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夏令營初體驗上週結束了,其實比較像日托中心。上下午茶和中餐,小孩吃得飽飽,晚餐都不用煮了。現居的社區建商在維也納有多處建案,在自家地盤辦夏令營好省錢。
離家近的場次很快就報滿(去年12月就開放報名😂😂),下一個離家近的在10區(小土耳其😑),其中一個照護者是穆斯林,女兒第一天回家就跟我說豬肉好臭、不好吃。(呵呵呵 we need to talk
建商還提供住戶許多服務,例如搬家用的小貨車、住戶有朋友來可以租很優惠的公寓套房,最長可以待到三週、不定期的文藝活動免費門票和展覽折扣等等。夏令營的費用則是和市府辦的差不多划算。
/
這週女兒又回幼兒園上半天。維也納的公立幼兒園除了幾個重要節日放假以外,寒暑假、連假都開放。每個幼兒園是獨立自治的,什麼時候可以送小孩去、可以待多久,條件規定都不太一樣。這個暑假有九週,幫女兒登記兩週,8:30-12:30。明明有上午茶和午餐,可是每天回來還是像被餓很久一樣狂翻冰箱...每個月餐費到底都花到哪去?
/
女兒去幼兒園同時,帶公子上他喜歡的攀岩課。阿爾卑斯山登山協會主辦,75歐(會員價),另加小孩入會30歐。一個梯次五天,一天1.5小時。先生得知不是整天的,居然難以置信地說 we only get rid of him 1.5hr? ( 笑歪~是背後靈還妖魔鬼怪嗎
又,上課地點離家有點距離,要換三次車。今天第一天上課先生叫兒子記好往返路線,明天自己去自己回家(這位先生給我差不多一點 😆😆😆
媽媽打的如意算盤是,大半年沒進城了,送兒子去上課後,去旁邊的購物大街逛街喝咖啡啊~
/
下週沒課也沒夏令營,只安排一個活動。
好害怕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皚白的磚牆不如表面般冷僻,滾燙滾燙的,仔細一看,竟是滑下了幾行溫熱的汗水。「咿……」鐵門被推動的聲音刺耳得很,日光肆意地闖進,衝撞到磚牆之上,反光令人眩目,為門前人之臉面作了遮掩。來不及看清眼前人面目,後方又傳來腳步聲,轉身察看,是一名黑髮及肩的婦人,正捧着一盤生雞蛋從正門步入廚房。「撻」的一聲,藍...
錢穆兒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蘇丹第一天哭了。
實際到這裡
才知道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國家。
蘇丹不是一個熱門旅行國家,
甚至很多人聽到我們要去蘇丹,
印象中就是覺得很動盪混亂很危險,
我們也以為。
但這裡的人們
他們總帶著親切的笑容默默的看著你,
看得出來很想幫助你,
但因為無法溝通,所以很難交流。
第一天的蘇丹就讓我們感到驚訝。
到了某個小鎮已經快天黑,
我們正找尋要去首都的巴士,
當地人英文不好讓我們很難溝通
這時遠處有個小哥向我們招手。
告訴他我們要去首都,
有沒有便宜巴士?
他請我們跟著他,
一路幫我們問了很多司機,
公共便宜巴士130的沒了,
只剩一個人250的私人小巴。
我們問他:
那我們明天早上再搭好了,請問你知道這附近有沒有便宜的住宿呢?
小哥說:
摁...好像沒有... (他繼續不斷的幫我們詢問附近的人有沒有便宜巴士或是住宿)
這時候一個霸氣並穿著傳統服飾的蘇丹
大哥走過來說:
我也要去克土穆!我也在等便宜巴士!你們跟著我,我們一起搭車,我會幫你們的!跟我來!別擔心!我照顧你們!
我們高興的向他道謝,這時小哥還特地去跟蘇丹大哥握手致謝,似乎感謝他幫忙照顧我們。
於是大哥問到了一個巴士,
150元,於是我們決定一起出發。
這時真的很誇張
明明表明告訴大家
我們有足夠的錢可以搭車,不用擔心。
但小哥竟然在我們上車前,
硬塞了一些錢給我們
他看起來只是學生
我們大叫:
[我們不能收!你留著!我們錢是夠的!]
所有路人把我們圍起來
蘇丹大哥還堅持要我們收下
說:
[你們如果錢不夠直接說沒關係,大家都可以一起幫助你們,你們來到蘇丹,就是大家的客人,我們照顧你們都是應該的。]
我們甚至開了錢包給他們看
告訴他們:
[我們錢真的足夠!]
告訴他們不用擔心,
他們的好意我們心領了,
但小哥堅持硬要我們收下這些錢。
蘇丹大哥還說:
[到了首都你們有飯店嗎?沒有的話,歡迎來住我們家,你們就是我們的客人,來我家住吧!大家就是一家人,我們照顧你們。]
這時我忍不住抱著小哥跟蘇丹大哥,
深深的被他們的溫暖給弄哭了。
不斷跟他們說謝謝。
但是因為感動。
尤其剛好之前因為剛離開衣索比亞
中間遇到被人騙錢、挫折的時候,
被傷過之後,
已經對人感到警戒及帶點失望。
如今來到了蘇丹第一天,
卻突如其來得到了滿滿的愛....
我竟然就這樣在他們面前忍不住哭了....
他們笑著:
[不要哭啦!這是就是蘇丹呀!照顧客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巴士上出發前年輕小哥
又跑來敲我們的車窗
再次確認我們有沒有地方能住
並給我們他的聯繫方式
有什麼問題與狀況一定要告訴他
於是我們就跟著霸氣大叔出發了
他叫做BANAGA
我們搭了3.4小時的車終於到了
一到時他的兒子已經開車來等我們
一到他家整個大驚呼
太美的房子了啊啊啊啊啊啊!
忍不住一直wow wow!
BANAGA則被我們的反應逗笑了
他一直強調我們把這裡當自己家
他們家是一個可愛的大家庭
一進去我們就與每個人擁抱打招呼
我們在他們家三天
完全沒有餓肚子過 都吃很飽...
到現在都還沒花到伙食費....
三餐都很豐盛、每天都有奶茶、紅茶、咖啡、甜點、布丁、現打果汁一直塞給你,你拒絕都不行....
對了!!
柳丁+檸檬+香蕉打成果汁無敵好喝
我們想要幫忙做家事洗碗之類的
竟然還會被阻止被罵
我們陪著他們看電視、聊天,
他們家人都知道台灣
跟我們說了很多他們所認識的台灣
他們說Made in Taiwan 的東西都很棒。
讓我們也對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
在這幾天我們不斷地被照顧著
他們家成員很多,
甚至有很多朋友會來他們家作客,
每個人都熱情招呼我們。
有什麼問題都會大家討論想辦法幫我們解決。
BANAGA說:
我們就都是一家人一樣。
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打給我們
我們都一定全力幫助你們的
蘇丹人都很好,
我會寫一封信,
當你在蘇丹旅行將這封信給當地人看
他們就都會幫助你
甚至邀請你住他們家的。
我們真的太幸運太幸福了。
蘇丹真的被大家誤解了
在之前的確因為有些動盪混亂
但他們是為了讓國家變更好
所以選擇站出來勇敢的面對
現在這個國家非常的和平非常有愛
如果我們沒有親自來到這裡
我們也不會知道
第一天就慶幸我們來到了蘇丹
有個機會好好認識這個國家
我也很慶幸有人願意看我們的文章
接下來的日子
我們想讓更多人看到
真正的蘇丹是什麼樣子
我們會慢慢感受
至少目前在這裡我們只感受到愛。
錢穆兒子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選書摘【為什麼他們會加入ISIS?在歐洲「恐怖分子溫床」看見的真相】
「你們都以為,他們加入ISIS是去殺人的,你們沒看見的是,ISIS的宣傳物裡面,有97%是跑車、老婆、工作、錢,以及一群跟你稱兄道弟的人,我的小孩看著那些東西,他覺得即使去那裡會死,也至少證明自己活過了。」班艾里19歲的兒子在社交網站上接觸到ISIS,後在組織指引下隻身前往敘利亞,他告訴母親自己「找到希望」。
2016年,柏林、巴黎、布魯塞爾……歐洲重要城市接連遭遇恐怖攻擊,事件調查結果指向比利時的莫倫比克,一處穆斯林移民的聚集地,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有色眼光,媒體更將此地冠名為「恐怖分子的溫床」。但,真相是什麼?
現任《報導者》副總編輯、記者 #劉致昕 走進當地,採訪聖戰士的母親、教青少年coding的創業家、建立劇場的喜劇演員以及推動族群融合在地耕耘多年的專家學者,發現早在恐攻密集發生之前,莫倫比克的人們就感受到社會濃濃的敵意,只因他們的出生與信仰:被餐廳拒絕用餐、面試時被誤認為清潔女工;許多人即便讀到碩士、博士,還是因為出生地找不到工作。
這些歧視經歷,讓人們覺得未來生活沒有希望,更容易受網路上的訊息吸引,被經過剪接、誇大、誤用的資訊挑動仇恨,最終一步步投入極端的懷抱。
社交網站上的不實資訊、極端組織,不只是危害青少年的毒藥,更是威脅國家安全的炸藥。「過去他們(極端組織)要極端化一個人,需要花到5年,現在1、2年就夠了,」擁有35年國際情報工作經驗、歐洲戰略情報安全中心執行長莫尼克指出,莫倫比克代表的,不只是一座社區、一個國家融合政策的問題,而是全球化之下各地都得面對的地雷。
5年走了8個國家,長期追蹤假新聞與不實資訊傳播的劉致昕,在《#真相製造》一書中重整集結,從比利時、法國到印尼、台灣,因社群網路不實資訊導致的致命效應,試圖理解「誰、如何、為什麼,抓住了、失去了認知跟情緒的自由」,從一個個採訪尋找怎麼化解歧見,減少誤解。
春山出版 #假訊息 #不實訊息 #歧視 #偏見 #ISIS #極端組織 #報導者
錢穆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皚白的磚牆不如表面般冷僻,滾燙滾燙的,仔細一看,竟是滑下了幾行溫熱的汗水。「咿……」鐵門被推動的聲音刺耳得很,日光肆意地闖進,衝撞到磚牆之上,反光令人眩目,為門前人之臉面作了遮掩。來不及看清眼前人面目,後方又傳來腳步聲,轉身察看,是一名黑髮及肩的婦人,正捧着一盤生雞蛋從正門步入廚房。「撻」的一聲,藍焰冒起,又為廚房添了幾分熱燙。婦人將雞蛋放到沸騰中的熱鍋後,就匆匆步離溫熱之地。
穿過了廚房的正門,便來到了店中間的明檔,她於檔前洗洗抹抹時,背後站了一個身影,是剛才矇矓的人,原來是一個大男生,架着眼鏡,喚女人作母親,神情卻比長輩肅穆得多。也是,他是這家小店的大廚,不是執鏟炒鑊,而是作湯弄糖,熬出舊日的香甜。
舊陣的香
沒錯,這是一家糖水店。門外掛着「佳佳甜品」四個大字的招牌,是個歷練四十年的老字號。晨早的小燈還未開,摸黑可得見小店新簇簇的,甫踏進店內,映入眼眶的是整齊並列的圓枱圓凳,左右兩邊牆都貼上了各式糖水的字樣,芝麻糊﹑合桃糊﹑杏仁糊﹑白果腐竹糖水﹑濃薑番薯糖水﹑紅、綠豆沙,都是十分傳統的中式糖水。雖說是煮糖水的廚子,但功夫一點都不少。婦人名為「二姐」,無需掌爐控火,在店裏做着前前後後的準備工作,別小覷雜務,洗豆子﹑擦薑削皮﹑清潔爐灶,此刻,她正在為熟透的雞蛋剝殼,忙得不可開交。身後的男生是二姐的兒子,名叫「阿傑」,既為掌廚人,自然是不得閒。他從二姐身旁拿了一大盤紅豆後,就急步到廚房,打開冒煙的大鍋倒進紅豆。
做糖水嘛,看似是簡單煲煮之作,但技巧可多了。阿傑正做着每個早上第一件開門之事,就是煲紅豆沙及綠豆沙。紅綠豆沙起碼要煲三至四個小時,最花時間,如果煲的時間不足,它就不香,起不了沙。在它煲煮期間,雙手也不能停下來。接下來就要做最麻煩的糊類,又稱「佳佳三寶」。阿傑邊燒紅生鐵鑊,邊訴說煮糊很難,煮得好吃更難。芝麻糊要先炒芝麻,小店堅持以人手炒製,其實機器炒不是不行,但沒有人手炒如此傳神,因為芝麻糊的香味全靠炒的功力。
他把一大碗芝麻落鑊,炒芝麻最重要是火候,要少量地分幾次炒香,炒太久會焦掉;炒不夠就不香,炒至香味四溢,略見油光就最好。接着,把炒好的芝麻攤凍,再洗淨,就可放到石磨中磨漿,石磨不能乾磨,一定要慢慢地加水。芝麻糊是否香滑,就得看這個步驟,磨刀調得疏便磨得快,卻會令糊漿粗糙;磨刀調得密磨得慢,但出來的糊漿更滑溜,他們用的,當然是後者。漿磨好了要煮,煮的期間加入自家磨的米漿,分量要拿揑得宜,落太多過稠;落太少過稀,稀一點才對,因為煮好的糊漿要坐水放涼,放涼後一整鍋的芝麻糊就會變濃稠,這時吃下去剛剛好。糊類不能煮太多,不然會變得粗糙,滾起來就關火,隔一隔渣就穩妥。
石磨有二,芝麻糊在做時,合桃露也一併同工,做法一樣,只是合桃不需炒,而是靠焗而香,用焗爐焗出少許顏色就好了,過焦會苦。磨合核之時,又見阿傑加了點白芝麻到石磨內,他指這樣更能提出合核的香味。把兩大鍋的芝麻糊及合桃糊搬到明檔,此時,又有一名溫文的中年男人站於檔前,原來是二姐的老公,阿傑當然喚其作父親。他將大鍋交予父親後,便又跑回廚房去。
接下來,又開始煮腐竹糖水。先把白果剝去外衣,再放入已煮得見奶白色的腐竹水內,因為白果本身有輕微的毒素,不能放太多,然後加入薏米,除了有去水腫功效外,更令糖水更香滑。煲煮期間,他又切着巨大的番薯,準備做濃薑番薯糖水。他說,番薯是東莞出產,十分大隻,一隻有一至兩斤重,較有番薯味,基本上街市也買不到。然而,做番薯糖水最重要用好薑,他道:「全世界都話自己用老薑,點解我嘅薑咁靚咁香?呢個係一個特別品種,成本貴三分一㗎。」好的食材一直沿用至今,以舊的手法熬製,一切不變。炊煙冒得更盛,馥郁飄繞。
昔日的手
糖水幾近煮好,又一個陌生的臉口出現,是一名光頭的老人。啊,他是小店的創辦人;二姐的大哥;阿傑的舅父,人稱「光頭佬」。只見光頭佬走到爐火前,逐一觀看他外甥的出品。看他神情,似乎頗滿意,他笑言:「幾好嘅師傅都要靚食材;幾靚嘅食材都需要好師傅,相輔相成㗎。」他指做糖水看上去簡單,但新入行其實十分困難,難於掌握糖水的稀稠及火候,如炒一碟青菜都講究是否夠味﹑夠香,這就是經驗,沒有捷徑。為了傳統功力予外甥,他要求阿傑親力親為,每朝都要早起包辦店裏的所有糖水,未學成時,更要指着他來做,學了很久才有今日的成績。他喜歡阿傑對食物也好,學習也好,都有一種執着。他亦將自己所有技術,毫不保留地教予他。
如此沒有私心,當中又關係着一個生生不息的傳承故事。一九七九年小店創立,他謙虛,說是由自己阿叔創立,但其實是二人一起拍檔做起。如此居功於長輩,正因為自己的技術,來自阿叔。光頭佬當年從佛山來港,跟隨阿叔於茶餐廳做學徒,一年後茶餐廳倒閉,阿叔本身於廣州做糖水,對於糖水有一份情懷,於是開立了小店,又教他做糖水,阿叔十分嚴格,要求高,在其瘋狂鞭策下,他才學成。當年在佐敦冷巷開店,彈丸之地只能於門外設枱凳,整個油麻地及佐敦,就只此一家,客人不絕。逢時不順,其父雙目失明,身為大哥的他要擔起一頭家,養活弟妹,故此未有多餘錢聘請員工。
面對忙亂的檔口,他只好拜託二姐到店裏幫忙。幸好,兄妹二人感情一向親密,二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畢竟她排行第二,不幫忙的話,大哥怎麼辦?一旁的二姐忍不住搭訕:「大哥叫我嚟幫手,佢人手唔夠,又洗又賣又清潔,一個人做晒,責任感好大,初時人工都冇㗎。」起初只是做樓面,清潔收銀,後來接觸得多,就開始到廚房幫忙,但主力仍然是舀糖水﹑賣糖水。舀糖水並不容易,過稀或過稠要清楚知道,舀到湯料之餘,又要有足夠糖水才算得上均勻,二姐便是舀糖水的高手。
二人亦一同見證了小店的興衰,一同捱過了最艱辛的日子。小店初開時是獨市,門庭若市,但後來又變得沒有人吃,因為興起了西式糖水,光頭佬形容它們左撈右撈﹑左混右混,他雖然不欣賞,花巧之物卻掀起了熱潮。新式甜品店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對他們的打擊也頗大。然而,傳統便是傳統,總有人惦記,新式甜品店有見及此,又兼做起中式糖水來,他調侃:「新式又有;中式又有;東又想做;西又想做,但其實顧唔到咁多,所以我有股執着,點都好,執笠都好,都要做落去。」為食者,都有一份執着,正因為他老實﹑不花巧﹑堅持用真材實料,客人吃過都會回頭。後來,附近的糖水鋪很多都倒閉了,沒有十間也有六間。二姐都與他終於渡過難關,更獲得了後來「米芝蓮」的殊榮。
光頭佬對二姐盡是感激:「無條件啊,佢無條件幫我,我個妹對我幾好,唔係,係好好!同我一齊捱苦。」也許因為一同賺錢養家,為頭家付出了,一起捱過苦,感情自然不一樣。當初二十出頭的少艾,在老店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半百婦人,一雙起皺的手,見證着青春的流逝。
彼此的恩
小店生意日益見好,現時已每日見長龍。二姐老公後期也到店裏幫忙,兒子阿傑則數年前才正式於店裏工作學藝。早於一年前,二姐覺得是時候背起家族生意,不要讓這些糖水失傳,於是,決定嘗試與老公及兒子到土瓜灣開店。光頭佬於是盡力協助,更嚴厲地訓練阿傑。終於,小店舊年開張,畢竟離開了旺區,生意當然不及老店,這令二姐擔憂不已,夜夜失眠。
身為大哥,光頭佬百忙中都來新店幫忙,看看外甥的糖水煲得怎樣,多贈意見,精神支持當是一種鼓勵。最令二姐感動的,是大哥的一席話:「佢叫我慢慢嚟,花多啲心機去做啦妹,我做咗幾十年先有咁多客人,你都得㗎!呢句說話令我喺鋪頭眼都紅,覺得好溫暖。」畢竟二人朝夕相見,見了數十年,當然會不習慣,但光頭佬對於糖水十分鍾情,他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糖水發揚光大,總之糖水的味道要圍繞老鋪的水準,好讓這些口味不會失傳。
他經常說一句,自己有碗飯吃,也希望弟妹有口飯吃。同之,自己吃過舊陣時的甜蜜,也望大眾嘗之。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佳佳甜品
地址:佐敦寧波街29號地鋪
電話:2384 3862
營業時間:12nn-3:30am
詳情: http://bit.ly/2LcAoNv
佳佳 (二姐) 甜品
地址:土瓜灣北帝街57號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詳情: http://bit.ly/2zTKPkQ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錢穆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舊鏡面折射着晨光下的元朗大馬路,人潮如螻蟻四竄,車龍不絶,紛紛擾擾。
稍稍遷移目光,鏡中風景截然不同,映入眸底的,是一家老店。白色的瓷磚牆,偶偶滲雜着橙啡色的紙皮石。鏡子、掛畫、舊日曆及菜單,都亂糟糟地散佈於牆上,木製的卡枱及方桌擺放得井然有序,硬木櫈的腳丫踏於粉肉色的磚地板上,老派得不行。往上一瞥,是一個古舊的長方鐘,隨逐秒每分,滴答滴答地洗滌了繁喧。
平心細瞭,方才發現粉褪的殘鏡角落,鑲製了「好到底麵食專家」七個銀字。哈,好直接的名字。
起步皆難
暗忖之際,一塊白布倏然伸到銀字之上拭抹。抬頭一看,是位戴着金絲眼鏡的大叔,頂着青銀參半的側分短髮,一臉穆然。店裏的收銀姐姐見大叔,即禮貌地點點頭,稱他作事頭。他,是陳祺欽,老店的第二代,人稱「大哥」。他拍拍抹巾,說起這「好到底」,正是他已過身老爸陳波,即第一代事頭所起的名字。他先拭起第一個「好」字來,「好」就是品質好的意思,店裏的所有食材,都由陳波親自挑選研製,一直沿用至今;輪到第二個「到」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招呼周到;布子擦到第三個「底」字,他噗哧一笑:「底咪就係抵食囉!攞個諧音呀嘛。」語一出,他收起笑意,把餘下數字都一一抹淨,甚是疼惜。
時針踏正八時一刻,一名老婦步進店內。問起店子歷史,大哥即指一指老婦,着她解畫。眼前嬌小的老人,白髮蓋頂,燦笑如花,正是他的媽媽,人稱「好姨」。她自四十年代起,已經與陳波一同擺街邊檔賣雲吞,她笑言:「我個名冇個好字㗎!好字係代表好到底,元朗老街坊好多都識得我。」其實不止元朗,香港九龍各區,都見小店影子,但都一律只賣乾麵,要吃一碗煮好的生麵,就只此元朗一家。一直生活於元朗的好姨,瞬間陷入了思憶。她說,那個年代很艱苦,住木屋,食米碌。陳波跟隨兄長入行做麵,及後合力開麵檔,擔擔挑到圍村賣雲吞麵,當時好姨剛好申請來港,就於麵檔幫忙。奔波兩年,在現時合益街市的位置租地鋪,正式經營麵店,並取名「好到底」。最初只賣生麵,並無乾麵餅出售,至五十年代,陳波見港九地區客人眾多,他們投訴太遠,於是就想到做乾麵餅,讓客人買回家保存。如此一來,生意漸佳,終於一九六一年,將店鋪遷往現時的三層高唐樓。偌大地方,地下及二樓為堂食,三樓作廚房。那時候,孫子還未出世,好姨包雲吞、收錢、賣麵、寫外賣,可謂一腳踢。一做,就做到一九九一年,才正式交由大兒子祺欽接手。今時今日,她年已八十七,退休、退休,退而不休。當初為何偏做飲食業?她呆住了,彷彿從未遇此一問。那年頭,根本沒有選擇餘地,一切只為生活。
本心續行
說着說着,不自覺尾隨着兩位上了二樓。同樣是木枱木櫈,但四面牆則換上了淡淡然的黃,配以舊式的鐵窗花。看着看着,大哥也就掉進憶潮。他記起了小時候,因為讀書不成,老早就到店裏幫忙學做廚房。以前主賣雲吞麵、水餃麵,當時爸爸陳波教他做麵,但對於淥麵,他更具心得,強調要水滾方能煮麵,並且要看麵的粗幼,濕還是乾,濕麵不能煮太久,要拿揑。這一來講經驗,二來講心,自己研究如何煮才好吃,就是用心來做麵:「最用心嗰個就係我囉。」沒有丟爸爸的臉,他一臉自豪。
一陣馥郁喚回思緒,「香哩?我個仔喺樓上廚房炒緊蝦子。」大哥開腔,遂領頭步上三樓,看來,第三代即將出場。腳踏樓梯之時,見其腳步有點不穩,他即搔搔頭坦言自己將近七十,現時已交棒予第三代,自己則從旁指導。甫至廚房,就見一個大爐頭,一男子手執鑊鏟,使勁地炒起蝦子來。一頭清爽黑髮沾上濕汗,同樣是戴着眼鏡,一臉敦厚之人,就是老店第三代,陳仕傑,阿傑。看他年約四十五,功夫卻已十分熟練。原來早於廿來歲時,已經到店裏工作,對於廚房一切,甚是了解,如今所有師傅,都由他親自調教,但這裏的所有調味之方,都只可由陳氏親自落手,不傳外人。大哥教其炒蝦子,蝦子一定要炒過才夠香,最重要不能猛火炒,感覺到有香味上升就可。一旁的大哥,忽而講起蝦子麵的由來。以前蝦子很便宜,一百幾十元一斤,初初用來煮湯,後來陳波覺得熬完湯後,把蝦子丟掉很浪費,於是想到把蝦子混入麵內,變成蝦子麵:「阿爸叫做蝦子麵嘅起源人,好受歡迎,鮮味之餘又唔使自己熬湯,後來愈嚟愈多人跟住做。」由陳波那代開始,他們一直用同一種蝦子,縱使現時蝦子要一千元一斤,都不改用廉價貨。又堅持親力親為,麵類全都自己製造,有粗麵、幼麵、伊麵等。做麵不能有鹼水味,於是他們一直用優質鹼水,走鹼時間亦足夠,味道十年不變。
炒畢蝦子,阿傑走到後廚房,開始做小店的靈魂——雲吞。每日用新鮮豬肉,先把豬肉起筋,再於切肉機絞碎,雖用機器,但仍需人手過機十遍八遍,再加入肥豬肉,方有口感。處理好肉類,把蝦脫水,加入調味混合,秘訣是加入蝦子。餡料一做好,好姨與一眾女工已坐於長桌旁,包起雲吞來。好姨年紀最大,手卻巧得很,其他人根本追不上她的速度,而且粒粒大小勻稱,一口一粒,這是他們的堅持,她解釋傳統雲吞麵是一個小食,一啖雲吞一啖麵,爽。她又續指自家雲吞麵的好吃之處,在於喝湯後不會口渴,她直言:「冇落味精係呃人嘅,只係我哋用好啲嘅,落少少就夠,我講真話㗎!」一旁的阿傑聞言,即為奶奶的直率大笑,又邊笑謂:「整嘢邊呃得到人?最緊要用心製作,過到自己,過到人。」朗笑背後,是一腔熱誠。說他是否一直如此生性,倒也不是,十來歲開始落鋪幫忙,及後開始跟爺爺學整麵,只是後來好玩,畢業後就到懲教署打工,兩年後,陳波想退休,他就回來幫忙。起初,做廚房學得慢,嫌其又熱又髒,甚至會中途離開崗位。當時,他心態是父母必然照顧自己。不久後,陳波過身,又有師傅辭職,他才硬着頭皮奮發,不讓爺爺失望。
大哥聽畢,臉帶淺笑地離開廚房,似乎是放下心來。邊走,他邊呢喃着,這份本心,外間難尋,幸而兒子繼承下來。
穩步就好
回到地下食堂,已經滿座,牆上舊時鐘指向十二,正值午市。這又是大哥最開心的時刻。雖能退休,但大哥仍然天天回到老店坐鎮,以為是他不放心兒子一人,其實是捨不得一眾街坊熟客,畢竟有些客人從小吃到大,現在還會光顧,十分熱情及支持。故此,他都特意保留傳統裝潢,讓人懷舊一番。他不忘本,記得自己都是靠街坊才有今日:「唔會忘記街坊,街坊賞面,搬走咗都返嚟,為咗食碗麵,又見我哋一面。」說起遠道而來的街坊,他又想起一件往事。九十年代,他曾經於旺角豉油街,試過開一間分店,好讓客人不用特地來元朗進餐。只是,附近太多食店,大多用低價錢賤賣,他們成本高,實在辦不到。結果,分店只維持一年左右,就沒有再經營下去。
回過頭來,一頂銀絲穿梭於人潮之間,原來好姨也下來湊熱鬧了,步經大哥,她即接話:「好到底呢,由我嗰代開始都冇諗過賺大錢,我哋腳踏實地,足夠開銷就得。」扔下一句話,她就走到樓面姐姐跟前,打着哈哈。此時,阿傑也來到麵檔幫忙,他負責淥麵,大哥則於對面盛湯放配料。明顯地,二人默契雖有,卻沒甚話題,因為自他小時候,爸爸就於店裏做主力,二人聚少離多。然而,一碗雲吞麵對阿傑而言,依然是快樂的回憶,他壓低了聲線道:「爸爸煮麵我食咪開心囉。」大哥還是聽見了,雙方尷尬一笑,又把話題牽扯到麵上,大哥說到自己的表現,他毫不忌諱地自誇比爸爸做得好,亦覺得兒子保持到九成水準,希望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旁的阿傑頗感壓力,低喃着要保住爺爺的金漆招牌,真的不易。「好到底」嗎?「好」,他說做到了九成;「到」嘛,由於請人艱難,請到好招呼的阿姐不易,如若自己,招呼一定好;「底」,以新界區而言,他認為這個價錢對得住人。前來捧餐的好姨聽着,又搭訕:「係咁解咩?我就話好到底意思係一路做落去,好到底!」三人面面相覷,終於嘻哈大笑。
時針又轉兩圈,人潮依舊未減,看來這一家老店,確實被三代好好守護着。閒來,又注目鏡中似遠非遠的大馬路,你看這啊,到底是人走得比車慢。只是,生生不息,跬步終究千里。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好到底麵家
地址:元朗阜財街67號地鋪
電話:2476 2495
營業時間:10am-8pm
詳情: http://bit.ly/2Pn2433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錢穆兒子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十四集,風險投資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秦為了和晉相處好,支持過重耳的哥哥(晉惠公)繼位,不料他哥對秦國背信棄義,而他哥的兒子(晉懷公)對秦國也不好,秦國乾脆支持重耳,在晉國培養親秦的力量。秦穆公很早便發現重耳有才,這才招待攏絡。外交上培植親近力量並投資,正常現象。最擅於投資者,當然是呂不韋,奇貨可居,成為大秦丞相。
許多人在抱怨,如果早認識馬雲、馬化騰,投資他們,現在就發了。實際的狀況是,回到當下,你可能沒有能力發現到他們的前景,也看不到科技發展的趨勢。如果今天你是投資人,看到一個平常只穿拖鞋、大學沒畢業、做簡報給你時還刻意奚落你的宅男,你願意投資他嗎?他是臉書創辦人。
談到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之父阿瑟洛克在四十年前就給我們留下兩條寶貴經驗:一是越早投資越能有豐厚利潤,但風險也越大。二是洛克說自己投的不是產品或者行業,而是投人。他雖然對項目非常挑剔、但他未必看重什麼商業計畫書,當年英特爾的計劃書只有兩頁,他會跟創業者花上幾個月時間深談,從各方面了解創業者的人品與能力。人好,項目壞了還有下一個項目能做好。
不過另一位大師則稍持不同觀點,唐瓦倫丁是紅杉資本創始人,他認為,「投資一家有著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一家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也就是:投資賽道,而非騎手。比如在發明蘋果二代電腦之前,瓦倫丁最早見到賈伯斯,其實頗傻眼。賈伯斯當時有許多莫名其妙的生活習慣,比如幾天不洗澡、穿的很破爛、留個長頭髮,身上都是味道。瓦倫丁想,就這種人還想找我掏錢投資?雖然瓦倫丁不是很喜歡賈伯斯,但因為他看好個人電腦的行業,還是投資了蘋果。當時蘋果賈伯斯跟沃茲尼亞克兩人都不懂市場,瓦倫丁給賈伯斯建議,介紹了一些商管人才。最後讓蘋果更加茁壯。
好的風險投資,會積極參與和幫助你創建公司的過程。推薦人選、規劃戰略、推薦財務公司、公關公司、產品到什麼時候才能發布、如何分配股權、創業早期應該觀測什麼數據等等,簡單來說,能當創業者的心理輔導師。當然只是給建議,決定權還在創業者自己。除了資金以外,好的投資人還能給創業者帶來更多東西。
在風投圈,有個「冪法則」,說一支基金的回報,幾乎只由投資最成功的那一兩家公司決定。可能投了100家,一兩家成了FACEBOOK跟AIRBNB,其他98家都不怎麼賺錢也沒關係。所以對於風險投資,怕的不是投錯讓公司虧錢,而是錯過了好公司。寧肯錯投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因為那一個就是決定你成敗的公司。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明天就是「漢廷說歷史」寒假期間的最後一天,不知道你在這14天以來都有哪些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