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張善政
日前在PTT上流傳一張「與野生張善政的合照」,照片裡的張善政身穿灰色休閒上衣、牛仔褲,領口還微微下垂,對照平時穿西裝打領帶的模樣,有些落差,照片一PO出,引來不少網友驚呼:「這真的是張揆嗎?」、「真的很平民風」、「哪來的大叔阿,領子都快變荷葉邊了」、「看起來和我家附近的大叔差不多」,甚至有人笑稱,「有點像街友」,引發討論。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
野生張善政 在 中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善政日前穿著鬆垮POLO衫、戴眼鏡、頭髮凌亂現身台北車站,被網友捕獲,獲封「理工宅院長」XD(#火驢哥)
---------------------
●必看駭人恐怖片【安娜華特】大贈票!趕快來參加!
https://goo.gl/iitqCm
●必POTV Instagram 立刻追蹤!
https://goo.gl/O8Ik39
#張善政 #理工宅 #野生張善政
野生張善政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KD131KHn5U/hqdefault.jpg)
野生張善政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柴鼠的口袋私藏景點「神祕貓眷村」
屏東縣政府將老眷村重新規劃改建成觀光景點,
前陣子偶然發現屏東縣政府在這裡舉辦地景藝術節,其中一個裝置是藝術家陳麗如的「貓戲」🐱,根據 #屏東縣政府新聞稿 提到:「貓戲」的靈感來自巷弄內的貓兒,藝術家捕捉貓兒各種姿態,出沒在巷弄屋舍間,入夜後還會發亮,非常有意思。
柴鼠上次匆匆經過,只拍了幾張照沒停留太久,這次專程前往,終於看到巷內店家友善餵養的二位貓明星
整個都被療癒了🤣
完整影片:https://youtu.be/jPZ9RQTFcp0
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新聞稿:
http://www.pthg.gov.tw/News_Content.aspx?n=EC690F93E81FF22D&s=C51937FF75DB80B9
#屏東勝利新村🇹🇼
#貓眷村😺
#這裡是屏東縣政府宣傳的觀光景點喔
【特別提醒】
#請不要任意餵食野生貓咪
#請不要對野生貓咪使用逗貓棒
#愛牠就照顧牠一輩子
#遺棄寵物致破壞生態是違法行為處3萬以上15萬以下罰鍰
#虐待或傷害動物致死是違法行為處1.5萬以上7.5萬以下罰鍰
【柴鼠兄弟】
FB粉絲頁 https://goo.gl/8cvwyy
YouTube頻道 https://goo.gl/XouBnn
部落格 https://goo.gl/edracU
bilibili https://goo.gl/kJNlbg
【寄給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文地址:台北圓山郵局第29號信箱
address:P.O.Box 29 Taipei Yuanshan, Taipei City, 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PZ9RQTFcp0/hqdefault.jpg)
野生張善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州動物園位於廣州市中心地帶,橫跨先烈中路與環市東路,占地面積近42公頃,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近400萬人,是國內展覽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城市動物園之一。公園不僅被建設部評定為全國十佳動物園,還是國家旅遊局認定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北京動物園、上海動物園並稱為全國三大城市動物園。同時,廣州動物園還是廣州市內最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先後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省、市政府評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為動物保護科普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自1958年建園以來,廣州動物園秉承“探索、求是,創生態佳境;獻身、興業,供大眾受益”的園訓,不斷推進園區建設和豐富服務內容,遊園環境日益完善,動物展出水準不斷提升,為廣大海內外遊客提供了豐富的遊覽內容、舒適的參觀環境和一流的服務設施,成為展現廣州城市生態文明的重要視窗之一。廣州動物園的發展歷程一直與廣州城市建設的發展相伴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建設水準,廣州市政府開始籌建動物園,將已改名為人民公園的永漢公園(位於北京路原兒童公園一帶)命名為廣州動物園。由於北京路一帶面積窄小,四周又沒有擴建餘地,為了適應科學研究和長遠發展的需要,1956年7月,市政府決定徵用先烈路地段麻鷹崗一帶作為動物園新址。在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廣州市民的熱切期待下,建設人員經過兩年的精心設計和緊張施工,終於建成了廣州第一座專業動物園,於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廣州動物園以為動物創造和諧家園為目標,不斷豐富動物展出的種類和數量,著力提升動物展示效果,深入開展動物醫療和動物科學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公園無論是動物展出,還是動物飼養,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水準。目前,園內飼養和展覽著國內外珍稀動物400多種5000多頭(只),其中既有我國特有的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等國寶動物,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河馬、犀牛、非洲象等珍奇動物,是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由博士、碩士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飼養技師等組成的動物專業管理隊伍用心守護著動物的健康,並從事多項動物科研工作,多項成果獲得廣州市的科技進步獎。在優良的飼養條件下,園內動物不僅平均壽命長,健康狀況良好,還創下了多項國內動物園動物繁殖的新紀錄。如2006年公園人工哺育長頸鹿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人工哺育長頸鹿技術的空白。面對近年來全球動物傳染病流行的嚴峻形勢,公園又成功預防了“非典”疫情、禽流感、口蹄疫等動物傳染病,得到農業、衛生、防疫等部門的肯定。作為綜合性的遊覽場所,廣州動物園積極探索服務經營的新形式,拓展多種經營項目,策劃豐富多彩的節目,讓遊客盡享天倫之樂。“動物進食大觀”專案安排飼養員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向遊客展示投喂河馬、大象、鵜鶘等動物的進食奇觀;海洋館、錦鱗苑、蝴蝶園等主題展館以專題展示的形式,為遊客展開大自然的奇妙之旅;動物廣場動物攝影區不僅可以滿足遊客近距離接觸小熊貓、狒狒等動物的願望,還可以和動物明星合影留念,留下與動物朋友之間難忘的一刻;大型遊樂場有適合一家大小的遊樂項目,是喜愛機動遊戲朋友們的最佳選擇。另外,節日期間公園還會策劃推出各項精彩紛呈的動物主題活動,讓廣大遊客盡享豐盛的節日大餐。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OK6MYIMa3k/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Mr4hDUPNpHRQ8rhhEZaTLFepI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