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邊境的難民圍獵 🇺🇸
「離開!滾回墨西哥!」成千上萬的海地難民為了逃離受強震侵襲、政治經濟極速惡化的海地,過去幾週長途跋涉地湧入德州南部,並且滯留、駐紮在格蘭德河一座橋下的臨時營地,希望入境美國。面對極速增加的難民、非法入境者,窮於應付的巡邏騎警傳出虐待難民的消息,尤其一張德州騎警騎馬朝海地難民揮韁繩威脅的照片更震驚全國,除了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將展開調查、拜登的難民政策也再一次被擺上檯面,遭民主黨和共和黨跨黨派、跨政治光譜的猛烈抨擊:「拜登的移民政策簡直是一團混亂!」
這張被形容為「無法接受」、「令人痛心」的照片由法新社記者Paul Ratje在德州與墨西哥邊境交界的格蘭德河(Rio Grande)所拍下。一位騎馬的德州騎警抓著一位手裡握有食物的海地難民的衣領。然而這個執法場景,卻是與拜登「開放」和「人道」原則相違背,更直接讓人聯想起過去白人如何抓捕黑人的奴隸慘痛歷史,因而引起極大爭議。
據攝影師Paul Ratje觀察,這名被騎警抓著衣領的海地人應該沒有受傷,該名警察也在冷靜下來後,開始讓移民進入。對此,美國邊境巡邏隊負責人表示將對警察是否有虐待移民一事展開調查,但他也指出:「騎警身負重任,他們必須在艱難、混亂的環境裡,試圖分辨移民和走私犯。」
以海地為主的難民,主要是透過格蘭德河進入德州德利奧市(Del Rio)尋求庇護。格蘭德河上的橋樑一直是美墨兩國的主要貿易通道,而隨著近日湧入的難民潮,這座橋下如今已經宛如一座「小型城市」,無數難民們駐紮在此形成臨時營地。因營地缺乏生活用品,不少難民來回往返美墨邊境購買水、食物、尿布等。而在當地警察開始將車輛停放在河流水壩的一側後(臨時營地所在位置),原本從西側過境的難民們只能往下游方向的東側進入。
其中一名海地難民告訴《華盛頓郵報》:「我和同伴們都試圖涉水從從墨西哥過境到德州,後來騎警就出現,開始驅逐難民!」現場直擊的影像可見,騎警衝向河裡的難民,對他們大聲斥責:「趕緊出去!滾回墨西哥!」難民們四處逃散,有些摔倒,有些用手護著頭部。
德州騎警時常在邊境巡邏,並且驅逐沿途中看到的難民。不過驅逐往往對難民無效,因為被卡關在墨西哥的難民是為了把食物和水帶回到德州的臨時營地,所以無論如何都會想盡辦法要過境,「回」到德州見家人。
針對此次突然湧入海地難民潮,美國官方也有不同推測與說法。海地在2010年經歷大地震,當時數萬名海地人前往南美洲較為富裕的智利與巴西工作,不過隨著在當地受到嚴重歧視、再加上疫情重創經濟和工作機會,兩國的移民政策也開始變得更為嚴格。
而地震發生後,海地局勢更加動盪不安,再加上常年貧窮、戰亂與犯罪率不斷攀升,美國政府在2010年開始持續收容海地難民,直到川普上任後於2019年取消。
時至今年,海地總統遭暗殺、再加上強震侵襲,苦無生計的海地人離開國家,另尋出路。不過拜登政府此次並不打算再接納更多的海地移民,而是希望透過向海地部署人員和資源,阻止更多的難民潮。美國官方明確表態,非法入境的人若被攔截,就會直接被遣送回國,除非他們可以證明需要人道主義保護。不過,由於拜登政府在5月延長給在美海地人臨時保護身份,這或許也讓部分海地人誤信拜登更願意接納移民,執意冒險前來,但他們大多受限於「Title 42」條款無法入境,被無限期地困在墨西哥。
再度湧入的難民潮,是拜登政府的燙手山芋:若強力遣返則將違背民主黨、拜登政府的人道原則;若採取更寬容的政策,這又是否等同於向移民釋放接納訊息,在之後將迎來更多的難民潮,讓德州政府難以負荷?從目前局勢看來,拜登政府雖然也認為海地局勢非常嚴重,但其依然採取強硬遣返難民的措施,引來更多國內外的譴責,聯合國難民署更指出有違反國際法之嫌。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目前已經從臨時營地帶走4,000名難民,約有523名海地難民也已經陸續被遣返回國。這一些難民在遣返回海地機場時表現憤怒,表示自己花了數千美元、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到美國,如今一切卻回到了原點,甚至也有難民在下飛機後試圖再重新登機。
拜登1月上任至今,其移民政策一直難以得到各個不同派系的支持,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Politico》指出,激進民主黨派對於拜登的遣返計劃感到憤怒、溫和民主黨派認為拜登的移民政策難以阻止湧入的難民潮,而共和黨派更認為拜登就是讓非法移民激增的推手。
對此,也有數十名民主黨人公開呼籲,希望拜登政府不要只將重點集中在邊境之上,而是解決問題的源頭——試著更廣泛地援助海地,以及其他的難民國家,進而阻絕難民潮。因若處理不當,拜登的移民政策也將進一步影響2022年的美國期中選舉成績。《Politico》民調發現,在處理移民政策事務方面,更多選民選擇相信共和黨而非民主黨。
然而在面對這張引起爭議的騎馬揮韁繩照,拜登政府的回應似乎試圖與騎警保持距離。
「我想,沒有人在看到這些照片後,會覺得這是適當或是可以被接受的。」白宮發言人莎琪回應。而被拜登任命、希望處理移民議題的副總統賀錦麗,指出人類不該如此被對待,並表示對照片發生的事「深感困擾」。
Photo Credit:AFP
#美國 #海地 #德州 #美墨邊境 #US #Haiti #JoeBiden #border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
「長照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新聞] 台大電機畢業他拒入科技業秒選這行網讚嘆:賺到爆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長期照護(大學、研究所)熱門科系】 6年學生激增3倍 藥師們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高服系令人擔憂的出路- 南臺科大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長照系薪水、長照研究所準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長照系薪水、長照研究所準備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長照系出路」懶人包資訊整理(1) - 加油地圖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高齡照顧福祉系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2022長照科系出路-假日節慶活動情報,精選在Youtube上的網 ... 的評價
- 關於長照系出路 在 [新聞] 台大電機畢業他拒入科技業秒選這行網讚 的評價
長照系出路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https://lihi1.com/QrPU4
-
Openbook成立4年多了,我們總是把一切想得太過簡單,總是想著該做的事那就去做吧。光是這支影片的拍攝,就有好幾個故事可以說。
規畫這次影片架構時,導演廖建華要求我們,要從製作過的2000多篇報導中挑選素材。因為影片時間有限,這就好比你走進塞滿蔬菜水果魚鮮雜貨的批發市場,但只能裝一個小小紅白塑膠袋的東西回家。於是這個挑選素材的階段,就是不斷地布樁搭架、揀選配置、打掉重練、全部挑完再全部重來⋯⋯我們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然後一投入總是力求完美。B編猜想,這應該就是Openbook閱讀誌,或者說Openbook編輯部的,編輯性格(希望大家在看我們的文章時,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挑剔和苦心)。
另一個故事,也是在導演的逼問下出現的。確定要拍片當天,導演馬上傳來訊息:「請問到底書評媒體對於台灣原創文化的意義是什麼?」編輯部天天製作報導、年年評選好書,然而要在瞬間定義或者包裝自己,全部人都一時語塞了⋯⋯好在我們幸運的邀請到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談談她所認識的Openbook時,她提到:「台灣原創文化,能夠成就台灣今日自由多元,開放包容的面貌,需要我們本身再發現、再創造。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書評媒介,可以引領我們,看見台灣知識發展的脈動。」訪問結束時,所有在場的OB成員都發自內心的微笑,甚至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這幾句話不僅為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提供了精確的定義,更讓默默耕耘的我們感受到極大的肯定和鼓勵。
書評文化的意義是什麼?籌備影片的過程中,我們一路苦思,不斷自問,我們的回答是:「記錄原創文化的軌跡,讓下一代讀自己寫的書。」身在編輯台,我們看到好多好多原創文化的議題和可能,從圖書到台灣漫畫、從本土創作到走向國際,面對現實的不容易,我們當然可以選擇放棄或停下腳步,但我們努力試著繼續提問、採訪,持續和各界的朋友與讀者一起思索新出路和新可能。
如果你信任我們,如果你也認為開闢討論台灣原創、討論書籍的公共平台,有助於連結過去與未來的創作,見證原創文化的系譜綿延,請給我們實質的力量,讓我們的財務體質可以更健全,長遠地走下去。
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參與台灣原創文化的溫柔革命。
◉詳情請見:https://lihi1.com/QrPU4
-
◉這支影片的完成,要感謝:
青平台董事長 鄭麗君|演員、作家 連俞涵的參與推薦,以及幫助過我們、數不清的朋友與夥伴們
-
◉影片素材,攝影師與提供單位(按筆畫排序):王志元|桑杉學|秦大悲|高竹馨|張震洲|許培鴻|陳藝堂|親子天下|Gas as Interface|collection bibliothèque de la Cité|npr|wikipedia|widewalls.ch|
-
◉感謝以下圖書館提供照片,也感謝全台與Openbook好書獎合作的圖書館與書店: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閱讀心視界 |彰化縣溪陽國中|車城國小|台東縣鹿野鄉立圖書館|金門縣 古城國小
-
◉感謝我們的影片團隊,為我們4年多來的日子留下美麗的紀錄:
導演 廖建華|主視覺設計 吳欣瑋|動態設計 李永傑|訪談攝影 阮翔雯|旁白配音 林冠瑜
-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詳情請見:https://lihi1.com/QrPU4
長照系出路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903)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網頁摘出重點文字,其中一句是:「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所想的,不過就是太平日子。過去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逃來香港,也不外想過太平日子。現在,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告訴人民,想過太平日子是不切實際的。
前文講到我參與創辦《伴侶》半月刊時期的一些往事,網上留言中居然有四位讀友說曾經是《伴侶》的讀者,其中有記得他讀過的篇章,和與編輯的互動。真是像故友重逢那樣高興。
在我的人生中,1967年前的太平日子,是我經日夜進修、磨練寫作和開始有點成績的十來年。1963年1月創刊《伴侶》,到1967年6月,這四年多我每月編兩本、其後是三本雜誌,每月寫幾萬字文章,認識了不少文化人,從他們身上獲得實際經驗和教益。
從閱讀經典名著中,我領悟到任何寫實寫情的文藝作品,最終總會觸及到哲理。讀著托爾斯泰、契訶夫的小說,都往往讓人停下來思考;所有透過情節而宣示的哲理,都發人深省。於是我在寫輕浮小說的同時,也努力去啃一些大部頭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想豐富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大部頭著作消化而寫成一本本入門的小叢書。那幾年,我在上海書局出版的有《哲學初步》《美學初步》《心理學初步》《邏輯學初步》《經濟學初步》等共七本。每本幾萬字,因為寫得顯淺,也受年輕人歡迎。1992年我應邀在馬來西亞幾個城市演講,還有讀者記得這些叢書,並向我詰難。我寫這些入門書時的思想,仍然是馬列主義佔主導,比如《經濟學初步》,介紹的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當然對讀者有誤導了。但像《美學初步》,卻是我讀了不同方面的著作,才綜合寫成的,花的時間較長,至今仍然不悔這本少作。寫這些入門書,無疑對我的邏輯和哲學思辨,有較好提升。
那幾年我的另一個興趣是西方古典音樂,並因此結交了藝術家盧景文、鋼琴家溫其忠等年輕朋友。溫其忠是當年我所認識的「怪人」。他從馬來西亞來香港上高中,考入港大建築系,當年這是有最好出路的科系,溫其忠卻念了一年就輟學,醉心他的音樂去了。他喜歡教鋼琴,以此為生。有出名的演奏家來香港,他事先買幾張票,臨開場前打電話叫朋友來大會堂欣賞,也不管朋友有沒有空,和夠不夠時間趕來。我就是他的朋友。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說幫我買了一座鋼琴,會送來我家。我那時只住一個小房間,左騰右移地挪出地方來放鋼琴。然後他就來教我鋼琴,我已經28歲,還來得及學鋼琴嗎?但他就是認定我可以學他可以教,我也真的在他的指導下半年就彈到第五級。他又教我樂理,教我聽歌劇,我也因此學會了作曲。《伴侶》雜誌還在大會堂舉行過兩次音樂會,邀請歌唱家、演奏家演出,招待讀者。還組織了合唱團。1965年我去大陸旅行一個月,回來發現溫其忠已經離開香港,去英國學藝了。我的音樂課就停下來,音樂細胞也不活躍了。
那四年的青年歲月,在太平日子中我們憑興趣而揮灑,不顧年齡去學鋼琴,不顧幼稚搞音樂會,幾個人經常聚在一起,聽音樂、講音樂、講文學、讀小說。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道那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精力,雖輕浮但也寫出那麼多文章,雖未經深入鑽研也出版了那麼多社會科學小叢書。也許因為年輕,因為沒有包袱,因為不知好歹,儘管收入少、稿酬低,但可以過日子就行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感覺真好。
1965年我參加出版界參訪團到大陸旅行一個月,那是文革前一年,是大躍進帶來大飢荒之後由劉鄧掌權的經濟回暖和文化小陽春的最後一年。我見到的北京領導者都溫和講理,對香港政策是尊重港英管治「長期存在」。其後參訪團西行乘火車去洛陽、西安,看了碑林、半坡遺址、華清池、黃帝陵等等古蹟文物,這些古文物引發我思古幽情,也增加了對華夏的認同感。而且,似乎中共政權對文物都很珍惜愛護。接著我們乘公車去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那裡被灌輸中共版的毛澤東光榮革命史;然後去上海、蘇杭等地遊山玩水後回香港。
回港後,按照我獲悉的中共對港政策,積極籌備再出版一本《文藝伴侶》月刊。但隨著大陸學毛熱潮升溫,大批判到來,言論趨於一元化。1966年文革爆發,那些我剛參訪過的文物遭到破壞。到1967年,文革病毒感染香港,一年多前在北京獲知的中共對港政策來了一個大顛覆。香港的太平日子遭到了挑戰。(58)
圖1,9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重要講話」。
圖2,1965年9月2日《伴侶》音樂會上的三重唱:盧景文、吳厚蕊、溫其忠。
圖3,1965年伴侶合唱團郊遊時唱歌,右一是我,其他人認不得了。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長照系出路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次蒐集 Q&A)】https://youtu.be/BGaDN9wxbKE
## 影片中提到的專案
簡單用 React 撰寫的留言爬取篩選功能,可以自己抓去玩
https://github.com/niclin/youtube-comment-filter
## 問題總匯
00:00 開場
01:26 QA-1 - 林天寸
一直很喜歡妳的頻道,不單單是因為工程師,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也是走工程師這條路的。
前一年2020年開始,其實是我剛轉職工程師的第一年,在滿多地方都遇到不小的問題,在troubleshooting上面也是有許多瓶頸的。
後來除了白天上班,下班看書跟休息,偶然間看到你的影片[工程師如何自我進修],才開始慢慢用計畫的方式取代橫衝猛幹。
不得不說,規劃時間真的是比起技術性的功力還更有成效。因為它讓你適時的放鬆跟加強,然後在工作上面才更有長進,雖然很幹話,但我2020的下半年是這樣做的。
目前在準備考取網路管理的證照CCNA,計畫是走network這一塊,還有很多要磨練的。希望也能多看你產出跟network的影片,這是私心話啦,哈哈。
02:57 QA-2 - 仔仔
1.學程式會建議從前端或是後端哪個開始學會比較好?
2.一開始投履歷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可以成長的,而不是進去3,5年後還是那個跟剛進去程度相差不遠的自己差不多
3.跟程式相關的產業有很多(像是製造業到博弈),可以請Nic分析一下各產業的狀況嗎?以及進去各產業前須要具備哪些程式語言或能力?
4.投履歷時看到一些公司列出所需程式語言和工具一大堆,是不是代表你沒完全具備就不要投履歷了,還是可以請Nic給個意見哪些部分還是可以投看看
5.都說工程師又宅又不會說話,為什麼Nic可以交到女朋友?
10:40 QA-3 - ANDREW NG KAR EARN
如果当写编程语言遇到瓶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陷入钻牛角尖的情况?
11:46 QA-4 - JS Lin
如果NIC現在選擇能馬上精通一項語言會是哪個?會想用來做什麼PJ?
13:13 QA-5 - Rick0
成為 team leader 後無法直接在技術上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這樣的變化是否值得?
是否會擔心這樣在技術上跟不上其他人,甚至被下屬看輕呢?
14:39 QA-6 - Henry蔡
因為最近是寒假期間,
我開始考慮下學期的修課,
想請教nic大大,
應該在有什麼樣的基礎上,
開始學design patterns?
我目前是碩士生,
大學非資工本科,
學過Python,
也跟過一些網路影片實作過Flask+PostgreSQL,
大學學過資料結構演算法,
但不到得心應手的程度...
16:07 QA-7 - 黃柏瑋
如何同時Handle好好幾件事
我怎麼覺得上班,然後下班假日寫寫side project後就沒啥時間了🤔🤔🤔
17:24 QA-8 - 乾太
我想問一下這年頭轉行斜槓 VTuber 還有沒有搞頭A?
18:10 QA-9 - uuu06222
之前開始關注你有知道你有面試過人的經驗, 想問一下站在面試官的角度...
面試官會不會比較注重作品需要呈現那些東西, 或是有沒有什麼禁忌是不能碰的嗎?
20:07 QA-10 - Joery Lin
想請教您對於對於給你很多成長和照顧的公司,倘若您有一個更好的機會,無論薪水或未知挑戰都大於現在公司。
您將如何做選擇,或許現在公司會給你加薪留下你。
因為自己曾放棄了許多機會
21:37 QA-11 - YangTing Zheng
Q1: 想問通常一個產品開發的週期都多長呢?負責維運和開發的工作內容是否會差很多?
Q2: 想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資工系學生的出路/工作內容?(如PM.SA.DBA.PG.RD.MIS…或是還有其他的?)
24:16 QA-12 - RTB
Hello World
24:18 QA-13 - Barry
目前是公司MIS 很想轉職成後端工程師,但在面試上面都都時常失敗
常常在問技術關卡時就被問倒了,總覺得 要準備的東西非常的龐大
毫無準備的頭緒,總覺得一直寫side project也不是辦法
26:49 QA-14 - 因地制夷
想請教Nic 有在做投資嗎? ex 股票 想聽一些投資心得
27:13 QA-15 - 比歐
想請教 Nic 大,
在之後的工程師生涯中之後有甚麼規劃或想法嗎?
例如:開發產品創業,或是開班授課、轉做顧問之類的。
28:14 QA-16 - yongming jia
请问新手如何学编程,学完去做什么?怎么自己创业?谢谢🙏
29:33 QA-17 - Minghao Chang
是否能請您推薦用來開發的筆電?(正好最近要汰換電腦),想從今年開始養成寫side project的習慣,謝謝。
30:31 QA-18 - Guan Jun Chen
想知道像Nic這麼厲害的工程師,年薪大概落在哪裡
30:46 QA-19 - Sheng Jiang
想請問Nic,如果非資工背景但是對寫程式有熱情,想轉職當軟體工程師,會建議如何起步?
補充:像是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學,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補習,或者補習跟自學的情況各有哪些優劣?
謝謝Nic
## 結尾
31:49 感想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QA #工程師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前端 #後端 #轉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dMIpnH-AJs/hqdefault.jpg)
長照系出路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VTPZZ8DvJs/hqdefault.jpg)
長照系出路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小丑》即將上映,在各大影展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甚至得到了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金獅獎。
所以,對於這部電影,你能夠期待什麼?你該期待什麼?讓我來帶你快速進入狀況
首先,這雖然是一部DC出品的電影,雖然是根據美國漫畫史上最有名的反派改編,
但是它幾乎不會與你所看過的任何「超級英雄」電影有相似性,
即使跟相對來說較為寫實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來比也是如此。為什麼?
從這部電影剛被宣布,許多人都猜測這會根據知名的以小丑為主的故事《致命玩笑》改編,
但是隨著各種資訊愈來愈透明化,導演陶德菲立普斯表示「這不會根據任何漫畫改編」,
更對於致命玩笑之中小丑的經典「起源故事」表示:
「我不相信跌到化學藥劑裡會讓你皮膚漂白,頭髮變成綠色,再成為一個瘋子」
從各種跡象來看,這不會是近幾年佔據螢光幕的傳統超級英雄電影,
不會有討好粉絲的彩蛋或是漫畫致敬,更不是DC電影宇宙的一部分。
在DC試圖趕上漫威的進度卻數度失敗之後,這次完完全全地脫離任何宇宙或是世界觀,
主角瓦昆菲尼克斯起初甚至還反對蝙蝠俠父親湯瑪斯韋恩在這部電影的出現。
更在被問到對於粉絲期待怎麼想的時候這樣回答:
「我完全不在乎,我只對導演想傳達的以及角色本身的概念有興趣。」
不只如此,在這部電影中飾演脫口秀製作人的馬克‧馬隆對於超級英雄電影更是這樣表示:
「我不喜歡被強迫要去看這種電影,那些電影是給長不大的老宅男看的」
重點是什麼? 好聽的講法是他們想要重新定義漫畫改編的電影,
講難聽一點就是製作這部超級英雄電影的人都不是很喜歡超級英雄電影
那既然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小丑,那它究竟是關於什麼?
導演表示這部電影有許多面相受到他從小看到大的角色剖析電影影響,
《計程車司機》、《蠻牛》、《喜劇之王》等等,
而這幾部電影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也一度是《小丑》的製作人,但是因為檔期問題而退出。
確實,光是從預告以及各種訪談之中就能夠看出為什麼導演會引用這些電影,
《計程車司機》講述一個漫無目標的孤獨男子在開計程車的過程中見到的人情冷暖,
應該是說,幾乎只有「冷」。因而慢慢陷入極端暴力,試圖矯正這個社會的故事。
而喜劇之王則講述一個自認為喜劇才能出眾卻苦無機會的無名之輩,
用盡一切手段來試圖受到知名脫口秀主持人的注意。
注意到什麼了嗎?把這兩部電影的主軸融合在一起,就成為了《小丑》的基本架構,
計程車司機之中的主角就是活體的存在危機,完全毫無目的,
厭恨紐約的「垃圾人渣」卻渾然不自覺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處處想要尋求與人的連結,卻因為自己極端且扭曲的觀點而一再受挫,
而《喜劇之王》主角想要成名的慾望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無可救藥對於認同感的渴望。
《小丑》之中的主角亞瑟‧弗萊克也是如此,不是傑克尼克遜的扭曲幫派份子,
不是希斯萊傑只想看世界燃燒的混亂邪惡狂人,
而是在社會底層毫無出路,急切尋求棲身之地的失敗喜劇演員,一個孤獨的男子。
再者,你絕對不會想到導演在這部電影之前聞名的電影是什麼:
《醉後大丈夫》系列。
這聽起來雖然像是個戲劇性的風格轉變,
但是對我來說《醉後大丈夫》也是與《小丑》有主題連結的,
也就是過度壓抑而造成的爆發。
在那部電影之中,主角群在酒醉過後做出各種完全無法想像的荒唐行徑,
其實就象徵著每個人在平時受到自己以及社會壓抑的自我本性,
在長年累積之下有可能一瞬間爆發。
而小丑講述的正是受到過度霸凌壓抑所產生的後果。
現在 “we live in a society”這句話被變成小丑的口頭禪已經是個迷因了,
但是從各種跡象看來,社會的壓迫確實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而某些已經看過的人也表示這部電影非常有煽動性,
認為這會鼓勵那些「得不到就毀掉的變態心理」。
美國鄉民也開始拿這部電影可能會引發槍擊案來開玩笑,
當然,這部電影是否真的會「引發社會動亂」這點還有待商榷,
但是一部有爭議性的電影總比一部完全不冒險的電影來得值得討論。
重點是,不要走進這部電影期待看到精彩的動作場面和緊湊的劇情,
這是一部角色剖析電影。只是主角剛好是史上最有名的反派而已。
但是如此經典的角色,需要一個能夠100%投入的演員,
容我介紹,當今最值得注意的演員,瓦昆菲尼克斯。
你可能不認得這個名字,那是因為他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商業大片裡了,
但是你非常有可能看過他- 還記得《神鬼戰士》之中的皇帝嗎?
沒錯,這就是瓦昆菲尼克斯。
在飾演這個角色之後,瓦昆就再也沒有演出一部強檔大片,
但是他每次所無論演出什麼角色都有如費盡全身的力氣直接鑽入那個角色最深層的本質,
不,應該是說如他的姓Phoenix,他每次都有如鳳凰一般以他所演出的角色重生。
導演表示他在寫劇本的過程中,心中只有瓦昆菲尼克斯這唯一人選,
甚至還把他的照片貼在電腦螢幕上。
不難看出為什麼,畢竟瓦昆對於身為演員的態度是完全無庸置疑的,
在2010年時他拍了一部紀錄片《我仍在這裡》,
紀錄他本人放棄演員生涯轉行當嘻哈歌手的過程,
更在宣傳時做出了留名青史,或者說惡名昭彰的訪談,
在大衛萊特曼的節目上幾乎像是個反社會人士,好似他已經完全地崩潰。
連萊特曼如此資深的主持人都幾乎無法把持這個怪異的瓦昆菲尼克斯。
在這部紀錄片推出的一段時間之後,參與製作的人才終於表示這是個偽紀錄片,
瓦昆的言行舉止完全都是演出來的。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演員,無論參與什麼計劃都完全地投入。
對我來說,最能夠形容他演技的,是兩個完全矛盾的形容詞,細膩卻又猛烈。
你能夠看到他動用整張臉所做出不可思議的情緒轉變,
像是《雲端情人》之中短短幾分鐘之內有如雲霄飛車的內心起伏。
但是也能夠在一瞬間爆發猛烈的情緒,強烈地好似是他本人在受苦,
如《世紀教主》之中在受到提問時所展現的挫折以及悲憤,
或者是最近讓我極為印象深刻,在《失控救援》之中飾演的殺手。
因為看到自己的目標在他到達之前就被殺掉,讓他無法宣洩對於這些人渣的憤怒,
因而直接坐在地上崩潰的畫面。
而巧的是,剛剛所提到的幾個角色似乎都是在為他在《小丑》之中的演出準備,
《世紀教主》之中陰晴不定,似乎再怎麼努力都找不到自己目標的弗萊迪,
《雲端情人》急切尋求連結的孤獨男子西奧多,
《失控救援》之中對於這個社會愈來愈失望,
試圖用自己暴力的方式來「矯正」一切的殺手喬。
似乎一切都如群星連成一線,指向《小丑》會是個讓人大開眼界的電影,
誰知道,或許在這之後,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勇於嘗試的漫畫改編電影。
小丑 預告分析 預告解析 彩蛋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hif1GhXf58/hqdefault.jpg)
長照系出路 在 【長期照護(大學、研究所)熱門科系】 6年學生激增3倍 藥師們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很多系上學生會雙主修護理系,畢業後出路多一個機會,但隨著政府對老人相關照顧的政策陸續出爐,高齡產業發展愈來愈多,「學生知道把系上課程修好,就業機會不用愁, ... ... <看更多>
長照系出路 在 高服系令人擔憂的出路- 南臺科大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那你必須先成立長照財團法人才行,但我相信沒幾個同學有這種財力。 4.賣輔具那你需要有的是一張善於推銷的嘴巴,而不是就讀相關科系,最棒的業務能在 ... ... <看更多>
長照系出路 在 [新聞] 台大電機畢業他拒入科技業秒選這行網讚嘆:賺到爆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