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你才是無限的!不需要無限寶石噢!
我很喜歡李白的二句詩,年經時讀只覺豪氣干雲
不可一世的意氣風發,像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很帥!而且可以拿來和長輩打對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時間久,也看了些人間百態,雖然無法確認
千金散盡是不是真的可以還復來
但很確認,天生我材必有用,尤其是認識了人類圖之後
與其盯著別人感嘆...我永遠也到不了那個高度
不如好好觀察自己...我有哪些還沒發揮的部份?
很喜歡一句話:人生有百萬種可能
更喜歡另一句話:你的生命不是由過去定義的,而是未來
只要確定你想要的未來,你就知道現在該怎麼努力
就像走路或旅行一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但... 你要去哪裡? 選定了嗎?
不要先害怕自己做不做得到,選了,你才能開始想
「怎麼去做到!」
記住了嗎? 你,
才 是 無 限 的 !
#主持人even的電影人生 #每日一思 #海上鋼琴師
長干行之二李白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回想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老娘每天要我被一首唐詩或是一段論語,她的用意是:「這會讓你以後國文成績便比較好喔。」
先說這樣做的成果,算是......還不差。因為硬啃下來一些古籍詩句,所以當不少同學對於新出現的文言文傻眼時,我倒是顯得很淡定,然後難得能裝逼一回的說:「喔,沒有啦,我小二就讀過這首詩了。」(然後其實這沒有比較酷,反而更加深我同學:「這傢伙是個怪人」的印象。)
但這當中的過程,我至今回想起來還是只有一句話可說:「真他喵的折磨人!」
文言文哪,要一個小二生去讀,而且我老娘是完全不講解其中意思(因為大部分的內容她其實也不懂),就押著我胡塞硬啃,這導致我看到孔子的「子曰」就是一肚子怨火燃燒,然後對白居易更是想要殺人誅心(這傢伙寫詩有夠囉嗦,最著名代表就是長恨歌了,我通常都把最後最後一句的「此恨綿綿無絕期」解讀成我對白居易的心境,也話說,白居易的故事大家可以參考謝金魚的《崩壞國文》,裡面有非常生動的描述,同時也證明......連謝金魚都認為他是個囉嗦的煩人精,同時代能勝過他的,大概只有強調「人是人他媽生、妖是妖他媽生」的唐僧了)。
當然,我曾經在以往的文章談到這件事,就結果而言,我不覺得老娘的作為有錯,最起碼如果我現在還有那麼一點點文藝氣質,那都是多虧老娘的教育(這種感覺,有點像神鵰俠侶中的少年楊過,一開始對於黃蓉只教他詩詞歌賦感到杜蘭,但長大後卻不時慶幸自己不置於成為文盲),但回想起來,如果要增加這學習中的樂趣跟深度,我覺得有一環是不能少的,那就是:作者本身的故事,以及他所身處的時代背景。
其實直到現在,很多人會上網寫討拍文,不知道其中緣由的會感到做作,但如果真知道其中難處(而且當事人也真有難處),比較容易產生同理心及理解。所以如果我們不了解作者寫文的心境,或是不了解他產生心境的原因,那無論是再棒的佳文,都無法真正跟我們這些後人產生連結。
這裡就舉一個實例:唐朝的劉禹錫。
如果對唐詩有點印象的朋友,相信對劉禹錫的名字不陌生,而他的《陋室銘》更是我國中時的國文教材內容,當時我們學校還要求要進行全校性的抽背,讓不少人對劉禹錫老兄的身體及祖宗進行親密熱切的問候。
很多人會說蘇東坡是宋詞的豪放派、李白是唐詩的豪放派,好像他們有寬闊的胸襟面對人生不容易,但如果進一步認識劉禹錫的人生軌跡,大家可能會覺得:李白、蘇東坡都弱爆了!劉禹錫在面對人生的心境上才是徹頭徹尾的硬漢!
話說劉禹錫是中唐人士,當時中央政府有宦官掌權,地方上則有軍閥割據,不少文人大臣對於此種光景都有心改革,而壯年時的劉禹錫也是積極的改革派,但無奈這場改革之後被宦官迅速壓制,幫韓劉禹錫在內的改革派核心人物被貶官到各個偏遠地區,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這句意思是兩個姓王的,加上另外8位被貶為司馬的改革派大將,斷句可別弄錯了)。
同屬貶官行列中,另一位有名的文人─柳宗元,一開始對於自己的貶官簡直是心態崩壞並且哭爹喊娘,而且這位老兄後來為了重返政壇核心還對曾經為敵的宦官集團表示好意。(相關資訊可以參考謝金魚《崩壞國文》......編輯:「喂!這不是這次辦活動的重點書籍啦!你可不可以認真一點講主題呀!」)
劉禹錫可不來這套,當身旁的人可憐他或是瞧不起他的時候,他老兄就是直接懟回去:「我老劉好得很!我爽、我狂、我驕傲!那些瞧不起我的,我才他喵的瞧不起!」
這樣心境下的文章產物,一個是前面提到的《陋室銘》,那其實是老劉聽到有人譏諷他官小錢少房子破,立馬寫文表示:「我房子破,但人品一流,那些瞧不上我房子的才是能力心性不入流!」
另一個案例,是後來新皇帝上位,包含劉禹錫在內的貶謫官員被召回中央,如果表現的好,劉禹錫有機會轉入蓄意改革的新任中央政府,結果劉禹錫有次觀光,無意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本來這首詩就只是純粹的觀光文,但偏偏有人解讀:「什麼『盡是劉郎去後栽』?這分明是老傢伙在賣老擺姿態!」
結果老劉就被貶官到更遠的地方了,但老劉生命力超強,經過好幾年,皇帝又掛了(皇帝絕對是最消耗生命力的工作之一),結果老劉回到中央候命時,他竟然寫下: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看到以上詩句,我腦中出現劉禹錫好像在說:「我被貶官啦!我又回來啦!我又被貶官啦!我又回來啦!貶我呀笨蛋!」
我想如果同時帶有同樣命硬的人,還有可能說:「御史!有讓人這樣貶完又貶?貶完又貶?貶完又貶的嗎?」
如何?這樣的劉禹錫故事有沒有讓看倌你對他的作品多了些興趣?
對我來說,這些作者的人生際遇會放大他們所寫成作品的感染力,而且即便若干年後我已經忘記詳細的字句,他們的人物性格卻依然會讓我在某些時刻感到共鳴。
那麼就進入今天主題:抽書啦!
《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收錄了17位名人的故事及他們有名的作品,我個人覺得這很適合成為國文課的補充教材,而且他也相當好讀,我大概只花兩天就看完了,對於想要快速吸收新知的人來說是個好選擇。
如果想獲得獎品,請完成以下動作:
1.
對本文按讚及公開分享
2.
請在底下留言「我想搞清楚文青這種生物」,然後跟我分享一個你對他人生故事感興趣的名人(不限於文學家喔,畢竟作者把馮玉祥這老粗都列入作品中了,你就知道文青其實是沒有侷限的)
就有機會獲得本次獎品!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幸運的朋友,心動的人就別等待,趕緊來參加吧。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79908
#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
#究竟出版社
#說到文青_我想到一首好詩
#慘慘慘_人生就是慘_吃完又要拉_拉完又要撒_撒完還想吃_人生就是吃拉撒
長干行之二李白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六的重讀🌞書人生專欄🌞找到田出版主理人飲馬人👉〈我們與唐詩的距離〉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但至少我是。可以這麼說,我是和《唐詩三百首》一起長大的。
小時候放假睡飽午覺,姊姊會拿一本《唐詩三百首》進來考考我。她會說:「我問你,王維的竹里館還記不記得?」這時,賴在床上的我,趕緊搖頭晃腦念道:「記得!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如果念得一字不漏,姊姊便似有深意地點個頭,這夠我得意個老半天。如果念錯了,姊姊便瞪我一眼,我嚇了一跳,後面記得的也全忘光了。
這樣小老師與小小學生的遊戲,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其中背過的詩,有些記得牢牢地,陪我到如今;有些卻遺留在春風裡,抖落一地兒時回憶。
即使到了現在,我仍然記得那本被我讀到破破爛爛的《唐詩三百首》。那是在我家附近、一間再傳統不過的書局買的。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型連鎖書店還不興盛的時代,每間國小附近都找得到這樣的小書店,裡面一半的空間擺滿了你想像得到上學要用的文具;另一半則放滿了你想像不到這竟然也有人看的書!而且經過我的調查,我發現這種小書店有一共同特色,那就是在結帳櫃檯後,都坐了一個胸無大志的店老闆。
雖然是這樣不起眼的小書店,卻也成了我們社區重要的據點之一,約人可以約在店門口;回到家說要去書店看書,成了出門蹓躂最好的藉口。而且你會發現,小書店像神奇的巧克力工廠,想看什麼書都有,而且看書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放假和下課下班時段,站在書櫃前看免錢的白書,看到老闆對你白眼直翻,你仍沉浸在書中的世界,捨不得離去。
我已忘了當年買那本《唐詩三百首》的原因,是父母買給我們的課外讀物?還是出於姊姊功課的需要?就像家裡總會有幾本書,你不知當年它是如何出現在你家,但它又妥妥切切地和空間融為一體,像房子新蓋好,它就從水泥牆冒出芽一般。
我還記得那本《唐詩三百首》的封面,上面畫著一個小書僮剛從床上睡醒,伸了一個大懶腰,旁邊用毛筆零零落落寫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許我們讀的是不同出版社的唐詩;看的是考據有異的校注與譯文,但我們唸的是同一位詩人的心緒,感受一樣的喜怒哀樂,看見千百年前的興衰離合……
我想你們兒時大概也是這樣。那個時候的我們,就像桃花源中的子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但是,我們卻熟知一個朝代,甚至也許以為古代就只有這個朝代,那就是唐代。在我們還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的記憶中,我們首先輕叩的朝代,是唐朝;而我們最早邂逅的古人,是詩人。
然後等我們越來越大,認識的今人多了,相知的古人越來越少;純真無邪的情感淡了,走過的人情世事也就越來越深。《唐詩三百首》從琅琅上口,到為賦新辭,到興味轉薄,到天涼好個秋。
那本《唐詩三百首》後來不知被我丟到哪了,取而代之的是讀五六年級時,老師為了提升我們的文筆,鼓勵多讀琦君和三毛的書。再到國中後,又沉迷於金庸與倪匡的小說,還有一些至今想來,完全是亂七八糟荒誕不經的書,其中有鬼故事、有各地稀奇古怪的傳說,大概也是從這時候,奠定我對靈異世界創作的興趣。當然這幾部書也是在神奇小書店買的。那幾年台灣經濟大好,果然人一有錢就需要精神糧食滋潤,書店老闆的白眼病不藥而癒,每天眉開眼笑,聽說還要多弄幾個櫃面來賣書……
之後上了大學,念了跟文學相關的科系,書是看了一些,但全都記不住。這輩子有些書跟你的關係,終究只有一面之緣,不是他們走不進你的心底,而是你們在不對的時間相遇……
然後唸了研究所,書越念越專,也越讀越鑽,即使同樣是文學著作,但跟研究領域沒相干的,也只能說聲謝謝再聯絡,更別說是像《唐詩三百首》這類,早被我們歸納為「兒童讀物」。
只是依稀記得有一晚,寫論文的某一天,我和朋友在一間有著園林小池的餐館用餐。我們徘徊廊榭,輕倚池畔,微風隨著池中鯉魚舞動,明月浮著岸上楊柳朦朧。有那麼一瞬間,我彷彿回到了古代,只是太恍惚了,不確定回到了哪個朝代。就在我詩興大發的瞬間,突然一旁鄰桌不認識的小學女童,她如銀鈴的笑聲,清楚地告訴我,這裡是現代。
現代的小孩總是這樣吧!不怕生,活潑伶俐,古靈精怪地,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管三七二十一,講沒幾句就可以一見如故相逢恨晚,分享個小東西後,更是可以肝膽相照兩肋插刀。
一向喜歡和小孩胡鬧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難得的好機會,東拉西扯,看著她認真思考我的作弄,那才是我最得意的時候。好發「古人癖」的我,看著幽幽月色,不禁沉吟道:「小時不識月」,沒想到被我作弄得暈頭轉向的她,應聲說出:「呼作白玉盤」。就這樣一來一往,我猶如他鄉遇故知,怎能不欣喜若狂。那一晚,我們聊了唐詩,談了李白,剎那間,我知道我回到了唐代,回到了那最美好的純真年代。
然後又過了幾十年,我已成家生子,寫了幾本子所不語的鬼故事書,開了間一人出版社,整日庸庸碌碌在人世奔波。我已很久沒聽人讀唐詩了,甚至和讀國小的女兒,也沒有任何唐詩上的對話。只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全家人和岳父,有些獻寶似地說女兒開始背唐詩了,並點了幾首要她表演。沒想到女兒唸得「二二六六」,倒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岳父,忽然用他濃厚的安徽鄉音,念了幾首我完全聽不懂的詩。雖然聽不懂,但那音韻好美啊!
你有多久沒聽人唸唐詩呢?因為這個原因,我突然興起,回老家尋找那本不知被我丟到哪兒的《唐詩三百首》。總以為它應該理所當然出現在哪個地方,可是經過幾番東翻西找,它像被這房子吞噬了,陷落在記憶中的某一個缺口。
我有些意興闌珊地想再去小書店看看,也許會買一本送我女兒,畢竟抱著ipad背唐詩,這畫面實在是數典忘祖!經過這些年,我很意外小書店竟然還在,只是架上蒙塵的書剩沒幾本了,胸無大志的老闆更顯老態,坐在彩券機前,閉眼沉吟不語……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長干行之二李白 在 長干行之一作者: 李白詩體: 樂府詩文:... - 池科國高中文理 的推薦與評價
名: 長干行之一作者: 李白詩體: 樂府詩文: 妾髮初覆額, 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 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 羞顏未嘗開。 低頭... ... <看更多>
長干行之二李白 在 [教材] 李白〈長干行〉押韻問題- 看板tuto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上週在備課時發現這個問題。
教材是:康熹版 高中國文 第一冊 第八課 「樂府詩選」
李白〈長干行〉如下: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康熹版的教師用書上面寫,這首詩的押韻是:
一、額、劇
二、來、梅、猜、開、回、灰、臺、堆、哀、苔
三、掃、早、草、老
四、巴、家、沙
但是我覺得第11句「十五始展眉」的「眉」字應該也是有押韻的。
我去查了《詩韻》,發現教師用書的押韻是依照「近體詩」的方式去分析的,如下:
(入聲11陌韻) 額、劇
(平聲10灰韻) 來、梅、猜、開、回、灰、臺、堆、哀、苔
(上聲19皓韻) 掃、早、草、老
(平聲 6麻韻) 巴、家、沙
雖然李白是唐代人,但是這首詩很標準的不是近體詩(絕句、律詩、排律),
所以押韻是不用按照近體詩的韻部的,
況且這首詩轉了四個韻,近體詩一律不可以轉韻。
這首詩是一首「樂府」,因此用韻可以「轉韻」和「通押」。
而第11句「十五始展眉」的「眉」字,屬於「平聲4支韻」。
雖然和第二組押韻「平聲10灰韻」不是同組的字,
但是古詩、樂府的平聲「4支」、「5微」、「8齊」、「9佳」、「10灰」
這五部韻是一組的,是可以互用而不算出韻的。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教師用書上面用近體詩的用韻來分析樂府詩。 = =
請問版上也是教國文的老師們,
你們是否也覺得「十五始展眉」的「眉」可以算是押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6.253
※ 編輯: a80314mouse 來自: 140.122.206.253 (10/28 16:52)
※ 編輯: a80314mouse 來自: 140.122.206.253 (10/28 16: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