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在興趣投資最多的,是樂器。因為工作忙,沒空出去玩,只好在家玩樂器。算一算,有11把口琴(不同調)、7把吉他、7把烏克麗麗、一台電鋼琴。
真是任性又匪類(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玩賞兼收藏)。所幸,我都有持續練習,和每一把琴的相遇,也都有故事。
有些同年的朋友,已經退休,我也開始會想,退休後的生活。即便退休,我還是希望學個不停。樂器是好選擇,而且聽說學樂器,比較不容易癡呆。
不管哪項樂器,我目前都自學。
之後,應該會找老師,認真學藝。
來說說,中年學樂器,我的一些體會。
1. 一開始,你會撞牆,但持續練下去,你會看到進步的自己。
一樣是愛的羅曼史,以前只是能把音彈對,現在慢慢能加入表情。
不管什麼年紀,進步,都能讓你喜悅。
2. 我不玩電玩,玩樂器,就是我的破關打怪。
吉他譜上,會告訴你指法怎麼彈,但你可能覺得不順,你就要找出自己的解法。
最明顯的例子,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No.1。
譜上標注,要把第六弦從E調成D,我沒調。
雖然低音D彈不出來,而且要重改指法。
但我摸索出的新指法,變得相對容易,容易到能把曲子彈完。
這不是解題,什麼是解題?
這是為什麼學樂器,不容易癡呆的原因吧。
3. 每一首曲子,都有瓶頸樂句,多跟少而已。
像現在練的【巴哈前奏曲第一號C大調】,最難的是最後兩小節。
所以,練習的時候,不要每次從頭彈到尾,就針對瓶頸樂句,練他個一百遍、兩百遍。
電鋼琴的好處,這時候就出現了。
你可以戴上耳機,不用擔心吵到人。
否則,同樣樂句來個上百次,會像大賣場的無限回放【新鮮出爐麵包,要買要快】.......
鄰居可能會瘋掉,我可能會被投訴。
這算不算重兵佈局,算不算思考對策?
4. 不管哪種樂器,我的學法都是非正規的。
我不是從基本練習開始,是從一首樂曲開始。
很像小孩子學語言,他們不懂文法,只是跟著台語阿嬤,看見一隻蟑螂,跟著唸【嘎抓】.......然後就會了。
曲子會給你動力,但那些重要但乏味的練習,一開始不會。
反正我不參加檢定,也不比賽,更沒打算開演奏會,就把我喜歡的曲子當練習曲。
5. 最後,當美好音樂,從你指尖流出,你會驚訝。
你享受了音樂,又明白,就算你開始得晚,你還是有潛力的。
說到這邊,怎麼像是勸敗文?
那麼,你要找個樂器來玩玩嗎?
#這兩年陸續來的6把吉他
#11年老爺車繼續開
#換車的預算拿來買吉他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Keith Sir 線上音樂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wa.me/message/SALX7FG6JFL7L1 可以按下連結使用Whatsapp自動發譜功能☺️...
那些年鋼琴伴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剛好有網友問到,想到之前也有一些朋友對奧地利音樂教育有類似的疑問,索性介紹一下我工作的機構與奧地利音樂教育的基礎結構。
我任職的這個州立音樂院(Johann-Joseph-Fux Konservatorium),位於奧地利東南部Steiermark州的奧國第二大城Graz市中心。
我於2017年5月應徵這個當時有超過50位同行競爭的職位,通過演奏、現場教學、教學法論文、教學法論述答辯與心理學家詰問幾個關口,考入前三名候選名單。
等了二年,在資格快要過期前,因資深同事請長期病假,才有機會於2019年以代課鐘點入職。(候選資格過期後,一切作廢,之後有職位缺的話,還要再過一次五關,重新再來)
第一關是演奏。這一關基本上像鋼琴比賽,彈完後,最終選出5位,數日後再進入其他評比。在第一關就被刷下來的話,不管教學經驗有多豐富出色,也沒有展現的機會。
除了主審如院長、鋼琴部主任和學務主任全程在場之外,第一關與之後口試關卡的評審是不同的二批人。口試現場除了5到6位鋼琴同行之外,還加入其他人員。
為求公平與不壟斷專業視野,另有一位非鋼琴的器樂同行在場。
因為是州政府公職,依法還有一位政府教育局官員在場監督。
而公家教育機構以嚴謹為本,加上上級機關是州政府,教育領域的公務員選拔更為嚴格,這樣的終生職,不容許不適任的人員進入,所以另有一位專業心理師在場,從口試開始,全程盯場,仔細觀察應試者的言行舉止。
而應試者結束所有音樂相關項目如演奏、教學、論述答辯之後,最後一關是回答心理師的詰問。過程中,心理師一邊詢問與端詳聆聽,一邊不斷在手邊的本子上紀錄。這份報告,在徵選分數上佔了很大的分數比例。
有許多前幾關名列前矛的應徵者,在最後心理師詰問這關,被一句「不適任本教職」而打了回票,前功盡棄。
因此,曾被問到,我是否「因為另一半也在州立音樂院任職,才能更容易被選上」時,內心只能搖頭苦笑。如果在這樣一層層且許多各方勢力在場的關卡選拔,還能靠裙帶關係脫穎而出的話,我的他,不就有一手遮天呼風喚雨的地位了嗎?
事實上,連院長都無能為力。
因為配偶已在其中任職,所有在場者對此議題更為小心避嫌,甚至加倍審慎嚴格,深怕落人口舌。
而我的他更是從不徇私的端正行事風格,多年來連一句好話都未曾對任何相關人士提起。
唯一為我大打宣傳的,是與我合作音樂劇的好友。在應徵之前,她就已連續數年無私地在眾人面前大力稱讚推薦我,並推動音樂劇專任伴奏職位的生成,希望音樂院延攬我進來。也因為與她的合作,有機會入了院長與學務主任的眼。
與學務主任這位高權重的資深鋼琴部大姊之交情,和她對我的支持欣賞,是我自己那些年來一場一場音樂會彈出來的口碑評價。這些人脈,與另一半完全無關。
可以自豪不知羞地說,考入音樂院,完全是靠自己的實力、付出與努力。
底氣與事實,自會隨著時間讓一切蜚語流言隱沒。
奧地利有三種公立的音樂學習機構:藝術大學、音樂院、音樂學校。
1. 國立藝術大學有三間,就是很多人熟知的,位在維也納、格拉茲、薩爾茲堡的三所大學。培養的是以音樂與相關音樂藝術為主的專業音樂家/藝術家。
2.奧地利有9個州,每個州都只一間州政府直接成立管轄的音樂教學機構。這就是「州立音樂院」。州立音樂院有基礎音樂/樂器教育,也有專業音樂學習課程培訓(如幼教、合唱指揮),考過可拿文憑。
州立音樂院也可考器樂最高級結業文憑。
有幾間州立音樂院的等級跟藝術大學差不多,繼而升等成私立藝術大學。
3.奧地利有點規模的城鎮,也有設市立或鎮立的公立音樂學校,以基礎音樂/樂器教育為主。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私立音樂學校與學院,這部分水準較良莠不齊。有水準與公立名校能比肩的,也有報名就能教學、付費就能入學,完全不挑老師與學生的。
台灣目前沒有這樣的學制與獨立出來的音樂院機構。
州立音樂院是獨立在義務教育之外的音樂學習機構,所以沒有年齡限制。理念是提升民眾整體音樂素養與培養音樂種子。
若是音樂幼教課,來的就是3、4歲的大寶寶,若是修合唱指揮,那就是以大學生或在職人士為主(比方小學或幼稚園老師),因此要看修的是什麼課。
就樂器學習來說,小孩和青少年居多,加上少數成人。
只是某些熱門樂器幾乎不收成人初學者,等著入學的學生太多了,以年紀小的優先。比方我所在的鋼琴部,是兵家必爭之地,雖有30多位教師,但仍供不應求,候補名單有時甚至排到一至二年後。考過入學考,一般來說要等上半年到一年,才會順著入學考成績依序入學,不是考過了就能馬上進來。
但其他器樂就沒有這個人滿為患的狀況,因此也收成年學生。
還在上小學中學的學生們,都是放學了才會來音樂院上課。而大學生或成人的上課時間就有彈性,上午和晚上都行。
入學後,每學期要選修樂理聽寫等音樂專業科目之外,每三年有一次晉級大考,沒過,就掰掰了。
與本城音樂高中有教學合作, 支援音樂高中的術科項目,因為音樂高中本身並無術科專業老師。
也與藝術大學有教學合作,為藝術大學培養要考國家教師文憑的大學生。
我門下這學期有12個學生要考晉級大考、天才班資格選拔、結業考與音樂高中術科考等等。對每個同事來說,都是決定來年學務的年度大事。
對我這才入職二年的新人來說,更是戰戰兢兢的事務。
學生即是門面,一般學校裡,學生成績不好,他人與家長會說孩子資質不好/不用功念書,而在音樂領域裡,學生表現不佳,大多數人會覺得是「老師教不好」。😂
那些年鋼琴伴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年寫下了這篇音樂學習紀錄,二年多之後,逸安停止了樂器學習。迪安雖然還未確認,卻隱隱走向音樂專業之路。
安雅除了木笛,還上音樂劇課程與參加合唱團。
而睿安則是鬆散無為地又過了二年多,才考入州立音樂院,真正開始學習鋼琴。目前除了鋼琴與木笛之外,也上打擊樂器課。
教了睿安幾個禮拜,平常幾乎不陪練。一週上課二次,每次15到20分鐘。
每次上課都很享受教他的過程,也很順利。睿安進步也很快,與哥哥當年一樣,雖然起步不算早,但因為身心都準備好了,闖關速度極快,學琴二週就進入雙手同時彈奏的程度,而且欲罷不能,一首接一首,他常彈到不想停下來。
教他時,我是他的老師。很嚴格。
陪他時,我是他的媽媽。很寬鬆。
但因為幾乎不陪練,所以也極少在教與陪的角色轉換間掙扎。
我不會以媽媽的身分,執行老師做的事,因此也沒有衝突點。
許多人在「教」與「陪」之間,覺得無力,或與孩子起了衝突。我只能說,盡可能不以專業眼光去要求孩子一定得做到什麼。
本身是音樂專業的話,更容易有這種傾向:以針對天才與資賦優異的標準去要求才能中等或中上資質的自家孩子。
真的資質卓越,本身也興致高昂,父母就算有點放任,孩子大多數也會自主練習與進步。
若是中等資質,或本身興致不高,硬是強加英才教育,就容易搞得天怒人怨。
硬陪硬練,是絕對會有成果的。只是沒人知道,這樣的路能走多遠。而孩子又會將音樂放在心上的哪個位置呢?
自己喜愛的事,感染給孩子,我們一起走。
而自己都無法享受的事,就不強加給孩子。
不鞭策不督促,也不挑剔不陪練,只有無言陪伴與滿心欣賞,這是我面對孩子們習樂的原則。
這原則提供了身心沃土,讓演奏及練琴如識字看書般,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讓孩子本身的資質發展到極致。
孩子們的表現,不是因為陪練或敦促而好的。
而是他本來就好,而家長被宇宙允許參與那個美好的歷程,用欣賞的心灌溉出孩子的一切美好。
2018年舊文:
『孩子們最近的音樂學習紀錄/我對幼童鋼琴啟蒙的教學原則』
我一直覺得, 學樂器就像孩子們寫字塗鴉,是基本素養。音樂之路上,我們沒有「望子女成龍鳳」的野心,也不想以「學音樂沒前途」這種消極想法來打壓他們的興趣,更不先入為主地只叫他們「玩玩就好」。
而是因材施教。只要感興趣,我們就支持。若是真的只想玩音樂,我們也縱容。好比逸安,是家中四個孩子裡,花在樂器與學音樂支出裡最高的,還同時學小提琴和薩克斯風。但是他不喜歡練琴也不想上台,只想每個禮拜去上課,偶爾摸一下樂器就好,甚至有音樂會演出還要求我們不准去聽,我們也由著他。
因此之前在音樂學習上偶爾有特別狀況才會紀錄,後來由朋友處才知道,因著我和我的他都是音樂家的身分,而四個孩子都學了樂器的情狀來說,其實對好些於此感興趣或正在迷惘掙扎中的朋友來講,這些絮叨居然有點參考的價值。比方什麼是專業與業餘學習的分野,音樂家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練琴怎麼練,身為父母/老師該秉持怎樣的態度等等,所以有時間時,我就簡單紀錄下來,也好讓我們自己從中檢視思考。
畢竟在工作及家務中,想持續自我成長,還要兼顧四個孩子的品格教養、課業、休閒生活與音樂學習,讓他們對音樂保有興趣並發揮天賦,加上我們自己的工作還與此相關,其中的時間安排,與角色分寸拿捏,實在不算容易。一般來說,要支持一二個孩子學樂器,都是樣挑戰了。我們也是亦步亦趨且戰且走十來年才找到平衡,得出些許心得。
因為此次的奧地利全國音樂比賽沒有古典吉他獨奏形式,迪安確定將以二重奏與室內樂的組合參賽。
而且,參與的是三組。
一組是吉他長笛二重奏,第二組是吉他木笛六重奏。
而第三組則是完全的意外之喜。
三週前的週日早餐桌上,安雅突然說道:「木笛老師問我要不要去比賽耶,我跟她說我要考慮一下。」
安雅並沒有問我們的意見,彷彿我們的看法並不能左右她的決定。雖然她才八歲,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她「可以」也「應該」自己選擇。至少我們願意很開放地聽聽她的感覺。
不過這不妨礙我們說出我們的看法,因為知道,無論再怎麼篤定獨立,八歲的女孩兒還是需要父母的支持肯定。
最終,她喜滋滋地決定出賽,並風掣雷行地立刻取出木笛吹了一首曲子以明心志。
在與她的木笛老師討論之後,因爲木笛聲音略為單薄,加上獨奏曲目需求,演奏時肯定需要伴奏,後來決定不加入鋼琴或大鍵琴伴奏,而是吉他。
於是哥哥迪安義不容辭地接下這個重大的任務,將在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中替她擔任伴奏職責。
也因此,迪安目前手裡有五套曲目:
1. 跟爸爸學習的古典吉他曲目
2. 跟另一位老師上課的爵士及流行即興歌曲
3. 吉他與長笛二重奏比賽曲目
4. 吉他與木笛六重奏比賽曲目
5. 為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而伴奏的曲目
如果要培養紮實的能力,就要學習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精力去分頭練好這些東西,這是以專業態度面對樂器學習的初步試煉。
無法學會分配時間的技巧、克服惰性、盡可能穩定身心、再怎麼緊張都不丟失基本演奏能力、並超越那些精神壓力及體力挑戰的話,也不用再提專業音樂之路,就開心以業餘愛樂者的角度去玩耍就好。
見慣哥哥面對樂器的樣子,有了比賽心理準備的安雅,也更為嚴謹起來了。排時間練完所有參賽曲,還有平時正規曲目,已是她的每日既定行程。除此之外,她參加了音樂院的合唱團,前陣子密集排演練唱,在耶誕期間,跟哥哥們當年一樣,有著數次在超過四百年歷史的老教堂演唱的機會,這讓她興奮雀躍無比。
哥哥姊姊在音樂學習上,都有一些新計劃,那些動靜無形中也影響到睿安。
五歲大寶寶睿安吵著要學鋼琴有好一陣子了。自從木笛演奏初登場後,他就說了,「我好想再上台演奏!」
之後一次次地要求學鋼琴,而自己開琴摸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已經到了每日數次只要看見鍵盤就會撲上去按幾個音的狀態。
感受到他那對鋼琴無法抑止的熱情,終於在前天,正式為他啟蒙。
20年的教學經驗,這些年下來讓我有著自己的幼童鋼琴啟蒙原則和方向。
我的學生們,一開始是不看譜的,最先訓練的是聽力、想像力與表現力。
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聽聲音和唱歌。什麼曲調都是要聽了唱了後,沒有譜子地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來。
一開始會引導他們一些方法,但之後慢慢減少助力,達到讓他們學會「聽聲辨位」的能力。
而不是照著譜乖乖一個音一個音彈出來背下來。而且一邊彈,還要一邊將曲調或歌詞唱出來。
無論音調有多簡單,曲子有多單調,每個音都要彈得美,也唱得美。手放上琴鍵的那一刻,由開始到結束的每個細節都要完整從容。就算曲子只有四個音,也要有表情,有著起承轉合,而不是不帶感情地砸完音就好。
聽聲辨位並能準確唱出每個音,與無誤地找到他們在琴鍵上的位置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移調。(移調的意思簡單來說,就好像我們去KTV唱歌,歌曲太高或太低時讓我們唱得不順,我們就會按升降Key那個鍵來調整,找到一個盡可能讓我們高音飆得上而低音也下得去的調子,起音不同,但整首歌的曲調聽起來還是一樣的。)
所以我的學生們要能將初學者時期學到的每首簡單曲子,都能在每個調子上彈出來。比方,目前學「小星星」,要能從琴鍵上的每個音都可以當起音,把這首歌幾乎一音無誤地移調邊彈邊唱,而不是看著譜學完這首就好了。
像彈C調的話,因為沒有升降記號,所以很容易。但有些調子的升降記號很多,手指必須一直在黑鍵白鍵之間穿梭,就很考驗學生的聽力和專注力,這也需要理解力和記憶力來交相配合。
這樣的教法,想見的,需要比看譜教學多出三五倍的時間心力。一開始進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老師沒有足夠的耐心,實在沒辦法重複唱一個音十來遍,還聽著學生為了找一個音就按上十來個錯音,而且還不斷鬼打牆地重複一樣的錯音還聽不出來。😰
但是經過這樣的嚴格魔鬼訓練,學生會擁有比較好的音感,唱歌的基本能力也訓練到了, 日後對於樂曲中的線條、斷句更能夠理解表現。將來就算不再學琴,這些能力都能伴隨著他們。而可以耐得住這幾週到幾個月的孩子,就會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多年下來終於擁有「可以挑選學生的自由」的原因,總要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合拍了,才能溝通順暢地繼續學習之路。這第一個關口就是彼此的試金石。
於是,雖然才龜速教了睿安五首極短的曲子,但他已經可以只靠著聽力,將那五首都只有2到4小節的短曲,在每一個調子上做移調。
也慢慢培養,聽到什麼音,不需要譜,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正確的音的基礎能力。
但是不要覺得他天賦異稟家學淵源什麼的,因為這是我將他抱在懷裡十幾分鐘,耐著性子一個音重複幾十次不斷誤試又重新再來而得到的小小進步。
我覺得大寶寶做得最好的是:不斷犯錯還願意反覆嘗試,不鬧脾氣不願放棄。而且,結束了還說,「太好玩了,明天還要彈!」
那些年鋼琴伴奏 在 Keith Sir 線上音樂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s://wa.me/message/SALX7FG6JFL7L1 可以按下連結使用Whatsapp自動發譜功能☺️
那些年鋼琴伴奏 在 Keith Sir 線上音樂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ttps://wa.me/message/SALX7FG6JFL7L1 可以按下連結使用Whatsapp自動發譜功能☺️
那些年鋼琴伴奏 在 Keith Sir 線上音樂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s://wa.me/message/SALX7FG6JFL7L1 可以按下連結使用Whatsapp自動發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