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媽媽都會跟女兒說的一句話:希望妳能嫁得好。
-
朋友的女兒嫁得很好,老公既帥又有能力,很疼她也很寵她,夫妻倆在國外生活,前陣子看到她在臉書分享的照片,她跟老公過生活的方式,大概是普世眼中的好日子吧。那天我跟米蟲聊天時說起找對象這件事,我告訴她:媽媽也希望妳以後能嫁個有能力的好對象,老公愛妳又疼妳,像那個幸福的小姐姐一樣過好日子。
-
豈料米蟲卻回答我說:但我希望我自己就是那個有能力的人,可以靠我自己過我想過的日子,也有能力讓我身邊我愛的人也過上好日子。
-
一時之間我感到甚是欣慰,覺得這孩子的三觀好正阿,但回頭一想我在欣慰些什麼呢?這不是我一直以來所教她的價值觀嗎。長大後要成為有能力的人,在工作上要好好尋求發展,試圖從工作上獲得成就感,可以體會到那是不同層次的快樂,可以帶給妳自信的魅力,隨之而來的就是感受經濟獨立的樂趣與自由了。
-
為何會說經濟獨立的樂趣呢? 讓我來說兩個小故事。
-
米蟲國中的時候有一次跟我說「媽咪,我終於知道妳說女生一定要有自己賺錢的能力,是為什麼了。」
「是什麼事突然讓妳有這種啟發呢? 來,趕緊跟阿母說悄悄話吧。」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米蟲有天跟一個大姐姐和她老公去菜市場買東西,那個新婚燕爾的大姐姐看到水果攤上的蜜棗,就嗲嗲跟老公說:老公,我想吃棗子,我們買這個棗子好不好? 她老公看了一眼棗子的價格之後,就說:棗子太貴了,我們買柳丁就好,柳丁有豐富的維他命C對妳的皮膚更好。
-
但棗子一斤才5、60塊錢,米蟲回家把這件事告訴我,她說她當下很震驚,因為從小跟我上市場買菜買水果,只要是她愛吃的水果,我從不考慮價錢都會買給她吃,而且不用問過任何人。她說終於知道原來這就是自己有工作有賺錢的差別。
-
後來又有一次我們在義大利的時候,我一個貴婦朋友在愛馬仕排隊買東西,請米蟲當了她一天的翻譯,那天她買到她想要的東西超開心的,但離開前又發現那個門市有個她一直很想要的夢幻逸品有貨,雖說她當下很想買,但加上配貨的金額也是一大筆,躊躇了半天之後,她說反正早買晚買都會買,還是先跟老公打聲招呼吧,老公會覺得這樣備受尊重,女人啊要懂得經營夫妻關係,她告訴在場的我們老公事事都感受到老婆的尊重與在乎後,就會疼老婆,無一不允,反正對她老公來說那些都是小錢。
-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想證明這個論點,那天晚上回到住宿地方的時候,她撥了通電話給她老公,而且用擴音,也是撒嬌了一下之後,她說了句:老公,我今天看到..。話都還沒能說完,她老公就打斷了她說:又想買什麼東西了?一天到晚只會花..,下面的話沒有聽到,因為她把擴音按掉走回房間講電話了。
-
回到房間,我趁機告訴米蟲白天我不方便說的話,那天在愛馬仕等待的時候,朋友跟米蟲說:妳知道阿姨第一次買名牌包是什麼時候嗎?就是妳現在這個年紀,阿姨跟妳說,女孩子不用會念書沒關係,品味比較重要,要會打扮自己,然後會挑老公就好。她意味深長的笑了一笑,壓低音量說:會挑有錢的老公比較重要。
-
當然,朋友是好意,用她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米蟲,但我怕大學都還沒畢業,涉世未深的米蟲價值觀會被花花世界的炫目所迷惑,於是私底下趕緊告訴她母女間的悄悄話,我跟她說婚姻裡的金錢關係,旁人不知道,但若以這通電話的例子來看,具體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算是有真正的支配權,不用開口也不用看別人臉色。如果自己口袋有錢,那就自己買單就好,若回到家老公想討妳歡心,願意掏錢買單那也很好,直接升級成為禮物。
-
天底下沒有一個女人會希望自己嫁得不好,但婚姻是賭局,未來是迷霧,沒有走到老不會知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對於人生對於未來對於他人,我們能掌握得實在太少,或許是我自己有過婚姻失敗的經驗吧,知道這世界會變人心也會變,隨著時間流逝際遇輾轉後才知道這世界只有自己靠得住。
-
女生啊,培養自己的能力真的很重要,今生最大的課題就是要有經濟獨立自主的能力,不論妳用中文問我為什麼,還是英文Why?法文Pourquoi(發音:不瓜)
-
我都會回答妳: 因為經濟獨立,靈魂才能自由。
我們才能夠說走就走,我辭職妳休學,一起去旅行。
-
天下的媽媽都會跟女兒說的:希望妳嫁得好。
我也不例外,但我想說的是:更希望的是妳自己夠好,還有,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寧願單身也請不要隨便亂嫁。
//
我有個很有智慧的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 女孩子如果有點能力,沒嫁人以前再怎麼命不好也不會差到很離譜的程度。
-
想想周邊的故事,是不?
那些深淵往往都是從所嫁非人開始,對吧?
一起來聊聊拉~那些婚姻大事那些天南地北,那些媽媽跟妳說過的話,以後妳也會想跟小孩說的話...
金錢買到快樂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小雛菊花藝學校的花藝師吳妮晏,今天有一些沉重的話想跟大家分享,文長,懇請大家有空的話,把文章看到最後,謝謝大家。
這一個月來,陸陸續續收到一些網友傳來的訊息,告訴我有一個粉絲專頁名為「 人人都可以是花藝師」在五月二十四日發了一篇文章,文章裡面使用了一張我的照片,是我的教學影片的截圖,雖然有打馬賽克,但許多人也都看的出來那個人就是我,當下有點傷心,也不理解發文者為什麼要這麼做,但由於知道此粉絲專頁是一位我很敬重的「花藝大師」所創立的,因此這些日子我選擇沉默,也尊重這位老師的發言,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即便每每有人傳訊息來告訴我時,我還是會很傷心。
這兩天突然又收到許多網友傳來的訊息了,認為這篇文章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確使用了我的照片,文章內容也用了不雅的字眼「高級的垃圾」,希望我能站出來,思考了兩天,我才會決定在深夜發這篇文章作為聲明。
「人人都是花藝師」這個粉絲頁,是由台灣花藝大師「吳尚洋」老師所創立的,在五月二十四日發的文章裡,放了一些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不是我的作品),並且在最後一張放了我的照片,文章大概是描述這些作品醜得沒下限,將美的花全部堆在一起變成一團高級的垃圾,並開放大家踴躍投稿曾經被嚇壞的行為和作品。
根據網友傳來的訊息,許多人認為這篇文章有誘導大家「那些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都是我的作品」之疑(雖然我並不認同那些作品都是醜作品),稍早有網友於底下發問,老師有解釋,之所以使用我的照片,是因為我在「花束包裝教學」那一集的影片所使用的包裝紙,為老師認為的「韓式包裝紙」,因此老師才會截圖我的照片,想要藉此對台灣花藝體系提出一個質疑(關於網紅、韓系花藝),老師也強調他針對的是「紙」,不是我,也承諾會盡快把我的照片撤下,很遺憾的,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了,截至我送出這篇文章,我的照片還在。
我想針對三個部分提供我的觀點給大家參考,「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老師認為現今花藝圈的亂象」。
1. 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
我認為美醜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審美觀可能因為成長背景、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唐朝的人喜歡楊貴妃這樣豐腴類型的女生,但漢朝喜歡的則是趙飛燕那樣纖細的女生;或是亞洲人會覺得范冰冰這樣濃眉大眼的女生很漂亮,歐美人可能會喜歡花木蘭類型的女生,眼睛細細小小的,我相信這樣的舉例大家應該都能理解,被老師放上粉絲頁的作品,都是來自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他們的美醜,市場機制自然會篩選,既然他們能在市場上留下來,也各自有擁護者,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是喜歡他們的作品的。
另外在留言部分,老師清楚明確的點名了兩家花店,分別是「火山」與「opm」,老師認為他口中的這些醜作品充其量只是把花當媒材的隨意創作,對於真的穩紮穩打的專業花藝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與諷刺。
我認為以老師的身分和地位,此言論對於台灣花藝產業並不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只會引導崇拜老師的人來效法這樣的審美觀,並讓老師的擁護者一味的霸凌被老師指名的花店,嘲笑他們的作品,甚至可能造成對立與仇恨,這個社會的「惡意」已經很多了!
還記得吳尚洋老師曾在華視的節目「點燈」裡談到:
「我們不是影印機,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你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人文狀態之下成長的,那你為什麼要為了去讓一個普世價值而去決定你未來的人生,而且我覺得,為什麼你人本來生來就是不同的個體,你被規定變成這個樣子,那是不快樂的!而且有好多好多我身邊的好多同學,我覺得他們也很有才華,可是他們一直被規定,你所謂的任何人事時地物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那變成每一個人都像影印機一樣。」
我非常認同老師當時節目中提到的論點,但再回到老師現在的行為,是不是不符合老師心目中的「美」,就應該被拿出來發文公開評論為「醜作品」與「高級垃圾」呢?如果這些作品真的有哪個地方需要改進,用「具體」的建議取代「批判性」的字眼會不會對花藝產業比較有幫助呢?例如:花型有什麼問題?色彩搭配有什麼問題?選材哪裡有問題?
再者,直接點名那兩家花店,是否影響了店家商譽?在台灣的花藝產業生存真的不容易,如果無法互相幫助,一起進步,讓台灣的花藝產業有更好的發展,至少不要互相傷害。
2. 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
韓系花藝近幾年在亞洲盛行,之所以會盛行,也取決於市場的喜好,如果多數人是不喜歡的,那這個風格不會在近幾年崛起。
關於「風格」,以下是我的觀點:
在我的頻道下方經常會收到觀眾留言「請問這個作品是池坊還是歐式呢?」,其中一則觀眾的留言,也有看到了吳尚洋老師於底下回覆我的觀眾,並引起了一番筆戰,細節大家可以直接到這個連結了解(https://youtu.be/KWA7jWcwxhE)。
我們不可否認現今花藝領域有許多經典的流派,如德國花藝、荷蘭花藝、池坊、草月流、小原流等,這些流派都蘊藏了許多前人歸納與傳承的花藝知識與技巧,也富含花藝歷史的脈絡與時代意義,對於現今花藝發展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但如果花藝一定要被歸納「你是什麼風格」、「他是什麼風格」、「哪個作品是德國花藝」、「哪個作品是池坊」、「哪個是韓式花藝」,那麼上述我們所提及的花藝流派創始人,在他們當時時空背景所處的朝代,他們算是什麼風格呢?他們所屬的流派與風格是經過幾百年、幾千年被後人流傳與歸納的,如果我們承認他們是一個流派的開拓者,那我們這個年代是否也能擁有和開創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流派讓後人統整與傳承呢?
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莫札特和貝多芬當年還活著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古典音樂」、「浪漫時期古典音樂家」嗎?依常理來說,
他們的音樂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經過後來的統整、歸納與傳承,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古典音樂。
「池坊」在16世紀的室町時代,池坊專應確立了花道的哲理,《專應口傳》集結了池坊哲學理念的大成,但在這之前,頂法寺的住持為六角堂插供佛花時,他已經認為自己的供佛花為「池坊」花道了嗎?
如果上述的論點成立,為什麼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家不能以自己的邏輯、喜好,去慢慢建立自己的風格與教學系統?藝術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所謂風格都是經由後人彙整與定義的,藝術家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突破自我,如果一個人的風格慢慢成型,有人學習、傳承,就將成為一個流派。
因此,當今流行的「韓式花藝」,以及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這一代的我們,沒有人能保證它們是否會成為後人所流傳的花藝流派。
吳尚洋老師經常在節目中鼓勵藝術與創作,不要被普世價值所侷限,一方面卻經常在自己的個人臉書與老師所成立粉絲專頁來批判「他認為醜」的作品,卻又無法「客觀公正」的談論作品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甚至經常在留言進行嘲笑、沒有建設性的調侃,這跟老師在節目上(華視頻道的「點燈」節目)時所提倡的論點「應該發揮自己、不要被主流價值框限與規範、不要當影印機印出來的東西」,背道而馳。
還記得節目中,老師談論「自己以前如何被霸凌」,遺憾的是,下了節目後的今天,老師已成為台灣鼎鼎大名的花藝大師,老師確實以實力證明了自己,或許老師再也不會被世人嘲笑和霸凌了,但身為在台灣花藝圈有極大影響力的老師,時不時的拿著他的「美學價值」,去框限、嘲諷、批判其他新生代花藝師,這是讓我非常不能理解的。
還記得四月七日,老師曾在自己的個人臉書中發文,針對「花翁」一詞進行講解,當時看了老師的講解也覺得老師講得很好,讓大家更了解花藝的歷史,但其中內文提到「玫瑰花掰開、鬱金香要掰開,所有能掰開的花都不放過,怎麼你們就不能乖乖地用那些盛開的花就好嗎?自然開放的不是比較美嗎?還是都要像你們動了手腳的臉龐一樣,刻意的人為才叫美。」
近來,許多新生代花藝師會將鬱金香和玫瑰花手動開花,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花朵的層次感,讓作品中有含苞的、微開的、盛開的,象徵花朵不同的生命週期,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一樣回到市場喜好,如果不是因為有很多人喜歡,這樣的手動開花方式也不會廣為流傳。
但因為老師的影響力,使得部分新生代花藝師因在作品裡為花朵做了手動開花,被老師的追隨者進行人身攻擊,攻擊那些花藝師的花跟臉一樣假,都是人工的,如果這不是霸凌,那什麼才是霸凌呢?
3. 關於花藝門檻變低
吳尚洋老師在那一篇貼文下方的留言提到,「韓式花藝只有拿整個花藝歷史的一部分出來講,花藝門檻變低,對於穩扎穩打的花藝師不公平。」
關於這個論點我想提供兩個部份給大家參考:
(一)今天任何一個花藝師在這龐大的歷史洪流中,每個人都只是花藝歷史的一部份,「池坊」是一部份,「德國花藝」是一部份,「韓式花藝」也只是一部分,更明確的說,吳尚洋老師、作品被老師評論為醜作品的新生代花藝師、或是所有喜歡花藝的愛好者,也只都是一部份,每個人一生的時間有限、資質不同,各自專精的領域也不會一樣,沒有一個人全知全能能夠代表「花藝」,當我們自己認為「別人只是講一部份時」,很多時候我們也無法代表全部。
回到我被吳尚洋老師截圖的那張圖片,那一集的主題是簡易花束包裝教學,內容是分享如何使用一款包裝紙來包裝花束,目的是讓一般民眾沒有辦法像花店一樣買齊各式各樣的包裝紙,一樣可以用影片提供的方式來為自己的花束進行包裝,頻道一直在更新內容,每個禮拜的主題不同,花藝的歷史洪流中許多技術、知識不是不會或是不講,而是一部影片大約15-30分鐘,要一次講完花藝歷史上所有蘊含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相信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做到的,所以頻道會慢慢一集一集分成數個單元來分享,文章底下的留言串,有網友提出使用我的照片跟老師想針對的台灣花藝產業現象有何關聯時,吳尚洋老師用韓式花藝、網紅花藝作為一個切入點,因此放入了我的照片來代表韓式花束,因為影片中我選用了防水包裝紙,此包裝紙在花市資材行的名稱為「韓素紙」,表示是對「紙」不對「人」,如果大家有機會走一趟台北花市的花藝資材行,要買到「非」防水的包裝紙其實還有點難度,該說我選錯包裝紙,所以被截圖來做為韓式花束的箭靶嗎?
如果真的對韓式花束包裝有研究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確定,那一集影片的教學並不是韓式花束包裝,術業有專攻,或許吳尚洋老師可能不太了解什麼是韓式花束包裝,才會將我的包裝手法歸納為韓式包裝,不是使用防水材質的包裝紙就等於韓式包裝。
在這花藝的歷史洪流中,有人選擇守護過去的歷史,盡力做好傳承的任務,當然也有人選擇開發新的歷史,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過去的歷史在當時也曾經是創新的產物。
(二)吳尚洋老師認為目前台灣花藝產業亂象導致花藝的門檻低,上過幾堂課就能成為花藝師,對於穩紮穩打在這條路的人不公平。
這個論點我暫時持保留態度,但今天問題出在「吳尚洋老師打了這些文字,卻放我的照片」,我認為這樣的文字意圖就不是那麼單純了!因為我並不是只上過幾門課就出來開業的花藝師(關於我的花藝學習歷程,有興趣了解可以到我的花藝頻道查詢,每一部影片下方的文字描述都有提到,這部分我就不詳述了)而我的YouTube 觀眾有沒有人因為看了我的幾集影片就出來自稱為花藝師或出來開花店呢?這我不能保證,如同沒有人能保證有沒有人看了吳尚洋老師網路上的影片,或是單堂實體課就出來當老師的,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吳尚洋老師不截圖自己在網路上的授課影片來做作為代表呢?(卻選擇我的?)
另外,我認為花藝門檻變低,照理來說,市場越來越大,應該會吸引更多同好投入,花藝用具、花藝大師課、花藝相關產業、活動、競賽也會更加盛行。
以棒球、籃球、圍棋、書法、街舞、熱音樂團、料理、烘焙或是電競來舉例,請問一個行業門檻非常高,高到離一般民眾太遠,那麼今天要怎麼說服大家來學習或是投入這個領域呢?
任何一個領域都像一座金字塔,不能只存在高端玩家,要供應整個產業鏈,一定要有中間和低端玩家,這樣一來,辦球賽才有看得懂的球迷,辦音樂會才會有聽得懂聽眾購票入場,支撐一個棒球員或是球隊、或是一個電競選手,台灣需要多少球迷、電玩愛好者呢?
同理,支撐一個花藝師或是花藝老師,需要多少花藝興趣的愛好者?
如果今天全台灣的人都不懂花、不喜歡花、不認識花、不具備花藝基本常識,每個人都覺得花藝的門檻很高,也沒有人願意出來推廣,舉辦活動、成立頻道、構思方案,人們連不新鮮的花材都無法辨別,要如何懂得欣賞專業花藝師的藝術作品?如何願意購票去欣賞國際花藝大賽?
如果接觸花藝的門檻低了,那麼花農開心,花市攤商開心,花店開心,花藝資材行開心,花藝教室的老師開心,穩紮穩打並且持續進步的花藝老師也會有學生願意付費進修,停滯不前的老師、沒良心的花店,也能因為國人花藝水平提升,無法再繼續誤人子弟,或是販賣花況極差的花卉。
有危機意識、怕被學生超越的老師,也會繼續往上進修,要求自己提高程度,如果因為學生學兩三堂課就出來自稱花藝師,並且也真的搶走了你穩紮穩打數十年而招生來的學生們,比起檢討這些進行市場推廣的人,應該要檢討自己的數十年專業為什麼會被只學兩三堂課的人輕鬆取代,是別人太有天份?還是自己沒有持續進步?還是自己的審美觀已經被市場淘汰?
一名有持續精進自己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的花藝老師,以及只上過兩三堂課就出來當老師和開花店的人,後者教個幾堂課,久了自然沒內容再傳授給學生,而前者因為有持續提升自己,他永遠有教授不完的內容,這樣一來,具備專業的老師自然禁得起時間與歲月的考驗,也沒有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市場自然會淘汰不適任的人。
另外,我還想對於這些日子聽到的一些「關於我」的聲音,做一些說明:
Q:為什麼會想要錄製花藝教學影片?
A:去年中旬,我因為一場嚴重疾病,與死神擦肩而過,苟且活了下來之後,因為不太清楚自己還能活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待在彰化教課還能教多久,一堂課8-10人這樣教,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教學系統推廣出去,在Youtube上面提供教學應該會是推廣效率最快的方式,假設接下來的日子還是不幸走了,那些在網路上的影片也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走過的痕跡,即使有一天這些影片沒有人要看了,當我的親友想念我的時候,或許這些影片也能讓他們觀看,所以我的頻道不只有花藝教學,也有一些我自己寫的歌,寫給家人、寫給我的寵物、寫給這個世界,這些都是我想要「留下」的。
Q:把花藝教學影片放在Youtube讓大家免費學習,會導致許多想學花藝的學生不願意踏入實體花藝教室。
A:在我個人學習花藝的歷程裡,意識到學習花藝需要花費大筆的金錢,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能負擔的起昂貴的學費,也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想成為花藝師,如果能做些什麼讓更多人喜歡花藝、接觸花藝、學習花藝、養成買花習慣,讓花藝不再只有特殊節日才會想起,而是平易近人的走進你我的生活,進而活絡台灣花藝產業,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認為網路教學跟實體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網路教學是老師單方面的給予教學內容,實體教學的優勢在於,學生如果實作上有任何問題,老師可以即時提供指導,或是學生發問時,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因應學生的問題進行更多的教學和講解,這邊我簡單舉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運動課程都採取線上教學,重訓教練課、瑜珈課、舞蹈課等,我個人也因此上了線上的重訓教練課,上了幾堂課的心得,就是隔著電腦學習,即便教練示範的動作我都看懂了,看實際上我的肌肉使用是否正確、硬舉和深蹲的姿勢是否正確,教練是無法像往常面對面教學一樣的指導我,因此實體花藝教室是有必要存在的。
因此我即使在Youtube頻道提供花藝教學,我個人的實體花藝教室的學生也不會因此認為以後在網路上學就好,而拒絕走進花藝教室學習,因為對於學生來說,付費獲得老師親自指導仍具有不可取代性。
最後,謝謝大家的耐心的閱讀完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無意冒犯任何人,只是針對近期發生的事情提供我個人的觀點與說明,花藝應該是很美好的事情,衷心的祝福大家,無論是學習花藝、養成花藝興趣,還是教授花藝,都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沒有謾罵、仇恨與對立。
小雛菊花藝學校 吳妮晏 敬上
金錢買到快樂例子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些時間,我收到一位讀者朋友的來信。信中指出這個問題。(謝謝這位朋友的好意)
首先,2021四月底上架的這個Youtube理財節目1:39:00,到1:41:00,這個段落。以下是我聽取該段節目後做出的逐字稿:
(以藍色字體標示)
"每天趕著上班、忙一堆鳥事,還要看老闆臉色、躲同事陷害、加班、文書、應酬等等
他媽的,很煩,我知道。
大多數人為了養家、買房、退休,不得不做啊!
可這也點出一個可能,如果你的工作是你有興趣的事,老實說不必擁有很多的財富,你就已經擁有很多財富的好處了。
很多人追求財富自由。定義是甚麼,不用工作嘛,光靠金融資產的所得就可以支應生活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定義?
因為覺得工作不自由嘛,工作是一種困住生活的牢籠。
換句話說,這種財務自由在取得之前,就必須先坐牢。這是太多人沒有看到關於”財務自由”的另外一面。
我就問大家。
假如你生活在一個國家好了,人出生以來就不是自由的。要在成年之後先坐個五年牢,之後才可以自由。
媽的,你覺得怎樣?
不會有人覺得合理嗎?
那為什麼很多人現在覺得,現在這種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的概念,這種要先坐牢再自由的想法,非常流行。
關鍵就在於,他沒有想到另一種可能。就是在工作階段就取得自由的好處。這條路,就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而且我們實際上看到很多事業有成,不管是賈伯斯還是約翰伯格,就是有工作結合興趣的人。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熱愛,產生蠻大的那種驅動力,帶來很多很屌的事業成就。而且他們的財富累積,也遠遠贏過那些把工作視為一種災難的人。
換句話說,如果把工作當成不自由,那你的確會不自由,而且財富還會落後很喜歡工作的人。
所以,不要再一直把”工作=不自由,不工作=自由”這種概念往腦裡面塞了。這種只會注定讓你退休後過得比退休前還要痛苦。
在工作中找尋意義,做自己真的會樂在其中的事業,你,會更早享有財富的正面意義。"
然後以下是我在2017年二月發表的,反脆弱第三篇讀後感"財富自由的代價"裡面的文字:
(以紅色字體標示)
"
每天趕著上班、處理煩重事務、看老闆臉色、躲同事陷害、加班、文書、應酬…
煩啊!
大多人為了養家、買房、退休,不得不做啊!
但這也指出一個可能,假如你的工作正是你有興趣的事,其實不必擁有高額財富,你就擁有財富的好處了。
很多人追求財富自由。定義是,不用工作,金融資產所得就可以支應生活。
為什麼?
因為他工作不自由,他覺得工作是一個牢籠。
換句話說,這種財富自由在取得之前,要先坐牢。這是太多人沒有看到的”財富自由”概念的另一面。
假如你生活在一個國家,人不是生而自由。是成年之後要先坐兩年牢,之後才可以自由。
你覺得如何?
不會有人覺得合理。
那為什麼很多人覺得,這種當代的財富自由概念,這種要先坐牢再自由的想法,非常可行。
理由就在於,他沒有想到另一種可能。在工作階段就取得財富的好處。這條路,就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而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事業有成的人,不管是Steve Jobs、Elon Musk、還是John Bogle,就是工作與興趣結合的人。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熱愛,產生強大的驅動力,帶來可觀的事業成就。財富累積,也遠遠勝過把工作視為牢獄之災的人。
換句話說,把工作當成不自由,那你的確會不自由,而且財富還會落後樂在工作的人。
所以,不要再一直把”工作=不自由,不工作=自由”的財富自由概念往腦中塞了。這種想法只會讓你註定要度過一段很不舒服的”牢獄之災”。
在工作中找尋意義,做自己真的會樂在其中的事業,你,會更早享有財富的正面意義。"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發現,該Youtuber在錄製節目時,大概眼前就是放著綠角這篇文章。把綠角文章,當自己節目的素材,當稿子念。
還不只一次。請見同一位Youtuber在今年五月初另一個節目從01:20:55開始的部分。以下是逐字稿:
(以藍色字體標示)
"像是你可能可以花錢,讓別人做你不喜歡的事啊。像是做家事、打掃房子、或者是處理一些報稅的問題。這些日常生活必需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歡,你可以找一些人幫你處理。
或者是花錢可以買到一些專業的經驗。省下時間。像是可以讓會計師幫你報稅、跟政府打交道,
一個人生活的快不快樂,怎麼判斷,要用金錢嗎? 我覺得不是。是他一天當中有多少的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是金錢。是讓時間從自己不喜歡的事當中釋放出來,這時候就可以看到金錢的第一個神奇的作用。這邊就可以看出來。
再來金錢第二用途就是,你還可以用錢買到很棒的回憶跟體驗。就是在體驗上花錢,肯定會比在物質上花錢,還更值得。
像是你有二十萬,可能買一支名錶好了,我覺得不如來一趟家族旅行。大家在這個出去玩的過程所見所聞,打打鬧鬧,各種的回憶,在很多年之後,一定還是會在腦裡面存留,就是變成一種回憶。甚至這種回憶的時間維持性更久,回憶就會更加深刻。
反觀把錢花在一些物質生活上,像是沒有名車名錶之前,我們就幻想如果擁有這些,該有多好啊。像是你買一個名牌包包,一台好車,等真的擁有之後,你一定很快就會習慣。那種感覺就是說,啊,不就是這樣。不過如此嘛。這種快速享樂適應的感覺,老實說是人類適應本能之一啦。隨著時間很快這種很爽的感覺,也就是沒有當初那種爽感。
再來,金錢的第三個用途,我覺得還可以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像是可能請家人或是請朋友吃頓飯,或者是把錢拿出來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團體。像是家扶基金會或是環保組織。
就是你看著自己的錢,讓別人變得快樂的時候,我覺得也是一件,對自己來說啦,是一件蠻快樂的事情。"
接下來請看,2019我為"金錢超思考"寫的推薦序中的文字:
(以紅色字體標示)
"你可以花錢,讓別人做你不喜歡做的事。譬如整理家務、洗燙衣服、填寫報稅表單等。假如這些日常生活必需做的事情,你不喜歡,可以找專家替你服務。
一個人的生活快不快樂,重點在於,一天當中他可以有多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讓時間從自己不喜歡的事中釋放出來,這是金錢的第一個好用途。
第二,你可以用錢買到體驗。在體驗上的花費,往往比物質上的花費,更加值得。
譬如有二十萬,與其買一隻名錶,不如來一趟家族旅行。大家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打打鬧鬧,那是多年之後,仍會在腦中珍惜的回憶,甚至時間愈久,回憶愈加甜美。反觀買了一個東西之後,一般來說,它只會隨著時間經過,逐漸老朽毀壞。
第三,你可以把錢花在別人身上。不論是請家人一同外出享受一頓美好的晚餐,或是拿錢資助你在意的社會公益事業,譬如臨近的育幼院或是環保組織。當你看著自己的錢,讓別人快樂時,你也會得到快樂。"
完全相同的金錢三用途,內裡完全相同的例子。(“二十萬”買錶,旅行時”打打鬧鬧”,連數字與動詞用字都一樣。就算要求我自己以相同的思路再寫一次這篇文章,也未必能如此精準重製啊。)。
雖然該Youtuber在每個用途之後多加了一些自己的說詞。還是很難掩飾拿別人的文章,當自己稿子念的情形。
然後,該Youtuber在唸完這段抄襲別人文章的長篇大論之後,講了底下這句:
“好,這個PG,你覺得我說的怎樣?是不是給點掌聲?”
以下畫面是該Youtuber講這句話的表情。
開心,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我看了之後,必需說這絕對是全劇高潮。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這段說法,這個問題,是在羞辱來賓。
假如受訪來賓知道你這段說法是從別人有版權的推薦序抄下來的,他會給你掌聲嗎?你是不是就是認定他不知道你在抄襲?
這也是在羞辱你的觀眾。
觀眾以為自己是來聽一位頗有見地的Youtuber的看法。沒想到,是在聽你念稿。
更是在羞辱我,原創者。
我在反脆弱讀後感中的財富牢籠vs自由觀念,"金錢超思考"推薦序中的三種金錢用途。這種寫法,這些例子,是我看書之後想出來的,是我的創作。
然後你可以拿去照唸,就變成你的”創作”。還可以在Youtuber上播放賺點閱數,賺錢?
假如一位投資人,先看到你的節目,之後才看到我的文章。他會不會反過來說,綠角這個說法怎麼跟Youtuber一樣呢?是不是綠角抄襲別人呢?
原作者還會被懷疑是抄襲者。
我之前聽說過這位Youtuber,宣稱要推廣指數化投資,指正金融界的亂象。
但是,拿別人的文字創作當自己的節目稿,是不是一種亂象?
名叫”清流君”,但是內容抄襲別人?
這是一種諷刺嗎?
我本想私下處理。我早已經寫信告訴這位Youtuber,請移除影片中拿我的文章與推薦序照唸的部分。以及引用別人作品,至少要提到出處,或是取得許可。
我沒有得到回應。好像這是一個無關緊要,或是不需要處理的問題。
在此,我嚴正告訴該位Youtuber。這是一個很嚴重,也需要處理的問題。
鴕鳥,通常不會讓問題消失,只會更嚴重。
金錢買到快樂例子 在 綠角財經筆記- 前些時間,我收到一位讀者朋友的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你看著自己的錢,讓別人快樂時,你也會得到快樂。" 完全相同的金錢三用途,內裡完全相同的例子。(“二十萬”買錶,旅行時”打打鬧鬧”,連數字與動詞用 ... ... <看更多>
金錢買到快樂例子 在 有錢人其實並不快樂?!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財經作家吳曉波搞了一個調查: 發現中國三分之二的富豪活得不快樂。 ... 傍晚餓了,就去買三文魚, 回來煎香,聞香解饞, 然後一口不吃就直接扔掉… ... <看更多>
金錢買到快樂例子 在 Re: [問卦] 金錢買不到快樂是真的嗎? - 精華區specialm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oeta (鍵盤詩人)》之銘言:
: 我前幾天在逛書店
: 看到一本書「金權帝國:與世界10大首富對談」
: 隨便亂翻 發現好幾個訪談者都說:
: "金錢買不到快樂 如果人生可以從來 他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先說結論,金錢買不到快樂,這句話是放屁
但它是正確的,所以我稱這句話是「正確的放屁」
這句話有個盲點,在於詞意的順序
「金錢買不到快樂」是指任何快樂都買不到,還是特定快樂買不到?
比如說,A希望阿嬤復活,這樣A才快樂,那當然金錢買不到快樂
很多人講類似的話題時喜歡偷換概念,把這個議題描述的好像任何快樂都無法用金錢買到
但要他們捨棄現有的物質生活時卻又緊抓著不放
對他們來說,這些現有的物質未必會讓他快樂,但失去了卻會讓他痛苦
這就是這句話的盲點,因為食衣住行吃穿用度都是用錢去換取的
而這八個字是貧是富決定一個人大多數日常的快樂指數
快樂,就是用金錢去換取的!
我說明一下為什麼這麼認為,因為所有東西的價值都是相對的
每個人的生活都像一座金字塔,從底層到頂端
一層一層的階級分明
- 頂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第四層
--------- 第五層
--- 底層---
一般人會覺得金錢買得到快樂,是因為他們用金錢去購買更高一層的快樂
比如說平常只能吃120元雞腿便當,放假去吃一頓1280的套餐
這對他來說就是高一層的食物,也是高一層的快樂,所以你會爽
人類社會90%甚至更高的比例,用金錢都有機會讓你換取更高一層的快樂
只是要越往上一層所需要的金錢就越多,難度就越高
每年和老婆旅遊散心的預算是5萬元,已經習慣到變成固定的行程
去日本、去泰國、去韓國,去哪裡也好,都一樣
再怎樣紓心,5萬元的扣打都讓你能感受的快樂有限
看到精品櫥窗的奢侈品只能流口水,看到想買的東西都要壓抑慾望
但如果突然讓你上升到50萬,對於處在5萬預算的Level而言那就是極大的快樂增值
你吃120雞腿便當快樂嗎?對一般人而言,60元滷肉飯上升到120元雞腿便當可能沒感覺
但想想南蘇丹、阿曼達之類的難民,雞腿便當對他們而言可不止一個等級的差距
一個人從小到大都乘坐雙B的人生,不會覺得雙B有什麼稀奇
可是如果開著雙B發一篇文說我感覺人生很挫折,很痛苦,很鬱卒
看會不會被PTT的推文酸爆?
反過來說,開TOYOTA說活得好累,大眾接受度相對提高,但還是會穿插一些酸言酸語
但如果今天騎著阿嬤30年買菜車,停在海邊自拍一張說活不下去了,大家就會開始安慰你
人們總是無法想像高一層的苦悶,只能理解同一層與憐憫低一層的挫折
金錢就是一種籌碼,用來交換更高一層的物質或精神需求
我前面都還只是針對物質與食欲這些基本的生存需求,若再進一步到性慾,那可不得了
但我要長話短說,性慾的抒發在金字塔裡面的價值與層級就暫且掠過
不過概念是一樣的,任何的慾望要得到滿足,絕對是通過更高一層的事物去填充
平常吃雞腿便當的人,給他雞腿便當絕對不會有多大的快樂
只有平常食物等級是低於雞腿便當這一層的人,吃到雞腿便當才會獲得快樂
回歸主題,金錢買不到快樂?這句話是放屁
因為大多數人只要給他足夠的金錢,就一定有更高一層的事物能去換取
無論精神或物質方面
食慾、性慾、進一步細化到成就感、虛榮心、信任、愛慕、敬佩等精神需求...
慢慢的,你所在的層級逐步提升
120元雞腿便當到1280元Buffet,一開始是高一層的快樂
慢慢的要一份套餐三五千、對很多人而言稱得上「大餐」的等級才會稀有
甚至隨著時日漸增,千元的餐飲已是習慣的日常,只是一種單純填充味蕾與飢餓的物質
只有具備萬元等級、米其林三星的評價、提前半年的預約、極其有限的座位等...
這些特定條件,才能激發你的新鮮感
在這個情況,代表你成功由簡入奢,上升到更高一層的Level
人只要成功進入一個更高的Level,能獲得的快樂就慢慢變少,需要的錢就越來越多
但光是要從雞腿便當的等級,上升到更高一個層級就很難很難了
所以金錢能換取更高一層的快樂,對大部分人而言是無限的
因此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金錢,然後用金錢去換取更高一層的快樂
直到錢不夠為止...或者達到頂層,再也無法用金錢去換取更高一層的快樂的時候
好比世界前十的首富不會覺得金錢能買到什麼快樂,因為能買到的都是日常的習慣
而他們想要的,未必是現有財富所能換取,他們幾乎可說是生活在現代金字塔的頂層
所以這些頂層的人可以輕鬆地說出金錢買不到快樂,人生充滿挫折這些台詞
但如果有返老還童、長生不老、百病不侵、體魄回春、殘廢再生的萬能藥
可是要用世界首富的N倍金錢才能買得到,我相信這些人一樣會著魔般的去追求更多金錢
雲淡風輕只建立在無慾可求的前提,請注意,是無慾可求,不是無欲無求
無欲無求是說我就算只處在120元雞腿便當的等級,對1280元的美食也不感興趣
就算有人請你去吃,你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意思,不限於飲食,因為有人真的對吃沒興趣
把這個概念換算成你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可以是Sex、可以是Game、可以是Travel
十倍的炮友(外表或數量)、十倍的課金(預算或手氣)、十倍的旅行(消費或時間)
給你選擇讓你喜歡的東西都增加十倍,但你可有可無,這才叫無欲無求
但大部分人的可有可無都是建立在心理預設這不可能的前提下
從PTT的推噓慣例就知道,當預設一篇文章的原PO是唬爛時大家都可有可無,或噓或無視
但如果發現一篇文章講的是真的,幾乎會一窩蜂的推爆,拚命的想索取利益
所以幾乎不可能有人無欲無求,知足的前提是建立於無法滿足
話題拉回來──
無欲無求跟無慾可求的差別,在於前者沒有能力滿足慾望,後者沒有條件實現慾望
前者是內在問題,好比想跟美女一親芳澤,自己沒有能力接近
後者是外在問題,好比首富想要返老還童,現實沒有這項條件
所以說,對於頂層的人而言,他可以說金錢買不到快樂,這是事實
但對於頂層以下的人,這說詞就是自我安慰的屁話
根本的事實只有一個:你錢還不夠多
這也是我的結論:
金錢也許買不到特定的快樂,比如親人復生、初戀復合
但錢可以買到大多數的快樂,如果買不到,那是你錢不夠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2.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03864622.A.CEA.html
因為他依賴的並非絕情滅慾,而是不斷自我壓抑,直到成為習慣
你的說法很矛盾,興奮感是來的呢?來自於更高一層的事物
難道你對更高一層事物的認定只是膚淺的物質,你的定義就這麼狹隘嗎?
成佛成聖,不都是追求更高一層境界的事物嗎?
人生在世,所有快樂都源自於更高一層的境界,不可免俗的就是要金錢
順帶一提,就我的人生經驗,大部分談佛論道的人,心都比一般人複雜,躁念更雜更重
大部分宗教對金錢的渴求,比大部分企業還要更執著,呵,話題敏感我就不多說了
回你論點,悉達多可以捨棄榮華富貴,前提是他度過榮華富貴,看破榮華富貴
如果單純壓抑與逃避慾望,那又談何修道?
好比虛竹自幼出家,天山童姥一碗雞湯、一具女體、一顆松球就讓他戒律盡破
沒有拿起,談何放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