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即將要上到高中舊版的清末歷史,我不禁興奮:「我購買已久的投名狀,終於要破繭而出了!」
投名狀的電影背景是描寫清朝與太平天國的戰事,在劇情文本上則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馬案」。
先來說說改編文本,所謂刺馬案,是指平定太平天國出力甚多,並在戰後出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竟在出任不久,被一名叫張汶祥的平民暗殺。按張汶祥的說法,是馬新貽在張汶祥當盜匪時,鎮壓殺死他的眾多同伴,然後他的妻子被人拐跑,他跑去找馬新貽主持公道,馬新貽又不受理,於是他就把馬新貽給殺了。
以上內容,後來給民間改為,馬新貽和張汶祥以及一位老兄結拜為兄弟,結果馬新貽拐了無名老兄的老婆,還把吳明老兄給殺了,張汶祥為了報仇,也把馬新貽給殺了......嗯玩嫂子、搞背叛、殺兄弟,眾多八點檔元素都給它燴進去了,這實在是非常煽情的文本。所以不但民間傳說甚廣並且持續衍生出不同劇情的故事,邵氏電影公司也拍了多部有關刺馬案的電影,而且主題通常聚焦在玩嫂子(或是嫂子勾引大哥)的戲碼上。
相較之下,投名狀拍的就大器恢弘許多。裡面的婚外情元素其實降得頗低,連偷情畫面都只是用一艘畫舫中的關窗畫面來寫意。導演真正用心著墨的,是戰亂時代下的眾多方方面面。
比如:劇中本為官軍的龐青雲,聽到趙二虎、姜午陽一眾平民,竟打算伏擊太平軍的糧食時,他不禁訝異:「你們敢搶他們糧食?」姜午陽直率地回答:「附近都沒糧食,不搶他們的,活不下去。」充分顯示在戰亂下的平民,求生是多麼的無奈(尤其後來另一波官軍還把姜午陽等人搶來的糧食又搶走了)。
又比如:著名的搶糧、搶錢、搶娘們。為了募集敢死隊,龐清雲等人開出了「去了拿兩份錢,死了拿三份,活著的拿四份」的重賞。一陣衝鋒後,活著的人樂開了花,因為他們不但拿到先前許諾的賞金,而且也在軍中獲得了地位。可畫面一轉,姜午陽拿著戰死部下的慰問金,回到家鄉遞給等待兒子回來的大娘,大娘當場痛哭,然後更殘忍的是,姜午陽向大娘遞出第二份慰問金......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上的榮耀,往往背後是好幾倍的傷悲。
然後,就是我覺得本片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蘇州殺降。
先來簡介一下歷史上的蘇州殺降。蘇州是太平軍後期的重鎮,當時李鴻章率領淮軍以及外國傭兵性質的常勝軍前往圍攻,最後慫恿本有降意的太平軍將領搞內鬨,結果殺死了蘇州成的太平軍主將,並率軍投降。
但等到李鴻章進入蘇州城卻發現:「蘇州城內的太平軍竟然還沒繳械!該不會他們想搞叛變吧?」順帶一提,在此之前幾個月,李鴻章的老弟接受一批太平軍的投降,結果在受降時,竟被新有不甘的太平軍士兵槍擊,當場打在了腿上,命雖沒丟,但嚇的是魂飛魄散。這個經歷,更加深李鴻章的不安,所以李鴻章的決定就是:屠殺受降的太平軍!這場蘇州殺降,保守殺戮了2萬名太平軍。
劇中的蘇州殺降,則是龐青雲為了要攻下太平軍的首都─南京,而且在軍糧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決定掛掉拒絕收編的太平軍殘部。但成功勸降太平軍的趙二虎,先前卻已經答應善待太平軍(而且注意一點,這些投降的太平軍中,有些人跟他是同鄉,但龐青雲跟他們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於是這兩人產生嚴重衝突。
趙二虎:「我答應過要讓他們活著!」
龐青雲:「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趙二虎:「人無信就是畜生!」
此時,夾在兩者之間的姜午陽表示:「大哥是對的。」
於是我們終於要進入主題(沒錯,前面全部是鋪墊,我就是囉嗦),那就是龐青雲的「蘇州殺降」到底有沒有道理?而這,也是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討論的重大議題:我們是該秉持著道德?還是向現實需要靠攏?
我先以軍事上分析龐青雲的角度,龐青雲必須速戰南京城,他的糧食不足,同時沒有兵力及時間去看守或遣散不願歸降的太平軍。於是他決定屠殺。
這在歷史上有沒有相似的例子呢?有,就是長平之戰時的白起。
白起當初面對投降的20多萬趙軍,他知道這批趙人幹意極大,雖然現在投降,但以後找到機會,要嘛落跑、要嘛反叛,十足是不安定因素。同時,白起已經決定速攻當時毫無防備的趙國首都,他沒有時間及兵力去看守趙國降卒,所以他索性做了一個心理戰術應用:坑殺趙國降卒!這個舉動,不但有效解決後方安全,而且還讓兆國首都內的軍民完全心態崩潰,如果白起當時揮軍進攻,沒準趙國就滅亡了。
所以同理可證,在軍事上,龐青雲在當時環境資源的局限下,他的選擇是正確,或是說最為有效率。
但以道德標準,人家已經投降,你卻出爾反爾。在已經結束做戰狀態的情況下,殺人、說謊,這絕對有問題。
所以趙二虎的主張,也有其道理。
看到這邊,相信有不少人已經想吐槽:「老ㄕ,你兩人之間的描述差這麼多,根本已經偏袒其中一方了吧?」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趙二虎思考是直接且簡單的。所以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趙二虎沒想到,但卻可以支持他的論點。
古語有云:「殺降不祥。」這除了是道德上的譴責以及警示,其實還包含一個道理:脫離戰爭狀態後,所有非常措施都將引起軒然大波。
是的,以軍事角度分析龐青雲的做法,是沒問題的。但脫離了戰爭狀態,又有多少人會認同龐青雲的做法?
舉個例,白起以前是被供奉在武廟中的,結果宋太祖趙匡胤卻因為他殺降的劣跡,而把他從武廟中驅逐......問題是:趙匡胤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也是幹過殺降的。只是當他成了和平時代的皇帝,或是說,想要限縮將領權力的上級,他只能借題發揮的譴責白起,還且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不但讓人啞口無言,而且還能獲得非戰爭情況下的大眾支持。
龐青雲的殺降,的確解決當前問題,但事後呢?朝廷是否追究?周邊民眾是否買單?以後會不會被人以此為藉口攻擊?這一波屠殺放下去,不只是造成良心上的譴責,其實還要遭受日後各方道德壓力上的譴責呀!
回到真實歷史場景,李鴻章雖然後來以巧妙手段平息當下眾人對他的指責。但日後卻沒少為蘇州殺降而被批評,當然,由於朝廷的默許,所以沒對李鴻章造成大礙,但私底下遇到的磕磕碰碰,卻絕少不了。
這還是李鴻章有本事閃避過關,歷史上不少幹過屠殺的將領,後來往往就敗在他屠殺的惡劣名聲宣傳下(例如:項羽,他就因為搞屠殺,讓劉邦操作輿論,最終使劉邦迅速占領對項羽苦大仇深的關中地區)。
所以為何掌握道德重要?因為那是正常狀態下的最大公約數觀念。
但若是顧太多的後事,那眼前的戰局又要如何?
其實若真的要討論,投名狀中的蘇州殺降能討論的面相其實能一直延伸下去,我想,這也是為何這一段場景被許多人奉為經典的原因。
總之,以上只是個人淺見,也是作為一種教材討論的發想。
最後,我只想脫下一切實際的包袱,毫無負擔的感性說詞:「寧做太平犬,莫做亂世雄;萬幸我不用身處在那樣的大時代,但那過去的大時代,卻也因此該值得被紀念,因為前人的苦難奠定如今我們的時代,再者......難道我們真的不會經歷這樣的大時代嗎?」
最後是開放給大家一起來聊電影的機會,我想請教大家:
你是支持龐青雲?還是支持趙二虎?
你有看過投名狀嗎?你最喜歡投名狀什麼地方?或是有甚麼心目中的名場面呢?
都歡迎一起留言聊電影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zWRYtBBWA
長平之戰 電影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起翦頗牧的系列結束了。
除了前導篇長平之戰、本篇的四名將紀錄,我另外出了三篇番外篇。目前除了王翦之外,每一位名將各自有一個番外篇作為擴充,不過目前我寫完老當益壯的番外篇,坦白說,一時之間已經沒靈感了,對於王翦這位老兄要如何做一個擴充包呢?還須要想想。
也話說,老當益壯的番外篇,我是以10位老將作為主題。雖然寫的當下挺愉快,目前看成品也覺得不算差,但我有種說不上來的不爽快(還是我只是因為暫時沒靈感而感到不爽而已)。
總之,我目前將一個一直想寫的系列完成,這連帶將我後台的預備草稿消耗不少。對於目前的我,就是CD值冷卻的時刻。
這樣也好,畢竟我很想在今年開啟我非常看重的新系列,現在的蓄力,希望之後能打出漂亮的一擊。
所以今年預計出的文章還剩下:
王翦的番外篇文章
荀彧的文章
4月預計出的電影系列文
希望可以在8月出的新系列文章
那在這段冷卻時間,大概就是轉載別人文章了吧。呵呵。
長平之戰 電影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將開學了,忙碌期也要來臨了。
暑假期間,有兩件事情讓我若有所思。
第一件,是我暑輔期間幫學生上課,課程內容是希臘羅馬,在完成課本內容後,我依照習慣放了部電影「神鬼戰士」。說真的,這部片我自己是已經看到爛了,本來是很難再引起我的興致,但我沒想到這部電影在學生引起極大的討論,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不是在看電影,而是看學生的反應。呵,自從「搶救雷恩大兵」的文章完成後,已經有挺長一段時間沒有推進歷史電影的進度了,或許也該解析一下讓我每次開播每次糾結的「神鬼戰士」了。
第二件,暑輔期間,聽說高中歷史新課程要開始了。由於暑輔期間我主要上國中課程,高中課本我還沒機會看到,但我聽說中國上古史,甚至是秦漢的歷史都沒了?
唉~~~國中的歷史課本寫春秋時代,就提了句「春秋五霸」,戰國時代就更扯,除了一句「戰國七雄」,整個政治制度發展就是:秦孝公商鞅改革→秦始皇統一天下......WTH?這兩個君主可是隔了好幾十年的時間呀!難道秦國商鞅改革後,秦國就真的天下無敵了嗎?抱歉,並不是。秦孝公時期,東方的齊國實力也開始竄升(因為出現了超一流軍師─孫臏),有一段時間,齊秦(不是那個明星喔......算了,這麼說只是讓我顯老而已)兩國曾互稱對方為「帝」,若不是齊國自己做死,招惹全天下圍毆後元氣大傷,齊國雖然單兵戰鬥力不如秦國,但經濟實力卻超出一大截,兩國對戰,輸贏還在未定之數(事實上,全盛時期的齊國曾經擊敗過秦國的)。秦國在秦孝公後,先是在秦惠文王時期重挫楚國(綁架了楚懷王,搞得屈原崩潰),後在秦昭王時期憑藉著超級殺星─白起重挫各國(最著名的就是屠殺趙國的長平之戰),這才形成第一強國的地位。但即便如此,魏國信陵君曾經率領各國軍隊圍毆秦國,搞得秦國只能龜縮在函谷關內;後來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的過程中,曾經屢敗於趙國名將李牧之下,攻楚國時更曾經大敗還被楚國逆襲反攻,可見秦國統一全國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然後國中課本省略嚴重,高中課本還索性不提?我倒不是可惜了中間的精采故事,而是中華文化其實絕大多數的原創思想就集中在春秋戰國時代,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很多的思考或風俗,是受到中國上古文明影響的,結果我們的中學教育就這麼把這一大段語焉不明地帶過?嗯......
算了,課本不提我來提,本來我一直就在寫一段戰國時代重要事件的短系列故事,這下我找到更大的動力要完成他們了。
想寫的雖多,不過還需要慢慢來,但還有想寫的故事及動力,我喜歡這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