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幾週有看 #奧運 嗎?
哪些國家更容易拿到 #奧運獎牌? #民主政體 與 #威權政體 對奪牌的影響是什麼?國家的 #經濟發展 、 #女性權益、 #公民社會 完善程度,與奧運成績有怎樣的關聯性?
本週的文章以量化資料,試圖解答上述提問。
Quote:
從前述四個指標──女性獲得普選權年數(多數國民都獲得民主權利的經驗值)、經濟發展程度、女權指標與核心公民社會指數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民主國家大多有一致的發展模式,亦即各種與民主相關指標表現越好,則會出現正向交互作用,在奧運獎牌表現上也往往更好。然而,威權國家奧運表現較差且其效果相對發散不容易分析,其中兩個例外俄國跟中國在前述四個指標都敬陪末座,卻在奧運獎牌分數的表現優異。這兩個極端值顯示,有些威權大國不需要大量投資在一般民眾體育生活、而是選拔少數菁英集中資源培訓,也能提供另一種取得獎牌的有效途徑,使其能與歐美日等民主國家競爭,也正因為如此,這些獨佔大量國家資源的運動員,背負了為國爭光的巨大壓力。相對而言,民主國家的運動員未必要全靠國家選拔,也可以獲得廠商贊助,甚至自行參加公民運動組織的體育活動;其職業收入也未必靠運動,有時只是滿足自己的興趣與挑戰自我,其中運氣較好的人才,或許能同時證明自己運動才華的市場價值與公共效益,在奧運比賽中獲勝更是肯定個人的堅持與成就。
由此來看,奧運的成就來自政府、廠商與民間社團共同努力培養人才,在民主國家,經濟發展、性別平權與公民社會參與才會厚植民間運動實力,對培訓人才起更大的作用,其結果往往是總獎牌數多、獲獎項目分散但未必都能奪取金牌。在中俄這兩個威權國家,則嚴重依賴舉國體制,針對「小、巧、難、女、少」的項目培養菁英選手,容易出現金牌數多、獲牌項目集中與總獎牌數少的現象。因此,在臺灣的民主政治條件下,就體育運動的改革策略而言,提高獎金對選手們在奧運表現所能起的激勵作用恐怕遠不如建構整體公民參與制度、促進民眾體育與健康投資來得重要。
杜欣霏、林宗弘、周亞萱/臺灣的東奧驚奇:奧運獎牌的跨國政治社會學
文章連結:https://wp.me/p3bKKK-2P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網球少年」少兒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董少尹 內容簡介: 我的哥哥是數理資優生,高中、大學都念第一志願,永遠的全校第一名,爸媽非常以哥哥為榮。不過你們不要誤會,我跟哥哥感情很好,雖然也會忌妒他,但我真的很崇拜哥哥。而我身處天平的另一端,又矮又胖,成績一塌糊塗,不過我胖歸胖,...
量化資料 在 Code For Market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輕量級 量化研究介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像 Google Analytics 這樣的量化數據分析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知道網站上發生甚麼事情、發生在哪、何時發生。舉例來說,你會看到哪篇文章的停留時間變長,並且是幾月幾號開始才停留時間變長。量化數據的優點是『敏捷』,我們每天面臨很多不同的分析工具,若安裝了 Google Analytics,明天馬上就會看到今天的資料,因此收集量化資料是相對敏捷的讓我們可以看到資料。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量化研究吧~希望大家也能應用在工作或生活上。🧐
▍輕量級是 Code For Marketing 的全新系列,內容主要帶大家用行銷、工程的角度,了解分析工具、行銷思惟,進而能活用這些知識。我們未來會分享更多知識給大家,如果有需要努力和改進的地方,都可以跟我們說。
👾如果喜歡這篇內容,歡迎按讚、分享給需要的夥伴!
Code For Marketing 也會繼續努力,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吧!
👾點下方連結看更多📎
《輕量級 | 量化研究》
👉 https://blog.codeformarketing.co/basics-qualitive-research/
量化資料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讓人餓?暴食現象增加?]
自從三級警戒開始覺得比較容易餓?
覺得飲控變得更困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對 3000 多人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自美國疫情爆發的一年以來,有 61% 的美國成年人發生了「預期之外的體重變化」, #居家防疫期間的壓力、 #缺乏活動、 #不良飲食習慣、 #因焦慮而囤了過量的食物都是原因。
這種因為疫情導致的「 #新冠肥胖」,發生在25-77%的日本民眾,而且自覺「吃零食的機會變多」,某外媒公司統計其下屬公司調查,有58%的民眾認為自己有「新冠肥胖」,並且有隨著年齡增長的趨勢。
#疫情也讓飲食失調疾患更加劇症狀
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s),無論是暴食或厭食,成了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檢疫/防疫的後遺症。今年剛發表於《國際飲食失調期刊》的研究,收集207位英國飲食失調患者蒐集了質化及量化資料,研究結果指出,有83.1%的患者自覺飲食失調症狀惡化。
另一篇研究調查了1021位美國及荷蘭的飲食失調患者們,其疾病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近70%的厭食症患者增加了對食物的恐懼;約30%的暴食症患者增加了暴飲暴食的頻率和渴望。
遠距教學、居家辦公的時間裡,瘋狂進食或食不下嚥的兩極反應跟紓壓方式造成了新舊患者的人數驟增。
關於腸道菌跟飲食疾患的研究很多,今年6月有一篇針對腸道菌跟「 #神經性暴食症」和「 #劇食症」的關係探討,其實跟吃得過少的厭食症一樣,過度進食或暴飲暴食的人常有著「 #異常失衡的腸道菌相」(dysbiosis),腸道的菌群失衡,會讓腸道屏障功能下降,對於 #營養的吸收利用下降,而導致腸-腦軸當中負責「飽食」的中樞無法發揮正常作用。
附註: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持續三個月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無控制的快速過度進食,個案往往有正常BMI且極度關切體重,但卻又無法有效控制暴食行為。
劇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持續半年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的暴食行為,這類患者往往合併肥胖。
在王醫師這裡治療過很多的「神經性暴食症」,通常都是經歷過 #反覆不正確減肥手段後才出現這樣的症狀,這些人的BMI都很正常,在減肥前真正肥胖的時候, #反而是沒有暴食現象的。
最常見的,就是用過 #斷食跟高脂肪生酮後的人, #限時或飢餓的壓力、 #高脂肪對腸道菌的破壞,極端飲食跟腸道失養讓身體的發炎呈現過度激活的現象,當某些菌減少/某些菌不正常過多時,無以名狀的食慾伴隨焦躁跟火一樣延燒,永遠吃不飽或是明明很撐還告訴自己必須進食的感覺出現,這種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到腸道的整個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聯絡網發生異常,導致了暴食的發生。
很多人問是壓力—>暴食/厭食—>腸道菌破壞還是
壓力—>腸道菌破壞—>暴食/厭食。
我認為是後者,而且會變成滾雪球一樣惡性循環♻️因為研究發現,在還未發生肥胖前,吃高脂食物的老鼠在第一週就出現了腸道菌的破壞,也就是說,肥胖是腸道菌異常之後的結果,如果妳在壓力環境,卻懂得怎麼吃來維持一個健康的腸道菌環境,妳到最後不會變胖,也不會暴食/厭食。
分享一位海外學員的案例,她在之前用過各種減肥法(包括生酮)後出現暴食現象,後來買了我的書用了某牌乳清跟大豆蛋白粉試著照做,但卻仍有飢餓感跟暴食的發生。在一對一諮詢後開始吃4+2R的2週後開心的跟我分享,她不再出現暴食現象,心情也變得平穩,而她不是第一個這樣跟我說的女孩😊
我自己試過無數減肥法,也曾經出現「神經性暴食症」,我知道理論上的「算蛋白質克數」並不是重點,而是怎麼吃、吃什麼可以去修復當初被不正常飲食、跟不正常減肥破壞的菌相。
解鈴還須繫鈴人,因飲食異常而起的疾病,也應該用正確飲食將之治癒。
#神經性暴食症 #劇食症 #腸道菌失衡
#飲食疾患的源頭在於不正確飲食跟腸腦軸
#壓力造成腸道菌破壞可能先於暴食之前
Reference
Int J Eat Disord. 2020 Nov;53(11):1780-1790.
Psychiatry Res. 2021 Jun;300:113923.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量化資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網球少年」少兒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董少尹
內容簡介:
我的哥哥是數理資優生,高中、大學都念第一志願,永遠的全校第一名,爸媽非常以哥哥為榮。不過你們不要誤會,我跟哥哥感情很好,雖然也會忌妒他,但我真的很崇拜哥哥。而我身處天平的另一端,又矮又胖,成績一塌糊塗,不過我胖歸胖,但是跑得快、跳得高,協調性好,什麼體育活動都是一學就會,一點就通。在哥哥鼓勵下,我決定加入網球校隊。
沒想到校隊有名額限制,不會打網球的我根本難以加入,最後還是靠著哥哥的關係,我才加入網球校隊,原來哥哥曾經幫古教練設計「問問賈葉楠!」的網球程式,於是隊員決定跟著哥哥叫我「小胖弟」。
有天,我走進校隊辦公室,看到桌上電腦裡居然有「問問賈葉楠!」的電腦程式,令我毛骨悚然的事發生了。我居然看到一個卡通人形圖樣,上面標示著「小胖弟」。不是說程式很久沒更新了?我才剛加入球隊,也沒看到省話一哥跟豆沙包的人形圖樣,怎麼已經有我的網球技能數據量化資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有人惡作劇嗎?
作者簡介:董少尹
一九八一年生,自十八歲加入網球校隊起,夙夜匪懈、無日無夜的瘋狂練球,只為了能追上球王費德勒與偶像阿格西的腳步,終於在苦練二十年後的今日完成夢想。球拍有像費德勒,髮型有像阿格西。加上中年發福,挺著啤酒肚導致移動緩慢,如今連跟太太打網球都會被她修理,不勝唏噓。曾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獎,熱愛網球與閱讀,薪水都花在買球具跟買書上,生活中除了吃飯、睡覺、上班以外的時間,不是在打網球、就是在讀小說。
量化資料 在 量化資料分析-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量化資料分析. #量化資料分析.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 December 30, 2021 ·. 【賀喜】恭喜本系連淑錦老師、單文婷老師榮獲以下獎項!!! 【10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