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心理學,帶你看焦躁背後的工作倦怠。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吳若權幸福書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若權直播] 面對無常;停止焦慮 | 殘酷邏輯-新EP052 | 吳若權幸福書房 民眾為了因應台灣疫情管制提升,幾乎是用自主類似封城的概念,守護自己的家園,經過十幾天的體驗,慢慢懂得其他國家去年(2020年)被強迫封城的滋味。但很多朋友開始焦慮:到底疫情何時趨緩?什麼時候才能正常生活與工作? ...
開始焦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
開始焦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時候也覺得滿奇幻,
一場防疫之旅下。
最後我靠168與一週兩次到一次的較長時間斷食(36-24小時)、跳繩跟瑜珈,瘦了5公斤。
體脂肪降了4%、內臟脂肪降2、骨骼肌上升1.5%,身體年齡來到35歲(本人今年42歲)。
這是一開始焦慮面對疫情時完全想不到的,而且在此之前,我用盡各種方法想瘦,都很辛苦,失敗跟復胖率都很高。
會講到這個是想說,人生難免有各種不可控的鳥事,但你永遠不知道上天會在一堆屎之中開出什麼花。
但如果我們只一直惦念的那坨屎,想著蒼蠅跟垃圾好煩,那麼,就永遠不能把屎變成肥料,讓垃圾變成養分了。
開始焦慮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若權直播] 面對無常;停止焦慮 | 殘酷邏輯-新EP052 | 吳若權幸福書房
民眾為了因應台灣疫情管制提升,幾乎是用自主類似封城的概念,守護自己的家園,經過十幾天的體驗,慢慢懂得其他國家去年(2020年)被強迫封城的滋味。但很多朋友開始焦慮:到底疫情何時趨緩?什麼時候才能正常生活與工作?
這次【殘酷邏輯】直播,若權要以接通靈性訊息的管道,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請你約好你的親友,一起來分享這個訊息。
2021/05/27(四)晚上10點,
YouTube【吳若權幸福書房】直播節目【殘酷邏輯】
主題: 面對無常;停止焦慮
獻給想改變命運的你!!
5/27(四)晚上10點後,請點選此連結觀看直播:
https://youtu.be/j1_VT8Y951s
(提前點無效喔)
🎀感謝大家支持若權新書:
《愈成熟,愈天真: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重逢》
獻給渴望療癒、不忘初心的你,那些關於愛與原諒的故事
🎁新書搶鮮讀:
博客來:http://bit.ly/3bqSAk5
#吳若權
#幸福書房
#殘酷邏輯
#愈成熟愈天真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Telegram - ericwu567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1_VT8Y951s/hqdefault.jpg)
開始焦慮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57 本土案再現 紐籍機師成為大破口?
11:24 密切接觸不代表有什麼 好嗎?
13:43 紐籍機師位合唱邱 沒人管得住?
17:05 60多歲但職業是機長 便可以?
22:23 機師是破口 原因是愛無國界?
22:56 這麼厲害 機長沒人敢忤逆?
33:19 開除空姐俐落 對機師卻再三留情?
38:29 機師巴黎趴趴走 公司卻不罰他?
43:26 這次的破口 要觀察到什麼時間點?
48:18 緊張無法聽演唱會 開始焦慮?
51:49 英國變種病毒 到底有多難纏?
57:19 本土再現 股市該如何觀察?
01:04:29 年終獎金 有人拿40個月?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A7FkR16Brc/hqdefault.jpg)
開始焦慮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住院一個月後,收到院方通知要強迫出院,家屬開始焦慮症上身,病人還倒臥在床,進食丶清潔都不能自理,這是要怎樣出院?出院後誰來顧?我不是醫護背景,我有能力顧嗎?還是要去那裡找人分攤照顧的責任?
在這個出院的時間點
就是要以中醫傷科買辦邏輯介入
復健的黃金時間
一旦錯過
拿枴杖丶請看護丶臥床丶坐輪椅大概就是這種套路結局
復健是在病人還沒接回到家之前
就要找買辦開始在家中開辦
家屬要尋找對的經辦
腦中要有整套的可能復健想法與結果
買辦丶經辦要能說得出口
要能有問必答
要能在家屬腦中描繪場景
這是 大象中醫 的專業
家屬常發生的求助無門
是因這一塊是中西醫醫療地圖上的大盲點
沒有醫生丶沒有護士丶沒有中醫可以説得清楚全局丶
醫師頂多是下一步指示,十五天內回診有掛號費減免
家屬只能擠牙膏式亂買
最後物品全堆在病床旁,很難民
大象中醫以病人復健為思考主軸出發點
問的是 家屬希望病人好嗎?
希望病人好到什麼程度?
10個問答之內
就大概可以知道
家屬內心人性的拔河虛實
篩出10% 想真心治的家屬
放棄90% 迫於親友壓力之下的不得不照顧的回家表演秀
大象中醫只會與10%的家屬繼續往下深談對答
一直到找出5% 真想救 願意改變的家屬
以出院臥床病人復健為核心的思考
這個檔稍提到
一出院,就要經辦 買對5個東西
1丶床
2丶枕頭
3丶椅子
4丶桌子
5丶瑜珈彈力繩
對照病人家屬會玩的5個無效復健
1丶找民化代有力人士再繼續轉院
2丶找身份証辦重大傷病丶申請保險出險補助丶輔具要補助
3丶召開家族會議丶逼沒上班的出來顧
4丶各路宗教床旁感恩紅包一日行
5丶針灸神醫搶掛丶中藥神丹管灌匯報
大象中醫 會扳起臉 說明
1丶時間成本是最貴的
2丶多重復健醫療,在搶奪患者每日少量的清醒元氣體力,是十分不智且幼稚的醫療行為。
客製化丶少才是好。
3丶無辜選錯出院復健模式,結果等同不作為不照護,法律上雖不會認定遺棄。但會帶來慢性臥床凌遲趨勢,未來倒打的還是家屬自身,與不知要付到何年何月的看護帳單,一代傳過的一代的有樣學樣作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JQkhDzjge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