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金錢 與 快樂 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于:#風城男子 文
《拖垮台灣的亂源賊子》
台灣的垃圾政客,馬屁官員,敗德名嘴,無知愚青,是拖垮台灣的最大元兇!
現在的台灣就好像是一隻鴕鳥,把頭埋在沙堆裡,看不見自身的險境,也不在意世界的進步。
這像極了八國聯軍時的大清帝國,驕縱自大,以井觀天,以蠡測海。皇帝無能,官員無知,人民無感,殊不知禍之將至,國敗家亡已僅數步之遙。
今日的台灣,也是如此。面臨境外三大強權勢力的拉扯,其處境可謂岌岌可危。然而境內歌舞昇平,粉飾太平。主政者不思尋求三邊槓桿的平衡妥協以避凶險,卻極力製造區域的對立衝突以取得政治上的利益。
這正印證了,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如果沒有智慧,只會算計,支持的群眾不問是非,只看立場,那麼最後一定是拉著全體人民一起陪葬。
而這其中最大的幫凶,就是被當權者用金錢利益收買豢養,可惡虛偽的「垃圾政客,馬屁官員,敗德名嘴,與無知愚青」。
「垃圾政客」,顧名思義就是靈魂不值錢的圍事小弟與打手。這些人有奶便是娘,賞幾個銀錢,叫他們舔屁股喊祖宗都不是難事。一朝升天,無法無天,財粗氣大,趾高氣揚。或用麻袋搬錢,或用行李箱裝現金,公然洗錢,有恃無恐。其目無法紀之囂張嘴臉,以「垃圾」稱之,堪稱厚道。
「馬屁官員」,說穿了就是一批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看起來人模人樣的跳梁小丑。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生來不帶種,全身軟骨頭,求官如乞兒,磕頭如搗蒜。給個九品芝麻小官,便彷若再生父母,言必稱吾皇英明,口必說國政昌隆。指鹿為馬,唯諾逢迎,用「馬屁」二字形容,還只怕智小言輕。
「敗德名嘴」,講白了就是一群被養得白白肥肥的看門家犬,沒什麼謀生能力,只能靠唬爛吃飯。主子需要咬人的時候,就放牠出來吠叫幾聲,然後給幾根骨頭以資獎勵。或叫牠坐下,或叫牠握手,或叫牠趴下,或叫牠搖尾,只要手中有通告費,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只是以家犬稱之,只怕有辱忠狗之節義。故稱這些名嘴為媒體養的小鬼蠹蟲,理當更符合「敗德」之精義。
「無知愚青」,就是一群自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喫了主權迷藥,喜歡文青體作文,價值錯亂集體不思考的井底之蛙。這一群堅頑的蛙娃部隊,是執政黨之所以能夠敗德亂紀,倒行逆施,上下其手,掏空台灣的最強後盾。這些傻蛙把自己的未來,投資在直銷組織的獨台事業中,聽話,照著做,相信老鼠王所承諾的神聖光輝,榮耀成功,幸福快樂的人生。殊不知卻是把自己辛苦累積的財富,雙手送給別人,任由上線政客揮霍,說這些人「無知」,也是恰到好處而已。
台灣這幾年來,正逐步走向衰敗退後的光景,主政者沒有遠見智慧,只有算計權謀。而「垃圾政客,馬屁官員,敗德名嘴,無知愚青」正是今日拖垮台灣的亂源賊子,如果他們都不見了,台灣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https://ewanged.wixsite.com/windycity/post/%E8%A6%BD%E5%85%B6%E6%BC%B8%E8%AE%8A%EF%BC%8C%E8%B7%A1%E5%85%B6%E8%A6%8F%E7%9F%A9%EF%BC%8C%E6%8B%9B%E6%83%B9%E5%8F%96%E7%A6%8D%EF%BC%8C%E7%84%A1%E4%B8%8D%E8%87%AA%E5%B7%B1
金錢 與 快樂 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兒童雜誌第一品牌-未來兒童7周年團購優惠方案到3月31日喔!把握最佳跟團時間
🔗開團連結:https://bit.ly/3vZjMQw
🛒結團時間:#此優惠活動至2021年3月31日止 僅限台、澎、金、馬地區訂閱,
#如需掛號寄送郵資另計
#為了歡慶未來兒童七周年跟團特別訂閱加碼精裝百科喔!
✅未來兒童1年12期+知識庫權限3999元
還有好書二選一: 地圖全新增訂版或出發吧!環遊世界國家公園
✅未來兒童2年24期+知識庫權限6899元
超值套書二選一: 小小科學人5冊或素養小學堂4冊
✅未來少年1年12期+知識庫權限4399元
加贈出發吧!環遊世界國家公園
✅未來少年2年24期+知識庫權限7599元
加贈套書素養小學堂4冊
#跟團除了以上四個團購方案優惠之外跟我的團不限方案都加贈1期新刊與2期未來Family精選期數!
#舊訂戶或還沒到期的用戶也可以續約唷!就是接續後面的期數但會先寄開團的書籍贈品㊙️㊙️㊙️
#然後來小小重點介紹(畫重點快來看🤣)
《未來兒童》特色
1. 語文力|專屬注音版
最佳的文字啟蒙書刊,帶領孩子輕鬆認字、快樂閱讀。
2. 美感力|超精美插圖
建構每個孩子的審美感知能力,健全孩子的五感發展。
雜誌紙質不反光,閱讀更護眼。
3. 知識力|超強大補給
涵蓋自然科學、社會人文、藝術創作、國際新知,
還有孩子最喜歡的知識漫畫,絕對是孩子最棒的學習小夥伴。
4. 輔助閱讀|MP3線上聽
除了親子共讀,更能於知識庫線上收聽有聲版,學習方式更多元。
《未來少年》特色
1. 抓住世界脈動
瞭望全球與青少年有關的重點時事,認識底球村裡精彩動人的城市,
打開孩子通網往世界的視窗。
2. 趣味生活知識
獨家科學、品格漫畫,讓知識變得平易近人;
特搜生活中的關鍵科技與發明,激發孩子的創意。
3. 培養人文關懷
提供多元觀點,從人文藝術到自然科學,從生命課題到經濟趨勢,
以多元文本引領孩子領略寓意、表達想法,訓練閱讀與思考能力,也培養人文關懷的素養。
4. 擴充知識涵養
豐富精彩的主題策劃, 「封面故事」、「名家學堂」、「創意作文」…等單元,
不僅豐富孩子的知識,更打開孩子的眼界。
不可錯過最強 未來兒童‧未來少年 知識庫
✅簡單查‧快速找‧隨時看‧馬上聽
✅提升閱讀學習力|訂閱同享紙本雜誌+數位知識庫
✅關鍵字搜尋!全方位資訊隨找隨看
✅100期精彩內容無限觀看,行動圖書館帶著走
✅100種主題跨領域選單,養出閱讀好胃口
✅1,000支未來小學堂影音及MP3音檔全收錄
#跟團豪華贈書簡單介紹(價格大家可上網查就知道多豪華)
1️⃣出發吧!環遊世界國家公園
百萬人氣暢銷書《地圖》、《地下世界‧水下世界》,波蘭人氣夫妻檔作家全新代表力作!
一本囊括國際觀、知識、趣味、探險、文化、歷史的故事百科,用最有趣的圖文漫畫一覽世界的美麗!
這本書是嚮往親近大自然的你、熱愛旅行的你、家裡有好奇寶寶的你、求知若渴的你、覺得書櫃永遠缺了一本書的你,9到99歲的你絕對要珍藏的經典!
不能錯過的5大理由
臺灣獨家∥作者親自手繪中文書名,獻給臺灣讀者最特別的獨家禮
精美跨頁∥手繪全彩超級大開本,將世界國家公園的美麗盡收眼底
知識漫畫∥妙趣橫生的圖畫故事,知識不再是冷冰冰的記憶與背誦
國際素養∥啟發多元觀點反思與探究精神,必備核心素養一手掌握
手繪圖鑑∥1:1植物圖鑑,兼顧細節與美感,用心記錄生態的奧妙
2️⃣地圖(增訂版)
4,000多幅原創插圖,全球40多國讀者搶購珍藏
史上最獨特的手繪風世界地圖
臺灣三大通路暢銷書榜首
超越4D 搜出世界的美好
‼️地圖增訂版三大特色
★特色1★臺灣限定版獨家,新增:臺灣、南韓、越南、土耳其
★特色2★最新版本修訂,包含註記與插圖
★特色3★希望男女比例平等,因此書裡許多角色都重新設計
最特別的手繪地圖,最新的呈現面貌!
新增臺灣、南韓、越南、土耳其,
還有更多古今重要名人、經典建築……
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臺灣、進一步探索世界吧!以56幅精心描繪的地圖,帶領你遊歷世界7大洲、46個國家和南北極地!
精彩呈現各地的地貌、疆界,更著力於特色城市、知名人物、原住民族、獨特的動植物、文化習俗和重大歷史事件。
3️⃣10歲開始學 公民素養小學堂》
一次掌握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力
|理財|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為自己的金錢做最好的規劃
|企管|想當CEO,不需要特別的人格特質
|政治|現代公民要了解,自己可以影響政治的方法
|經濟|了解選擇的成本,而且透過選擇來保護地球
4️⃣小小科學人
天空的藍不是真的藍,只是「光」玩的小把戲?
太空爭霸戰的爆炸場面其實很安靜、更沒有火光?
雙胞胎的出生時間竟然可以相隔好幾年?
《小小科學人》系列透過貼近孩子的趣味主題,搭配清楚實用的彩色圖表,讓孩子在情境中學習 #科學、#宇宙、#人體、#食物、#數碼 等超有趣的科學知識,不著痕跡的帶領小讀者進入科學的奧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