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公公發生交通事故時就有做一些心理準備了,有事先詢問韓國喪禮要準備什麼和注意事項。當我聽到要在葬禮式場過夜時有抖了一下,雖然沒真的參加過台灣喪禮,但台灣喪禮給我的氛圍是可怕的,加上我的體質有點敏感,所以當下一直覺得害怕。
基於韓國法令規定死亡後要在3日後完成火葬手續,除了有衛生問題外,也是希望家屬能快速恢復正常生活,畢竟飯得吃,錢得賺,書要讀,所以不管過世時間多晚,就是算第一天了!
公公是黃昏時候過世,從醫院移靈到鄉下葬禮式場已經是晚上了,我呢帶小孩們在第二天中午才抵達。當然親戚們已經都到了,弔喪客人也陸續到來,所以小媳婦第一件事是去換穿黑色喪服。
女性喪主一律黑色喪服,男性喪主則是西裝,這些都是在現場可以租借的。然後男性手臂披喪,女性頭上別白色蝴蝶結髮夾。
其實在我去領喪服時候就透過像警察局問訊室一樣的大窗戶看到公公遺體了,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大體,媽呀…有嚇一跳! 然後沒多久就家屬們觀禮"入棺"。嗯…沒想像中可怕,可能是昨天才過世大體還未有太大變化,但像我家大叔大姑們這樣撫摸公公臉龐我真的沒膽。公公一樣身穿黃色壽衣,但外部用鵝黃色,粉紅色和粉藍色的色紙像木乃伊一樣繃帶式包起來,然後入棺,最後在我們各放入一朵紙花後闔棺。
當然這過程一直需要行禮,順序是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兄弟姐妹,孫子,孫女,外孫,侄子。拜飯時飯菜雖然是工作人員端進來,可是善後媳婦要端出去交待給阿珠瑪做韓式拌飯給我們家屬吃。
客人呢? 先進來靈堂弔唁行禮,然後把白包丟入有上鎖的木頭箱子內,就出去跟朋友打招呼吃飯喝酒聊天。我問我家大叔沒給帖子怎麼大家都知道來弔唁?他說他也不知道大家怎麼會來,但依韓國人喜歡群聚的特性會自動放送聯絡網,所以變相為小型同學會,而且遠在首爾的朋友也會特別到場,我家大叔台灣公司幹部也是從高雄飛來弔唁。那沒帖子職場上怎麼請喪假呢?只要提供"死亡證明書"就可以了,一般依幾等親給3~7天的喪假。
在客人進來靈堂時家屬在旁準備答禮,剛開始大家都是一直哭,哭累了就是發出"哎一古"的低鳴聲。所以我的工作就是招呼客人吃飯和通風報信提醒大家該發出聲音了。
對了,說到喪禮飲食一般辣牛肉湯居多,但我公公家地方習俗是水燙肉。哈哈哈台灣大多茹素15~30天,韓國沒禁忌,甚至在完葬當天晚餐就家族聚餐奢侈吃烤韓牛。
第二天基本上都在招呼客人,客人離開後就要準備善後,多餘的免洗餐具退貨,開箱算錢寫明細,梳洗睡覺,因為家族男性居多,說真的沒害怕的感覺,只是有點克難。
第三天一早先做最後祭拜,然後搭上靈車回公公家,由長孫捧遺照在家做最後巡視,離開時在家門口把公公常用的飯碗摔破就結束往火葬場去!
火葬過程其實跟台灣差不多,在觀景小房間做最後告別,在啟動前一樣大喊"火來了,趕快離開"的話語,然後就是默默等1個半小時後到收骨室觀看納骨過程,領取小棺木。
一般應該是甕缸骨灰罈入塔,但公公雖然是火葬處理,可是是長眠墓地,所以又趕到鄉下墓地下葬,幸好之前就有先動工,所以當日就可以完成土葬,在旁邊有請外燴餐車提供午餐,是buffet,提供家屬和工作人員用餐。
之後長子和長孫捧遺照直奔寺廟安奉!
這又是下一個章節了! 待我慢慢敘述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設計簡樸、高雅,百多年來見證了香港社會的滄桑。最初,聖母無原罪堂於1842年建於威靈頓街。這座教堂曾在1859年被祝融光顧,夷為平地,後來重建。1881年教會當局鑑於鄰近環境不宜再作宗教聚會地點,於是在堅道購地建造現時的主教座堂。威靈頓街的教堂便於1886年被商家購買後拆卸。現...
遺體變化順序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設計簡樸、高雅,百多年來見證了香港社會的滄桑。最初,聖母無原罪堂於1842年建於威靈頓街。這座教堂曾在1859年被祝融光顧,夷為平地,後來重建。1881年教會當局鑑於鄰近環境不宜再作宗教聚會地點,於是在堅道購地建造現時的主教座堂。威靈頓街的教堂便於1886年被商家購買後拆卸。現時的主教座堂於1888年12月7日聖母無原罪節日前夕舉行首次的獻祭。這教堂是一座仿歌德式設計的建築物,由倫敦一閒公司負責設計。教堂的形狀猶如一個希臘十字架,但它的右邊卻較左邊短,全長八十二米,闊四十米,高二十三點七米;另中央尖塔高十米,設有座位一千多個。主祭台位於中殿和耳殿的交匯處,是整個教堂結構的焦點所在。在祭台的西南面特設有主教的寶座,亦因此稱這教堂為主教座堂。主教座堂內處處都與聖者有關連,主祭台的雲石地板下面安放了十位聖者的聖體。牆壁和石柱上,各安放了近二十位聖人的塑像。彩色玻璃窗上也是聖人的畫像和事蹟。祭壇後方祭衣房門口的地底,安放了香港天主教首位領袖若瑟神父的遺體,在平放地面的石碑上,以拉丁文記載了他的生平。正對著這石碑的牆上,原放有一尊木刻的聖母像。這尊聖母像頭戴皇冠,腳踏蛇頭,稱為「無染原罪聖母」,是於1955年聖母年時由公教學生捐贈的。2008年移放到福傳小堂,代表聖母陪伴香港教區成長。主教座堂內設有四個小堂,他們由左至右順序是聖體小堂,福傳小堂,中華殉道聖人小堂及亡者小堂。除了福傳小堂外,其他小堂所使用的祭台,都是由威靈頓街舊教堂搬過來的,使堅道和威靈頓街兩座歷史上緊聯的教堂有這些文物作為實質的憑據。教堂從前採用蠟燭和氣燈來照明,現在也被射燈所代替了。過去,參加禮儀多要帶備扇子取涼,現在教堂口安裝了空調系統。以前,講道者要爬上教堂中央大石柱的講道壇上大聲疾呼,現在透過擴音器便可清晰地講道。這些變化都見證了百多年來香港人生活上的改進和時間的遷移。主教座堂幾乎每二十年就大規模的維修一次,透過基本維修和提高座堂內設施的水平,保護工程不僅鞏固了原有歷史建築的結構,亦振興了香港天主教會的靈性和團體生活。
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榮獲聨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奬 。對座堂的評語 : 「主教座堂的保護工程,更新了這座已維持了一百一十五年的建築,使它繼續成為本地宗教信仰的地標。進行維修及修復工程之前所作出的「不損壞性」調查,及改善音響和燈光效果之前所進行的各項不同系統測試,都顯示出維修小組的專門知識及對修復歷史建築物的複雜性之深切理解。透過基本維修和提高座堂內設施的水平,保護工程不僅鞏固了原有歷史建築的結構,亦振興了香港天主教會的靈性和團體生活。」這是本港建築項目第四度榮獲文化遺產保護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