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後抗生素時代】(2019/8/16)
.
提起抗生素,大家會想起甚麼畫面?其中一個,相信是一隻戴著膠手套的手,拿著一隻透明的培養碟,碟裡有薄薄的一層,像果凍的東西,果凍上再長著一層淺色的物質,中間有一個個透明的圓形。隨著年月過去,在各個媒體上可以看到,這些圓形越來越小,甚至都沒有了。媒體上的報導也由「某某細菌出現抗藥性」,變成「超級細菌無藥可醫」。
.
【細菌抗藥性的媒體形象】
.
畫面中的培養碟大多是直徑十厘米的淺身圓碟,裝著的是一層和大家平日吃的大菜糕成份差不多的基質,按不同細菌可加不同成份幫助生長。長在基質上的是細菌,不同細菌的質地和顏色都會不同,平日在媒體上比較常見的是一片同一顏色的,是由同一粒細菌分幾天長成。若是有很多不同顏色和大小的點,大多是從一個人體部份,如鼻腔、血液,或一些環境樣本,如泥土、河水等而來,是一堆不同種類的細菌混集在一起生長。
.
最重要的,是那些越來越小的透明圓形。大家試回想一下,透明圓形的中間還有些甚麼?這些透明圓形的中間都貼有一塊直徑約六毫米,質地類似過濾紙的圓形紙片,這些紙片上早已滲有不同份量的抗生素,放在特定大小和成份的基質上,能使以紙片中央為圓心的一個特定範圍內有特定濃度的抗生素。跟著就很容易明白了,越近圓心,抗生素濃度越高,細菌長得越近圓心,即能在越高的濃度生存,承受不了的細菌會死掉,看上去就成了透明。
.
隨著年月,在不同媒體中看到越來越小的透明圓形,代表著各種細菌,特別是致病菌,對各種常用抗生素都產生了抗藥性,而且越來越強。我們正在不知不覺間見證著,人類在醫學上的最強武器正在一步步失效。
.
【由盤尼西林到粘杆菌素】
.
如果讓大家說出一種曾吃過的抗生素,大家會不會脫口就說出盤尼西林?相信大家都聽過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意外發現盤尼西林能殺掉細菌的故事,但因為產生了抗藥性和發現了更有效的分子結構,大家很少會吃到盤尼西林的本尊了,現在一般只會在實驗室裡使用。
.
盤尼西林是英文Penicillin的音譯,學名是青黴素,由青黴菌(真菌)製造和分泌到生長環境,用來抑制,甚至殺掉在同一環境中生長,會分薄營養和生長空間的細菌。青黴素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的一種,它們的分子包含一個稱為β-內醯胺的環狀結構(β-lactam ring),專門針對細菌的細胞壁,只要細菌開始分裂,它們的細胞壁就會被破壞,一說是受不了水壓直接爆掉,也有說法是因為新細胞的細胞壁結構脆弱,更容易死亡。
.
這個家族的抗生素有很多種,包括現在常用的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和碳青霉烯(carbapenems),它們可以對付不止一種細菌,所以亦稱為廣譜抗生素(board-spectrum antibiotics),可是,由於使用過量,抗藥性也來得很快、很猛。
.
首先要知道,所有生物的DNA只要進行複製就有機會出現異變,這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這代表,住在我們身體裡的病菌,總會有一部份對你將會吃的抗生素有抗藥性。這些抗藥性成員因為要用部份資源來製造對抗抗生素分子的蛋白質,一般會比較脆弱,例如長得很慢,所以只會佔群體裡的少數。如果你看的醫生開的抗生素種類和份量正確,你又有按時按量全部吃完,那幾乎所有病菌都會被消滅。
.
如果你在中途停藥,沒抗藥性的成員是殺掉了不少,但抗藥性成員都會留下來,再加上原本就活在身體內的其他細菌也被殺掉,原本處於弱勢的抗藥性成員就得到了生存優勢。或許在以後任何一個時間,還在身體內的抗藥性成員會累積越來越多異變,足夠對更高濃度和更多分子結構近似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到這時候,能救你的抗生素就會越來越少,如果誤用的是廣譜抗生素,更是無路可退了。
.
近來常在媒體上看到的「超級抗藥菌」,例如從一個在印度做過手術的病人身上發現,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的NDM-1 (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 大腸桿菌,就已經對多種碳青霉烯出現抗藥性。NDM-1 是由抗藥性細菌製造,一種能分解β-內醯胺類抗生素分子中,β-內醯胺的環狀結構的酶(enzyme),一旦環狀結構被破壞,抗生素分子就再不能攻擊細菌的細胞壁,即宣告失效。
.
要對抗這種抗藥性細菌,少數能用的抗生素是粘杆菌素(Colistin),有用的原因是因為它對肝臟有毒性,已經很久沒人使用,所以才會對新出現的抗藥菌有效,名副其實的以毒攻毒。
.
【以毒攻毒—以噬菌體代替抗生素】
.
經過醫學界多番宣傳,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列出有甚麼病不需要用抗生素,像是流行性感冒和登革熱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因為抗生素是針對細菌的新陳代謝機制(例如細胞壁、細菌才有的蛋白質等),對人體細胞是沒有效用的,而病毒是依靠人類細胞作宿主來複製繁衍,所以不受抗生素影響。
.
對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沒病菌可殺,倒是會殺掉身體裡無害的細菌,這些細菌,是人體裡的微生物群(microbiome)的一部份,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些微生物和各種敏感症、炎症,甚至精神疾病有關,是不能胡亂消滅的。
.
關於病毒的另一方面,病毒的宿主可以不是人類細胞,被稱為噬菌體(bacteriophage)的病毒的宿主就正是細菌,包括侵襲人體的病菌。每個品種的噬菌體只會針對個別品種的細菌,所以不會傷害原本住在人體的細菌。噬菌體一旦碰上對應的細菌宿主,就會抓著宿主表面,強行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注射進細菌,騎劫細菌的新陳代謝機制來複製自己,最後弄破細菌繼續擴散,很少留有「活口」,也減少了產生類似抗藥性的可能。
.
但是,這絕不代表問題就此解決,廣譜抗生素的用處是在病況緊急,不夠時間仔細化驗是哪種細菌致病時用的「救命丹」,要全面以噬菌體代替抗生素,還是要解決如何在短時間內確定致病源的問題。而且,生命自有其法,細菌不會永遠「捱打」,演化成能抵抗噬菌體只是時間問題。
.
我們要學習接受,世界上沒有一顆能醫百病的萬靈藥,每項醫療手段若被誤用,不但無效還會招禍。由於之前數十年的無知,我們現在只能非常小心地使用手上還有效的抗生素,等待新療法的到來,歡迎進入後抗生素時代。
.
原文刊於: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582
醫生紙病因英文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的醫院每年要防疫作戰「演練」已17年,義大利變武漢醫療崩潰血淚正在真實「上演」!
義大利醫生的控訴:「忽視疫情戰爭,比恐慌更恐怖!」
義大利又爆增千例,已近萬例,全國封城,逃難潮與醫療崩潰,真實醫療血淚「上演」,救不完,讓人想哭:
SARS之後,我們台灣的醫院每年都會「演練」:醫院清空,全院專責,盤點負壓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制....
現在的義大利,卻是很多醫院全部醫療人員被武漢肺炎病患人海湧進淹沒,不分眼耳皮泌內外婦兒科,全部下海...
真實「醫療悲慘世界」上演了!
可以回顧這兩個月,看看台灣那幾個名嘴或學者,哪些WHO官員,哪些各國政客,就是屬於「防疫消極派」,忽視或放棄防疫圍堵策略,將武肺視同一般「感冒」「流感」淡定的....
義大利醫生的控訴:「忽視疫情,比恐慌更恐怖!」
*
歐洲《貝加莫報紙》(L'Eco di Bergamo)刊登義大利醫師丹尼爾.麥克契尼(Daniele Macchini)撰寫文章,具體描述義大利的醫院現況,瑞士洛桑的社會與預防醫學研究所(ISPM)博士希爾維亞.斯特希妮(Silvia Stringhini)轉譯為英文張貼在推特上。
麥克契尼在文中表示:「我知道不需要製造恐慌,但當事情的危險性沒有傳遞給人們時,我會不寒而慄。」他說,過去7天,他的醫院開始「重組」,病床逐漸清空,連加護病房也空出來,以利創造更多的床位,疫情一觸即發,多數人都不曉得戰況會有多慘烈。
麥克契尼說,一週前他等待病毒化驗結果期間,深感焦慮荒謬,但現在已看清,形勢每況愈下,疫情迅速爆發,先前被清空的床位以驚人的速度被填滿,病人的名牌標註的病名都是「該死的」武漢肺炎。
他說,現在義大利正在爆發災難,這裡的醫生已經不分外科、泌尿科、骨科,「我們霎時間成為1個團隊,每位醫師都是團隊的一部分,一起面對這場席捲而來的海嘯」,隨著病例跳躍增長,每天都有大量病患因相同病因入院,檢驗的結果全是「陽性、陽性、陽性」,突然間,「急診室也崩潰了」。
每個病人急診的原因都一樣,「發燒和呼吸困難,發燒和咳嗽,呼吸衰竭」,所有人都得住院,有人需要插管、需要去加護病房,但對晚一步到的患者來說一切都太遲,每台呼吸器都如同黃金,連開刀房都變成以前不存在的重症監護場地。
醫療人員全數筋疲力竭,他形容「他們卻不知道在與什麼作戰」、「我們無法拯救每個人,幾個病人的生命透露出早已註定的命運」、「我們的一些同事被感染,親人也被感染」。他表示,「最後我想說的是,我真的不理解這場『恐慌戰爭』」,「『恐慌』真的比『忽視』和『粗心』更糟糕嗎?」
醫生紙病因英文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學生日常:考試篇》
「叮叮!叮叮!」
鐘聲響徹整間病房的一剎,我不禁鬆一口氣,因為這意味著十一天的畢業試、三個多月的溫習期、五年來的習醫生涯......終於要結束了!
不像其他學科的同學要計算GPA、追Hon,我們的成績只以Distinction、Pass或Fail來劃分,而醫學生素來被標籤成一群只擅於考試的書呆子,所以旁人或許難以理解,為什麼每逢醫科考試的季節,他們都會惺惺作態地叫苦連天呢?
事實是,考核範圍根本無邊無際,我們沒法再搬出那些Out of Syllabus的藉口,高深莫測的試題內容亦常常挑戰我們的記憶極限,世上有千千萬萬的疾病等著我們去學習,在考試裡出現的卻偏偏是那些甚為罕見的病例。
所以無論我們努力「清」了多少課Lecture,每日留在病房Clerk了多少個Patient,也難以確保自己百分百合格。就是因為有太多未知數 ,我們才會如此驚惶失措,也漸漸變得迷信起來,擔心會影響考試的運氣。
每一次考試合格,每一年順利升班,對我來說,都似是奇蹟的出現。
醫科考試的往事縱然令人不堪回首,但也值得在此作一點最後回顧,就當是悼念它們即將離我而去吧。(其實效率奇差的醫學院到現在還未公佈結果,但比我們遲開考的彼岸醫學生已經得知畢業試成績,還舉行了盛大的白袍派對......)
———————————————————
1. 傳統筆試
位於本部大樓的陸佑堂是典型的高桌晚宴場地,也盛載了我們參加歌唱與戲劇比賽的難忘回憶,但它同時是醫學院每年的筆試選址,故此儲在這裡的記憶球該是半藍半黃,悲喜交集吧。
筆試的形式包括一般的短題目(SAQ)與選擇題(MCQ),配對題(EMQ)則有多於題目數量的選項來混淆考生,至於最刺激的環節,當然要數到「迷你個案」(Minicase)!
Minicase其實一點也不迷你,圍繞三個病例的試題分別散落在幾十頁紙上,逐張逐張的分發,就像「上莊」在諮詢大會裡瘋狂地對「下莊」進行無限續問。限時一到,考官就會走過來重複收卷與派卷的動作,答題時間固然緊迫,然而每次從下頁揭曉的答案得知自己在上一題如何失分,那份挫敗感才最令人心力交瘁呢。
2. OSCE
全寫為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以此命名,大概是因為這類考試有一套比較客觀的評分準則,只要考生做對某個步驟就能直接得分,減低了考官不同等變數的影響。
OSCE亦有Live與Dead之分。後者與筆試差不多,只是題目的引子換成了各式各樣的醫學圖片,可以是顯微鏡下的一枚標本,也可以是解剖書裡的一頁圖鑑。Live OSCE則是一場演技的較量。
「先生你好,我係___年級醫學生,我姓___嘅,一陣會同你做個_________檢查,請問你同唔同意呢?」
這是劇本裡的第一句開場白。當時還在唸一年級的我連穿起白袍也覺得渾身不自在,做那些檢查只是在裝模作樣罷了,幸好所有病人都是假扮的,大家盡力合演一場好戲就是了。
我們要一邊用粵語對白跟演員溝通,一邊用英文術語同步形容自己的每個動作,連潔手的六個步驟也要鉅細靡遺地描述出來呢!
演出的劇目包羅萬有,包括檢查脈搏、測試反射動作、示範如何操作心電圖與血壓計等儀器,有時候我們更要跟道具與假人演對手戲,例如跟一條滿佈針孔的胳膊說「請你握緊拳頭,我即將要為你抽血」,或是跟只有下半身的假人說「接下來可能會有一點不舒服啊」,再以手指探進它的陰道或肛門裡仔細檢查。
被訓練成專業的醫護人員之前,每個醫護學生都曾是一名出色的演員。
3. 臨床考試
在臨床前期打好醫學理論的基礎後,自三年級起,我們終於可以披上白袍踏足病房,同時亦展開密集式考試的悲慘生活。
每兩個月輪轉一次,我們會被分配到不同的專科裡學習,例如內科、外科、兒科等等,大概第八個星期就到了每科Clinical Competency Test (CCT)的大日子。
這兒的考試病人不再由臨時演員假扮而成,他們身上有各種真實的病變,就靠我們以望觸敲聽的檢查找尋線索,推斷病因,再向主考的醫生一一匯報。
這些臨床考試也不再如OSCE般客觀,變成完全由考官主導,要是倒楣地遇著某些「不能說出名字」的教授,合格率就會大大下滑了!
———————————————————
能夠成功渡過以上的每個考試,其實全靠身邊每一位的幫助。
首先是我的啟蒙老師——維基百科,因為有很多醫學術語的意思最初都是它教會我的;當然也要感謝各所醫院裡的醫護人員與病人,讓我們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上了一課又一課;還有曾經讓我練習檢查技巧的同學與樓友,忍受我喃喃自語地唸誦對白;最後是我的御用病人——家人與男友,幾年來演活了不同角色,也被我的Tendon Hammer敲打了無數次。
初初入學時,總覺得這一頁課程預覽跟飛行棋棋盤很相像,五年的歲月被濃縮在大大小小的方塊裡,我們要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不進則退,闖不了關就要退回該行的起點,重新出發。那六個黃色的格子是大考的季節,曾經如臨大敵,現在都一一跨過來了。
被醫學院偷走的那五年,也這樣一去不返了。
港大醫學院六年制課程預覽:
http://www.med.hku.hk/…/bachelor-of-medicine-bachelor-of-su…
考試相關章節:
內科筆記 -《死神來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43073165708049&substory_index=0&id=1157523670929666
醫生紙病因英文 在 Olympus hk facebook 2023 - yoruldukbe.online 的推薦與評價
村屋滿意紙. 人為損壞英文. 天水圍村屋租. ... 血毒濕疹Cartoon spaceship 新春開運王老人精神科醫生推薦. ... Do you plan to老人精神科醫生推薦北角居屋Stone 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