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方老居士如何進入佛法甚深領域之中,從日後彼此憧憧往來,言談之中約莫得知老居士應該向慕淨土,我想應該是受高鶴年居士及印光大師影響之故。數次造訪老居士之小築時,從其廳堂上所供西方三聖兩幅掛軸上可以得知。老居士的佛堂上有兩幅弘一大師親筆所書之「老實念佛」及「放下」,下款署名為弘一沙門,演音書。
弘一大師的書法在近代堪稱獨步,極難仿臨,只能說自得天成,古拙圓滿,這應該是和大師未出家前早就集詩詞、書畫、藝術、金石成一身有關,百年之內難得一見。難怪當時的幾位和弘一大師有往來的文壇翹楚,如魯迅、茅盾、郭沫若等,都視弘一大師之法墨為珍寶。方老居士何其福德深厚?可以時時睹墨如人,並且時時惕厲精進,但基於尊重,我也極少問及此中之因緣,因我對阿彌陀佛自小之信仰,初次約訪老居士住處,謁見景德鎮民國時期名家所塑象牙白瓷、莊嚴無比的西方三聖,我不覺不請自拜,頂禮三聖之前。有此因緣,我便脫口問及老居士平常之日課:「我幾十年來每天日課便是淨土三經,春季持誦《阿彌陀經》,夏季專持大經《無量壽經》,秋冬兩季便持誦《觀無量壽佛經》,從未更改或者停歇過,即便偶有小恙,也是心中默持經文不輟,其他時間便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這些習慣都是來自於高老居士及印光大師所感召,除此之外,對於其他淨土諸經也幾乎喜從讀閱,做為未來往生之資糧⋯⋯。」我當時聽了老居士所言內容之後,心中便了梗,方老居士對於淨土應是用了大半生的時間用功,心裡便想日後可向其磋詢有關淨土法門的種種門徑。
「我過往也曾研習過淨土相關之經論法門,關於法藏比丘從未成佛經過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之修持,終於成佛。但是究竟有多少行者知道阿彌陀佛祂為了成就極樂世界接引眾生的過程中,所修持的菩薩行究竟有多少?阿彌陀佛過去為了救度眾生,祂所布施過的眼睛據說比印度恆河沙的沙粒還要多,祂所布施給眾生的血,比四大海水的水還要多,祂所布施給眾生的肉就有一千座以上的須彌山那麼多,至於舌頭所布施出去的,堆積起來就有如大鐵圍山那麼高,所施捨給眾生的耳朵就等同純陀羅山那麼高,生生世世所布施給眾生的鼻子又如同闢護羅山一般高,所布施出去的牙齒也如同耆闍崛山那般地高廣,祂身上所施捨給眾生的皮,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幾乎都可以鋪滿⋯⋯」
我坐在老居士佛堂的圓凳子上,虔誠恭敬地和方老敘述起我是如何地感恩阿彌陀佛的法教,至今才仍然可以得聞。而祂的慈悲心和為救贖度化眾生成佛的過程,特別是學佛、行菩薩道,最難的便是為眾生所做的一切無畏施,我很誠摯地向方老述說著我一直以來心中是如何地感動,同時我一向就認為當自己在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念的人若是對阿彌陀佛沒有打從心裡用感恩的心去念,這樣是不會相應的。如何生起感恩的心,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要去想阿彌陀佛在未成佛之間所發的悲願以及祂為眾生所付出和所受的一切恩德,這些若無至切感恩佛恩的心,報答佛恩的念,這種念法也是有功德,但並不是那麼到位。
目前我們身處末法這個時代,眾生要往生唯一的方法便是要生起自身是罪惡凡夫的心,只有阿彌陀佛可以救度,就如同韋提希夫人她的遭遇一般,她因為遭受到一生中最大的痛苦,頻婆薩羅王——她的先生,被她的兒子阿闍世囚禁關起來,而韋提希為了要救她的先生,沒想也激怒了阿闍世,最後連母子之情也不念及,連她也被關起來,想想這人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更慘絕人寰的遭遇?這個時候的韋提希夫人當然知道自己因為過去世罪業深重,結下了如此的惡緣,因此心中很虔誠地對著釋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不斷地遙求,而當時的釋迦牟尼佛正在開示演說《法華經》,但因為韋提希夫人的信解、虔誠恭敬心,佛當然是神通無比的覺悟者,自然知道韋提希的所有因緣,於是佛便示現神通為韋提希夫人開示如何是解決她目下所遭遇到的人世間最苦惱的解脫法門,於是佛陀看到了韋提希夫人如此地懇切、厭離、求生解脫的心之後,釋迦牟尼佛當下就傳授她往生淨土的殊勝法門。如果各位夠仔細的話,應該都會看到《觀經疏》當中有這麼一段韋提希是如何地求佛開顯救度法門,經文中有這麼寫到一句「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這句話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投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關鍵之一,便是要有欲樂之心,以及決定要往生安樂國的決心。這點也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願之中的總集本願——第十八大願,所說一如。(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釋迦牟尼佛四句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孩子問我:「有沒有想過退休!」
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很多篇,所以我説:「沒有!除非真的不能講,長髮叔叔(江魔)的編劇老師,很老了,一樣在講學教課,也許沒講課那麼頻密罷了,但是有工作,總比什麼都不做好的!」
做講師已經很多年了,曾經有人問我:「你做講師如果拿到很多錢,你是做生意的,有沒有想過上市,有沒有想過做回傳統生意,開工廠做投資?」
其實我是興趣不大,做講師這十多年給我最大的樂趣是,我不忙,就是説雖然四處飛來飛去,不過我還是比一般人更多的寬裕時間(有多餘的時間)讀書,陪家人。
我喜歡做講師是因為我喜歡汲取資訊,我有自己沉迷要學習要深入的領域,我覺得追求兩個部分四個層面的資訊領域讓我樂趣無窮,時而習之,不亦説乎。
其中的一個關鍵是:教學相長——既然活在教課當中的壓力,要做直播也要做備稿,有點壓力,才推動著我「自強不息」。
據此,我問過自己,也反思過「師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也是我最近幾年感受很深,看到「師道」的那個要點上的。
先生老師,對我來說有兩種:
第一種老師有點像古代的「經師」,這個比喻是不精准,也過於簡單粗暴,但是我想説的是,這種老師是有點像手把手,從頭到尾教你怎樣讀《論語》。
意思就是説,一旦他教你《論語》時,有點像開課的教授,從入門,基礎,深入,一層一層手把手把你帶入。
這也有點像我們開課程的,三天兩夜,或者兩天課程,將一個領域的資訊內容告訴你。
我們一定要有這種老師,理由很多經典是需要手把手給你帶入門的。
第二種先生老師呢?
這種先生老師就比較特別一點,這種先生老師他的身份可以説「經師」與可以是「有道統的傳承導師」,意思是他可能會手把手帶你走進《論語》大門,也可能不需要手把手像經師這樣帶你,這二者是有微細分別的。
前者是當他手把手講《論語》時,當然可能是面對群眾,可能講著講著,突然丟一個或者兩個,甚至三四個關鍵詞,關鍵名詞,就看現場群眾裡面的學生,有多少個可以「接得住」?
先説比喻,如果有讀過禪宗故事的人,就可以用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的說法去想像其中的奧秘了。
雖然先生老師是對群眾説,也教著群眾,不過他講著這個領域的資訊,突然拋出一個鮮少出現的資訊,就看現場多少人留心到。
如:A先生師父講論語,他解釋某段落,突然説:「在性理大全裡面説過……」
好了,可能很多人都會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抄下性理大全這個關鍵字,也許沒留意到,也許不夠細心,也許接不住——接不住當然還有第二次機會的,這裡先打住,將來有機會才針對這個部分衍生發揮下去。
我説的「不夠細心」,「沒留意到」,「接不住」,是可以補救的,上述三點,是跟聰明不聰明無關的。
其實,這也跟老胡一次過訓練很多狗的模式是一樣的,但是狗也許是用直覺學習,沒有這麼多自尊心和好勝心,也沒有人類那種不可一世的「自信心」(我認為人不需要特別強調自信的,這觀念是不如不亢不卑的),狗沒有這些,他反而更能反觀自己的不足,他們會在已經學到「同門」哪裡模仿和學習到 所以同門學到了,他看到同門的反應,他就可以撿到便宜繼續長進繼續進化了——這裡不能多講 但是很多動物記錄片都有記載了動物是如何跟同門互相學習的。
人有嫉妒心,好勝心,自尊心,比較心,需要存在感區別欲越強,越沒有能力「見賢思齊」。
這裡先打住,我不再用腦科學的角度,還有育兒的角度去詮釋這個「同門」學習的部分。
因為學員衹要留意先生老師第二次出手,第三次出手 第四次出手,同門問老師的問題時,很快就會發現到:為什麼這個學員問老師的問題,跟我在課堂聽到的略有不同呢?
如用回上述的例子,A學員突然在老師講解論語某個部分時,他用了性理大全的一個概念問老師這能不能契合論語這句話。
先生老師可以從學員提問或發表看出其上面説的留心到了,細心看到了,接得住了,然後再按照他的智慧與所知的級別是往,棒喝他一下,還是推他一下,還是拉他一把,也是三種不同的接引疏導啟發之手法。
我這裡是假設了這個先生老師懂「師道」,也有足夠的學問底氣做這種事。
大家可以想想 假如先生老師有心教,問題是學員沒有留意到,粗心略過,接不住,難道老師硬硬教,這個學員學得固嗎?這個學員會重而威嗎?
既然是不會,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呢?
僅僅教完論語就是完成了任務。
這種先生老師我們可以説是他的身份是「經師」,也可以是「接引導師」。
另一種身份的「接引導師」是很危險的,很危險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接觸了,很可能會走寶,空手入寶山。
這種先生老師是大隱隱於市的(大隱隱於朝),也是藏智顯仁的。
他可以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聊天吹水同仁,他不顯現老師的身份,僅僅是給你朋友聊天的感受,所以我才説「隨時走寳」。
用我勉強來做比喻,老胡有點接近「經師」,手把手,一步一步帶領我做銷售。
博學和尚是「接引導師」,他不會手把手,從《論語》學而篇,一步一步教我引導我的,他衹是在聊天時爆一個勁料出來,你去不去挖寶,他根本不會管你。
當然他也會送書給你,像南老送一批書給博學和尚一樣。
因為有財富的貴人是送發財門路,還有珍貴禮物,遇到資訊貴人,僅僅是贈送他們認為最寶貴的智慧和資訊知識。
他送你書,你會不會看,我猜博學和尚也不會管你,但是問題是 你一旦留意到,細心閱讀到 接得住時,在第二次見面,他可能會從你的提問 ,還有你的反應或者是發表時,看出你走到哪裡,他或許是棒喝,或許是推你涉水更深,或許是接引拉你一下(給你進一步點破),不一而論,完全是觀機逗教的疏導與啟發。
我之所以説危險,其中一個原因是,你可能跟這個人相處五十年,可能你僅僅是覺得這個人是一個和尚而已,你未必會知道他懂儒家,懂昆曲的。
或許百年之後,真相暴露了出來,你才説:想不到他是懂昆曲,想不到一個和尚對儒家認識這麼深的,我跟他做了七十年朋友,他從來沒有提過他懂這些的。
這就是危險的地方了,我會問:是我沒有留意到,還是他點題了,我從來就觀察不到呢?
我再虛擬一個例子,譬如説博學和尚在吃素聊天時,我提出了某某人贈送了我白先勇的牡丹亭的昆曲入門卷,然後博學和尚他回應了一句:「哦,白先勇的牡丹亭是沒有唱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
當然,這是虛擬的例子,如果我接不住,沒留心,不細心,我繼續聊自己從小到大,爸爸如何認識京劇老生,媽媽如何學戲,我專注沉迷講自己對京劇的認識,我拼命拋書包,我猜博學和尚充其量是做你的聽眾。
如果你真的很笨,聽到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你笨到問博學和尚:「師父,這是什麼東西?你講那九個東西是什麼?」
也許這個時候,博學和尚是走拉你一把的路線,提一提你該怎樣入門,入門該讀什麼書,然後事後他還可能發一些影片給你看。
如果你有興趣,第二次見面,他看到你好像有點可以 可能會推你進大海,讓你在大海慢慢游……
如是類推,如果你明白這個層面,很自然明白我説這個跟聰明不聰明,記憶好不好無關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連笨都沒有,未必是好事,因為那一餐素食之後,你會完全不知道博學和尚是懂昆曲的。
他沒提過嗎?
不可能的,對於滿腹經綸的人,總會不小心露出一兩手的,一定露過的,祇不過是我們沒留意到。
所以跟笨和記憶好不好是沒關係的。
再說,如果你聰明絕頂,你已經學會儒家的用心和態度,你有窮理致知的態度了,你很自然會想到,一個不懂昆曲的人,怎麼我一提出白先勇的牡丹亭,他可以說出白先勇的是沒有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如果我有這種聰明才智,我可能會問:「師父,請問,那個版本才有呢?白先勇的為什麼刪除掉這句話呢?」
再次說明,這個是虛擬例子,假的案例,我是借假説真。
你們你很可能逼得博學和尚繼續爆料了,因為認識博學和尚這些日子,我認為在這個階段,他必然按照你的情況知無不言,不過在知無不言的時候,他也會埋下另一層伏筆的。
這就是我説,這種好像是朋友關係,但他又是接引導師的先生老師危險的地方。
你可以走寶,因為你不知道。
你可以撿便宜,一旦撿到便宜後,如果你問我「經師」加「接引導師」會不會比這種朋友關係好呢?
我的答案是,因緣不同,責任不一,不過,朋友關係這種的接引導師,他最強大的部分是,他同時磨練了你三個很好的習慣。
即使你不是一個聰明人,也不是一個有記憶力的人,你即使樣樣不如你的同門,對比老胡説的,即使最蠢的狗,也會向同門學習,回復到這種沒有自尊自足,沒有強大自信的動物本能,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你樣樣不如人的話,也許靠的就是牛勁!
然後你細心想想 ,你明白了這種「師道」,你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好爸爸呢?
釋迦牟尼佛四句話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武則天的另一面》
七O年代初期,是我和台灣一些老輩修行人接觸時間最密切的時期,這段時間裡有幸結識了不少僧侶和佛、道界中能人異士頗多,這些老輩、先進或有戢斂大隱於鬧市中,亦有學識淵博,外表和煦謙恭,不隨意顯露才學,有如絕俗之化外高人者,例如帶髮修行的老道,修明師便是。他所展現的恰好也是我歡喜接觸的,例如書畫或者金石、文房、老玉、雜項,一碰上面,一聊就忘了時間,這老先生大熱天裡也習慣穿著長袍,一方面上了年紀,頂上雖也牛山濯濯,但貼梳在太陽穴上,幾撮稀鬆灰銀色髮莖,每回都被他整齊有致地用髮蠟梳理得服貼又平整,徐志摩式的圓形黑邊鏡框下,有著一對看透人心銅鈴般的大眼,沒事閒聊時便會從口袋裡掏出一對漢白玉圓球,在手掌心把玩著,他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時也會掏出老扳指扣來回穿梭於指縫間,據說可以不讓自己腦筋老化得快。老先生寫了一手神似趙孟頫的行書,一段時日,他便會贈予我幾幀小牘,我也頗為珍惜,因為看來就是那麼有趙孟頫的神韻。趙子昂其實夫妻都是書畫大家,元朝的皇室對他的作品、書法視為奇物,極為寵愛,在宋元兩代,趙孟頫一直是書法界的代表人物。我之所以欣賞趙氏的原因,其中一項在於他幾乎是一位藝術全通家,詩、書、畫、金石無不樣樣精通,特別是他自成一格的趙體,無人可越。較年少時我也經常讀、記、臨趙氏之行楷,特殊的晉風中,透發著王羲之的書影,別有特殊的風格⋯⋯。
說起修明師,這位受人尊重的老輩行者,從他的平常穿著行當上,說正格的,還不容易看出是一位道行頗深的佛道中人。當時我年輕,只覺得從他身上似乎有著聽不完的宮闈軼聞及佛門軼事,如今思之,還對這位老者頗為懷念,曾記得一回相約在東門的一間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寺廟小敘,順便幫他轉手一幅古字畫給一位浙江籍的老居士,談話中他又和我天南地北地說道他所知道的一些掌故。
「跟你講一段,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聽說過的故事,這事情要遠溯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年代。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像往常一樣,一大早便帶著阿難、迦葉和舍利弗等一些常隨眾弟子沿門托缽,根據規矩,每個人就是不能超過七戶,隨著個人的福份和過去世的因緣,能化多少就化多少。這一方面是給眾生種植福田,同時也是要修行人隨遇而安,不去貪執受用。就在托缽的過程當中,在路旁恰好有一大群男男女女的幼童,正在馬路上玩著用泥土堆砌宮牆的遊戲,在這一群孩童之中,突然間有一名小女孩,她看到了一群出家僧人從遠處魚貫井然有序地踽踽而來,她從這群孩童中很興奮地突然從地上抓起了一把泥沙,很歡喜地往釋迦牟尼佛胸前的缽,不顧一切地放置缽內。這時的釋迦牟尼佛也不曾受到她突然的舉動,有任何的不適,反而很歡喜地把缽往前彎身,讓這位小女生可以滿願地放置⋯⋯這件事情的始末姑且不談,當托完缽收隊要返回精舍的途中,弟子們就有人替佛覺得不滿。
「『師父啊!今天在托缽的途中,有一位小女孩她把地上的泥土當做供養物品,往您的缽裡面置放,這實在是太胡鬧!太淘氣⋯⋯』
「佛聽完之後便哈哈大笑地說:『虧你們有的都已經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因緣和因果,你們要知道,這名小女生她未來和眾生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因緣,她也許會成為人王,如果我現在接受了她的供養,或許在未來世她和佛法會結下好緣。你們可知道?今天假如我不接受她的供養,她將會成為一名如同魔一般毀壞佛法的魔王。今天啊!我因為接受了她一把沙土的供養,你們知道這將種下了她日後弘揚佛法的善因緣啊⋯⋯』」修明老人說著說著,到這裡他稍作停頓,接著他一本正經地看著我。
「老弟,你聽了這個故事,感覺是真的還是後人編杜的?」他也不等我回答,他自己就繼續說。
「說實在話,我早期在讀誦《華嚴經》的時候,看到了武則天所寫的開經偈,我就很相信地感到當年佛陀所授記的便是後來的武則天。這故事我也是過去在內地中國的時候,不止一次地聽聞過的。武則天所寫的四句偈,你看看那種氣派,哪裡是一般凡夫可以悟得出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此通透朗發的智慧,若前世沒有修持,豈能達到?」姑且不論她在掌握天下權柄之前,以及一朝得勢之後,她是如何地實行恐怖政策、濫殺無辜、剷除異己,甚至於荒淫到離經叛道,但如果不去論及她的私德,她也有她有功之處。她除了大興佛寺,供養三寶,重修廟宇,廣造佛冊⋯⋯也不能說毫無功德可言,在政治上來說,如果不是武則天所用重典統治之下,也不會有日後的開元盛世⋯⋯」
老者所說的也自然有他的智慧跟道理,其實過去我也曾聽道家的師尊說過,武則天除了精通佛法,自己本身也有參禪打坐,甚至經常找修道有成的道長入宮,指點煉丹、呼吸之要訣,否則絕對無法在多變的政治鬥爭中,還能夠享有高壽。據說她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用來做調息、煉氣,做為修養精、氣、神三寶的日課。除此她也得異人相傳,得襲仙家的養顏祕方。根據歷史有些記載,說武則天善事塗澤之術,始終童顏不改,這些在《新唐書》中都可以閱讀到不為人知的野史。做為少數歷史上女性的君主,武則天除了善用計謀之外,閒暇對於藝術、文史,卻也有她獨到的天份。從她臨摹王羲之的法書傳世精華作品中,例如她在長安薦福寺所題匾額和升仙太子碑⋯⋯等諸多碑文,真的可以用珠聯璧合來形容。
綜觀武則天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矛盾、撲朔,個性上雖然稱得上鐵血合璧,但在私底下卻也有其溫柔似水的地方,其實她也是一位感性極強的女子,或許基於政治的無情和幻化,但骨子裡也應有承受佛法薰陶的慈悲。人一旦掌控了權力核心,便會貪執太過,加上無明的慫恿,幾人能夠躲得了名利當頭?即便曾經在佛學的領域裡潛心修煉,但如果沒有強烈的出離心或拋卻世俗八風的魄力,即使最終在人世間的權力勝過天王,那又如何?最寶貴的是,曾經擁有人身,也居上位,但卻可以時刻地體恤無常,積累福報,放下人世間一切所在意和執著的,遵守十善業,如此一來,即便王侯將相、販夫走卒,也都可以頓離分別,直往安樂,否則豈不空來人間走一遭。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釋迦牟尼佛四句話 在 釋迦摩尼佛生前最經典的四句話(測試) | By 玉井寶林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釋迦 摩尼佛生前最經典的四句話(測試). 釋迦摩尼佛生前最經典的四句話(測試). 李春菊和其他21 人. 432 次觀看 · 22 · 1 · 9. 更多玉井寶林寺的文章. 0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