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潟也有土芒果(不是!)》
我從小就愛吃土芒果,第一次看到新潟有這個水果開心死了,雖然它的日文名字叫「ポポー」,一點都看不出來跟芒果有關係,我還是覺得這就是土芒果,騙不了我的,我要買回家!
結果悲劇了,切開來真的不是土芒果。
我很難形容它的味道,因為這個味道不在我大腦的味覺資料庫裡面。硬要說的話,台灣有一種黃色的水果叫做「仙桃」,味道有一點像仙桃加上奶油的香氣。
外觀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很像土芒果的東西,切開來果肉也是黃色的。裡面像釋迦,有一顆一顆黑色的籽。
果肉非常甜,質地細軟,很像在吃布丁或是奶油的口感。
這樣大家可以理解嗎?(抓頭)
#ポポー
釋迦硬的可以吃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做選擇時,適度的迷信,能幫助你更有自信]
遇到事情,我也會抽籤,問一問神明這樣做好嗎?有人可能認為這是迷信,但是迷信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會在一片迷茫的大霧中,突然眼前現出一條明路,可以走下去,而且腳步堅定。更奇妙的是後來事情的發展也在神明的預示裡,這讓人心生自信,隱隱地感到自己對於人生有控制感。
這就好像走到水果攤,看到各式各樣的水果,看起來都鮮甜可口,既想吃火龍果,又想吃釋迦,還想買芭蕉,可是肚子就這麼大個,塞不下這麼多,必須要做選擇。其實選什麼都好,卻拿不定主意。問一下老闆:「買哪個好呢?」江湖氣十足的老闆指著釋迦:「就它!」你就買了,心也定了,回家吃得開開心心。
更不用講人生了,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有人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就它!」找不到人問時,上網抽籤是個好方法。
一開始我也懷疑自己是不是迷信?後來看到美國人類心理研究者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寫的書「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在結束之前提到「超自然思考力量」,他說:
「偶爾陷入超自然思考—也就是相信迷信與魔法--是一件重要的事。這麼做能增加你的控制感,將遇到的事歸於運氣。」
我這才放心!再加上近日發生一件事,讓我得出一個「適度迷信會更好運」的心得,來跟你分享。其次,有時候看籤詩,內容未必說到我們遇到的情況,「猜不出」神明的意思,不確定這樣做是對的。我也從書裡學到三步驟,讓你的抽籤最後「果然是對的」,證明神奇的力量是存在的。
再過3天,是我離開組織上班族職涯滿3年,這3年來都是一個人做選擇﹑做決定,有時難免陷入選擇困難症裡。尤其最近做網站,讓大家看我的文章﹑影音,以及購買我的課程。所有事都是打從出娘胎頭一回,包括第三方金流。
承辦人問我哪一天開通,我傻住了,原本只想到11月底或12月初,卻沒有想過明確的日期。第一個閃過腦子的是5年前開fb粉專的日期,12月8日,讀起來是「要你發」,經上網查農民曆,也是黃道吉日。可惜抽籤時是陰筊,就是「毋湯啦」。於是倒回去查11月,發現11月26日適合開市與入宅,抽到第36籤且是聖筊,就是「OK啦」。
我要特別強調我過去從未抽到第36籤,神奇就在這裡!籤詩開宗明義說這是一支很幸運的籤,結尾時卻來一記回馬槍,提醒若是創新事業則不妥,勸我三思而行。你說抽籤是不是奇妙極了?你會抽到跟你要問的事相呼應的籤!我過去從沒問過創新事業,就未曾抽到過它。
這讓我想起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教易經,經常在課堂上占卜與解卦,幫助同學做實際的印證。在他的書裡,再三說到抽籤很奇妙,如果你問事業,大概都會得到某些卦,冥冥之中好像這宇宙有人聽到你的心聲﹑明白你的情況,針對你的問題給了相呼應的解答。這種說不出的奇妙,我在抽籤時也發現到了。
好,既然籤詩這麼說,我又查農明曆,再看到11月19日宜開市。這次更神奇,再抽到第36籤!我呆住了……連續兩次都抽到同一支籤,這個機率有多低呀!不就擺明不宜創新事業嗎?可是我已經頭都洗下去,投注不小資金,難道要用經濟學家的「沈沒成本」看待它,就此算了嗎?
我很想翻盤,便問坐在旁邊的先生說:
「我這算是創新事業嗎?」
我先生一向篤定,說話一針見血,只說:
「你沒做過,當然是創新事業。」
我一聽暈了……我先生是既幽默又有智慧的人,看到我陷入膠著,不勝苦惱,就提醒我,別忘了這世界還有一個比神明更神準的。我問是誰,心裡以為他會說玉皇大帝之類的,沒想到他居然說:
「莫忘初衷。」
一下子我通了……他繼續說,回到做這件事的起頭,去想想當時的起心動念,就會知道該做或不該做。當然該做呀,我不過是選日子嘛,怎麼擴大事端變成放棄不做?犯糊塗啦!接下來我比較這兩個日子,發現11月19日忌入宅,就選26日。為什麼?因為我運用神經語言學,更新認知架構,告訴自己:
「我這是入宅,不是開市。因為我不過把課程搬到網站而已。」
當然你可以說我硬拗,但是我就是這麼解讀神明的意思,而且就此不再懷疑,心裡堅定多了。即使如此,你可能還是會替我憂心,萬一神明說我是開市,不是入宅,怎麼辦?這時候就要離開神明,回到自己的本體,發揮我們做人的「自主性」,拿回命運的主導權。也就是既然做了選擇,就要想辦法讓它成功!
我們都聽過「選擇大於努力」,活到這把年紀,加上上班30多年,我得說這句話是100%事實。所以在職涯中,要提高成功率,有一種能力要很強,那就是「選擇力」!日本人村山昇在「工作哲學圖鑑」一書中,說「選擇力」有三種:
1. 分析﹑判斷的能力:為的是做對選擇。
2. 增加選項的能力:為的是有更多好的選項。
3. 將自己的選擇變成正確答案的能力:為的是不斷調整到出現成功的結局。
一般人談選擇只落在第一個層次,但是人生告訴我們的真相是再會分析判斷,也未必做對選擇,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事後努力,「硬是」讓結局變好。這麼一來,你會認為人生握在自己的手裡,有了控制感,便覺得自己運氣一直都很好,更有信心去選擇﹑去行動。我的心法是--
做選擇,靠神奇的力量;做成功,靠自己的努力。
立志做一個好運的人!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圖:台灣省城隍廟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51719,助教協助你。
釋迦硬的可以吃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孩子問我:「有沒有想過退休!」
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很多篇,所以我説:「沒有!除非真的不能講,長髮叔叔(江魔)的編劇老師,很老了,一樣在講學教課,也許沒講課那麼頻密罷了,但是有工作,總比什麼都不做好的!」
做講師已經很多年了,曾經有人問我:「你做講師如果拿到很多錢,你是做生意的,有沒有想過上市,有沒有想過做回傳統生意,開工廠做投資?」
其實我是興趣不大,做講師這十多年給我最大的樂趣是,我不忙,就是説雖然四處飛來飛去,不過我還是比一般人更多的寬裕時間(有多餘的時間)讀書,陪家人。
我喜歡做講師是因為我喜歡汲取資訊,我有自己沉迷要學習要深入的領域,我覺得追求兩個部分四個層面的資訊領域讓我樂趣無窮,時而習之,不亦説乎。
其中的一個關鍵是:教學相長——既然活在教課當中的壓力,要做直播也要做備稿,有點壓力,才推動著我「自強不息」。
據此,我問過自己,也反思過「師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也是我最近幾年感受很深,看到「師道」的那個要點上的。
先生老師,對我來說有兩種:
第一種老師有點像古代的「經師」,這個比喻是不精准,也過於簡單粗暴,但是我想説的是,這種老師是有點像手把手,從頭到尾教你怎樣讀《論語》。
意思就是説,一旦他教你《論語》時,有點像開課的教授,從入門,基礎,深入,一層一層手把手把你帶入。
這也有點像我們開課程的,三天兩夜,或者兩天課程,將一個領域的資訊內容告訴你。
我們一定要有這種老師,理由很多經典是需要手把手給你帶入門的。
第二種先生老師呢?
這種先生老師就比較特別一點,這種先生老師他的身份可以説「經師」與可以是「有道統的傳承導師」,意思是他可能會手把手帶你走進《論語》大門,也可能不需要手把手像經師這樣帶你,這二者是有微細分別的。
前者是當他手把手講《論語》時,當然可能是面對群眾,可能講著講著,突然丟一個或者兩個,甚至三四個關鍵詞,關鍵名詞,就看現場群眾裡面的學生,有多少個可以「接得住」?
先説比喻,如果有讀過禪宗故事的人,就可以用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的說法去想像其中的奧秘了。
雖然先生老師是對群眾説,也教著群眾,不過他講著這個領域的資訊,突然拋出一個鮮少出現的資訊,就看現場多少人留心到。
如:A先生師父講論語,他解釋某段落,突然説:「在性理大全裡面説過……」
好了,可能很多人都會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抄下性理大全這個關鍵字,也許沒留意到,也許不夠細心,也許接不住——接不住當然還有第二次機會的,這裡先打住,將來有機會才針對這個部分衍生發揮下去。
我説的「不夠細心」,「沒留意到」,「接不住」,是可以補救的,上述三點,是跟聰明不聰明無關的。
其實,這也跟老胡一次過訓練很多狗的模式是一樣的,但是狗也許是用直覺學習,沒有這麼多自尊心和好勝心,也沒有人類那種不可一世的「自信心」(我認為人不需要特別強調自信的,這觀念是不如不亢不卑的),狗沒有這些,他反而更能反觀自己的不足,他們會在已經學到「同門」哪裡模仿和學習到 所以同門學到了,他看到同門的反應,他就可以撿到便宜繼續長進繼續進化了——這裡不能多講 但是很多動物記錄片都有記載了動物是如何跟同門互相學習的。
人有嫉妒心,好勝心,自尊心,比較心,需要存在感區別欲越強,越沒有能力「見賢思齊」。
這裡先打住,我不再用腦科學的角度,還有育兒的角度去詮釋這個「同門」學習的部分。
因為學員衹要留意先生老師第二次出手,第三次出手 第四次出手,同門問老師的問題時,很快就會發現到:為什麼這個學員問老師的問題,跟我在課堂聽到的略有不同呢?
如用回上述的例子,A學員突然在老師講解論語某個部分時,他用了性理大全的一個概念問老師這能不能契合論語這句話。
先生老師可以從學員提問或發表看出其上面説的留心到了,細心看到了,接得住了,然後再按照他的智慧與所知的級別是往,棒喝他一下,還是推他一下,還是拉他一把,也是三種不同的接引疏導啟發之手法。
我這裡是假設了這個先生老師懂「師道」,也有足夠的學問底氣做這種事。
大家可以想想 假如先生老師有心教,問題是學員沒有留意到,粗心略過,接不住,難道老師硬硬教,這個學員學得固嗎?這個學員會重而威嗎?
既然是不會,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呢?
僅僅教完論語就是完成了任務。
這種先生老師我們可以説是他的身份是「經師」,也可以是「接引導師」。
另一種身份的「接引導師」是很危險的,很危險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接觸了,很可能會走寶,空手入寶山。
這種先生老師是大隱隱於市的(大隱隱於朝),也是藏智顯仁的。
他可以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聊天吹水同仁,他不顯現老師的身份,僅僅是給你朋友聊天的感受,所以我才説「隨時走寳」。
用我勉強來做比喻,老胡有點接近「經師」,手把手,一步一步帶領我做銷售。
博學和尚是「接引導師」,他不會手把手,從《論語》學而篇,一步一步教我引導我的,他衹是在聊天時爆一個勁料出來,你去不去挖寶,他根本不會管你。
當然他也會送書給你,像南老送一批書給博學和尚一樣。
因為有財富的貴人是送發財門路,還有珍貴禮物,遇到資訊貴人,僅僅是贈送他們認為最寶貴的智慧和資訊知識。
他送你書,你會不會看,我猜博學和尚也不會管你,但是問題是 你一旦留意到,細心閱讀到 接得住時,在第二次見面,他可能會從你的提問 ,還有你的反應或者是發表時,看出你走到哪裡,他或許是棒喝,或許是推你涉水更深,或許是接引拉你一下(給你進一步點破),不一而論,完全是觀機逗教的疏導與啟發。
我之所以説危險,其中一個原因是,你可能跟這個人相處五十年,可能你僅僅是覺得這個人是一個和尚而已,你未必會知道他懂儒家,懂昆曲的。
或許百年之後,真相暴露了出來,你才説:想不到他是懂昆曲,想不到一個和尚對儒家認識這麼深的,我跟他做了七十年朋友,他從來沒有提過他懂這些的。
這就是危險的地方了,我會問:是我沒有留意到,還是他點題了,我從來就觀察不到呢?
我再虛擬一個例子,譬如説博學和尚在吃素聊天時,我提出了某某人贈送了我白先勇的牡丹亭的昆曲入門卷,然後博學和尚他回應了一句:「哦,白先勇的牡丹亭是沒有唱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
當然,這是虛擬的例子,如果我接不住,沒留心,不細心,我繼續聊自己從小到大,爸爸如何認識京劇老生,媽媽如何學戲,我專注沉迷講自己對京劇的認識,我拼命拋書包,我猜博學和尚充其量是做你的聽眾。
如果你真的很笨,聽到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你笨到問博學和尚:「師父,這是什麼東西?你講那九個東西是什麼?」
也許這個時候,博學和尚是走拉你一把的路線,提一提你該怎樣入門,入門該讀什麼書,然後事後他還可能發一些影片給你看。
如果你有興趣,第二次見面,他看到你好像有點可以 可能會推你進大海,讓你在大海慢慢游……
如是類推,如果你明白這個層面,很自然明白我説這個跟聰明不聰明,記憶好不好無關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連笨都沒有,未必是好事,因為那一餐素食之後,你會完全不知道博學和尚是懂昆曲的。
他沒提過嗎?
不可能的,對於滿腹經綸的人,總會不小心露出一兩手的,一定露過的,祇不過是我們沒留意到。
所以跟笨和記憶好不好是沒關係的。
再說,如果你聰明絕頂,你已經學會儒家的用心和態度,你有窮理致知的態度了,你很自然會想到,一個不懂昆曲的人,怎麼我一提出白先勇的牡丹亭,他可以說出白先勇的是沒有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如果我有這種聰明才智,我可能會問:「師父,請問,那個版本才有呢?白先勇的為什麼刪除掉這句話呢?」
再次說明,這個是虛擬例子,假的案例,我是借假説真。
你們你很可能逼得博學和尚繼續爆料了,因為認識博學和尚這些日子,我認為在這個階段,他必然按照你的情況知無不言,不過在知無不言的時候,他也會埋下另一層伏筆的。
這就是我説,這種好像是朋友關係,但他又是接引導師的先生老師危險的地方。
你可以走寶,因為你不知道。
你可以撿便宜,一旦撿到便宜後,如果你問我「經師」加「接引導師」會不會比這種朋友關係好呢?
我的答案是,因緣不同,責任不一,不過,朋友關係這種的接引導師,他最強大的部分是,他同時磨練了你三個很好的習慣。
即使你不是一個聰明人,也不是一個有記憶力的人,你即使樣樣不如你的同門,對比老胡説的,即使最蠢的狗,也會向同門學習,回復到這種沒有自尊自足,沒有強大自信的動物本能,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你樣樣不如人的話,也許靠的就是牛勁!
然後你細心想想 ,你明白了這種「師道」,你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好爸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