會獲得愛慕,呢啲就係吸引力法則。認知到自己「情感可錯贈/婚紗照不敢拍錯」,歌者學識再愛都唔可以愛到失去平衡,於是就開始尋求指引,「你知道那答案快提示我」,希望「總有天親耳聽到/我愛侶對天宣佈/生與死都愛惜我」,真命天子有朝一日降臨身邊。林夕為楊千嬅所寫嘅,都係楊千嬅當時飽受困擾嘅真實想法。
同期,黃偉文寫咗〈野孩子〉,楊千嬅喺呢兩首歌裡面形象反差之大,值得留意。當林夕仍然陪伴緊楊千嬅自傷自憐,尋覓答案,避免輕舉妄動,黃偉文以「野」字形容楊千嬅,其實就係話緊楊千嬅知,未學行先學走唔緊要,任性放肆唔緊要,同林夕嘅建言近乎相反。首先,觀察〈姊妹〉中嘅楊千嬅可以得知,楊千嬅絕非「就算只談一場感情 /除外都是一時虛榮」嘅人,而「情願獲得你的尊敬/承受太高傲的罪名/擠得進你臂彎/如情懷漸冷/未算孤苦也伶仃」亦非佢嘅取態。林夕要訓練楊千嬅精進自身,唔好計較可唔可以喺對方身邊得到任何好處,或者留低任何痕跡,但黃偉文就話「朝朝暮暮讓你猜想如何馴服我/若果親手抱住/或者不必如此」以及「必須有這結果/才能懷念我」,進路係截然相反。野孩子為野而野,視愛情為可以操縱人心去贏取嘅俗物,「不受命令就是一種最壞名字」都係為免獻醜而強裝野性嘅表現,為求自欺欺人,刻意疏遠對真愛嘅渴求,偏偏昧於最後受苦都只有自己嘅悲慘下場。歌者態度倔強,輕視「許多旁人說我不太明瞭男孩子」,又話「沒有幸福都不介意」,呢啲都係晦氣之語,因為一言以蔽之,就係自己輸唔起。楊千嬅當時唔以呢種晦氣情緒作為第一主打,自然有佢嘅理由,而外界從兩種姿態之中再次思考面對愛情嘅應有態度,則係楊千嬅同佢嘅支持者嘅關鍵連結,後來,呢種港女形象亦逐漸成為咗一種香港文化嘅參照。
療傷自強階段——楊千嬅、笑中有淚 v.s. 自由行
自我拷問之後,林夕以好友身分交出指引,寫咗〈楊千嬅〉去鼓勵迷途羔羊楊千嬅光復自己,其中句句精心,為後來佢同丁子高嘅婚姻美滿埋下伏筆。首先,佢提點楊千嬅反省自己,思考自己擇偶條件,「誰人曾愛過你/你盡量幻想他貪你甚麼/好心地也不錯」,就係借助與人相遇,查找自身長處,而「誰人曾厭棄你/你問問自己他憎你甚麼/或是怕你會肚餓」,就係借助他人批評,了解自己不足。林夕本身對楊千嬅有作為朋友應有嘅了解,因此就以三個「請」字,善意建言:「如果想照耀萬人/請加點信心」,自信心只有精進自身先會獲得,依賴他人評價,將自身價值單純建築喺歌唱事業成就之上,都係虛妄;「如果想抱住情人/請吸取教訓」,愛情方面,唔好以為每段愛情都係獨立成段,必須從每段愛情之中一再翻檢,直至妥善整理好過去所犯嘅錯,先好再次上路;「如果想快樂做人/請敲敲你心」,楊千嬅曾經喺訪問講過,佢覺得楊千嬅係一條set好嘅路,營營役役,就忘記咗做自己應該先於一切,但林夕認為只有安靜落黎坦白面對自己情感先至有助成長,於是佢勸勉楊千嬅忠於自己,向「童年時那個你/與弟弟在家中演你自己/哭只因你歡喜」學習,放低偽裝,成熟之中亦「別要太過顧忌」。楊千嬅曾經提及,丁子高令佢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有另一個演繹,於是自在,而回頭去睇,原來楊千嬅唔係只得一款之說,係愛情顧問林夕早有教導,而「你未有卻恨有」嘅就係嗰位會欣賞自己任何形態嘅人。最後,即使未來盡皆未知,際遇無人可料,素來含蓄嘅林夕,都係選擇咗以「但是我永遠愛你」收結,其中友誼之深,不言而喻,遠非如今一個反共、一個親共嘅日益疏遠可比。
雖然道理已經擺在眼前,楊千嬅仍然無法釋懷,於是當年嘅林夕又再以一首〈笑中有淚〉加以點撥,等楊千嬅唱出心聲,排解傷感。知行合一,從來艱難,於是林夕當年只係想佢明白,傷痛可以照舊,但必須開始學識感激他人嘅離開,因為「如果將來能得到誰/其實多得這過去」。「戀愛路有幸捱不死/競技場上當嬉戲/今天講來彷彿一世紀」反映,歌者已經學識用笑去面對失戀,但其中仍然有傷感,因此有淚在所難免。無論如何,因為已經有所消化,歌者「早已記不起自己/有否憎恨/ 至少今天再站起」,所以佢的確明白「經歷就當福氣」,只係情緒上過唔到,「當我無情無恨望過去/還是笑中有淚」係描述現實,而「抓緊愛侶只靠寬容不靠淚水/無奈要被你拋棄後/先瞭解我是誰/如若那天我大多幾歲」就係覺悟。因為愛情觀尚未成熟,因為曾經用力過猛,「當日是我迫你」,歌者可以唱出「明白到毋需因你會分手過慮」,因為擁有失去已非關鍵,亦可唱出「誰亦可以沒誰/離合全為了大家高興」,因為性格不合就係不合,無謂拖拉。當時,楊千嬅太驚自己唔再遇到愛情,以為遇到過嘅已經夠好,於是無法放低執著,但到同丁子高相遇成婚,佢終於就明白咗林夕當初嘅開解其實如同預言——想唔分手,首先就要唔好擔心分手,而只有做好自己,至可以毋須擔心,繼而開花結果。
當林夕鼓勵楊千嬅勇於自省,收拾自己,另一方面,黃偉文未有開導,而係陪伴楊千嬅繼續逃避,認為暫時空等都唔緊要。林夕為楊千嬅所寫嘅歌,有按住楊千嬅覺悟速度而逐漸滲入哲理,但黃偉文所寫,則係著重描述楊千嬅尚未清醒嘅狀態為主,所以更有抒發悲傷之用。〈野孩子〉寫自己天生天養,唔介意男孩子點睇自己,鼻孔朝天,但到〈自由行〉又一時盼望,一時絕望,狀態相當不穩。所謂散心,實際上只係「避了你至少幾千百公里/原來為了讓你不要再度被提起」,呢種出遊目的本身係咪值得鼓勵,留待楊千嬅同大家自行思考,因為「遇不到他/怎夠狠/放得開你/願我那尾站在馬德里」即係將希望寄託喺新對象,心結既然一直未解,所謂尾站都只會重複錯愛,重複傷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至係更好。尚未諗通嘅歌者,每次傷心之後都走去旅行,唔去處理前事,直接跳過應有程序就去「盼會遇上安份」,呢種聽天由命而懶於自省嘅態度,係絕對唔會爭取得到真正適合自己嘅人。如果真係咁想真愛降臨,與其原地踏步,呼叫「最怕世上遊遍/發覺沒有此人」,倒不如收拾前塵,準備真正起行。「一生在旅行/買票預了雙份」係因,「站站停下最後也空等」係果,「畢竟也自由過/算有幸有不幸」則係自我打發,自暴自棄,成段副歌所反映嘅就係歌者太渴求愛太過依賴,反而從未學識獨立自主,未有資格得到真愛至係天道人情。「最愛縱使真的要等/靜靜坐著亦會走近」呢句單獨睇問題唔大,但配合前文後理,就會知道呢種等待同靜坐係真係單純等待同靜坐,極之被動,極之天真,不但唔會改變宿命,得到上天眷顧之期只會不近反遠。黃偉文呈現出楊千嬅喺深淵徘徊嘅狀態,為楊千嬅失戀後嘅停滯不前提出咗合理解釋。
漸入佳境階段——烈女、化、原來過得很快樂、真命天子 v.s. 最佳損友
光復自己之後,楊千嬅抱持烈女心態,再次入陣。林夕寫〈烈女〉之時,楊千嬅丁子高尚未相識,因此寧願剛烈都唔肯屈服,係因為楊千嬅已經有少少打定輸數,一切情有可原。楊千嬅一度以為「跟你到家裡去掃地/讓情敵跟我講恭喜/放棄是與非/與魔鬼在一起」就係美妙愛情,但醒悟之後,知道忠於自我永遠係優先考量,所以唱得出「烈女不怕死/但憑傲氣/絕沒有必要呵你似歌姬」以及「烈女不怕死/又何懼你/不會失去血性和品味」,無視他人目光。佢已經描繪出對象嘅輪廓,唔再盲目恨嫁,單身亦在所不惜,「迫你待我好我寧願傷悲」,只因佢明白人若然扭曲自己去愛對方,下場自然係令愛情顯得浮淺難測,易離易分。回望過去,呢段時期其實係佢嘅過渡期,而零七年與丁子高發展,傳媒大肆唱衰烈女遇上花花公子,全城睇淡,當時冇人知道烈女本身並非烈女,而花花公子本身亦非花花公子,只有佢地兩個自己知道對方真係有令自己卸下裝甲嘅能力,鼓起信心同呢個人一齊,可能真係可以還原真我,熱愛生命。由此可見,林夕借助愛情觀去啟發楊千嬅人生觀,令楊千嬅是非分明嘅港女形象變得鮮明,可惜嘅只係而家嘅楊千嬅已經墮落到對人民幣投懷送抱,「放棄是與非/與魔鬼在一起」。
零七年八月,楊千嬅推出心灰意冷嘅〈化〉,用理性說服自己接受單身,「忘愛自然合襯」。對應返楊千嬅喺婚後講返自己曾經諗過準備雪藏卵子,靠攏獨身主義,佢其實一直都唔想求其搵個人嫁咗佢,所以即使所謂中女大限將至,佢都無法輕易妥協。當時嘅林夕,無法保證楊千嬅一定會遇到真愛,因此亦選擇咗以呢首歌幫佢記錄心情,唔知獨立係咪就係出路嘅徬徨,係每個人都總要面對嘅人生命題。「何必擔心下半生/何苦不信任緣份/談多幾次心/自然就似情人/唯有甘心」選用「甘心」二字,其實就指出咗世人輕易成婚,只係因為輕易放棄,願意同「似情人」嘅人共諧連理;而「毋須等的別要等/庸碌一世沒遺憾/人家不費心亦能恩愛互吻/誰說別人未襯」選用「未襯」二字,其實就指出咗世人覺得合襯都係外在條件,唔會計較對方係咪靈魂伴侶,但因為歌者自己缺乏資格插嘴,只好獨善其身。「未信共對上百年未愛他」就係講感情其實可以培養,所以價值觀唔夾可以忍,全部都係游說自己接受平庸,唔好再心存奢望。不過,因為林夕始終理性,所以佢亦不忘點出「如果戀愛為結婚/如果擁抱為名份」嘅因果倒置,而淨返落黎嘅,就只可以睇楊千嬅自身造化,因為林夕要講嘅經都已經講曬。值得留意嘅係,到零七年十一月,傳媒爆出楊千嬅丁子高相戀已有數月,可知佢嘅心態已經慢慢轉變緊,而〈化〉嘅心態,只係維持咗好短時間就因為丁子高而完結咗。
〈原來過得很快樂〉面世之時,楊千嬅已經認定丁子高,而林夕一直觀望,自然知道時機成熟,天機不妨再洩。歌詞第一句,就點出「原來在快樂中便不必明白快樂/原來愉快共處未必需要學」,因為佢從楊千嬅嘅轉變之中,睇到真愛並非傳說,而係充滿可能,一如香港民族終於意識到抗爭都可以愉快,全因確認到共同體心有所屬,理念一致。遇到頻道相同嘅人,個性唔同正可以互補,背景迥異正可以相成,相處原來毋須費力,亦毋須費神。對照返少女時期擔心分開,擔心對方用情不專,楊千嬅終於發現「未怕被嫌討厭/過份完仍沒顧慮/傻或錯/也深知他允許」至係相愛,而一路以黎,林夕點畀佢嘅都係明路,過去慘痛經歷因而都消化出積極意義。「原來安心才能開心/誰還管笑容可吸引」,丁子高令楊千嬅明白到,做自己就已經會得到對方嘅愛,「亦再不必證實我多麼勇敢」(可對照〈勇〉)。「原來極盼望的幸福可來自意外/原來未靠付出亦得到厚待」,好多個「原來」,正反映出道理其實顯淺,但人總係兜兜轉轉,至學識回歸簡單,由愛自己做起——要愛人,必先自愛,自愛就會有自信,所以「找到使我自信的人/自然會/一直動人」就係少女祈禱終於有回音,夢想成真。林夕所講嘅係,未遇到對方之前,一定要精進自身,唔好隨便依賴,而當真係遇到同路人,就要再學識開心唔一定源於自己,因為他人帶畀自己嘅開心,至可以令自己更加舒坦。「曾經與某人一吻/動心得不放心/如此小心/再愛亦不合襯」擊破為求合襯而勉強自己嘅錯誤觀念,將要結婚嘅楊千嬅,終於深明自己從來都唔係狂野之徒,亦缺乏匹夫之勇,姊妹林夕嘅誠心陪伴,可以話係不可多得。
同時,林夕亦以〈真命天子〉為結婚禮物送畀楊千嬅,點明何謂真命天子。要等到真命天子,首先就係要做好自己,而等到之後,就要記得對方有幾難得,因此「誰在真心中有假意別要再查/衡量哪個才值我的終身自然又憐又怕/我/便無力愛他」,就係唔好再去思索到底眼前人係咪就係真命天子,用心生活去驗證至係唯一方法。真命天子可能有無數個,但關鍵係自己願意認定,然後經營同相信,因為「人生有幾個下次」,一拖再拖,就會同真愛失諸交臂。「誰/抵我講我願意/分手前怎可能證實他算真命天子」之中,反映楊千嬅真係極之理性,亦極之自私,因為只願意去愛值得愛嘅人,然而,林夕就再次直接話佢知,計算同論證係必須停止,否則就會因小失大,「無力愛他」。楊千嬅維持烈女姿態已久,會行到結婚呢步,已經反映丁子高好值得佢放低自己,所以林夕就提醒佢好好捉實對方。呢種捉實,已經唔再係當年嘅太怕失去而單方面捉實,而係兩個獨立嘅人知道同對方依存比單打獨鬥更有意義嘅互相捉實——當大家都夠力,大家都深愛,未來有難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舉行婚禮,就係慶祝十年練習終有所成嘅慶功宴,一如民族獨立,都係為齊上齊落甘苦與共留低見證,建國只係對同胞深厚感情嘅追認儀式。
根據江湖傳聞,呢段時期,黃偉文同楊千嬅已經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前者因為心有不甘,寫咗一首〈最佳損友〉聊表怨念。黃偉文曾於自己嘅紀念專輯《AFTER TEN 十年選》控訴,喺〈可惜我是水瓶座〉歌詞下方寫道:「其實我一直都懷疑楊小姐從來都不喜歡我為她寫的歌詞,那些道謝,直覺上都是客套話,但一直不太喜歡卻一直採用,也許才是種更偉大的包容。而我,真的,都盡了力了」,為雙方分道揚鑣提供個人見解。從「楊小姐」呢個客氣稱呼,不難得知佢地已經唔係朋友,但其實佢本人似乎冇留意過,自己同楊千嬅嘅友誼只係放負,而非互相打氣。或者,黃偉文確實耗盡全力,但如果耗盡全力都係捉錯用神,所反映嘅其實係自己根本有心無力,無法開解朋友,令朋友搵返人生希望。
同一張紀念專輯,黃偉文嘅不甘更加表露無遺,可見佢仍然無法理解自己作品受到冷落嘅根本原因。佢寫:以前會想:「如果同期沒有〈姊妹〉,這首歌會不會更受歡迎?」現在覺得:「即使當時有姊妹,一首好歌還是不損它的好。」事實上,撇除監製作曲編曲因素,就詞論詞,〈姊妹〉係比〈野孩子〉更適合塑造楊千嬅形象,亦更切合楊千嬅心理,〈野孩子〉並非劣作,但係確實係無法同〈姊妹〉相提並論。同樣道理,〈楊千嬅〉態度正面,濟世有益,而〈勇〉則執迷不悔,示弱求憐,前者跑出,亦係合乎情理。喺埋怨朋友之前,未有反思友情深淺,耿耿於懷,大概都係源於缺乏自覺,昧於自知。
修成正果階段——火鳥、好不容易遇見愛、一二三三二一
終於,林夕為楊千嬅填出一首尚未成長嘅人必然無法理解嘅〈火鳥〉,足證楊千嬅面對過去未來已經相當自如。生命所有悲喜都有價值,每段相遇都有意義,值得記嘅就記住,淡淡交匯嘅就唔去強記,曾經深刻亦只係愛嘅遺產,所以「遺忘是過程沒壞與好」,人開始學識破執。「過去給拋進熔岩的心灰飛了/浮塵沒帶來天動地搖/近鏡的一切化為長鏡/閉目/然後/微笑」呢種從容,就係源於領悟人生,因而舉重若輕。相比起以前就算無情無恨回望,都控制唔住眼淚,「曾經/盲目到望晚空等黃昏/麻木到願發生的蠢事持續發生」,浴火重生過後,楊千嬅已經可以勇敢到「從頭細數命運由甚麼鑄成」,無懼回顧前事,笑對昔日低潮,而之所以勇敢,就係因為佢已經健康到足以理解「心境每秒在註釋生命」。起初係痛楚,然後係消化,最後係覺悟,「你也痛醒請做證」,就成為向世人說明堅持到底之必要嘅參考對象——「我不變/怎改變一個人/如像火鳥在洪爐內/花瓣在懸崖上躍下才可再生」,有破方有立,方有「今天火鳥在洪爐外/飛舞在懸崖上/看雲裡有星」嘅雲淡風輕。
其後,林夕以〈好不容易遇見愛〉向楊千嬅說理,理中有情,姊妹情誼又再昇華。「想那年的你/誰忍心去漏低你/然而每個他/拿舊愛相比/祈求他寵你又懂你/回眸絕美/轉眼嫌他語言無味」,就係當年只知羨慕他人嘅懵懂,而「想這時的你/說他親切像空氣/閒來會氣死/但仍然要吸氣」,就係後來學識抱緊真愛嘅淡定。結婚之後,從相處之中,楊千嬅理解到「無人天生會是一對」,因此「情人定變知己/這齣戲/才能沒結尾」就係提示自己要每日精進,努力活出真我,從而確保對方可以了解自己,絲毫不差。林夕見證住佢「曾踏破過深海/尋求你我所愛」,又喺佢身邊「陪同你失望又期待」,去到某啲樽頸,甚至連林夕咁通透都擔心前行無路,一齊跌入谷底,「我幾乎奉勸你離開」,可知好友嘅支持係何其重要。可能,冇林夕沿途加持,楊千嬅就無法開花結果,而冇楊千嬅嘅全心信任,林夕亦未必輕易參透。「回望每寸滄海/原來最愛非愛/抬頭後笑中帶淚說/誰還要轟烈地期待」,寥寥幾句,已經係一部血淚史;「 門就算拍不開/那天涯為你我移開」,交付上天,亦只因人事已盡,問心無愧。遇見真愛之所以好不容易,係因為遇見之前,大家都必須出盡全力做人,而聽任際遇之人,就只配浮浮沉沉,虛度一生。
舊事徹底整理之後,楊千嬅轉眼已為人妻人母,要開始展望將來,為小朋友嘅人生負責,而如今嘅展望將來已經係切實可行嘅展望,而非如同空中樓閣嘅幻想。林夕喺〈一二三三二一〉之中,寫到「徬徨時想捉緊命中那伴侶/固定了想知怎樣相處面對」,就寫出咗楊千嬅目前嘅圓熟,只係家庭生活只局限於家庭之內,未有發揚成為民族之愛。「轉身醒覺情路有秩序/不追過不知所需」,又再一次為所有發生過嘅事心懷感恩,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同時又不忘做好自己,持續追趕。「從前未知轉眼近了/未似傳說世事難料/初心傷過重新再跳/願我真情性再大也改不了」之中嘅真性情,其實即係接受咗「請敲敲你心」嘅建議,不以心為形役。只要每日都過得無愧於心,想要達成嘅夢想都如願以償,就可堪稱無憾。至此,林夕已經同楊千嬅相守接近廿年,一齊感受世界,觀察世界,共同面對恐懼,迎接浪漫,如果冇當初嘅林夕,就唔會有後來嘅楊千嬅,更唔會有終生嘅丁子高。喺拋棄香港支持者之前,楊千嬅嘅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究其原因,大概就在於佢一直都係生命力頑強,從未輕言放棄,而且誠實面對錯誤,檢討自己。
根據網上新聞流傳,林夕曾經喺楊千嬅婚禮發表感言,以一件小事,講出自己接受丁子高嘅原因:「農曆年,千嬅同丁生來我家拜年,好多人說,麻將檯上見真章。千嬅打牌打錯,丁生的笑容卻一片溫馨,像看著一個小朋友做錯事,但又好疼愛這個小朋友的樣子,我好放心將這個姊妹交給丁生。」林夕之所以認為楊千嬅終於搵到自己嘅幸福,係因為佢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嘅姊妹本身從來唔狂野,亦從來唔係小孩,但只係佢願意向丁生流露小孩一面,而丁生之所以會視丁太為小孩,唔係因為對方真係幼稚,而係佢打從心底憐愛對方。因為深愛,佢為楊千嬅痛心,因此想保護佢,呢啲心思從小事之中最可以睇得清楚,而林夕心思慎密,擅於觀察思考,自然可以從打牌之中發現具體而微嘅愛。當丁子高挺身而出,保護同照顧楊千嬅,楊千嬅終於變得隨意,放低自保心態,做最自在嘅楊千嬅。
當香港藝人一再背棄香港民族
「天知道大家好不容易學會愛」,香港人之所以咁用力狙擊楊千嬅而唔係楊明,其實都係因為愛之深,責之切。睇住佢跌跌撞撞,喊過痛過瘋狂過,去到搵到真命天子,成為人母,佢出post回憶入行,其實亦同時勾起緊香港人同佢嘅共同回憶,於是失望之情又再浮起。楊千嬅呢個港女icon,流住香港文化嘅血,香港人嘅長年捧場,支撐住楊千嬅嘅事業,雙方無法體諒,其實都係源於香港人覺得楊千嬅辜負咗香港人畀佢嘅愛,一如林夕同楊千嬅之間曾經真心相待,因此亦更難和解。當林夕始終深愛香港,成為香港文化界嘅忠烈戰士,受惠兼受教於林夕多年嘅楊千嬅居然無法飲水思源,同林夕拍住上,支持者嘅心情,其實應該係心痛多於憤怒,只係痛到盡處,想佢改過但佢始終唔改,最後只可留言宣洩,向曾經支持楊千嬅嘅自己道別。
一直以黎,我都相信香港民族嘅存在係既定事實,香港獨立亦係必然會發生,但有理想,唔等於可以唔尊重意見不合嘅人,因為以理想為名去排斥他人,就會變成自己都睇唔起嘅人,再犯上世紀嘅人已經犯夠嘅錯。爭取獨立嘅路上,香港民族始終要理解一個事實,就係唔係任何香港人都可以將小共同體嘅感情同民族呢個大共同體扣連,而真正有損失嘅其實係失根嘅佢地,而唔係已經學識互助互愛嘅我地。藝人離地係常態,商人睇錢做人唔識政治都係常態,因為佢地嘅分工從來就唔係讀書讀理論,亦唔係思考大歷史,因此期望佢地意識到中國將會解體,好明顯就係一種奢望。我選擇相信香港藝人總有一日會醒覺,係因為我相信香港始終係一個令人恢復人性嘅地方,而即使佢地到2020年都尚未意識到抉擇時機已經迫近,我都只會將責任擺喺自己身上,因為宣揚理念係已經覺醒嘅人嘅職責,未改變得到佢地對時局嘅認知,都只可以繼續耕耘,繼續等待。
我地已經識得將愛發揚光大,比香港藝人更早行到去識得同成個香港民族分享愛嘅呢個境界,原諒再原諒,係我地最應該做嘅事,因為只有原諒,至會更令人明白民族有愛。我始終重視嘅係民族嘅存續,因為土生土長嘅香港人死一個就少一個,對香港文化曾經有過貢獻嘅藝人都係鬧一個就走一個,冷嘲熱諷、網上批鬥,只會令佢地更難加入香港民族嘅一方,傷害係永遠唔會令對方改過遷善。想對方磊落做人,我地要示範言出必行,例如日日撐黃店,謝絕一切中國商品,每日都有睇書睇新聞不停精進。楊千嬅刪除留言,其實正係源於對中共同網民批鬥嘅恐懼,而佢始終未明白嘅係,人要免於恐懼,就必須追求自由,拒支持者於門外只會令自己距離磊落、正義同自由更遠。自由即獨立,有愛即民族,學識求同存異,將心比己,香港民族一定會等得到置諸死地而後建國嘅嗰一日。
https://gnimmm.com/2020/07/18/miriam_yeung_linxi/
遣悲懷心得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殺突擊隊集結 #自杀小队2 #TheSuicideSqaud
【自殺突擊隊:集結】的詹姆斯岡恩雖然戲謔依舊,但是無形之中多了點悲憤,片中的特遣隊成員打從一開始就被美國政府當成棄子,甚至連特遣隊的成員是否適合前線地形都沒人在意,因此開場的搶灘戲成了一場荒謬絕倫的屠殺,即使惡棍們個個身負異能,但是就這樣在前線被犧牲了大半,但那些在天上看著他們的神明:美國政府監控員們,顯然完全沒有把這些前線成員的生命當回事。就這一幕,其實就已經奠定了全片的正邪基礎:如果【星際異攻隊】系列當中,主角們所對抗的是自己的父親,【自殺突擊隊:集結】、就像是一部拍給底層社畜們看的超級英雄電影,它是一部描述被壓迫的魯蛇勞工們在不被當人看的痛苦的任務旅程當中找到夥伴,確定自己的人生意義,並且在最後決定一起給他們的老闆一個好看的故事。
因此,電影當中最後的大魔王是個可以用自己的分身控制人群的巨大怪獸,而最後擊敗這個可以控制人群怪物的,是電影世界當中最不可能成為救星的動物。而編劇還唯恐這個概念觀眾看不懂,還要在最後插入一段父親跟他的女兒的話語,告訴大家最不起眼的成員都能夠作出有意義的事。
當然,詹姆斯岡恩還是那個幽默戲謔的詹姆斯岡恩,所以這一切的批判與熱血都還是藏在幽默調笑當中,但是我覺得【自殺突擊隊:集結】的他顯得更為成熟世故了。
因此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被詹姆斯岡恩的調侃逗樂的同時,又覺得格外的療癒,又有那麼點感動,因為比起【星際異攻隊】系列的童趣,我對於寂寞、自覺擁有缺陷的無力的底層人士們找到彼此,互相關懷、對抗邪惡東家的題材更加有共鳴。
其他出沒地區
►【半瓶醋】LBRY頻道
https://odysee.com/$/invite/@bpf1980:5
►Twitch【半瓶醋】
https://www.twitch.tv/bpf1980
每週五晚上九點半的【半瓶醋夜未眠】
►【半瓶醋】臉書粉專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QDDQT
這邊其實是每天都在出沒的區域
►【半瓶醋】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ofuzhang/
其實一直沒有很習慣用IG...
►YouTube頻道【半瓶醋】
https://pros.is/RDVPU
Podcast
基本上就是把【半瓶醋夜未眠】當中的精選討論片段放上去,不想看畫面只想聽聲音的朋友可取用。
►iTunes Podcast【半瓶醋】
https://pros.is/SRYWZ
►Spotify Podcast【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N9AN
部落格:之前有很多個部落格,不過目前縮減到只有兩個還在更新
►GQ【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HT4V
►巴哈姆特【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PSUU
專欄:媒體合作的供稿,不定期出影評
►派特88【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3HRD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遣悲懷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遣悲懷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小說的深層結構是什麼?為何駱以軍總喜歡把幾個不相干的故事「擠」在一起寫?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敘事者「我」進入酒吧「滿妹的店」,破解了一款老遊戲「道路十六」裡奇怪的程式設計錯誤。
他進入一格空白迷宮當中,卻也意外闖入幕後一段糾纏私密的情事。那是兩位先後自殺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木漉、渡邊)和一個女人(直子)之間的三角戀情。
這格空白被取了一個叫做「直子之心」的暱稱,而空格內部卻沒有任何迷宮和道路,只留下兩行字。小說這樣寫:
直子:這一切只是玩笑罷了。木漉。
直子:我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人。我愛你。渡邊。
「直子的心」。艱難地千方百計的進入,各種路線和策略。結果只是兩句話。
沒有缺口。無法進入──人終究是孤獨的。
透過單薄的兩行字以及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的視覺意象,駱以軍的書寫如此淒涼蕭索。
那「希望得知謎底」的巨大盼望,以及盼望的落空(對,你終究不會明白那熾熱又寂寞的,愛的真相是什麼),較諸其間愛情之熾熱,幾乎更令人震懾。
而同樣在此篇〈降生十二星座〉裡的其他故事,
包括「滿妹的店」、「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小學同學鄭憶英事件」以及「十二星座」的設計,都有著類似的道理。
舉例,「滿妹的店」的故事也是如此──經營酒吧的女老闆為何有著「滿妹」這個綽號?因為她「命裡帶滿」。
什麼叫做「命裡帶滿」呢?因為她原來是個空姐,每次一上機值勤,只要是她值勤的班機,班班客滿。
客滿時的服務是最累人的了;可憐的滿妹因此遭到排擠,因為沒人想跟她一起飛,所有的其他空姐同事,都想盡辦法調班,不要跟她一起值勤。
命裡帶滿的滿妹束手無策,只好辭職不幹了,轉行開了間酒吧──
這倒是棒極了,因為自從酒吧開張,生意好得不得了,「天天客滿」。
這聽來只是個好玩的小細節,但事實上卻與小說主題直接相關──
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看似不相干的細節中隱喻著對生命最深沉的扣問──是啊,滿妹「命裡帶滿」,但為什麼她命裡帶滿呢?為什麼就是她呢?
你能知道最後的道理嗎?在這些故事中,駱以軍往往拋出待解的謎題與懸念,卻又遲遲無法給出解答。
你知道那最後的核心就被放在「直子的心」裡面,但卻無法明白那就竟是什麼。
何以滿妹「命裡帶滿」?原因不明。
星體們何以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何以這世界上有「萬有引力」這種東西?原因不明。
曾於泳池中偽裝死亡、狎玩死亡於掌中,對死亡如此輕蔑的的小學同學鄭憶英,何以終究在多年後竟自殺而死?原因不明。
雙魚座很浪漫嗎?對的。那為什麼雙魚座就很浪漫呢?不知道。
處女座很龜毛嗎?對的。那為什麼處女座就很龜毛呢?不知道。
彷彿一切世事皆不可解,而生命最後的真相只能指向類似小說結尾這樣的蒼涼:
突然想起這許多進進出出我底星座圖的人們。我記得他們所屬的星座並且嫻熟於那些星座的節奏和好惡,但我完全無法理解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遣悲懷心得 在 從『遣悲懷』到『西夏旅館... - 青田藝集Art Reading Cafe 的推薦與評價
悲喜交織的情感。在這次節目裡將由國內首位受邀至阿 根廷探戈藝術節演出之班多鈕演奏家吳詠隆領軍,連同 鋼琴家張博誠共同分享多年來的演奏心得,一起與聽眾 分享音樂 ... ... <看更多>
遣悲懷心得 在 元稹名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家喻戶曉,卻被後世誤讀了千百年 的推薦與評價
元稹名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家喻戶曉,卻被後世誤讀了千百年,讀完全詩《 遣悲懷 》才恍然大悟!-致遠書香. 60K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 <看更多>
遣悲懷心得 在 看板KS86-323 文章列表-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Re: [心得] 心得. fayemimi. ⋯. 搜尋同標題文章 · 搜尋看板內fayemimi 的文章. 8/18. M. 元稹遣悲懷. fayemimi. ⋯. 搜尋同標題文章 · 搜尋看板內fayemimi 的文章. 8/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