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警界高官一整天下來的「新聞運作」非常精采,
相信只要有讀一點書的讀者們應該也都可以識破「警媒關係」的生態了。
(警界高官連打疫苗都可以找媒體大報特報,那在疫情爆發之前怎麼不先未雨綢繆打疫苗?)
其實只要有點衛教常識的人都知道,疫苗需要打幾劑、今天打了第一劑疫苗以後要過多久以後還要打第二劑、完整施打以後多久才會出現保護力,不是說你打完第一劑後馬上就練成「百毒不侵」,
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不是打了疫苗,都要 #避免無謂的群聚。這根本就是有大腦的人就該有的常識。
有學過警察學與行政法等法規的人也都該知道,「臨檢」和「行政協助」的分野在哪裡,更該知道警察權的界限。
政府對於人民的營業自由做出限制時,自然該有相應的完整配套措施、紓困或補償方案,而不是濫用警察權、把警察誤當成衛生主管機關,來達到「實質限制」的效果。
親愛的:打了疫苗以後,還是不應該 #亂衝績效、#帶同媒體群聚拍片 唷!
疫情中,不宜做不必要的移動,那就宅在家裡讀書吧!
在書裡,可以找到很多問題的答案:
「包著虛假糖衣的毒
只要有跟媒體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無論是什麼事情、無論是誰,一旦被媒體抹黑,之後要澄清就是登天難,這正是媒體報導之所以可畏的原因。
媒體報導具有毀滅性的力量。司法機關長期處於動輒得咎的困境,必須耗費很多心力來處理「媒體互動」的問題。臺灣媒體掌握了民眾資訊源,再加上長期追求點閱率、「獨家」,出現了部分罔顧新聞倫理的行為,導致媒體已經不只是「第四權」,而是所有機關都畏懼的超大權力。
手握這股力量的媒體需要第一手新聞,因此要與政府高層(也包含司法高層、警政高層,例如法院與地檢署發言人、警局公關單位)、政治人物「打好關係」,政府高層與政治人物也要仰仗媒體手握的輿論力量,或至少不要得罪媒體,於是不管是檢察還是警察體系,都希望和媒體保持「互利共生」的關係,漸漸地,這種關係愈來愈扭曲,最後甚至成了機關高層進行派系鬥爭的工具。我們在前述章節提到,警察要戰功、檢察官要表現,而最能彰顯出這一切、最能讓自己在上層面前嶄露頭角的,就是負責的案件上電視、上新聞了。
記者如果想要掌握公務體系新聞,就要在體系內「有管道」,而為了打通管道,就必須向體系高層「示好」,前一章提到的辦案「英雄」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
媒體為了套交情,會用傳媒的力量替警方做宣傳、捧紅一些高層指示的人物。如果這些人真的是值得嘉獎也就罷了,偏偏只看績效的高層捧的常常不是好貨,例如曾任職績效戰區,因半年內破五十案受表揚,並被媒體封為「鷹眼帥警」的某員警,在被捧成下一代新星後不久,卻先「因故」被該分局督察組調離現職,後來更遭民眾檢舉「騎乘公務車載女友,途中與民眾發生糾紛後竟無故盤查民眾」。事件上網公開後,該員因此被記過處分。明眼人肯定能看出,該員警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破這麼多案子,可能是吃了專案績效大力丸「衝鋒陷陣」出來的結果,執法的程序應有許多可議之處,這樣的員警遲早要出問題,但警方高層不謹慎思考他的高標成績怎麼來的,還把他當執法成效極好的活招牌,做成美美的新聞讓大眾看。
與媒體相互為用的造神運動還不止於此。......」
- 摘自:《#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第218-219頁,第三部 媒體幻象- 第九章 失控的第四權- 包著虛假糖衣的毒
編編防疫提醒:
不管你在北中南東還是離島,都請減少不必要的群聚活動,網路書店或電子書會是你宅在家裡的好選擇。
~~~~~~~~~~~~
前情記事:
來訊照刊-艋舺警:https://bit.ly/3ogsR3W
來訊照刊-全國警:https://bit.ly/3yh0abx
艋舺警續集-負責任篇:https://bit.ly/3ydTkU9
艋舺警續集-衡平報導:https://bit.ly/3tVJEue
退讚警告:https://bit.ly/3uY10rW
避免無謂的群聚 在 台灣民眾黨- 疫情越發嚴峻的當下,請停止無謂爭辯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擴大居家隔離。 ... 也要求落實分艙分流、專責醫護兩大制度,避免醫護與患者發生交叉感染。 ... <看更多>
避免無謂的群聚 在 【每日必看】獨厚"陳柏惟罷免案如期投票中選會決策內幕曝醫 的推薦與評價
【每日必看】獨厚"陳柏惟罷免案如期投票中選會決策內幕曝醫: 應避免增加無謂群聚@中天電視 20210703. 5,046 views5K views. Jul 2, 20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