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號印刻文學
《那些金色時刻》胡晴舫
大概因為太常搬家的緣故,我時常揣摩死亡的意思,並不是指人死了之後所進入的永恆黑暗,而是一個人離開之後的世界,應該就像一間搬空了的公寓,很快又有新住戶入駐,之前那個人生活過的痕跡完全抹去,無所殘留,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我也常想,為了避免發生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情形,最好自己動手,先把不想被其他人看見的東西早點清乾淨,千萬不要留下什麼令人作嘔的日記或任何會惹來奇異眼光的惡趣味物品。每回收執行李時,我都在想像自己的死亡,從別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身後,只覺得驚悚,便有急迫感想要事先處理我這個人用一生累積而成的物品。真的是什麼都帶不走啊。在別人眼中恐怕皆是垃圾吧。連回憶我也很少認真去整理,沒有後代的人不會去規劃要留下什麼遺產,因為無人在意。
全球疫情發生,突然就不用搬家了,新聞每天報導著各地的確診數字和死亡人數,我腦海裡卻出現一間又一間公寓,不是淨空了的那種,而是內裝舒適,細節講究,裡面裝滿了照片、碗盤、內褲和球鞋,還有盆栽,代表了主人對生活的想像。什麼都不捨得丟,任何想要收藏的心思無非是一種對美好生命的眷戀吧。那些我因為不想變成「令人討厭的松子」而趕緊扔棄的累贅物品,突然變成過去鬼魂似的東西,從心底慢慢浮現。
也開始時常夢到當時在東京的生活。表參道底,青山道口,有一間麵包店叫「安德森」,每天我去那裡買日常需要的麵包。店家每日開門,假日也罕見休息,推門進去,香氣四溢,架上擺滿各種形狀的麵包糕點,口味各一,閉眼隨便挑,都不會錯。之後,沿著根津美術館長長白牆,提著各色新鮮蔬果,慢慢走回家。東京的晴空總是很高,空蕩蕩,一片乾淨。我買麵包時買得那麼漫不經心,好像春天該有櫻花、夏天該有菖蒲、秋天該有紅葉、冬天該有皓雪一樣天經地義,邊走邊皺眉頭,以為自己在思考(但我現在想不起、因此肯定根本不重要)什麼關鍵的人生命題,我真正未曾好好深思的是這幅簡單的生活畫面,背後該有多大的集體心力才有那樣美好如童話的街角麵包店,散發暈黃燈光,折射出溫潤的麵包光澤,讓一個普通不起眼的平凡人不須特別擎香向上天祈求,就能安安穩穩地隨時有美味麵包可食。也該有多大的幸運,世局如此靜好,麵包店能夠天天按時營業,扭開水龍頭就有熱水、開窗就有綠蔭鳥鳴,不愁沒咖啡喝,電鍋有香噴噴的白米,生活平穩如在鐵軌上行駛,悄悄不受打擾——像是瘟疫。
我搬離東京那麼久,安德森也已經關門了。這些年之後,這間麵包店突然回到夢裡,推門進去的手感仍記憶猶新,麵包出爐的芳香盈鼻,一時不知那是何時的事。帕慕克小說《純真博物館》的第一句話,「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能夠守護這份幸福嗎?一切會變得完全不同嗎?是的,如果知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我絕不會錯失那份幸福的。在那無與倫比的金色時刻裡,我被包圍在一種深切的安寧裡,也許僅僅持續了短短幾秒,但我卻年復一年感受著那份幸福。」
帕慕克描述的是愛情。對我來說,那間麵包店成了金黃色幸福的意象。當時仍算年輕的自己,雖無恆產但生活無憂,住在美麗豐饒的街道,周圍大部分人皆溫和有禮,就算我言行不當了,都願意包容我的失禮,那時候最大的煩惱似乎就是自己這個人如何安身立命而已。當然是回不去了。時空已逝,店家已換,這個人恐怕也變了不少,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事態凌厲地,一下子阻隔了所有時空的延續、交換、流動,再無任何可能回去行走原來那條街,收集過去的足跡。
當瘟疫變成一種日常,那間麵包店卻回到我的夢裡,顯得如此不真切,不像是這輩子發生過的事,不是如隔三秋,而是恍如隔世了。我已不相信自己曾經擁有那般金光閃閃的日子。夢中滑過時,好像在看串流平台上的韓劇,有種作戲的不真實,不屬於現實,更不屬於自己。
如果當時很快便覺悟,如此幸福不但有盡頭,不會再現,甚至連舊地重訪都不可能,當時的我會不會過得不同?我會不會一樣很快將之藏在回憶的深處,很少向別人提起?日子的盡頭是死亡,人類因為死亡的逼視,才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住在東京時碰上日本觀測史上最大地震,隔日福島核電廠傳出災情,周圍空氣頓時顯得可疑,本來用以維繫生命、最自然不過的呼吸變成幾近自殺的行為,家中門窗緊閉,戶外不宜久留,出門一律長袖長褲,戴上口罩,速去速回,商家架上貨品一下子淨空,因為災情,補貨變得困難,礦泉水、衛生紙等民生用品限購每人一日一件,那時候的心情就是每天怎麼驅吉避兇地活著,如何取得可靠的水源、上哪裡買到必要的民生用品,但究竟要怎麼呼吸到新鮮空氣,避免與死亡正面衝突,內心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有,只能多方收集資訊,觀察周圍的其他人怎麼做,當時心裡默默猜想,可能所謂的戰時生活就是這樣子,物資吃緊,個體的命運與集體綁在一起,人只能想著如何維持吃喝等基本生命功能,努力保持心情平靜,無法做任何長遠的打算。
當自己屬於捲入重大歷史事件的無名大眾行列,特別會明白自己與一棵樹、小狗、石頭沒什麼差別,我們存在於宇宙的方式是一樣的——思於此,寫作這件事其實也難免顯得有氣無力。
就某個層面來說,此時全球爆發疫情也是大自然的反撲。人類在地球上建造了一個強大的物質帝國,肆意掠奪資源,強力架構起一套豐饒便利的生活方式,人類一代代出生,不僅要健康長壽,且拒絕老去,那些日常慾念無時無刻不在製造億萬頓的塑料、萬年不滅的核廢料,城市面積不斷擴充,無用產品被當作資本燃料不斷被製造出來、淘汰、變成無法回收的垃圾,污染整個地球生態,對生命的貪歡已是當代人類的至高生命原則。因為有死亡的逼視,才明白生命的有限,如何珍惜並善用生命,但,在新世紀,生命的盡頭卻成了慾望的藉口。人類花費多少資源在維持自己的青春肉體,只為了活下來,但活著是為了什麼,似乎已經無人追問。
全球疫情令我駐在台北,兒時的城。生活重點在維持基本生活功能這件事,吃飯、喝水、睡覺,小心呼吸,讓自己活著。我忖度,是不是斷髮出家也就這麼回事,斷了一切浮誇的念頭,所有超乎生命基本需求的企圖心都散去吧,讓原本就簡單的生活更簡單,明白自己形而下的限制之後重新尋找形而上的自由。回到了台北,回到自己的童年,又開始閱讀厚厚的章回小說,加上新科技時代的網路武俠小說,熬夜慢慢翻閱,任自己墮入另一個時空。我從小熟悉這樣的心境,如何從一副瘦弱無趣的軀體飛脫出去,體驗現實生活裡永遠不可能經歷的時空,都說人類的想像力其實是旅行的最佳方式,翻一頁書,人已全身黑色勁裝上了明朝宮殿的琉璃屋瓦,像名功力高強的俠客,往下窺視腹黑的宮廷政治,滑一次手機,又進入了豪門名族政治,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瘟疫並不是新時代的發明,而是一種歷史的永恆回歸,就像做完李白大夢,終究回到童年的起點,靜靜過起古典的生活。
然而,時空就算會重疊、交換,平行或跳躍,回歸並不是回到真正的原點,時間畢竟是線性前進。居家隔離、全球邊界關閉,時間彷彿靜止,地球仍然繼續公轉,四季自然仍循序替換,只有人類社會被迫留在原地,所有想要延長生命的人類依然持續衰老中。生命終止之前,人,要做些什麼呢?除了享受優渥的物質條件,拼了命打肉毒桿菌、換掉失效的器官,活著,所以能過日子;一直過日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因為近乎僧侶的生活,生命的核心反而如黑色礦石顯露出來。整理自己的心緒時,東京街角麵包坊就突然夜裏來到夢中。活著不只是享受生命的美好事物,更應該是為了創造真心相信的價值吧,而生活之所以必需趨于簡單,也是為了集中所有的心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吧。若是明白了那是幸福的時刻,除了當下的珍惜,也應該學會怎麼去守護,縱使世上很多事情都不在個人能力範圍內。
台北這個童年的時空,使我憶起當初那份對未知的嚮往,不需要高科技、僅憑已身的幻想力,便打開宇宙無數個時空,那時候從文學認知的世界雖然看起來危險,詭譎而複雜,卻不標榜污穢,也不崇尚卑劣,仍有大是大非,追求真理的企圖、以及彰顯正義的決心還是可以寫到文章裡,每個人都要獨自面對自己的心魔,因為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找到衷心相信的事情才可以繼續。
原點,指的是心的純淨吧。
搬空了的公寓也可以說是宇宙開了另一扇門。世界終究會重新開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蔡啟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勇敢傳說-鍥而不捨,打不倒的勇者】 1999年蔡啟塔經歷了一場生死的考驗,突如其來的腫瘤震撼了蔡啟塔的人生。 正值壯年並且是花蓮市最年輕當選的市民代表會主席、花蓮縣總工會理事長及全國總工會副理事長,遇上了當時最大的一場「健保雙漲」的勞工抗爭,當時年輕氣盛、加上又是北上抗爭的關鍵時刻,不顧身體發出...
長生不死起點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維園晚會for the newbies
悼念六四係我參與政治嘅起點,支聯會燭光晚會去過兩年,覺得肉麻,轉身一別,然後就返唔到轉頭。十七八歲嘅我,係徹頭徹尾嘅大中華膠,但始終求真嘅堅持,終於將我引向另一航道,而我至今仍然未有改觀——中國有民主,香港至會有民主或者有運行,一年比一年站唔住腳。二零一九年,我深感正確嘅觀念可以喺人生早期形成係莫大運氣,亦慶幸自己從來唔係嗰啲大言不慚話讀書唔重要嘅靈長生物,因為若干年後,等到某個歷史轉折過後,當世人都抱怨不斷嘅時候,我就唔會需要為點解會咁後知後覺而追悔,因為上帝早已預備,而上帝不過係人類自身。
我傾向以行為判斷他人,相信仔細去聽其言觀其行,可以睇穿一切障眼之術。組織宗旨口號反映思想綱領,如果冇內在,就唔會支撐得起相應嘅選字造句。支聯會主張平反六四,附帶嘅係結束一黨專政,以及建立民主中國。我記得當年第一次去維園,我對於呢一切都仍然毫無感覺,只係人云亦云咁講話要記住真相,要為歷史做見證。其時社交網絡尚未喺香港興起,做呢啲都冇而家咁做畀人睇,主要係為咗自我感覺良好,等自己同知識分子嘅標籤更近一步。認中方能關社,關社自然認中,上承七十年代嘅本地學潮,一直如是。
之後,必須感激支聯會成員一再暴露真貌,我逐漸就發覺,其實成個儀式,同我嘅香港人認同有矛盾。香港人認同係與生俱來,因為我土生土長,出身基層,廣東話流利,聽嘅係陳奕迅嘅哲理情歌,睇嘅係無綫嘅顛峰之作,接受嘅係香港嘅社會常態。雖然香港文化嘅根基不穩,但我意識到佢係如同物質嘅實然存在,差嘅只係借作時間加以固化——其實只要三代人,唔需要多,三代人同我經歷一樣嘅香港生活,香港就有力自成一格。於是,我開始唔理解支聯會成員致力鼓勵新移民來港家庭團聚嘅立心,攻擊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嘅舉動,支聯會嘅唯我獨尊姿態,亦日益鮮明。加上台上哭喪儀式同台下成員處事應對判若雲泥,我開始心生戒心,然後一發不可收。
接受組織,源於信任。而當信任崩壞,凝聚力就會一去不返。支聯會靈魂人物司徒華同共產黨關係密切係事實,佢人在學友社之時,所做嘅任務就係統戰香港。據梁慕嫺所言,司徒華因為太具鋒芒而受到妒忌,地下黨擔心佢自成一系,尾大不掉,就密謀計算佢,已經略為心灰,而後來佢喺文憑教師薪酬事件同中共決裂,更加證明自己已經唔再親共,但關鍵係,反對組織,唔等於唔再愛國,因此司徒華仍然唔係心繫香港嘅堅實同道。不論後來成為香港名人嘅司徒華有冇再次受到中共統戰,回歸黨嘅懷抱,愛國多於愛港,可以話係毋庸置疑。由此延伸,支聯會死攬住中國唔放,呢個取態令身為香港人嘅我份外覺得周身唔聚財,而批判之意亦油然而生。
無可否認,燭光晚會係香港最有gimmick嘅活動,newbie要開始接觸政治,首選非佢莫屬。有重大歷史事件為基底,有各大團體雲集籌款,有宣示口號有歌曲唱誦,有片有騷有獎抽有女溝,熱鬧非凡,newbie去完一定熱血沸騰,「深感自己做咗啲嘢」。社會人對於儀式嘅追求,渴望從儀式中得到嘅情感慰藉,以至借助儀式去塑造自我形象嘅意慾,燭光晚會都可以滿足。正因如此,好多唔太思考香港利益嘅人,或者滿足於表現我關心政治嘅人,至今都唔察覺燭光晚會有問題,更加唔會去諗悼念六四可以有其他模式。有現成儀式就舉家赴會,有現世論述就據為己有,無視香港正受中國殖民,忽略中國潰而不崩未必有利香港,正正就係而家都去緊維園嘅人嘅心態。
尋日有位素來同佢唔算有太多思想交流嘅友人,六四前夕心血來潮,於是叫我幫佢校對佢嘅Facebook status,然後我睇完,就講咗句「至少都算關心政治」,以聊勝於無嘅態度鼓勵佢。然而,不出意料,佢忽然就話我口氣好大,憑乜覺得自己一套最有智慧最有道理,然後就情緒大作。因為以前已經有同佢討論港獨嘅經驗,我知道佢唔係胸襟廣闊,可以真心聽取唔同政治見解嘅人,我都唔打算多言,關心六四但又唔去理解港獨思潮出現呢種表現,實在令我缺乏動力用更加溫和嘅口吻去加以引導。我無法接受嘅係,以關心香港政治嘅人自居嘅人,至今都仍然對本土意識抬頭避而不談,至今都仍然昧於支聯會嘅hidden agenda(not so hidden to me though),然後重口口聲聲話我自以為是,高人一等。我唔認為世人需要認同佔領行動,認同梁天琦黃台仰行徑,認同香港獨立勢在必行,但覺得自己好文明,但唔接受香港人有權按住民自決原則去獨立建國,呢種態度只有偽善可以形容。當人無法意識或承認自己嘅偽善,就自然會成為注重顏面而缺乏自覺嘅人,而咁樣嘅人,係連有效溝通都唔會開啟到,讀幾多書都唔會有用,因為讀書所學同佢處世之道根本從來冇重疊過,更加唔好話有所整合。
而其實,低度投入政治,本身係冇是非對錯。鄙視他人唔理政治嘅心態,我已經戒咗好耐,因為人人起步同際遇都唔同,覺醒係冇得強求。我自身亦唔係好關心政治嘅人,遊行示威甚少參與,因此我亦唔會介意有人同我講我唔關心政治,因為我清楚知道政治係參與得幾多都唔會夠,而就算身居要位,已經係政界要人,其實都唔等於佢係高度參與政治。參與政治係一種狀態,而連自我都未發掘出黎嘅人,自己嘅生活都未過得好嘅人,參與政治只係越級挑戰,因為佢地根本唔會從政治之中有所領悟,用返喺自己嘅人生,亦唔會識得以自身所得嘅領悟,裝備政治立場,從而以最適當嘅行為去表達自己嘅政治見解。關心政治之前,首先要關心自己嘅內在,盡力面對自己嘅恐懼,反思自己嘅缺失,否則場刊同紀念品拎得再多,最終雙手都只會空空如也。
熱戰不再,新冷戰如箭在弦,我最期待嘅畫面終於出現,和平時代生於安逸嘅典型少年,非我莫屬。閱讀上個世紀歷史,我成日都想回到過去,參與參與唔切嘅大事,例如六四,直到而家自己都開始有隱約感知風雨將至嘅預測觸覺之後,至逐漸又明白到戰爭有幾可畏,而安樂茶飯又有幾難能可貴。又或者更準確而言,係我到咗但求歲月靜好嘅心境,而又遇到因惺惺相惜而及時入席嘅真命。所謂真命唔等於會永遠一齊,或者為佢而學識貪生怕死,但佢令我更有勇氣去面對虛無,面對死亡,面對未來嘅世途險阻,到適當嘅時機再為我所愛嘅香港獻身,因為佢都一直努力緊去精進佢嘅人生,而成個香港都一直努力咁掙扎求存。只有精進自身,至可以講為他人付出,為香港貢獻,修身齊家先於一切之義,大概如此。
gnimmm.com/2019/06/04/newbies/
長生不死起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經常認為變老就意味著衰弱和退化,但我認為不必覺得變老就是退化,而應該視為是一種變化。」~岸見一郎
昨天在版面上跟朋友聊到我自己的病痛,我很感恩它,因為它替我開啟了人生新的可能性。病痛什麼時候會來,我不知道;病痛來的時候,會多嚴重,我也無法預料。
不確定性,常讓我的生活不會無聊!
老、病、死,就是會來,早來晚來而已。而它們常象徵失去,但是從無常的觀點看,我們其實一直處在變化循環的狀態。
我們常把失去想得痛苦,而沒注意到,失去之後,往往有新的可能性。譬如說,當病痛來了,我們怎麼回應它呢?
我試著善待它,對它說說好話,感謝我身體的承擔。它讓我痛,我把它當成是一種提醒。相對來說,有些病痛悄無聲息,一出現了,也就沒剩多少日子可活了!
從這個視角看,我的病痛,也一直在幫助我,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
「重要的並不是得到什麼,而是如何運用自己得到的東西。」~阿德勒
真的沒剩多少日子可活,那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不管是一天、一個禮拜,或者一個月、一年,我們手上有多少資源,就拿來活出我們想要的樣子。
習慣去注意我們能做到的事,這是一種沒有終點的訓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全心投入我們的生命。阿德勒博士是個榜樣,岸見一郎先生也很努力,一直有新作品。
我介紹岸見一郎先生的書好多本了,喜歡他的文字簡單易懂,喜歡他使用阿德勒心理學,深入我們的生活。喜歡跟各位朋友討論不同的書,咀嚼書裡不同的概念,我自己很喜歡這件事,所以做起來很有動力,感恩各位朋友的陪伴。祝福大家!
***********************
活著,就是幸福(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岸見一郎】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逐漸變老的現實。
年輕時,無法理解變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們開始面對父母漸漸年邁,自己也逐漸變老的現實,無論父母還是自己都和年輕時不同,越來越沒有能力做以前能夠做到的事。
於是,我們很容易對變老這件事產生負面印象。
有些人明明目前還很健康,卻很擔心以後身體會失去自由,會臥床不起,有些人覺得一旦發生那種狀況,自己不打算接受只為了延長生命的治療,甚至有許多人希望自己在臥病在床之前,就可以死得很乾脆。那些不願意只為了延長生命而接受治療的人,並不是想要從病痛中獲得解脫,或是基於信仰的理由放棄治療,而是不願意給家人添麻煩。
雖然我不太清楚這是否屬於日本傳統的想法,但我在本書中強調,我們不妨從正面的角度認識變老這件事,同時,在照護年邁的父母時,也必須牢記這件事。
我們往往會基於兩個原因,認為變老是一件負面的事。
首先,我們經常認為變老就意味著衰弱和退化,但我認為不必覺得變老就是退化,而應該視為是一種變化。的確,隨著年華老去,漸漸無法做到年輕時可以輕鬆完成的事。但是,只要不認為這是退化,而是一種變化,就不會從否定的角度去看待變化這件事,也就可以有不同的認識。以季節來比喻,日本的季節從春季漸漸進入夏季,然後邁向秋季,又慢慢迎接冬季的到來。不同的季節有各自的優點,無法和其他季節進行比較。同樣地,老年和青年相比,並沒有比較差。
其次,我們往往會把成功當成是人生目標。對一直以成功為人生目標的人來說,變老當然會對成功造成威脅。對許多人來說,成功就意味著幸福,但是,成功並不能為人帶來幸福,相反地,成功和幸福並沒有任何關係。
日本的哲學家三木清曾經說過:「幸福攸關存在,成功攸關過程。」(《人生論筆記》)
想要追求成功,就必須達到某些目標。比方說,考進知名的大學,或是進入一流企業工作。既然幸福是一種存在,就不需要為了幸福而完成某些目標,只要生在此時此地,就已經是幸福的狀態。只要能夠這麼想,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幸福。即使年華老去,已經無力做任何事,也不會對自己的幸福有任何影響。
不妨在有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接受自己和年輕時不同,無法再做到很多事的現實。
阿德勒曾經說:「重要的並不是得到什麼,而是如何運用自己得到的東西。」(《神經症問題:病例史手冊》)
即使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有能力做很多事,但還有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不放棄,「力所能及的事」其實比想像中更多。發現「力所能及的事」,並付諸行動,可以讓我們在變老之後,仍然自由地生活。進一步而言,即使有一天失去了所有的能力,也開始遺忘過去的事、前一刻才發生的事,仍然無損於自己的價值。我在書中也強調,不能用生產力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可以對他人有所貢獻,活著本身就具有價值。
我希望目前身體健康的人也必須充分瞭解這一點。當認為自己活著就有價值時,也會感謝年邁的父母還陪伴在我們身邊。我曾經在演講時談到這件事,有一位聽眾對我說,真希望能夠更早瞭解人活在世上就有價值這個觀念。這位聽眾的父親以前是銀行職員,是社會菁英,八十多歲時因為腦梗塞昏倒,導致半身不遂。
「我已經變成這樣,根本沒有活著的價值,讓我死了算了。」
他的父親整天對他們兄弟姊妹說這種話,但當時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對我說:「如果是現在,我就可以告訴父親,只要他活著,就讓我們感激不盡。」
雖然我在本書中主要討論變老的問題,但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思考自己變老,和照護父母的問題以外,也能夠思考如何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夠讓更多台灣讀者有機會看這本書,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岸見一郎
二○一八年八月
.
以上文字取自
變老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教你如何擁有更精采的人生下半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4789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7折630元】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
長生不死起點 在 蔡啟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勇敢傳說-鍥而不捨,打不倒的勇者】
1999年蔡啟塔經歷了一場生死的考驗,突如其來的腫瘤震撼了蔡啟塔的人生。
正值壯年並且是花蓮市最年輕當選的市民代表會主席、花蓮縣總工會理事長及全國總工會副理事長,遇上了當時最大的一場「健保雙漲」的勞工抗爭,當時年輕氣盛、加上又是北上抗爭的關鍵時刻,不顧身體發出的警訊,拖延了就醫的時間。
突如其來的癌症給了蔡啟塔的人生一場震撼教育。這場生命的考驗曾讓他感到害怕並且徬徨失措,也曾懷疑為什麼生命要在他成功輝煌的時候給他沉重的打擊。在生命的考驗過程中,他用他傳統固執的男人個性默默地承擔起生命的考驗,毅然決然地上台北榮總接受癌症手術。當蔡啟塔帶著破損的面容回家後,他領悟到生命是短暫的,這剩下不知道多少的時間,他想好好的守護妻子兒女;
【他更告訴花蓮人,他要用生命愛花蓮。】
感謝花蓮人相信他對花蓮市的施政與改革,順利連任市長。生命的勇士在他八年的市長任內,他做了許多人不敢做的事,他面對憤怒咆嘯,一再折衝斡旋最終突破萬難打通狹窄的巷道、拓寬中山路、整理上百處公園與停車場,不但改變市容景觀,最終得到市民的肯定。在拆除改造花蓮市自由街大排水溝時,他不但面對成群的抗議群眾及各種阻礙,時間最終是肯定蔡啟塔,今天自由街大排水溝已經徹底拆除,得到花蓮百姓的肯定。
從發病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五年,蔡啟塔還活著!而且活得更積極、更健康。面臨這次五合一大選,蔡啟塔站出來競選花蓮縣長,只為了還有該做的責任還沒完成、基礎建設還沒完善、花蓮的兒女們還有很多未來需要用愛來創造。蔡啟塔追求的不是權和利,而是為實現生命價值、為了花蓮這個家,鍥而不捨,打不倒的勇者向前行。
--------------------------------------------------
歌詞:
(國語)
這個城市 有智慧和能量
每個角落 正快速的發展
散播了光和熱 射向開闊的藍天 (天空)
我們用汗和淚 開創幸福的家園
花蓮新世界 夢想的起點
有愛和希望 緊緊跟隨
花蓮新世界 慢慢會發現
我們的城市 會越來越美
(台語)
打開門窗 是美麗的一天
快樂平安 是心中的願望
過去的每條路 行著堅持的腳步
不驚雨不驚風 為著故鄉拼前途
花蓮新世界 繁華好光彩
為這咧土地 付出關懷
花蓮新世界 溫暖的所在
你我的城市 是咱的未來
詞曲 麻海師
演唱 在地歌手團結大合唱
影像 花蓮空拍
--------------------------------------------------
從政,對蔡啟塔而言,
爭的不是位置與權力,但是不得其位,就難謀其政。
必須靠參選縣長,有了公家資源才能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
而不是他一個人在獲得,藉勢藉端取得自己的利益。
讓啟塔有了公權力,才能主張更多公平與正義,人民不再委屈。
二十五年從政之路,經歷許多艱辛過程,感謝幫助我的人,
這一場縣長選戰,我不孤單,除了勇敢,還有溫暖。
請大家為我加油,也真誠拜託給予支持。
我絕不會辜負大家對我的栽培與疼惜,
我也將帶著一顆【身在公門好修行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經歷
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
花蓮市長
花蓮縣縣議員
中國國民黨花蓮黨部主任委員
FB :https://www.facebook.com/officialhualienchita?ref=hl
啟塔當選十大保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ZR2qv0C4I
長生不死起點 在 看板CFantasy - [推薦]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在修仙界長生不死
https://book.qidian.com/info/1031146750/
繼爛柯棋緣之後最喜歡的一本仙俠
苟得深得我心
而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
主角周易雖然深諳裝死認慫之道
卻依然願意為了那些自己認同的人冒險出手
照拂對方的後人
這種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情義
不禁讓我想起了十方武聖的魏合
於是便看得更加順眼了
苟道中人 亦有三分俠氣
本作最初的發想應該是源自神秘之劫的修仙副本
文抄公那個傢伙薅了別人這麼多年的羊毛
大概沒想到自己也會有這麼出息的一天
故事主旨就和標題所說的一樣
主角周易開局自帶長生不老 在天牢裡幹著送飯小卒的差事
靠著心機和誠意打動了天牢裡的大俠
從對方口中獲得第一部修真功法
就此踏上漫長的苟修之路
一點一滴的累積實力
本書目前大致可以分成三個大段落:紅塵求道、修真見聞、劫後仙蹤
第一段是周易身在紅塵
一邊獨自修行 一邊暗中尋找修真界蹤跡期間遇到的事
最後舊朝覆滅 周易當年救下的將軍後人成了新朝皇帝
第二段是周易踏入修真界
逐漸了解到天地靈氣正在衰竭
之後正魔爆發大戰 魔道聯手斷去靈氣祖脈
修真界迎來靈氣全面衰退的天地大劫
第三段是周易在外界靈氣全面衰竭之後倖存下來
成為這方天地唯一修士的故事
周易繼續隱藏在歷史幕後 透過點化一兩個凡夫俗子來改變天下大勢
如果要用看過的書來比喻的話
本作大概就是神秘之劫修真副本+十方武聖+爛柯棋緣+我就是神!的感覺
周易本人雖然沒有主動去做什麼
但是他有意無意間的落子卻總是影響到大勢變化
這種隔了一層的影響力真的是很有意思
個人非常喜愛這部
寫這篇也是想問問看有沒有類似的佳作可以推薦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49.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655113009.A.9AA.html
萬一靈氣復甦還沒練到化神或元嬰
那些老怪稍微打探一下
大概就能猜到有個混蛋趁他們在睡的時候裝大仙
到時周易就知死了
崑崙仙蹤的劇情發展
我猜是一邊打著崑崙名號 推動有緣人去幫玄霄師弟(笑)正名
一邊四處蒐集正魔八宗留下來的遺產 幫助自己提升
另外周易是有打算找出那幾個自封的老傢伙 讓他們曬曬沒有靈氣的太陽
後來過了許久
周易都還記得去給他上墳燒紙 在墓前嘮叨自己這些年過得如何
※ 編輯: wvookevp (42.73.149.159 臺灣), 06/13/2022 23:02:11
應該是長生不老才對 主角還是會死的
有個後輩知道他喜歡話本
於是就把自己這些年斬妖除魔的經歷記錄下來
去世前送給周易當作提前的辭別
周易就將其隨口命名為《我在仙俸司斬妖除魔三十年》
※ 編輯: wvookevp (42.73.136.206 臺灣), 06/15/2022 21:26: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