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奶奶」
晚上八點,《如夢之夢》正在上演。盧燕女士(飾演老顧香蘭)此時位在上海市的徐匯區的「上劇場」的東側舞台的黑幕後的走道上,她的雙手被孫強先生(飾演五號病人)攙扶著,近十位演員站成一條黑窄窄的航道,不到五米的路上,她小步小步走著,就要去那光鮮亮麗的舞台上,唸出那大字報只能在腦中,屬於舞台劇式長長的獨白。就要騰空起飛的靈魂,瞬間被地心引力牢牢抓回。盧奶奶突然停下腳步,停頓兩秒,她說:「我的腳壞掉了,我走不動。」喂!趕緊的,黑衣人一把輪椅從她身後連忙遞了過來,接到她膝蓋,一夥人護駕,孫強安撫著:「沒事,咱們坐輪椅。」我們六七個身著旗袍的天仙閤妓女像在擠防空洞似的暗黑側舞台,二十秒之後傳來如救援廣播,她低低的氣音:「媽媽說得對,花開,花會謝……」,側台一群古裝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如夢之夢》真正的內在主題是佛法:「看見自己」、「活在當下」、「自他交換」是其子題。戲一開始第十分鐘,她站在歌隊中給大家說上一句台詞:「但是不管是故事裡的夢,還是夢裡的故事,那都是真的。」如果一個92歲的演員開場說「浮生何如?如夢之夢」七個小時半後(戲有八小時)她以顧香蘭的身份,臨終前說「……這些好人壞人都是我們自己編的……我恨了你好多年……現在我終於有機會跟你說說我心裡的話……現在什麼都是透明的……我們就不要緊緊抓著不放了……噓,讓我們安安靜靜……」這……到底誰受得了啊?今年已經是巡演第六年了。(轉頭向黑暗處喊)你們怎麼就安排她演這個?!(抱著盧燕)盧燕你怎麼敢接這種戲啊?!(看向小道具組員)這不會太殘忍嗎?和我一樣又站在側台聽戲,在幕縫裡偷偷看戲的人兒,我們在哭什麼呀?都看了幾次戲了還哭是怎麼回事啊? 比起劇場幻覺,這種疊影更幻覺,這種真實,更不真實。前幾年是震撼、驚悚,這幾年則是更理解她,更融入她,看清一種自由的靈魂形狀。
如果一個92歲高齡的演員在台上講錯台詞,其實觀眾都會知道她講錯了,然後觀眾也會假裝沒聽見並覺得無所謂。觀眾愛她,演員愛她,帶著尊敬與呵護的心。我們一下場就忍不住談她,『哎呀奶奶今天好~可愛,你看她給強哥說籠中鳥故事的時候多~精神啊手在那兒比劃比劃都要唱起來了……呀呦我快被奶奶逗死了他今天又要坐飛機(正確台詞是坐“火車”)去里昂了……』她老說和我們年輕的藝術家一起演戲覺著好快樂;覺得自己今天演得不夠好,她板著臉那沮喪旁人路過皆可知;她是否許多次在上台前半分鐘,也輕輕自語說這腿今天壞掉了?她調皮地跟劇組一起胡鬧,在試音時也唸起揶揄老鐵的打油詩,讓後台正在換衣服、化妝、上廁所的所有人笑出來;還有一天她在台上麥克風試音沒說台詞,給我唱了生日快樂歌,我整個從後台飛奔上舞台擁抱她;她會老派地輪流偷偷個別送小禮物給演員們,就像疼愛太多孩子的癡心長輩;當她認真要我給她的戲“整一整”吧,她唸了三個版本的台詞,問我哪個詮釋好,這?我嘴裡說一套心裡只覺得差別太不大了這個盧燕你也太了不起;她會當你的面告訴你她好喜歡你,她好期待相遇一起演出,她好想念大家。
我經常想,現今她的每一分一秒,每個時日、天氣與話語,對她都是何等重要,何等不可預測。如果你聽過孩子笑到肚子痛那種笑聲,你會跟著笑,如果你聽一個92歲的演員在台上嗚咽、對上蒼求助,你會跟著心碎。她的參與扮演,對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有次我對學生們說:越是成功越是了不起的演員,他們越是謙卑、越是樸實,而且,演員有時候年齡是飄忽的,性別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專業都是在試著了解別人。她的話總是異常地直白,溫暖,無需掩飾。在舞台劇我們近距離的接觸中,她永遠向你伸出手,握著你,凡被她那雙溫暖柔軟的手握過的人,都變成跟她一樣純淨的小朋友,金士傑、許晴、賴聲川這一輩,我或剛大學畢業這一輩,在她眼前全自動轉成童心模式。她的感懷超越台上台下的區別,她想說的,經常是等不及時空的醞釀,突破日常語直接燙金成獨白,在你眼前直接撼動你,因她是演員啊,她生動著表情強調著她的發現。你知道有種蒼老的風采,在生與死的換日線上,虛幻地閃動著,這感動已經遠遠超越我對戲劇審美的範圍。(原載於《文訊》401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曾憲莫A.moTs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演出資訊: 《退休戲劇教授和戲班子-2018邀莎翁遊台灣》 Traveling with Shakespeare in Taiwan (2018) ※ 特別感謝:舞蹈空間 宣傳片部分 攝影 / 剪輯:鄭雅文 三缺一劇團 2018年 11/2-4 雲門劇場 18位戲班子帶著18般武藝來報到!...
金士傑舞台劇 在 曾國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ART》舞台劇宣傳工作...
記者會臨時想了一句下聯...
「有城有亮有中恆,有笑有淚拜大神」
有曾國👉🏻城👈🏻
有卜學👉🏻亮👈🏻
有屈👉🏻中恆👈🏻
《ART》就是一部有笑😂有淚😭的舞台劇
🙏🏻拜大神🙏🏻有神就要拜,ART的三尊師神🤴🏻
#顧寶明 #李立群 #金士傑
謝謝幫忙催票的美麗主持人楊千霈 Pink Yang
喜歡舞台劇的朋友,請上果陀劇場官網購票
金士傑舞台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十年的江雲暗戀》
本週《茜問》,來賓是四十年前在台灣創造劇場奇蹟《暗戀桃花源》的導演賴聲川。從《那一夜,我們説相聲》《寶島一村》⋯⋯《如夢之夢》,表演工作坊即不斷創造奇蹟。
其中《暗戀桃花源》不斷重演,第一代女主角丁乃竺,接下來高潮是林青霞及和她演對手戲的金士傑。悲劇的暗戀,説著時代如何撕裂人的一生,情感,命運,記憶。即使重逢,也如湖水倒影,美而不真實。喜劇的桃花源,説著明代通姦偷情的男女,其慾其情,大鬧一場,沒有了時代的糾葛,情愛不必太當真。
同一個舞台,同一齣戲,不同的時代,説的都是愛戀,一個悲,一個荒唐之間卻也充滿了喜劇感。
四十年了,賴聲川永遠有他無窮的創意。他不再重複舊戲,而是對話舊戲。那些曾經扮演雲之凡的,四十年了,他曾經如此入戲,有沒有什麼話想對這個似曾相識,似乎真實存在的「人」,説什麼?
林青霞當年走出大銀幕,挑戰舞台劇。那一刻的林青霞已經看出她日後的改變。她在香港大學旁聽龍應台的課程,如學生般大量閲讀蔣勳、白先勇的小說及散文。
她不只是庭院深深,窗外的女孩。
林青霞在東方不敗中,轉換了自己的角色:在舞台及文學的追求中,她希望自己可以更「深」刻一點。
扮演了暗戀桃花源女主角近四十年後,林青霞寫下一連串的信,給那個她心疼、她為其扮演過、她有那麼多話想對這個被時代把什麼都剝奪的女孩説的話。
在《江雲之間》賴聲川的老戲新詮釋裡,重逢的人,永別了。四十年來不斷演繹他們的所有男女主角,卻重逢了。
本週《茜問》:來賓:賴聲川,賴梵耘
「暗戀之信與戲」
林青霞 黃磊 賴聲川 串起40年暗戀桃花源【茜問完整版】
https://bit.ly/3weNIIe
金士傑舞台劇 在 曾憲莫A.moTs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演出資訊:
《退休戲劇教授和戲班子-2018邀莎翁遊台灣》
Traveling with Shakespeare in Taiwan (2018)
※ 特別感謝:舞蹈空間
宣傳片部分
攝影 / 剪輯:鄭雅文
三缺一劇團
2018年 11/2-4
雲門劇場
18位戲班子帶著18般武藝來報到!
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共處一室
演員、歌手、樂手、網紅掏心挖肺
邀請莎翁遊台灣!
「如果邀請莎士比亞來台灣一遊,我想讓他看什麼?」
即將邁入六十歲生日的馬汀尼,與步入家庭生活的魏雋展,兩位不同世代的導演,與莎翁在2018年交集,轉化70年代至今,彰化、基隆與台東三個城市的集體記憶。
那是一個再大的風雨將至,我們都不曾感到害怕的年代。
而這是一個再微小的哀傷,我們都無法真心流淚的時代。
七〇年代甜蜜的彰化和美X羅密歐與茱麗葉
九〇年代陰雨的基隆海港X哈姆雷特
一八年遠離天龍國的台東X皆大歡喜
用莎劇的框架結合島國時空, 透過多層次的敘述,意圖回首轟然消逝的來時路。
演出製作團隊
導演|馬汀尼
劇本發展|丁名慶、魏雋展
編劇|許正平
導演助理|徐堰鈴、賀湘儀、魏雋展
演員|王元宏、江寶琳、李玉嵐、何冠儀、杜逸帆、徐堰鈴、陳天愛、陳家逵、賀湘儀、張智、張雅筑、張文易、黃志勇、黃士勛、曾憲莫、詹馥瑄、劉唐成、魏雋展
(依姓氏筆畫排序)
燈光設計|陳智康
舞台設計|黃彥文
造型設計|鮑可瑜
音樂設計|黃思農
平面設計|張閔涵
製作人|陳汗青
舞台監督|張以沁
排練助理|鄭鈺儒、羅德弘
執行製作|吳可雲、虞淮
主辦|三缺一劇團、財團法人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贊助|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購票資訊 👉 https://goo.gl/8of1y7
金士傑舞台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金士傑舞台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一本暢銷全球的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描述一位得到絕症、不久於人世的老教授,以自己最後的生命當做教材,跟學生對談.這本小說在美國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還有舞台劇,現在,台灣的果陀劇場也把它搬上國內的舞台。
莫利教授得到了俗稱漸凍人的絕症,一開始他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無法接受,但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因為他生病而改變,所以他決定,好好的活下去,一位事業有成的學生,得知了老教授將不久人世的消息,回來探望,就此展開了和教授死亡前,最後的生命對談。
劇中的莫利教授,以輕鬆、幽默的態度面對死亡,對國寶級演員金士杰來說,那種坦然的態度,是最大的挑戰。
平常在舞台上總是嬉笑辱罵逗笑觀眾的卜學亮,也收起喜感,釋演這位追求物質忘了生命價值的學生。
導演說,會讓他落淚的戲很少,但這本小說在美國被搬上舞台時,讓他感動落淚,他就決定,一定要將中文的版本帶給觀眾。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全戲只有兩個演員,透過兩人的對話和舞台的設計,讓觀眾也能進入這場師生間最後的對話,領略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