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屍】
初章.大疫將至(壹)
傳說,有一河川分隔陽世陰司兩界,其水皆血,潺潺流向森羅不知處。河水腥穢難近,蛇蟲滿布,河中傳來淒厲不絕的慘叫聲,是一群又一群不被允許登渡彼岸的亡魂。河岸邊有一石碑聳立,在血月的紅光照耀下,只見上面刻著三個大字……
「三途川」
今,有一男子倒臥岸邊,身邊站著三個身影不言不語的望著他。其中一名頭戴白色高帽,身著白色長袍的高瘦之人打破了沉默,說道:「應該快醒了吧?」他一臉哀戚、眉長至顎、口吐長舌,躬身伸手搖了搖地上的男子。
男子悠悠轉醒,睜開眼看了看四周與那三個人,突然一股濃烈的腥臭撲鼻而來,他「唔」了一聲作嘔,緩緩地開口問道:「我死了嗎?」那三人中頭戴黑色矮帽,面部猙獰、身形矮胖的黑衣之人向一旁的青衣者問道:「老大,吾等該向他說嗎?」
「一半一半吧。」青衣者上前扶起男子,拍落他身上的汙泥,又道:「如何?怨恨嗎?」男子摸了摸頸上的傷痕,血水潸潸不止,苦笑道:「只因提了開髗手術便慘遭斷頭,如何不怨不恨?那幫愚人......」青衣者搖了搖頭道:「怪不得汝,汝行醫濟世大半輩子,本可屍解入道,卻在即將功成時遭他人所破……唉,怪不得汝、怪不得汝。」
「唉———」男子仰天望著血月長嘆後道:「又能如何呢?看來只能早早過橋投胎去了。」雙手一攤便四處張望尋思著奈何橋在何處。此時青衣者說道:「不,汝投不了胎。」男子轉頭驚道:「殺小!?」青衣者解釋道:「汝屍解未成,魂不歸天界,陰司也容不下汝,肉身亦毀而返不了陽世,可說是不屬天、不屬地、不屬人間,不屬三界的存在。」
男子聽完癱坐在地,喃喃說道:「姦爾娘,難道我就坐等魂飛魄散嗎?不,我行醫一世,怎能落得此下場?我不服!」
青衣者見那人如此憤恨不平,緩緩展開手上的折扇說道:「這就是吾在此見汝的原因。」男子疑問道:「何出此言?」青衣者回道:「感念你在陽間濟世救人,解百姓患病之苦,本座決定幫汝一次,以劍解的方式助你入道。」男子聽聞後驚道:「當真?!」青衣者揮揮折扇「哈」了一聲,又道:「當然,但相對的汝得幫本座完成一件事,這劍解才算成。」
男子「嘖」了一聲,說道:「不是吧?就不能乾脆點?」青衣者沒理會,繼續說道:「現今瓷國正逢疫邪之亂已達無法掌控的局面,然,有心人士爲染指東寧國,便將疫邪傳入東寧。瓷國長年以暴政治國,這局,無人可回天。本座希望汝能走一遭東寧國,這次防疫將是汝入道劍解的最後一環。」
男子疑問道:「瓷國?東寧國?現在不是鼎朝嗎?」青衣者笑了笑,說道:「日月星轉,陰司傾刻間,人間千百年。」男子說道:「原來我都死這麼久了。」苦笑了一聲,又道:「入道劍解,我要怎麼作?」
青衣者說道:「此番疫邪不同於前,染上之人行將就木,後嗜人肉、飲人血,如同飢餓的野獸般。由於屍人仍處陽世,靈魂鎖於軀殼內,范謝二將勾不到魂,所以要透過汝解決屍人。」男子道:「但我陽世軀體已毀,如何走這一遭?」青衣者道:「本座將以『獄生蓮』重造汝的肉身,吾之佩劍『憐蒼』鑄汝之骨,汝將成半人半屍,待日後防疫功成,為之入道劍解。」
男子思索了一下,說道:「也只能這樣了。」青衣者見男子答應,收起折扇收於腰間,左手翻掌,只見掌心化出黑霧,一朵黑葉花瓣血紅的蓮花隱約生成。青衣者看著獄生蓮向男子說道:「記住,從今往後汝便不再姓『華』,生前之名亦不可用,生死簿上已劃去汝的姓名。本座現賜汝『墨』姓,『思凡』為名,去到陽世後,不得主動向他人提起汝生前的本名,否則汝將魂飛魄散於天地間。」
墨思凡問道:「但,我區區一名大夫,如何收拾染上疫邪的屍人?」青衣者「呿」的一聲,調侃道:「生前『極道醫刑者』這江湖名號該不會想撇的一乾二淨吧,墨大夫?」墨思凡聽聞不禁得意的一笑。青衣者向一旁的黑矮帽使者說道:「老范,將東西交給他吧。」語畢,只見黑矮帽使者卸下間上一口小麻袋遞給了墨思凡。
墨思凡接過麻袋問道:「這是何物?」青衣者說道:「一些好東西,汝興許用得著,還有三張殺生符。此處切記,殺生符黑底金字,乃召范謝二將入世無差別殺戮勾魂,極損陰德之舉,倘若三回用盡,也代表汝將修不成道,劍解亦破。至於其他物品的用處,盡在袋裡的信中汝自個琢磨吧。」
墨思凡轉過頭去,碎聲說道:「姦爾娘,丟了一堆東西給我就要我孤身一人犯險⋯⋯」青衣者「哈」了一聲說道:「說到這,汝務必在陽世尋得一名女醫,該奇女子是本座安排......」語未畢,墨思凡回過頭喜道:「想不到你連媳婦兒都幫我安排好了。」
青衣者:「......」
白高帽使者:「......」
黑矮帽使者:「......」
墨思凡:「......???」
三途川中漂過的亡魂:「哈哈哈哈哈哈...嗚嗚啊啊啊...哈哈哈哈....嗚啊...哈哈哈哈...嗚啊啊啊啊...」
「沒事,你說。」墨思凡打破尷尬的氣氛說道。
青衣者繼續說道:「該奇女子是本座安排此番東寧防疫的關鍵人物之一,她家傳神器『百髓鍼』對付屍人將是一大助力。」
「百髓鍼!?」墨思凡驚道:「傳聞此神器乃春秋時代,以一百零八名醫者捨生投爐由歐冶子所煉成,懷有一百零八名醫者的濟世大願,持有者便是名滿天下的神醫『扁鵲.秦越人』,想不到此鍼還存於世上。」
青衣人道:「正是。」語畢,見掌中獄生蓮已成,向墨思凡問道:「獄生蓮成形了,汝準備好了嗎?」墨思凡說道:「你說那名奇女子有何特徵?」青衣者答道:「有,她擁有一頭如彼岸花紅的瑰麗秀髮,傾城容顏乃世間罕有,她潔白的衣裳繡有妖紅似火的彼岸花......」語畢,隨即唸唸有詞地將獄生蓮一掌拍進墨思凡胸口膻中,墨思凡只覺胸口一沉,還未反應過來,只見青衣人右手化出「憐蒼劍」刺來,墨思凡下意識地閉上雙目,青衣人迅速將劍刺入獄生蓮心,透體而出。
只聽耳邊一道聲音迴蕩:「解生者之苦亦解亡者之苦,莫讓亡魂帶病來見本座,對了,吾乃城隍...城隍...城隍.........」
墨思凡「啊」的慘叫一聲,猛然睜開雙眼,豆大的汗珠潸潸而下,他喘著氣坐起看著四周陳設,自己正坐在床上。
「原來又是夢⋯⋯」
此時房門「咿呀」的被推開,藥童走端著茶水走進房內,問道:「先生又作惡夢啦?」將茶水放至案上。墨思凡答道:「嗯,也不知是第幾回了......」語畢,起身走到案邊沏了杯茶。藥童道:「先生如此多夢,看是歸脾湯還是酸棗仁湯,一會兒給自己診斷一下我給先生準備藥去。」
墨思凡飲下茶水,深呼吸一口氣後說道:「不必了,我非身體有恙。對了,現在甚麼時辰了?」藥童道:「剛過午時。」墨思凡喃喃說道:「原來我睡這麼久了」藥童說:「咱昨日連夜趕路,想必先生累壞了,早晨我也沒敢叫醒先生。」墨思凡說道:「一會就去跟掌櫃的退房,咱近日得趕到虎茅莊,需要早點上路。」藥童搔著頭問道:「咱都還沒用過飯呢,做甚麼走這麼急呀?」墨思凡起身拎著外衣披上,走至桌邊拿起茶壺沏上一杯飲落,說道:「前幾日聽聞有一女商自瓷國返回東寧,落腳處便在虎茅莊。瓷國疫邪蔓延,我擔心該女商染疫,所以咱得越快去了解狀況越好。」藥童嘟著嘴,不悅的說道:「可是先生,咱還沒吃過飯呢!」墨思凡笑道:「行啦行啦,咱一會兒下樓用完飯後再趕路,你先收拾收拾吧。」
兩人收拾好,拎著行囊下樓就座。客棧店小二上前招呼道:「兩位昨夜可睡得安穩否?今天想吃點甚麼?」墨思凡回道:「挺好,小二你們這有甚麼在地聞名好吃的?」店小二指著牆上的菜單牌子說道:「有有有,我們笨港這有名的鴨肉飯、麵線糊,客官要不要試試?」墨思凡說道:「就來兩碗鴨肉飯吧。」店小二應了聲便轉頭向廚子交代了去。
墨思凡與藥童二人用完膳後稍作歇息便雇了車啟程上路。
過了幾個時辰,兩人的馬車於傍晚時分進到「鹿仔港」,墨思凡尋思:「不如今日多趕些路,待行至大肚在尋客棧落腳也不遲。」正要向車夫提起,豈知此時馬車竟停了下來,聽車外有人喊道:「停停停,這裡今天封路了。」墨思凡探出頭去,向車夫問道:「怎麼回事?」只見有一人走上前來,作揖說道:「不好意思,這條路封了,請各位改道吧。」
墨思凡下了馬車,問道:「這位大哥,我等正在趕路,不知何原因你們封了這條路,可否通融一下?」那人說道:「唉,勸你們還是別過,今晚我們鎮上要送肉粽,這條路下去是送肉粽隊伍必經之處,遇上了你們會出事的。」
墨思凡疑惑的「嗯」了一聲,問道:「送肉粽?送吃的也得封路嗎?」那人解釋道:「你們是外地來的不知道,我們這說的送肉粽其實是在說送煞。」說著說著便指向封路處旁的木板上,上面寫著送煞時辰,告示著生人迴避。那人又說道:「這煞要是不送走,全鎮的人都得遭殃。你們還是快快離開吧,千萬別再走下去,等過了今夜就好了。」墨思凡有些不耐的說道:「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要送煞?你跟我說說,或許我能想些法子。」
那人說道:「前些日子鎮裡賣雜細的阿文說去了虎茅莊進點貨,回來後不知怎地身體狀況突然變得很糟,沒來由的一直咳,說甚麼連味覺也喪失了。鎮裡的大夫看了看,說是感染肺病,但吃了幾日藥也不見成效,後來阿文說感覺呼吸不暢,覺得痛苦難當,本來大夫又開了藥給他,豈知那晚他便上吊自我了結了,想必是久病厭世。」墨思凡聽完心裡微微一震,尋思:「莫非……」又聽那人說道:「在我們鎮裡,舉凡上吊自縊者就得送肉粽,不然這個煞留在鎮裡還會死更多人的,這是我們百年來的傳統,還請各位諒解。」
墨思凡心想:「看來過是過不去了,不如今夜留在鹿仔港,確認一下是否疫邪已傳至此處。」想到此,便向那人問道:「好吧,那不知近處是否有歇腳的地方,我等今天就不趕夜路了。」那人指向一旁的小徑說道:「這條路可避開送煞的道路,你們走下去再過幾里路便能到一個小鎮,那裏有客棧可以歇息。沿路上的岔路還有人在守著,跟他們說是要去小鎮的,會有人給你們指路的,趕緊去吧,入夜了就不好了。」
墨思凡等人到達客棧後,只見客棧掌櫃的匆匆請他們入店後,就趕緊關上大門,掌櫃說道:「還好你們趕上了,不然再晚就來不及了。」然後轉頭向店小二吩咐安頓好墨思凡等人,又對著他們說道:「客倌,想必爾等來的路上也見到了一些告示了,今晚無論如何都別出去,聽到了甚麼也別好奇,窗子千萬別開也別探頭出去,好好地待在房裡。」
墨思凡說道:「這裡不是送煞隊伍的行徑路線,有關係嗎?」掌櫃的回道:「送煞也不是每次都一定能成,那東西厲得很,倘若有甚麼差錯,那煞衝破了結界,難保不會到我們這來。」墨思凡說道:「難怪一路上我看鎮民們家家戶戶門上還是貼了符紙,倒立的掃帚也沒少。」掌櫃點著頭說道:「就是、就是。所以你們今夜你們就好好休息,熬過了就過了。」墨思凡應了聲,便隨店小二上了樓。
入夜,鹿仔港鎮上的某處,一群人正集結著。空氣中瀰漫著詭異與不安的氣息,透骨的陰風時不時掃過,兩旁的大樹被吹的沙沙作響,附近的野狗像是發了狂般此起彼落的吹起狗螺,為今夜再添一分詭譎。此時有一人抬頭望向烏雲壟罩的天空,掐了指後,轉頭向旁邊一個譜了臉,身穿官服頭戴官帽的人點了點頭後,大聲喊道———
「時辰已到,啟程!」
待續......
#故事內容純屬虛構
#若有雷同那就雷同
#幹
#醫屍
#重啟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龍長期代長輩團也聽多諸多抱怨,他認為媳婦難為現在婆婆也難當。 #延禧攻略 #婆媳 #媳婦 老公整天喝酒不工作 欣西亞心寒發狠要離婚 https://youtu.be/0Jzq5ysqbuc 為錢跟老醜男上床?黃宥嘉的抉擇弄傻眾人 https://youtu.be/nEHPr_RYv8M 綠帽...
長媳難當 在 Tammy媽的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婆媳來過招,神隊友老公的生存之道秘訣大公開
https://www.popdaily.com.tw/forum/mama/876526
長媳難當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婆媳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看古人如何處理婆媳矛盾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婆媳矛盾,是一個自古以來不好處理的難題。現代人婆媳有矛盾,古代人其實也是一樣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婆媳之間的代溝,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二是婆媳之間爭奪對家庭的控制權;三是婆媳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感情寄託。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沒有分享的心態,沒有包容的境界,婆媳關係是不好處理的。古代與現代的歷史環境又不相同,處理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
丈夫聽母親的,婆媳矛盾完全站在婆婆一邊
中國的古代,是一個尊卑等級非常嚴格的社會,對於女人來說: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一個家庭中跟男人相比,女人是沒有多高地位的,只有順從的份。但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孝」的國度,晚輩對於長輩,是講究絕對的「孝」道的。對於兒子而言,不只要孝父,還要孝母。所以對於媳婦來說,在家庭之中,首先要聽丈夫的話,「既嫁從夫」,同時更要聽婆婆的話,因為連丈夫都要「孝敬」婆婆,哪敢不跟著丈夫一同孝敬,做出違拗之事?在一個古代家庭,可見媳婦的地位是最低的。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說,在長年的家庭生活中,媳婦是靠「忍」字生活的,一直忍到婆婆去世,自己的兒女長大,自己熬成婆婆為止。
因為媳婦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所以當婆媳發生矛盾時,甚至這矛盾不可調和時,往往丈夫會站在婆婆一邊,即便是媳媳有理,丈夫也會無奈地選擇站隊站在婆婆一邊,因為這是「孝道」大於愛情決定的。《禮記》中有關於如何處理婆媳關係是這樣規定的:「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古代基本上不講愛情,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愛情是人們的美好理想而已。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故事《孔雀東南飛》,劉蘭芝與婆婆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丈夫焦仲卿只能尊母命將劉蘭芝休了。雖然劉蘭芝人很好,「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焦母就是看不上她,故意找茬:「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休掉了媳婦的焦仲卿感情上受到嚴重打擊,劉蘭芝被娘家逼迫改嫁太守,也感到萬念俱灰,最後兩人雙雙殉情,釀成悲劇。
同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南宋的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陸游娶了唐婉,但陸母通過自卦認為唐婉會克死自己,硬讓陸游休了唐婉。陸游無奈只得尊母命休了唐婉。並留下一首千古絕唱:「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不過,陸游與唐婉兒並沒有殉情,唐婉改嫁,陸游再娶,二人詩唱相和,只是感嘆婆媳矛盾造成的離和而已。
唐代兵部尚書李迥秀沒有焦仲卿與陸游那麼多感嘆,有一次媳婦罵了婆婆的一個隨嫁婢女,讓婆婆感到不高興。按理說罵一個身份低賤的婢女有什麼關係,但李迥秀的母親出身低微,大概是有點物傷其類的感受吧。李迥秀聽說母親因為媳婦的問題不高興,毫不猶豫地把媳婦休了,他的理由是:「娶妻的目的是伺候母親,如果惹得母親生氣了?怎麼能留她?」。李迥秀對媳婦沒有一點同情,完全站在婆婆的立場。大概也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大丈夫何患無妻」的情結吧。休一個再娶一個就是了。
媳婦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如此之低,難道古代沒有幸福家庭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代也不乏幸福家庭,但這個幸福家庭,一定是男人娶的這個媳婦會辦事,憑借她的忍耐和智慧化解婆媳矛盾,最終婆媳和平相處,其樂融融。這些聰明的媳婦認為,既然這個社會是「婆尊媳卑」、「婆婆本位」,那跟婆婆鬥,是自找死路,會遭到整個社會包括丈夫的反對,不如選擇順從,那媳婦也有熬成婆的那一天,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順其自然才是明智之舉。
最有名的故事當屬東漢漢明帝時期的姜詩與龐三春故事。姜詩與龐三春的感情,類似於焦仲卿與劉蘭芝,但姜詩與龐三春處理婆媳矛盾的方法,遠遠比焦仲卿與劉蘭芝高明。姜母看不上龐三春,想方設法刁難她,龐三春選擇了順從。姜母想喝家鄉河裡的水,龐三春每天去七八裡外的臨江裡挑水給她喝,姜母做了兩個尖筒讓龐三春挑,為得不讓媳中途休息,龐三春也無怨言,最終竟然感動了太白金星。姜母最後逼迫姜詩休了龐三春,姜詩照辦,卻將龐三春安置在一個尼姑庵里生活,而龐三春仍無怨言,靠織布紡紗掙錢給婆婆買鯉魚吃,因怕婆婆生氣,委託鄰居姑姑代送。最後真相大白,姜母受了感動,親自接龐三春回家。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也是一個處理婆媳關係的典範,她的婆婆是一個「惡婆婆」,她非常孝順,但婆婆卻經常辱罵她,鄰居都想去勸說婆婆,馮氏卻不讓。馮氏的理由是:如果鄰居們都去勸說婆婆,豈不是說明婆婆錯了。婆婆罵我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夠孝順,做得還不夠。馮氏的兩個兄弟媳婦也同樣遭罵,被罵得抬不起頭來想尋死,馮氏勸解她們不要這麼想不開,用自己的態度做榜樣化解兄弟媳婦鬱悶的心情。結果兄弟媳婦被馮氏的境界感化,不再自殺,且視妯娌馮氏為母。最後連「惡婆婆」也受了感動,一家和睦相處。
委婉地勸說婆婆錯誤,還有一個樂羊子妻的故事。一隻鄰捨的雞跑到了樂羊子家,樂羊子的媽看到後把雞抓住煮了,樂羊子的妻子知道後,在飯桌前流淚,堅持不吃雞。她說:我太不孝了,弄得家裡這麼窮,害得婆婆吃別人家的雞。婆婆聞言也不吃雞了,羞愧難當。樂羊子的妻子處理事情如此委婉,其實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媳婦娘家強勢,婆媳關係也會轉為媳尊婆卑
大多數的情況,是媳婦在家裡當受氣包,但這樣的情況,也是有例外的。有的媳婦娘家強勢,在夫家也自然佔有地位,沒有婆婆敢招惹。
最有名的故事是《打金枝》,汾陽王郭子儀娶了升平公主做兒媳婦,這可是一位強勢的兒媳婦,郭家哪敢招惹。所以郭家的婆媳關係,一定是媳尊婆卑的。郭子儀八十大壽,升平公主仗著皇家身份,不去拜壽,結果丈夫郭暖將她暴揍一頓。郭子儀怕皇帝生氣,弄個滿門抄斬的不幸結局,綁子上殿認罪。好在皇帝是個明君,把這當成家務事,以後升平公主再也不敢抖威風了。
南北朝時曾發生一樁血案,與婆媳關係有關。樂安公主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親姪女,嫁給了尚書右僕射崔暹的兒子崔達孥。一次樂安公主回家嘮家常,高洋問樂安公主在夫家過得怎麼樣,樂安公主說一切都好,就是婆婆不怎麼喜歡她。結果這個混帳皇帝高洋一怒之下,把樂安公主的婆婆殺了。這算是兒媳婦強勢得過了頭了。崔達孥面對媳婦家的強勢,那是敢怒而不敢言啊。不過北齊很快滅亡了,亡國的公主算個屁,崔達孥積攢的憤怒暴發,把妻子殺了,替母報了仇。
西晉王朝也有一對婆媳關係逆天。那就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與婆婆楊芷。賈南風非常強勢、霸道,污蔑楊家謀反,誅殺了楊家滿門三族,楊芷竟然被她逼得下跪自稱小妾,全然沒有了太后尊嚴。最後賈南風將楊芷廢為庶人,並囚禁在金鏞城活活餓死。「婦可廢姑,倫常掃地」,賈南風一個兒媳婦如此折磨婆婆,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看來,婆媳關係並不是完全婆尊媳卑的,還要看是婆家權勢大還是娘家權勢大。掌握了權把子,婆媳關係完全可以逆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長媳難當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林龍長期代長輩團也聽多諸多抱怨,他認為媳婦難為現在婆婆也難當。
#延禧攻略 #婆媳 #媳婦
老公整天喝酒不工作 欣西亞心寒發狠要離婚
https://youtu.be/0Jzq5ysqbuc
為錢跟老醜男上床?黃宥嘉的抉擇弄傻眾人
https://youtu.be/nEHPr_RYv8M
綠帽新郎最狂復仇 婚宴播送新娘床戰姊夫畫面(有片)
https://youtu.be/GIVbhGdOSyw
【媳婦也是別人的千金】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QiuEqmb2rRY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9rUUrt7uL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