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畫】(9)
(第1~8 集)http://bit.ly/3pP3w0e
當然,掛線之後的我還未意識到那是最後的通話,所以有很多事情交付得不清不楚,為什麼要見面?轉介給哪個精神科醫生?醫生的地區與時間會否方便?整通電話的對話內容也沒經過深思熟慮。
事實上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沒法預料什麼時候才是最後一次。工作、理想、戀愛、親人、朋友…通通都是,說『把每一次當成最後一次』的勵志語錄都只是放狗屁。
相信何立邦也是一樣,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會遭遇到不測,不然的話,他也許會更謹慎一點,不會「結束」得這麼狼狽。
事情發展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晚回家之後,我根本沒法好好入睡,我也說過了,當刻的我像個發現新物種的狂熱生物學家般,沉醉在研究何立邦一家人當中,並未意識到自己正向著危險步步走近。
我仔細研究那張圖畫有沒有其他未被發現的線索,也查閱大量心理書籍,試圖分析何千娜一個七歲大的小女孩,為何會演變成比連環殺人犯更加冷靜地殘傷其他人。
早上當我看到陽光穿過窗簾的隙縫透射進來時,我便興奮得從書桌彈跳起來,把身上沾滿臭汗味的衣服脫去,洗一個熱水澡,換上較輕鬆的便服便出門了。
我在辦公室總是穿正式的西裝,現在換上便服,能給予對方信任,使對方放下警戒心。
出門後,我便坐上計程車,將何立邦的住址交給司機後,便閉起雙目休息。
何千娜呈現出病態、狹隘、甚至具有攻擊性的個性。但與「反社會人格」有一點差別,她才七歲,心智不可能擁有經歷各種人生挫敗與傷痛而形成的反社會人格。
有大腦專家的研究指出,很多動物例如猩猩、大象、海豚…都擁有「自我意識」,把鏡子擺放在牠們面前,牠們會意識到鏡子裏的是自己,這些動物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只要用眼睛看同類做某些動作,牠們就能學起來。
人類除了擁有學習模仿的能力,知道對方在「做什麼」之外,還能思考對方「為什麼」要這樣做,做這些事情有何動機。
亦曾做過相關實驗,兩名工作人員會在不同年齡的小孩面前做一場戲,A工作人員將某東西放進盒子內,然後離開。
B工作人員趁A不在,拿走盒子裏的東西藏起來。之後工作人員便問小孩子,A回來之後,A會知道那東西放在哪裏嗎?
有些小孩會回答『不知道』,因為他們擁有理解其他人狀況的思考能力,因為A不在場,所以不知道東西被偷走。
研究發生,認為A知道東西藏在某地方的孩子,都是在三歲以下,實驗過後再進行過腦掃瞄,發現他們在回答問題時,某些區域的大腦並沒有活躍起來。
這就證明,小孩在三歲前的大腦,根本沒有「動機」這個概念,也不可能有清晰的記憶。何立邦也說過,以為她沒有母親的印象。
何千娜的母親在她約三歲至四歲期間意外或被殺身亡,當刻的她應該還沒有報仇的概念。
之後慧妍出現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就算她有多憎恨慧妍,也應該只出於自身的恨,而不是替母親報仇。
然而,何千娜所做的一切,擁有非常明確的「動機」,就是替母親復仇。
難道…何千娜根本不是七歲的小孩?
我曾看過幾套電影,講述主角收養了患有不老症的孩子,因為某些原因向主角復仇。
不、不可能!何立邦說過,何千娜出生時,他亦在醫院裏看著,在嬰兒時期妻子也曾患上了產後抑鬱症,所以並沒有這個可能性。
此時,計程車因突然剎車而劇烈搖晃,使我從半睡半醒的思考中回過神來,已到達何立邦住處的住宅區域,前方是宛如柱子般的倒模式住宅大廈。
「前面封路了,只能走到這裏。」
「封路?發生什麼事?」
「我也不知道,警察劃上封鎖線,我哪敢去問啊!」司機。
「知道了,我在這裏下車吧。」
我支付車資後下車,看看何立邦給我的地址對應一下,那屋苑就在前方,是一棟只有二十多層高,在香港算是很矮小的住宅大廈。
我走近封鎖線,外面有幾個記者,我便問他:「發生什麼事嗎?」
「有人跳樓自殺吧。」記者指向前方,一個用作遮蓋屍體的綠色小帳篷。
我心中有不祥的預感,打電話給何立邦多次也沒人接聽。我想都沒想就越過封鎖線,找其中一名警察:「不好意思,我是心理醫生,我來找我的病人,我懷疑他已經…」
我遞出準備轉介給何立邦的那位心理醫生的名片,警察看了一眼名片,皺著眉一臉嫌惡說:「我們暫時未能確認死者身份,你也不能貿然走進來,給你一次機會馬上離開,否則…」
「OK…OK…」我知道跟他們講道理根本沒屁用,只好退回去。
我一直在外面等候,直至有車運走屍體,在場警察向記者報告已查到死者身份,真的就是何立邦。
警方報稱,男死者在昨夜凌晨跳樓身亡,本來一同在家中的女兒不見蹤影,後來被發現出現在男死者女友正接受治療的醫院內,估計是發現父親跳樓後受驚過度,尋找照顧她多時的女友。
受驚過度…?在我短暫認識的何千娜,她根本不可能受驚過度呢。
知道何立邦的死訊,我只好暫時離開他的住處返回辦公室,我拿圖畫拿出來,難道這也是有預謀的嗎?
父親的衣服雖然塗上紅色,但不見任何線索啊~
然後,當我湊前去仔細看清楚時,一個小小的細節使我全身的毛管都豎起來。
圖畫中的幾個人,眼珠都是朝向下。
唯獨父親的眼珠是朝上,彷彿在看著身後那棟大廈一樣…
何立邦死後的幾天,我接到他的家人打來的電話,他們也知道何立邦有找我諮詢的事,還說我可以出席何立邦的葬禮。
這也是在何立邦死後,第一次看見何千娜現身的場合。
(待續)
10000讚好,1500分享!
每晚10PM準時連載!
【小孩的畫】會出版在
《如有雷同 實屬不幸》短篇故事集
實體書有什麼特別的內容呢?
•妻子視角,解開所有謎團。
•到底誰在說謊呢?
•何千娜出生前,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何千娜一個7歲小女孩為何懂得這麼多?
•何立邦與妻子,到底誰比較恐怖?
•心理諮詢師調查結束後的真正結局
•額外5個不幸的短篇故事購買連結: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W90CbogAA
醫生病人戀愛香港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KKTV的邀請,讓我選了平台上面有的十部戲劇來寫短評。
這十齣戲有些之前有寫過,有些第一次提。有些是現在的熱門戲(《想見你》比想像中的還有趣,也許會寫一篇…?),有些是很多人已經看過無數次的戲劇(《離婚萬歲》是隨便點一集都可以順著看下去的那種),有也許很多年輕戲迷常聽過但一直沒機會看到的戲(港戲《大時代》跟《義不容情》根本一開就會停不下來),也有討論度不高(喜歡木村文乃的《來住京都才知道》),也許可以趁KKTV這次「免費追劇21天」活動這個機會,來補一下經典。
--
KKTV免費追劇21天序號,4/21前限時放送
領取免費序號|https://hi.kktv.to/QXLY9
追劇推薦片單|https://hi.kktv.to/RBRS6
--
《想見你》:用校園戀愛&時空穿越&懸疑推理來講述青少年認同議題,台灣偶像劇的有趣嘗試。
《大時代》:之所以被稱之為「香港一代神劇」的原因是──你永遠可以在這齣戲看到雖被放大,卻是真實的人性,以及永恒香港的處境。
https://bit.ly/2z35EfW
《不知道也無妨》:以週刊紀者的角度探究新聞倫理及不倫戀等爭議議題,對「人性」有真實但獨到的見解。
https://bit.ly/2XabUgb
《古瀧兄弟出租中》:看起來散漫的連續劇其實裡頭埋下的情感綿密,簡單卻溫暖的日劇。
https://bit.ly/2VfoYPJ
《離婚萬歲》:說是離婚,其實不像一般的愛情劇寫男女情愛交惡,而是坂元裕二的大自然教室觀察透明盒,我們觀察的是名為「婚姻」的生活及愛情,實驗主題是:支撐婚姻生活除了愛情還需要什麼?
《別對映像研出手!》:湯淺政明的天馬行空在主題為「繪製動畫」的動畫裡,終於找到可以充份發揮的大塊畫布,喜歡研究動畫細節的粉絲必看(伊藤沙莉的粉絲也必看)。
《義不容情》:韋家輝寫恩怨情仇,可能是全亞洲會把握觀眾心理的編劇。愛與恨,喜或悲,所有的元素都在這齣戲裡做到頂鋒,三十年後來看仍然扣人心弦。
《來住京都才知道》:透過木村文乃的視角去看日本古都京都,非一般的觀光宣傳劇,它更著重一個概念──如何緩慢且平靜過日子。
《仁醫》:在肺炎肆虐帶來各種醫療問題的當下,南方醫生像暖陽般的救治病人,這樣的熱血是我們能在淒風苦雨裡得到感動的救贖。
《凪的新生活》:很簡單卻很有力道,其實不是單純的療癒型日劇,而是用社會裡浮於假面的虛情假意去講──妳要怎麼成為真實的自己?
(然後我昨天寫的《虎與龍》也希望您們可以…)
醫生病人戀愛香港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有些病,一個抱抱,
病就好了。
其實這故事內容講的不只是親子之間
你可以延伸思考的是
任何你在乎的情感關係
其實當情緒滿到身體沒辦法承受的時候
大人也會有想要作嘔的情形
情緒反應會顯現在身體上
身體的顯現表徵只是在反應目前身體正承受著一些情緒
而解開病徵的方法
解開心結
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11歲的女兒嘔吐長達3年,病因被揭曉】
我女兒今年11歲了,好端端的,3年前開始,突然攤上了一樁怪事——嘔吐。
吐成啥樣?每次都天翻地覆的,胃裡的飯菜……有時連黃色的膽汁都吐出來了。看她那張小臉,就像一隻小鴨被卡住了脖子,面色漲得通紅,咖咖不停。
我心裡難受得血都吐出來了……
女兒的嘔吐幾乎沒有規律,空肚子會吐,吃飯後也會吐;嘔吐前沒有任何預兆,通常持續幾分鐘,但也試過幾個小時。有時一個月嘔吐幾次,有時幾個月也不見發作。
女兒每次嘔吐,我們都趕緊送醫院。3年來,我們一直奔波於各大醫院,還住了3次院。醫生們絞盡腦汁,但幾乎都是徒勞。該做的檢查都做了,該檢驗的都檢驗了,就是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專家們會診時考慮到了心理疾病,我們又專門去看了兒科心理專家。心理醫生教我女兒填了表格,也沒有發現心理異常。
是我做錯了什麼,上帝在懲罰我的女兒嗎?
***
後來,有一位朋友介紹我們去另一間醫院。抱著試試看的念頭,我們沒有掛兒科,選擇了全科,原本想直接掛專家號,但那裡沒有專家號,也不允許挑選醫生,由系統自動分配。
我帶著女兒進入了15號診室,裡面是一位中年男醫生。
「我是蔡醫師,有什麼需要我幫忙?」他叫我們坐下,主動介紹了自己。
我心裡一咯噔:這次感覺明顯不一樣。
關上門,診室裡只有我們三個人,寬敞、舒適、安靜,完全沒有以前幾個病人圍著醫生的吵雜、煩躁。
我講了女兒的古怪情況,講了足足10多分鐘,醫生竟然沒有打斷我。這樣婆婆媽媽的講訴,我自己都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但醫生卻顯得很感興趣。
我講完後,醫生說,聽明白了。然後,他問我女兒,「小朋友,蔡醫生想專門問你一些問題,你需要媽媽出去嗎?」女兒看了看我,搖搖頭:「媽媽在這裡吧。」
但醫生提出了一個要求:全過程中,我只能聽,不能插嘴,更不能發火罵小孩。
「剛才媽媽講的是真的嗎?」醫生問女兒。
「是真的,我吐了3年了……」
「嘔吐好辛苦的哦,你吐的時候難受嗎?」
「難受,吐得我眼淚鼻水都流出來了……」
「你為什麼會想嘔吐的呢?你知道原因嗎?」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吐。以前醫生說可能是心理問題,可是我沒有不開心啊!」
我女兒懂事早,什麼東西都瞞不過她,表達能力也強。
醫生還問了女兒的學習、習慣、性格、愛好,問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家庭情況,甚至我們夫妻感情、收入等,醫生都問了。女兒很乖巧地一一回答了。
看他倆的一問一答,哪裡是在看病,更像是一老一小兩個好朋友在聊天。
***
我與老公是大學同學,從談戀愛到結婚,感情一直很好。婚後我們創業開了一個小公司,經濟上不是很富裕,但還過得馬馬虎虎,有房有車。
3年前我又生了一個男孩,就辭職做了家庭主婦。爺爺奶奶與我們住在一起,大家相處和睦。奶奶對女兒有點溺愛,順著她的時候比較多。我要求比較嚴格,時不時地訓她幾句。老公一個人打理我們的小公司,總是早出晚歸。
我們全家沒有重男輕女,生了兒子後,對女兒的照顧和愛沒有減少,一視同仁。有時鄰居也提醒我,女兒生病是不是我只愛兒子不愛女兒。我都是立即否認:絕對沒有這回事!
醫生和女兒還在聊,我很納悶,怎麼不看病,只聊天。
「我小時候也嘔吐,但沒你吐得那麼厲害!」醫生的話鋒突然轉向了。
「你是醫生也會嘔吐?為什麼呀?」女兒很好奇。
「我是農村人,小時候家裡很窮。種田需要肥料,你知道吧?我們家沒有錢買肥料,爸爸就帶著我去撿狗屎,撿的狗屎倒在田裡就會變成肥料。」
「後來,我一看見狗屎就會嘔吐。」醫生說。
「那你看見大便會嘔吐嗎?」他又問女兒。
「大便……好噁心哦……」女兒做了一個鬼臉。
「我看到大便不會吐,我看到媽媽爸爸抱我弟弟時才會!」女兒突然脫口而出。
我心裡一下子震住了!我很想大聲問為什麼。
但醫生使了個眼色,暗示我不能出聲,我只好忍住了。
醫生還是很淡定,好像一點也不覺得驚奇。他平靜地問:「為什麼呢?」
「他們只愛弟弟,不愛我,只抱弟弟不抱我……」
說到這裡,女兒突然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哭得好傷心,好像要把一肚子委屈都哭出來。
我的寶貝女兒,媽媽生你養你這麼久,還從來沒有見過你哭得那麼大聲那麼可憐那麼委屈。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止不住,拚命地往下掉。
醫生撫摸著女兒的頭髮,從桌子上拿了幾張紙巾遞給她。
女兒擦著眼淚,繼續哭……
「我抱抱你,好嗎?」醫生離開座椅,蹲下來,用柔和的聲音說。
女兒居然走到醫生跟前,抱住醫生,還在哭個不停。
哭著哭著,女兒坐到了醫生的腿上。醫生抱著她坐在桌子前,好像一個父親抱著自己的女兒。
女兒哭著說,爸爸每次回家只抱弟弟不抱她,她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告訴爸爸媽媽,只能躲在廁所哭,媽媽罵她的次數比罵弟弟多很多……
女兒將自己的憋屈源源不斷地傾瀉了出來。
醫生聽得多,說得少,任憑女兒放肆地哭……
幾分鐘過後,他問女兒:「你心裡想要爸爸媽媽擁抱嗎?」
「想!每次被人欺負的時候特別想要媽媽抱抱,爸爸回家了也想要他抱抱」。女兒說。
我的心在劇烈地顫抖,我的心在疼痛、滴血。如果我的痛可以換回女兒3年的嘔吐,就讓我繼續地痛下去吧!
女兒嘔吐的原因僅僅是我們沒有抱她!我的傻女兒!
生了兒子後,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偏心,不能忽視女兒。沒有想到我的女兒如此敏感,如此脆弱,她的內心是如此渴望爸爸媽媽的擁抱⋯⋯
***
醫生等女兒哭聲止住後,給她開了一些藥物。
「吃了這些藥物不會嘔吐了。」
「可是我吐的時候,吃什麼葯都沒有用的。」女兒說。
醫生向我們解釋,這些藥物是保護胃和維持電解質平衡的,防止孩子吐得太多了影響身體健康。
「那我還會嘔吐嗎?」女兒問。
「我有一個治療你嘔吐的方法,你想試試嗎?」醫生說。
「你感覺要吐的時候,馬上走到媽媽或爸爸、奶奶身邊,讓她們抱住你。有人抱著你,你就不會吐了。」
醫生還叮囑我:回家後告訴孩子爸爸,一定要多抱抱她。
「她需要你們的擁抱。」
***
醫生讓我們下個星期六中午來複診,最好把孩子爸爸、弟弟也帶上,一家人一起幫助她打開她心結。
回家後的在7天裡,女兒真的沒有再嘔吐,每天都開心。
星期六的中午,我們全家來到了醫生的診室。女兒見到醫生,立馬跑過去坐到他大腿上。醫生就這樣抱著我們的女兒,開始了我們的聊天。
這一次,女兒放得很開,有了醫生「撐腰」,她很淘氣地指責爸爸不喜歡她,只喜歡弟弟,不抱她只抱弟弟。她還霸氣地對弟弟說,我是姊姊,你不能欺負我。
醫生進一步瞭解了我們的情況,提出了幾點建議,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家規吧:
1. 爸爸回家後先抱姊姊再抱弟弟
2. 給弟弟買禮物,一定要給姊姊買一份
3. 不要隨意斥責女兒,與孩子們多一些交流
4. 爸爸媽媽多關注孩子的心靈……
這次複診,我們足足聊了40分鐘,只花了100元診金,沒有開藥,沒有檢查和治療。
醫生說,孩子體重無明顯下降,身體發育無異常,不需要藥物治療。
女兒嘔吐的真正原因,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心理疾病,叫「神經性嘔吐」!
而治療的關鍵,就是解開女兒的心結。
***
名詞解釋:神經性嘔吐
神經性嘔吐又稱為心因性嘔吐,以反覆出現嘔吐為特徵。多見於進食後隨即出現吐出所進食物,常與心情不愉快、精神緊張、內心衝突有關;無器質性疾病作為基礎,不影響以後進食的食慾。
本病的治療要點在於:深入瞭解導致患者發病的心理因素,積極進行處理;避免過多關注其嘔吐癥狀;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嘔吐嚴重者要適時補充營養,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
醫師資訊:蔡飛躍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家庭醫學科副顧問醫生、全科醫學副主任醫師、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兼職副教授。
醫生病人戀愛香港 在 「精神科醫生,你會愛上病人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精神科 醫生 在為 病人 作診斷時,需要細心聆聽和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但 醫生 有時候會不會過於投入,甚至對 病人 產生感情呢? 精神科專科 醫生 張力智(Dr ... ... <看更多>
醫生病人戀愛香港 在 醫學.人】三代婦產科專科醫生- 黃譚智媛醫生、李之朋醫生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病人 的愛,發揮「刻苦創新、大德大愛、教學相長」的贊育精神。 主持:胡志遠 醫生 、鄭萃雯嘉賓:黃譚智媛 醫生 (瑪麗醫院前行政總監/ 香港 ... 戀愛 過程|祥嫂 ... ... <看更多>
醫生病人戀愛香港 在 醫師公會全聯會- 醫師什麼狀況下可以跟「前病人」談戀愛? ... 的推薦與評價
「一日病人、終身病人」,「只要曾經是醫師與病人的關係,就永遠不能談戀愛!」在四年前一份針對美國醫師的調查,有三分之二的醫師還是這樣回答。但也有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