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直播:停課不停學,給爸媽的修練】
上週就跟大家公告,在家陪孩子學習太暈頭轉向了,為了讓自己能繼續有活力的活著,這週無論如何我要來直播。
全島所有父母一起陪著孩子在家修練,已經進入第四週了,該鬧的笑話也差不多鬧夠了,該疲累的也差不多恢復過來了,再往下停課,應該也就沒什麼能再難得到我了(最好是)。
這週四,出版社為我找來教養前輩彭菊仙老師和我聯手直播,在線上談在家停課不停學的教養。去年,我曾和彭菊仙老師一起做過一場實體的直播,她是我見過非常愛讀書的作家,認真到不行,連一起做直播也超認真,為了呈現內容的完美,事前不停的跟我蕊稿,讓我印象深刻。
菊仙老師的三個孩子(男)都已經幾近成年,日前看他的粉絲文章,提到她的孩子不知不覺已經長大,不會再遇事對她哭哭啼啼,彷彿就是昨日還在哭,今日一回身孩子成了會控制情緒壓抑自己暴躁行為,只會對父母報喜不報憂,孩子長大真快呀!對比我家的三個孩子,目前仍然遇事哭哭啼啼的情境,彷彿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呀~
然而,不再啼哭的孩子,停課停班在家與老母相處的日子,就會比停課不停學的家庭還要幸福太平嗎?這讓我非常好奇呀!因為我的朋友自從WFH之後,母親整天叨念他「看手機、看電腦、吃不不準時,睡覺不睡覺,早上不起床,壞習慣一堆」,讓他只能不停的安慰母親:「我有吃葉黃素,眼睛安啦。」媽媽氣到不想理他,朋友剛好樂得輕鬆得到清閒。(這到底是什麼親子關係XD)
和孩子長時間相處之後,許多家庭的父母肯定發現孩子的年齡,彷彿瞬間都迸發前進到青春期的叛逆年齡,耳朵肯定長了厚厚的繭,請孩子洗澡沒人理,請孩子吃飯也無回應,偌大的房子裡,只有老媽媽喊叫的無盡回音。
我深深覺得,在這詭譎的疫情期間,親子關係也是多變的,因為不管孩子幾歲,只要在家長久與父母相處,衝突肯定是家常便飯,要如何處理衝突,你們的痛點,我完全知道,因為我也深處其中,我肯定會帶給你們療癒的,週四晚上八點,我們線上直播聊。
♥暑期「故事表達營」決策信件已寄發所有參與的家長,未收到信的家長請私訊洽詢。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長 耳朵 心靈維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結:愛,才是唯一解方】
「連結」的系列文章,我想傳遞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愛」。
這份愛,該如何表達,其實有許多方法,這考驗著父母的判斷與抉擇。
父母可以用過去老一輩人的方法,但可能會造成自己經常處於撞牆期狀態。
如果厭倦了過去撞牆期的狀態,不妨試試用最簡單澄澈的直白方式,表達愛:專心於當下,專注的愛我們眼前的孩子。
我們視線的容納之窗,不但不寬廣,還很狹窄,這造就了無數個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進入眼簾的人,非常少,幾乎是很單一且非常純淨。
因此,只要照顧好眼前的孩子,在界規的範疇下,貼近孩子的內在,也就抵達了「愛」的表達。
然而在實際運作時,會發現孩子的反應千奇百怪,例如:私下送禮物給老大,老大卻跑去跟弟妹炫耀。直接表達愛,其他孩子會說不公平。
不說遠的,就拿昨天家裡發生的一件極小的小事。
昨天一早,一一端著自己的戰鬥陀螺盤(超大),從房間裡睡眼惺忪的走出來,不停的喃喃:破了,我的盤子破了,爸爸我的盤子破了,這個不能用了啦,這樣我就沒有盤子可以玩了捏,我想要新的盤子,可以嗎?
先生正在收拾家裡的環境,聽到一一抱怨,彷彿嘴巴上安裝了語音導航系統,下意識的開啟自動回應功能,他告訴一一:是喔、好阿,下一次有機會去玩具店的時候,爸爸再幫你買一個。
先生沒有停下手邊的工作,他只是本能的反應孩子的提問。
一一聽到瞬間開心了,眼睛閃亮亮,看著他爸爸偉岸的身影,我猜,一一肯定覺得爸爸很帥吧。
一一:真的嗎!真的可以嗎?!
先生:可以可以,下次你記得提醒我。
一一:謝謝爸爸!
就在先生揚起得意的嘴角時,旁邊連帶的揚起了一陣狂風暴雨喧嘩,讓先生的嘴角瞬間顫抖。
三三:為什麼一一可以買新的玩具!
川川:爸爸不公平,為什麼只有一一可以!
三三:對呀,不公平,我們也要!
原本一早上演的溫馨家庭劇,瞬間成了黑暗的鬥爭劇,場面波濤洶湧,吶喊聲此起彼落,和諧的早晨瞬間掉入地獄的油鍋,炸的油鍋裡頭的人物姿滋作響。
也許你要問:我專心一意的對待眼前的孩子(一一)了呀,為什麼又不行了?
是的,我剛剛確實在前頭文章寫著「只要專心的面對進入眼簾的孩子表達愛」,但為什麼此刻先生這麼專心的對待一一,為什麼不行?
請容我將這個例子,轉個向,和大家說明。
在先生對待一一「買戰鬥盤」的事件裡,是無意識行為,也就是幾乎沒有經過思索(專注對待),比較像是脫口而出的回應,而當時先生的眼睛正盯著自己要處理的家務,此為其一。
其二是,先生的反應,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生出的反應,一一抱怨陀螺盤破掉,先生就解決他的問題「買個新的陀螺盤」,希望藉此消彌孩子的抱怨。
綜觀上述兩點,這都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什麼呢?
真正的「愛」是需要貼近孩子後,才能有所感,然後才做出「反應」。
簡而言之,就是需做到「聽核心」三個動作後所展現出來的姿態漢語意,才是真正的「愛」。
在這裡的讀者,應該都熟知「聽核心」三個對話要素,(這裡就不再解釋細部動作,若不知內容,可以上網搜尋「聽核心」或翻看《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書內都有詳解),只要依照「聽核心」的三個對話要素,基本上就能真正的貼近孩子,傳遞愛。
就以上的一一的例子,如果先生在聽見「一一抱怨」時,如果真的想要回應孩子,這時應該需要先做到「聽」,所謂聽,不只是耳朵的傾聽,還得做到姿態上的傾聽,也就是先生如果真的想聆聽孩子的苦惱,首先得停下手邊的事物是必然的反應,畢竟一個人無法一心多用。其次,目光也會順應「想傾聽孩子」的想望,而專注的凝視孩子,這些動作,都是姿態上的「聆聽」。
當父母全神都關注眼前的孩子,就會想進一步理解孩子口中所謂「陀螺盤」壞掉了的語意,是純粹的「抱怨」想抒發心情,還是真的想「換新」的陀螺盤。
若是如此,我們肯定會因為「好奇」而有了「核對」孩子的想望,於是啟動「核對」。
核對的方式有很多,諸如:你的陀螺盤壞掉了,你很難過嗎?壞掉的陀螺盤你想怎麼處理呢?你會想買新的陀螺盤嗎?你有足夠的零用錢買陀螺盤嗎?還是你想要修理你的陀螺盤?
零零總總的提問,都是為了讓自己更貼近孩子真正想表達的語意,而此番父母的靠近,也會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好在乎我,好愛我」。
無論孩子回應什麼樣的答案,父母都可以繼續好奇孩子的想法,而提出更多的核對,藉此靠近孩子,這樣的對話往返,便是「愛」的表達。
因此我在昨天與前天未解鎖的問題:「三三因為發現妹妹有新禮物而希望我額外找新的禮物給她」,以及昨天「川川因為不滿姊姊得到魔術方塊球而哀嚎」,這兩者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行徑反應,面對層出不窮孩子提出的考驗,父母秉持著「聽核心」的溝通要素,認真的傾聽孩子,將映入眼簾的孩子,好好的給予關注,便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這才是「連結」這一系列文,最想讓父母學習的核心價值。
所以,邀請所有正在看這一系列文章的爸爸媽媽,請你們別被「私下送禮物」的行為而錯誤引導,忽略了真正的核心「表達愛」,因為孩子等待的是父母的「愛」,我們只是透過禮物去強化內在的愛,而不單單只是形而上的「禮物」呀。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