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軍中樂園」
上映一、二週之後談軍中樂園這部電影好像沒有那麼在風尖浪頭上了。不過我想說一點別的。
鈕承澤問我喜不喜歡「軍中樂園」,我說我喜歡。
至於為什麼喜歡的理由,就有點幽微了。
■
最早我知道這部電影開拍時,因為登艦事件,鬧出一些風風雨雨,加上「軍中樂園」這個禁忌話題本身,老實說,我有點擔心它可能會是一部「消費」這個歷史題材的電影(就像台灣這幾年曾有過的其他電影一樣)。
可能是因為這個偏見吧,要不是許多的試片邀請,以及和豆導的交情,可能我真的像其他許多朋友一樣,錯過了。
看完電影之後發現,原來這些印象錯的很離譜。或許是鈕承澤對上一代的情感吧,整部電影充滿了他對於那個時代的歷史、人物真摯的「態度」與「觀點」。這樣的觀點,在鈕承澤過去的電影中,從來沒有這麼強烈過。
(特別是跟上一部作品《愛》對照的話。)
從艋舺到愛,乃至於軍中樂園,鈕承澤的拍攝風格其實是趨向一致的。但是在這個一致的背後,從台灣本土流氓故事,說到發生在北京的愛情故事,乃至於現在這個在歷史夾縫中金門老兵故事……,我們卻又看到導演不停地在族群、地域,甚至是商業或藝術、市場或原創之間的抉擇流浪、擺蕩。
從某個角度來說,「多元化」對導演當然不是壞事。但我感受到的這些擺蕩,顯然遠比只是「多元化」還要多出一些我不理解的事情。
■
這個不解,一直要到上個禮拜和王偉忠吃飯,他說了一件事,才讓我有了一個新的體會。
『鈕承澤和我的成長背景,都是眷村長大的外省人。他是旗人,原姓鈕祜祿氏,』偉忠說:『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都被視為異鄉人。但他比我更嚴重,不管在台灣、在大陸、在東北,不管走到哪裡,他都是異鄉人中的異鄉人。這樣的心情,構成了我們許多創作的核心……』
有人跟我說《軍中樂園》其實很沉重。聽別人這樣說,我一直覺得這話似乎有道理,又沒有道理。不過聽了偉忠的話,我倒有點想通了。我發現,這部電影之所以讓人感到「重」,是因為它的「輕」。
歷史的洪流創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異鄉人,這些異鄉人——不管自覺承擔的歷史責任有多重要,在這夾縫之間,他們終究都只是像羽毛一樣無足輕重的存在。從歷史的角度,這當然不難理解。但是如果從「人」的角度來看的話,這裡面就有許多「不可承受之輕」了。
不管是期待服滿刑期回家抱小孩的軍妓、想要找到歸宿的軍妓,鄉愁無處發洩的士官長,這些異鄉人對於「原鄉」都有一種極度的渴望,卻又無法回家。特別是當戲中的士官長(陳建斌飾)赤裸裸地喊出:『娘,俺想你。』時,那種渴望卻又無法回歸的吶喊,全然表露無遺。
這樣的想法,忽然讓我對軍中樂園的存在(甚至是鈕承澤之前其他的電影),開始有了種不一樣的脈絡去理解。
我甚至猜想,搞不好鈕承澤是為了這句替他把內心深處的心聲吶喊出來的對白,才拍了這部電影吧。
■
軍中樂園花了二億五千萬元的成本。加上宣傳費用,如果只有台灣市場,我預估起碼得有五、六億的票房才能打平。回顧台灣電影市場的票房史,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大陸電影市場的崛起,越來越高的大陸的電影製作經費吸引了許多台灣優秀的導演、編劇、演員。相對地,擠壓了台灣電影的空間。在這個截截敗退的過程中,有一些導演堅持:只要做出質量相當的電影,台灣電影一樣有出路的。這樣想法的導演,像是魏德聖、蔡岳勳、鈕承澤……
當然,要做出質量相當的電影,就需要數量相當的成本。而數量相當的成本的回收,又取決於觀眾的反應,以及市場的通路。
這樣做,當然有少數幾部電影成功了,但對台灣電影而言,離殺出一條血路,其實還很遙遠。
上映之前,我問過鈕承澤:『電影開拍前,你想過大陸的市場嗎?』
鈕承澤說:『截止目前為止,大陸的影視檢查只允許1949年之前的中華民國,對於片中設定的1970年代的中華民國,是不承認的。我知道我們的機會很小,但我們會繼續努力。』
我知道鈕承澤在這部電影中,自己投資了很大的比例。
『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大的投資如果賠了錢怎麼辦?』
『登艦風波之後,我很沮喪,也曾想過放棄。可是我看到團隊的同仁,想到我的父親他們那一輩,就讓我覺得我不應該放棄……我很高興我拍了這部電影。我知道如果不拍這部電影,我的生命一定會有遺憾的。我覺得作為一個台灣導演,能把這個故事拍出來,我很幸運、很滿足,也為自己感到驕傲,至於投資,』他說:『如果賠錢的話,我就去大陸打工吧。反正只要生活過得下去,一樣是拍電影,對我來說,那就夠了。』
至少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那時候心裡想。
■
這次電影宣傳的過程中,有報導用「不再驕傲!」的標題來形容鈕承澤:「曾經驕傲自負、不可一世的鈕承澤,在走過違法登艦堪景風波後一路低調沈潛,性格大變,不僅映後守在戲院門口,誠懇地跟所有來賓握手、感謝支持,更令人意外的是,該片片尾字幕感謝名單落落長,經查竟達2400人左右!」
這個當然是新聞喜歡的「梗」。
但我更喜歡的,卻是看見電影裡面那種「我們都只是歷史的過客」、「小人物」那種敘述以及理解。因為那樣的理解,我頭一次在鈕承澤的電影裡面,看到了一種從內而外的敘述風格。因為理解了歷史,理解了自己,因而認同了那種屬於異鄉人的「輕」,也因為那樣的認同,有了安定與沉穩。
因為沉穩與安定,儘管是異鄉客,儘管輕如鴻毛,人一樣可以有尊嚴,生命一樣可以有感動。
至於電影外面那個世界,戰爭其實仍然延續著的。幾個禮拜下來,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似乎才累積到六千多萬,距離五、六億打平的目標顯然還有很長的距離。儘管有陳建斌加入,但大陸方面的通路,截至目前,似乎也看不見什麼新的曙光。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這樣對一個像鈕承澤這樣的導演,算是好,還是不好。
但無論如何,這些票房的戰爭,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電影中,在金門、廈門兩岸之間的夜空,煙火似的炮火往來。這些畫面,讓我有一種很深的感觸。
不知鈕承澤想過沒有,他堅持想拍大格局的台灣電影,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心情,從某個角度來說,處境和電影裡面上一代的故事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歷史很譏諷地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只是這次,戰場從金門變成了電影……
■
那天後來的對白是這樣的。
『如果你喜歡,就寫點什麼推薦一下吧。』鈕承澤說。
嗯,我看了一下之前的影評。大家都寫陳建斌的演技怎樣、怎樣,小天的演技如何如何。看電影時是怎麼感動、怎麼掉淚,老兵如何感謝鈕承澤……
或許多知道了一點什麼吧,相形之下,我自己看電影的心得顯得複雜了。
如果一定要推薦的話,我想說的理由反更接近那個煙火似的炮火隆隆的畫面——是艷麗、是燦爛,是輕盈,也是沉重。
隨著歷史過往,我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用同樣的心情選擇這樣的電影題材,也不知道做為一個導演,隨著電影浪潮的起伏,鈕承澤以後會變成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心情——不管是電影裡面的或者外面的,在歷史的的洪流中,它們像是在夜空中煙火似地飛著的炮彈,是那麼的珍貴、稀有的存在。
因為稍縱即逝,因此你得趕快抬頭看一下。
這是我最重要的推薦理由了。
鈕祜祿梗 在 行走的故事詩/yanwu - 從前的李靚蕾已經不在了,現在是鈕祜祿 ... 的推薦與評價
從前的李靚蕾已經不在了,現在是鈕祜祿•靚蕾! - 梗:甄嬛傳裡的甄嬛改名鈕祜祿•甄嬛後,開始黑化、復仇,從單純的女人變得有心機、強大、智謀。... ... <看更多>
鈕祜祿梗 在 [反推] 蕭宣<四爺的替身妻> - 精華區Romanc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想打發炎炎夏日,就到租書店去晃攸晃攸,順便抱幾本書回來讀讀
但第一本書...
就讓我有被雷劈到的感覺
這本書....
女主角叫水珂
男主為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
對...不用懷疑,就是出嫁六本戲份可以說是除了主角外,露臉機會大到不像話,等了三十
年都等不到他的十六皇弟老的的滿兒家娃娃臉的四哥,雍正王朝的那個胤禛.....
這本書可謂是集天下老梗之大全的老梗書
更讓我看到眼睛痛的半死
中途丟了五次書的雷書!!!!
扣掉男主虐待女主、誤會、小人造謠、強迫翻滾滾之外,那種會斜線滿臉的梗之外
這本書可謂玩弄歷史人物,卻因為作者知識不足,反而顯現出作者無能的最佳代表
首先,女主角是代替他死去的妹子下嫁
女主老妹因為聽到康熙指婚太高興爬到數上摘果子摔下樹撞到頭摔死的......
(OS...這啥死法...配角領便當也不必這麼領吧)
她老爹為了榮華富貴要主角來代嫁,然後就上花轎了
但是!
清代皇親國戚嫁女,尤其是嫁給皇子的,需要由內務府派保姆嬤嬤來替未來的新嫁娘安排
並且驗身,再由宗人府登錄玉碟,說某某氏的某女,某年某月某日嫁給哪個皇子,最後
由內務府辦理結婚事宜。
女主角和妹妹只有幾分相似,又只有身材嬌小這項符合,他老妹又不是從來沒出過家門
最好這樣是瞞的過啦!!
(作者還真敢寫都沒人知道.....)
再加上他的妹妹死在皇宮裡.而皇宮的人都死了嗎?這麼大的一個貴族格格死了也沒人
管沒人理??
如果只是一個宮女也就罷了,但不是耶....作者設定女主姐妹為開國功臣的親王之女,
死在皇帝寵妃的寢殿,沒敲鑼打鼓發喪也就罷了,皇室沒第一時間反應已經很不合理,
還用偷偷運回的??
(作者要不就寫女主的身分不要這麼高,要不就給我去做功課!!)
還有...看言小版也會長知識的,宮中選秀是要給皇帝當老婆的而不是給他兒子......
再來....
就是一連串老梗的開始
男主(很不想承認是未來的雍正)....冷落女主角,只派一個公公在旁邊服侍
沒侍女...更沒有貼身女婢....就算不受寵也是明媒正娶的四福晉,人家瑾妃逃難時都還
有一個侍女跟著,一個未來最有可能成為皇帝的正妻,就算不受寵愛照樣會被封皇后的女人
沒半個人有夠扯.....
然後男主角某天回家,突然覺得女主也很順眼,再加上反正是夫妻,就開始滾啊滾啊滾的
連滾了大概三章....
(OS...男主邪佞手指和蓮花般舌頭都出動了,不要跟我是你未來是雍正....)
當然....有正就有反
當我心中想,應該老梗就到此吧
沒想到下一章就是女主角受傷然後被誤會和他的弟弟壹隱有一腿
(喵的...康熙皇帝雖然很會生,但也都有按照字來玩和取名的,絕對不會有這種名的,
你作者找個早死的也好過亂取名...)
最後又被男主霸王硬上弓,連滾了一章半.....
然後女主角最後在一次失火,被那個弟弟救了逃離男主身邊
然後又被找到了....
最後
那位格格最後當了唯一的皇后,君王還為了她不早朝.....
最後一段尤為荒謬啊~
『自康熙皇帝喪儀始,養心殿便為雍正之倚廬。
「今兒個就算有天大的事,朕也不早朝了。皇后又懷孕了,這陣子皇后身子虛弱,
朕得好好照顧皇后。」
珠簾後、紅幔裡,龍床上傳來胤禛懶洋洋的聲音,以及水珂抱怨似的嬌吟聲。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都已經日上三竿了,眾人心裡自然知曉皇上肯定還捨不得
放開懷中的軟玉溫香。
只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胤禛登基迄今,日日勤於朝政,且今日奏折今日批,絕不留
待隔日,甚至還做詳細的批示,竟會為了皇后娘娘的身孕耽誤了早朝。
可見,已貴為皇后娘娘的水珂,不但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也
遠遠超乎眾臣想像…』
錯!錯!錯!錯!!!!
從頭錯到尾!
臣子部可能直接闖入帝王的寢宮,又不是在走灶咖,皇帝是深宮內院耶!!
沒有「叫起」就乖乖在議事廳外等著
哪有臣子可以在離床只有幾步之隔在看皇帝演活春宮的??
還有!
歷代帝王明君只有一位皇后的,只有隋文帝和他的獨孤皇后好嗎!!
(而且隋文帝有很多妃子....)
如果作者要寫專情皇上,為什麼不自己架空一個世代讓你寫到開心,不然就找上古點的帝王
還可以找理由是因為文字脫落資料不齊之類的,而不是找離我們只有兩三百年,歷史都已經
白紙黑字寫在史料上的清代啊~
不然就不要寫皇帝,寫親王什麼的,地位一樣尊貴,宮庭史上也很少關心他老婆娶幾個
但帝王關係的是一個國祚的存亡,他今天和哪位妃嬪有了魚水之歡,哪位女子被封為嬪妃
都要準時紀錄,找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朝代來幹麻呢??
看上雍正的心狠手辣風采其實也不必這樣的....
正史上的人物都很難寫,尤其是寫帝王將相....
越近的因為史料齊全,所以更難寫
真正歷史雍正的妃嬪是這樣的:
(請愛用辜大神~)
世宗(胤禛)后妃,年號雍正
世宗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子一,高宗。
敦肅皇貴妃,年氏。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殤。女一,亦殤。
純勗皇貴妃,耿氏。子一,弘晝。
世宗諸妃,又有:齊妃,李氏,子三:弘盼、弘昀,皆殤;弘時。女一。謙妃,劉氏
,子一,弘適。懋嬪,宋氏,女二,皆殤。
跟據女主角姓鈕祜祿氏,大概可以推斷他是寫哪位皇后:
以下為維基百科辜到的:
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在雍親王府邸為妾,號格格,為低階侍妾。康熙五十年
八月庚午,生皇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雍正初,封為熹妃。地位次於烏喇那拉皇后
、年貴妃、齊妃。但後來隨著年妃、皇后逝世,齊妃之子弘時失帝意,地位日漸升高。八
年,晉封為熹貴妃,為雍正朝後期後宮統攝者。乾隆帝尊為皇太后,徽號崇慶皇太后,移
居慈寧宮。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累上尊諡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
天光聖憲皇后。孝聖皇后長壽,一般認為跟其出身不高,早年從事勞動有關。這種體質也
遺傳給乾隆皇帝,使乾隆皇帝一樣成為高壽者。
雖然言小可以因夢想而偉大,可以三分真實七分虛,但不要給我來亂好嘛!!
做點功課很困難嗎?
辜大神拜一下是會很傷腦筋?
不然來個言小版,看言小也會長知識的嘛~
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看的真是怒火中燒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6.1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