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女王頭 半世紀變化
左上:1972年(莊玉華提供;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上:1983年10月10日(行政院新聞局提供)
左下:1993年9月3日(葉銘源拍攝;行政院新聞局提供)
右下:2021年4月3日(謝謝網友王曉明拍攝分享)
對照之下,可以明顯看到「女王頭」在經歷長年風蝕後,頸部已經變細許多,面容也消瘦了。
野柳女王頭變化 在 章魚娜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小看到大的📌野柳地質公園,帶孩子再一次回味,這具有特殊海蝕地層奇景,即使再看依然覺得很新鮮!
野柳地質公園
✅https://bit.ly/2vwpezS
👑已經4000歲的女王頭越來越脆弱了,面臨斷頸危機!
還有許多奇特外觀,有蕈狀岩、燭台石、女王頭、薑石等等,值得大家來這走一走喔!
來到這當然要吃🦀海鮮囉!附近的龜吼漁港新鮮漁獲,不吃實在走不開阿!
野柳女王頭變化 在 藝術蝦 Artshrim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隆和平島的海蝕地形
水彩 57x38 cm
部分的文字介紹在下面,分享給大家
-------------南方時框內容節錄------------
海水拍打的浪濤聲從前方傳來,風帶來的鹹鹹的氣息夾雜其間,像是怕人們不知道它的作用似的。大自然雕刻著頑強的岩石,費盡了無數光陰,終於換來它的屈服,形成了這一片表面佈滿凹洞與痕跡,散佈著黑頭石柱的土黃色風景。不知名的綠色植物,奮力的生存在岩石的縫隙以及遠離水面的石頂上。接觸水面的岩石受到漲潮與退潮的水面變化影響,被染成了黑深褐色。
「你們可以摸摸看這些岩石。」U先生指著我們腳底下的土黃色岩塊,然後用手指摩擦了一下表面。
「這些岩石的觸感很像砂紙,摩擦力很大,而且如果用力的磨擦,還會磨出粉末出來哩。」我跟著U先生的動作做了一次,拇指和食指夾著指尖的粉末感受它的顆粒感。
「是呀。這些岩石都是泥質砂岩,它們原是海裡的泥巴,在千萬年的地質作用下才變成了岩石,可是非常的脆弱喔。這些由泥巴變成的岩石千萬年來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以及大海的拍打,逐漸被侵蝕雕刻,成就了現在特異的景觀。」U先生走到了一塊較高的岩石上,對著我們解說這些脆弱的岩石以及地貌。
這時我才開始有了概念。然而,我還是有很多的疑問。為什麽這裡的會被侵蝕成各種奇怪的模樣?關於這點,我繼續聽著U先生的說明:「在泥質砂岩裡,還有『更硬』的『鈣質砂岩團塊』被包覆在裡面,因為硬度不一樣,這兩種岩石遭受侵蝕的速度也不同,於是漸漸的形成各種奇形怪狀的蕈狀岩與壺穴景觀。」
U先生所說的「蕈狀岩」,是那些大小不一的黑頭石柱。這種岩石很特別,讓我想到了杏苞菇的模樣,和野柳的女王頭也相當類似。石柱的頭部是黑色較硬的鈣質砂岩,頸部是較軟的泥質砂岩,形成了上粗下細的柱狀體,遠遠的看,又像是一個個凝視大海的人頭,不知道在思索些什麼。通過風雨的洗禮,有些蕈狀岩的黑色頭部已被研磨成平滑的圓形球石,黃色頸部的曲線也很漂亮,但看得出來有越來越細的傾向。至於腳底下砂岩的「壺穴」,應該都是原先被包覆的黑色鈣質砂岩在剝離後所留下的凹槽。
這裡看似不毛之地,卻又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不只現在,還有過去。
#藝術蝦 #南方時框
野柳女王頭變化 在 不得不讚歎... - 野柳地質公園YEHLIU GEOPARK 的推薦與評價
野柳 集聚許多自然地形,也孕育出許多栩栩如生如藝術品般的岩石,不得不讚歎數億年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及歲月 變化 ! #夜訪 女王 活動倒數5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