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政府和香港市民,生活在不同的時空。
政府很在意市民是否聚眾做冬過節;大眾關心的,卻是那位逃離伊利沙伯醫院的確診者李運強,這三天共五十三小時,去過什麼地方,接觸過什麼人。
遊行集會都不可蒙面的《蒙面法》,政府上訴到終院,政府勝訴,以後市民不能在公眾地方蒙面,除非你是警察;但市民為難的是,不佩戴口罩罰五千,但蒙面又犯法。
兩者有什麼分別,警察分唔分到㗎?
年年考第一的特首,英勇的撲到三款疫苗,但香港市民沒有自由選擇接種那一款;但原來澳門,都同時有三款疫苗供澳門人選擇。最大分別是,他們的賀一誠話,政府不會逼你,接種那一種。
打死飲食業,疫情都沒有放緩,政府再放六十四億給垂死僱主,至於打工仔,就愛莫能助了。
張建宗期望老闆們,與員工共享政府的資助計畫,相信患難見真情喎,僱傭關係會更好。僱主們一邊吐血,一邊看著這位未做過一天老闆的公務員。
美國立立亂,中共這隻戰狼要搵新玩伴,今次摃上澳洲。
不買澳洲媒,諗住澳洲佬跪低。誰知,浙江省停電,湖南省停電,江西省停電,剛剛廿一日冬至凌晨廣東省又停電,無預警下停水停電停網,街道漆黑一片。嚴寒下,民生多苦。
都是富貴省分,偏偏是他們停電苦寒,工廠停工。
山西產煤,但富貴省分用的,是澳洲優質媒發電,因為污染情況較低。所以,今次,缺乏澳洲媒,受影響的,反而是這些省分,不能用山西煤替代。
中共只有今日,沒有明天。急於脫貧求功,改變了幾千年農業立國的國策,淘空了大地資源,污染了江河地下水,敗壞了吏治,腐蝕了人心。
兩塊最肥沃的土地,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錯誤地將農業生產改為房地產賺快錢,全國糧食生產不足,以應付十四億人口的需求,全賴入口食物。
沒有了美國大豆,大陸的豬都沒得吃,沒有了澳洲媒,立竿見影的,最富庶的省分就停擺。
偏偏他們的外交政策,卻是撩事生非的好鬥戰狼。
本來是簡單的因果循環,但賣弄聰明的人,就偏偏看不到。
像香港,消滅了泛民主派,林鄭政府就沒有了挑戰者?
真正的敵人,永遠在自己這邊。
梁振英借抗疫不力,首先發難,炮打司令部,《大公報》社論借梁言論造文章,《文匯報》接力,《星島》、《東方》都來了。
葉劉有勢可借,立即出手;梁美芬這些小人,點會放過機會?其他嘍囉,維穩生物鏈底層的蟲蟻都出動了。
土共圍剿林鄭的形勢成型了。
沒有了民意授權的議員,立法會變成什麼程度,柴娃娃樂園?
每人派五千元,獎勵打疫苗的市民喎。
林鄭一句都不敢回敬,和往常挑釁市民,藐嘴藐舌的常態不同。
黃飛鴻需要石堅的存在,才顯出他好打得。現在好了,得返牙擦蘇和他兩師徒,兩人賣相聲吧!
人民議會的意義,不是裝飾用的。
亂世修行,《周易》有憂患九卦,也就是鼎鼎大名的「三陳九卦」。
孔子處身於春秋亂世,在衰世時代,做人做事,他引《周易》九個卦,作為亂世德行修養的立足地。
所謂「三陳九卦」,是分三個層面,介紹這九個卦。
第一次的陳述,是以卦境卦德為主,講述它們的先後次序,承接邏輯。
第二次陳述,則強調九卦修行的歷程特色。
第三次陳述,將其終極的意義,功效作一個總結。
三陳九卦,分三次,用不同層面的角度,切入九個卦,呼應《易經》的「天地人」三才概念。
第一陳,用“之”字來貫串,像第一卦的天澤履卦,德“之”基也。
第二陳,用“而”字來貫串,同樣是天澤履卦,履,和“而”至。
第三陳,用“以”字來貫串,也是天澤履,履,“以”和行。三陳最後用“以”字來總結,呼應《周易.大象傳》的筆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以”,即是將目前既有的資源,作最佳的運用。
天地人,三才概念。像第一陳,用的是“之”。
履卦,德之基也。謙卦,德之柄也。復卦,德之本也。井卦,德之地也。屬三才中的地之道,明確指出現成可用的資源。
第二陳時,用的是“而”。
履卦,履和而至。困卦,困窮而通。巽卦,巽稱而隱。涉及的,全是人道的運用。
第三陳時,用的是“以”字。
復卦,復以自知。井卦,井以辨義。巽卦,巽以行權。是參悟天命的終極意義,屬於天道。
孔子介紹這憂患時代,修身立命,足以自保的九個卦,以三卦一組,每組又包含天地人三才的結構。
九卦中,第一組,是:履卦、謙卦和復卦。
履卦,是鞋底,走路,依地而行。
謙卦,地上謙,言之兼也,行事要兼顧天地人鬼神,宇宙的各持份者。
復卦,地雷復,一陽復始,找回初心,找回天地之心。
三個卦,都與地有關。是坤卦的精神,說的是「禮」,時代的規律,社會的核心價值,是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秉承坤卦厚德載物的精神。
第二組,是:恆卦、損卦和益卦。
恆卦,是雷風恆,一日一心,不變初衷。
損卦,山澤損,損己利人,方法是懲忿窒慾,忿和慾,不離心。
益卦,風雷益,利益眾生,雙贏思維,有孚惠心。
這組卦,三卦的修行重點在心,落實的是人道修行。
最後一組:困卦、井卦和巽卦。
困卦,澤水困卦,坐困愁城,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人到絕路,才會深思,激勵上進。
井卦,水風井,井是範圍,新資源,變通就是井,水不只從天上來,地下也有水源。
困才會逼出井來,兩個卦,都是致命遂志,上探天人之際的道理。
最後三陳九卦結尾的一卦,巽卦,巽為風,為入,為順。因應時勢,申命行事,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成就最終事業。
三陳九卦,記述在《繫傳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孔子生於春秋,對於他而言,伏羲時代是遠古,商紂的時代,就是中古,他置身的春秋,是現代。
紂王無道,是一個衰世時代。也就是《易經》開始流行的時代。
為什麼衰世時代,《易經》會流行呢?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作易,並非說設卦的伏羲,是指整理《易經》,寫卦辭爻辭的這個人。其有憂患乎!
我們現在讀的這本《周易》,是文王被商紂囚於羑里七年時完成整理的。
紂王鑒於西方諸侯「周」日益坐大,且得民心,借故囚文王於羑里,是政治獄,隨時準備殺他。
紂王將文王大兒子殺了,製成肉包,送到牢中給文王吃,試看他研究易理心得。
如果他能未卜先知,那是他兒子的肉,他不吃便殺了他。如他照吃如儀,即表示不足懼。
文王裝作不知,照吃。他那些日子當然痛苦。所以,孔子說: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他是說明《易經》是作者在痛苦的環境中,貫通了易經的變化道理。
宇宙有自然的運作規律,萬事萬物在這個自然法律下,生生不息。
人有別於其他生物,因為懂得培養德行,在困難憂患的環境中走過來。
跟著,孔子就分三次陳述這九個憂患亂世,自保修德的卦: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第一個卦,是《周易》第十卦履卦。天澤履,是德的基礎。
履,是鞋底,引伸為走路,即行事的法則。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價值觀。
很多人沒有人生觀,沒有價值觀。浮沉於世間,水漲了就浮上來,水低了就沉下去。在人海浮沉,沒有立腳點。所以,孔子說到修養德行,第一個卦,是履卦,德之基也。
第二個,是謙卦,地山謙,《周易》第十五卦,是德之柄也。
柄,是把柄,手持之處,是德的要領。謙,為言之兼也。言,是言行,要兼顧其他人和物,不能只顧自己,有功勞不自我驕矜,是無相布施的精神。
第三個,是復卦,地雷復卦,《周易》第廿四卦,德之本也。
復,是恢復,回來的意思。復,是天地之心,即天地的用意。一陽復起,陽爻從初九又開始出現,代表德行的本質,要從自身的根本做起,慢慢修養,從最基礎做起。
第四個,是恆卦,雷風恆,《周易》第卅二卦,德之固也。
恆,是恆久,始終如一。有恆,才能讓德行穩固下來。擁有好的德行,沒有秘訣,就是恆久長期的努力修養,經過各種考驗挑戰,久而久之,成為習慣,所以,是德之固也。
第五個,是損卦,山澤損,《周易》第四十一卦,德之修也。損,是損己利人。人性如何能做到呢?《周易》說,要懲忿窒慾,是德行的修練。
第六個,是益卦,風雷益,《周易》第四十二卦,德之裕。
益,是利己利人的卦,損上益下。條件好,居上位的人,行有餘力,幫助下風的人,自己也有得益,這就是體現德行的充裕。
德,是思想方面的;行,是化為具體的行。《乾卦文言傳》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第七個,是困卦,澤水困,《周易》第四十七卦,德之辨也。
人逢困境,才顯示出德行高低,辨別一個人的德行高低真假,最佳是在他艱難的時候,即所謂的時窮節乃見,疾風知勁草。
第八個,是井卦,水風井,《周易》第四十八卦,德之地也。
地,是處境。談到德行的處境,應像井一樣。一口水井,先從最底修井,完成之後,大家共享,井收勿幕,元吉。
井,是有福共享的卦,水井,注之不溢,用之不竭,這就是德之地也。德的處境,應如水井。
第九個,是巽卦,巽為風,《周易》第五十七卦,德之制也。德的制宜。
巽為風,無所不入,任何處境都能隨順。意思是德行不能僵化,不能死牛一面頸,要因時制宜。
德行的發揮,關鍵在誠,只要有誠,方法可以隨機應變。
跟著是三陳九卦的第二陳,強調修行歷程的特色。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和而至。
履,是禮,行事方法,社會的核心價值,信念。
履,取象於走路,是人生開始的第一步,要做到和。與人相處,人際關係,第一步要大家都舒服。人生的問題,往往就是人事問題,與人相處的問題。
謙尊而光。
謙虛無損尊貴,反而得到別人肯定。有本事的人還能謙虛,大家都會尊敬他,在人群中自然的顯露光輝。
復小而辨於物。
復,就是回來,一切返轉來要求自己,也就是儒家說的反求諸己。
復卦卦象一陽五陰,陽爻處於最底,為初九,處於群陰暗昧之下,但沒有為五陰所淹沒,能迷途知返,從幾微而分辨事物。其中幾微代表陽氣從最底出現,便隨時留意,改變的契機。
恆雜而不厭。
世事繁擾,人生雜亂,能不受影響,不起厭惡之心,不中斷,不放棄,就是恆。在最艱難的時候,能堅持下去,不變初衷,那就一定會成功了。
損先難而後易。
損卦是損己利人,初看是違反人性。人總是自我中心,希望遇到的都是好事,壞事都和自己無關,愛的人都逢凶化吉。貪嗔癡人生三毒嘛。
要損己,先難;但成為習慣,人人稱譽的回報出現,便覺得易了。
益長裕而不設。
益,是利己利人,進德修業,長久的增裕自己,德行提升而其益不虛設,即誇耀。
困窮而通。
困時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有言不信,沒有人會相信你的。但這種處境也是自我砥礪的好機會。《易經》的哲學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井居其所而遷。
井是範圍,但範圍不是死的,它的精神是有福同享。井水流通,恩澤所有人。所以,雖然井居其所,但井水的恩澤,卻能遷。
巽稱而隱。
巽為風,順也。順在那裡?在不知不覺間,看不見時已巽順入理,因勢利道,隱而不露。像風一樣,配合時勢而潛入人心。我們常說的春風化雨,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第三次陳述這九個卦,將其終極功效,具體效應,做個總結。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履以和行。
履是走路,引伸為行事方式,是禮,社會上共同遵守的道德價值。履就是與人相處之道,但人群社會中,必須有一些共同認可的價值規範,才能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謙以制禮。
履卦象徵的社會禮儀規矩,要用謙卦的精神來製訂。也是說,禮的精神在於謙讓。言之兼也,顧及別人。
復以自知。
復卦的道理是返轉頭,找回初心,研究自己。即自知之明,省視自己的不足,也是孟子說的復求諸己。
恆以一德。
恆就是一,一心不亂,不為外境影響。佛家說的,內魔不生,外魔不起。成就德行,靠的就是一個恆字。
損以遠害。
損己利人,可以遠害。因為施比受更有福,吃虧就是佔便宜。
益以興利。
利己利人就是益,任何的合作,必須利己利人,雙方有利,方能成功。興利,必須是大家得益。只顧自己著數,一章不餂,無從興利。
困以寡怨。
人在困境,才懂得體諒別人,減少怨恨。因自己身在困境方明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體諒,才不會招來怨恨。
井以辨義。
井的精神為有福同享,君子行事,有義利之辨,不是任何事,只從利害衡量,井卦教我們,義之所在,可以有福同享。
巽以行權。
懂了上述三陳九卦道理,就明白因時因地制宜,要懂得權變。像風一樣,因應時勢,在不知不覺間,順著時代,走入人心,成就最終事業。
鄭子誠紂王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5 黃偉民易經講堂
一早睇出,香港全民檢測,是北京的死政策,林鄭政府,一定要想辦法執行。
全民檢測和抗疫無關,它背後有更大的行政作用。所有醫生專家都指出,單以抗疫而言,全民檢測,只是勞民傷財的舉措,對市民的健康毫無意義。
最尷尬的,政府以疫情嚴重,推翻《基本法》就立法會四年一屆的法律,將立法會的九月選舉,推延一年,聲稱「因排隊投票會傳染疫症」,但今日又宣佈,全港市民免費檢疫,排隊採樣,但不會傳疫云。
戴口罩排隊投票高危,但推行的全民檢疫,要排隊除口罩採樣本卻安全。張竹君醫生都無言以對。
林鄭政府,以為今日為官,樣樣低頭聽命北京,就阿彌陀佛,事事大吉。但今次「全民檢測」,亦即是一次變相的「全民公投」。
全港市民,用自己的健康和DNA隱私,對林鄭政府的信任,作一次全民公投。
公投,一直是中共的諱忌。
全民投票,每人表達自己對某項重要政策,關乎國運興衰的政策表達贊成或否決。
在今年十一月,瑞士就會進行全民公投,是否凍結中國大陸貪官,存放在瑞士銀行的一萬億美元存款,禁止企業和侵犯人權者交易。
七百五十萬人的香港,如果願意俾林鄭政府作病毒檢測的民眾少於二百萬,是否顯示林鄭政府已經沒有合法,令人信賴的管治權?
香港,沒有一半市民信任你的政府!
為政,都希望你治下的民眾,對你的政府信服。
春秋亂世,魯國的國君魯哀公,都這樣問過孔子。
哀公問曰:
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是魯國人,魯哀公是魯國的諸侯,他問孔子,怎樣才能使老百姓心悅誠服?
中國的傳統政治倫理,說到服,在德不在力。
用權勢暴政,使人不敢反抗的,是霸道;追求的是當世事功;
用道德以身作則,使人民心悅誠服的,是王道,追求的是千秋事業。
當時魯國的主要政治毛病,在於季氏權臣當政。所以,孔子針對當時的問題,點出關鍵在於用人。
舉直,舉是提拔,任用。
直,是正直無私的君子。
當政者用人的標準,直接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服。
舉直,提拔任用正直誠信的君子
錯諸枉,將曲邪私心,賣弄聰明的人,放在一邊不用。
這樣,老百姓便自然信服政府了。
相反,舉枉錯諸直。把壞人,曲邪的人提拔,放在政府內,或者只用自己喜歡的人,用人唯親,把正直君子打壓排擠,百姓就自然不服了。
這看起來是很顯淺的道理,但在位者就是做不到。看看林鄭這幾年,每一個政策,都是有hidden agenda, 都不是以香港人福祉著想的,叫市民如何信任這樣的政府,如何信服這樣的政府?
所以,每一項政策,都得不到市民支持。
國君問完,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孔子: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如何可使民眾,尊重政府,盡心盡力做好一個公民的責任,社會又能夠積極正面呢?
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孔子對魯哀公說的是大原則,對這位實際執政的權臣就說,政府那些騙人的空洞宣傳,是沒有用的。
對人民,騙得一時,騙不了永久。你看看大陸,由上至下,官官民民,沒有一個人信政府的。
對著自己的人民,政府首先要莊,尊重自己。行政的邏輯,要有一個莊敬的情操,有一個高尚的價值追求,百姓才會尊重政府,如果高官人人都想住以權謀私,撿財走路,人民如何尊重政府?
孝慈則忠。孝是對父母,慈是對兒女。引伸,對上對下,要愛人,老百姓都能夠孝其老,慈其幼,簡單點,能夠安居樂業,自然會忠心於這個地方,這個社會。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舉善,提拔獎勵,那些好,優秀的人才。不只是形式,是有道德才能的人,得到社會的肯定。不是吹噓那些炒樓炒地一朝發達的騎呢怪。而教不能,那些弱勢的,不出色的,教他,給他學習一技之長,令他能合理地生活。那整個社會就可以積極起來,互相努力了。
這就是一個社會的價值追求。一個政府,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的。
今日社會分裂,不只是黃藍矛盾,在擁護民主自由那一邊,因為政府私心,不遵守《基本法》,在建制輸硬的背境下,推遲立法會選舉一年。
這非法的一年,立法會議員是留是走,就在社會激起巨浪。
沒有對錯,這是抗爭派、和理非的根本路線矛盾。和勇一家,死不割蓆,是暴政下的一時權宜。大家都無法說服對方。
佛家未入中土前,中華文化,主要由儒家和道家兩派思想主導。
儒家追求的,是中流砥柱,明知不可為而為。為的,是千秋價值;道家追求的,是因應自然,當時代太壞,無可藥救的時候,忘卻自己,忘卻過去,與草木同朽。
儒道兩家,在春秋亂世,迅速長大,成為文化主流。追求不同,但沒有互相排斥,反而相輔相成,融合為波瀾壯闊的中華文化。
歷史告訴我們,要尊重人才。
創造時代的,是人。一個時代,有人才,時代就自然興;當人才衰落,時代也就完了。
做一個領袖,能夠賞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事業便成功;如果他不認識人才,不懂得培養人才,他的事業就一定失敗。
道家隱士,不是對世事漠不關心,他們和儒家的君子一樣,都希望國家太平,百姓生活幸福。他們隱退,只因為時代不可為。
不需說服對方,跟從你自己的路線,縱然手法不同,都可以有千秋價值。
《論語.微子篇》第一章:
微子去,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士焉。
在商末時,紂王暴虐,文王武王起來革命的時候,商紂的身邊,有三個大臣,本身也是皇族。
他們都有心挽求時代。微子是紂王的庶兄,因紂王無道,商朝末路,他離開宗室,自我放逐。他的後代,被周朝封於宋,也是春秋時候的宋國。
箕子,是紂王的叔父,屢諫紂王不聽,被貶為奴,但仍在商朝,詐醉佯狂,後助武王立國。之後去了高麗,即朝鮮半島,將中華文化的陰陽五行八卦傳到高麗。今日韓國的國旗,用了《易經》的乾坤坎離,代表天地日月。
比干性直,強諫被殺,被紂王剖心而死。
這三個商朝末年大人物,面對國破家亡,時代衰敗,處理方式不同,結果也有異。
微子走,箕子關,比干死,但他們都是同一目標,希望社會太平,百姓幸福。他們結果不同,但為後世留下了千秋榜樣。
所以,孔子稱他們為殷商時代的三位仁人,成仁取義。沒有所謂誰的路線對,誰的路線好,殷有三仁焉。
孔子一生,勞勞車馬,將天下為己任,並非沒有自知之明,幻想挽狂瀾於既倒,只有儒者認為,生而為人,有不可逃之義。
《論語.微子篇》第三章: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
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道家隱者,佯狂避世,一般都忘卻姓名,這位接近孔子的車而狂歌,故稱接輿。其他的叫:晨門、荷蓧丈人、長沮、桀溺,都是一樣。
楚狂接輿,在歷史很有名,但他的名字和過去,都無可考。他迎著孔子的車隊而來,歌是故意唱給孔子聽的:
鳳呀鳳呀,點解今日咁失意呀?在這個時代出來幹什麼呀?已往的莫說了,未來的還可追趕呀!算了,算了,今時今日還跑出來想挽救時代,危險呀!
孔子一聽,知道不簡單,趕快停車下來,想和他碰面交談,但狂人急步避開,他懶得跟孔子說話,他知道,話不投機的。
《論語.微子篇》第六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
夫子憮然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道家兩位隱士,長沮和桀溺,並肩種田。孔子車隊,經過人馬他們,有意無意的,叫子路去問津,過江的渡口。
長沮反問子路,你替他趕車的人是誰呀?
這是明知故問。子路回說:
是我老師孔丘呀!
長沮說,就是魯國那個孔丘?
子路答:是啊!
既然是孔丘,他知定(路)的了。
子路問的,是架車的路,長沮答的,是人生的路。他的意思,既是孔丘,周遊列國傳道,怎會連路都唔識點行?
子路轉頭問桀溺,他反過來問子路,你又是什麼人?
子路答,我名仲由。
即是魯國孔丘的徒弟?
子路說,是呀!
跟著桀溺說:
滔滔,潮流一來,海水一漲,不管好的壞的,統統都被浪花淹沒了。今日濁浪滔滔,誰可以改變得了。與其跟一個避人之士,即孔子,避開魯國的政治人事,周遊列國,但人是避不了的,那裡還不是人事問題?不如學我地避世,忘記了這個時代,忘記了這個世界,種我地的田,做我地的事,什麼都不管。
說到這裡,不再說話,拿起鋤頭,耕他的田。
子路回來報告孔子,孔子悵然不樂:鳥獸不可以同群,鳥是飛的,獸是走的。飛的走的,人各有志。大家都在憂世,擔心這個時代,但大家的做法不同。他們可以丟下這個爛攤子不理,自己種田,但我丟不下啊!
若使天下有道,我也不用這樣栖栖惶惶呀!
這便是儒家的中流砥柱哲學,明知擔子重,挑不動,但都無法逃避。
《論語.微子篇》第七章: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熟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
至,則行矣。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有一次跟著孔子的車隊,落後了,脫了隊。
碰到一個老頭子,用枴杖,挑著一些竹籮竹織物,子路發急問:有見到我的老師嗎?
誰知老頭很cool的頂一句:
什麼老師?五穀都分不清,又唔去勞動,一味識吹牛那些?我不識你什麼老師喎。
說完,將枴杖往地一插,就蹲下種田。子路給他氣勢攝住,拱手站在旁邊不敢動。
天黑了,老頭邀子路回家過夜,還劏了雞款待,叫了兩個仔來做陪客。
第二日,子路搵返孔子,報告經過。孔子說,是位隱士高人啊,叫子路返去搵佢,請教濟世之道。子路去到昨晚住處,只見人去樓空,老先生和兒子都不在了。
子路對著空房,說出了一番亂世大丈夫的說話:
一個有學問,有能力的人,不出來社會貢獻民眾,是不合於義的。
社會有社會的秩序,長幼有長幼的階級,父是父,子是子,人倫的階級不可廢,家庭中父母子女的秩序不可亂,更何況社會的責任呢?道家隱士,要潔身自愛,把自己搞得很清高,但把人倫的責任搞亂了。一個君子,出來社會做事,不見得只為自己的功名富貴,行其義也,只是做應該做的事。至於理想能不能實現,其實,心中有數,是早已知道的了。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當年戊戌維新失敗,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譚嗣同等六人留下赴義。
歷史肯定譚嗣同赴義,但歷史沒有譴責康梁出走,這才是千秋史筆。
立法會的議員,留也好,走也好,在你認為合適的舞台,行其義也,也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了。
https://youtu.be/_9Df57SXMLM
鄭子誠紂王 在 韓國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我們就將卸下市府職務,離開這裡。謝謝你們讓我們有機會在此相聚一場,更謝謝你們今天還特地來這裡為我們相送一程。
古時周武王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能敵紂王億兆夷人。我不敢自比周武王,但我敢說我們這個團隊裡的首長是真的個個都有經世濟民的才能,並且我們同心同德,都懷抱著奉獻社會的真心誠意、有所不為的道德自律。今天,大家共聚在此、臨別在即,請容我最後一次以市長的身分好好謝謝他們。
謝謝這一群讓我感到驕傲與不捨的市府團隊,謝謝他們願意放下原本舒適的生活,來到熱情的高雄;謝謝他們不少人離家背井、放棄高薪來這個城市和我一起打拼。
他們都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事而來。我怎麼謝也謝不夠。
這一年多來他們為高雄做牛做馬、承受巨大壓力。這一年多來,他們每一件事都做得比以前好、但是雜誌民調排名卻都是吊車尾⋯,這些,我知道,都是因為我的關係,所以我一定要為他們討個公道。
他們是最辛苦、最被唱衰、卻是做事最認真、最有作為的一群模範公僕。在這裡,我一定要好好向他們每一個人說聲謝謝:
我要謝謝葉匡時葉副市長、謝謝李四川李副市長、謝謝陳雄文陳副市長、謝謝工務局吳明昌吳局長、謝謝都發局林裕益林局長、謝謝水利局李戎威李局長、謝謝農業局吳芳銘吳局長、謝謝海洋局趙紹廉趙局長、謝謝財政局李樑堅李局長、謝謝經發局伏和中伏局長、謝謝青年局林鼎超林局長、謝謝交通局鄭永祥鄭局長、謝謝觀光局邱俊龍邱局長、謝謝捷運局范揚材范局長、謝謝教育局吳榕峯吳局長、謝謝運發局許文宗許局長、謝謝文化局林思伶林局長、謝謝新聞局鄭照新鄭局長、謝謝社會局黃淵源黃局長、謝謝民政局曹桓榮曹局長、謝謝地政局黃進雄黃局長、謝謝環保局王玨王局長、謝謝衛生局林立人林局長、謝謝勞工局王秋冬王局長、謝謝毒防局阮清陽阮局長、謝謝法制局吳秋麗吳局長、謝謝研考會李銘義李主委、謝謝客委會黃永卿黃主委、謝謝原民會吳慧琴吳主委、謝謝消防局黃江祥黃局長、謝謝行政國際處蔡淑貞蔡處長、謝謝新住民辦公室林麗蟬林執行長、謝謝我們邱源寶邱主任以及市長室的所有工作夥伴;
我也想謝謝之前曾經陪我們篳路藍縷、一起走過好多風雨、但因為公私因素而離開崗位的前任局處首長們;更謝謝每一位認真做事、任勞任怨的高雄市政府同仁;同時,我也要謝謝我們高雄市議會國民黨黨團,與無黨團結聯盟黨團對我的支持。
謝謝各位這段日子的付出與辛勞,我會永遠記得您們。您們的辛苦和成績,高雄市民會記得、歷史會記得。
我謝謝您們!
離開高雄,對我個人而言,雖有萬般不捨、一些遺憾、和滿滿的祝福,但唯獨沒有怨尤、心中盡是坦然。因為我知道我是為何而戰、我和團隊是為了什麼樣的價值、理想和願景而奮鬥努力,所以無論結果,我都會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只是,這幾天我實在有點難以平靜,許議長的決絕讓我悲痛不已,而更讓我覺得痛心不解的是網路上那些對許議長惡毒的詆毀、幸災樂禍的發文和留言。如果台灣的民主,只因為政黨不同,就可以這樣殘忍地對待一個逝去的生命,失去人性、失去做人最基本的溫柔與慈悲,那這樣的民主有什麼值得追求、能夠倚仗的?
當貪腐不是罪惡、犯法可以原諒,當我們真心相信、全力捍衛的法律和道德可以因為政黨的不同而有所妥協,我們這幾十年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所爭取和守候的究竟是什麼?
當社會多數不在乎政府負債、不在乎官員貪汙、不在乎國家經濟與安全、甚至不在乎是非黑白,只要顏色正確、言語嗆辣、官網圖文並茂,仇恨對立和黨同伐異都是被允許的。但仇恨對立和黨同伐異所豢養出來的民意,究竟是民主、還是猛獸?
民主如此珍貴難得,民主所創造和成就的應該是良善與和諧、而不是仇恨和對立。仇恨和對立所創造和產生的「民主」,是披著民主外衣的暴政。
對於千千萬萬支持國瑜的好朋友們,我在此再次表達對各位深切的敬意、謝意與歉意。我依然心繫高雄、心懷社稷、心存正氣。但目前我不會接受任何邀請或職務,也不會參與或組織任何形式的活動。
請容許我在這風雨如晦的時刻,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謝謝你們,你們每一雙手的託付、每一雙眼睛的期盼,我們都謹記在心、未曾或忘。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裡,市府團隊都全力以赴、不敢辜負。謝謝你們這一路的溫暖與支持,請讓我和我的市府團隊最後一次向各位說聲謝謝。
天佑台灣、天佑中華民國、
謝謝高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