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學堂 #周燕雯 6:當愛裡有恨
文:#陳曉蕾
「喪親為甚麼會傷痛?因為你愛那個人。」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教大家可以有「回憶錢罌」,預先儲起和家人開心的回憶。
馬上有參加者舉手:「如果家人之間是愛恨交纏的,可能有些仇恨,可能是性侵、賭錢等等,可能你一輩子都等對方說對不起,但他離開,不會說了,那你怎去儲那『回憶錢罌』?」
「愛恨交纏的哀傷是複雜的。」周燕雯很認真地回應:「有一成半的喪親人士需要專業人士協助面對哀傷,當中應該有三份二都是這種。如果你真的恨多過愛,那不會感到傷感,可以繼續生活。但如果你仍然掙扎,仍然掛念?那我相信你的愛是大於你的恨,那就要處理。
每一個人都有很多面,性侵犯或者賭博的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是腦分泌問題令其不能自拔,可能要原諒他也不是自願的。當他關心你,愛你的那部份,也是真實的,沒有人可以拿走。你要記住他對你的傷害,還是對你的關心,完全是你的選擇。我會簡單地想,為甚麼要選擇會令自己痛苦的事?」
在場的資深紓緩治療護師廖進芳,提起昔日在病房的一位年輕臨終病人,想見妹妹,可是妹妹不肯來看他,只肯打電話。那病人聽完妹妹的電話就把病床旁的儀器踢開,很激動,慢慢才平靜下來。
「我們後來估計妹妹可能在電話說原諒,也說了再見,這對哥哥是很重要的禮物。」廖進芳說一些病人,臨終亦無法修好與家人的關係,然而並不一定要勉強「復和」:「很久以前我與神父去見一位病人,她說沒法原諒丈夫,神父沒有說甚麼,在祈禱時,他求天主接受她不能原諒。我做了幾十年基督徒,甚麼都要原諒,但神父可以開口求天主接受這病人不能原諒,對我是難以相信的。我開始開竅,原來上帝不如我們想像的狹窄。」
周燕雯聽了不禁說:「寬恕的『恕』字,是『如』『心』,寬恕不是寬恕他人,其實是放過自己,等自己如心。
如果選擇憤怒,『怒』字是『奴隸』『心』,你不停去嬲一個人,其實在做情緒的奴隸。如果你寬恕人,就讓自己可以如心生活。
這是個人的選擇,如果你選擇生氣,也無問題的,只是多一個角度想:寬恕是為了誰?」
.
《生死學堂》由香港安寧療護基金會資助,第一年由生死教育學會與大銀合辦,一連十二堂已結集成書。
歡迎購買電子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9%99%B3%E6%9B%89%E8%95%BE_%E7%94%9F%E6%AD%BB%E5%AD%B8%E5%A0%82?id=F-b8DwAAQBAJ&hl=zh_HK&fbclid=IwAR211Cf6KBqt5dLHmSavEqSO7wTf9kB_6ansmO24u_IGIRcJhtx_fkGEdXk
紙本剩下不足100本,可網購bigsilver.org或來油麻地大人站買
.
#生死學堂
開口就說對話電子書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要考慮的那麼多,好難決定啊!」
宇若和我一樣是賺死薪水的老師,最近為了要不要借錢給他哥哥感到兩難,找我商量。
宇若的哥哥開公司,經常揶揄宇若書唸那麼多,寫論文也不會有錢,對學生好也不會有錢。他的錢是用滾的進來的,哪像宇若賺的薪水是固定的。無論宇若如何的解釋生命不只是用錢來衡量的,宇若的哥哥仍然一副可憐她錢是一塊錢一塊錢賺的表情,讓她氣急敗壞,百口莫辯。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最近因為疫情,宇若的哥哥週轉有困難,竟然開口跟宇若借錢。
宇若心中感到五味雜陳,想借又不想借。
我問宇若:「妳想借他的原因是什麼?」
宇若說:「手足一場,不忍心他倒,況且平常他總是揶揄我賺死錢,也算是用錢堵他的嘴,以後他再嘴賤,我就拿這件事來給他難看。」
我說:「聽起來挺合理的,那不想借的原因是什麼?」
宇若說:「不借的原因是我打從心裡知道他是看不起我的,這關過了,他又是那個盛氣凌人的樣子,還是會照樣揶揄我。」
我說:「那就不要借啊。」
宇若說:「我不忍心看他倒。」
我說:「好,我懂了。妳正在借與不借的兩難中。
我平常不是會講說:人的痛苦是來自於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嗎?那我們一起用這個概念來看看怎麼解這件事。
如果妳借錢給妳哥哥,幫到了他,他生意做得下去了,妳做到了自己對於身為手足的期待,現實和期待零距離,妳會感到心中平安嗎?」
宇若點點頭。
我說:「妳借錢給妳哥哥的另一個期待是希望他永遠都不要笑妳了,但是妳知道他還是會繼續笑妳,所以現實和期待距離會很大,妳會感到心中平安嗎?」
宇若搖搖頭:「不會。」
我說:「好。那讓我們來檢查一下期待合不合理。妳覺得妳當初設下的期待,也就是希望他永遠都不要笑妳了,合理嗎?」
宇若說:「不合理。」
我說:「那如果一碼歸一碼,妳把借錢給妳哥哥這件事情單純的放在幫助手足過難關,至於希望他永遠都不要笑妳的期待另外處理,妳覺得會不會單純一點?」
宇若說:「好像單純很多。但是我要怎麼滿足我不被笑的期待?」
我說:「我們等一下來討論這件事情。但是我要跟妳確認一件事,如果不考慮用錢買妳哥哥不笑妳,妳還是願意幫他嗎?」
宇若說:「願意。」
我說:「好。那我們來處理他笑妳的問題。妳知道笑人家和揶揄人家的人,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嗎?」
宇若說:「不曉得。有時候我的學生大五實習返校,談到班上的孩子笑人家,我就覺得怎麼小孩子會這麼殘忍?」
我說:「人之所以會笑人家或揶揄人家,很有可能是想要透過對方氣急敗壞的弱樣子,感到自己很強。」
宇若說:「妳這麼一說,我的確覺得我哥哥就是喜歡看我生氣的樣子,不是真的要我去做生意。他只是想要講贏我,讓他覺得好受一點。」
我說:「對付霸凌者,要用的方法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不要讓他得到他要的爽感。」
宇若說:「要怎麼做才不會讓他得到爽感?」
我說:「他看到妳受傷難過,聲音變得顫抖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好強。不要讓他得到這個深層滿足。」
宇若說:「可是我的確感到受傷、難過啊。」
我說:「妳的意思是妳同意他的觀點,讀那麼多書沒用,累個半死,還不如做生意?」
宇若說:「我當然不同意。」
我說:「既然不同意,妳難過的點是什麼?」
宇若無語的看著我。
我不確定宇若是否了解我的意思,再舉個例子說:「如果我覺得我離婚沒有什麼好羞恥的,有人笑我離婚還來教婚姻研究,我心裡是沒有波動的。因為我很清楚這件事對我來說是資產,而對方會笑我離婚還來教婚姻研究,純粹是他的層次就是在那裡了,沒有辦法把失敗所得到的經驗轉換為資產。
但如果我自己心虛覺得離婚代表我很失敗,那他一句話就打倒我了。我被打到落敗,就會急著想要辯解,讓自己重新站上風。」
宇若說:「我懂妳意思。的確我覺得自己讀書讀那麼辛苦,寫論文寫那麼辛苦,升等還要看人臉色,還不如拿這些時間來賺自己的錢,時間花得多,入自己荷包的錢也相對多。」
我說:「是的,要能夠霸凌到妳,是因為妳對自己並未完全接受。因此要處理的不是妳哥哥笑妳,而是妳對自己的懷疑。有機會我們再找個時間談談妳對自己的懷疑。
至於妳一開始的困擾,也就是決定的兩難,我的經驗是採取一碼歸一碼來看會簡單很多。」
宇若說:「妳好會用正念認知療法裡現實與期待間的距離的概念在生活裡喔。」
我說:「對啊,我只要碰到心裡苦的時候就拿這個概念拿來分析一下我的苦是何處來?」
宇若說:「誒?妳也會苦喔?我要聽,我要聽!」
我說:「我好幾年來都困在一邊寫facebook文章給大家看,一邊罵自己的狀態。後來我想,我不能再這樣撕裂下去了。於是把我要不要花時間在寫facebook文章上攤開來思考。」
宇若說:「為什麼會感到撕裂呢?」
我說:「我會覺得,寫facebook文章又沒有錢,變成書,一本也只抽30元,付出與得到的不成比例。另外就是如果我不花這些時間,可能早就升等了吧?」
宇若說:「可是總是有好處妳才寫啊。」
我說:「是啊。我寫完會很有表達的舒暢感,腦中一片平安。」
宇若說:「然後呢?然後妳怎麼用正念認知療法來解?」
我說:「就用一碼歸一碼的想法啦。我寫完會很有表達的舒暢感。腦中一片平安。現實與期待間零距離,所以我會繼續寫。」
宇若說:「賺不了錢和延遲升等的考量呢?」
我說:「把事情攤開來之後,我才看清楚,我只是被社會制約做什麼事都要跟錢綁在一起,其實我的孩子大了,我根本不缺錢。養老的錢,我把房子賣掉就有了。況且昏迷末期這類的事,我早就簽了預立醫療決定書,不會拖到六個月以後,不需要用到什麼錢。
至於升等,我也不知道升等要幹什麼,應該又是社會制約,有樓梯不爬很難過,爬到上面以後其實空氣也不會比較好,勉強要說有什麼好處是加薪,可是又回到我不缺錢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升等對我意義就沒有那麼大了。
況且,我不寫facebook文章就會去寫論文嗎?哈哈哈,騙誰啊,這應該沒關係吧?反倒是寫facebook文章是我寫論文苦悶生活中的調劑。
這麼想想心裡的掙扎就沒有了。很單純回到寫facebook文章表達很開心,和錢,和升等都沒有關係。於是就很安心的做了繼續寫的決定了。」
做決定之所以很難、很糾結,經常是我們把好幾件事情的期待都綁在一起想了。
就像吵架如果是單純吵一件事,事情就有得解,如果是新仇舊恨一起吵,那就沒得解一樣,做決定時如果能夠一碼歸一碼,要做什麼決定就要容易得多了。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開口就說對話電子書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梁玉剛生產完,全家都累壞了。自己累壞了,先生累壞了,婆婆也累壞了。
懷孕期間,家裡的大人把四歲的老大和兩歲的老二預備得很好,讓他們倆好愛剛出生的弟弟,一睡醒就爭相跑來要躺在弟弟旁邊。
老大動作快,先佔到了位置,老二爭著要擠上去,場面混亂。爸爸怕傷了嬰兒,立馬抓住兩歲老二的雙手,騰空提起抓走。
就在老二掙扎狂哭扭動,爸爸厲罵老二之時,老大忽然衝到玩具箱找出寶劍,瘋狂攻擊爸爸,全家的大人瞬時呆立- 這是什麼狀況?
梁玉不解,你爸不是在幫你嗎?
梁玉的婆婆擔心,這孩子以後是不是會弒父啊?
由於梁玉有看過我一篇「讓孩子好好說話」的文章,提醒大家「你們都沒讓他好好說話!」大家才想起來要去問老大:「你為什麼要打爸爸?」
老大說是因為看到爸爸打老二,才會拿寶劍保護老二的。
梁玉說她很謝謝我的文章提醒全家要讓孩子好好說話,大家才看到孩子的好意,但還是很擔心孩子習慣用攻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我說:「辛苦大家了,老三剛出生,大家都還在適應。
對於老大來說,他才四歲,還沒能力分辨發生什麼事,只知道老二被攻擊了,他要保護老二。要能夠了解到爸爸是在幫他,這是要到長大一點,會分辨前因後果以後才會有的認知能力。
我記得張曼娟寫過一篇文章說,她被計程車司機罵要有耐性對待媽媽時,她反而感到溫暖,這種被罵還會感到溫暖,那是腦部前額葉已經發展很成熟了才會有的認知與感受。
請代替我轉達你先生和婆婆,你們家有個好孩子呢!本能的要保護家人。」
梁玉說:「我也是看了老師的文章,記得要去看孩子的好,不要只去看他的不好。但是這仍然無法改變孩子碰到狀況時是用攻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隱憂。
我們該怎麼教老大呢?他為什麼不用說的呢?」
我問:「我想了解一下他的表達能力。你可以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例子,讓我知道他是如何表達他的需要的?」
梁玉說:「家裏的人一直都是又忙又累,我先生為了保護我,碰到狀況時都是反射動作制止孩子的吵鬧,所以小孩子不太有機會說話,比較是馬上被制止。」
我試圖澄清:「就像今天這樣直接用大人身體高大的優勢,用手把小孩子兩手抓起來帶離?」
梁玉說:「對。大部分都是直接制止。我們也忙,沒有餘裕可以聽他們說話。」
我說:「我瞭解了。讓我們想像自己的身體小小的,小到是四歲的身體,你看到家人被暴力攻擊,你想保護家人,而你在短短的四年生命經驗裡學到自己人微言輕,講話沒有用,除了拿寶劍救家人以外,還有別的辦法嗎?」
梁玉說:「好像也沒辦法了。」
我說:「為了要讓孩子用武力以外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得自己示範給他看。
這件事對全家都是一個好的學習啊。讓我們來做老大的模範吧。
請爸爸先跟老大說,我知道你的好意了,你保護老二的心情很讓我們感動。
下次爸爸碰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會用抱的,不用抓的。
那我們來想想下次碰到這種大家都要擠到老三旁邊睡覺,可是只有一個位置的時候要怎麼做比較好呢?
這樣邀請老大開口說話,讓老大有機會練習想辦法解決問題,老大的溝通和問題解決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好了,你的擔心也就不存在了。」
幼兒還小,父母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或是想要快速解決問題來換時間休息,經常會用身體的優勢來鎮暴,讓問題馬上消失。
雖然這麼做會馬上解決問題,但是後患無窮。
對於解決衝突,孩子的口袋裡就只有一招:用武力和行動來解決。
請父母練習碰到狀況時,用開口詢問來取代指責。雖然花時間聽很費時,但是慢慢來比較快。
父母在養育子女時不就是想要讓他以後能夠適應社會嗎?
在我們的社會裡,指責與攻擊他人者是不受歡迎的,善於溝通者則是能夠雙贏的。
因此,要孩子改之前,我們得先改。
當我們傾聽孩子一百次以後,碰到問題不動手就已經深深的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了,而你從此以後就不需要再鎮暴了。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誠品:https://pse.is/MY2J6
金石堂:https://pse.is/MLX8X
MOMO:http://bit.ly/3c47v3a
讀冊:https://pse.is/NTHV6
三采:https://pse.is/PVELG
電子書
台灣漫讀:https://www.bookwalker.com.tw/product/85281
google play: https://reurl.cc/KkrGvp
KOBO:https://www.kobo.com/tw/zh/ebook/Yt9iqIvTIz2BaieYQd1JTA
READMOO:https://readmoo.com/book/210133557000101
PUBU:https://www.pubu.com.tw/ebook/191884
HyRead: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206082
MYBOOK:https://reurl.cc/D9Z07e
開口就說對話電子書 在 [讀後感]《關鍵對話》(下)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關鍵對話》的書摘以及心得就到這邊告一段落,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些 ... ... 《開口就說對話》關鍵對話,從「心」開始|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Read More ... ... <看更多>
開口就說對話電子書 在 [心得] 開口就說對話- 看板book - PTT 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開口就說對話》的作者群共有四位,分別是Kerry Patterson、Joseph ... 書籍簡介 《開口就說對話:如何在利害攸關、意見相左、或情緒失控的關鍵時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