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隊、選手背後的人:醫療團隊】
.
「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很開心因為奧運新聞、轉播,能讓大家從疫情中轉換心情,也注意到在不同領域下努力的人。除了奪牌、為國爭光的喜悅,也想分享一些較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人,包括醫療團隊、負責協助行政事宜的團本部、讓大家都收到最新消息、喜訊的體育媒體。
.
因為自己對醫療團隊比較熟悉,就自己在世大運時的經驗(擔任中華代表隊的物理治療師)做些分享,文章最後附上此次奧運中華代表隊醫療團的名單。
.
醫療團隊的功能,包括:提升運動表現(Performance)、促進運動/訓練後的恢復(Recovery)、受傷的處理及復健(Rehabilitation)、預防再受傷(Prevention)。
.
醫療成員中,因為不同的養成背景,會讓我們在處理受傷跟疾病,有不同的擅長的地方。例如醫師擅長處理「疾病」、「嚴重的損傷」,包括急救、中暑、脫水、肌肉斷裂、骨折等狀況,而治療師/防護師擅長「肌肉骨骼疾病的處理/復健」,例如手術後的復健訓練、常見的扭傷、拉傷的處理,也可以在賽前透過一些訓練或手法「提升運動表現」、賽後透過按摩、伸展、儀器等輔助下協助恢復。
.
🔸醫師(Medical doctor, MD)
醫師常見的科別包括:家醫科、骨科、復健科等,近期還有中醫師的加入。家醫科處理常見的問題如感冒、拉肚子等,骨科醫師擅長處理手術(骨折、軟組織斷裂等),復健科醫師則較常以打針的方式治療。醫師負責的多跟「危及生命、較嚴重的損傷」有關,或是當選手有骨折、軟組織斷裂的疑慮,可以透過超音波影像等檢查,來確定受傷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開刀等。
.
可能因為是醫師成本較高,或是,大多數的肌肉骨骼受傷,治療師跟防護師即能處理,因此在大型綜合型賽會(世大運、亞運、奧運等),才比較會有醫師隨行,其他賽事則以一位治療師或防護師隨行為主。
.
🔸 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Physiotherapist, PT/Athletic trainer, AT)
治療師跟防護師,可能是除了教練以外,跟選手相處時間最長的角色,包括:賽前的貼紮及身體的調整、比賽或訓練中的待命,以及賽後的放鬆、治療等,大概都是由我們所包辦。或者當選手因為受傷而無法練習,復健跟治療會取代大部分的訓練時間,有時候受傷本身不難處理,但需要很長的恢復,往往最難的反而是怎麼陪伴選手度過這心理的壓力、不能訓練的焦慮感。
.
自己隨隊的經驗,可能從早上六、七點起床,到晚上十二點回到休息的地方,中間包括協助選手的伸展、貼紮、按摩、訓練等,如果每個選手都花30分鐘,15人的代表隊,花費的時間就可以多達8小時,而且這是每個選手只花半小時的情況。在一些小賽事,如果沒有行政或管理隨隊,可能要同時扮演翻譯、協調行政事務的角色等。
.
🔸 營養師(Dietician)/心理師(Psychologist)
我不確定國外的情況,但以台灣來說,目前隨選手出去的「營養師、心理師」應該較少,也沒有包含在這次的代表團裡。我覺得一部分是目前對這塊領域較比較陌生,選手也不確定這些專業能幫到自己什麼,也可能覺得說「吃」、「心情不好」這些自己就可以處理了。
.
儘管沒有在代表團的名單裡,但我認為這些角色至關重要。以營養師來說,不管是到國外不熟悉飲食、賽前要迅速增重或減重、密集的賽事間如何補充跟恢復;以心理師來說,往往頂尖選手的實力水平可能相近,但最後能突破重圍的可能是心理素質較好,擅長抵抗壓力、減少緊張的人。
.
這邊提供一個例子,我們稱為Female triade(女性運動員的危險三角),意思是女性運動員同時有骨質疏鬆、月經異常、食物攝取不足等問題。這樣的狀況如果只看婦產科醫師,透過藥物或許能改善停經,但問題往往是一個複雜系統或多重因素交織而成,骨質疏鬆可能來自飲食跟訓練量的問題;賀爾蒙失調可能來自壓力跟訓練量;吃的不夠可能是怕自己變胖等,所以需要團隊或專業間的合作,才能看到問題的全貌。
.
🔸 結語
其實運動員的成功,除了選手的努力,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在支持。獎牌背後,也有同樣在努力,但沒有奪牌的選手,他們也值得同樣的鼓勵。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很開心因為奧運的轉播,重新燃起運動場上的那股熱血,幫選手加油、打氣的凝聚力,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
.
.
【東京奧運中華隊醫療團】
.
🔸醫師
林瀛洲、周文毅、郭純恩、林聖章
.
🔸運動防護師/員
王瑞翔、詹華蓁、冷侑蓉、凃思危、王詩婷、林儀昀、程心儀、陳愷謙、曾琮仁、辜羿璇、廖麗惠
.
🔸物理治療師
李瑋君、吳建良、周詣倫、高敏珊、陳妍伶、趙遠宏、蕭凱倫
.
.
.
(封面圖片源自: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非此次東京奧運)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東京奧運 #奧運 #中華隊 #台灣 #團隊 #醫療團隊 #物理治療師 #運動防護員 #運動防護師 #醫師 #tokyo #olympics #chinesetaipei #taiwan #medicine #medical #team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doctor
「郭 文宏 開刀」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問題] 乳癌-台大郭文宏醫生- 看板Anti-Canc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郭文宏開刀、台大醫院、郭文宏新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郭文宏開刀、台大醫院、郭文宏新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台大郭文宏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台大郭文宏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問題】 乳癌-台大醫院郭文宏醫師- 癌症板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Re: [問題] 乳房切片ching32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問題] 乳癌-台大醫院郭文宏醫師- Anti-Cancer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乳癌ptt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問題] 乳癌-台大郭文宏醫生- 看板Anti - 牙醫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抓奶乳外科醫生-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郭 文宏 開刀 在 [問題] 乳癌-台大郭文宏醫生- 看板Anti-Cancer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郭 文宏 開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奧即時報【台灣再添一銅!跆拳道19歲小將羅嘉翎過關斬將奪牌成功;桌球黃金混雙明搶銅牌;五朝元老輪番出戰,桌球教父莊智淵逆轉晉級、網球一哥盧彥勳首戰失利將正式退休】
2020東京奧運進入第3天,台灣代表隊再傳捷報,跆拳道代表隊中年紀最小、年僅19歲的小將羅嘉翎連勝兩關,雖然在四強戰被美國選手擊敗,只能爭奪銅牌,但在銅牌戰靠著兩記關鍵的上端踢中頭部拿下6分,10比6勝出穩穩地抓住一面銅牌,這也是跆拳道在里約奧運中斷連續奪牌成績後,奧運獎牌再度開張。
台灣代表團連2天都有獎牌進帳,昨天柔道楊勇緯一銀加上跆拳道羅嘉翎一銅,獎牌數累積2面。
■183公分的長腿女孩羅嘉翎,出生跆拳道世家
年僅19歲的羅嘉翎是這次跆拳道代表隊中最年輕的國手,身高183公分往往比對手高出一截,能靠著腿長優勢進攻拿分。生涯第一次參加奧運演出大驚奇,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首戰就遭遇韓國李雅凜,她是這屆第6種子,雙方一路鏖戰到黃金得分,以20比18險勝對手晉級。闖過第一關後,羅嘉翎更有自信,八強戰面對加拿大的斯凱拉·朴(Skylar Park)以18比7闖進四強;可惜在四強戰面對大會第7種子美國的佐拉蒂琪(Anastasija Zolotic),遭到對手猛攻以5比28懸殊比分落敗,只能爭奪銅牌。
稍作休息後的晚間銅牌戰,羅嘉翎面對尼日選手耶索夫(Tekiath Ben Yessouf),也是位高個子。羅嘉翎沉穩應戰,第一回合就靠著一次正拳與腳踢中身軀3比0領先,第三回合耶索夫展開大反攻,連續踢中羅嘉翎身軀超前比分;但羅嘉翎開始展現腿長優勢,連續兩記上端踢頭各得3分拉開比數,即使對手追分也無力追平,最終就是以10比6踢下一面銅牌。
羅嘉翎出身跆拳道世家,父親羅文祥本身就是跆拳道教練,家裡經營道館,哥哥羅堉誠也繼承衣缽擔任道館教練。羅嘉翎從小在耳濡目染下接觸跆拳道,曾經勇奪2016年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52公斤級冠軍、2018年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55公斤級冠軍,以及108年全中運57公斤級冠軍。
跆拳道代表隊一直是台灣代表團中的「獎牌庫」,歷屆共進帳2金1銀5銅,直到上屆里約奧運才中斷連續奪牌成績。本屆東京奧運共有4人參賽,出乎意料地由年紀最輕的羅嘉翎奪銅,幫跆拳道繼續累積奧運獎牌數。
■桌球黃金混雙林昀儒、鄭怡靜四強戰惜敗日本,明天爭銅牌
台灣代表隊桌球混雙世界第一組合林昀儒、鄭怡靜,今天上午在八強戰面對韓國組合,在1比2局數落後下,兩人展現默契與快速的打法,連趕三局以4比2晉級晚間的四強戰,對上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他們上午才驚險在決勝局延長中才逃過7個賽末點、險勝德國組合。四強戰中,日本組合展現快打風格不斷攻擊,加上水谷隼這場比賽中距離的回擊相當具水準,雖然第二局由林昀儒與鄭怡靜搶下,但第三局開始無法突破水谷隼的防守,最終連續輸掉三局落敗,明天晚7時將與法國組合爭奪銅牌。賽後身為學姊的鄭怡靜在臉書上說:「謝謝大家的支持跟鼓勵,抱歉讓大家失望了,謝謝可敬的對手日本隊,今天晚上打得很過癮,謝謝小林同學,明天我們繼續拼!」。
台灣代表隊其他戰況部分,曾在里約奧運奪下女子團體射箭銅牌的雷千瑩、林佳恩、譚雅婷表現失常,意外在首輪就遭淘汰;羽球一哥周天成在男子單打出賽,輕鬆以2:0直落二晉級。年僅18歲的丁華恬則是在競技體操女子全能資格賽出場,這也是台灣暌違51年有女子選手取得奧運競技體操參賽資格,但她因為腰傷關係放棄跳馬與地板,專攻平衡木與高低槓,可惜在擅長的平衡木項目中,不慎失誤掉落、無緣晉級。
■五朝元老莊智淵球員兼教練,一人上場演出大逆轉、進32強
第五度代表台灣征戰奧運的40歲桌球教父莊智淵,男子單打第二輪遭遇到23歲的阿根廷選手席弗泰斯(Horacio Cifuentes),剛開賽莊智淵明顯啟動較慢,以5比11丟掉第一局,但第二局後狀態逐漸提升,立刻扳回一城。接下來雙方形成激烈拉鋸,第三局經歷多次平分,莊以13比11險勝。第四與第五局則是遭到席弗泰斯強力反撲奪下並取得聽牌優勢;不過,沙場老將莊智淵沒有放棄,第六局從落後到追平並超越,一舉扳平進入決勝局。
莊智淵在第七局先拉出一波4比0的攻勢,終於發出招牌的勝利怒吼,但對手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即追2分,這時莊智淵主動喊出暫停,獨自坐在椅子上休息喝水中斷對手反攻氣勢;之後比分一路拉鋸,莊智淵取得賽末點後,毫不拖泥帶水立刻拿下分數成功擊敗對手晉級第三輪,挺進男單32強。
特別的是,這場比賽莊智淵的教練席上並沒有教練,雖擺著兩張椅子但僅有莊智淵獨自一人,休息時莊智淵獨自喝水擦汗,轉播的畫面傳回台灣,引起國內球迷熱議。莊智淵賽後接受《報導者》越洋詢問時感性回覆:「因為哥哥莊智雄和母親李貴美這回沒來東奧,自己想把背後的教練位置留給一輩子的教練『母親』,所以教練團雖然有安排,但我覺得自己可以應付!」這場比賽對手有教練不斷提點,而莊智淵則是以「一個人的武林」擊敗對手;不過曾征戰德國甲級桌球聯賽球隊奧森豪(TTF Liebherr Ochsenhausen)多年的莊智淵,在歐洲比賽時也常單槍匹馬上場,自己架設錄影機拍攝比賽畫面,被歐洲球迷稱「孤星」,自己應付與調適比賽的經驗非常豐富。
■網球一哥盧彥勳最後一役: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今年已37歲的盧彥勳,與莊智淵一樣是五度代表台灣參加奧運,更與舉重女神郭婞淳擔任本屆掌旗官,是台灣指標性球星。2008年北京奧運在首輪面對當時世界排名第6的英國希望穆雷(Andy Murray),上演大驚奇以直落二下剋上晉級。這次前進東京奧運,盧彥勳早已選擇在奧運舞台作為職業生涯最終戰,更在3年前接受開刀治療肩膀傷勢,希望能以健康狀態面對本屆奧運。
但盧彥勳籤運不佳,總是在奧運遭遇強勁對手,這次也在第一輪就面對世界排名第5的德國名將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盧彥勳面對年紀小自己超過一輪且正值顛峰的德國名將,比賽一開始就被破發,以6比1輸掉第一盤;第二盤前段雙方互保發球局,可惜在茲維列夫表現愈來愈強勢,盧彥勳遭破發後以3比6輸掉第二盤,直落二結束職業生涯最終戰。雖然現場沒有觀眾,盧彥勳遭仍揮手向最支持他的國人告別20年的職業網球賽場。
賽後盧彥勳受訪時說:「我覺得雖然無法像其他台灣選手站在頒獎台上,但我站在自己的頒獎台上,我為自己感到驕傲。」晚間他也在臉書發文向球迷及支持者致謝,並表示:「回顧20年的職業生涯,一切都還歷歷在目,一眨眼就結束了。但能披著台灣的戰袍,在東京奧運結束後退休,沒有遺憾了!」總統蔡英文也發臉書祝福盧彥勳:「彥勳職業生涯累積的成就,許多都是台灣男網史上第一。我真的非常佩服,這麼多年來,彥勳展現出的勤奮、謙遜、自律和堅持。我相信,職業生涯的謝幕,將會是另一段美好旅程的開始。」
■東奧新增滑板項目, 日本22歲選手堀米雄斗摘下史上首金
2020東京奧運新增滑板項目,分成街式賽與公園賽,今天進行街式賽產生第一面獎牌,原本開賽表現平平的日本人氣選手堀米雄斗漸入佳境,順利摘下奧運史上第一面的滑板金牌。年僅22歲的堀米雄斗出生於東京,在小學畢業紀念冊上就曾寫下「要成為世界上滑板最強的人」,其父親年輕時也是滑板選手。堀米雄斗從東京都江東區家附近的公園開啟滑板人生,高中畢業後前往美國精進滑板技巧,如今他終於實現夢想,真的成為滑板最強的人,也為地主留下金牌。
【今日((7/25)台灣選手成績戰報】
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羅嘉翎(銅牌)
桌球混合雙打四強戰林昀儒、鄭怡靜(1:3落敗,明爭銅牌)
桌球男子單打第二輪莊智淵(4:3晉級 )
羽球男子單小組賽周天成(2:0小組賽獲勝)
射箭女子團體雷千瑩、林佳恩、譚雅婷(16強止步)
輕艇女子激流K-1預賽張筑涵(未晉級)
體操女子個人全能丁華恬(資格賽淘汰)
划船女子單人雙槳半準決賽黃義婷(24強止步)
射擊男子個人10公尺空氣步槍呂紹全(資格賽淘汰)
射擊女子10公尺空氣手槍田家榛、吳佳穎(資格賽淘汰)
跆拳道男子68公斤級黃鈺仁(16強止步)
舉重男子61公斤級高展宏(未完賽)
網球男子單打第一輪盧彥勳(首輪淘汰)
網球女子雙打第一輪謝語倢、許絜瑜(首輪淘汰)
【明天(7/26)奧運賽程預告──幫台灣隊加油!】
桌球混合雙打林昀儒、鄭怡靜(19:00銅牌戰)
射箭男子團體鄧宇成、湯智鈞、魏均珩(9:39 16強淘汰賽)
羽球女子單打預賽戴資穎(13:00小組賽)
羽球男子雙打預賽李洋、王齊麟(10:20小組賽)
拳擊女子羽量級預賽林郁婷(12:39 16強)
柔道女子57公斤級連珍羚(10:00 16強淘汰賽)
游泳男子200公尺蝶式王冠閎(18:27分組預賽)
桌球男子單打第三輪莊智淵(15:30)
跆拳道男子80公斤級劉威廷(11:15 16強)
舉重女子55公斤級江念欣(12:50奪牌賽事)
比賽時間為台灣時間,實際比賽時間與日程依東京奧運官網公布為準,體育署東奧專區於每日賽程結束後公布隔日賽程(https://olympic-ct.sa.gov.tw/schedule.html)
(文/嚴文廷;攝影/中央社、AFP)
#延伸閱讀
【在傷痛中打磨出的Pro:盧彥勳的「職業」精神】 https://reurl.cc/4aOQ9L
【江湖,在哪裡?莊智淵,永遠挑最難的那條路】 https://reurl.cc/Q9g4QO
【沒有煙硝的戰爭──奧運的歡呼與悲鳴】https://bit.ly/3zmoxnY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Olympics #Tokyo2020 #TeamTaiwan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中華隊 #台灣選手 #跆拳道 #羅嘉翎 #銅牌 #桌球 #莊智淵 #黃金混雙 #林昀儒 #鄭怡靜 #網球 #盧彥勳 #周天成 #丁華恬 #堀米雄斗
郭 文宏 開刀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世恩師永世情
我的哈佛法學院指導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於7月1日歡度九十歲華誕,受業學生為他出版紀念文集。我這篇在書的序文裡,希望您喜歡。
一個人是否幸運,除了是否投對胎,還要看在人生路上,有否遇到恩人、貴人。
像我這樣,30歲得癌症,36歲牢獄之災,60歲挨子彈,卻還能活下來,並堅毅地走下去,其實是天底下最歹命的人。但我很少自怨自艾,總覺得既然人生在世,就該認真過日子,不要虛晃一招,越是橫逆,越需堅毅。
曾經擔任哈佛法學院副院長的孔傑榮教授(Jerome Alan Cohen),年輕時擔任大法官的書記官,後來也擔任國際商務律師,但他的大半人生都奉獻給青年學子,不只在美國,也在中國大陸,而且周遊列國弘揚人權法治,堪稱門生遍天下,造就許許多多的各國法政人才,因而享譽國內外。最難能可貴的是,孔傑榮一生行俠仗義,不畏威權,亞洲專制國家的異議人士,都是他關懷的對象,因他挺身救援,奮鬥有成的不知凡幾。
ㄧ、哈佛憶往
本人有幸成為他的受教門生,親炙其身教和言教。從他恢宏的國際觀和堅定的人權法治觀潛移默化中,我一步步走出狹隘的島國意識,更一步步邁向挑戰威權獨裁的險峻之路。
希望有機會到哈佛大學深造是許多青年學子的夢想,而我能夠圓夢是在1977年的時候,但在感謝孔教授之前,我得先感謝曾經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東亞研究所研究,孔教授的得意門生張富美姐。
1976年夏,我應邀到美國各州巡迴演講,當時我因在台灣提倡新女性主義而小有名氣,連遠在加州史丹佛大學擔任研究員的張富美博士都知道我。她熱情地招待我住她家,我們一見如故,她對我在台灣推動婦運備受打壓十分心疼,聽說我有心出國深造,就主動為我寫推薦信給孔傑榮介紹我。
記得我從美國西岸飛到東岸,在紐約及波士頓演講結束後,有天下午我自己摸摸索索走進哈佛大學,在Law School 的Pound Building 4樓找到孔教授辦公室。我一進門便被他的秘書擋駕,因為我未事先預約。我說明我從台灣來美旅行,因無電話貿然前來,很抱歉。沒想到我提到「台灣」,傳進裡面的孔教授耳中,他自己就從裡面踱出來。我見到滿頭金髮身軀纖長的孔教授,好不感動!他說他收到張富美的信,心想過幾天我應該會去看他。他親切地問我台灣的婦女問題,我為何放棄婦運想到哈佛來。我告訴他我花了6年時間,台灣社會起了一些變化,但我受到許多來自政府的打壓,我需要暫時離開,再給自己充電。由於我過去在台大的優異成績,先前又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比較法學碩士學位,我希望進一步研究美國的憲法,也想針對攸關婦女權益的民法夫妻財產制及刑法墮胎罪兩項作專題研究。
我們相談甚歡,在約略半個多小時的不速之訪結束時,他就告訴我:「妳回去準備,明年秋天歡迎妳來哈佛!」孔傑榮教授待人親切,令我倍感溫馨。原來我的哈佛不是夢!
我這一生有兩次在哈佛的經驗,第一次1977~78年,第二次1986~1989年。前者對我的命運起了翻天覆地的影響,後者對我擔任副總統預作準備的功夫。不過那時孔教授已離開哈佛,任教紐約大學法學院,也遊走中國和香港。
哈佛的校園既宏偉,又古邁,走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你都可以呼吸到古聖先賢的智慧。然而熙來攘往與你摩肩而過的各國留學生,卻又令你感受到世界的脈動和來自未來的挑戰。古、今、中、外,恰恰是哈佛的寫照。
當然我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在Law School,其實就是Pound Building 和我住宿的Ames Hall。不只大多數課程在那,每週一次的lunch talk,東亞法律研究中心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主題的名人專家演講,這給學生無限空間的追索,熟悉或不熟悉的議題,聽過或沒聽過的講者,只要你肯花時間去參加,就可以一邊啃自己的三明治,一邊追隨主講者的演講而天馬行空。
就在午餐演講的機緣中,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我此生第一次接觸到的世界名人。他當天講些什麼我已不復記得,但他熠熠光彩卻給了我深刻的啟示:「國不必大,但應該偉大!」當時我真覺得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總理,可以受到那麼崇高的國際尊榮,台灣為什麼不可以?!
我自己也有榮幸在開學後不久被邀請到東亞中心演講,我談論的是戒嚴統治之下台灣的婦女運動。由於我親身說法,而且語詞辛辣,當天的演講相當轟動,之後Law School 大家就都以新女性來定位我。
但我其實更想推銷台灣,讓進出那裡的人有機會認識台灣。機會來了!宜蘭籍的黨外前輩、台灣省議會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宣布要回台參選總統,他當時舉家移居華府。在戒嚴統治時代「總統」是蔣家的專利,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傳承,雖然戴著「選舉」的民主口罩,本質上就是不民主,不容挑戰!
如今居然郭雨新想要挑戰蔣經國,自是好戲一場。我問孔傑榮,可否邀請郭雨新來哈佛演講?孔說:「Why not?!」我於是進行種種安排,時間訂在1978年1月10日中午,一時之間,Pound Building 裡裡外外貼滿「挑戰蔣經國的人」的演講傳單,一股興奮又帶詭異的氣氛在Law School 瀰漫開來。
有一位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後來的馬英九總統,氣沖沖跑去質問孔傑榮:「郭雨新是蔣經國的政敵,你為什麼要邀請這樣的人來?這樣會得罪蔣經國。」孔傑榮笑笑回答:「民主自由是哈佛大學的核心價值,威權的台灣總統選舉,有人敢於挑戰,值得鼓勵。What’s good for Harvard is good for me!」他還特別強調:「I don’t live to please anybody!」
以上的話是孔傑榮偷偷告訴我的,他當時面帶微笑,我卻聽得十分感動。終於,我的國家有人關心了,終於,我遇到一位不畏權勢,只講真理的人。
孔傑榮不畏權勢,只講真理的精神,對我產生的影響,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因為他不只作育英才,他其實捍衛人權,醉心民主無以復加。韓國反對派領袖金大中被日本遣送回漢城,遭朴正熙逮捕下獄,孔傑榮挺身相救,並邀請金大中到哈佛擔任訪問學者。菲律賓反對派領袖艾奎諾在馬尼拉機場遇害前,其實也曾在哈佛擔任訪問學者。孔的芳名因此被菲韓等國列入不受歡迎的「黑名單」,我問他怕不怕?他大笑:「被獨裁者列為不受歡迎的人物,是一項殊榮!」
我在哈佛那一年,正值法務部著手修訂民法親屬篇及刑法墮胎罪,我特別針對這兩項攸關婦女財產及健康權益的法律,參考多國立法撰寫兩篇論文,而後寄給法務部參採,當時部長李元簇是我在行政院法規兼訴願委員會時的主委,他特別回函致謝,並說已將我的論文發交研修小組參考,令我倍感安慰。
我也選修孔傑榮教授開的中國現代法制化課程,他對中國的刑事訴訟制度頗有研究,一直想促進他們的現代化。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共當局知道以法治國的必要性,因此選派好幾位青年學者到哈佛的東亞法律研究中心來,接受「資本主義法律教育」。我因此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中國共產世界的青年,過去國民黨都用「匪」字冠稱中國大陸,在台灣的人一聽到中共,心裡不覺發毛。但在哈佛接觸到的都很文雅優秀,尤其發現他們人手一冊台灣的「六法全書」,這對中國推動現代法學教育,以及法律的擬訂助益頗大,至少不用再去翻譯硬梆梆的德文日文或英文,當然這對日後兩岸經貿交流產生的法律問題,雙方溝通起來方便許多。
無疑地,孔傑榮教授在知識傳播上無遠弗屆,他對中國現代化的人權和法治十分關切,經常飛往北京、上海、杭州及香港各地傳道、授業、解惑,有時不惜得罪當道,但他對當代中國的法治化貢獻良多。不知中國當局知也不知?
他的周遊列國,既像孔子,誨人不倦,更像墨子,兼愛天下!因為看得出來,他一心一意就是想要讓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和台灣,早日民主和法治化,而用心培養來自各國的人才,便是可長可久的步驟。
二、燈蛾撲火
1978年我在哈佛法學院的研究日子,是我這一生很重要的轉捩點,也是我認識「台灣」的關鍵性起點。指導教授孔傑榮當時是卡特總統的亞洲問題顧問,寫了很多探討對中國、台灣和美國關係的文章。當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訪問中國甫歸,不旋踵美國批售雷達武器給中共,接著卡特即將與中共完成正常化關係的傳聞甚囂塵上,我擔心美國有可能會無預警地與台灣斷交,意識到一場難以避免的歷史性不幸就要上演,我特別到華府拜會國務院台灣科的科長費浩偉(Harvey Feldman),他的欲語還休,加深我的疑慮。
當時台灣沒有言論自由,報紙只能報喜不能報憂,甚至外交部長在立法院應詢時也保證台美關係沒有問題。我想來想去,覺得應該回台將此訊息向國人同胞傳達。因爲1978年年底剛好有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我決定利用選舉活動提醒大家危機可能來臨,根本沒有想到要當選。
那時我剛得到繼續攻讀博士課程的獎學金,這麼好的機會令我很掙扎,就問孔教授是否該放棄獎學金回台灣?還是留在哈佛繼續攻讀博士?他說:「You are nobody here but may be somebody at home. Why don’t you work for your own country?」我下意識地開玩笑:「If I go home, I may be jailed.」他馬上回應說:「Then I will wave a flag for you in Taipei.」我倆大笑起來。
我一直記得這段對話,因為這場對話不只改變我的一生,也相當程度影響了台灣的前途,而且一語成讖。
決定放棄獎學金回台參選後,我沒有立即回台,相反地,我花了3個月的時間在世界最有名、中文資料最多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讀資料,撰寫「台灣的過去與未來」一書。由於擔心回台時在機場被沒收,就將資料和文稿拍成黑白膠卷,並將膠卷偷偷藏在衣服裡面,回台後再沖洗放大。當時有關台灣歷史的著作大部分的記載與論述都著眼在中國正史的角度。論土地,台灣不過中國大陸沿海一蕞彈丸小島;論人民,不過滄海中之一粟,都不曾真正以台灣本土作主體,予以客觀、公正地檢視和批判。於是我決定析理台灣過去的歷史,大膽地超越傳統中國本位主義,完全站在台灣的立場,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灣史觀。
台灣有史以來不斷與異族接觸,並被異族蹂躪,台灣先民胼手胝足開疆闢土,結果仍難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台灣的根本問題在於台灣人一直都被外來政權所統治,不能真正當家作主。用台灣的心去看台灣史料,我看到過去所不知道的悲慘歷史。我邊寫邊流淚,但我用眼淚寫出來的東西,在那白色恐怖時代,實已肇下禍端。
我請當時的黨外大老黃信介及康寧祥兩位指導我的文稿,他們都不置可否,我也知道十分敏感,甚至危險。為安全顧慮,我在內容上採取折衷方法:關於「台灣的過去」文字部分全部抽除,只留存圖片。至於「台灣的未來」部分,我原文照刊,因為它論述台灣問題的本質與美 – 中 – 台的三邊互動關係,更是原書的重點,也是選舉的主軸。
競選期間我一直抓住「台灣的過去與未來」這個主題,設計成章回小說式的演講,每場內容不一樣,而且段落分明有連續性,每晚結束時還預告隔天的話題。如此一來,今天聽過的人明天還會來,而且相招逗陣來,於是一場比一場多,而我也一場比一場精彩。
一傳十,十傳百,我的演講在三、五天內居然變成桃園人的最愛,無論閩南或客家,也無分男女老幼,到了晚上爭相到我的政見發表會場來,事後傳出有夫妻因為搶著要聽我演講不做生意而吵架,而鄉下地方因為全家出動,回去發現家裡失竊等趣聞來。
那年的選舉正式活動,從12月8日到22日兩星期,23日進行投票。沒想到12月16日上午9點,美國總統卡特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分別在華府與北京同步宣布美中兩國將於1979年元月1日正式建交。當天中午蔣經國也以國家面臨緊急危難為由發布選舉停止的命令。消息傳來,舉國驚愕,聽過我演說的桃園人有人貼出「未卜先知仙女下凡呂秀蓮」的大字報。但不多久,極右派開始對我抹紅抹黑,我的競選總部民主牆上出現好幾朵向日葵,又散佈我是CIA 派回台灣的謠言,甚至傳聞我已遭到警總逮捕。一時之間風聲鶴唳,我的競選總部被迫關門,我的兄嫂及其子女接連幾天不斷受到恐嚇騷擾,甚至半夜三更都有人打電話揚言要放火殺人。
美台斷交,我原是第一個通報預警的人,卻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受害人。
我因擅長析論台灣前途而聲名大噪,1979年12月10日高雄人權日晚會,原本沒有安排我演講,卻因當時特有的激越氣氛,我才在群眾三番兩次的大聲呼請下上台演說20分鐘。我演講時全場鴉雀無聲,大家聚精會神,甚至血脈噴張。
12月13日清晨,我第一個被捕,調查局從我背包搜出一串鑰匙後揚長而去,我隨即鋃鐺入獄。在調查局漫長驚怖的偵訊過程中,他們不只一次咬牙切齒地對我說:「高雄事件前半段應該由施明德負責,後半段由妳負責。妳的演講太厲害,我們那晚大概有7、8萬人在現場,每個人都被妳感動後再回去影響3、4人,妳害國民黨損失30多萬票,我們不抓妳怎麼行?」我像一隻撲火的燈蛾,奔向亮光,自投羅網。
三、From Prison to Power
美麗島事件後,國民黨政府不但第一個抓我,還判我12年徒刑,實際坐牢1933天。但國民黨怎麼也想不到20年後,它會被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辯護律師陳水扁和「暴力叛亂犯」之一的呂秀蓮搭擋競選,用民主選舉的方式在2000年5月20日交出政權。
在我推動新女性主義的1974年暑夏,我因甲狀腺癌而開刀,復原情況大致良好,但1980年入獄坐牢後,因心力交瘁,加上母喪之慟,甲狀腺癌一度有復發現象。獄方安排醫師來診療,要我服用原子碘,但始終不讓我外出就醫。在那段病痛晦暗的日子中,忽然有一天,獄卒一大早把我叫醒,要我換好衣服,說要帶我去三總看醫生。我心想,原來病情加重了。
沒想到,下車進入三總,院長匆匆把我迎接進招待室,根本沒問病情,只說:「有一位美國來的教授想要見妳。不知妳願不願意?」我先是一愣,腦中忽然閃起孔傑榮教授。前兩天在電視上看到孔教授來台出席江南案刑事審判庭,知道他人在台灣,但不曾幻想會有機會與他相逢。那時我失去自由已近兩千天,「自由」是最奢侈的幻想!
緊接著獄卒就把我帶出接待室,我一眼看到在走廊那頭的馬英九,他當時是警經國總統的英文秘書,他快步趨前跟我握手,把我帶進一間會客室,孔傑榮在國大代表周清玉陪同下來看我。他滿頭金髮,清玉姐送我一大把鮮豔的捧花,對照因服用原子碘而身心俱疲,形容枯槁的我,何等反差!我與孔教授久別乍見,恍如隔世,不自覺淚流滿面。他對我說道:「那年妳問我到底回台灣好,還是留在美國?我覺得如果妳能為自己的國家和同胞做事,當然比在美國有價值,我沒有堅持留下妳,才讓妳惹上牢獄之災,6年來我一直為此耿耿於懷。」
言畢,兩行情淚汩汩流了下來。旁邊的馬英九點頭應證:「孔教授不斷告訴我,他未能使妳早獲自由,深感歉憾。」
追憶這幕鐵窗生涯外一章,儒家所稱道的「師生之情」,原來可以超越血統國籍,置諸四海而皆準。其實哈佛法學院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研究生近百,孔教授桃李滿天下,居然會為7年前的一句箴言而對我如此信守、關懷,真是師生之情的現代佳話。
那天是1985年3月21日,一個禮拜之後,我就獲得「保外就醫」交保獲釋。回到桃園的家,記者們告訴我「上個禮拜我們就已得到妳會保外就醫的消息,我們來妳家等了老半天。」
經過探索,原來國民黨情治單位涉入華裔美籍作家江南(本名劉宜良)命案,引起國際轟動,本案在台北地院開庭審理時,江南遺孀崔蓉芝委託深諳台灣法律,中文又甚流利的孔傑榮教授擔任他的訴訟代理人,在孔教授精湛的刑事訴訟技巧運作下,情治單位在該案的角色無所遁形。審判庭結束後,孔傑榮問負責接待他的馬英九,能否安排到監獄來看呂秀蓮?
馬英九回去請示蔣經國再回報孔教授:「依我國法律規定,外籍人士不得進入我國監獄。不過,剛巧呂秀蓮因癌症復發住院,所以明早我會陪您去三總看他。」
想必蔣與馬打的算盤是,就用呂秀蓮牌換取孔教授對江南案高抬貴手吧。不過,為了國家顏面,不能早上見面,下午就放人,因此我被延後一個禮拜才獲釋。後來我向孔教授開玩笑:「老師,您害我多關7天!」我們又相顧大笑。
我「保外就醫」的條件是不許在公開場合出現,當然包括不得發表演說,對從政者而言,等於「軟禁」。偏偏剛出獄時很多人要訪問或請我演講,我覺得很為難,就想到能否以出國就醫為名再重返哈佛。謝謝孔教授,他不知費盡多少心思,透過駐美代表處代表錢復跟蔣經國交涉,終於1986年秋天以訪問學者身份在哈佛法學院的「國際法與國際人權」課程選課、演講,並且完成「重審美麗島」乙書的文稿。不過,那時孔教授已離開劍橋,任教紐約大學法學院。原來我坐牢那幾年,孔教授獲准在中國和香港教書,兼擔任知名的 Paul, Weiss 國際法律事務所顧問。
第二度在哈佛,我一口氣待了3年,因此民進黨1986年成立時,未能躬逢其盛。1988年民主前輩康寧祥與同好創辦「首都早報」,這是黨外人士繼組黨之後,另一盛事。他來電催促我回台擔任總主筆,我於是打道回府。後來我並未加入首都早報,倒是在1991年當選立法委員,擔任全職外交委員。
1996年11月21日,桃園縣長劉邦友血案發生,我臨危授命,在黨主席許信良強力徵召下,倉促補選縣長,獲得壓倒性勝利。
1997年3月28日就職典禮時,我特別邀請孔傑榮教授及當年推薦我的張富美姐參加。在縣府廣場人山人海的典禮中,孔傑榮教授特別用中文演說,有一句很動人的話,我永生不忘:
「在人類歷史上,有不少坐擁大位的人下台後,到監獄度其餘生。今天,我們在這裡共同慶賀的是,一位從政治黑牢邁向權力之位的呂秀蓮。」
From prison to power,是的,我為公義身陷囹圄,也因公義而掌有些許權力。「公義」是孔傑榮教授給他這位非典型學生的最佳賀禮。
從2000~2008年,我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副總統,更是迄今唯一連任8年的副總統。雖然權限有限,但在陳水扁總統授權同意之下,無論外交內政,我竭盡心力,善加輔佐。其中之一是成立「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和「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
2013年,孔傑榮陪同他參與營救出來的中國維權人士陳光誠來台,我特別安排他們到「景美人權紀念園區」,那是我擔任副總統時堅持保留並加以轉型改造的。
在出奇燠熱的午後,我帶他及陳光誠夫婦,在眾多媒體緊追之下,穿過一長排暗黑的囚室,再爬樓梯,走進2樓61房,當年我鋃鐺入獄的地方。一生為人權吶喊的人,終於親身體驗到失去人權的滋味。那天他和陳光誠都穿西裝打領帶,在陳舊狹小的囚室中汗流浹背。想必他們能想像當年我在鐵窗下,不只汗流浹背,還不知多少次淚流滿面呢。
一世恩師,永世情。從劍橋到台北,從學術殿堂到軍事監牢,孔傑榮教授與我的跨國師生情誼,也算曠古一奇。
郭 文宏 開刀 在 郭文宏開刀、台大醫院、郭文宏新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郭文宏開刀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ittakutsp也提到桌球》比小林同學還猛! ... <看更多>
郭 文宏 開刀 在 郭文宏開刀、台大醫院、郭文宏新竹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郭文宏開刀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ittakutsp也提到桌球》比小林同學還猛! ... <看更多>
郭 文宏 開刀 在 [問題] 乳癌-台大郭文宏醫生- 看板Anti-Canc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媽媽在去年被確診出乳癌,很快的便在台大做了手術切除腫瘤—醫生是台大郭文宏醫生。
當初發現癌症後很快就排手術,上網爬文郭醫生評價也不錯。但後來發現他看診的態度並
不是讓人太舒服—問問題愛答不答、一邊滑手機一邊看診,今年手術滿一年回去檢查的時
候更是什麼都問不出來。
能理解可能狀況都很好,沒什麼需要擔心,但還是對於這樣的態度覺得不太舒服。
有考慮轉院、但不確定轉院的風險大不大,以及轉院後的醫生就不是當初幫媽媽動手術的
醫生。因此也想上來詢問大家的意見—如果醫生的看診態度讓你很不舒服,愛理不理愛答
不答,大家會建議轉院嗎?轉院的醫生雖然不是動刀的醫生,對於乳癌腫瘤切除後的追蹤
檢查會有影響嗎?
另外也想問問是否有版友也認識這位醫生,能否分享一點經驗~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162.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ti-Cancer/M.1583824642.A.285.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