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限時動態分享尼歐練琴,就會有網友希望我分享他學琴的心路歷程。
論學習的「成果」,我其實是沒有資格聊學音樂這件事的。尼歐就只是一個會彈鋼琴的小孩,這種小孩在台灣,招牌掉下來隨便就會砸到一個,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表現。
所以如果你的期望是孩子唸音樂班、讀音樂系、將來以音樂為職業,那就完全不適合這篇文章。我要分享的是「平凡人學鋼琴」的經驗,也很歡迎其他媽媽交流。
尼歐幼稚園大班期末的音樂課表演,有同學彈鋼琴,他為此深深著迷,回家主動提出想學琴的念頭。
我找了老師,買了鋼琴後,就在升一年級的暑假開始了鋼琴課。
他這幾年學琴,應該算沒什麼「陣痛期」。我鼓勵他嘗試老師建議參加的檢定、比賽,但從來不強迫。
他「彈琴生涯」的小小里程碑,是在卡內基廳演奏。(其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神,等一下跟大家分享如何解鎖。)不過,他對於自己的程度很有自知之明。小學時在同儕間算是彈得還不錯,但上了中學後,班上有個從紐約市唯一一間公立音樂學校(小學部一年只收十五個學生)畢業的同學,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以下整理了幾個常被問到的問題跟大家分享。
問題一:老師怎麼找?
我發了一封群組信給全班家長,得到幾個回應。接著聯絡老師(也可以回信給推薦的家長問細節)約試教。第一個老師試教完,尼歐很喜歡,就一路教他,直到我們去年離開紐約。
其實一開始,並不太熟悉老師的風格,也不知道自己孩子會是怎樣的學生。要學一陣子,才看得出來師生彼此適不適合。
金老師很溫柔,在某些家長眼中也許不夠嚴格。不過,能讓孩子覺得學琴很快樂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啟蒙時遇到他,我們很幸運。
後來金老師因為博士班畢業,簽證轉換的關係,在韓國待了幾個月,介紹他的朋友張老師來代課。張老師教學經驗豐富,風格嚴謹,小孩比較怕他,但是明顯進步很多,從Faber的基礎樂譜,升級成小奏鳴曲。
金老師回到紐約後,我問尼歐要不要繼續給張老師教,尼歐雖然也有感自己的進步,仍然決定選擇溫柔的金老師。而我也推薦了張老師給幾個虎媽型朋友。
老師沒有誰「比較好」。在我心中,能願意讓孩子繼續喜歡彈琴的,就是好老師。小孩的選擇就是我的選擇。
問題二:要買鋼琴嗎?
如果經濟狀況和空間允許,鋼琴當然是比電鋼琴好的選擇。如果不知道小孩會學多久,不想一開始就下重本,那麼也可以選擇電鋼琴,但要記得確認琴鍵是有重量的(weighted keys)。
問題三:要逼小孩練習嗎?
我不喜歡逼小孩。對於尼歐學琴,我只有兩個規定:盡量天天練習和不可以破壞鋼琴。
天天練習當然可以有例外。出遊的時候,或是週末剛好整天都有活動早出晚歸,就沒辦法練習。練習時間我不在乎,十分鐘,二十分鐘都沒關係,有碰到琴就好。但這種方法不適合打算培養音樂家的父母。
練琴一定會有撞牆期,有令人沮喪的時候。可以哭,可以生氣,但請不要對鋼琴拳打腳踢,鋼琴(和爸爸的錢包)何辜。
至於陪練這種事我辦不到,琴是他主動要學的,不練拉倒。
我一直告訴尼歐,如果有一天他不想再學,隨時可以停止。不需要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問題四:要參加檢定考嗎?
有些孩子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才有練習的動力,或者,身為父母,你認為學習就是要有實質的、可以量化的「成果」,那麼檢定考就適合你們的家庭。
尼歐在十歲的時候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檢定考。ABRSM 第四級,算是琴齡四年的正常程度。滿分150,過關分數100,他考了141分,算是考得很好。但是他不喜歡一直重複練習同一首曲子,決定以後不繼續考,我也尊重他的選擇。
問題五:到底要怎麼在卡內基廳演奏?
卡內基廳裡,其實有三個演奏廳。
像王羽佳、李雲迪那種等級的音樂家,都是在可容納兩千多人的主廳演奏。其他還有兩個小廳,一個可以容納五百多人,另一個兩百多人。
你如果聽到有媽媽炫耀他的小孩在卡內基廳演奏過,比如我,比如「虎媽的戰歌」那本書裡的內容,十之八九,都是在另外兩個小廳。但是,對於我這種死老百姓來說,已經覺得很拉風了。
尼歐當時是因為贏得音樂比賽的鋼琴組分齡第一名,和其他樂器組別的前幾名(實際數字我忘了)一起受邀表演。
有興趣的,可以搜尋 Crescendo Music Competition,網站上資訊很清楚。如果還有任何問題,你的鋼琴老師應該都可以幫你解答。
不過,鋼琴比賽跟檢定考一樣,就是練同一首曲子練到懷疑人生。
結論:想要孩子無痛學琴,做父母的就要有「不期不待」的自覺。當然,你要是不小心生到像郎朗那種有天份的孩子,逼一下可以逼上世界級,也算是造福世人的耳朵,不過如果是一般資質的小孩,強逼只會兩敗俱傷。
不只是學音樂,用「不期不待」的大原則養育孩子,可以讓親子衝突減少很多。但這件事知易行難,每對父母都有一些無法瀟灑的點。像我就是明明醫生說小孩很健康,身高根據爸媽的遺傳也很合理,但我還是想要死馬當活馬醫,跳繩和長高藥雙管旗下,每次端出黑黑的湯,尼歐和叉燒就覺得我很昏庸,彷彿我在給他們喝香灰。
影片是去倫敦玩的時候,尼歐看到地鐵站的鋼琴,就隨性停下來彈。卡內基雖然講出來可以鼻孔朝天,但其實我更喜歡看到小孩彈琴時快樂的模樣。
祝大家都無痛練琴喝香灰(?)!
郎朗李雲迪比較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3月號 專欄||
早些年,李雲迪和郎朗也是鋼琴界的天之驕子。當時,中港矛盾不大,港人對這兩位中國鋼琴家熱愛萬分,推崇備至,但時移世易,一切都好像不復當年。
李雲迪的確算是有點晚節不保。2015年他在韓國演出時忘記了樂譜,與樂團完全夾不上,他將責任推給樂團指揮,然後拒絕謝幕和臨時取消簽名會。這件事雖然不至於鮮為人知,但亦值得重提。
.
關於李雲迪的另一件事,就是他太想成為周杰倫。周杰倫身為流行巨星,彈得一手好鋼琴,「高攀」古典殿堂,與李雲迪四手聯彈,固然是超酷的事。但合作得多幾次,李雲迪也發了一個歌手夢,打算「空降」娛樂圈,卻是個惡夢。「唱兩句」周杰倫的《安靜》,又按捺不住唱了全首,讓人聽得有點尷尬。人生要追夢,但如果追夢追得忘了本位,琴藝不修,光環也會減退。至於他去年街頭隨地小便的事,我就不提了。
.
我曾看過李雲迪一場音樂會,在紅館,真的在紅館,那是2014年。《文匯報》當年標題「李雲迪將古典音樂帶入紅館」實在說得太好,只是李雲迪大概沒有將古典音樂迷帶入紅館。真正的古典樂迷是不會去的。因為音響太差,利用演唱會的音響去辦古典音樂會,已經是擺明車馬。古典音樂樂迷看得很清楚,這場音樂會不是給他們看的。但我本人又沒有太大堅持,一去無妨,而且如果我沒有去,我就聽不到會上不少人竊竊私語:「這些音樂不是我們聽的。」
.
郎朗又怎樣?我覺得他尚算不錯的,怎樣說也是潔身自愛一點。今年一月,我聽了郎朗和港樂的音樂會。心情總有點矛盾,在這個時勢。最終,我本人又沒有太大堅持,一去無妨。然而,在黃色經濟圈思維下,要看個中國鋼琴家,總是有點爭持不下,而且港樂也曾試過突如其來因應贊助商要求,臨時把鋼琴家王羽佳音樂會改名為「慶回歸」的音樂會。我要再想一想,郎朗是什麼國籍?就像我想那些藍店是否因被外資收購而「洗底」,讓自己良心好過一點。有人說他是美國藉,但我清楚記得他明明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第一位成功者。
.
說起郎朗,大家也許會想起近年活躍於內地唱歌節目的李克勤,他們合作的《我不會唱歌》,可算是經典,但郎朗比較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鋼琴家是不會唱歌的。而現在的李克勤,也會像陳偉霆一樣唱起「心裡的花,我想要帶你回家」。
.
據說基於「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條款,郎朗每年也要在香港最少開辦一次音樂會。印象中,郎朗在香港音樂會,從來都是全場爆滿,但我幾乎算是即場購票,而且如果我沒有去,我就看不到會上有一排排的虛席。也許我是為了一圓當年購不到票的夢。
.
——〈今天的郎朗和當年的李雲迪〉
.
文 / 蔣旻正 @mcchiang6666
.
三月號現已上架,即日起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李雲迪 #朗朗 #藝文青3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郎朗李雲迪比較 在 Miem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同理念的老師😄
要練好一首曲子是需要做到許多細微的東西,
而不是進度快才叫做學到東西。
常常有參加學校弦樂團的孩子,在姿勢還不對時就要趕著去找音,因此老師在琴上做滿記號、譜上寫滿把位指法讓孩子能快速找音~但以學琴來說這是不正確的方式,因為弦樂器要靠耳朵去判斷正確的音準,而學會判斷也需要時間,所以我的學生大概遇到我都是被下令拆貼紙的。
當然樂團是想讓孩子體驗合奏音樂的樂趣,認識許多音樂同好,但我都是建議家長們,進團前先找個別課老師上一些基礎再去對孩子會比較好,也遇過一些參加樂團的孩子,在樂團待幾年拿到新譜卻說視譜不會或是拍子不會算,沒有老師一句句帶就不會拉了,有些進度一學期是一整本曲集,看似好像學得很豐富,其實多半只是草草帶過,因此孩子為了跟上是靠聽熟旋律去背起來,而這樣學的孩子,對他們來說只要拿到新曲子就會非常痛苦百般不願意學習~所以要用正確的程序,快不見得就是好。
【孩子學鋼琴/樂器的堅持,其實在於家長!】♩.♪
學樂器不是考驗孩子,而是考驗家長的耐心和忍耐。這話雖有點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實我們想想,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堅持不了,而是大人們的懈怠,各種理由。
家長有時會心疼學費,孩子沒彈出來上課成果或者彈不好就不願意再上課,這雖然某層面可以理解,但學習不是經商。你可能省了一次學費,但可能延誤了一個好習慣、好態度的建立。再說好老師也會盡量對得起你付的束脩。也許老師說的某一句話你領悟了受益終身。當然前提是你找的老師是值得你信任。如果你有懷疑老師,哪怕一點點,那建議你趁早換掉,因為你的懷疑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也會給可能被你誤會的老師造成傷害,影響老師與孩子的互動。
琴學得好的,往往背後都有個虎爸或虎媽,李雲迪、郎朗等都是因為背後有隻老虎。當然關於堅持不請假是不可能的。但你的態度決定結果。在評價孩子學琴和老師教學質量時,評價自己對孩子學琴的態度也是必要的:你是否認真堅持,陪孩子一起努力過?
經常有家長說,當小孩在老師課堂上,孩子出奇聽話,彈得好、效率高,一到家就完全變樣,各種問題:不願意練習、小動作東摸西摸,練琴時一會兒要喝一會兒要拉一會兒要吃家裡到處都跑遍。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原因在於家裡沒有能營造好學習的氣氛。
問問孩子練琴時你自己在幹什麼,是否在一旁玩手機、講電話、看電視、還是在聊天?或許你很勤勞在做家事,還時而不時對孩子叮嚀幾句例如 "好好練,別分心" 之類的話語,請問這樣子孩子能不分心嗎? 假如你做了這其中的一種,那家長都有可能會影響孩子。
那該怎麼解決? 很簡單,孩子練琴時你停止這些無心的舉動,盡量營造學習氣氛。如果想讓孩子學好而又無法停止手頭的事務,那就堅持常去老師那邊上課或練習也行。這兩種選擇都是要你捨得付出。一是全心全意的精力,一是更多的物質支持。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有一天你可能會跟不上孩子的手指了,有些曲子很難,小孩一時彈不下去,親愛的家長你這時候會幹嘛?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分兩種情況,如果是太難那就手把手教耐心教幾遍,到學會為止。如果資質聰慧因為沒練、不願吃苦,我跟你一樣也要教訓他,但我會採取平等的態度,平和的語氣。你肯定受不了劈頭蓋臉一頓轟吧?你得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被罵,你解決了什麼或發現什麼問題了嗎?
這樣肯定不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這樣也只會拉深大人和小孩之間的矛盾,拉遠距離,你與孩子的戰爭會不斷加深。常有孩子在自己父母親面前彈不出來,父母走開就彈好了,可想你是多麼討人厭啊。這就是教育方式的失敗。一首曲子彈多久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是否彈好,符合要求,家長和孩子的標準要歸於音樂,要問問是否忠於原作,而不是彈多少與彈多快。
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的態度和理念非常重要。有的家長總是以內容的多、進度的快為標準,以為學得多、學得快就好。老師要讓孩子學得多,多安排作業那再容易不過。這種不量力而為所造成可能的結果就是到最後什麼曲子都彈不好,連基本的音與節奏都錯,犯了這種非常不該的錯誤。
還有就是養成彈琴的不良方法、不科學的用力、沒表達的狂砸琴等等。聽他彈琴老師痛苦死,看她彈琴老師生不如死。如果你孩子的老師讓一首曲子錯音一大把數不完,完全不符合樂曲要求的曲子還通過,那肯定是不負責任,肯定是在誤人子弟!一定要記住有些曲子需要不斷反反覆覆練,一堂課是不可能完成的,技術問題、內容問題、表達問題等等,這些都是互相支撐,一項沒做好都是不合格的。
曾有有聽說一故事:學生從別處轉來,家長上第一次課就說小孩彈琴不注意情感表達。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那就來找原因:一是技術有問題,各種音符和記號沒注意,該連的句子不連,該斷的音不斷;二是不注意分析樂譜的表情記號,強弱不分、快慢不分。這都是最基本的東西。老師是滿滿的講了一節課,一分鐘都沒歇。孩子明顯有起色,家長也說現在聲情並茂,連肢體好像也有音樂了。老師也在暗自竊喜學生的這點進步。最後家長離走的時候問:老師就只教一首曲子,能不能一堂課裡多教幾首? 頓時老師立刻無語,心裡當然是很不悅,心想難道你沒看到我教了很多東西給小孩嗎?當然老師只能表示說我要求的是彈好不是彈多。
很多孩子開始對學琴充滿興趣,充滿快感,學得輕鬆,但學到一定時候學就不下去了,原因可能就在於多和快上:因為錯誤堆積的音樂誰能受得了,孩子哪來樂趣。問孩子所彈何物? 不知道!為什麼彈?不知道! 沒快感、沒樂趣、沒目的、不知為何,誰能堅持。 這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學習要歸於初心,即音樂。
以前鋼琴還是奢侈品,買架琴放在客廳除了有空間的考量也不乏有充門面,有的是為裝高雅。但現今物質不缺鋼琴也不稀奇了。特別建議鋼琴不要放客廳,客廳是家庭所有成員的活動中心,又是所有房間和廚衛的通道,家人來來往往、交談、電視、廚房聲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精神集中。有的孩子會一邊彈琴一邊瞄電視,就是不瞄也會偷聽,心不在焉,如果長此以往,練琴習慣肯定不好,效率肯定會低。所以建議鋼琴放在獨立空間,至少要保證孩子練琴時你不製造聲音,哪怕一點點。
對於業餘學琴,不單是學一門樂器、一個技能,而是學一種文化,文化必須文而化之,內化成一個人的內涵和氣質。另外學琴也是練就一種對學習的態度:認真堅持忍耐,持之以恆。如果在學琴中孩子能如此對待。我想不管是學琴,對其他任何學習都是有促進作用的。所以大人的理念是放遠點,不要僅僅著眼於當下。
網路文章整理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