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式可麗露月餅傳說
「你在法國有吃過有內餡的可麗露嗎?」
「沒有😅!」
鬼月結束,中秋節也不遠了。
一早,一張驚奇的月餅海報
從羅馬好友義大利的星期天那飄然傳來,
竟是台製可麗露月餅禮盒!😱
乍看本以為是義式糕餅,
想說可麗露怎可能有餡?
仔細觀察🧐,
每塊「餅」都大有內涵,
巧克力、金柑、黑糖麻糬之外,
還有鹹蛋黃跟肉鬆 !乖乖!
這實在太神奇😂 ,
台灣人勇於嚐試創新的精神可佩,
肉鬆可麗露沒很想吃,
但包鹹蛋黃料的很樂意試一下😝。
可麗露(Canelé)是法國西南波爾多區的地方特色甜點,看中文維基說在台灣又有「天使之鈴?」的美名?真的嗎?我怎都沒聽過?不過Google « 天使の鈴 »還真的日本人都是這樣稱呼它😆。
可麗露原料準備不複雜,就糕餅基本款~麵粉、蘭姆酒、糖、香草、奶油、蛋...等,重點在烘烤時要費心掌控火候,是用一種小圓弧花邊凹槽模具烤製成。
它的法文名字:「可麗露Canelé」就是從動詞「canneler 凹槽化」衍伸出來,之前本名為「Cannelé」,1985年後有波爾多當地人為創意刪除掉一個n,所以現在可麗露既有人寫成「Canelé」也有人說是「Cannelé」。
做可麗露不難,但要做到外頭微硬焦糖化,內部柔軟好吃很不容易,版主試做過一次外型很像,但吃起來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關於它的歷史來源網路上多說是ㄧ個16世紀修女誤打誤撞製成的故事來增加典故傳奇。
或說波爾多當地產酒,酒商在釀酒過程中使用蛋白來澄清和提煉葡萄酒,多餘的蛋黃就用來製作可麗露之類的解釋。個個網上皆寫得煞有其事好冷靜專業,隔行如隔山,版主光看還是霧煞煞。
「把蛋白液加入葡萄酒裡就可精煉澄清?!」
這跟加牛血入酒液一樣好神奇,留法N年來雖有幸陪著參觀過幾次葡萄酒莊,但很難能看到這類完整專業幕後處理過程。
可麗露來源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在1930 年代曾於波爾多地區大流行過一陣,二戰過後過氣,除少數當地傳統餅舖在賣外,就沒什麼人愛了,要一直來到 1980 年代初才又逐漸重新紅回來。
可麗露紅回來的功臣首推當年很懂行銷、創造話題推廣在地商品的俊帥波爾多市長Jacques Chaban-Delmas,當時他意識到波爾多特色美食可麗露可以為這城市帶來宣傳旅遊價值,所以定期於市府內公開招待會上提供外賓這項美食,久而久之使可麗露的名氣又逐漸擴散開來,直到現在幾乎全法各地幾都吃的到,有規模一點的超市即有現成鋪貨,甚至曾經還有罐頭包裝打開就可吃,不過噱頭有了,就是沒有台式可麗露般精彩紛呈的內餡😆。
你說法國人會不會像義大利人般
對比薩+鳳梨+豬血糕...般生氣我們亂搞他們的可麗露?真的不知道耶😅,可能真的要嚐試過才知道滋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佛跳牆Buddha Jum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佛跳牆頻道:http://neverfall.piee.pw/BuddhaJump 🎵數位收聽:https://buddhajump.lnk.to/BJ4 🎫演唱會購票:http://bit.ly/2MSjpTb 佛跳牆Buddha Jump 第四號音樂作品【BJ肆】11/7 正式發行 ...
釋 字 721 重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釋 字 721 重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7例本土、校正回歸170例,6例確診個案死亡;從登錄程序簡化、擴大PCR效率與運用健保等方式減少檢驗塞車;北市防疫再緊縮,明起飲食場所僅供外帶、外送】
台灣今(23)日新增28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其中以新北市14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77例。本週末為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以來的第一個假日,疫情最嚴峻的台北市與新北市宛如空城,以往人群聚集的公園與賣場人潮稀少。但根據昨日雙北地區的篩檢陽性率又分別微幅上升到8.8%與4%,因此北市府宣布明天起全北市飲食場所(包含餐廳、美食街、飲料店等)僅供外帶、外送;且除原有4間快篩站外,全市20家急救責任醫院也加入快篩行列。
繼昨日公布校正回歸400例後,今日又再公布170例,分別為5月16至22日這一週內,其中5月17日校正後的病例數達到441例,仍是這波疫情中病例數最高的一日。陳時中特別宣布改善措施,包括簡化登錄流程與緊急補助各檢驗機構添購高通量PCR篩檢機。
另今增加6名死亡個案,為疫情爆發後的單日死亡人數新高,分別是案1912、案2384、案2483、案2986、案3304、案3417,為5男1女,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之間,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20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22日,死亡時間落在20日與21日兩天,其中80多歲男性案2384沒有慢性病史,17日因呼吸喘就醫3天後20日就不幸死亡。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這波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加上萬華茶藝館相關者以老年人居多,可能本身就有一些慢性病,時間一拖長,死亡比例會比較高,而且隨著時間拉長,有些年紀較大的確診者,可能從輕症轉重症,甚至產生併發症而死亡,與英國變異株比較沒關係。
■新增287例本土、170例校正回歸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287例本土個案中,138例男性、14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22日,分布在新北市142例最多(板橋32例),其次是台北市77例(萬華區38例),桃園23例、屏東縣南投縣各8例、宜蘭縣6例、基隆台中與彰化各5例、台南2例、花蓮嘉義縣市新竹縣市雲林各1例,而嘉義縣、市則是在此波社區疫情爆發以來首見本土病例出現。
校正回歸的170例中,84例男性、8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5日至5月22日,個案分布台北市88例最多(以萬華區48例為多),其次為新北市73例(以板橋區17例為多),彰化縣6例,宜蘭縣、新竹市及雲林縣各1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合計457例個案的疫調,與萬華活動史相關161例、茶藝館相關25例、某社團相關5例、某水果商相關1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19例、關聯不明70例、疫調中66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並公布從5月1日起的採檢陽性率,把校正回歸的個案都計入後,陽性率在5月15日5.8%最高,之後持續下降至2.1%,但在5月20日後微幅上揚,22日達到3.4%。陳時中指出,上揚的趨勢與校正回歸的數字多數與雙北有關,在分析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快篩站陽性率,台北市從6.9%上升至8.8%,新北市也從2.7%上升至4%,至於其他縣市陽性率都很低,顯示風險沒有雙北來的大。(見本土病例每日採檢陽性率圖)
■登錄程序簡化、提升PCR效率與運用健保改善檢驗塞車狀況
針對通報個案暴增導致檢驗流程塞車,指揮中心連兩天出現校正回歸的個案,昨天增加400例,今天也增加170例(見今日校正回歸病例圖),對此陳時中說明,經過檢視確定是系統性問題,包括登錄輸入欄位多、還要重複登打,檢驗結果需人力判定,最後才會上傳資料到指揮中心,過程有很多步驟與程序。上週發現狀況後,已經逐步簡化流程,將通報的欄位從20幾欄減少至8欄,加快填報速度,將前端檢驗時的程序簡化,此外送檢送驗的流程也同時簡化,讓確診個案可以快點拿到案號,後端的統計與疫調就不會塞車。
也因為此波疫情爆發迅速,PCR篩檢驗量爆增,歡迎民間有檢驗能量的業者可以申請為指定機構,並補助上限500萬元購買檢驗設備,至於之前沒有申請至上限的檢驗單位,仍可以持續申請補助至500萬元,希望鼓勵檢驗單位購買自動化高通量的PCR檢驗設備,提升檢驗效率,且減少檢驗人員的負擔。陳時中強調,相信簡化流程後可以解決這次系統性的問題。
此外這次檢討流程中,將檢驗結果加入健保的「健康存摺」功能,以方便檢測者不用等到通知就知道結果。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健保署長李伯璋示,檢驗陽性者依舊會由衛生單位立即通知,但對於檢驗陰性者,因採檢數量龐大通常要等待三天以上,甚至無法得到通知,因此這次結合健保系統,三天內就可以登錄健康存摺系統看到結果。
陳時中也補充,雖然陽性一定會儘速通知並採取隔離等措施,但對於檢驗陰性因為數量太多現階段做不到即時電話通知,但可以想像檢驗者一定非常擔心,因此及早知道是陰性也很重要,這次特別透過既有的健保系統,民眾只要登入自己的健康存摺,三天內就可以知道陰性結果。
■柯文哲呼籲中央公布「校正回歸」計算方式
陳時中也對「校正回歸」再解釋,他說要把確診數量回歸,是為了是把「真實面」顯露出來,總量一樣在,總數也不會變,要讓大家看清楚發生的時間,才能更明白疫情的走向。
但柯文哲在北市召開的記者會中提出質疑,一般受感染者病毒在體內的潛伏期為2到7天,在發病之後前往篩檢的時間因人而異,接受篩檢之後又還需要3到5天的時間,確認確診之後才會公布。柯文哲表示,中央公布確診案例的數字是反應兩個禮拜前的狀況,並非發布當天的確診數量。
因此,柯文哲在記者會上向中央喊話,呼籲中央公布校正回歸的數字以及方法,讓民眾可以理解校正回歸的計算方式以及數字來源。他指出,等待PCR檢測的時間過長,所以台北市會逐步在快篩的階段就做出是否需要隔離的決定,不再讓受檢驗者回家等待PCR的檢驗出爐後,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隔離。
■雙北疫情仍緊繃,北市明日禁止飲食內用、20家急救責任醫院加入快篩
柯文哲指出,因為台北市的疫情並沒有出現趨緩的狀態,因此決定全市的飲食店跟飲料店在24日開始,全面禁止內用,只能外送或外帶。另外,台北市12個行政區的20家急救責任醫院將在明日加入快篩的行列,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進行快篩服務。北市府在今天上午宣布,在青草園快篩站執勤的三總醫護人員另有任務,因此從今日開始,青草園快篩站停止快篩服務。
侯友宜則在今天的防疫記者會上表示,新北市跟台北市萬華區有連接的區域需要加強防疫,除了上午已經設立的板橋與中和兩區的熱區防疫中心之外,將會在明(24)日於三重、新莊兩地加設熱區防疫中心。侯友宜也表示,板橋音樂公園與雙和醫院成立機動篩檢站,三軍總醫院人員也會加入板橋機動篩檢站的工作行列。
柯文哲指出,台北市繼續徵求旅館加入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的行列,目前總共有4間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已經有500床以上的總床數。柯文哲也強調,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就是台灣版的「方艙醫院」,目的就是接收快篩與PCR陽性但輕症的確診者,讓確診者不用回到社區,導致病毒在社區擴散。
■空出醫院量能,1,093名確診者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由於確診數每日至少增加200例以上,其中超過6成都是無症狀或輕症,指揮中心公布收治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收治人數,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說明,截至今日中午為止,已經收住1,093人,其中新北市最多有721名,台北市340名,其他縣市則有32名。
加強版集中檢驗所目前還有977間可以收住快篩陽性以及確診病患,未來3天還可以增加828間房,目前仍在場勘建置中的有11處1,000間房,陳時中強調,醫院空出病房後,加速開設專責病房與成立專責醫院,明天會開啟第一批,第二批預定週五或週六就可以開啟,將用來收治重症病患。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這次感染者有比較多的中高年齡層,加上有一些慢性疾病,造成的嚴重程度與之前不太一樣,從4月15日以後個案,60歲以上占37%,出現嚴重肺炎或呼吸衰竭症狀的有9.7%;細部分析,60歲以上有18%出現重症,相較於全部3,860本土個案,嚴重肺炎6.2%、呼吸衰竭或已經呼吸衰竭2.6%,都來得高,目前使用呼吸器有66例,使用葉克膜有2例。
■指揮中心協調地方政府招募志工人手加入社區採檢站,減緩地方醫療院所負擔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3)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會後記者會中表示,地方政府設立社區採檢站的人力,將由地方政府與全聯會(中華民國護理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耳鼻喉科醫學會等單位協調招募志工,讓原本在醫療院所的人力可以保存,不需要配置多餘的人員到社區採檢站。
指揮中心協調了22縣市的副首長協助,若各地方醫護人員跟確診者接觸、被匡列為需隔離者時,醫療人員可以入住防疫旅館。地方政府若發現有仍在等待檢驗結果人員失聯,可以啟動警政協尋機制,防範疫情擴散。
■澄清1則假訊息,澄清調查局並沒有蒐集網上對「校正回歸」不滿者的資訊
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網路上盛傳政府利用簡訊實聯制來蒐集民眾的資訊是不實訊息。陳宗彥強調,這個系統只會記錄當時手機的所在位置,並且在28天之後,將相關紀錄消除。另外,陳宗彥也在回答記者問題時指出,網路傳言調查局在網路上蒐集對「校正回歸」有疑慮民眾的資料,這也是不實訊息,調查局在今日上午發出新聞稿澄清,這個消息為假訊息。
■慎重考慮使用快篩輔助判定確診
台北市4個快篩站在22日總共有1,299人進行快篩,陽性率是8.5%。中興快篩站358人中有24人呈現陽性反應;和平快篩站323人中有27人檢出陽性;剝皮寮快篩站408人中,檢測出28人;青草園快篩站檢測了210人,有31人呈現陽性反應。柯文哲強調,上週全國人民自動自發封城的效果,要到下週才會出現。
柯文哲認為目前通報個案多,堅持使用PCR來判定確診在公衛角度上有點不切實際,建議改變策略,加入快篩當作另一種判定確診的工具。對此,陳時中明確表示,加入快篩當作確診工具,已慎重考慮,會先分析用途與用法,最容易造成誤解的偽陽性部分該怎麼處理,也將會同衛福部的昆陽實驗室針對快篩試劑做一些平行試驗,哪一種的效果最好,加上健保也有準備,未來基層也能做,建立快速的資訊系統,等指引訂好後就可以開放。
陳時中進一步強調,快篩試劑不管是進口或是國產只要效果好都會給予獎勵,目前所了解,國內廠商的快篩試劑有相當足夠的數量,未來將作為判定確診的輔助策略。
■三級警戒持續中,下週為重要觀察期
對於目前疫情的研判,張上淳則是分析,升到三級警示後,民眾間比較少接觸,就是希望傳播鍊不要增加,但潛伏期通常是7天,如果7天後的發病數下降,顯示目前的防疫措施有幫助,但若本土病例數持續增加,顯示社區裡面還有個案沒被及時隔開,這是有破口的現象。
陳時中表示目前全國都是三級警戒中,未來將注意篩檢陽性率、確診個案數的變化與分布情況,感染來源的收斂等,這些都是疫情警戒升級或降級重要的參考,而且疫情發展迅速,因此下週將是重要的觀察期,未來疫情趨勢才可以稍微預測與觀察。
(文/嚴文廷、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余志偉、鄭宇辰、蘇威銘)
#延伸閱讀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https://bit.ly/2RzUNDW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社區篩檢站 #集中檢疫所 #熱區防疫中心 #假訊息 #快篩
釋 字 721 重點 在 佛跳牆Buddha Jum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佛跳牆頻道:http://neverfall.piee.pw/BuddhaJump
🎵數位收聽:https://buddhajump.lnk.to/BJ4
🎫演唱會購票:http://bit.ly/2MSjpTb
佛跳牆Buddha Jump 第四號音樂作品【BJ肆】11/7 正式發行
BJ式重度搖滾讓你再度中毒!
首波切八段主打《關你屁事》
戲謔口吻唱出佛跳牆式的高EQ解脫之術
佛跳牆不解釋之歌,歡迎大家各自解讀
《關你屁事 None Of Your Business》
詞曲:戴佩妮|編曲:佛跳牆
今天要獨家多少緋聞消息 關你屁事啊
今天要釋出多少惡言善意 關你屁事啊
今天要購買多少假的人氣 關你屁事啊
今天要串流多少勁歌熱曲 關你屁事啊
(為什麼)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左右都為你狹路閃躲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吃下你嫁禍的傑作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畫線的重點輕描帶過
蓋個章萬事好說
今天要煏空多少案情比例 關你屁事啊
今天要埋下多少文字伏筆 關你屁事啊
今天要曝光多少健康標題 關你屁事啊
今天要兌現多少空頭交情 二話不說 關你屁事啊
(為什麼)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左右都為你狹路閃躲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吃下你嫁禍的傑作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畫線的重點輕描帶過
蓋個章萬事好說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凡事都為你狹路閃躲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吃下你嫁禍的黑鍋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非要我強調的重點輕描帶過
蓋個章萬事好說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凡事都為你狹路而閃躲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吃下你嫁禍給我的黑鍋
非要我說 非要我做 強調的重點輕描地帶過
讓善惡不攻自破
佛跳牆 Buddha Jump【BJ 肆】演唱會
演出時間:2019.12.07 (六) 19:30 pm (18:30 pm入場)
演出地點: 信義劇場Legacy MAX(新光三越 A11)
售票時間:2019.11.02(六) 11:06 am正式開賣
購票方式:iNDIEVOX獨立音樂網 http://bit.ly/2MSjpTb &全台7-11 ibon機台
– Song Credit –
製作人 Album Producer:佛跳牆 Buddha Jump
編曲 Arranger:佛跳牆 Buddha Jump
詞/曲 Lyricist/Composer:戴佩妮 PennyTai
主唱 Vocal:阿妮 AH NEE
鼓手 Drums:千千 ALIBULA
鍵盤 Keyboard:牙牙 YAR
吉他 Guitars:理事長 SMH
吉他 Guitars:豪豪 HOWE
貝斯Bass:奧迪 OD
樂器錄音室 Instrument Recording Studio:九太音響工程有限公司 Nine Tai Audio CO.,LT
配唱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王永鈞 Chief
錄音助理 Recording Assistant:林冠勳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s:Dan Korneff
混音室 Mixing Studio:Sonic Debris Recording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Ted Jenson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 Video Credit –
影片製作 Video Producer:尖蚪映畫工作室
導演 Director:吳仲倫
剪接 Editor:吳怡嫺
服裝造型 Stylist:Eggrollboys
造型助理 Stylist Assistant:鍾貞 & 張乃文
髮型 Hair Stylist:KEN SHIH@DRIVEN.BY. & MICKEY PAN@DRIVEN .BY.
化妝 Makeup Artist:陳聆薇 Venny Chen@彩妝苑 Diva Beauty & 小紀@彩妝苑 Diva Beauty & 顏稚樺Amber Yen@彩妝苑 Diva Beauty
#佛跳牆BuddhaJump #第四號音樂作品BJ肆 #11月7日正式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