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大人不容易 #身體需要補藥
#那心理層面有準備好嗎?
.
還記得在國中升高中那陣子,曾喝過家人為我準備的「補藥」,說是可以調理身體,讓它能更順利度過青春期。現在想想,這或許是一種儀式,對喝下去補藥的我來說,它暗示著我即將來到另一個階段;同時,這樣的補藥也是另一種來自家人的支持,讓我在面對成年、長大路上,遭遇種種挑戰的時刻感覺比較不孤單。
.
不過,在一個人轉大人時,他/她的身體往往是比較被顧到的。但,心理層面呢?
.
特別是在青春期邁入成人期,那個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時刻,等著我們的雖然是許多的希望(大人常這樣說),但若仔細想想,希望的背後,會不會也是一種長大必須背負的責任,特別是在每個做決定的時候,裡頭藏著的那股「未知」與「恐懼」。
.
這種情況往往容易引發我們的焦慮感受。可惜的是,在孩子成長的學習過程中,對於焦慮情緒的認識往往不夠(其實,大人也是),就更別提知道如何有效面對焦慮了。當焦慮累積久了,又不願意(或不敢)向大人討論時,情況往往容易惡化。
.
不過,好消息是,心理學家已經發展出許多工具,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有效地應對焦慮情緒。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好書《轉大人微焦慮求生指南》,就是其中一本「轉大人」好幫手。雖然書名看似寫給青春期的孩子,但對於在生活中常感緊張、焦慮、不安的大人,其實也適合翻翻本書,把過去還沒修完的「焦慮課」學分修完。
.
你可以看看這份清單,有沒有覺得其中幾項是在講自己?
.
□盡力避免任何「不確定」發生。
□習慣自己完成所有事情,不讓他人幫忙。
□不斷向他人確認事情的狀況沒有失控。
□花費過多時間規劃。
□用忙碌來逃避,避開需要做決定的狀況。
□無止盡的重複確認,希望讓自己安心。
.
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都是焦慮——各種我們用來逃避焦慮,卻不知不覺讓焦慮更嚴重的惡性循環(專業術語稱為「#安全行為」)。面對這種逃避的狀況,書中分享了四種練習擁抱「不確定性」的作法:
.
(一)自我覺察: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
(二)踩剎車:在躁動不安時不要急著做反應、
(三)轉換觀點:學習用不同觀點來理解「不確定性」、
(四)活在當下:練習正念技巧。
.
都是在諮商、臨床實務裡,我們會與個案討論和練習使用的好工具。
.
本書案例涵蓋範圍很大,從社交煩惱(害羞)、胡思亂想、因緊張而無法專注唸書、離家焦慮、求職、面試與職場焦慮等皆有提及,是本非常易讀的準大人轉大人不焦慮陪伴指南,與大家分享~🙌
.
--
.
書名:《#轉大人微焦慮求生指南:年輕人的心靈陪伴之書,陪你挺過成長過程中的不安,學會如何不尷尬地長大》
作者:布麗迪.蓋勒格博士為英國資深心理學家;蘇.諾莉斯博士則為英國資深臨床心理學家;第三作者菲比.麥克艾文則是一位焦慮的過來人。
出版:時報出版(2021/7)
.
◼️翻翻紙本書:https://reurl.cc/0jNZvl
◼️點點電子書:https://reurl.cc/9r8R3n
那心理層面有準備好嗎 在 5個跡象表明某人還沒有準備好建立關係|Psych2Go(心理學)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與某人約會和建立關係可能會非常令人興奮。 但是你怎麼知道這個人是否在情感上可用? 他們真的 準備好 與你建立堅定的關係了嗎? 如果您確實想要建立 ... ... <看更多>
那心理層面有準備好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我們常低估自己的貪心 的推薦與評價
有一段對話提到,她是很專情的人,遇到愛很盲目。但另一段對話,她又罵了某位前男友,說有些男人一看就知道沒前途,她明明就算得很精,眼睛很亮,好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