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醫看新聞】~ 史萊姆皮膚炎
相信家裡有小朋友的父母,昨天一定有被朋友轉寄那篇「小朋友玩史萊姆,造成手部皮膚炎,連指紋都不見」的文章。
還有版友私訊叫我發表一些意見⋯⋯丫新聞中皮膚科醫師都已經講話了,人家是專科醫師耶,我還插什麼嘴?
就來補充一些新聞中沒談到的吧:
〖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 or 刺激性
這個之前就談過了,如果你不會,那表示你沒有認真在追蹤文章,先回去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hotos/a.1882153282015736/2441085069455885/?type=1&theater
不過文章中小朋友的手指都已經慢性發炎了,其實很難去區別是過敏性或刺激性的接觸性皮膚炎,最準確的方法還是要做「貼膚測試」(Patch Test)。
區分出來對治療上影響不大,重要的還是:避免持續接觸、控制發炎、保持皮膚完整性。
〖史萊姆的配方 & 原理〗
一開始都是使用有「硼砂」(Borax)配方的,配合上膠水/白膠,亮片等,就可以做出來了。
美國當年在流行時,書局的白膠都不夠賣呢!
現在因為很多人擔心小朋友會不會誤食硼砂,所以開發了無硼砂的版本,會使用小蘇打、眼鏡保養液、刮鬍泡等,來取代硼砂製作。
原理就是一種聚合物的概念,拉扯時產生剪力去破壞氫氧的鍵結,就變得比較稀;當剪力被移除後,又重新接回去,就變得很稠。
(不過上次和家裡的小朋友解釋時,他們完全不想理我⋯⋯)
※ 補充資料:原理可以看這篇的圖片
https://www.acs.org/content/dam/acsorg/education/resources/highschool/chemmatters/articlesbytopic/solidsliquidsgases/chemmatters-dec2004-slime.pdf
〖是什麼會造成皮膚炎?〗
大家一定會好奇,真的只有「硼砂」是戰犯嗎?
那後來出的無硼砂版本,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好好玩了?
先回來了解一下硼砂的毒理學:
接觸時,主要為皮膚及黏膜的刺激性,所以研究中,大部分硼砂造成的,都是「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誤食時,在體內有「累積作用」,儘管每次攝取量不多,連續攝取後在體內累積,仍可能破壞中樞與消化系統,妨礙消化酵素作用,引起食慾減退、抑制營養吸收以及促進脂肪分解,導致體重減輕等症狀。
此外,在大、小鼠與狗的硼酸餵食研究中,也觀察到長期或短期內攝入大量硼酸或硼砂,雄性生殖系統會受到影響,例如睪丸萎縮。
不過,硼酸現階段並未觀察到明顯致癌或是產生基因突變的結果,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未將其列為致癌物質。
※ 所以以前把硼砂加在食品裡面增加Q度的,真的是很沒品!
另外有可能造成的,就是膠水中的防腐成份: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 methylisothiazolinone (MCI/MI)
這個成份在化粧品中也會有添加,對於肌膚與黏膜具有刺激性,因此不適合添加於長時間接觸之產品,濃度過高時更可能造成化學灼傷。
在國外的文獻中,已經有MCI/MI導致「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確診的案例。
其他還有「香料」、「色素」等,都可能會誘發。
手部一直泡在史萊姆裡面,皮膚的屏障效果也會變差,造成其他的刺激物更容易進到皮膚中,造成發炎反應,甚至是過敏。
就像是美髮師,常需要洗手或泡水,再接觸美髮用品,如:染劑、洗劑等,就容易產生不適。
〖小結〗
最後整理三個重點,給喜歡玩史萊姆的小朋友:
1. 使用後要洗手,避免誤食其中成份
2. 每天別玩太久,不要讓皮膚長期泡溼,影響阻隔效果
3. 有不適請立即就醫
※ 參考文獻: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slime: The epidemic of isothiazolinone allergy encompasses school glue.
https://doi.org/10.1111/pde.13681
"Slime" May Not be so Benign: A Cause of Hand Dermatitis
https://doi.org/10.1016/j.jpeds.2018.03.064
"Slime" dermatitis, a fad-associated chronic hand dermatitis.
https://doi.org/10.1111/pde.13729
酵素是聚合物嗎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職醫看新聞】~ 史萊姆皮膚炎
相信家裡有小朋友的父母,昨天一定有被朋友轉寄那篇「小朋友玩史萊姆,造成手部皮膚炎,連指紋都不見」的文章。
還有版友私訊叫我發表一些意見⋯⋯丫新聞中皮膚科醫師都已經講話了,人家是專科醫師耶,我還插什麼嘴?
就來補充一些新聞中沒談到的吧:
〖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 or 刺激性
這個之前就談過了,如果你不會,那表示你沒有認真在追蹤文章,先回去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a.18821532820…/2441085069455885/…
不過文章中小朋友的手指都已經慢性發炎了,其實很難去區別是過敏性或刺激性的接觸性皮膚炎,最準確的方法還是要做「貼膚測試」(Patch Test)。
區分出來對治療上影響不大,重要的還是:避免持續接觸、控制發炎、保持皮膚完整性。
〖史萊姆的配方 & 原理〗
一開始都是使用有「硼砂」(Borax)配方的,配合上膠水/白膠,亮片等,就可以做出來了。
美國當年在流行時,書局的白膠都不夠賣呢!
現在因為很多人擔心小朋友會不會誤食硼砂,所以開發了無硼砂的版本,會使用小蘇打、眼鏡保養液、刮鬍泡等,來取代硼砂製作。
原理就是一種聚合物的概念,拉扯時產生剪力去破壞氫氧的鍵結,就變得比較稀;當剪力被移除後,又重新接回去,就變得很稠。
(不過上次和家裡的小朋友解釋時,他們完全不想理我⋯⋯)
※ 補充資料:原理可以看這篇的圖片
https://www.acs.org/…/solidsl…/chemmatters-dec2004-slime.pdf
〖是什麼會造成皮膚炎?〗
大家一定會好奇,真的只有「硼砂」是戰犯嗎?
那後來出的無硼砂版本,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好好玩了?
先回來了解一下硼砂的毒理學:
接觸時,主要為皮膚及黏膜的刺激性,所以研究中,大部分硼砂造成的,都是「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誤食時,在體內有「累積作用」,儘管每次攝取量不多,連續攝取後在體內累積,仍可能破壞中樞與消化系統,妨礙消化酵素作用,引起食慾減退、抑制營養吸收以及促進脂肪分解,導致體重減輕等症狀。
此外,在大、小鼠與狗的硼酸餵食研究中,也觀察到長期或短期內攝入大量硼酸或硼砂,雄性生殖系統會受到影響,例如睪丸萎縮。
不過,硼酸現階段並未觀察到明顯致癌或是產生基因突變的結果,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未將其列為致癌物質。
※ 所以以前把硼砂加在食品裡面增加Q度的,真的是很沒品!
另外有可能造成的,就是膠水中的防腐成份: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 methylisothiazolinone (MCI/MI)
這個成份在化粧品中也會有添加,對於肌膚與黏膜具有刺激性,因此不適合添加於長時間接觸之產品,濃度過高時更可能造成化學灼傷。
在國外的文獻中,已經有MCI/MI導致「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確診的案例。
其他還有「香料」、「色素」等,都可能會誘發。
手部一直泡在史萊姆裡面,皮膚的屏障效果也會變差,造成其他的刺激物更容易進到皮膚中,造成發炎反應,甚至是過敏。
就像是美髮師,常需要洗手或泡水,再接觸美髮用品,如:染劑、洗劑等,就容易產生不適。
〖小結〗
最後整理三個重點,給喜歡玩史萊姆的小朋友:
1. 使用後要洗手,避免誤食其中成份
2. 每天別玩太久,不要讓皮膚長期泡溼,影響阻隔效果
3. 有不適請立即就醫
※ 參考文獻: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slime: The epidemic of isothiazolinone allergy encompasses school glue.
https://doi.org/10.1111/pde.13681
"Slime" May Not be so Benign: A Cause of Hand Dermatitis
https://doi.org/10.1016/j.jpeds.2018.03.064
"Slime" dermatitis, a fad-associated chronic hand dermatitis.
https://doi.org/10.1111/pde.13729
酵素是聚合物嗎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神科醫師認為:"糖"其實可以歸類為成癮物質
精緻的糖,對健康的危害,早已不是新聞
在照顧孩子上
兒科醫學會一直都有建議減少含糖飲食
不過實務上,這個非常難,因為認同的家長很少
而且大家對「少量」的定義其實也差距甚大
我也是尊重每位家長的做法與想法
但是如果您問我,小孩吃糖果/甜食的建議量是多少?
我會說:零
小孩是天生的嗜吃甜食者,從小遠離甜食
會是他一輩子的好習慣
下一個問題:啊你們家小孩呢?
答:我們家兒子,一歲半,至今未吃過任何一顆糖果
繼續保持中。我的目標是小學前零糖果成就
家裡/娘家/老家,沒有囤放任何給小孩吃的甜食
家裡沒有,他就不會吃
自己不吃,才能不讓他吃
我們都討厭兩套標準,但是請盡量把這件事情落實在我們的家庭教育
「糖」,也會「成癮」?!
一般講到會讓人成癮的東西,最先聯想到的通常是「毒品」類,像是海洛英、安非他命…等等的非法禁藥。也有合法的,不過就需要醫師處方的,像是鎮靜安眠藥。其他雖屬不良習慣,不僅合法也可自由購買,例如: 香菸、檳榔、酒類。至於茶與咖啡,則被當成提神飲料,休閒使用。
照這樣分類起來,上癮物質其實還蠻好區別的,不屬於「食物」這種必需品,可以自由決定吃或不吃。如果有人成癮了,只能算他「自找」的?!
然而,近來諸多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有一種成癮物質,它不僅會單獨出現,還會隱身在各種食物裡。只要您生活在現代社會裡,而且需要進食,幾乎無法避免吃到。它存在您天天吃的食物中,而且還有「卡路里」!
猜到了嗎? 印象中只是食物的「糖」,竟然也是成癮物質。
依照「成癮物質」的定義:首先,攝取後會感覺愉悅;然後,使用量會愈來愈大。停掉不用後,會出現戒斷症狀,身心不舒服,因此很想再度使用。
我們來看看,「糖」有沒有符合上述「成癮物質」的定義?
糖份進入身體之後,會刺激大腦釋放「血清素」(serotonin)以及「多巴胺」(dopamine),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感覺良好」。這能解釋為何很多人一旦壓力大,就想吃甜的;吃了甜食,就覺得心情好多了。
然而,陡然飆升的血糖會讓身體大亂,於是身體接著分泌「胰島素」,以讓血糖回穩。胰島素讓細胞從血液中吸收糖分,降低血糖值。然而,進入細胞的糖分要是沒有使用掉,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很多人雖然吃得不油,但是糖吃多了,還是會長胖。
血糖濃度在胰島素的調控下,像溜滑梯一樣降到低點。血糖降得太快,人會覺得情緒低落、乏力,甚至感覺頭昏、手抖。這時,最好的解方就是伸手再拿一塊甜食…
甜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讓人的血糖值與情緒瞬間飆高又急墜,玩過一圈之後,還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口味愈來愈重,用量愈來愈大…,終於,上癮到無法自拔。
喜歡吃甜的,幾乎是人性。「糖上癮」在台灣的盛行率,恐怕是嚇人的高。君不見整條街的飲料店,幾乎開到三步一間,便利商店的冰箱裡,也永遠有各種含糖飲料待售。再觀察一下周遭有多少人幾乎不喝白開水,手上總是提著飲料杯,或是拿著汽水瓶? ,只喝有甜味的液體。
有人想說,反正都是碳水化合物,吃喝多了含糖飲料與甜食,減少麵飯類的主食就好啦?!
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糖類(單糖、雙糖)的營養價值除了熱量之外,就乏善可陳了。而澱粉類(多醣聚合物)的食物還含有纖維、蛋白質等,不僅營養更加全面,且能夠延緩糖份的吸收。另外,澱粉長鍊也需要酵素慢慢分解成糖份,血糖上升緩慢且能持長時間維持穩定。
另一個問題就是,糖的結構與人體必需的維他命C很像;如果糖份太高,人體吸收維生素C的量就會降低,進而產生健康問題。維他命C是一種「抗氧化劑」,能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free radical)所傷害。嗜糖者通常因維他命C不足而有免疫力下降、常生病、身體發炎或是傷口不易癒合…等等問題。
多吃糖的確是不好,但是,有沒有必須吃到的基本量呢? 答案恐怕是,零。
人類自遠古以來,很少吃到含糖的食物,頂多剛好遇到成熟的水果可摘來吃,不然,幾乎沒有吃到糖的機會。所以,對於人體而言,代謝大量的糖份是種負擔。糖還是愈少愈好,沒有也可以。
有人可能會擔心,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不是葡萄糖嗎? 沒有吃到糖,大腦會不會沒電?這倒是不用煩惱,人在血糖低時,身體會將脂肪甚至蛋白質轉化成糖,具有「糖新生」的能力。所以,糖對人體而言,並不需要一直攝取,就算完全不吃,也不會造成任何健康問題。
所以,糖成癮的人們,請放寬心,為了健康毅然跟糖分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