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報報】
新富市場是家,一個從味覺長成記憶,讓文化生了根的地方。
https://goo.gl/d9wiZR
一座市場、三位匠師、十二位在地居民,
勾勒新富市場的往昔繁華與新生的文化欣力。
艋舺,臺北發展的起源,港口運來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們,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深耕茁壯,打拚出艋舺的繁華榮景。偏離港口一隅——龍山寺以東,剝皮寮以南,萬華車站以北——這片尚未發展成街市的地方,由日本人傳進公共衛生的新觀念,在這裡建造了現代化的新型市場——新富市場。
一九三五年六月,「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正式開張,新市場配置了事務所、管理員宿舍、腳踏車停車場及公廁;館內則有生鮮、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三十多個攤位。攤商與客源台日都有,市場口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商販,裡頭又有日本進口食材可以買,更有一間服務市場的製冰室,攤商們用來保鮮的冰塊,都由小小製冰室源源不絕地供應。隨著市場播放的日本民謠,「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成為艋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場。
然而,隨著更貼近居民活動路線的三水街吸引了更多攤商,新富市場的重要性大為減低。加上一九七〇年代過後,鄰近的公有市場紛紛興建,環南市場更以低廉的價格與更多選擇排擠新富市場,到了一九九〇年代,新富市場已呈現半荒廢的狀態,不僅攤販寥寥可數,多數空間更被拿來堆放貨物。昔日現代化的象徵,成了頹靡的都市退化空間。
【古蹟的轉機——新富町文化市場】
二〇〇六年,新富市場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再生計畫隨之展開。二〇一四年,由忠泰集團取得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經營權,並由旗下非營利組織「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進行營運管理,結合「都市果核計畫」,以新舊並存的方式活化空間。基金會不僅想重新打造新富市場的建築空間,更重要的是,市場若缺乏了「人」,就失去了溫度,因此,著手記錄艋舺的庶民生活點滴,讓新富市場不單是生硬的紀念性建築,更是台灣人情與歷史記憶的交流平臺。
從製冰室的愛嬌姨、阿城鮮魚號的阿城媽、太和餅鋪的朝榮伯、長壽號茶桌仔店的媳婦鄭姐等等,市場與周遭的人們,都為新富市場的點滴歲月留下痕跡。 除此之外,本書訪談了修復現場的匠人,讓新舊使用者、不同時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形成具有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
另外,更特別請到「達人」領路,藉由跟艋舺建立深厚感情的導演楊雅喆、台北城市散步導覽人黃適上、街遊導覽員阿和等人,尋訪新富市場與老街,在市坊細微處,探索人們從沒想過、卻承載著豐厚庶民文化與溫暖人情的艋舺。
👉《市場歲月: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https://goo.gl/d9wiZR
#馬可孛羅 #新富市場 #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 #艋舺
都市果核計畫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展覽倒數2天 #特別貴賓 #子霽的十年
今日最溫馨,林銓居兒子子霽來參觀爸爸的作品👨❤👨
-
十年,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
時間:2017/10/21(六)-2018/2/25(日)
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固定休館
地點: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
📍衛星展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都市果核計畫特別展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
都市果核計畫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連刊 中山創意基地傳奇刊物
《連連刊》是中山創意基地URS21定期出版的刊物,發行三年、共九期,名字取自基地所在的雙連地區,報導內容包含基地歷史、展覽活動市集,甚至是草地上的大小事(例如里長槌球隊),而附近咖啡店、書店、青草茶小舖、皮件店等也是編輯們"下手"的對象。每一期都是絞盡腦汁,是份極具生活感、又知性可愛的刊物。
目前刊物已停刊,這次十年展特別展出9期完整的連連刊,推薦大家一定要翻翻看!
連連刊線上閱讀→http://www.jutfoundation.org.tw/publish/15
[ 展 覽 倒 數 兩 周 ]
十年,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
時間:2017/10/21(六)-2018/2/25(日)
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固定休館
地點: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
📍衛星展區─ 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都市果核計畫特別展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