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今日陳時中宣布台北新北進入三級警戒,單日確診數180例,其中,台北最多,有89例,新北也不少,有75例,台北部分,萬華有43例.
.
真是一覺醒來,風雲變色.
.
神父這裡,算是最早發出警示的地方,我貼出了一張地圖,點出了茶室的密閉與這一帶的密集,以及鄰近艋舺公園的遊民,他們應該要有通報窗口和取得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管道,並盡量避免延燒到這裡,神父點出了萬華才是必須重視的地方.
.
沒多久,指揮中心隨即出了一張較為完整的匡列地圖,針對4/15到5/12經過該區域的民眾發送細胞簡訊,對於萬華茶室進行擴大採檢,並與台北市政府決議設置四個篩檢站,進行快篩.
.
在這裡神父要特別感謝台北市長黃珊珊和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除了馬上了解了萬華三水街疫調隱諱不明和人流複雜的現狀,也找出了個感染的相關性,並迅速匡列茶室工作者,黃珊珊則是對萬華附近街友進行宣導,並告知防疫工作,發放防疫物資,並協助街友移到是當地點,讓街友了解風險,神父文章出了沒多久後,馬上得到了街友自己向巡視的社工通報的4例發燒的消息,萬華茶室工作者,和幾家茶室,也陸續被找到感染者並且隔離,坦白說,這是好消息,不是壞消息,代表人們重視這裡,而非忽略,代表政府有在動作,而非充耳不聞,疫情至少是可控的狀態.
.
這次快篩搭配了PCR,可以避免偽陽性,他的出發點和所謂普篩不同,而且現在正是時候.
.
PCR是為了精準篩檢,找到感染源並進行圍堵策略,普篩則是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社區感染,疫情已經無法控制,所以要人們自控,篩到了不管是陽偽陽,一律在家自己隔離,其代價就是消耗大量檢疫能量,甚至給予醫療能量大量的負擔,並且使指揮中心面臨龐大的不準確數據,無法對症下藥,看清楚整體面貌;如果其他區域並不嚴重,感染並沒有擴散,實行全台普篩,只是虛耗量能,徒然製造恐慌.
.
因此,將快篩的範圍侷限在感染源不明的區域,這是介於普篩和PCR之間,重點仍在圍堵,也就是「看清整體面貌」,侷限在特定區域,就如同錢用在刀口上,當一個區域已成為不明,只PCR用在境外圍堵,是不夠「看清」的,只圍堵外圍也是不夠的,要針對該區域配合適當的醫療處置,這是在醫療能量尚能負擔的範疇,既有PCR的準確性,亦可避免普篩可能造成的醫療癱瘓和檢疫能量消耗的問題,偽陰偽陽的「看不清」.
.
在區域施行快篩,被篩出的對象可以得到醫療支持,在有限的醫療下進行有效的利用,將現有的醫療調節到穩定供輸而不至於過於被消耗的狀態,廣泛的普篩,確診者可能得不到醫療支持,醫院人滿為患,最後只能被叫回家自救.
.
所以,我看到快篩的宣導中,上面記載得很清楚,篩出陽性,搭配了PCR避免偽陽性,篩出陰性,也不代表你沒事,可能還沒發病,仍須注意自我健康管理.
.
光看幾個快篩站,可以看到人滿為患,這也暗示了普篩帶來的後果,光是一個區域,該地的醫護就手忙腳亂,稍一不慎,醫護自己也要被隔離,醫院可能必須關閉,或者根本沒有餘力可以關閉,因為病人很多.快篩站篩出了確診者,代表排隊等待都具有風險,神父呼籲,請沒症狀的人或者4/15到5/12沒到過感染區域的外縣市朋友,不用來篩心安,把機會讓給真正需要的人,來篩檢站排隊請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不要造成二次感染.
.
最後,神父要說,萬華並不是毒窟.
.
在疫情蔓延之時,我想,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對萬華的標籤化,人人談萬華色變,甚至還說什麼是台灣武漢之類的,彷彿一經過這裡,就必然會染疫,一呼吸這裡的空氣,人們就會中毒,活在萬華的人好像擁有原罪,萬華人都是這般的不乾淨和不檢點,這些心態,往往可能會發展成強烈的歧視,一聽到你是萬華人,先是避之唯恐不及,然後是嫌惡,都是你的錯,你就是一個凶星,最後,連基本的人的待遇都被剝奪,可能會被任意解雇,或者根本找不到工作之類的,即使疫情結束,仍然被烙印賤民的印記,要萬華人為疫情擔負莫須有的責任.
.
坦白說,萬華並非疫情發源地,而是被其他地方傳入的,萬華、蘆洲、宜蘭,已經被確認是同一個英國變種病毒株,而這來自諾富特,並不是從萬華生出來的.
.
再者,被感染也不是一種罪,這不是人們自願的,萬華比較像一個受害者,其實你只要看疫調就可以明白,
.
雖說是萬華相關個案,其實很多都不是萬華人.
.
先說說一開始爆發的感染者,案1220和案1221,這兩個在茶室工作的中年婦女,一個是在雙和醫院,一個仁愛醫院被驗出來,他們的居住地根本不在萬華,只不過在萬華工作.
.
再者,無論是蘆洲的獅子會長,還是法官的父親跑來「買竹筍」,這些,也都不是萬華人,買竹筍講的並不是實話,陳時中說「他無法一吐真言」,神父必須在這裡嚴正指出,疫調一定要誠實,不然只會製造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例如人們以為只是到菜市場就會染疫,這會讓萬華人連菜市場都不敢去,造成人們斷炊或其他地方物資被瘋狂搶購.
.
我們可以知道,就算是在茶室工作的,或者是在茶室消費的,他們很多都不是萬華人,不過全都群聚在萬華,坦白說,在地萬華人也很少去那,神父分享了警訊,上了新聞,也被誤解為當地老司機,是一個網紅,這實在是竹篙湊菜刀,我從來都沒去過茶室,只不過是在地人所以有一些了解,另外,神父也不是什麼網紅,不靠經營個人形象或者接業配營利,靠的是我的這支筆,書寫文字,散播知識還有變態的小故事.
.
請容許神父在此澄清:
.
我不是老司機,只是個在地人;我亦不是網紅,只是個自由作家.
.
扯遠了,其他的感染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彰化2婦女去萬華賣葡萄,或是更早的案例,基隆婦女跑到萬華擺攤賣茶,姑且不論是到萬華染疫,還是傳播疫情到萬華,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在萬華相關個案龐大的活動史,例如到南投,到台南,到苗栗,到高雄進香參拜,然後,最後是到茶藝館工作.
.
坦白說,這一點都不像是在地萬華人的足跡,萬華乃眾神之都,只聽過人們透早搭車來萬華參拜,沒聽過萬華人跑去全台各地參加進香團,萬華本來就有許多靈驗和歷史悠久的廟宇,根本沒必要捨近求遠,到南投去,這根本不像是萬華人的習慣.
.
所以,我們可以描繪出來,萬華並非什麼病毒發源地,反而比較像後端被感染到的中繼點,說白了,無論是茶店女還是恩客,或者是裏頭來自越南或者中國的外籍工作者,來萬華旅遊甚至長途跋涉來做小生意的,甚至在廣場上的遊民,其實很多都不住在萬華.
.
因此,神父就不太懂了,外地來的人流,外地帶來的病毒,在此造成了複雜的流動導致感染,本地人遭受牽累,這不打緊,人們卻開始怪罪起萬華來,這是怎麼回事?
.
這也是萬華的偉大又悲哀之處,這看似小小不起眼的地方,如今成為人人鄙夷的破敗之處,它其實支撐起龐大中下階層的經濟,包容人們的痛苦,在自己家做不起來的買賣,來到萬華卻可以受到眷顧,別人無法聆聽的痛苦,來到這裡有神明聽你傾訴,已經被忘卻的老台北的靈魂,被凍結的時光,不被理解的人,在這裡可以找到光芒,老一輩的孤獨可以被化解,找到能說話的人,重溫熟悉的風景,以及說起好久不曾能說的話,龍山寺的神靈不會排斥任何一人,而眾生平等,萬華的人們樂善好施,較具有包容力,而不會互相敵視,所以卻成了龍蛇雜處的地方,到如今,染上了疫情的陰影.
.
神父是這麼看的,就如同陳時中在疫情之初所言,不要特別去標籤化染疫的人,因為這只會讓他們感到恐懼,因害怕而不願意說實話,甚至拒絕確診,造成疫調困難,因為他們怕面臨到莫須有的壓迫和懲罰,標誌一個人尚且如此,何況去標籤一個地區.
.
萬華人比其他人更早走到下一步,非自願的,這其實某種程度是身處在前線,然後展演給全台灣人看,疫情較為嚴重時的風景,人們會面臨什麼,人們可以怎麼做,讓人們產生警覺,然後能提早準備,避免最壞的情況,即使到那個時候,心裡好有個底.
.
一味的針對與懷疑,並不會讓你更安全,相反的,萬華若防的好,全台灣就能平安.
.
近來,看到有在香港工作的台灣人闡述自身在香港的經驗,我想,有一段話可以做為借鏡,「不獵巫、勿恐慌、少群聚」.
.
萬華人早一步經歷人們不願經歷到的,承受人們不敢承受的,各位BROTHER不應當標籤他們,反而應該尊重.
.
神父亦呼籲艋舺的兄弟們,大家團結起來,互相幫助,不要搶物資,搶光了,只會讓其他人拿不到,若有人或在附近被確診,不要驚慌,乖乖在家,少出門,若有人缺乏物資或口罩,請支援他們或告知他們哪裏可以去買,三級警戒期間,人們生活跟以前不一樣了,例如神父就連去樓下超商買東西,還得實名制登記電話,這一定會令大家多感不便,但請多配合,少些抱怨,共體時艱,人們越配合防疫,就能越早脫離疫情的陰霾,重拾往日的生活.
.
最後的最後,神父不免俗的,要來批評一下雙北的市長,首先是侯友宜,難得佔據公共頻道時段,拜託不要那麼無腦,講一些照本宣科的幹話,一級防疫你在那邊跳針封城,二級防疫你也在封城,三級你也在那邊大叫封城,我看真要到封城的時候你還是只會在那邊喊封城,實在是唯恐天下不亂,封城不是奶子,越喊越爽;封城也不是請客吃飯,勞師動眾,影響甚劇;封城也不是秀急,秀好秀滿,如要提前籌備,不用一再強調,不停重複,此乃廢話謬誤.封城是一個專業問題,不是地方首長的獨斷,我爽封就封.陳時中問了,你封城的標準是啥?不是遇到什麼情況,一律跳針封城就好,這是在超前部署,不是在超前部署棺材,如陳時中所言,人們越期望高強度的封禁,但時序不對,只會造成反效果,過於強烈的封鎖只會造成人們防疫疲乏,甚至反抗以及不配合,這在國外的防疫經驗都有先例,全世界哪個首長的防疫策略是把封城掛在嘴邊當口頭禪的?然後一邊喊一邊滑頭的說,配合中央指示,既然要配合,就不要擅自主張,造成人民的疑惑和指揮中心的困難,沒有到封城階段,不要把封城當兒戲,所謂超前部署,是提供幫助,預先設想下一步,例如口罩禁止出口,用以防範口罩不足的情境,設想最壞的情況,不是要使人們自亂陣腳,然後驅使人們主動造成那種情況-你現在喊封城只有一個效果,就是使人們更瘋狂搶物資,主動造成群聚,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不會提升防範意識,只會更容易造成人心潰堤罷了,身為市政首長,你是要穩定人心,而不是擊潰人心,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還不明白?
.
另外台北市長柯文哲,我實在不知您豢養的Kofan們,怎麼會無知到這種地步,在ptt,到每一個指揮官說話的消息下,去攻擊陳時中,進行情緒化的批判,然後顛倒是非,這無助於防疫,只會讓人們無法聚焦在重要的訊息,企圖讓人們不信任指揮官的指令,其結果就是人們消極不配合,往截然相反的路去行走,一條更接近死亡的道路.
.
什麼不敢升,升了就要揹黑鍋,有台灣價值就不須升三級、指揮中心就是在賭、黨說了算、為了經濟不要人命、要害死多人、指揮中心沒權力要聽上頭的指令,乃至於到現在還在說指揮中心蓋牌,去懷疑病毒為同一株的真實性,然後換到柯文哲講不要恐慌,應變快情況已控制,全都在那邊阿北好棒,阿北先知,阿北替換陳時中,結果內文都是柯文哲在轉述指揮中心已經宣布,指揮中心已經將確診者匡列,防疫醫師已經完成採檢,病患已經移至負壓隔離病房,和平醫院應變夠快,明天會跟陳時中開會等等.
.
隔天,指揮中心馬上升三級,而且範圍僅限雙北,馬上打了這些人的臉,這證明了防疫不是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沒到疫情嚴重程度的地區,升了只會造成反效果,全台都升的結果,讓真正應該升的地方防範效力反而稀釋,而沒有什麼敢不敢升,聽黨指揮的問題,一切要靠專業判斷,而非民粹治國.
.
而至於說什麼要封鎖萬華,封單一個行政區根本沒意義,誠如神父所言,如果茶室案例有許多根本住在外縣市,或者往外各處進香,人早就出去了,現在封鎖單一行政區只是給當地居民喪失基本生活的機能甚至使得物資匱乏罷了,說白了,萬華佔據台北對外聯絡的要道,例如到新北的交通,隔一條路就是中正區的行政中心,只針對單一區塊,中斷訊息,切斷對外交通,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而已,更別提貿然實施封鎖引發的逃難潮.
.
萬華的茶室接觸人流複雜,是三不管地帶,艋舺廣場遊民人潮聚集,是高風險地帶,這不是什麼新聞,也有人反映,若地方政府早點管理茶室,進行實名制,對於營業許可進行嚴格審查,說白了,你把跟中央打嘴砲或者攻擊陳時中進行政治操作的時間,用來防疫,事情也不會至此,很多屁話根本和你的職權沒關係,也不是台北市長該管的,例如「柯P獻策:宣布國境解封 大家嚇死一定搶打」,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沒事挑起爭端,或找指揮中心麻煩,展現不合作的態度,無助於防疫,加深彼此的裂痕,每嘴砲一句,台北市民的風險就多一分,這只是將風險轉嫁給人民,滿足自己的政治聲量而已.
.
一手指著遠方的草原,說那草被風吹的如何不整齊,卻忽視了自家屋子,已經開始熊熊燃燒.
.
忘了自己應該負責的事,應該負責的對象,防疫是中央和地方合作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若不同調就會產生極大的破口,這是台北市從SARS以來學到的教訓,而今的台北市長,似乎到現在才知道.
.
去年,放著市政不管,到處在外縣市忙選舉,這就算了,防疫時候在那邊洩漏隔離地點,這也算了,老婆在那邊嗆總統為何不打疫苗,那也沒什麼,甚至經營的黨派提的政策是什麼不要讓醫護成為試驗品,在臉書向指揮中心喊話,這我們也當作沒看見.
.
直到疫情爆發前幾天,還在攻擊指揮中心疫苗問題,陳時中回覆金門立委陳玉珍,她砲轟中央政府沒有什麼能力,呃,她說不是沒有能力,是可能買不到大家想要的疫苗,輝瑞和莫德納什麼的,地方政府可不可以自行去採購,還說「如果我們有能力買到,我們有能力補助,你們沒有.」、「我們金門有能力對外接洽,要自力救濟.」、「我們可能買的到,你們買不到.」
.
不知道金門的補助是啥?財源來自哪裏?如果補助是來自台灣,去質疑台灣沒有能力,金門反倒有能力,這就像小雞稱自己比母雞還能找蟲子吃,末梢血管稱比心臟更能獲得血液營養來源.如果財源是在中國,買到的又會是什麼東西?金門跟其他地方用的疫苗不一樣,擁有特權,這會不會引起縣市間的不平,引起防疫混亂,中了敵國的分化之計?你進的來路不明的疫苗,出事又是誰負責?我打壓你國家,讓你拿不到疫苗,然後發疫苗給少數人讓他們享有特權,凸顯政府的無能和祖國的偉大,如此,用少數人的自滿,強化打壓的正當性,台灣就會越來越難得到疫苗,這顯然又是一個敵我不分,地方主義以私害公的情景.
.
陳時中先回答這可能違反藥事法,必且清楚說了要跟中央申請,這是地方立委主動提出,並想像自己擁有超越國家和世界各國元首的疫苗採購能力,而統媒卻說成陳時中鬆口讓地方自己買疫苗,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陳時中若直接拒絕,會不會又寫成中央無作為,不准地方自力救濟?
.
柯文哲則在那跟著進行政治操作,質疑什麼「中央推責任給地方」、「為何不早說,買不到疫苗要怪我囉?」.
.
至於ptt的柯糞,則在幻想陳時中把「買中國疫苗」的問題轉嫁給柯,民進黨自己反中反過頭,排斥中國疫苗,到時柯買中國疫苗,中央就會說是地方自己要買的.
.
坦白說,現在不是柯文哲與柯糞展現被害妄想症的時候,而心裡有鬼,看誰都是鬼,中國疫苗在世界造成的反效果,顯而易見,非洲賽席爾接踵率全世界最高,疫情卻變得更嚴重,中國疫苗沒經過第三期驗證,比az和各種疫苗更危險,香港有許多人打了致死,一直唱衰政府買不到疫苗,卻鼓勵大家不要去施打,稱疫苗很危險,這是邏輯矛盾的事,誇張az的危險,卻聲稱不要抗拒更危險的中國疫苗,這基本上是要推台灣人入火坑,柯糞如果愛打中國疫苗,自己游到對岸去打,不要強迫正常人跟你們一樣.
.
還有,指揮中心已經說明了疫苗由中央統籌規劃,真的不了解市長的語言理解能力是否有問題,還是在跟國民黨立委唱雙簧,地方自己要買,中央說要經過許可,怎麼會變成中央推責任給地方,這實在不是智商157的行為,反而像是智商57.
.
柯文哲稱,「不要互相責怪,不要罵來罵去,中央地方不要打口水戰」,拜託自己至少也做到一丁點,台北市民的要求不高,一丁點就可以了,做一個市政首長基本要有的樣子.
.
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
.
請改改自己慣性洩漏的毛病,例如和平醫院隨意搶先公布的問題,請由中央統一公布,這是為了避免造成訊息混亂和因恐慌而產生不理性的行為,例如前頭說的法官爸買竹筍,或者到處亂竄確診錄音檔,這都要再經過查核,證據充足再公布,如果訊息不能統一,而人們的認知有限,若接受的不是有用的資訊,而是過多會引發焦慮的訊息,到時聽的不是指揮中心而是道聽塗說,出事誰要負責任?
.
一開始就要下令封閉疫區茶店,而不是只停業三天,這已經遲了,說停業還有人照常營業,記者去還聽到有人聽到歌聲,這就是政策沒落實,三天後才宣布北市八大行業、電子遊戲業、網咖暫停營業,被批評慢了,就回答「早3天封 跟現在差不多」,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
這,才是kofan說的,「只要經濟不要人命」,「 是要害死多少人」.
.
疫情是可以控制的,人心卻是不可控的,請下至網紅明星,上至地方首長,展現「人」的作為,進行「人」的思考,只有讓人像個人,互相理解和扶持,人才能避免災禍.
.
萬華的brother,在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做為一個榜樣,萬華經歷了sars,經歷了各種磨練,從滿目瘡痍到如今風華之城,已經不同以往了,我們的意識就是我們的武器,和平醫院再當初被封院,醫護們拍窗求助甚至沒命逃離又被抓回的慘況,到如今,已經井然有序的上車,走入了防疫旅館,人們終於學會了用理性的分流取代蠻橫的封禁,這是進步的證明.
.
萬華人,此時更應該保持冷靜,聽從指揮中心的指揮,互相協助,共同抗疫,樹立起一個公民的典範,我們不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也不是孤立無援的小白兔,
.
我們是有氣魄的萬華人.
.
雖然多災多難,但我們百折不撓,希望此時此刻的場景,我們只演這麼一次,而這也是最後一次,不要讓全體台灣人都經歷到我們此時面臨的險境.
.
萬華,是台北的縮影,也是整體台灣人的象徵,我們比其他人更擁有受疫侵襲的經驗,同樣的,我們能做得很好.
.
如你的朋友是萬華人,請多多關心他們,這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批評和謾罵,而是理解和關懷.
.
這不只是萬華的危機,也是全台灣的危機,我們應該要不分彼此,攜手一起度過.
.
從這一時刻起,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從遠處看已是一股力量,讓我們的行動成為榜樣,讓我們的話語會被傾聽.
.
而痛苦會過去,生命會留下,brother.
.
.
ps. 疫情緣故,神父的收入也斷炊了,如果覺得此篇文章不錯,還請多贊助,神父會隨時提供第一手消息和優質的評論,brother.
.
【贊助神父的菸 聆聽在地之聲】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開在新聞最前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有線新聞主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有線新聞主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重裝武器 (11): 香草口味的化學式 - 第 xxi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LIVE] 男單第一輪R.Nadal VS J.Thompson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見溫度:生死過後》手記】明報 世紀版《拍攝戰爭場面很容易,困難是......》
節目重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NB38dbsfc
文:林亦非
第一次看見Nicole Tung的名字,是在《時代雜誌》一張敘利亞跨版照片旁的署名。我好奇,這個看似香港名字的攝影師,為甚麼會走到炮火中的敘利亞?
照片上幾個男人在一幢炸成廢墟的建築物內,從上而下合力把一名滿面鮮血,看似已經沒有生命的傷者抬下來。光線從瓦礫中破洞的天花透下,打在照片中間傷者的臉上,照片中各人手腳的協調,位置上的分布,都是在最精準的一刻,早一秒又或遲一秒,照片的力量就大打折扣。瓦礫的灰色調,紅色鮮血在沒有氣息的臉上,這像油畫的構圖,刻劃出戰爭的殘酷,吸引着讀者視線停留在照片上每一個細節。沒想到幾年後我為這位攝影師拍了一集紀錄片。
Nicole Tung在香港出生,接受敎育,後來在紐約開始自由攝影師生涯,長年在中東採訪,由茉莉花革命到ISIS在伊拉克的戰場,都有她的足跡。近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定居,家中牆上掛着一張利比亞卡達菲武裝部隊用作射擊訓練後留有彈孔的練靶紙,這是她眾多旅程的其中一份紀念品。Nicole的照片刊登在不同的國際媒體,獲獎無數,無奈在戰地採訪中遇上多次不幸,數年間三位跟她出生入死的戰友相繼死亡。
我跟Nicole工作生涯年期相近,在我初入行為本地媒體工作的數年,Nicole的自由攝影師身份令我嚮往,也成為目標。後來終於有機會踏進同一領域工作,同場工作機會不多,最長時間是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期間,那時她的好友美國記者James Foley被 ISIS 殺害不久,經歷生離死別後重投工作,她說話不多可以理解;再次相遇就是去年在香港反修例運動的街頭上。
直至今年初,我為香港電台拍攝紀錄片《看見溫度:生死過後》,跟隨Nicole 到伊拉克採訪。習慣拍攝的人通常都對鏡頭敏感,可能也有點不自在,但為了令我們拍攝的內容更豐富,她費盡心思安排行程。就在我們從土耳其出發到伊拉克前,收到當地Fixer通知,新冠狀病毒的新聞在當地鬧得火熱,對亞洲人模樣的訪客特別警惕,要求我們入境時提供病毒測試報告。當時全球對這種新冠狀病毒仍然有很多未知,病毒測試何處尋?有一刻我幻想着,萬一去不了伊拉克,這套紀錄片會怎樣?幸好我們在土耳其打聽了無數地方後,終於找到一家私家醫院提供測試。我們坐在診症室等候第一批測試套裝運抵醫院,現在回想,我們可能是全土耳其最早進行病毒測試的人。後來全世界被這病毒弄得翻天覆地,確實是始料不及,新聞工作中充滿未知,又好像處處扣連。
在伊拉克,一個住了數萬人的難民營,那是戰地記者經常出入、聽了一百次大同小異故事的地方。在寒冬捲起沙石的路上,Nicole問一個女孩:「你的夢想是甚麼?希望將來成為怎樣的人?」然後我看到女孩眼晴發亮。那可能是她從未被人問起的問題,畢竟一家人從敘利亞攀山涉海逃難出來,夢想對活在生死之間的人是一種奢侈。但Nicole對人的關懷,在這些細節上是很一致。我想起雨傘運動後不久,Nicole搬到東京與派駐當地的攝影師男友一起生活;有次日本旅行順道找他們晚飯,剛踏入初冬,我們走進中目黑河邊一家燒肉店。我們談得興高采烈,沒為意怎麼小碟上總有吃不完的肉,原來Nicole在我們談話之際,不忘為大家燒肉。在戰火前線工作,採訪的是別人一生的轉捩點,又或是遭遇慘痛的悲傷。這種處境下,對人性的敏感觸覺,可能比採訪能力來得重要。
拍攝團隊原定計劃前往摩蘇爾,那是伊拉克北部一個原本人口密集的繁榮城市,2014年被ISIS佔領後,一片屍橫遍野和頹垣敗瓦。Nicole曾到當地採訪,有人開槍,她跑過去拍攝;有人倒地,她跑過去拍攝。她覺得拍攝戰爭場面其實很容易,放眼四周都是高漲的情緒、屍體和血,通通都是刺激人的影像;但在戰爭中如何用照片去説一個故事,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就相對困難,因為這些影像不會出現在眼前,必須要對新聞有充份了解和洞見,才可以在電光火石之間,捕捉那些有深度而又瞬間即逝的一刻。Nicole走出好友死亡的陰影後,覺得自己年輕時走得太急太前,常把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回頭看這些冒險未必值得。現在她到戰地採訪,通常將身處戰火前線的時間縮短,拍到所需畫面就退下來,寧願把時間放在記錄平民百姓戰爭下的生活。重返摩蘇爾的念頭,是Nicole想看看數年前相遇的人現在過得怎樣。可惜我們在檢查站被攔下,被安全部門查問數小時仍不予放行,是這次紀錄片拍攝的一點遺憾。
去年香港的記者經歷了百年一遇的新聞大時代,局勢發展超越想像之快,也來得轟烈。全球焦點都放在這小島上,香港記者的形象和地位,一下子由狗仔隊偷拍明星,提升到只要穿着記者反光衣,在食店會有人不動聲息為你埋單。突然的光環從天而降,有些人甚至以「戰地記者」稱呼,實在不敢當。香港的抗爭場面雖然未及真實戰地慘烈,但對向來生於太平的香港人來說,衝擊是實在的。不少香港人過去一年來,全天候追看直播,無論在辦公室或床上,打開手機就有如到了抗爭前缐,原始真實的影像,未必人人受得了。在衝突和暴力之間,記者如何在報導中看到希望,這是香港記者和戰地記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Nicole多年在中東戰場出生入死,目擊平民百姓的生命在種族、利益衝突下犧牲,加上她的朋友接連遇上不幸,十年記者生涯可能是很多人一生對生命體驗的濃縮。她沒有被絕望打敗,反而以希望作反擊,這勇氣值得讓更多香港人看到,也是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初心。
記者的生涯不會長期處於大新聞之中,沒有新聞是最好的新聞,相信現在很多香港人也有同感。我和Nicole跟很多記者一樣,採訪過很多無關痛癢的新聞,消費、娛樂、地產,這些日常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對記者而言,突如其來的光環未必長久,我經常提醒自己,記者不是任何人的敵人,也不應該和任何人太過親近,保持這距離可以令自己的報道更清醒,更重要是更有力量。此外,這份工作也應該是長久的,需要累積;Nicole沒有經歷過這麼多生死,她不會有現在敏感的人性觀察。對我來說,這次拍攝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大眾能夠多了解記者這職業。有人說多一個鏡頭多一份真相,我比較貪心一點,希望有更多的傳媒教育、社會資源和培訓機會同步配合,讓年輕記者在激情過後,仍然選擇留在記者這崗位,那時候,多一個鏡頭,就不只多一份真相。
#看見溫度 #生死過後
#香港電台 #電視部 #公共事務組
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最近,剛好跟幹部們聊到蘋果日報黎智英被逮捕的事件,我便想起2003年,蘋果日報來台,整個改變了台灣媒體界的生態,當時我在台灣新聞報的個人專欄寫下《香港蘋果啥滋味》一文!當年蘋果意氣風發來到台灣,如今卻在獨裁政權壓制下危在旦夕,儘管黎智英在台灣國家完成打造的路線上與我非常不同,但我還是希望香港可以是自由的香港啊!!
👉🏿 黎智英,本來只是一個非常有生意頭腦的非典型媒體人,但卻因為香港政治氣候的急凍變遷,讓他成了捍衛香港、捍衛自由的前線鬥士,歷史有時候真的難以理解哩。特地翻出舊文,重溫當時候蘋果來台改變台灣報界文化前夕,我寫就的一篇文章,以資對「歷史」敬意喔。
*****************
《香港蘋果啥滋味?》
5月2號,「吃蘋果,看真相」的廣告,早已佔據各大街口與媒體的醒目版面。一份港報,竟令此間不景氣的媒體冷汗直冒。中國時報為因應蘋果來襲,於日前也起了蘋果化的改版,將版面改成A、B、C、D式的分落、報紙彩色化,更學起蘋果看圖說新聞的方式,將文字新聞,利用圖卡設計,分動停格,來解說新聞。蘋果,這份掀起香港報界三波腥風血雨的割喉戰,以及帶動狗仔風格竄流的報紙,究竟是啥滋味?尤其,壹週刊落地台灣,八卦式的炒作,讓人心生燕雀不生鳳的合理懷疑,蘋果應不過如此。但這箇中酸楚,唯有借道香港方知其滋味。
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後,港英為了平息普羅怒火,遂出檯一系列具有社會福利性格的政策,譬如廉價公屋的提供,舒緩了普羅百姓房事壓力。同時,為了營造歌舞昇平的景象,賭馬、賭六合彩的以及相關娛樂業被政府刻意加大力度,以為統治手段。那時,經濟繁榮,市井小民從忙,到茫,至盲成了香港社會一般的寫照。那時,香港東方日報看準社會發展趨勢,創辦了以普羅階級為對象群的報紙,將賭馬、六合彩訊息夾插報中,並創版了具有「鹹濕」味道的風月版,而普及風靡於市井間。以庸俗化取媚普羅大眾的新聞手法於焉產生。
時序挪移至1989六四事件,當時利潤嗅覺敏銳的成衣商黎智英,觀察到上百萬港人上街聲援中國民運的勢頭,便以民運領袖肖像出版一系列T恤,攀附主流,並大賺一筆後,佐丹奴成衣北上中國市場的路子便出現躓蹼,於是待其老闆黎智英出脫手中全數股票後,佐丹奴遂於九0年代初准予北上中國設點經營。離開佐丹奴後的黎智英,遂於1990年創辦了壹週刊。同年,或因黎氏被迫離開佐丹奴,或出於聲援中國民運的浩然,黎氏在其壹週刊用髒話罵盡六四屠城居首功的人大常委李鵬「扑街」 (仆死在街上),使得壹週刊塗抹上異議的形像。
此後,恰巧港英末任港督彭定康與香港民主派刻正上演的民主化雙簧記,於是,自從1995年蘋果日報問世以來,更趁此附和民主派主張,據此搭建了異言堂的敢言形像。九七回歸後,香港傳媒的自我審查,限縮言論尺度成了自省內縮的必備功夫,但蘋果日報老大不甩,更於去年12月15日將頭版全幅用「反對23條—我們去遊行」的斗大標題,並襯上以民主派領袖李柱銘為底的方式,讓報紙成了最佳文宣品,起了絕佳動員作用,使得六萬港人上街反對<基本法23條>的國安立法,當天,遊行者莫不高舉蘋果日報頭版。
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以來,號稱比東方日報更東方的方式,以市場為依歸,採用潑辣、聳動與腥羶的手法。在常態性104版面裡,4版全幅專業馬經、讓隔靴搔癢的風月版變成真槍實彈的嫖妓指南,透由記者化身消費者以實地方式,介紹小姐的質素與服務品質。蘋果日報的豪情夜生活,就此展開在閱報人眼前。由於,末任港督彭定康與中共對回歸後政制設計理念的爭拗,蘋果日報偏幫彭定康的言論,讓蘋果其它過於灑狗血式報導,有了被政府縱容的空間。同時,蘋果與東方報系前後三波減價戰,掃倒了超過10份的報紙,讓蘋果與東方搜刮了香港70%的市場佔有率。為了貼近市井之氣,蘋果日報更「以音借字」,「以聲創字」的廣東口語化文字,流風所及已降低港人文字書寫能力。港報一路尾隨蘋果起舞,已不知伊於胡底。
現常目擊式的新聞撰寫手法,早讓新聞和小說彼此交疊,且以克林頓緋聞案時,蘋果的報導為例:「克林頓把她弄上床,強行壓著她,還用力把她的上唇又咬又啜,其口唇因此腫脹…,但克林頓還是把她的絲襪撕破,最後上演一齣霸王硬上弓」。差堪比擬言情小說的新聞,乃道地香港蘋果的滋味。總之,蘋果先吃,真相再找吧!?(《台灣新聞報》2003.05)
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有線新聞主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有線新聞主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有線新聞重溫、有線新聞主播、有線新聞台 ... 開在新聞最前線由合共兩位有線新聞主播及一位體育主播主持,為新聞台的黃金 ... ... <看更多>
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有線新聞主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有線新聞主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有線新聞重溫、有線新聞主播、有線新聞台 ... 開在新聞最前線由合共兩位有線新聞主播及一位體育主播主持,為新聞台的黃金 ... ... <看更多>
開在新聞最前線重溫 在 開在新聞最前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開在新聞最前線 |20220406-李家超宣布辭職參選特首/快測陽性會進行風險評估/上海再全市強檢|主持:廖淑怡 ... 有線電視CABLE TV & 有線新聞CABLE N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