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語 #未滿18歲請勿飲酒 #請理性飲酒
三級警戒發布至今,其實有許多行業都受到不小的衝擊。近來有許多餐酒館,被歸納為酒吧類,於法規內視同為娛樂場所,因此必須遵照防疫相關措施而停業。但我相信有去過餐酒館的朋友都知道,餐酒館其實除提供調酒外,主要還是供應餐點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因餐酒館或PUB調配雞尾酒行為,為現場即調即飲,亦無商品化包裝,屬商品零售之服務行為,非屬產製私酒。依照現行法令規定,調酒僅可內用不可外帶。但受疫情衝擊之下,已經嚴重影響到生計及產業未來發展。因此在多方努力之下,今天傳出好消息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那就是,餐酒館跟調酒類終於可以外帶了呦❤️
但外帶調合式酒精類飲品仍須遵守以下規定 :
(一)應以杯裝為限,且無商品化包裝。
(二)前揭杯裝容器應符合食品安全相關規範,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三)應於該杯裝容器上標示或以其他適當方式提醒購買者,該產品為酒品、未滿18歲禁止飲酒等事項,以避免兒童及少年誤飲。
另外提醒,業者販售酒精類飲品時須查驗顧客年齡,確認顧客為成年人後始得販售。現階段調合式酒精類飲品 #不能外送,#只能外帶,請大家多多配合及留意喔。
#TGIF
#小幫手今天晚上還不喝爆
#老闆說要放他年輕時調酒的照片
#請大家捧捧場按個讚好嗎
-------
用真心,作正事💪
📱LINE:https://lin.ee/C6Zjgnx
🧑💻IG:https://www.instagram.com/2014_chikoyan/
👉👉歡迎按讚、留言加分享👈👈
「酒類警語規範」的推薦目錄: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簡煥宗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幹ㄍㄧㄠˇ菸酒管理法系列:op.1 警語的法規有多不合理 的評價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白蘭地)等,都是受到菸酒管理法管制的酒類。 的評價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警語範例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警語範例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警語範例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酒類專家王鵬接受專訪-3/5】
《English Career》第57期(2016年9月)主題為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酒類專家王鵬接受該刊專訪,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心得。五道訪題內容,將逐日於「酒類專家王鵬」的臉書專頁刊出,您也可以在該刊物或「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http://www.geat.org.tw)收藏或閱讀相關內容。
【受訪人物簡介】酒類文化工作者王鵬通曉中、英、法、俄、德等語言,於學生時代便利用自己的外語專長自學品酒,對多種西洋酒類飲料皆有鑽研,是國內少數橫跨葡萄酒、啤酒與烈酒領域的酒類專家,現專職酒類文化教育工作,在即席口譯方面亦有十餘年經驗。王鵬的外語專長與酒類專業相得益彰,主要於酒類相關活動中擔任講師、接待、翻譯或主持等工作,亦經常受邀擔任國際酒類競賽評審。王鵬擅長探討品飲、審美與文化議題,經過多年經營,獲有法國、美國、德國等相關文憑與認證,也曾前往蘇格蘭蒸餾廠實習。
【訪題3】您常年受邀擔任國際酒類競賽評審,亦為鑽研酒類品飲及文化,去過很多不同國家,可否談談您對各國酒類文化產業、甚至整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觀察?有哪些是台灣可以學習的?
【我對酒類文化與創意產業的觀察】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清楚卻又模糊的概念,它的內涵會隨著時空浮動。對於台灣來說,有些事物屬於文化創意,但是在其他國家,卻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需要特意包裝行銷與鼓吹提倡。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本質上是文化圈之間的養分擴散與吸收。但是,文化創意講求的不只是文化,也講求創意;良好的創意,不只是創造實體商品,也在於發揮想像,創造群眾活動與文化氛圍。
在台灣,酒類教育與文化推廣的發展限制,包括知識素養不足、法規體制不利、文化品味不佳、產業環境不全,周邊條件不夠。這些問題並非台灣所獨有,但卻是我眼中阻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大阻礙。
就我在國外所見,民間產業、特定團體與公部門合作,可以彼此拉抬,有些活動也因此可以常年持續舉辦。然而,國外成功的例子,若是原樣搬到台灣,卻可能窒礙難行,尤其是跟酒有關的主題內容。在一個對特定產業不夠友善的社會環境之下推廣文化創意,要不就是創意多半用來跟法規鬥智,要不就是文化本身變質了——妥協的結果,就是既不文化,也無創意。由於酒精濫用會帶來社會問題,因此,酒類文化與品味教育的宿命,就是必須先跟當政者取得平衡協調。在台灣,由於政治文化環境特殊,人們思考與做事的方式也很不同,必須有更大的智慧,來化解一般在國外不會遭遇的問題。
我所觀察到的另一現象是精緻品味菁英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可以便利人們界定範圍,推廣特定文化事物與活動,但是文化不應該成為族群之間的隔閡,或成為少數菁英的專利或者上流文化的象徵。否則何必大張旗鼓,打著推廣文化的旗幟,來服務少數人?
此外,文化創意產業不應該徒具形式,流為單純的娛樂或商業活動,甚至在一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與之切割。商業利益可以吸引廠商投入,娛樂效果也可以聚集人氣,然而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或許不是最佳切入途徑——尤其是在台灣,似乎不會跨過這道門檻,在經歷最初的商業與娛樂之後,進入文化教育的核心。寓教於樂原本並非壞事,廠商盈利也是理所當然,但若終究停留在這個層次,那就談不上拋磚引玉,培養群眾文化素養、扶植文化創意活動,那麼,距離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太過遙遠,也就失去推廣的意義。
台灣想要學習與模仿國外的文化活動,但是在現實環境下,必須作出取捨與折衝,妥協結果是否仍然能夠保留文化創意的核心價值,就要憑企劃者的本事了。酒展由於安全考量,通常必須設置警衛與醫護。就我在國外所見,那並非在入口設置保全就算數的,而是警察機關會加強巡邏,甚至也參與擺攤,宣導防治酒駕,甚至讓已經飲酒的民眾試用酒精測試儀,認識血中酒精濃度與肺部呼氣酒精濃度的換算關係,以及相關法規的標準,借此機會教育。警察機關在酒展設攤,是公部門反守為攻的絕佳示範。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是健康思想與環境條件配合的產物,否則這兩股看似相對的勢力,如何和平共處於同一個帳篷下,而不招致莫名批評?
許多國家都有製酒歷史傳統,有些製酒與酒類飲品消費市場則較為年輕,規模大小不一。台灣開放民營製酒,至今只有十餘年的歷史,因此有許多資源相對缺乏,在可見的未來,也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台灣的酒類從業人員,從生產商、進口商、零售業,乃至餐飲業,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努力,提升酒類文化的整體環境條件。生產商設法改善產業環境,甚至促進法規體制改革,銷售端則發展市場、創造利潤,讓台灣在國際酒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零售、餐飲業者與文化工作者,則不斷提升消費者的素質與品味。當今台灣酒業文化環境,比起二十年前,已經明顯不同。豪飲文化逐漸收斂,人們對酒類的態度也逐漸開明。從許多方面看來,民眾對酒類飲品的認識與態度,走在法規前面——這意謂管理法規較為落後,但是可喜的是,若是有朝一日,法規改革了,台灣整體酒類文化指標可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攀升;若是法規走在人民素養之前,或許那才更是辛苦。
近十年來,台灣的酒類產品漸漸從舶來奢華形象,回歸到日常飲品的範疇,平價酒類飲品的消費市場擴大,意謂教育消費者與提倡精緻品味的機會增加,這些外在環境都有利於酒類文化教育。但是文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成果更非立竿見影。雖說台灣當今的酒類文化教育水準並不差,但是現實環境對於酒類文化產業發展來說,依然頗有挑戰。
【美感教育是酒類文化與創意產業的關鍵】
文化產業是一個整體,各範疇彼此拉抬很重要,此外也必須有法規、環境、市場、教育配套。台灣較缺乏美感與品味教育,公部門與主管機關不見得能夠正確評估文化創意產業每個部門的價值,文化事業普遍被視為溫飽之外的附屬品,再加上美感與文化事業需要專業與精準,由於不夠重視專業而忽略專業意見,文化創意產業的最終呈現,難免不符初衷與期待。人們由於缺乏判斷與品味能力,因此只能隨著外界評論、名人推薦起舞,也因此,文化產業必然被商業行銷手段左右。
美感教育需要經歷好幾個世代的培養與傳承,也需要整個民族社會環境與價值觀的配合。如果人們的價值觀不改變,那些需要美感的事物、取決於美感的事物,就會永遠被排在末位。而整個社會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精神與代價,來彌補由於缺乏美感與品味教育所帶來的問題。城鎮市容不堪、環境汙染、食安問題、創意剽竊與著作權侵害,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些問題都與缺乏美感與品味教育脫離不了關係。
美感與品味教育,不是大同世界的保證,也不會是一個國家施政的優先考量,但是民族普遍缺乏美感與品味的結果,是讓施政者更不容易完成所被託付的政治任務。試想,如果人們普遍注重飲食的品質與風味,有些造假甚至違法的商品,或許很難在市場生存多年才被揭發。如果整個社會普遍不注重美感與品味,行政立法的主要價值觀集中在方便、簡單、速成、廉宜,我們怎麼期盼得到富有美感與品質的物質與非物質環境?
如果說真的有一項產業,可以稱為酒類文化創意產業,那麼我相信,這門產業就如同其他文創產業一樣,必須共存共榮。外國的酒莊旅遊業正在起飛,這門新興行業結合古蹟、人文、餐飲,如果缺乏對歷史建築的保存概念,缺乏文化意識與品味教育,那麼,台灣固然也有這樣的潛力,終究難以跟上發展腳步。
許多有製酒與飲酒文化的國家,不以圍堵或汙名化的方式來達到管理的目的,而是以宣導與教育的方式,提倡社會責任觀念,建立行業規範,同時達到培養美感與健康品味的目的;國外酒類商品的警語,較像是中立的宣導語氣,反觀台灣,酒類商品的警語則多半帶有嚇阻意味,反映台灣環境對酒類文化有其固有的歧見與限制。
若是暫且把酒類文化教育放在一邊,台灣整個環境生態,非常有利於酒類產品進口,而且在業者有利可圖的前提下,酒類商品種類繁多而且售價合理。對於想要接觸酒類的消費者來說,台灣是個天堂。或許正是由於酒類的營利事業相對簡單,所以台灣擁有其他市場所沒有的優勢地位。不過,這個稅金低廉、酒價合理的優勢,或許是我們犧牲其他非物質條件交換來的。或許有一天,我們必須用更多的金錢去換回我們企求的非物質條件,而這需要群眾的品味素養與共識。若是如今不提倡美感教育,以後可能會落得兩頭空。
酒類警語規範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酒類專家王鵬接受專訪-3/5】《English Career》第57期(2016年9月)
【訪題3】您常年受邀擔任國際酒類競賽評審,亦為鑽研酒類品飲及文化,去過很多不同國家,可否談談您對各國酒類文化產業、甚至整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觀察?有哪些是台灣可以學習的?
【我對酒類文化與創意產業的觀察】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清楚卻又模糊的概念,它的內涵會隨著時空浮動。對於台灣來說,有些事物屬於文化創意,但是在其他國家,卻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需要特意包裝行銷與鼓吹提倡。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本質上是文化圈之間的養分擴散與吸收。但是,文化創意講求的不只是文化,也講求創意;良好的創意,不只是創造實體商品,也在於發揮想像,創造群眾活動與文化氛圍。
在台灣,酒類教育與文化推廣的發展限制,包括知識素養不足、法規體制不利、文化品味不佳、產業環境不全,周邊條件不夠。這些問題並非台灣所獨有,但卻是我眼中阻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大阻礙。
就我在國外所見,民間產業、特定團體與公部門合作,可以彼此拉抬,有些活動也因此可以常年持續舉辦。然而,國外成功的例子,若是原樣搬到台灣,卻可能窒礙難行,尤其是跟酒有關的主題內容。在一個對特定產業不夠友善的社會環境之下推廣文化創意,要不就是創意多半用來跟法規鬥智,要不就是文化本身變質了——妥協的結果,就是既不文化,也無創意。由於酒精濫用會帶來社會問題,因此,酒類文化與品味教育的宿命,就是必須先跟當政者取得平衡協調。在台灣,由於政治文化環境特殊,人們思考與做事的方式也很不同,必須有更大的智慧,來化解一般在國外不會遭遇的問題。
我所觀察到的另一現象是精緻品味菁英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可以便利人們界定範圍,推廣特定文化事物與活動,但是文化不應該成為族群之間的隔閡,或成為少數菁英的專利或者上流文化的象徵。否則何必大張旗鼓,打著推廣文化的旗幟,來服務少數人?
此外,文化創意產業不應該徒具形式,流為單純的娛樂或商業活動,甚至在一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與之切割。商業利益可以吸引廠商投入,娛樂效果也可以聚集人氣,然而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或許不是最佳切入途徑——尤其是在台灣,似乎不會跨過這道門檻,在經歷最初的商業與娛樂之後,進入文化教育的核心。寓教於樂原本並非壞事,廠商盈利也是理所當然,但若終究停留在這個層次,那就談不上拋磚引玉,培養群眾文化素養、扶植文化創意活動,那麼,距離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太過遙遠,也就失去推廣的意義。
台灣想要學習與模仿國外的文化活動,但是在現實環境下,必須作出取捨與折衝,妥協結果是否仍然能夠保留文化創意的核心價值,就要憑企劃者的本事了。酒展由於安全考量,通常必須設置警衛與醫護。就我在國外所見,那並非在入口設置保全就算數的,而是警察機關會加強巡邏,甚至也參與擺攤,宣導防治酒駕,甚至讓已經飲酒的民眾試用酒精測試儀,認識血中酒精濃度與肺部呼氣酒精濃度的換算關係,以及相關法規的標準,借此機會教育。警察機關在酒展設攤,是公部門反守為攻的絕佳示範。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是健康思想與環境條件配合的產物,否則這兩股看似相對的勢力,如何和平共處於同一個帳篷下,而不招致莫名批評?
許多國家都有製酒歷史傳統,有些製酒與酒類飲品消費市場則較為年輕,規模大小不一。台灣開放民營製酒,至今只有十餘年的歷史,因此有許多資源相對缺乏,在可見的未來,也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台灣的酒類從業人員,從生產商、進口商、零售業,乃至餐飲業,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努力,提升酒類文化的整體環境條件。生產商設法改善產業環境,甚至促進法規體制改革,銷售端則發展市場、創造利潤,讓台灣在國際酒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零售、餐飲業者與文化工作者,則不斷提升消費者的素質與品味。當今台灣酒業文化環境,比起二十年前,已經明顯不同。豪飲文化逐漸收斂,人們對酒類的態度也逐漸開明。從許多方面看來,民眾對酒類飲品的認識與態度,走在法規前面——這意謂管理法規較為落後,但是可喜的是,若是有朝一日,法規改革了,台灣整體酒類文化指標可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攀升;若是法規走在人民素養之前,或許那才更是辛苦。
近十年來,台灣的酒類產品漸漸從舶來奢華形象,回歸到日常飲品的範疇,平價酒類飲品的消費市場擴大,意謂教育消費者與提倡精緻品味的機會增加,這些外在環境都有利於酒類文化教育。但是文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成果更非立竿見影。雖說台灣當今的酒類文化教育水準並不差,但是現實環境對於酒類文化產業發展來說,依然頗有挑戰。
【美感教育是酒類文化與創意產業的關鍵】
文化產業是一個整體,各範疇彼此拉抬很重要,此外也必須有法規、環境、市場、教育配套。台灣較缺乏美感與品味教育,公部門與主管機關不見得能夠正確評估文化創意產業每個部門的價值,文化事業普遍被視為溫飽之外的附屬品,再加上美感與文化事業需要專業與精準,由於不夠重視專業而忽略專業意見,文化創意產業的最終呈現,難免不符初衷與期待。人們由於缺乏判斷與品味能力,因此只能隨著外界評論、名人推薦起舞,也因此,文化產業必然被商業行銷手段左右。
美感教育需要經歷好幾個世代的培養與傳承,也需要整個民族社會環境與價值觀的配合。如果人們的價值觀不改變,那些需要美感的事物、取決於美感的事物,就會永遠被排在末位。而整個社會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精神與代價,來彌補由於缺乏美感與品味教育所帶來的問題。城鎮市容不堪、環境汙染、食安問題、創意剽竊與著作權侵害,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些問題都與缺乏美感與品味教育脫離不了關係。
美感與品味教育,不是大同世界的保證,也不會是一個國家施政的優先考量,但是民族普遍缺乏美感與品味的結果,是讓施政者更不容易完成所被託付的政治任務。試想,如果人們普遍注重飲食的品質與風味,有些造假甚至違法的商品,或許很難在市場生存多年才被揭發。如果整個社會普遍不注重美感與品味,行政立法的主要價值觀集中在方便、簡單、速成、廉宜,我們怎麼期盼得到富有美感與品質的物質與非物質環境?
如果說真的有一項產業,可以稱為酒類文化創意產業,那麼我相信,這門產業就如同其他文創產業一樣,必須共存共榮。外國的酒莊旅遊業正在起飛,這門新興行業結合古蹟、人文、餐飲,如果缺乏對歷史建築的保存概念,缺乏文化意識與品味教育,那麼,台灣固然也有這樣的潛力,終究難以跟上發展腳步。
許多有製酒與飲酒文化的國家,不以圍堵或汙名化的方式來達到管理的目的,而是以宣導與教育的方式,提倡社會責任觀念,建立行業規範,同時達到培養美感與健康品味的目的;國外酒類商品的警語,較像是中立的宣導語氣,反觀台灣,酒類商品的警語則多半帶有嚇阻意味,反映台灣環境對酒類文化有其固有的歧見與限制。
若是暫且把酒類文化教育放在一邊,台灣整個環境生態,非常有利於酒類產品進口,而且在業者有利可圖的前提下,酒類商品種類繁多而且售價合理。對於想要接觸酒類的消費者來說,台灣是個天堂。或許正是由於酒類的營利事業相對簡單,所以台灣擁有其他市場所沒有的優勢地位。不過,這個稅金低廉、酒價合理的優勢,或許是我們犧牲其他非物質條件交換來的。或許有一天,我們必須用更多的金錢去換回我們企求的非物質條件,而這需要群眾的品味素養與共識。若是如今不提倡美感教育,以後可能會落得兩頭空。
【專訪背景】
《English Career》第57期(2016年9月)主題為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酒類專家王鵬接受該刊專訪,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心得。五道訪題的詳細全文,將於10/29-11/2於「酒類專家王鵬」的臉書專頁刊出,您也可以在該刊物或「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http://www.geat.org.tw)閱讀精簡濃縮的內容。
【受訪人物簡介】
酒類文化工作者王鵬通曉中、英、法、俄、德等語言,於學生時代便利用自己的外語專長自學品酒,對多種西洋酒類飲料皆有鑽研,是國內少數橫跨葡萄酒、啤酒與烈酒領域的酒類專家,現專職酒類文化教育工作,在即席口譯方面亦有十餘年經驗。王鵬的外語專長與酒類專業相得益彰,主要於酒類相關活動中擔任講師、接待、翻譯或主持等工作,亦經常受邀擔任國際酒類競賽評審。王鵬擅長探討品飲、審美與文化議題,經過多年經營,獲有法國、美國、德國等相關文憑與認證,也曾前往蘇格蘭蒸餾廠實習。
酒類警語規範 在 白蘭地)等,都是受到菸酒管理法管制的酒類。 的推薦與評價
受菸酒管理法規範的酒類,原則上是指酒精含量超過容量0.5%的 ... 象。 #酒類廣告有同時標示警語的義務 如果被認定是酒類廣告,菸酒管理法要求必須把警語明 ... <看更多>
酒類警語規範 在 幹ㄍㄧㄠˇ菸酒管理法系列:op.1 警語的法規有多不合理 的推薦與評價
這系列影片是以一個葡萄酒業從業人員的角度來做分析及討論, 歡迎在留言處「理性」討論。 ✓影片中內若有錯誤或疑問,歡迎在下面留言指證及討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