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需要保護貼嗎?❓
還好我有貼😓要不然它現在已經昇天了...
某天早上被鬧鐘嚇醒匆忙出門,我猜應該是自已手殘沒有把Apple watch扣緊,結果騎車到半路它就給我掉在地上了!當下我心想:「阿娘喂~😵~完蛋了! 」
還好 ! 厚哩嘎在我有貼保護貼
只有表面裂開而以(倒抽一口氣)
#廠商沒有叫我寫這篇文章
#是我自已要分享的
✨京展包膜其實在板橋相當有名,平價服務又實在,但生意很好,提醒大家一定要先預約哦!✨
#先幫大家整理好京展的消費資訊:
🔺果凍膠保護貼不分廠牌型號880元
🔺手機包膜不分廠牌型號490元
🔺一般保護貼450-880之間
🔺鏡頭貼200元-300元
Q : 什麼是果凍膠保護貼?
A : 一般保護貼都是薄薄一片,京展果凍膠保護貼是在螢幕上貼三層(膜紙+果凍膠+玻璃貼),手機不小心掉下來,可緩衝撞擊率,三層薄薄的密合度非常高,不會影響觸控,打遊戲很好划的!
📍京展包膜
📍營業時間:下午1:00-下午10:00
📍電話:(02)2951-5599
📍住址:新北市板橋區民族路145號
📍粉絲團 京展包膜/果凍膠全貼合/線上免卡分期/週邊配件/通訊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未使用gopro及360之前,編者使用兩部DRIFT運動鏡頭拍攝,而原裝的吸盤經過無數次拍攝後已被摧殘至體無完膚,之後開始使用副廠吸盤及副廠底貼,可能自己安裝不夠細心,兩部鏡頭先後跌落馬路上,在倒後鏡上眼白白看著遭尾隨大貨車及的士輾爆。 輾爆固之然心痛,其實最擔心是跣倒其他騎士,因此日後再沒有浪費...
鏡頭貼 殘 膠 在 Richard/Chen-Yu Hsiao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人會把自己的相機跟鏡頭貼上紙膠帶保護機身嗎?身為迷彩與軍品控的我,最近也買了一捲攝影用的迷彩紙膠帶,把相機也迷彩化。初期先嘗試貼小面積,萬一有殘膠要清理也不會太麻煩。
#紙膠帶 #相機貼紙 #包膜 #迷彩 #個人風格
鏡頭貼 殘 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未使用gopro及360之前,編者使用兩部DRIFT運動鏡頭拍攝,而原裝的吸盤經過無數次拍攝後已被摧殘至體無完膚,之後開始使用副廠吸盤及副廠底貼,可能自己安裝不夠細心,兩部鏡頭先後跌落馬路上,在倒後鏡上眼白白看著遭尾隨大貨車及的士輾爆。
輾爆固之然心痛,其實最擔心是跣倒其他騎士,因此日後再沒有浪費時間找尋副廠吸盤,情願俾多少少錢,購買口碑較好的產品,例如現在使用的美國RAM及DANGO頭盔夾Mount,都係托朋友在美國購買,而這些Mount真係一份錢一份貨,設計又水準及用料都好高,例如DANGO頭盔Mount,編者已經使用超過一年,品質仍然好好,相信耐用度好長。最近前往RYDU拍攝其他產品,先知道他們取得DANGO的代理。
雖然DANGO主攻爬雞頭盔市場,但其實它是一款多用途夾,一般頭盔都適用,編者當初都是見到玩爬雞的朋友才知道該牌子,聽他們講飛針又好,長時間行山道也好,該夾都能夠抓實頭盔,最重要是使用好方便,隨時夾在頭盔的下巴位置,拆下來又方便,如果要調校GOPRO或360設定都無須除頭盔。
編者除了自己使用之外,好多時候都要給其他騎士使用,方便拍片,現在連3M貼底座都可以省掉,不竟原裝3M貼不便宜,拔走又麻煩,部份騎士也不太喜歡在頭盔貼上任何東西,這樣方便了不少。
DANGO頭盔夾不僅適用於頭盔上,還可以夾在背囊帶,去行山都適用,由於他的安裝頭可以轉動360度,安裝位置的彈性好大。
DANGO頭盔夾主要採用塑膠製造,夾頭以鋸齒型軟膠為主,正所謂咬地力好高,夾在任何物件上都不會輕易滑落,並且不會刮花頭盔,另外廠方還有一套額外購買的延長臂,方便騎士以不同角度拍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cT1LuQULk/hqdefault.jpg)
鏡頭貼 殘 膠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4V」、「勁戰」、「天鵝」、「CYGNUS」及「CYGNUS-X」,其實都係講緊同一款YAMAHA綿羊仔。第一代「勁戰」在2002年面世前,因為大部份125綿羊仔的外觀老土兼乏力,所以被受忽略,雖然「勁戰」同樣只是125綿羊仔,但勝在外型前衛又有跑味,兼且有無限改裝空間,徹底扭轉125綿羊仔的地位。不經不覺「勁戰」已經有18年歷史,而最新款第六代已經抵港,廠方取名CYGNUS GRYPHUS(獅鷲獸),加起來更神獸化。
代理今次借出的MotoGP版CYGNUS GRYPHUS,車身拉花對MotoGP或羅絲的Fans來說一定不會陌生。事實上,上一代CYGNUS X都有MotoGP版,除了車身拉花及部件配色之外,裝備與標準版相同。
可是拍攝新款CYGNUS GRYPHUS的時候,發覺這部MotoGP版配置了大量有別於標準版的裝備,好像一對擁有油壓樽仔的尾避震、碳纖紋大燈風刀、座椅底雜物袋、金屬腳踏板、後座乘客椅靠墊、排氣管鍍鉻外框、車牌螺絲,還有前後車Cam,而安裝在小風擋的鏡頭更綑有製作精美的裝飾框,看上去就知道並非自家人手製的部件,問代理始知通通都是YAMAHA專為CYGNUS GRYPHUS推出的部件,需要額外俾錢購買。
之前跟大家講過編者是第一代化油器版「勁戰」用家,雖然當年改裝「勁戰」的風氣極度盛行,奈何自己經濟拮据,想換條死氣喉都有心無力,前後後玩了三年,牌費臨到期前忍痛割受。之後轉做「麥當勞」車手,公司的戰車是第二代「勁戰」,編者得以用另一個方法繼續玩「勁戰」,雖然並非自己車,但都會錫住送餐,唔忍心好像其他同事暴力駕駛,不過「勁戰」仿佛有金剛不敗之身,受盡摧殘都唔識壞,連做保養的車行都話呢部車好耐用,好適合做速遞。時至今大,仍有不少第二代「勁戰」活躍於速遞圈。
眨眼間,「勁戰」已推出到第六代,證明車子仍然深受車迷歡迎,然而「勁戰」在港的領導地位隨著155綿羊仔崛起式微,單是YAMAHA就有SMAX 155、NMX 155及FORCE 155,還有泰國進口的YAMAHA 155買餸車,外觀各有特色,又慳油,加速力也較「勁戰」好,部份還有平地台,方便送貨,更重要是車價相差不大,因此同廠幾部155綿羊仔已經取代「勁戰」的地位,SMAX 155及FORCE 155更加是隨處可見,更有一部響左近。
歷代「勁戰」都採用一體式大燈,無論怎樣變款,總會有幾分元祖味,然而第六代「勁戰」打破常規,採用分離式鷹眼,一洗「勁戰」味,個人覺得全新造型比舊款惡之餘,車身線條更細緻,MotoGP花也是加分地方之一,還有起動摩打、尾輪胎呎吋、車架及引擎等等均全面升級,引擎更首次採用VVA可變氣門及水冷散熱,使車子在低、中及高轉可保持均衡的馬力輸出,廠方公佈的馬力及扭力比舊引擎提升30%及17%。
編者闊別多年後再次駕駛「勁戰」,第一個感覺是著車好靜,近乎無聲,因為新「勁戰」採用一體化發電機及起動器(傳統綿羊仔是分開),直接推動曲軸啟動引擎,減低動力流失同時更省油,與及減低機件摩擦,使傳統摩打發出的喘氣聲大減之餘,車身打個小小冷震就著車,廠方稱為Smart Motor Generator(聰明起動摩打),這裝置初見於其他東南亞生產的YAMAHA綿羊仔,也是新一代YAMAHA引擎BLUE CORE技術之一,終極目標是省油,或許下一代「勁戰」會加入STOP & START SYSTEM(燈位停車自動熄火功能)。
編者已經沒有駕駛125綿羊一段時間,而對上一次駕駛第二代「勁戰」都超過10年,雖然忘記了乘座感,但仍然好記得在石屎森林好好飛,左穿右插寧舍靈活。或許新款「勁戰」完全改款關係,再者相隔好幾代,還有車子使用LCD液晶儀錶(上一代開始使用),感覺好新潮,乘座後的視覺感完全沒有「勁戰」的影子,但是車身依舊好細小好輕,雙腳可完全著地(編者身高5呎6吋),但由於編者近年轉用空間較多的中量級綿羊,所以需要稍稍縮起雙腳踏在平地台上,不過好快就適應下來。由於代理有齊上一代「勁戰」、SMAX、FORCE及NMAX,因此可以感受到新「勁戰」的軑把較高。
新款「勁戰」同樣好靈活,操控感同好多細羊一樣無壓力,但前叉設定偏硬,而尾避震則更換了KYB避震 (預載12mm無段調整,下壓阻尼18段免工具調整),雖然設定同屬於硬,但吸震力明顯較前叉好,因此在連綿不斷的爛路行駛,車尾有更佳貼伏感,而前叉跳彈感較強。大概感受到新款「勁戰」追求更高的運動性能。另外,新「勁戰」傳來的扎實感是舊款無法媲美,在行車期間從車身傳來的敲擊感好弱,就像車身裝有吸震膠,將它們過濾一樣,多了一份高級感。
廠方公佈新「勁戰」有12匹馬力,數字對大部份以155起標的本地羊迷來說不會有太大驚喜。但是廠方今次為了用盡125cc引擎的潛能,又要省油,因此今代引擎使用可變氣門(VVA),凸輪軸配置標準凸輪及高凸輪,前者負責低、中段扭力輸出,一旦引擎超過6,500rpm,便會切換高凸輪,以延長汽門打開時間,讓引擎吸入更多汽油,從而增力高轉扭力,換句話可變氣門令引擎能夠兼顧低、中及高轉的加速力。
一扭力,大約2千多轉就感覺到力量傳送出來,較以前的「勁戰」來得早,Keep住油門俾油,車速緩緩上升,縮油後再俾油,油門反應依然非常柔順,即使上升到高轉,是不會感受到轉Cam反應,簡單來說頭、中、尾段的加速力好平均,最初以為新「勁戰」的起步力稍稍好一點,以為會無尾段,然而她的尾段卻很長氣,超過80km/h仍可以緩緩爬升,畢竟她只是一部125,加速方面無法與155比較,但「勁戰」高速穩定感卻保持很高水準。雖然當日無法得悉她有幾慳油,但由於新「勁戰」採用新一代BLUE-CORE引擎,配備可變氣門(VVA)及一體式起動裝置,廠方表示可達到48.9km/L耗油量,非常慳油,這對於做速遞的騎士來說十分重要。而她的煞車系統,個人感覺在日常市區行駛好夠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29VCoi-Svk/hqdefault.jpg)
鏡頭貼 殘 膠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隨住 5G 網絡嘅推出,三星就喺 2020 年發佈咗 Galaxy S20 系列,當中又以 Galaxy S20 Ultra 5G 最令人期待。今日就同大家做個開箱!
打開啱啱收到嘅 Galaxy S20 Ultra 5G,盒蓋有個細盒仔,好,我放埋一邊先,除咗 S20 Ultra 5G 之外,Samsung 亦都包咗一個支援快充嘅 Type-C 充電器、耳機同埋充電線。
拆開盒蓋嘅盒仔,入面就裝着原裝嘅軟膠機殼,亦都包括一支 SIM 卡針。充電線係 Type-C 去 Type-C 嘅,而 AKG 耳機亦都係 USB Type-C 頭,再包埋唔同大細嘅入耳膠。
睇睇部機先,無論拍落上一代嘅 S10+,定係今年同系列嘅 S20+,擁有 6.9 寸大 Mon 嘅 Galaxy S20 Ultra 5G 都明顯比較大部,機身右邊係音量掣同埋預設 Bixby 掣,左面就完全無任何按鈕。SIM卡位繼續放喺機頂,耳機底呢就係 Type-C 頭,上一代仲有嘅 3.5mm 耳機插頭,終於喺呢代淘汰咗喇。SIM 卡槽係用 3 選 2 嘅混合設計,不過比較失望嘅,係我早前喺東南亞試機嘅候,S20 係支援 ESIM,但係香港版呢,就無咗呢個功能。究竟係香港三星刻意收埋呢個功能,定係因為處理器版本唔同,導致冇咗呢個功能呢?暫時就不得而知喇!
如果你有睇清楚嘅話,新機嘅機面已經預先貼咗原裝嘅保護貼,官方亦都建議保護貼要用返裝,屏下指紋辨識先至可以正常操作。
今次機面用咗類似 Note10 嘅 Infinity-O 中間開孔屏幕,自拍嘅時候更自然,機背嘅鏡頭就由 S10 系列嘅中上位,搬到左上角,亦都以今年流行嘅方型排列。不過呢個鏡頭位就比較重手,加上部機大部,所以拎上手係有啲墜手,同 S10+ 完全係兩種唔同感覺。
爆咗機之後好快就收到官方嘅更新提示,由於手機喺出廠嘅時候,香港嘅 5G 頻譜未正式使用,所以機入邊嘅 5G 功能都要透過呢個更新先可以用到。更新完,如果你係處於 5G 覆蓋嘅地區,你會見到 5G 嘅圖示喇!實心嘅 5G 圖示係表示你正在使用 5G 數據, 而空心嘅圖示就係表示有 5G 覆蓋。等我隨手做過 5G 嘅測試先,發現速度同埋時延都比 4.5G 有好大嘅改進,下載喺大部份時間都以百 mbps 計!關於更多 5G 嘅測試,大家可以參考我哋先前嘅節目!
屏幕預設嘅解像度達到 3200 x 1400 像素,你亦都可以將更新率由 60Hz 提升到 120Hz,雖然喺解像度方面有所犧牲,但係喺樓暢度就有明顯嘅提升,就算快速滾動選單都一樣冇殘影,相信用嚟打機,效果就會更加明顯喇。
Galaxy S20 Ultra 5G 用 S865 處理器配合 12GB Ram,預載 Android 10 配合 Samsung OneUI 2.1 介面。我都好欣賞 Samsung 喺 OneUI 所落嘅功夫,改良咗嘅分屏 split-Screen 功能,配合呢部機就相當流暢同實用!有時我哋打住短訊或者覆緊 Email,又想留意住最新嘅新聞直播,同一時間又要上網摷資料 Paste 番落去個 Email,S20 Ultra 5G 就可以一個畫面做晒,唔使好似傳統電話咁㩒嚟㩒去,而且仲非常流暢,真係要俾個 like 佢喇!
今次 Galaxy S20 Ultra 5G 仍然係配備咗超聲波屏下指紋辨識技術。經過咗舊年嘅保安事故之後,相信 Samsung 三星已經解決咗相關嘅保安問題,而辨識時間就更加比上一代稍快。
Galaxy S20 Ultra 5G 主打 1 億 800 萬像素嘅鏡頭,仲有 100 倍 Space Zoom,同埋特大光圈嘅夜拍技術,究竟效果有幾好? 我哋下集再同大家測試!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GalaxyS20Ultra #5G #開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3fRvuPaMj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