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仰望,就是心之歸屬】
文| 繪本小情歌 汪仁雅
到兒文所課堂上讀了《 #月夜仙蹤》和《繁星之河》,備感驚艷。
林珮思將你我熟知的月的故事、生死簿傳說、#月下老人、#牛郎織女、伐桂的吳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鑿壁借光等為經線,細細密密的交織想像奇幻的緯線,在熟悉與新奇的故事線中,時而迷惘,時而心動,傳統與新的想像巧妙穿梭,不在受限於地域時間,只是單純愛戀著月,讓流麗溫暖的月色映照出故事裡的每個角落,皎潔而迷人。
這些作品反映出身為亞裔美國人的她,嘗試在身份、種族、自我認同的移轉中追尋。一如林珮思曾在訪談裡提到,過去她總是不斷在作品裡探索自己亞裔的身份,有過掙扎抗拒,然後才漸漸理解與接納。
然而,相較起過去的作品,新出版的《小星的大月餅》有著本質上的轉變,呈現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風格氛圍。首先是畫風,抽離鮮豔多彩的背景,褪去不必要的細節,聚焦在母親與女兒之間的眼神、姿態與互動,重拾一種簡單純粹的視角。另一方面,深濃的墨色更能襯出星月的光輝,留白的美感我們都懂,原來「留黑」也同樣那麼美。而大大的月餅有著獨特細膩的質地,彷彿在紙頁間,就聞得到手作的餅香,真想也咬一口,一口一口,滿月到弦月,不禁想起moon man,將月相的變化、灑落的星星,自然且巧妙鑲嵌在故事中,真是一絕。
此外,人物的表情與神態特別細緻傳神,因為這是林珮思自己的故事,貼近她的生活經驗與感受。圖像看似簡單,卻在悠遠中涵納無窮的力量,寫實的人物形貌姿態,兼有想像的馳騁無邊際,揉雜出一股奇異氛圍,再次構建出跨越虛實的路徑,連結傳統與創意、東方與西方、寫實與想像。
《小星的大月餅》想要傳達的是 #家庭永恆的愛,無需苦苦追尋自我的定位,也不再糾結東西方的藩籬,#愛是超越國族、#種族,愛是 #無條件的接納與包容,#愛是用寬闊的眼光看待差異。
生於斯長於斯,林珮思心中的理想家庭模樣,就是實實在在生活的當下,無論是美國人或台灣人,真誠的愛著生養你的那方土地那方人,踏實的過好每一天,生命的傳承與融合大過於定義,就像圖像裡用淡入淡出手法,象徵著融入與接納的渴望,月亮、星星、黑夜,加上母女間的親暱與愛,真是個 #適合月下獨酌 或是 #團圓歡聚 時分享的好故事。
#中秋
#月圓人團圓
《 #小星的大月餅》
博客來 https://bit.ly/2FeJvi9
誠品 https://bit.ly/3bSzvan
MOMO https://bit.ly/3hv5jDy
小天下 https://bit.ly/32ms9sm
鑿壁借光人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遭後世狂貶?|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史書《三國志》裡,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徵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己方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的頭號功臣。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了一個軍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去世,孫權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唸唸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三國志》記載,周瑜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孫策初亡,孫權「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諸將禮簡時,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評語,僅與程普不和,但他折節下交,終令程普歎服。史載,「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與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陳壽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的典故。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周瑜稱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後世,周瑜的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甚至最後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東晉,周瑜的厄運就來了。這個偏安江左、只擁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論上大做文章。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為正統,開始認定,周瑜為「小人」。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此後數百年,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對於這位憂國憂民的名相表現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風頗盛,常常明是治史實為思想政治觀的較量,文人政客間的朋黨之爭更是驚心觸目,三國正統之爭也在爭鬥之列,宋文壇多位大家被捲入。最終朱熹的理學佔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漸成定局。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沈,最尷尬的當屬身處其中的東吳。為了尊劉,自然就得貶曹貶孫,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難逃打壓。
然而,在民間的話語權裡,周瑜的身後命運更慘。
三國故事在三國時代結束之後不久便在民間有所流傳。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經徹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為久遠的資料,就是宋元之際出現的話本《三分事略》。在這部為適應市民娛樂需求而產生的話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經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為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在軍事上,他看似頗有才華,卻又似乎人皆可敗;在人格修養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狹隘。史傳文學中那個雅量高致、出眾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賢嫉能的平庸之輩。
市井間「尊劉貶曹」的觀念早已有之。在蘇軾的小品《東坡志林》中,就曾對民間三國有過這樣的描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感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民間對人物的褒貶品評是有著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他們「尊劉」,擁「帝蜀」,而對於站在對立面的周瑜,自然不會有好感。
之後,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的出現,徹底把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定建霸業;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最後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勛。
而另一面,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對於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襯。
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徬彿達到了極點。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在此將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進行對比,以正視聽。
關於諸葛亮三氣周瑜:正史記載,連劉備都評價周瑜「器量廣大」,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弔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關於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巧計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關於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計謀根本沒關係。
關於智激周瑜:純粹子虛烏有。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孫權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關於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等東吳將領之功。
關於荊州問題:實乃周瑜死後,魯肅為了「聯劉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荊州南郡地區借給劉備。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東吳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劉備借道的問題。周瑜死後,在魯肅的主張下把南郡地區借了劉備,此後東吳派出孫瑜伐蜀被劉備擋道,演義中可能故意把孫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響力,遠遠不及永遠的暢銷書、擁有億萬讀者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明朝之後,人們對周瑜的瞭解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迴蕩在幾百年來的民間話語中。劉繼興認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計他會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三國演義》?
原文載於《劉繼興讀史》作者:劉繼興,出版社:崇文書局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鑿壁借光人物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年第四十九屆吳濁流文學獎正式揭曉🎉🎉🎉得獎名單如下:
🎉小說正獎:黃崇凱《文藝春秋》,將獲頒獎金20萬元及獎盃一座。
🎉新詩正獎:騷夏 <淤積的字>等10首,將獲頒獎金10萬元及獎盃一座。
🎉新詩佳作獎:林婉瑜 <萬聖節派對>等10首,將獲頒獎金5萬元及獎盃一座。
🎉新詩佳作獎:崔舜華<口信>等10首,將獲頒獎金5萬元及獎盃一座。
🎊黃崇凱《文藝春秋》( 衛城出版)🎊
獲獎原因:以特殊視角介入台灣文學史書寫,以台灣創作群聶華苓、王禎和、鍾理和、袁哲生,以及深具影響力的影視、漫畫、音樂等藝文產品為題材,觸及台灣政治、語言、認同到社會變遷種種現象。作者以動人的文學姿態撿拾台灣歷史碎片,紀實與虛構交錯,卻又層層逼近現實,書寫句法饒富趣味,極具吸引力。
👉延伸閱讀
2017Openbook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文藝春秋 https://goo.gl/HwMR9z
👉10月伴讀 #English》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美國夢——黃崇凱、蔡振興對談《文藝春秋》之〈狄克森片語 https://goo.gl/N99FpE
🎊騷夏 <淤積的字>等10首🎊
獲獎原因:以《瀕危動物》一書,揭開華文詩集前所未有的女同志情欲書寫,騷夏(1978-)的詩,對於性、性別、家庭、人我關係,一貫有著深刻嶄新的挖掘。獲獎的〈淤積的字〉等十首,半數為散文詩搭配曼陀羅畫作,另半則形近傳統抒情詩。騷夏自在遊走兩者間,以帶有童趣的塗鴉,揉合動物意象的描述,說出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惑與痛,並揭露對另一女性身體的渴求與挫敗,在誠實直面欲望所誕產的即興劇碼中,銳利,苦澀,強悍地戳穿了各色假面。不可得的愛,則是下半場的基調,無愛生活的自我咀嚼,獻給欲望對象的想像與告白,如得其情者,必也見識了有愛之人的哀憫與矜貴。
👉延伸閱讀:《橘書》( 逗點文創結社)
👉閱讀讀者(詩人篇)》騷夏:「推薦詩集,就像推薦『藥』給別人一樣荒謬——但我推薦波戈拉《陰刻》。」
https://goo.gl/PXAwfr
🎊林婉瑜〈萬聖節派對〉等十首🎊
獲獎原因:林婉瑜(1977-)的詩可口,悅人,〈萬聖節派對〉等十首長短詩作,對童話、app、試卷、考題等既有形式進行翻轉,除呈顯其詩作中後現代特質的遊戲性,亦一一藏進詩人對生命、對世界的關懷與思索。有別於現代詩易見晦澀之病,林婉瑜準確拿捏比例,使詩在能解之外,猶保留可耐尋味的餘地,鬆緊有致的文字,動用日常生活或自然景觀的種種意象,於是親切邀請所有讀者進入她稠人廣坐的,心的小劇場。
👉延伸閱讀:《愛的24則運算》(聯合文學)
👉人物》對詩和愛的一些計算:專訪林婉瑜 https://goo.gl/GQ4nvy
🎊崔舜華〈口信〉等十首🎊
獲獎原因:崔舜華(1985-)透過大量名詞,自現實的裂縫,思想的開口,情感的針孔,在詩中砌造出一個異質的(失)樂園。——內在信仰被削尖,因而可以便利地,舉發一則隱密的私人經驗;或是鑿壁借光,借來想像中得以脫離現實的他方。降低敘事,高度風格,字字斟酌,讀崔舜華如同讀一條繃緊的弦。弦上有音樂:生存的哀歌。
👉延伸閱讀《婀薄神》( 寶瓶文化)
👉餐桌對話》他們的生活如生食,他們的爭吵即熱炒 https://goo.gl/XTmR9c
吳濁流文學獎頒獎典禮將於七月中旬在新竹舉行。
照片左起依序為:黃崇凱、騷夏、林婉瑜、崔舜華
鑿壁借光人物 在 动画系列片: 第15集《匡衡凿壁偷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