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全部的學校都停課,孩子都待在家。
雖然有的人改成在家辦公。雖然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但不是每個人都敢請。
無論如何,孩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很多家長都在哀嚎,不知道要怎麼安排孩子的活動。
身為沒有後援,家有高需求寶寶,不想用3C育兒,常常一打一的媽媽,可以跟你分享我這2年來的心得。
#拋開陪孩子玩的想法
拋開「陪孩子玩」的想法吧!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在陪孩子玩,那麼你會覺得很痛苦,你會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自由,覺得自己很悲慘。
#和孩子一起玩
和孩子一起玩,好好把握這重新當回小孩的時刻。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常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學到很多事。
#育兒時光每天都在倒數
雖然孩子很黏,有時候還很煩丶很盧,但育兒時光每天都在倒數,等他長大了,有自己的朋友圈了,可能就不想跟爸媽玩了,好好把握這倒數時光吧。
#專心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當媽媽以後,屬於自己的時間變好少。孩子在家的時間很長,可以工作的時間更少。
我們是雙薪家庭,雖然我常在家工作,但女兒很黏我,我可以工作的時間非常少,但我工作的時間很專心,工作效率很高。
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獨自完成架網站丶設計商標丶製作線上課程丶做客服的工作。
只要用心+專心,真的可以完成很多事。
#讓孩子參與大人在做的事情
很多人常問我煮飯時小小孩在旁邊不會很危險嗎?
其實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一起幫忙煮飯,可以帶孩子認識食材,可以刺激孩子的五感,也能讓孩子覺得很有成就感喔!
不要擔心孩子會幫倒忙,不要害怕混亂,這都是必經的過程而已。
我女兒1Y10M起就跟我一起煮飯。她2Y0M就會自己用電鍋蒸水煮蛋、饅頭、麵包丶水餃丶煮飯,用烤箱做吐司披薩,現在2Y3M依然是我的小幫手。
今天午餐也是我們一起完成的。
今日午餐:
魩仔魚蔥花煎蛋(女兒說這是「披薩」)
毛豆紅燒肉
蒜苗蒸鱸魚
五穀飯
水果(芒果丶蘋果)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蘋果愛料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心得] 感覺長大... - 看板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孩子,我希望你快快長大 的評價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 破解25種心靈困境》書評/ 心得( 2020 ... 的評價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的評價和優惠,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的評價和優惠,MOBILE01、DCARD 的評價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花的親子日記 之「烏烏一歲三個月的作息與媽媽心得」
每天這樣看他沒什麼感覺,對比圖一做才發現這位嬰兒整個變好多,左邊那位大塊頭到底是誰啦~
#還好眼睛變大了
#不然以前笑起來根本沒有眼睛
#左邊五個月右邊一歲兩個月
話說最近有人又問起烏的作息,其實跟之前分享的沒有太大變動唷!
9:00起床、喝奶
——看書、去公園玩、玩玩具
12:30午餐(現在軟硬飯都吃、都是無調味的原型食物、不吃麵不吃饅頭主食都是飯)
13:00睡午覺-15:00左右
——看書、散步、玩玩具
17:30晚餐
18:00水果
——看書、玩具
20:00洗澡、睡前奶
20:30睡覺
基本上除了午覺時間會前後微調半小時之外,每天大多是這樣沒有太大變動。
水果的話主要是芭樂蘋果香蕉,幾乎每天半顆至一顆蘋果,他算吃的非常健康養生(媽媽覺得羨慕)
我覺得這時期有趣的是可以做的互動更多,他也可以真正知道「玩具怎麼玩」。
也更聽得懂大人在說什麼。
例如為了滿足他口腔期我讓他睡覺吃奶嘴,但有一陣子保母寵他會讓他平常也咬著,導致後來他看到奶嘴就會拿過來咬。
後來有一次他看到奶嘴又咬,他很聰明知道我都會拿掉,看到我在看他就飛奔跑走(不誇張他已經可以小跑步速度之快)
我就跟他說:「烏烏啊,媽媽跟你說為什麼媽媽都要把你奶嘴拿掉好嗎?」
他就轉過來遠遠的看著我。
我跟他說:「因為你長大了,長大了漸漸就不需要奶嘴了,媽媽知道你睡覺習慣咬奶嘴,那我們就睡覺吃,平常的時候烏烏試試看不要吃,好嗎?」
然後他就有點猶豫的看著我。
我又跟他說:「沒關係媽媽不會拿走,但是看你要不要試試看,我們試試看只有睡覺再吃奶嘴,如果你不想試也沒關係~」
這時候他就走過來,我就問他要試試看對嗎?
他就說:「嗯~」然後自己將奶嘴放到我手上,我就誇獎他,他就笑著跑走繼續去看他的書。
這一刻我真的覺得我的寶貝長大了,雖然才一歲三個月,但他真的已經可以懂很多更深的句子,也可以漸漸地讓他明白「為什麼」
像有的小孩是會怕你嚴厲,你兇他或瞪他他就不敢,但烏烏非常非常倔將,我已經試過口氣嚴厲的跟他說話,這招沒用,他會硬要跟你對槓(這下次再分享),反而溫和的跟他說話他很願意理解跟嘗試。
目前我的教育方式都是讓他多方嘗試,只要沒有危險性,在家裡電話、拖把、任何東西都是他的玩具。
甚至我泡奶都帶著他讓他自己舀奶粉,他的益生菌自己加,買小拖把讓他自己拖地,生活中能讓他嘗試的我就帶著他嘗試(當然會掉一些奶粉出來必經之路啦)
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主張「允許孩子探索環境、接觸真實生活」,因為現在這年紀的孩子其實玩具沒辦法滿足他們的心智。
像他們在重複一些生活中無意義的動作,例如拿著電話一直按的時候,其實都是在自我建構各種重要能力。
所以我走的路線就是讓烏「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多方探索。
#這孩子每天追蜻蜓蝴蝶
#也每天追狗我們鄰居的狗都好怕他啊
每天看著他長大,總覺得自己也在成長(老化?)
更多的想了解孩子的心理、更多的想了解這社會變成什麼模樣,以後我的孩子要面臨的是怎樣的世界。
媽媽能做的只有放手讓他嘗試,培養他成為內心強大、快樂、善良、有智慧的人,就是媽媽最大的願望了~
#還有一個願望是臉可以繼續肥到國小嗎
#這個肉媽媽真的好喜歡啊
=====================
花兒&烏烏其他出沒地點:
✔️花花IG: https://reurl.cc/EKXDD0
✔️烏烏IG: https://www.instagram.com/uzziel520
✔️烏烏FB: https://reurl.cc/k5pWlb
✔️花花好物推薦社團:https://reurl.cc/L1XDDL
✔️花花好康公告Telegram:https://t.me/joinchat/AAAAAELYtAe-bqTaQS4KOA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章轉自Aletheia Pan
今早讀愛智者林投姐的故事分析,真的好有感觸!鬼故事很恐怖,但更恐怖的是,這些故事卻是我生活中的日常。
在我的工作場域當中,存在著許多主流社會以外的邊緣人。這則林投姐的故事,就令我想起許許多多在我長長的服務生涯中所見的無力母親。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行爲既多、且激烈,當我發現針對孩子本身所進行的調整與行為介入施力困難,而過去所學的一切方法幾乎是毫無用武之地,正好那也同時是我個人有意識地進行個體化歷程的起點,我開始學習著觀察,推動這一切連鎖反應背後的心理動力究竟為何?而我身處的角色,能夠如何打破這個連鎖反應?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是屬於孩子本身,我們要解決問題就要解決孩子本身的問題,但如果問起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絕大多數都會知道,孩子問題來源絕非始於孩子身上,反而孩子經常是一面鏡子,清清楚楚地呈現、映照出孩子身後家庭的模樣。當家庭的模樣開始改變,孩子的模樣也會隨之改變。
這學期我有個孩子,國中就有拒學的紀錄,國中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就載明了經常就是有一天沒一天地上學,混到國中畢業。九月開學,孩子完全沒有出現,家長也完全聯繫不到。一直到十月中才聯繫學校說要註冊。註冊前一週,媽媽帶著孩子來學校先找我面談、認識環境,我才第一次仔仔細細有機會端詳這對母子。
母子二人看起來都十分羸弱,媽媽說自己身上還有車禍舊傷,孩子期初沒有立刻註冊也是因為發生車禍,現在還不是很強壯。我問說怎麼不接電話呢?卻顧左右而言他地不回話。後來班上另一個孩子的母親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這個孩子的媽媽總是躲著老師,很難找。問孩子現在終於要來上學了,有沒有想問老師的事情?
孩子看起來蒼白瘦弱,眼神卻是還算機靈閃亮的。我們坐在烘焙教室旁的教師休息室談話,他閃著一雙眼睛不停掃描未來的同學們,看起來有點不安。我問他:「你有擔心的事嗎?」孩子問:「會有人欺負我嗎?」我說:「你國中有被欺負過嗎?」他說有。我說:「如果有欺負人的行為是違反校規的,老師也會教你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你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你就不會被欺負。欺負只存在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上。」他點點頭,安心一點。但一旁的媽媽卻開始擔心起來,一直說自己的孩子很弱很怕被欺負,要老師一定要好好保護孩子。接著我們一邊參觀一邊互相了解學校與家庭雙方的現狀與期待,才慢慢拼湊出這個家庭的形貌。
孩子的爸爸在他小六的時候就離開了,他還有三個兄姊,現在都已各自在工作了。媽媽年紀看起來並不大,我猜測很年輕就結婚,然後一口氣生了許多孩子。孩子說:「我媽媽身體很不好,哥哥姊姊都會照顧她,可是哥哥姊姊都長大了,他們以後就不會在,所以我要保護媽媽、照顧媽媽。」
在這裡我看見的是一個年輕就失去丈夫守寡,失去生活動力的母親,孩子們也許很乖巧,加上一直有社福單位的支持和服務,前面三個孩子都長大獨立了。最小的這個和母親的連結最深,當後來開始來上學之後,卻又漸漸開始遲到、請假、缺席、不聯繫......,並且告訴我他不想來上學。我問:「那你又為什麼要來呢?」他說:「因為媽媽要我來。」「媽媽要你來怎麼不能每天把你叫起床呢?」「因為媽媽也起不來。」
孩子在學校是乖巧但膽怯的,容易受到驚嚇,卻總是表現得一副鎮定的樣子,冷冷地觀察其他人來瘋的同學們,看得出來脆弱,但是有種被迫的早熟。
在這裡我們已經開始可以看得到這個故事是否與林投姐的故事有著些微的重疊呢?年輕就進入婚育生活的女人,陽性面一直潛藏在自己的身後,也許丈夫離去之後,原本是一個能夠發展自己陽性力量的契機,但社福單位很快接手,補足了那個空缺,卻少了一點推力去推動她這個重要的發展。
於是形成了什麼局面呢?這位母親的力量不但無法轉化為一股拼搏、求生的陽性動能,甚至往母親的陰暗面發展,她無法再給出母性的滋養、支持、關懷、生活照顧,而是成為一個黑洞,不僅無意識地將孩子轉為自己的替代性伴侶,並且把孩子的心靈與自己乾涸不再發展的心靈綁在一起,使得孩子逐漸失去鮮活的生命力。她無法展現正向母親的原則:給予、滋養,成為了負向的母親:吞噬、終結。
看見這件事之後,我思考,在這個故事當中,若我們不要故事走向死亡的結局,那麼應該補上的角色,是什麼呢?
我閉上眼睛就看見一個大黑洞的意象。這黑洞將一切可以吸入的全都納為己有,卻無法吐出些什麼。我站在黑洞邊緣,避免讓自己成為那個被吸入的一份子,我看見這孩子在黑洞邊緣掙扎著不讓自己掉下去,卻根本沒有力氣爬出來。
於是我採取了「那我就讓你掉下去吧」的立場。我補上一個陽性的角色,迫使這兩人「必須採取行動」,製造一個「我們必須做點什麼」的局面,打破那個一直以來等待他人給予、配合、救援的黑洞模式。
順著一次孩子隨口說他想休學想去工作的話。我說好,反正你想工作,不必在學校浪費時間(我是真心的,可不是做戲。因為我本不覺得人人都該上學,既然不想上學,想工作,那你就去。大不了後悔了,明年再註冊)。明天我就開始幫你申辦休學手續,也會通知媽媽來學校簽名辦理。因為你沒有辦法每天穩定出席,負起你該負的責任,學校也沒有義務給予你學分和學位。
這孩子國中三年可以說是混畢業的,實際上學天數沒有幾天。因此不到我說這句乾脆休學,他依然是不痛不癢的。當我毫無懷疑地建議他休學,明天就不用來了,他反而開始猶豫,說媽媽不會准。我說那我打電話給媽媽請他准吧。(媽媽當然不會准,因為沒有上學就沒有補助了。)
當我很嚴肅地告訴媽媽,以他不穩定的學習狀態,這學期不會拿到學分,繼續讀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反正畢業證書也拿不到。媽媽很遲鈍但是也很驚訝地說:「怎麼會這樣?國中都可以讀畢業啊!」我說:「沒有努力就沒有讀畢業這種事。休學吧!去工作也很好。」媽媽越來越緊張了,說:「他高中沒讀畢業哪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說:「他又沒有來上學高中怎麼會讀畢業?」媽媽才說:「好啦我會叫他去上學啦!不要休學啦!」
我說:「這要看你們努力的程度。從現在開始到學期末如果能夠穩定每天出席,我就願意讓他繼續讀,如果到下學期又開始無法出席,那也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
我看見了在這個故事裡,我遞補的角色,叫做「缺席的父親」,而我剛好是一個父親能量很旺盛的人。
那天開始我看這孩子每天雖然看起來勉強,卻開始能夠「拖著自己」每天出席。即使整個人蒼白病厭,但我開始一點一滴指派給他各種發展陽性力量的任務,像是課程時當小組的組長、堅持完成困難又需要耐性的任務、堅決地和其他人溝通等等,感覺這個孩子終於像其他人一樣開始慢慢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我問他,你改變好多,是什麼讓你改變?
答:
1. 因為我養了一隻貓叫我起床,就在我決定不要休學那天。
2. 因為你我才來的不然我討厭學校
3. ......... 看一眼旁邊的女同學。
綜合三個答案,就結論一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逃脫服向母親的吞噬?
1. 補足孩子生命中缺乏的陽性動能:推動、規範、給予社會現實的自然後果、訓練、強化生活的基本技能。支持孩子但非給予壓迫。
2.幫忙把阿尼瑪投射轉移到母親以外的對象......(誤)
這件事最後算是以容易的方式解決。實際上採取行動的時間少,但觀察整個局面,思考與盤算所投入的時間多。我認為如果我沒有讀那麼多神話、不了解人類整體心靈的共同運作模式,我肯定會停留在表面打轉,甚至為了學校總是千方百計要把學生留住不鼓勵休學的態度苦惱不已,或是為了我居然要讓學生休學這種想法而感覺自責或不負責任。
這學期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當我翻閱著愛智者精彩的文字,以及十分務實在教育現場的應用,我理解到我們是同路中人。榮格心理學並不虛無飄渺,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原型與運作原理,他們能夠非常踏實地運用在生活當中,也能使我們更認清自己與他人現下的生命處境,我們該如何踏出下一步。
並且更加謙卑而且深刻地認識到:生命之道無他,只有謙卑地呈上我們空空的雙手,接受生命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痛苦或者甜美,每一刻當我們首先自認無知且心甘情願地領受「why me?」,隨之而來的轉化與圓熟,會是此生最大的祝福與恩典。
由於這份學習榮格心理學應用在工作實務上的效益,當我知道愛智者不在台中辦理簽書會時真是非常失望,因為有很多想要討教交流來著!便留言邀請,也很感激愛智者與社長兩位真的義氣相挺一口答應。之前太過忙碌都沒有好好發心得文和宣傳文,今天終於結業式了!也讓我用這篇文章,來記錄一些小小的故事,並且誠摯推薦台灣第一本真正結合榮格心理學與教育、終生學習,實務性與應用性極高的榮格讀物。
特別是台中的朋友,千萬別錯過與作者會談的機會喔!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pse.is/postc21
第一次請各位朋友幫忙轉貼我的文章分享!如果您喜歡與認同!
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心得 在 [心得] 感覺長大... - 看板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文有點長,一個21歲對於長大的感想,
希望板上大大也能分享什麼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
長大感覺這社會怎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隔線__↓內文
長大,一個小時候常常希望的事情,真的面臨長大卻發現原來長大是種無法碰觸的困難。
小時候總是會期許,長大之後要做什麼,成為今天的我沒有極限阿,成為會丟火焰球的男
孩,一個跟愛因斯坦差不多偉大的人之類的鬼話,時間總是一瞬間就過了,快的讓我來不
及喊叫就沖入馬桶了,一轉眼21歲了,一個在有皇帝的年代都不知道是幾個孩子的爹的年
紀,依舊看不出自己有哪裡偉大,(低頭看看日益茁壯的胯下)。
從簡單的角度下看,長大就雞雞變大(平常也沒大到哪) ,妹妹變得……..會28天吐一次
檳榔汁,開始有駕照,開始能半夜不回家也沒人鳥你,開始做一些國中小學不能光明正大
做的事情,轉個身成年了,談戀愛也變得不需要躲躲藏藏,大學裡社會上,一堆人在打炮
,一堆人愛打炮,一堆人打完砲還收錢,一切的一切變的不在神聖而不可輕犯,小時後交
個女朋友,在學校牽牽小手,摟摟小腰,就搞的像要浸豬籠似的,幹!!!好叛逆,對於那
些偷嘗禁果的同學,無不豎起大拇指,投以崇拜的眼神,大聲讚嘆著你屌翻了,雖然在女
生MC遲到的時候感受到同學的軟屌表情,依舊不減他挺進時的英勇,但成年了,處男處女
才真的好叛逆,社會的轉動真的快的讓人啞口,BUT!!!坦白說,打炮駕照雜七雜八的瑣事
與長大的關係好像略顯膚淺,生理上或許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提醒著自己,唉唷!!!你已經
長大了喔,所以長大了嗎??
長大,是種內心層次的東西,開始有了真實的虛偽,完善的掩飾,一種為了生存而求全的
無奈,漸漸的失去所謂的單純天真,是好的嗎?
長大真是一件讓人不舒服的事情,無法抗拒它,只能讓自己去接受,曾經的單純變的讓自
己陷入一個不能言語的谷底,自己是否真的因為長大而有所改變? 想想小時後,正義集滿
全身的你,同學亂丟垃圾,跳出來大喊” 放開那個女孩 “ !!!!!! 這事件很小的事情,
卻是非常正義的行為,長大了,這件事情漸漸的不會從你口中說出,或許正義在你心中依
舊不滅,卻因為保護自己的機制開啟,腦中跑馬燈跑出,不要惹麻煩,這不在你業務範圍
,事不關己己不操心侵佔了你單純的正義,一種長大的悲哀。
長大,就是這樣,某些事情總是關係著利益,但是依舊仗義執言的人也是有,但是聰明的
傢伙一堆,卻不是人人都叫愛因斯坦。
開始覺得長大,覺得肩膀上有了重量(絕對不是靈嬰),開始要變的像小時候討厭的大人,
開始要為了很多事情去偽裝,開始就算是對的事情,沒有證據也無法大聲說出口,開始沒
辦法暢所欲言,就像一個過程,讓你成長到一個你不想卻只能接受的路,闖關,面對到最
後的大魔王,才發現你已經跟大魔王像雙胞胎兄弟姐妹了,人生中遇到的每件事情不管是
吃虧或者佔便宜,從中得到的經驗,為了下一道關卡而升級、成長,好像也只能這樣,照
著劇本走,接受這個八股結局,能選擇的好像只有討厭跟非常討厭。
長大,朋友好像變的不是那麼的真,朋友好像偶而出現在工作上課業上的夥伴,沒有利益
輸送的朋友還是一輩子的,朋友需要很多,但好的就算只有一個也就夠了但是如果沒有,
那…….很可憐。
感情的世界裡,有人永遠長不大,有人永遠不年輕,就算能夠呼風喚雨身經百戰,也常栽
在愛情裡,愛情沒辦法1+1=2,太多事情沒辦法1+1=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在於
他的合理性,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只在於他的合理性,社會上角色太多,每個人都是主角
,每個人都是配角,總有定位,如同足球賽裡,越位就犯規,而社會上,越位就討人厭。
對於長大,其實很怕一種步入人吃人社會的恐懼,往往空虛無聲無息的爬滿全身,夜深了
問自己,快樂嗎? 鬧鐘響了戴上面具,又是一天,好諷刺,諷刺的好真實,記得學校生活
嗎?(幹!!!你雖然21歲但是還是學生) ,大學生 半個社會人,算是小型社會的初體驗,什
麼人都有,忍者阿、藝術家阿,所謂的團隊精神只是學分取得的條件罷了,沒有全班想看
中華隊的鼓譟,沒有因為太陽太大偷幹選舉旗幟當窗簾的白痴,沒有大隊接力倒數第一的
哭與笑,沒有全班偷訂外送飲料躲教官團結,沒有在空教室打棒球的熱血,沒在集體在早
餐店翹課看王建民,沒有了…沒有了,這是回憶,最單純快樂的回憶,或許長大是人生必
經的階段,或許成為討人厭的大人是為了生活,但是不要忘記曾經的單純天真,就算把它
藏起來,也不要丟掉它,很多事情用錢買不到的。
--
該怎麼尋找回來
遺失在角落的悸動
不是貝克街的偵探能尋的
只能用心聯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139.89
※ 編輯: straw0910 來自: 219.85.139.89 (10/26 15: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