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市首間完全實驗中學,芳和實驗中學(前芳和國中)將要實施的轉型內容,已透過媒體報導、說明會與新生體驗營,讓第一屆的家長大致了解。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最嚴重的誤解,恐怕是「似乎沒有課業壓力,孩子本來就不大喜愛讀書,那麼應該可以在此快快樂樂玩三年」。
「我的孩子是否適合進入實驗教育?」芳和實驗中學呼籲,必須先釐清以下幾個「誤區」:
誤會一:實驗教育是孩子的避風港?
整體來說,實驗教育在教學上的多樣性,就是不斷形成各種挑戰,刺激潛能的發揮,若是需要穩定學習環境的孩子,並不適合來變動性大的芳和就讀。
誤會二:快樂學習就可以自由自在沒有壓力
這屆孩子剛入學時,做的第一個文字作品是適性探索課的「自薦表」,要在表上填寫自己為什麼要選這堂課的理由,沒想到一堆學生寫注音,還有連注音都拼錯⋯⋯
家長要有基本資訊能力,孩子的3C要鬆綁 👉 https://bit.ly/3p3qcuT
適性入學家長說明會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問 . 我答 . 第二談】
📍 妳讓孩子試讀三家並告知最後會由父母做決定,這真是個好主意!好奇請問當初妳讓孩子試讀三家前,心裡已有定見嗎?還是完全開放的狀態呢?
📍 我接觸的共學團體,通常在聲請入學前,會有類似的規定:
1 家長先參加說明會
2 認同理念以及希望面談的提出聲請書
3 老師/學校面試家長後確認雙方期待,再安排試讀
4 試讀後,家長與老師與學校再進行一次會談,與家長溝通孩子在試讀期間的狀況以及是否可以入學
當時我們去聽了台北市蒙特梭利小學們的說明會,覺得各有千秋。所以我們每一家都提出了申請,但因為有好幾家學校是第一年辦學,所以無法提供試讀。當時我的女兒去試讀的時候,我們心裡還沒有定見。但我的女兒試讀後的想法,倒是對我們如何做最後選擇有很大的影響。
.
.
📍 另外想請教你覺得念蒙特梭利小學,是否就一定要銜接蒙特梭利國高中,又或勢必要出國呢?
目前我跟先生是希望孩子在國小能念蒙式,但國高中(最晚高中)轉回體制內學校。會這樣規劃是因為我們的初衷是希望他在六到十二對宇宙產生興趣、像海綿一樣求知若渴的階段,教育環境能延續蒙特梭利的方式,讓他們讓自己的動機去引領學習。
📍 其實我覺得不一定,不過我同意你的想法,就是蒙特梭利幼兒園加小學,奠定了孩子人格與學習的基礎。我跟先生對於國高中到底是否要繼續蒙特梭利或是換其它體系也想了很久,不過我們一直沒有排除出國是其中一個選項,因為以目前來說,國外無論是蒙特梭利或是其它實驗教育的選擇,真的比台灣多。
我們這幾年又去國外拜訪了不同體制的國高中。其實發現,許多學校的理念與蒙特梭利的以人為本、適性教學、做中學等非常類似。但蒙特梭利有一個點是很不一樣的,就是教育要追隨著不同發展階段孩子的身、心、靈需求。
在國高中,也就是青少年的階段,蒙特梭利醫生提到,孩子的荷爾蒙急速變化,同時身體與心理也經歷很大的改變。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找尋自己是誰,在確認自己能被接納,但身心的巨大改變意味著孩子在這個階段無心做大量的學科學習。
準備離開家裡,踏入社會的孩子需要除了父母以外的成人陪伴者來當他們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偶像等。雖然正要證明自己可以獨立於父母,他們還是很需要父母提供心裡上的支持與理解,但無法承受父母過度干涉或控制。孩子的青少年階段有帶著這份理解的蒙特梭利成人/老師陪伴,對於孩子是否能安然的從孩子轉換成成人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雖然表面上許多國高中的課程很像,但老師用什麼心態來陪伴孩子成長是很不一樣的。
.
.
📍 國高中無法出國怎麼辦?
📍適應力強的蒙特梭利孩子要轉換到不同教育體系,在事先還是需要被預備。例如,學習如何考試,理解新的體制有那些不同處等。
如果不計劃回傳統體制,台灣現在也有實驗國高中可以考慮。對於已經完善具備自學與自我規劃能力的孩子,還可以考慮自學團體:有部份時間自學,部份時間參加自學團體,甚至有部份時間會體制學校上課。
這幾年台灣的實驗教育發展的很快,因為出現了更多跟我們一樣想要尋找不同教育方式的家長。你們就讀幼兒園的孩子目前還小,所以真的很難說等到他們要上國高中時教育的狀況。但以目前的發展來看,以後的選擇應該會更多。
.
.
.
.
#你問我答
#教育的意義
#蒙特梭利在我家
相關小文
「你問 . 我答」https://reurl.cc/4mQYdV
適性入學家長說明會 在 懶貓太太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懶太太]
毛毛的鑑定安置說明會/緩讀說明會
不管是入幼還是入小,我都很建議家長要報名說明會去聽,甚至有問題,可以當場問工作人員,這樣才不會充滿疑惑。
這兩個周末忙著參加特教中心辦的說明會,聽完對於自己是否要爭取緩讀,要讓毛毛上哪個學校,更擔心了。
因為教育界是不太贊成緩讀的,認為緩讀之後,在幼兒園的刺激不一定更多,緩讀這一年小孩成長有限,若有情緒障礙經過研究,緩讀後也不會更好,這些緩讀的小孩反而會困惑,為何同學都去念小學了,我為什麼沒有,或是因為年紀比別人大一歲,之後有可能會受到同儕的疑惑或是霸凌。
除了你可以告訴教授,你緩讀這一年很具體的原因,需要做的訓練,及可以達到的目標,否則要第二次申覆面談,帶小孩跟教授們談為何堅持要緩讀的原因。
老師說明,通常緩讀申請過的,比較多是較晚才發現需要早療。或是因為身體狀況,真的無法入學。
很像論文口試,還要有心裡準備被教授說,你能肯定這一年緩讀後就可以適應小學生活嗎?
這就是緩讀的人不太敢申請,申請後又不太可能會通過的原因,家長的心臟都要很強大。
11/1~11/30就是特殊兒申請國小鑑定安置的時間了,所以在這個月內
1.我要參觀完有可能的四間國小,遷戶籍
2.寫完緩讀報告,申請看看
3.11/18毛毛要去醫院心理評估
4.在期限內送完申請報告
看網路上的文章都說,父母應該要讓小孩適才適性,不要全憑自己的喜好硬讓他去念啥念啥,但是特殊生呢?我們卻一定要幫他做決定。是否我要堅持,她一定要念資源班來融合,大家都很辛苦,或是直接去特教班,最容易。
這問題真是讓我很難抉擇啊~~
圖為毛毛去沖繩水族館,看魚的樣子
適性入學家長說明會 在 110學年度第1學期適性入學家長說明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10學年度第1學期 適性入學說明會 ( 家長 場110.10.15) ... <看更多>
適性入學家長說明會 在 110年度國三適性入學宣導家長說明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10年度國三 適性入學 宣導 家長說明會 · 更多新北市立錦和高中的文章 · 相關的粉絲專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