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美國,文化學習就在日常裡。
昨天門口出現一張卡片,原來是隔壁鄰居家送來的新生兒+全家福照片,字體燙金很精緻,下方寫著小嬰兒的名字、出生日和出生重量,我們知道他們幾個月前迎來新生兒,但現在收到卡片覺得很驚喜。
轉眼孩子已經四個多月大了。
不過卡片背後什麼都沒寫,我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收到這個(也不是邀請卡),到底該怎麼做才妥當不失禮呢?
問了嫁給美國先生的朋友,她說「不做什麼,應該也可以吧!」
但那不大像是我跟工程師的個性。
於是我又查了查英文網站,有人建議可以回張卡片,還附上回卡草稿大綱。
也有美國人提到,這個算是Birth announcement,除了會發給親朋好友之外,也會給熟識的鄰居,一方面是正式介紹家裡的新成員給大家,另一方面也有「萬一家裡小孩啼哭請包涵」的意思。
我和工程師後來決定去給小孩買個絨毛玩偶(選了可愛的樹懶造型🦥),加上一張手寫卡片。
交給鄰居,他們當場打開玩具跟卡片(直接讀卡片是不是在台灣也很少見😂),很開心的回屋內抱出新生兒來給我們看看,是個超級可愛的小男生,大家愉快的聊了一陣子。
雖然小時候常說敦親睦鄰,但好像真的是來美國之後才開始從頭學與鄰居互動的social etiquette (社交禮儀)。
在異國的生活,也恰恰很像初生的Baby。
接收周遭環境人事物的資訊➡️
decoding解碼不熟悉的符碼跟行為➡️
蒐集解決的各種方式➡️
採取對應與適應的方式➡️
達成與環境逐漸融合的過程。
和你們分享,這兩天有趣的文化學習經驗😊
*保護隱私,照片已做遮半+糊化處理
邀請卡怎麼寫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怎麼辦一場美國風格的生日趴踢》
自從來到美國之後
發現美國人非常熱衷辦趴
Grace被邀約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趴踢
直至上週六 小兒子11歲生日將至
終於立下決心幫他辦了場生日趴
下面來說說辦趴的一些ABC吧!
什麼樣的情況辦趴?
美國人辦趴的理由千奇百怪
最常見當然是生日趴
接著是節慶(拿節日當藉口熱鬧)
各式週年(結婚、宗親會)
接著入宅 house shower
慶祝即將生產 baby shower
或是親友間沒有理由的趴踢
但是這種趴通常是potluck party
亦即一人一菜的聚會
通常風格就比較隨性
接下來說說怎麼籌辦趴踢了
首先要確定趴踢的風格
有些趴踢會有一個主題
比方說運動風、80年代、電影
那麼與會者就要配合主題裝扮
送的禮物也要契合風格
小孩的趴踢主題通常是恐龍 公主 卡通 魔法等
身為主辦人
有主題要在邀請函上說明白
但是有要求的趴踢別人參與的意願也會比較小
趴踢地點在哪裡
多數的趴踢都是辦在主辦人的自宅
而且活動範圍會包含室內跟戶外
這就很大的考驗主辦人的決心
因為他必須把房子打掃乾淨
並且把桌椅挪動到通暢
還要把戶外佈置好讓賓客活動
更別提事後的打掃了
Grace 還去過幾個趴踢
地點在公園 溜冰場 速食店 甚至遊藝場
公園的話主辦人也要事先去佈置跟準備食物
其他商業地點都可以付錢了事
趴踢要邀請誰?
賓客邀請對象跟地點大小
和主辦人的意願有關
大多數的趴踢邀請人數都在10-20之間
在美國辦趴跟台灣
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的是邀請函
台灣要邀請別人通常就是一通電話
一封簡訊的事情
但是在美國必須要有邀請函
作法通常都是買現成的邀請卡
然後內容自己手寫或是印表機印出貼上
內容必須包含
趴踢原因 主題 日期時間 地點
RSVB 聯絡人的手機或電子郵件
上面載明欲參加必須在某個期限前回覆
當然有特殊要求也要列上
比較重大的聚會
比方說大壽或是婚宴
也會有人做特製邀請卡
最後邀請的辦法
邀請人會先口頭簡單詢問
對方有意願再給他邀請卡
以免別人不好拒絕
主辦人雖然廣發邀請卡
但最終預計參加趴踢的人數
以實際有回覆主辦人的人數做計算
不要發多少卡 就準備多少食物
不然絕對會剩很多喔
趴踢內容
通常生日趴踢表定時間都是兩個小時左右
小孩的趴踢會註明kid only
或大人也受邀 play date
小孩們如果玩得太開心了
大人來接的時候就會跟主辦人聊聊天
通常會多待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最常見的小孩生日趴踢活動有
Corn hole
Penyata
Chalk drawing
吹泡泡 捉迷藏
各式桌遊 球類遊戲
很多時候父母也會準備小禮物
給參加生日派對的小孩
通常是價值$5以下
配合趴踢主題的小物
趴踢食物
生日趴必有的當然是蛋糕跟汽水
接著熱狗 薯片也一定要
要豪華點 杯子蛋糕 糖果 餅乾 水果都可以
那如果自己的孩子被邀請了呢?
記得一定要期限內回覆主辦人讓他知道你孩子會來
並準備$25-40的生日禮物給小壽星
準時到 準時接人
這樣才有下次喔!
圖:Grace 主辦的泳池趴踢跟參加過的成人生日趴踢
邀請卡怎麼寫 在 志蘋的麥克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lubHouse房間流竄三日心得
先謝謝 #BNI長安 家人提供邀請碼,一開始美國的朋友邀請我,當時沒有太大的興趣,覺得只是跟浪live一樣的聲播聊天室,完全忽略這個APP,不知道短短幾週內,變得如此火熱。
Clubhouse 是一款 #全英文介面 ,目前只有iPhone 手機能下載,並且只接受邀請碼,才能加入的語音社群應用程式。每個人一開始有兩張邀請卡,可以邀請朋友,也可以透過放人加入,累積邀請名額。
Clubhouse初期使用者規模只有千人,而且都是特定關係的人士才能加入,聊天室以Roon顯示,所以在台灣以房間來稱呼.#名字目前只能改一次 ,之後要求客服協助更改。
任何人都可以開一個房間,訂一個主題,邀請來賓發言,沒有被邀請的人,也可以點底下的🖐️,舉手發言.有點像是會議軟體Zoom裡的圖示.
朋友問我怎麼不開個房間來聊聊,這麼簡單的事情,我想了一個週末,想不到要開什麼主題來隨便聊聊,每週要為廣播節目的主題,已經很燒腦了,平常居然無法用腦,看來我也是挺弱的。
我有聲音的偶包,可以不化妝出門,但是沒有麥克風,幾乎不想講話.不過我想到有很多輕鬆有趣的議題,可以在房間裡同樂.昨天亂入了一個聊甄嬛傳的房間,主持人請大家一起唱歌,聽起來超像誦經的,我居然覺得是聽過的房間中最療癒的。
這幾天到處亂逛別人的房間,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1學習英文的好地方
我想不到比這裡更第一線接觸外國人的地方,聽了幾個外國議題,一樣是生活的話題,老外聊起來有趣又好笑,聲音表情讓人想一直聽下去,找到對的主題,練習聽力還不錯.有脫口秀主持人、電視主播,聲音及口條完全就是學習的好範本.可以的話,有發言的機會,還可以練習英文表達.
#2練習表達力
過去課程中,我都會要求學生回家做「聲音日記」跟朗讀,但是能夠堅持每日做的學生,實在少之又少,常常交幾次作業就沒下文了,可能就是樂趣不夠,試著開個房間,每天設定主題,邀請同學一起加入練習口語.
#3想成為主持人可以強化邏輯力
要當一個能夠掌握流程的主持人不容易,除了要能掌握來賓的發言時間,適時又不失禮貌地打斷對方冗長無意義的發言,還要快速整理來賓的觀點,條列式的重複給聽眾,邏輯跟反應力都要很強.透過每天如果做一個訪問,一個月內保證邏輯力大增.我會再寫一篇主持人如何有節奏的掌控節目
#4快速增加社交圈
在這裡可以認識朋友的朋友,平常不容易接觸的名人或藝人,可以像講電話般的真實聽到對方的聲音.一開始朋友說在某個房間聽到五月天講話,也有人直接跟蕭敬騰對話,非常開心,聽到這些,對我的吸引力實在不太大.突然間我想到,那表示我也有可能聽到Tony Parker 在某個房間說話,我興奮的開始認真搜尋。
開始進入房間後,大量的聲音訊息出現,要注意的幾點
#1需要良好的思辨能力
網路上一人一種想法,一件小事有數十種論點出現,多數都是發言者自己的經驗談,但不是每個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是否要參考或是直接引用,需要有強大的思辨能力來篩選。
#2網路也是要謹言慎行
不同於傳統媒體,網路一直是素人跨足名人的發源地,FB、YT、IG、PC還是當前流行的CH,在這些平台上只要敢講,蹭到流量就可以瞬間爆紅,講錯話、傷到人,道個歉就事過境遷了。如果你很在乎好不容易自己的累積起來的名聲,即使少則數人,多則5000人的房間,還是要謹言慎行,一旦說錯話,三分鐘後就流傳全世界了。
#3時間管理
平台越來越多,花時間在各房間遊走,像在餐廳聚餐,聽隔壁桌的閒聊或分享某個經驗,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純打發時間的話,我會看書、追劇,陪陪家人,如果幾個小時都在房間裡,那勢必該做的事情必須要延宕處理了.我一直覺得網路是百科全書,但也是個吃掉青春的無形怪獸。
最後,歡迎追蹤我的CH,也想聽聽大家加入房間的想法。
跟廣播聽起來有什麼不同呢?
對於不喜歡用手機擴音聲音的我來說,音質多數不好,真實感的趣味性居多。如果用耳機或Speker 播放會好一點。
邀請卡怎麼寫 在 0418仿寫邀請卡 的推薦與評價
大班幼兒已經有仿寫能力了,有機會讓他們試著視覺的辨認,再分辨文字的空間概念,除次之外也是記憶力、理解力與注意力的訓練。 我們就由仿寫「邀請卡」開始練習,過程中 ... ... <看更多>
邀請卡怎麼寫 在 單元十四寫作練習:邀請卡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觀看影片,學習撰寫 邀請卡 ,並完成網上練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