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黑暗騎士三部曲 #邁向天能 #諾蘭全解析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你自稱是諾蘭忠實腦粉嗎? 快來追蹤這個系列來一起慶祝這位當今最最討厭椅子的奇才導演! 在這個「邁向天能...
「鐵達尼號哪裡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Y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搖擺叔叔DJ 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討論] 1997《鐵達尼號》中的歷史考證細節(雷)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鐵達尼號-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張哲生- 美國電影《鐵達尼號》在臺灣上映。...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請問哪裡有二輪電影有播鐵達尼號? - Mobile01 的評價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了讓李奧納多點頭演出《鐵達尼號》,凱特溫斯蕾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跟蹤狂】 Every little d
「我一定要拿下他,因為他就是他媽的這麼完美,他就是個他媽的天才!」
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靈感,#凱特溫斯蕾 迫切地認為,大她不到一歲的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絕對會是《#鐵達尼號》的最佳男主角,而自己必須與他在大銀幕上談情說愛,這部電影才會成功。
於是,溫斯蕾變成了名副其實的 #跟蹤狂——她跟蹤去參加坎城影展的狄卡皮歐、躲在記者會上、還跟著他到達下褟旅館——這些過程都快要跟犯罪沒什麼兩樣了:
—
看更多生活細節
-Instagram上的每日展覽 ☞ http://bit.ly/2MwcccP
-每週五的主編手札 ☞ https://bit.ly/2FA6vG2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總覺得看這世界冷情是因為心裡仍火熱
謝謝這次《聯合文學雜誌》請了我很欣賞的作家蔣亞妮訪問我。訪談間她很了解我。不用多說,她就知道我當初為何會因為《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一角,從一個編輯進而有了寫作(想與外界對話)的念頭。
(以下是節錄部分《聯合文學雜誌》採訪的部分內容)
如果說,電影《黑暗騎士》裡的「小丑」,是觸發她書寫的最早動力,那麼一路從他人寫回自身,她談一路的成長軸線:
「就像《阿拉斯加之死》的克里斯,但我不會跑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因為肉體無法真正遁逃到哪裡。」
馬欣的原話是:「你的心更威脅你。」她自述生長在一個經濟很熱的時代,每個人都有發財夢,在那個每間銀行還得做早操喊口號的年代裡長大,「這讓我心理、生理產生了很大的排斥,若要我玩這些遊戲,我會立即跳開。」於是,練習隱藏與縮小自己,成了馬欣代謝掉對一整個時代過敏的方式。
不管是「階級」、「孤獨」、「反派」到「邊緣」,馬欣在創作中一一唱名過的主題,奇異地,都是一種標識所在的位置,更是一種「相對位置」。她坦言,披著隱形外衣那麼久了,到了這個階段,「我想,若用另一種形式被看到又如何?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出門,依然會帶有隱形的咒。但當我打開 WORD 檔,就可以把自己放出來,這是我現在的階段。」
《邊緣人手記》的書寫之初,也來自編輯提議不如寫寫「自己」,自述為某種深海魚的馬欣才發現,冒出水面,或許沒有過往想得可怕,「終於,我也可以以自己的身分講些什麼、說些什麼。」一開始,馬欣一邊當編輯,一邊寫專欄。她形容,以一種病理切片的方式去看某個角色、某個影星,「光憑如此折射,去書寫一個人的組成,我就覺得很過癮了,前半生的我也覺得這樣就夠了。」
可是後來,媒體環境改變,馬欣以即將要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形容:「比如我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做小編,所以那時候寫作就像是鐵達尼號的救生艇。」救生艇,一直都是那隻馬欣想拿住的筆,而不是對職業的忠誠度或社會地位的連結。「因為我沒辦法想像,沒有筆,我還能怎麼脫逃,它從一開始就是我挖地下道、防空洞的工具,也是那把鑰匙。」馬欣的筆,就是綁住太空人的繩索,以防墜入深空。
書寫多年、隱身多年,馬欣如此定義自己的一切位置,或許,位置不屬於任何人。「我的位置應該是大風吹遊戲裡,那個發呆忘了跑的人。這個遊戲的設定本來就是荒謬的,在幼稚園初玩這個遊戲時,就顯現了,其實沒有一個寶座屬於你。」即使搶到了位置,也不永久,沒有什麼能心安,《邊緣人手記》就是一場被記得數十年的大風吹…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黑暗騎士三部曲 #邁向天能 #諾蘭全解析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你自稱是諾蘭忠實腦粉嗎? 快來追蹤這個系列來一起慶祝這位當今最最討厭椅子的奇才導演!
在這個「邁向天能」系列之中,我們將會一起深入解析諾蘭的每一部電影,迎接他的最新作品。
歡迎來到黑暗騎士解析系列的第二集,這次我們要來談的是史上最有深度的超級英雄電影 黑暗騎士
第一集《蝙蝠俠:開戰時刻》:https://youtu.be/biXnYy2-RV0
第二集《黑暗騎士》:https://youtu.be/zOnzIW3-7YE
第三集《黑暗騎士:黎明升起》: https://youtu.be/EjlXZsOLDWA
00:00 開場回顧
02:53 三角爭奪
04:06 哈維丹特 騎士的殞落
07:37 小丑 混亂的化身
10:17 小丑的目標
13:56 高尚的謊言
15:55 911後恐怖時代的寓言
18:18 蝙蝠俠的意義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
Source:
How I Wrote The Dark Knight (Writing Process of Christopher Nol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lhU6hE14A
The Dark Knight Christopher Nolan Intervi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94gmtVTfs
Creating The Ultimate Post-9/11 Allegory: The Dark Knight on Risk and Terror-
https://youtu.be/W4evCOctDrc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黑暗騎士》2008年在美國上映創下多項票房紀錄,美國影史上的票房第四高,全球票房已逼近10億美金(其他三部是《鐵達尼號》、《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與《神鬼奇航2:加勒比海盜》後。 也是影史上唯二在美國票房破5億美金(約台幣165億元)的電影,另一部是《鐵達尼號》。
演活片中大惡人小丑的希斯萊傑獲得2009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他是死後獲此殊榮,成為1976年之後(彼得芬奇在1976年時以《螢光幕後》(Network)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於奧斯卡獎提名公佈前一個月逝世),第2位死後才領到奧斯卡榮譽的演員。
在《黑暗騎士》中,蝙蝠俠向日益囂張的街頭犯罪宣戰,警長吉姆戈登和檢察官哈維丹特始終在一旁協助。蝙蝠俠與他們兩位合作無間,掃蕩了無數危害城市的犯罪組織,打擊犯罪成效卓著,但是他們也很快就發現自己成了邪惡犯罪首領的攻擊目標,也就是令高譚市民聞之喪膽的「小丑」(The Joker)。
這個邪惡的角色由曾獲奧斯卡獎提名的希斯萊傑飾演。除了希斯萊傑外,本片的演員陣容堅強,還包括《蝙蝠俠:開戰時刻》中現身的蓋瑞歐德曼飾演吉姆戈登,亞倫艾克哈特飾演檢察官哈維丹特,加上奧斯卡得主米高肯恩、摩根佛里曼及瑪姬葛倫霍等。
《黑暗騎士》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聯合Legendary影片公司出品,Syncopy影片公司製作,幕後的創意團隊人才雲集,導演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他多才多藝,除了擔任導演,也參與這部電影的其他許多創意或製作工作,包括編劇和故事構想。電影中的人物原型來自DC漫畫大廠出品、由鮑伯肯恩創作的蝙蝠俠系列。
克里斯丁貝爾眾望所歸將再次出演蝙蝠俠一角,老管家和老科學家也同樣分別由老牌演員米高肯恩和摩根佛利曼等原班人馬擔綱,令人意外的是反派高手蓋瑞歐德曼這回改邪歸正,扮演蝙蝠俠的夥伴警察局長高登。飾演小丑的希斯萊傑日前在家中意外暴斃身亡,為影迷留下許多遺憾。
#黑暗騎士 #諾蘭全解析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Y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恐怖遊戲遭遇船難,船上還有殺人魔,該往哪裡跑呢
嗨~我是YIN 感謝觀看我的影片
有任何建議或想說的話都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
未來會持續上傳更多不同類型的遊戲影片
喜歡的話別忘了訂閱我的頻道~
謝謝每位訂閱我的你們🖤
IG:https://is.gd/POI83I
FB:https://is.gd/IntHKb
搞笑遊戲播放清單:https://is.gd/omoXY3
恐怖遊戲播放清單:https://is.gd/Lwyhcq
#恐怖船難遊戲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搖擺叔叔DJ 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玖壹壹 回來我身邊 EDM Remix】
【數位音樂線上收聽】
♫ iTunes / Apple Music → https://apple.co/2GMogzS
♫ KKBOX → https://kkbox.fm/Ga2VIR
♫ MyMusic → https://bit.ly/2GHSIix
♫ friDay音樂 → https://bit.ly/2EvXMAx
♫ iNDIEVOX →https://bit.ly/2qh8ndE
♫ 虾米音乐 → http://t.cn/RmVd4uP
♫ 百度音乐 → http://t.cn/RmVd56v
♫ QQ音樂 → http://t.cn/RmVdaXI
♫ Spotify →https://spoti.fi/2qhYigN
作詞:廖建至、洪瑜鴻、陳皓宇
作曲:廖建至、洪瑜鴻、陳皓宇
編曲:DJCK 搖擺叔叔
製作人:DJCK 搖擺叔叔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人看到殭屍就要停止呼吸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我感冒時會一直流鼻水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拿兩顆磁鐵可以正負相吸
為什麼 人躲在水 太久會死
在這個世界你想要了解 就要自己來問看麥
你別問我啦 我也不知 請你自己去Google看麥
在這個世界你想要了解 就要自己去試看麥
你別再問啦 我哪會知 就要自己去走闖看麥 你才會了解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蠶寶寶大漢了會一直吐絲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鐵達尼號沒出第二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蛤蜊若煮熟他就會打開
為什麼 玖壹壹可以出唱片
你說問題的盡頭在哪裡 整個宇宙我們只是baby
想要解答就靠自己 不然一切都沒了意義
誰說富有就是因為現金 有人靠的只是他的daddy
如果你環遊世界 生活雀躍 心裡的滿足遠超過物質或是money
該長大了 該長大了 長大依然有十萬個為什麼
為為什麼 我們生活的重心 都是來自工作
政黨輪替 人民沒什麼收穫 靠你來解開這個疑惑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就為什麼 這個問題我也想不透
在這個世界你想要了解 就要自己來問看麥
你別問我啦 我也不知 請你自己去Google看麥
在這個世界你想要了解 就要自己去試看麥
你別再問啦 我哪會知 就要自己去走闖看麥 你才會了解
DJCK 搖擺叔叔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JCKMIX/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jck_957/
母帶混音師 Mixing Producer:魏瑋 @Nerdyboy Production
混音工作室:No Standard Studio
母帶後期製作人 Mastering Engineer:魏瑋 @Nerdyboy Production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鐵達尼號-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鐵達尼號 劇情:|BD高清未刪減|《泰坦尼克號》講述電影部分情節是根據1912年4月14日至15日的鐵達尼號沉沒事故改編,敘述男主角傑克(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 ... <看更多>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張哲生- 美國電影《鐵達尼號》在臺灣上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沒有哪裡可以再次回顧這部影片啊? 4 yrs Report. 張哲生,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鐵達尼號哪裡看 在 [討論] 1997《鐵達尼號》中的歷史考證細節(雷)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圖多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18/08/1997.html
在1997年《鐵達尼號》之前,1958年也曾有一部鐵達尼號電影《此夜永難忘》(A Night to Remember),以正確的歷史考據受到公認,電影還請到幾位生還者擔任了技術顧問。雖然有些事件是基於歷史,但許多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
而且拍攝時,鐵達尼號殘骸並未發現,即未證實沉船在海面上一分為二,仍是拍成整體滑入海底,所以1997年的《鐵達尼號》其實在描述災難上,最後時刻的部分更接近正確歷史。
導演詹姆斯·卡麥隆不但多次潛到殘骸遺址拍攝片段,而且至少花費六個月的時間研究了所有搭上這艘巨船的人們,對歷史的真實性相當尊重而且有憑有據。
雖然1997年版的《鐵達尼號》拍攝時,生還者已經幾乎全部離世,還存活的都是事故中記憶較少的孩童,不過卡麥隆請了一些歷史專家分析過劇本的史實。
除卻10個虛構角色,電影中還有將近30位演員按照史實詮釋真實人物,甚至連一些角色對話都是出自英美災難調查聽證會的證詞,我想這部分應該很多人不知道。
佈景考據更不用說了,原始造船商有提供藍圖給攝製團隊還原出船體右舷和上層甲板。電影對細節的講究已經到了通風管上的實際鉚釘數量、螺栓的實際圖案,這是顯微鏡等級的考據精神了。
主樓梯時鐘也是按照姊妹艦奧林匹克號留下的時鐘來雕刻,餐叉上甚至還壓鑄了白星航運標誌。不過佈景有三個地方修改尺寸,煙囪和救生艇縮小1/10、主樓梯加寬50公分。
電影的製作成本是2億美金,鐵達尼號原船的建造成本相當於2018年的1.44億美金。也就是說,拍這部電影比重建原始的鐵達尼號還貴多了。
下面就按照電影進度整理一下,部分電影情節和對應的歷史考證細節,大家可以搭配DVD服用,換成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看這部經典電影。
===============================================================================
情節:鐵達尼號停泊在南安普敦港準備出航,一輛車牌FL-3698的紅金配色汽車吊掛上船。
史實:這輛車確實存在,它是1912年出廠的雷諾Coupe de Ville 2.6升直列四缸雙門轎跑車,車主是頭等艙乘客威廉·歐內斯特·卡特(William Ernest Carter),電影中用的鈑金複製車和原車配色相同。歷史上,這輛汽車和鐵達尼號一起下沉,在遺址曾發現疑似左前輪擋泥板的殘骸,但還沒證實。電影裡,傑克和蘿絲在這輛汽車內發生關係。後來拍攝洪水場景時,這輛鈑金複製車已經毀壞了。
情節:卡爾的僕人洛夫喬伊交代服務員將車上的所有行李和保險箱送到B-52/54/56套房。
史實:B-52/54/56套房原先是要給鐵達尼號真正的船東JP摩根住的,但這位大土豪臨時不上船跑去法國找情婦了,所以這三間連通的套房可能在首航時無人占用,電影順理成章作為虛構角色的房間。但是有個說法,白星航運老闆布魯斯·伊斯梅把這三間房拿去自己用了。
情節:蘿絲一行人要上船時,許多三等艙乘客在排隊接受健康檢查。
史實:這種不平等待遇是根據1907年《美國移民法》的一項要求,如果三等艙乘客有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會導致美國拒絕他們入境,而白星航運要負責將那些人載回英國。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狀況,沒通過健康檢查的乘客都不能登船。
情節:傑克和法布里奇歐贏了船票,進入G層甲板尋找自己的房間。走廊上出現亞裔男子和蓄鬍的中東男子;在G-60客房裡,傑克和一位斯堪地那維亞臉孔的室友打招呼。
史實:G層甲板是鐵達尼號位置最低、房間票價最便宜的甲板。當時船上有許多三等艙乘客來自黎巴嫩、敘利亞和斯堪地納維亞,也有8名香港男子。被傑克打招呼的室友則是由瑞典籍演員安德斯·福爾克(Anders Falk)客串。紀錄顯示,當時鐵達尼號三等艙中有98位瑞典籍移民,所以傑克遇到瑞典室友的機率非常高。
情節:瑪格麗特·布朗(別名莫莉)在法國瑟堡上船。老蘿絲向觀眾介紹,瑪格麗特的老公在西部發現金礦,成了暴發戶。
史實:4月10日傍晚,鐵達尼號因為體積巨大進不了法國的港口,所以由渡輪接駁乘客,瑪格麗特就是在這裡上船,電影如實呈現該場景。而瑪格麗特曾經當過剝煙女工,她老公原本也是窮小子,後來設計出採擴技巧致富,他們家成了礦業富豪,瑪格麗特也成了社交名媛和慈善行動家。
情節:工人在機房中鏟煤生火,彷如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史實:實際上在鐵達尼號航行中,鍋爐房的溫度通常超過攝氏49°C,高溫難耐、光線很少、充滿煤塵。生火員是鐵達尼號上最糟的工作,他們的薪資最低,平均自殺率最高。
情節:傑克等人在艉艛甲板閒聊,認識了另一位乘客湯米。以及稍後躺在長椅上的傑克,遇上試圖跳海自殺的蘿絲。
史實:艉艛甲板是三等艙乘客主要的室外公共空間之一,貧窮乘客在船上要享受到最佳視野只能來這裡。聽起來好像很差,不過當時絕大部分航運公司的船都沒有三等艙的室外空間,而且不能自由活動、沒有供應三餐、所有人都要打通鋪睡,所以鐵達尼號對當時的窮人來說簡直是夢幻皇宮。
情節:蘿絲和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討論救生艇數量不足,安德魯斯表示,因為有人認為會影響甲板美觀,所以加掛計畫沒被採用。
史實:鐵達尼號的20艘救生艇確實只能載上大約一半人,但事實上還比英國航運法規的16艘多帶了4艘。當時大西洋航線非常繁忙,而且大家都有裝電報機,要討救援一定有船,所以英國人認為救生艇是用來「運送」而不是「避難」。然而,安德魯斯確實計畫要掛46艘救生艇,不過被造船廠老闆威廉·裴禮子爵駁回。白星航運也認為,大量的救生艇會阻擋乘客欣賞海景,而且還會影響整艘船的美感。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和船長愛德華·史密斯談論從沒見過的平靜海面:「簡直像個池塘」。
史實:乘客格雷西上校曾指出:「海面像玻璃一樣平坦,太光滑了」。乘客傑克·賽耶也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很常坐船渡海,但我從來沒見過比當天更平滑的海洋,它就像池塘一樣純淨無邪,讓這艘大船靜靜的掠過它」。現今研究後已經知曉,這種特別平靜的海面,就是代表附近有大量浮冰、甚至有冰山。
情節:傑克畫完素描後來到頭等套房的私人走廊看海,然後搓著手回室內告訴蘿絲:「變冷了」。
史實:4月14日17時35分,二副查爾斯·萊托勒注意到日落後氣溫急速下降。18時35分,氣溫來到零度。20時55分,船長在艦橋跟萊托勒談論「天氣很冷」。許多生還者一致作證,當晚氣溫突然變得非常寒冷。這是由於鐵達尼號從墨西哥灣流的暖空氣中,駛入了冰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冰山就是隨著這股洋流南下。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和一副威廉·默多克交接,兩人說到:「瞭望員望遠鏡找到沒?」、「從南安普敦就沒看見過」。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當天從晚上6點值班到10點,然後交接給一副威廉·默多克。由於鐵達尼號出航前,在南安普敦臨時將奧林匹克號的大副調過來,因此保管望遠鏡的二副大衛·布萊爾被擠出首航團隊、匆忙解職下船。離開之前沒有向任何人提到望遠鏡的位置,且不慎拿走望遠鏡的置物櫃鑰匙,導致瞭望員全程都沒有望遠鏡可以用。2018年,那把鑰匙以516萬元台幣拍賣給收藏家。
情節:瞭望員發現正前方的冰山,通知艦橋,一副威廉·默多克緊急下令左轉並反轉發動機,但仍舊閃避不及擦撞,船艙猛烈進水。
史實:瞭望員范德瑞克·弗萊特在正前方看見一座冰山,他搖響了三次瞭望台警鐘,並打電話通知艦橋。弗萊特發問:「有人在嗎?」,接電話的六副詹姆斯·穆迪回應:「有,你看到什麼了?」,弗萊特報告:「冰山,就在正前方!」。穆迪致謝後,向值班中的一副威廉·默多克報告此事。威廉·默多克立刻命令舵手羅伯特·希琴斯「右滿舵」。他也用蒸汽機指令傳輸電報機下令機艙「所有發動機全速反轉!」。
船以擦撞的方式衝向冰山,沿著右舷在水面下大約接觸了7秒。冰山挫曲了船體鋼板,讓海水找到入口。由於碰撞,從冰山上部剝離出的一些冰塊掉落到井圍甲板上。
情節:撞上冰山時,在房間檢視藍圖的湯瑪斯·安德魯斯感覺到震動,並望向天花板的吊燈
史實:碰撞時,湯瑪斯·安德魯斯正在他的A-36特等客房內,攤開藍圖並整理他的筆記。不過事實上,安德魯斯當時沒有發覺到震動,是船長派人到房間召見他時,才知道鐵達尼號撞上冰山。
情節:一位女乘客走出房間,向走廊上的服務員詢問震動原因,該服務員回答:「螺旋槳葉片掉了,所以會有震動」。
史實:碰撞時,頭等餐廳的服務員注意到一陣顫動,他們誤認為這可能是船尾螺旋槳葉片掉落造成的。
情節:走廊上,布魯斯·伊斯梅穿著睡衣走出來。
史實:這是基於三副赫伯特·彼特曼的證詞:「我把5號救生艇降到了小艇甲板的軌道上。有個穿著睡衣的男人說,我們最好讓它滿載女人和小孩。我說:『我等待指揮官的命令』,他回答說:『很好』或類似的話。然後根據自己的印象判斷,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是伊斯梅先生」。
情節:井圍甲板上有一群乘客踢著冰塊嬉鬧取樂。
史實:在服務員們開始強制命令乘客穿上他們的救生衣後,許多乘客將這個命令當作玩笑,一些人開始用散落在井圍甲板上的冰塊玩起足球比賽。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和船長、船副們及布魯斯·伊斯梅討論受損情形後,宣布鐵達尼號將在一至二小時內沉沒的事實。
史實:鐵達尼號是開放式的水密隔艙,並未在頂部密封;一旦前5個艙室被淹,海水就能藉由船首的傾斜角度越過防水艙壁,就像製冰盒溢出的水那樣,不斷往後淹沒。湯瑪斯·安德魯身為最熟悉這艘船的人,他深知鐵達尼號註定會沉了。他依據進水速度估計,船能維持漂浮的時間只剩「一小時,最多兩小時」,他強調這是一個「數學確定性」。
情節:在小艇甲板上,大副亨利·魏爾德告訴湯瑪斯·安德魯斯:「乘客嫌外頭又吵又冷,都進去了」。
史實:為避免海水觸及後爆炸,所有的鍋爐正排出高壓蒸汽,所以通過閥門和煙囪逸出了巨大噪音,幾乎蓋掉人們說話的聲音。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回憶:「無論你叫得再大聲,別人一個字也聽不到」。乘客勞倫斯·貝斯利將這種聲音描述為「一種刺耳、震耳欲聾的轟隆巨響,讓對話變得很困難」。所以當時很多乘客都躲進休息室、吸菸室或健身房,不願出來。另一些人則因為室外氣溫驟降,寧願待在溫暖的房間裡。
情節:到了室內,湯瑪斯·安德魯斯看見乘客們依舊談笑,音樂家們演奏著、服務員依然在供應酒水。
史實:絕大多數乘客和船員都相信,鐵達尼號是「不沉之船」,撞到冰山只需要維修,有些人還相信船只是掉漆而已,所以他們一開始很抗拒逃生指示,加上煙囪噪音和寒冷,更願意待在室內。乘客傑克·賽耶回憶道:「沒人聯想到任何嚴重事故,這是一艘不沉之船」。在與冰山碰撞約30分鐘後,船長召集船上的樂隊,指示他們在頭等休息室演奏,安撫乘客。
情節: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告訴船長,卡柏菲亞號正以全速趕來,可在四小時後抵達。
史實: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確實到過艦橋告知船長這個消息。當時收到求救電報的船中,只有卡柏菲亞號是距離最近、而且沒有被浮冰困住的船。但是這艘船的船速比鐵達尼號慢很多,即使該船船長亞瑟·羅斯特龍下令發動機全力運轉、關閉船上所有加熱設備,也要三個半小時至四小時才能趕抵事故現場。除此之外,卡柏菲亞號是掉頭全速衝進浮冰區,冒著自己也會撞冰山的風險去救鐵達尼號。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吼著問船長:「要不要讓婦女和孩童先上船?」,但船長神情有些恍惚。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後來回憶說,他注意到船長站在艦橋旁,神情恍惚的望著大海。他表示:「我吼著嗓子說,『我們最好先把女人和孩子們放進船裡對吧,長官?』,他聽到我在講話後,只點頭答覆」。二副因為撞上冰山時在休班,所以他連襯衫都來不及穿,裡面還穿著深藍色毛衣,這在電影裡忠實呈現。
情節:湯米和法布里奇歐試圖逃生,但發現船員將鐵門鎖上,不讓三等艙乘客通過。
史實:乘客瑪格麗特·墨菲(Margaret Murphy)曾表示,鐵達尼號船員特意阻礙了三等艙乘客的逃生路線,鐵門和舷梯被船員鎖上、封閉或派人看守。但首席麵包師作證說,他走過的區域「並沒有走道被封或上鎖的情形,三等艙乘客可以不受阻攔的前往小艇甲板逃生」。這可能是區域或甲板位置不同的緣故。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開始降下第一艘救生艇,過程中有一邊繩索放的較慢,讓救生艇傾斜。
史實:鐵達尼號降下的第一艘救生艇是7號,位於右舷前排第4艘,電影忠實呈現。由於新船的關係,繩索比較死硬、油漆也是全新,所以卡繩時常發生。3號救生艇的繩索曾反覆卡在滑輪中,數度黏住,幾乎讓乘客失去平衡。另外,煙囪的噪音也大約在這時候停止。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在客艙區不停打開房門,勸導女乘客穿上救生衣、到小艇甲板。並告訴女侍穿上救生衣,做個榜樣。
史實:根據多個證詞,安德魯斯曾不知疲倦的巡察客艙,告訴乘客穿上救生衣並前往小艇甲板逃生。女侍瑪麗·斯隆(Mary Sloan)表示:「他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無處不在,照顧每個人」。另一位女侍也作證:「他告訴我,『如果妳重視自己的生命,穿上妳的外套和救生衣,然後走過甲板,讓乘客看到妳也穿著救生衣』」。
情節:蘿絲碰見湯瑪斯·安德魯斯,要求指導她尋找被逮捕的犯人,安德魯斯便告訴她一串路徑。
史實:根據安德魯斯的指示,確實可以在E層甲板找到糾察長起居室。
情節:有許多女子不願登上救生艇。
史實:當時,許多夫妻都不願分開,特別是女性,有記載的例證非常多。最著名的是艾達·史特勞斯向她的丈夫伊西多·史特勞斯(梅西百貨老闆、前美國眾議員)說:「我們已經一起生活這麼多年了,無論你去哪裡,我都跟著你!」,他們坐在一對躺椅上等待著生命結束。
情節:卡爾和洛夫喬伊說到:「這老古板不讓男人上船」、「另一邊可以上」。洛夫喬伊稍後幾幕又提到:「跟著姓默多克的,他好像還算講理」。
史實:對於船長的命令「讓婦女和兒童登艇撤離」,一副默多克認為這意味著女人和小孩「優先」登艇,二副萊托勒則擴大解釋為「只有」女人和小孩可以登艇,因此默多克會允許有限數量的男子登艇。
情節:傑克和蘿絲為了逃生而撞破一道門,遭走廊上的服務員索賠。
史實:有生還乘客表示,走道內有服務員對乘客的破壞表示過抗議,並要求賠償航運公司的損失。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質問二副查爾斯·萊托勒:「救生艇怎麼半滿就降下?一艘可坐65人的船才坐20人左右?還有一艘只坐了12人!」。
史實:如果周圍沒有婦女和兒童等待上船,二副萊托勒就會讓「仍空著位置的救生艇」下水。他和默多克一樣謹慎,擔心繩索會斷裂、或者救生艇會翻覆,因此都不敢讓人坐滿。事實上,他們可以讓救生艇滿載65人並安全下水,特別是在天氣和海面非常有利的情況下,坐到70人都是可行的(12號救生艇到天亮時已經有74人坐在上面)。安德魯斯提到只坐12人的,就是1號救生艇,這艘船在沉船後也沒有回去救人,成為極大的爭議。
情節:三等艙乘客突破鐵門,和服務員們發生肢體衝突。
史實:乘客瑪格麗特·墨菲曾指證說:「在所有三等乘客還有生存機會之前,船員就將三等艙的閘門和樓梯全部鎖上,一群男子試圖爬上更高的樓層、與那些船員們對抗,所有人都陷入混戰、大聲咒罵著。女人和小孩在一旁禱告或哭泣」。
情節:一名女子遭旁人推擠,危險的抓住救生艇邊緣,下層甲板走廊上有男子將她安全抱回船上。
史實: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曾表示,看到一名女子自己踩空,差點跌下去,抓在救生艇邊緣,被服務員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抱回去甲板,後來這名女子又登上了救生艇。
情節:人群開始混亂推擠,二副查爾斯·萊托勒亮出手槍,威脅著要用它來維持秩序,然後轉身裝上子彈。
史實:大副亨利·魏爾德曾經向二副查爾斯·萊托勒詢問槍枝存放處,後來將一些子彈和一把韋伯利轉輪手槍塞進萊托勒的手中說:「你可能需要這個」。1時25分後,一些仍在船上的乘客開始恐慌或陷入混亂、試圖搶佔救生艇;萊托勒發現2號救生艇上坐著一群男子,便持槍對準他們大罵:「離開那裡,你們這些懦夫!」,他並未開槍,因為子彈也還沒裝,但嚇阻效果達到了,一些男子逃走。
情節:卡爾聽到下方吵鬧,探頭出去查看,海面上兩艘救生艇幾乎上下撞在一起,有男子持小刀努力割開繩索
史實:13號救生艇剛抵達海面、繩索還未解開時,就被排水水磊的水柱(為了抽出入侵的海水)往旁邊沖。這時,15號救生艇已將下降到他們頭上了,乘客只能拿出小刀努力割斷繩索,最後兩艘救生艇錯開距離,安全下水。
情節:五副哈羅德·羅威指揮的救生艇在降下過程中,有許多甲板上的男子試圖搶占。他不斷大吼「退後」無效,對空鳴槍了三次。
史實:當14號救生艇降下前,一群乘客試圖衝上16號救生艇,五副哈羅德·羅威立即用他的左輪手槍對空鳴槍三次,以控制人群、避免造成傷害。
情節:傑克和蘿絲來到小艇甲板,然後向格雷西上校詢問:「另一邊還有救生艇嗎?」,格雷西上校雙手各挽著一位女乘客。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表示,當D折疊艇正確掛在吊艇架上後開始讓婦女登艇,但是在15人坐進去之後,找不到更多的婦女,這時乘客阿奇博·格雷西上校帶領更多女乘客抵達。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向水手詢問:「大家跑去哪了?」,水手回答:「都在船尾,長官」。
史實:1時40分,C折疊艇從前方甲板開始降下,大部分乘客已經撤到船尾,所以C折疊艇幾乎載上周圍所有人。
情節:布魯斯·伊斯梅協助乘客登艇,一副威廉·默多克不斷向周圍尋找婦孺無果後,命令下水。此時布魯斯·伊斯梅趁機登艇,裝的若無其事。
史實:乘客傑克·賽耶證實:「就我所見,那邊沒有女人。我看到布魯斯·伊斯梅一直在協助乘客登上最後一艘救生艇,最後自己也坐進去」。伊斯梅後來表示,當時這艘救生艇附近都沒有其他女人和小孩,所以就坐上去了。
情節:一名父親安慰著救生艇中的妻女,聲稱自己會坐去另一艘。
史實:有許多家庭都是妻兒生還,唯獨父親喪生。乘客路西安·史密斯(Lucien Smith)告訴他的妻子說:「婦女和孩子優先只是個形式,這艘船裝備精良,每個人都能得救」。乘客亨利·科利爾(Harvey Collyer)在將妻子送上救生艇時說:「去吧洛蒂!拜託妳,勇敢的去吧!我會去坐別的小艇!」。
情節:許多男子聚集在煙囪旁的船艙頂部,他們合力嘗試將一艘救生艇推下來用。
史實:在最後時刻,阿奇博·格雷西四世、詹姆斯·史密斯、大副亨利·魏爾德、一副威廉·默多克、二副查爾斯·萊托勒等人曾在海官起居艙頂部、合力嘗試解開A和B折疊艇,試圖把它們移動到正在淹水的下方甲板。實際位置就如電影呈現的那樣準確。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持槍維持秩序,在極大壓力下開槍打死一位男乘客和被人推出去的湯米。他向大副敬禮後,舉槍自盡掉進海裡。
史實:雖然是電影中最有爭議的情節,但是它有相關證詞可以推理。幾名乘客作證,在鐵達尼號沉沒前的最後時刻,默多克開槍射擊兩名試圖硬闖救生艇的乘客後,也舉槍自殺了。另一些表示有海官舉槍自殺的生還乘客指出槍聲來自右舷前方的吊艇架附近,默多克正是右舷指揮官。曾經亮槍的三位海官中,也只有默多克死亡。
情節:傑克和蘿絲經過頭等吸菸室,遇見正在凝視油畫的湯瑪斯·安德魯斯,他將自己的救生衣交給蘿絲。
史實:根據服務員約翰·史都華(John Stewart)的證詞,當他經過頭等吸菸室時,看見安德魯斯站在壁爐旁,將救生衣放在附近的桌子上,雙臂交疊在胸前、獨自凝視著壁爐小時鐘上方的油畫。這段行蹤報告後來出現在1912年的著作《湯瑪斯·安德魯斯:造船者》(Thomas Andrews: Shipbuilder),並長期延續下來,成為最著名的傳說故事之一。
情節:頭等艙乘客班傑明·古根海姆和男僕穿著晚禮服,婉拒服務員遞上的救生衣,並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但我們想要來點白蘭地」。
史實:班傑明·古根海姆將救生艇位置讓給一位女乘客後,和他的男僕維克托·吉利奧曾回到B-84客房,脫掉救生衣和禦寒毛衣,換穿晚禮服,班傑明還戴著大禮帽。他向服務員亨利·塞繆爾·埃吉斯(Henry Samuel Etches)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生還者羅絲·艾米莉·伊卡爾(Rose Amelie Icard)在一封信中寫道:「大富豪班傑明·古根海姆幫助拯救了婦女和兒童後,他在禮服扣眼處插上一朵玫瑰花赴死」。這兩個人最後一次被人看見時,正坐在主樓梯門廳的輕便折疊躺椅上,一邊喝白蘭地一邊抽雪茄。
情節:船長愛德華·史密斯神情恍惚,茫然的走進艦橋,把自己關進操舵室,並在那裡抓著舵輪任由海水淹死。
史實:乘客勞勃·威廉·丹尼爾(Robert Williams Daniel)表示,在船沉沒之前,目睹船長史密斯淹死在艦橋操舵室裡,親眼看見海水至少淹到他的腰部,「我就再也看不見他了」。因此,這一直是史密斯流傳給世人的標誌性形象。
情節:沉船在即,音樂家們卻沒有停止演奏。在小提琴手華萊士·赫特利帶領下,他們繼續拉琴、放棄逃生機會。
史實:音樂家們原先在室內透過音樂安撫乘客,後來自行移動到小艇甲板上演奏。許多生還者表示,華萊士·赫特利和樂隊一直都在演奏,直到最後沉沒為止,樂隊成員全數罹難。他們的故事很快成為極受世人歡迎的傳奇,現在是海上英雄主義史上最高貴的象徵之一。
情節:一對老夫妻在床上相擁,海水湧進房間,兩人堅定攜手赴死。
史實:這裡就是伊西多·史特勞斯與艾達·史特勞斯的真實故事。伊西多曾以堅定的語氣拒絕登艇:「我不會比其他人先走」。艾達也堅持不與丈夫分開。其他人最後在甲板看到伊西多和艾達仍然坐在躺椅上,目擊者稱這一場景是「愛和忠誠最非凡的展現」。
情節:音樂家們演奏完最後一曲〈與主更親近〉。
史實:許多生還者表示,在鐵達尼號上聽到樂隊演奏了〈與主更親近〉。於是在最早的沉船報導中,這首曲子便和鐵達尼號的故事緊密連結了。
情節:艦橋沉沒、船長罹難,甲板上還有救生艇翻覆著無法載人。
史實:大約2時15分,突然增大的船身下沉造成一股衝擊,這被生還者稱之為「巨浪」,它從往後沿著小艇甲板猛力沖刷,兩艘折疊艇和許多人一起被沖走。
情節:大量人群恐慌的朝著船尾逃生。
史實:「巨浪」將許多人掃入海中,人群開始往船尾逃離。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作證說,他目睹大量人群從小艇甲板傾瀉而下,大概是在與3號煙囪齊平的小樓梯上,然後他也加入這些向船尾甲板奔跑的人群。
情節:煙囪倒塌,法布里奇歐當場被砸死。
史實:隨著鐵達尼號沉沒,船身傾斜,1號煙囪在自身重量(50至60公噸)的作用下坍塌,有好幾個人墜入水中,有人遭到煙囪壓死。坍塌的煙囪引發一個浪潮,把周圍46公尺內的一切東西沖走。
情節:船尾升起,螺旋槳露出海面。
史實:當船在水中傾斜時,生還者作證說,他們全都看到鐵達尼號的船尾升起,據說它與海面已經達到30度至45度的夾角。乘客傑克·賽耶證實:「儘管有幾個人在我們的呼喊和祈禱中努力的划,但我們卻逐漸被吸入一個巨大的旋轉物。我向上看我們就在三個巨大的螺旋槳下方。有一瞬間,我認為它們肯定會掉在我們頭上」。
情節:神父湯瑪斯·拜爾斯在艉艛甲板為所有將會遇難的人禱告,一手抓著蒸氣絞盤。
史實:神父湯瑪斯·拜爾斯據說曾兩次拒絕登上救生艇。當人群逃往船尾時,他正手持玫瑰念珠、聆聽眾人懺悔並給予赦免,最後罹難。
情節:船劇烈傾斜時,許多人往下滑落,摔在遠處。
史實: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作證說,當他正在穿過艉艛甲板時,船突然沉重的向左舷傾斜。船尾沒有上升,但前段正在下沉。根據他的證詞,除了他之外,所有人都被扔進井圍甲板裡大約有數百人重重的摔在一起。
情節:一位麵包師跨越安全欄杆,並拿出口袋裡的酒瓶喝起來。
史實:電影描寫的就是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他不但表示喝了好幾次酒,最後也爬到了最外圍的安全欄杆跨越過去,這樣當船尾沉進海裡時,他就在船外的最高點。
情節:在救生艇上的布魯斯·伊斯梅表情崩潰,轉頭過去,不敢目睹鐵達尼號最後的沉沒場景。
史實:布魯斯·伊斯梅作證說,當鐵達尼號在沉沒的最後時刻前,他轉頭過去,沒有看見船是如何沉入北大西洋。
情節:傾斜的機房裡,輪機長和工作人員仍在努力保持發電。
史實:輪機長約瑟·貝爾在事故中堅守崗位,帶領所有技工、工程師和團隊其他成員保持發電機運轉,供應燈光與電報機的電力。由於他們的努力,鐵達尼號才能持續疏散和對外呼救。輪機長最後和他的一些工作人員有可能死於鍋爐和發動機被海水淹沒時所產生的爆炸。世人稱他們為「機房英雄」,在利物浦和南安普敦立碑紀念。
情節:整艘船的燈光閃爍了一下,然後熄滅,陷入徹底黑暗。
史實:鐵達尼號在最後時刻,船上全部燈光閃爍了一下,然後完全熄滅、陷入黑暗。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回憶說:「我看到船尾越來越高,直到它從水中升起,然後傳出一種可怕的咆哮聲,那是鍋爐掉出來的聲音,它們砸爛經過的一切東西。鐵達尼號清晰可見,點著明亮的燈光,當鍋爐掉下去時,她陷入完全的黑暗,在滿天星斗的背景下還能清楚看到巨大的黑色輪廓」。
情節:鐵達尼號船體從中間斷裂,一分為二。
史實:裝滿海水的船首往下拉,同時船尾的空氣仍保持著上浮力這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在結構最薄弱的地方對抗著,燈光熄滅後不久達到峰值應力,這艘船就從中間分裂了,這一幕至少有14位生還者目睹然後作證,但斷裂說法不被調查聽證會採納,直到1985年發現沉船殘骸後才證實。
情節:船首沉沒之前,把船尾拉成垂直角度。
史實:由於在殘骸遺址中發現了來自斷裂處的兩片雙層龍骨,加起來長達21公尺,而且它們與分裂的船首與船尾距離相當遠,顯示它們在海面時就已經分離了。因此專家認為,淹沒的船首可能在短時間內仍透過雙層龍骨與船尾連接著,在完全分離之前將船尾拉向高角度。
情節:傑克和蘿絲也跨越了安全欄杆,位在船尾的最高點。蘿絲和麵包師目目相覷,看著船緩緩滑入海裡。
史實:當鐵達尼號終於沉沒時,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就用膝蓋騎在安全欄杆上。不過他作證說,當時欄杆上只有他一個人,而且「船尾並沒有達到90°垂直」。並表示沉船「只是滑行下去而已」、「感覺好像在搭電梯」,而且「連頭髮都沒有弄濕」。這部分,在電影中改的更加戲劇化。
情節:鐵達尼號完全沉沒,傑克和蘿絲互相緊抓對方,但因為沉船的吸力太強而鬆手。
史實: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曾證實,沉船時他遭到吸力深深拉入冰冷的海水中。但許多乘客也表示,「最後沒有明顯的吸力」,沉船吸力可能因位置不同而異。
情節:海面上有大量落海者,他們極度驚恐,發出非常多哭聲、呻吟聲和呼救聲。
史實:乘客勞倫斯·貝斯利(Lawrence Beesley)描述:「充滿人類的恐懼、絕望、痛苦、怨恨和憤怒,每一種可能的情感都混合在一起。我確信那裡完全壟罩著驚恐,幾百公尺外的任何一艘艇都沒人能擺脫這種震憾,因為知道這麼近距離,眼睜睜目睹一場悲劇...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發生」。乘客喬治·蘭斯(George Rheims)形容為「一種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淒慘呻吟和呼救聲」。
情節:一位救生艇上的船員拒絕划回去救人,他恐嚇其他乘客,如果回去會翻船。瑪格麗特·布朗則敦促其他女子拿槳划船,並與那位船員爭執。
史實:瑪格麗特·布朗曾敦促救生艇乘客開始划船,回去救人。指揮6號救生艇的舵手羅伯特·希琴斯便恐嚇船上的女性「回去沒有用」,他喊道「那裡只有很多殭屍。現在活著的是我們,不是他們」。瑪格麗特·布朗因此威脅要把他扔到救生艇外。
情節:五副哈羅德·羅威發號施令,將四艘救生艇綁在一起,指揮乘客挪出空位。然後他帶人回去尋找生還者,大量屍體讓他們前進困難,最後救起蘿絲。
史實:沉沒後,五副哈羅德·羅威將10號、12號、14號和D折疊艇靠在一起,將他船上的許多乘客轉移過去、空出許多位置。然後他帶著8名水手回到沉船現場,他回憶:「屍體多到連划槳都變得很困難」。當時海水溫度約攝氏負2°C,大約20%的落海者會在2分鐘內迅速死於冷休克,剩下的人會因失溫症而在15至30分鐘內死亡,而五副返回時已經過去45分鐘了。他們總共救起4名落海男子,其中一名則是來自英屬香港的中國人郎方(Lang Fang),他獲救後開始協助划船,哈羅德·羅威評論說:「他看起來像個英雄!」。
情節:蘿絲在卡柏菲亞號上仰望黑夜裡的自由女神像,下著滂沱大雨。
史實:卡柏菲亞號於4月18日21時30分抵達紐約港54號碼頭時,聚集了約40,000人在滂沱大雨中等候。
===============================================================================
關於電影中一些真實人物的性格特別明顯,善惡分明,這也是有歷史根據的,並不是導演刻意神化或醜化某個角色。
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造船廠工人表示,安德魯斯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領導者,並且仍是好朋友」。女侍瑪麗·斯隆(Mary Sloan)則描述了安德魯斯的性格「總是面帶微笑、親力親為、笑聲爽朗、心胸寬大、溫柔、親切自然,他對任何人都一樣,這讓每個人都愛他」。女侍維奧萊特·傑索普表示,工作人員都「習慣他在身邊走來走去,帶著疲憊但滿意的表情」。安德魯斯在乘客和船員中一直是個受歡迎的人,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甚至給安德魯斯烤了一條特別的麵包。事故時間,女侍表示安德魯斯的表情「看起來好
像心碎了」、「他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無處不在,照顧每個人」。他到處懇請女士們趕快穿上救生衣撤離,並在即將沉沒前揮動手臂發出響亮的命令要求女性登艇:「不要猶豫。坐進去,坐進去!」
白星航運董事長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他的負面形象主要來自新聞媒體,因為他逃生時仍有許多女人和小孩在船上。有些文章稱他為「鐵達尼號的懦夫」或「畜生伊斯梅」。特別是和伊斯梅有恩怨、掀起批評議題的「黃色新聞大王」威廉·赫茲。災難之後,很多諷刺漫畫或諷刺短詩紛紛出現,毫不留情的批評伊斯梅,隨後每部關於鐵達尼號的文化作品都將伊斯梅描繪成一個惡棍。所以導演是按照伊斯梅的主流歷史形象去描寫。不過事實上,伊斯梅引退後,花了25年處理災難賠償及其造成的後果,這顯示伊斯梅可能並不完全像文化中那樣負面。
乘客瑪格麗特·布朗:除了貧民背景、富豪身份塑造出的親切性格外,實際上瑪格麗特登上鐵達尼號之前就是個慈善行動家,她很關注婦女、孩童、青少年和勞工的權益。災難後,她在紐約利用自己的語言技能和人脈,協助所有鐵達尼號生還者都找到朋友、家人,獲得到醫療和緊急援助。隨後幫助建立了生還者委員會,當選為主席,並為貧困生還者籌集了近1萬美元。她過世後,得到一個「永不沉沒的莫莉·布朗」美譽。由此可見,這個角色熱心助人且善良的特質取材自許多她的真實事蹟。
舵手勞勃·希琴斯:多位生還者指證希琴斯在救生艇上把所有的毯子都拿去包在身上、罵髒話、喝光了所有威士忌、不斷侮辱其他人、將罹難者稱為「殭屍」、拒絕返回沉船現場救人、與女乘客瑪格麗特·布朗及海倫·邱吉爾·坎迪等人發生口角爭執,並且抱怨連連,不停表達負面想法。他在歷史上留下的臭名僅次於伊斯梅。
===============================================================================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男主角
導演沒有影射任何這艘船上的人,完全是他自己創作的角色。
當時船上只有一個傑克,叫做傑克·賽耶(Jack Thayer),17歲,陪父母旅行的頭等艙乘客。
也只有一個道森,叫做約瑟夫·道森(Joseph Dawson),23歲,在機房工作的加煤工。
兩人在航行中都沒有結識女伴、都不是三等艙乘客、沒有發生過任何與電影情節有關的事蹟。
美國好萊塢編劇大師克里斯多夫·佛格勒表示,傑克·道森的原型應該是少年眾神,如大衛王、阿多尼斯和巴德爾。
===============================================================================
以上諸多細節,都還能找到證人作證的來源,算是非常考究的一部電影。也許坐上時光機回到1912年,真的會看到電影中描寫的情節真實上演。
給大家提供另一種角度來看這部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3295279.A.3CC.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OLFC_Xsis
另外我弄了個網誌圖多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18/08/199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