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闆們,想要專心賺錢,就別做這件事…﹞
在一群人中,大C很容易會被一眼瞥見,藏都藏不住,因為她身上有一股濃到化不開的外商氣息,大器﹑開朗﹑外向,一派西式作風。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她是外商總經理!後來知道了,百思不解,這位大人物來上我的寫作課,究竟是為了哪樁﹖她說:
「我要幫公司打品牌呀!」
再仔細一聊,發現我們是同行!她以前是大企業的人資主管,後來新加坡來台開分公司,延攬她當總經理,要在台灣打開一個全新市場,向中小企業推廣一個顛覆性的做法,就是你不需要也雇不起人資長,可以採用共享制,包給這家管理顧問公司,由他們統籌一切的人資業務,從招募﹑培訓到薪酬等全都可外包。
大C非常認真,上課後也是每周交一篇文章,這是她的第2篇,寫得很專業,也很好看,特別在此跟你分享!她的筆名是「人資好夥伴 Christine」,新加坡商 意聯國際公司台灣區負責人,文章連結在此,歡迎大家按讚﹑留言與分享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89333271823352&id=165752804181402
#尹星知識管理學院
*** ***
這次8/7號的直播,我邀請到不敗教主陳重銘跟你分享:「怎麼用傻瓜投資術,不再缺薪水,不再害怕失去工作!?」詳細的直播內容,會在直播前三天預告給大家!
*** ***
詢問我的斜槓或寫作課程,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新創老闆們,想要專心賺錢,就別做這件事…﹞
Hi, 新創公司的老闆或前老闆們,如果你五年內曾經創業失敗過,或者正煩惱公司營運不善,擔心氣數不久了,正在思考要如何打包下架而痛苦不已時, 不要哭哭喔,這證明你是 正 常 人!你並不寂寞,因為你跟這個行業的99 % 的創業家一樣。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新創公司一年內倒閉的機率高達90%,而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會在五年內倒閉。也就是說,能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前五年陣亡率高達99%。
新創公司的七大死因
以上新創公司陣亡的統計數字可能各家說法略有出入,但新創公司超高比率的”夭折率”的確嚇人!專家說,新創公司通常有以下死法:
不了解市場需求的「摔死」;
費用只出沒進的「餓死」;
不懂授權分工的「忙死」;
專業不被認同的「悶死」;
同時接太多案子的「脹死」;
被邪惡的對手由背後「刺死」;
還有,太有良心讓帳款放太久,造成資金流周轉不足而「被佛心害死」。
由上述的“死因分析“可以看出,失敗的新創公司常常是花了過多的人事成本,但員工沒有發揮產出應有的產值,造成進度落後,加上收入有限或發生收付款條件不佳,發生創業早夭的慘劇也是可預期的!
為了解決這些非預期的管理問題,常常會占去創業者多數的時間與精力。 前兩天一個由美國回來,做頂級商務業務的年輕老闆跟我抱怨,他為了找員工,要自己去設計面試的流程與刊登徵才廣告,看到《就業服務法》新規定,要揭示徵才的薪資範圍,這個問題就卡住他兩個星期,這期間客戶幾個大單,他也只能忍痛放棄了。
我聽了他的陳述,內心一陣抽痛呀!如果這家公司早用到我們提供的服務,幾萬美金的單子就撿回來了!
在我20多年的人資實務累積的心得是,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同階段,不管是初期創業、正式營運、籌備上市、企業轉型、合併求生、每個階段要做好的人力資源的重點工作大不相同。
新創公司最要緊的人資任務就是找對的精英上車。因為新創公司存活的關鍵因素就是以小博大,要用最少的人力與成本,創造最大的利潤。
再者,因為人少事多,很多任務分工是無法釐清的,所以初期人力除了要有具備專業的技能外,還必須是對公司的商業模式或產品技術有著堅定的信念與信心,他們之間也要信任基礎,才能不計較的付出時間與精力。
沒有人和,一切是空
但是,多數新創公司進用的員工時,因為沒有人資專業,通常不會注意新人的理念或特質,入職後也未能做好留才措施,於是同仁對公司的未來沒有認同與熱情,於是員工們在乎的就是權利與義務,領一份錢,做一分事,反正一切該有的新資﹑該休的假,通通不能少,所有的問題就是老闆問題。
這樣的公司,通常是溝通成本高,運作管理效率差。創業老闆每天得花大量的時間去處理自己不拿手的人事問題,常常導致決策速度呆滯。團隊中因為缺乏信任基礎,造成彼此的猜忌與不和諧,人力與訂單的流失問題就浮現了。
這就是新創公司的成立時,即便算好了「天時」,掌握了「地利」,但常常死在「人和」,「人和」造成了很多新創老闆的心頭的遺憾與最深的痛!
其實,多數的新創公司的創辦人誰不希望有個管理體系,吸引對的人來共創大業,但限於公司的財力與人力,資源總要優先放在搶訂單和作廣告,真得很難做到人力資源的管理,但又常常因為人的問題而苦惱,造成惡性循環的一大痛點!
用「共享人資長」解決人才的痛點
面對這樣的痛點與困境,採用「共享人資長」服務,是最佳對策!新創團隊小而美的運作原則就是要做到「核心能力極大化,非核心業務外包化」,人資或其他後勤的業務可善用「共享經濟」的優勢,聘用外部顧問來擔任「共享人資長」,不僅費用低,還可依需求找到自己最適用的服務內容。
優秀的「共享人資長」,必須有豐富的產業經驗,能依據量身訂作的原則,用耐心與關懷,協助新創發展出公司的願景與制度,設計出實用的管理工具,形塑出同仁個個有使命必達的工作態度。
如上面老闆苦惱的例子,專業的人資長就會設計出一套招募策略,包含對外求才廣告的寫法、內部員工的推薦辦法、面談問卷的設計和主管面談的技巧、和後續的留才措施等等,這樣完整的一套做法才能找到對的人上車,並確保車上的人能發揮所長。有了好的人資長,老闆就不需要為人事問題傷腦筋,可以專心在核心業務上賺錢。
共享就是業務委外專家處理,可能會面臨需要與外部顧問花較多的時間溝通,或要處理與內部運作的整合;公司內部機密資料的安全性也可能造成委外的疑慮;但只要請有專業的人力資源顧問,透過高階主管的支持與循序漸進的溝通與導入,外包的效益一定是利多於弊。
如果你問大部份的創投家或投資基金,要去選擇的投資新創公司時的標準是哪些? 答案除了要觀察創業構想、商業模式、核心技術外,其中創業老闆的特質與核心團隊組成必是一大評估重點。創辦人的智慧與領導力決定了這家新創公司的存活與未來。
成功,就是找到行得通的元素
矽谷傳奇創業家、PayPal創辦人-《從0到1》作者彼得‧提爾(Peter Thiel)說得好,他說:「創業時要掌握核心思維,很多事情無法時十全十美,重點不是把細節全都做對,而是要讓行得通的元素更加順暢。」
聰明創業老闆核心思維就是,將專業的事交給專家做,善用外部資源,讓內部的人才管理行得通,自己則能夠開心專注在核心業務上,去追逐成功的創業旅程。
銘 傳 商業設計 面試 時間 在 女人進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計成本,聰明做抉擇】
某日中午,前同事Lydia約我午餐。她從澳洲working holiday回來也好幾個月了,但因為我忙的七葷八素,直到那天才約成。才剛坐下寒暄沒幾句,她就表情凝重的開始敘說近況。
Lydia:「誒,我們之前那個產業真的不行了,最近我在找工作,去面試了那幾間大公司,結果我應徵業務,薪資開3萬6,他們竟然都說太高沒辦法支付,妳說這像話嗎?」
原來雖說是working holiday,但Lydia是在澳洲幾乎都在holiday,working的部分少之又少,看來是沒存到什麼錢,等於出國玩了大半年,回台灣得趕緊找工作才行。但我卻從她的抱怨中,聽出了奇怪的資訊。
我們倆是十幾年前的老同事,那時候公司所處的產業還算熱門,YouTube還沒熱起來,也還沒有網路電視的興起,公司開發的商品讓大家可以利用硬體設備在電腦上看電視,當時尤其大學生在宿舍特別愛用。但世界變動太快,公司風光沒幾年,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就沒了需求,我出國攻讀個碩士回來,據說公司試圖轉型但不成功,去年淒涼倒閉了。剩下幾間大公司,雖是靠核心技術提供其他產品服務撐了下來,但業績也遠遠不比當年了。
Eva:「等等,妳往黃昏產業找工作幹什麼?」
Lydia表情很彆扭,一開始聲音有點微弱:「但是…我之前在這產業做了3年,累積了一些經驗跟人脈,我這樣應該比較好找工作才對,不是嗎?」她大概覺得經驗之說很有道理,開始振振有詞了起來。「其他行業我又不懂,後來去設計行業待了一年,沒興趣也沒累積。不回去做熟悉的產品,我還能做什麼?」
我瞬間湧起了既哀傷又憤怒的情緒,卯起來就把Lydia唸了一頓,整頓午餐就變成了Eva職場教戰守則的授課現場。那頓午餐還是我請客,想想,其實應該她要付我學費才對。
①別讓沈沒成本 影響當下決策
女人要聰明地做決策,就不能不了解「沈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耗費」,好比說,我花了50元買了一碗超難吃的豆花,50元就是沈沒成本。這時候,若是因為對這樣不可收回的花費而覺得可惜,決定硬著頭皮把豆花吃光,那就真的傻了啊。又例如,你花了250元買了電影門票,但電影難看到你想奪門而出,但卻不想「浪費」那250元,你決定浪費2小時在電影院裡坐如針氈。天哪,沒有什麼資源浪費比浪費時間更令我生氣的了,我的2小時絕對不是250元可以買到的呀。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例如在投資行為中,股票虧損卻死不放手,等著它有一天漲回來,就是這種厭惡損失的心態造成的。我必須承認這種心理狀態人人有,但重情感的女人們,偏偏就比種邏輯的男人們嚴重上許多。
很多人,尤其是女人,討厭浪費、憎惡損失,老愛跟自己過不去,抓著這種不可逆的歷史成本不放。我就聽過不少女人說類似這樣的話:「我跟他在一起8年了,大好青春都浪費在他身上,不等到他娶我,我不甘心!」,等等,什麼鬼?因為你已經浪費了8年,所以你決定在這個妳可能已經不愛的男人身上,再耗上50年。這是什麼神邏輯,誰可以解釋給我聽聽?
我認為聰明的女人們,就該對這種「人生經濟學」融會貫通,理解到沈沒成本對於現有決策而言是種不可控成本,不應該影響自己的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理智的「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聰明地做出決策。
就舉Lydia的例子來說,她過去經驗所培養的「能力」,都是她很好的累積,但她那在夕陽產業累積的工作「資歷」,卻因為她的決策模式,成了所謂的沈沒成本。根據英國官方的統計,47%的現存工作將消失,未來60%的工作還沒被發明。世界變動的太快,就算是百年企業也有可能一夕之間崩解。雖然我們還猜不出未來有啥新興產業,但許多的夕陽產業,卻可以比較輕易的辨別。
中國最紅的「知識型網紅」羅胖,不只一次的在他的影音節目<羅輯思維>上呼籲大家要遠離夕陽產業,不只是因為獲利微弱所以薪資也不豐厚,而是因為留在下降型產業的牛人不多了,所以你有機會在工作上學習的典範人物也少了,這會是你在接下來工作的幾年中最沈重的成本。聽起來實在不無道理。雖然新竄起、火紅的商業模式,並不能保證它不會瞬間泡沫化,但光是「抓住風口的精準眼光」、「在未知的環境中創造奇蹟」,有這樣能力的強者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②別讓風險成本 阻礙自己前進
除了要排除沈沒成本,別因為害怕損失讓自己損失更多之外,另一種大家不敢下重本的成本,就是「風險成本」。
這幾年最火紅的創業家馬雲曾說過:「任何一次失誤,都是你個人的收入。」
我們太害怕犯錯,所以在「未知」跟「已知」之間,總是選擇已知,因為犯錯機率小。我們因為害怕風險,所以不願意踏出舒適圈,選擇當被溫水逐漸加熱而煮熟的青蛙。但同一件事情,你看是風險,我看是機會,沒走到最後一步,誰都不知道是你避開了災難,還是我壓對了寶。
知名企業經營法則「鯰魚效應」是來自於以下故事:
挪威知名的漁獲是沙丁魚,活魚賣價特別好,但遠洋捕魚到返回港口的路程太遠,沙丁魚雖是被活著存放在於船上的缸裡,但卻因為生性懶惰、不喜游動,返港時存活率極低。後來某漁夫發現,只要在缸裡放入鯰魚,鯰魚以魚為食,在缸裡會積極游動,造成沙丁魚緊張,跟著四處竄逃,積極求存。返港時幾乎整缸的魚都活著,就因為天敵鯰魚的存在。
先不討論沙丁魚返港後還是逃不過被食客吃掉的命運,但如果你是沙丁魚,你知道在你的環境中放入讓你緊張害怕的天敵,你才會在艱難的環境中活下來,否則你就有很大的機會死亡。請問,你會主動要求在你的缸裡面放入鯰魚嗎?
很難,卻又很簡單的問題,對吧。
「負能量語錄」、「心靈硫酸」這幾年在網路上大紅,帶著自我嘲諷的話語在網路上不停的被瘋傳:「你知道嗎?總是有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那麼…你還努力幹嘛?」、「認真就輸了,不如…就讓我們耍廢到80歲」。寫著負能量的文案創作家,其實創意無限、積極進取、懂得在浪尖上抓住群眾的眼球,但不知道讀者是不是開心之餘,真把這些語錄當作座右銘了。
在「輕鬆」、「困難」之間,或許困難,才是日後最輕鬆的選擇。因為真正的輕鬆,其實是手上握有選擇權。選擇權來自於能力,能力來自於經驗積累,經驗積累來自於不停試錯與學習。年輕人有更多的犯錯空間,因為重新來過的機會成本小。有犯錯才有經驗收入,如果在Lydia這樣30出頭的年紀,選擇了避險與安逸,這筆帳怎麼算都不划算啊!
要做出聰明的選擇,拜託大家記得兩個「不計成本」的重點:1.別讓沈沒成本 影響當下決策、2.別讓風險成本 阻礙自己前進。
銘 傳 商業設計 面試 時間 在 女人進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計成本,聰明做抉擇】
某日中午,前同事Lydia約我午餐。她從澳洲working holiday回來也好幾個月了,但因為我忙的七葷八素,直到那天才約成。才剛坐下寒暄沒幾句,她就表情凝重的開始敘說近況。
Lydia:「誒,我們之前那個產業真的不行了,最近我在找工作,去面試了那幾間大公司,結果我應徵業務,薪資開3萬6,他們竟然都說太高沒辦法支付,妳說這像話嗎?」
原來雖說是working holiday,但Lydia是在澳洲幾乎都在holiday,working的部分少之又少,看來是沒存到什麼錢,等於出國玩了大半年,回台灣得趕緊找工作才行。但我卻從她的抱怨中,聽出了奇怪的資訊。
我們倆是十幾年前的老同事,那時候公司所處的產業還算熱門,YouTube還沒熱起來,也還沒有網路電視的興起,公司開發的商品讓大家可以利用硬體設備在電腦上看電視,當時尤其大學生在宿舍特別愛用。但世界變動太快,公司風光沒幾年,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就沒了需求,我出國攻讀個碩士回來,據說公司試圖轉型但不成功,去年淒涼倒閉了。剩下幾間大公司,雖是靠核心技術提供其他產品服務撐了下來,但業績也遠遠不比當年了。
Eva:「等等,妳往黃昏產業找工作幹什麼?」
Lydia表情很彆扭,一開始聲音有點微弱:「但是…我之前在這產業做了3年,累積了一些經驗跟人脈,我這樣應該比較好找工作才對,不是嗎?」她大概覺得經驗之說很有道理,開始振振有詞了起來。「其他行業我又不懂,後來去設計行業待了一年,沒興趣也沒累積。不回去做熟悉的產品,我還能做什麼?」
我瞬間湧起了既哀傷又憤怒的情緒,卯起來就把Lydia唸了一頓,整頓午餐就變成了Eva職場教戰守則的授課現場。那頓午餐還是我請客,想想,其實應該她要付我學費才對。
①別讓沈沒成本 影響當下決策
女人要聰明地做決策,就不能不了解「沈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耗費」,好比說,我花了50元買了一碗超難吃的豆花,50元就是沈沒成本。這時候,若是因為對這樣不可收回的花費而覺得可惜,決定硬著頭皮把豆花吃光,那就真的傻了啊。又例如,你花了250元買了電影門票,但電影難看到你想奪門而出,但卻不想「浪費」那250元,你決定浪費2小時在電影院裡坐如針氈。天哪,沒有什麼資源浪費比浪費時間更令我生氣的了,我的2小時絕對不是250元可以買到的呀。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例如在投資行為中,股票虧損卻死不放手,等著它有一天漲回來,就是這種厭惡損失的心態造成的。我必須承認這種心理狀態人人有,但重情感的女人們,偏偏就比種邏輯的男人們嚴重上許多。
很多人,尤其是女人,討厭浪費、憎惡損失,老愛跟自己過不去,抓著這種不可逆的歷史成本不放。我就聽過不少女人說類似這樣的話:「我跟他在一起8年了,大好青春都浪費在他身上,不等到他娶我,我不甘心!」,等等,什麼鬼?因為你已經浪費了8年,所以你決定在這個妳可能已經不愛的男人身上,再耗上50年。這是什麼神邏輯,誰可以解釋給我聽聽?
我認為聰明的女人們,就該對這種「人生經濟學」融會貫通,理解到沈沒成本對於現有決策而言是種不可控成本,不應該影響自己的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理智的「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聰明地做出決策。
就舉Lydia的例子來說,她過去經驗所培養的「能力」,都是她很好的累積,但她那在夕陽產業累積的工作「資歷」,卻因為她的決策模式,成了所謂的沈沒成本。根據英國官方的統計,47%的現存工作將消失,未來60%的工作還沒被發明。世界變動的太快,就算是百年企業也有可能一夕之間崩解。雖然我們還猜不出未來有啥新興產業,但許多的夕陽產業,卻可以比較輕易的辨別。
中國最紅的「知識型網紅」羅胖,不只一次的在他的影音節目<羅輯思維>上呼籲大家要遠離夕陽產業,不只是因為獲利微弱所以薪資也不豐厚,而是因為留在下降型產業的牛人不多了,所以你有機會在工作上學習的典範人物也少了,這會是你在接下來工作的幾年中最沈重的成本。聽起來實在不無道理。雖然新竄起、火紅的商業模式,並不能保證它不會瞬間泡沫化,但光是「抓住風口的精準眼光」、「在未知的環境中創造奇蹟」,有這樣能力的強者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②別讓風險成本 阻礙自己前進
除了要排除沈沒成本,別因為害怕損失讓自己損失更多之外,另一種大家不敢下重本的成本,就是「風險成本」。
這幾年最火紅的創業家馬雲曾說過:「任何一次失誤,都是你個人的收入。」
我們太害怕犯錯,所以在「未知」跟「已知」之間,總是選擇已知,因為犯錯機率小。我們因為害怕風險,所以不願意踏出舒適圈,選擇當被溫水逐漸加熱而煮熟的青蛙。但同一件事情,你看是風險,我看是機會,沒走到最後一步,誰都不知道是你避開了災難,還是我壓對了寶。
知名企業經營法則「鯰魚效應」是來自於以下故事:
挪威知名的漁獲是沙丁魚,活魚賣價特別好,但遠洋捕魚到返回港口的路程太遠,沙丁魚雖是被活著存放在於船上的缸裡,但卻因為生性懶惰、不喜游動,返港時存活率極低。後來某漁夫發現,只要在缸裡放入鯰魚,鯰魚以魚為食,在缸裡會積極游動,造成沙丁魚緊張,跟著四處竄逃,積極求存。返港時幾乎整缸的魚都活著,就因為天敵鯰魚的存在。
先不討論沙丁魚返港後還是逃不過被食客吃掉的命運,但如果你是沙丁魚,你知道在你的環境中放入讓你緊張害怕的天敵,你才會在艱難的環境中活下來,否則你就有很大的機會死亡。請問,你會主動要求在你的缸裡面放入鯰魚嗎?
很難,卻又很簡單的問題,對吧。
「負能量語錄」、「心靈硫酸」這幾年在網路上大紅,帶著自我嘲諷的話語在網路上不停的被瘋傳:「你知道嗎?總是有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那麼…你還努力幹嘛?」、「認真就輸了,不如…就讓我們耍廢到80歲」。寫著負能量的文案創作家,其實創意無限、積極進取、懂得在浪尖上抓住群眾的眼球,但不知道讀者是不是開心之餘,真把這些語錄當作座右銘了。
在「輕鬆」、「困難」之間,或許困難,才是日後最輕鬆的選擇。因為真正的輕鬆,其實是手上握有選擇權。選擇權來自於能力,能力來自於經驗積累,經驗積累來自於不停試錯與學習。年輕人有更多的犯錯空間,因為重新來過的機會成本小。有犯錯才有經驗收入,如果在Lydia這樣30出頭的年紀,選擇了避險與安逸,這筆帳怎麼算都不划算啊!
要做出聰明的選擇,拜託大家記得兩個「不計成本」的重點:1.別讓沈沒成本 影響當下決策、2.別讓風險成本 阻礙自己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