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Fed副主席放鷹 標普從高點回落 費半漲逾1%
美國聯準會 (Fed) 副主席克拉里達 (Clarida) 發表鷹派言論,預測 2023 年開始升息,但 7 月 ADP 數據顯示就業成長力道大幅減緩,美股四大指數周三 (4 日) 漲跌互見,道瓊下挫 323 點,標普自歷史新高回落,費半勁揚逾 1%,聯電 ADR 漲近 3%。
克拉里達表示,Fed 可能在 2022 年底前達成經濟目標、滿足升息條件,並於 2023 年開始升息,目前通膨預期面臨上升風險。這番話顯示 Fed 可能比一些人預測的更早採取行動。
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7 月 ADP 就業人口僅增 33 萬,遠遜於市場預估,並從 6 月的新增 68 萬大幅減速,反映經濟改善之際,企業招募障礙仍存在,讓本周五的非農就業報告蒙上陰霾。另一方面,ISM 非製造業指數衝上 64.1 歷史新高,服務業的 17 個部門都成長。
地緣政治消息方面,拜登政府批准他上任以來首宗對台軍售案,潛在價值 7.5 億美元,將出售 40 輛 M109 新型自走砲,以及將近 1700 組精準導引砲彈。本軍售案須先通過美國國會審議程序,再由台灣和自走砲供應商英國航太系統公司 (BAE Systems) 磋商,才會簽約並敲定交貨時間。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發燒,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至截稿前,全球確診數飆破 2 億例,死亡數突破 425.29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530 萬例,超過 61.47 萬人病故。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176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998 萬例。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呼籲各國暫緩施打第三劑疫苗,以解決全球疫苗分配不均問題。秘書長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認為,必須扭轉疫苗分配情況,將多數疫苗都運往低收入國家,且在確保全球各國均有 超過 10% 人口獲得疫苗保護前,應暫停施打加強劑,至少為期兩個月。
一名白宮官員透露,拜登政府可能要求所有到美國的外國人都需完整接種計畫,作為日後最終解除大部分國家旅遊限制計畫的一環,目前正在研擬相關計畫。
周三 (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323.73 點,或 0.92%,收 34,792.6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0.49 點,或 0.46%,收 4,402.66 點。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 19.24 點,或 0.13%,收 14,780.53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40.24 點,或 1.18%,收 3,436.90 點。
標普 500 指數 11 個類股中,10 個類股走低,工業跌 0.3%、能源跌 2.1%。(圖: Finviz)
標普 500 指數 11 個類股中,10 個類股走低,工業跌 0.3%、能源跌 2.1%。(圖: 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僅臉書上漲。蘋果 (AAPL-US) 跌 0.28%;臉書 (FB-US) 漲 2.19%;Alphabet (GOOGL-US) 跌 0.37%;亞馬遜 (AMZN-US) 跌 0.34%;微軟 (MSFT-US) 跌 0.21%。
道瓊成分股僅兩檔上漲。Amgen(AMGN-US) 大跌 6.46%;雪佛龍 (CVX-US) 重挫 2.24%;Wallgreens Boots Alliances(WBA-US) 跌 2%;開拓重工 (CAT-US) 跌 1.9%。Salesforce(CRM-US) 漲 1.23%;Nike(NKE-US) 漲 0.4%。
費半成分股漲多跌少。超微 (AMD-US) 大漲 5.52%,再創新高;II-VI(IIVI-US) 漲 3.61%;輝達 (NVDA-US) 漲 2.32%;Analog(ADI-US) 漲 2.31%;艾司摩爾 (ASML-US) 漲 2.05%。
台股 ADR 樂漲 。台積電 ADR(TSM-US) 上漲 0.28%;日月光 ADR(ASX-US) 漲 2.39%;聯電 ADR(UMC-US) 勁揚 2.82%;中華電信 ADR(CHT-US) 漲 0.45%。
企業新聞
羅賓漢 (HOOD-US) 連續第二天暴漲,盤中最高漲 81%、多次漲停熔斷,終場收高 50.4% 至每股 70.39 美元,是 Reddit 知名論壇 WallStreetBets 鄉民討論度第一的股票,這檔在迷因股熱潮中受到關注的交易平台,似乎也獲得散戶押注。本周累計漲逾 100%。
晶片股周三普遍上漲,超微大漲 5.52% 至每股 118.77 美元新高,盤中最高漲至 122.49 美元,股價連續第六天改寫新高,也是連續第六天漲逾 2%。
超微日前公布的財報強勁,愈來愈多數據顯示超微正在搶奪英特爾市占,此外,彭博報導英國主管機關考慮是否以國安風險為由,擋下輝達 (NVDA-US) 收到安謀 (ARM) 交易,若交易告吹,將可減緩超微在顯卡領域和輝達競爭的壓力。超微並於周二發表供蘋果 Mac Pro 使用的新一代 Radeon 晶片。
通用 (GM-US) 暴跌 8.53%,抑制美股大盤的走勢。該公司周三上修全年調整後息稅前利潤 (EBIT) 預測,第 2 季營收優於市場預期,但調整後 EPS1.97 美元,低於市場所估的 2.23 美元。
Uber(UBER-US) 盤後大跌 8%。根據盤後公布的財報,Uber 第 2 季營收 39.3 億美元,每股盈餘 0.58 美元,勝過市場預期,但 Uber 為了因應缺工祭高額獎勵招募司機,使投資人心存疑慮。
Roku(ROKU-US) 盤後公布財報,第 2 季營收 6.45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第 3 季營收預測良好,但因用戶成長乏力,盤後股價重挫 9%。
經濟數據
美國 7 月 ADP 新增就業 33 萬人,預期 67.5 萬人,前值自 69.2 萬人下修至 68 萬人
(圖: Zerohedge)
(圖: Zerohedge)
美國 7 月 Markit 服務業 PMI 終值報 59.9,前值 64.6
美國 7 月 Markit 綜合 PMI 終值報 59.9,前值 63.7
美國 7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報 64.1,預期 60.5,前值 60.1
上周 EIA 原油庫存 + 363 萬桶,前值 - 408.9 萬桶
華爾街分析
Prime Capital Investment 投資長 Chris Osmond 說:「市場似乎因為所謂的『三重觸頂』(triple-peak theory) 感到遲疑,即企業獲利、經濟成長、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可能觸頂。雖然企業獲利和經濟成長可能已經觸頂,但不代表兩者就要萎縮,現在只是成長減速。」
對景氣敏感股票是周三領跌的類股,能源股因油價挫跌而下滑,銀行股和 Honeywell 等工業股欲振乏力。
在 Delta 病毒擴散導致各種防疫措施回籠的情況下,投資人期待從本周五的 7 月非農就業報告,觀察美國勞動力市場的改善程度,但周三的 ADP 報告顯示成長減緩,潑了一桶冷水。
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接近 1.8%,在優於預期的 ISM 7 月服務業指數出爐後,殖利率一度略為回升。
復國投資研究所策略師 Scott Wren 說:「我們需要消費者出門購物、打開錢包消費,不要只是坐在家哪都不去,或為了病毒發愁。從目前股市還徘徊在歷史高點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合理推測,投資人暫時還沒那麼擔心 Delta 擾亂美國經濟的潛在風險。」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94516?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8-04(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開uber條件2022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台積電、郭台銘之餘,我看到的另一個場景:立法院團結阻擋採購照顧民眾足額國際疫苗.反對高端疫苗EUA比照輝瑞疫苗在美國緊急授權時全程直播》
#我們都在等國際認證的疫苗
他們下午表決了,我全身戰慄!
我不知道基於什麼因素,立法院對決需要牽涉疫苗採購。疫苗牽涉的是人命。人命關天,人命,可以表決嗎?
我不知道基於什麼科學立場,高端疫苗緊急授權的專家審查會,不能比照美國EUA當第一個輝瑞疫苗問世時全程直播,取信於民?因為那是要打到人民身上的疫苗。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身體,該不該施打,都該享有自主選擇權:這是人民的天賦人權。
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的權力,也不是躲躲藏藏的專家的權力。
生命權,是所有人權項目中,最至高無上的人權。
在台灣,它們正一步步被另類威權體制,侵害了。
* 許多人不了解全球秋冬可能因變種病毒疫情再反撲,而台灣現在至年底疫苗仍短缺,這個危機多麼可怕。
即使現在疫苗已經過剩的美國,昨天已經採購Moderna 包括針對變種病毒的加強針共兩億劑:再採購即將上市以英國變種病毒研發的Novavax 疫苗一億劑。
疫苗大國尚且嚴陣以待,而我們還沈浸病毒的上世紀,解決舊病的疫苗不加購,針對變種病毒的疫苗,當成不知道。
自己自決於國際社會之外。
事實上,我們只有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可以抵擋下一波秋冬變種病毒,尤其Delta病毒。
現在各行各業目前只看到自己,使出渾身解數影響力,希望自己可以插隊排在施打疫苗優先順序。
這是人性,也是悲哀。
想活命,本來正常!
*先談台灣的疫苗短缺。去年十二月,陳時中部長對外正式宣布向國際採購國際疫苗三千萬劑:當時他對本土生技疫苗的措詞非常中肯,「希望之後,本土疫苗可以跟上來」。
許多人的記憶因此是台灣買了三千萬劑國際疫苗,包括德高望重的台大兒童醫院黃院長。
但他錯了。
今年二月,當國際因為疫苗不足鬧成一團,歐盟和英國AZ吵架,加拿大總理每天打電話興師問:加拿大訂的輝瑞BNT疫苗在那裡?
我們的政府在那一刻不是一看不對勁,趕緊再加碼國際疫苗採購,而是反向砍單少買一千萬。
*我們的政府只採購了國際疫苗,包括COVAX分配的疫苗,近二千萬:只夠一千萬人施打。宣布此政策的是愛貓,形象溫和,多數時刻低調冷靜,但也被許多熟識的人稱為冷漠的蔡英文總統。
*許多人問我為什麼?
為了高端一家公司冒台灣人民的生命危險不顧?為了尊嚴面子,不肯認錯,逆全球之勢而行?還是政府無足夠知識視野,自滿,沒有警覺心?
為什麼看到人民因害怕疫情,搶疫苗的窘境,看到一個一個死亡的人,仍然無動於衷?那些一個一個倒下的生命還有這麼多掛念,有這麼多不捨,有這麼多遺憾-⋯⋯。
無視生命之消失,需要多大的冷漠?
多大的傲慢?
多大的無情?
但蔡總統的形象向來不是如此。她必要時會展現嬌羞,教養,客套及關懷。
但她是如何坐在總統府,冷看這一切?決策這一切?無感這一切?
是否,一個人的固執及偏見到了極致,即轉化為盲目的無情?
史家將如何看待台灣這痛苦煎熬的一個月?
我不知道。
但我看到人民從期待、冷靜、焦慮、憤怒⋯⋯突然間看清了!搶!我的!我要疫苗!
我們每個人的人性當下都備受考驗,動物生存的本能,愈來愈強。
*回頭看,台灣一開始在今年二月已經佈局的疫苗政策即是:只買2000萬國際疫苗:或許我們小國無力,或許我們有錢卻愚蠢。
總之,除了自今年初不算我們向美國要的75萬Johnson Johnson (尚未到),扣除日本贈與的124萬(五月底已到的),我們政府二月佈局訂購,總共拿到的疫苗,加上今天抵達的Moderna24萬劑,六月快底了,只有117萬8104劑。
Moderna 到貨率5.6%。
AZ更慘,我們向AZ公司買的1000萬劑,只有三月初韓國到貨的11.7萬,其他自泰國暹邏公司抵達的數目是0。
AZ到貨量只有1.17%。
AZ的未來飄在空中。正如老百姓的命一樣,沒有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把握。
飄如雪,化無影。
*一張表看採購疫苗數量與到貨率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42084
疫苗這麼少,比黃金還少,於是警察伯當然很重要,里長伯也很重要,北農感染証明菜市場很重要,郵差很重要,物流很重要,計程車很重要⋯⋯尤其保護總統的很重要,行政長官很重要,第一線記者很重要⋯⋯經濟命脈半導體很重要⋯⋯檢察官很重要,法官很重要,銀行很重要。⋯⋯然而工具機產業不重要?國營事業台電、中油、中鋼不重要?⋯⋯民間台塑大企業不重要⋯⋯?
其實連葬儀社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必須直接接觸屍體。
以上名單,其實除了總統府等高官之外,每一個職業的風險,我們都不能否認。
但我有一個更正確的答案:
1)老人染病會死,重大傷病染病會死⋯⋯
2)所有的人都有染病風險,每個人都很重要。
人的生命權,不論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很重要。
不再論二月採買不足夠的疫苗,認識了這個國家原來是依特權排序生命的可悲之地,最可怕的即使慘況已如此,掌權者仍不肯承認錯誤!!也不大幅修正政策!
昨天,軍人政變掌權的泰國總理巴育向人民道歉,泰國政府採購疫苗不足:並且宣布加採購共2800萬劑疫苗:其中2000萬是BNT,500萬是Johnson Johnson 。
他的謙卑,勝過我們的民選總統。
疫情延燒至今一個半月,那麼多愛戴蔡英文及民進黨的支持者為他們主動高喊、製造、編劇了各種理由。支持者的熱情、信賴,向來無條件。
我希望蔡總統看到這些支持者對她的珍愛,是覺得責任更重大。拿起電話,直接加購更多疫苗⋯⋯如果她看到各國皆已把疫苗佈局至2022年底:她會更明白在艱困的外交環境下,我們只能夠更早買採購更多。
以往的錯誤已矣,但它應該成為經驗和教訓。
但我看到的是:立法院要求表決八月前加採購國際疫苗,包括針對青少年疫苗,孕婦需要的Moderna 疫苗,及針對變種病毒日韓美加澳⋯⋯均已下單的Novavax 疫苗,執政黨依主席總統之意志,還是全黨舉手封殺。
之後其網軍將此案揑造為要求八月底買到中國疫苗。
政治,真的,請饒了人命。
當多數立委他們的手舉起來:按下反對的按鈕時,可能代表幾百個,幾千個生命,未來還要死亡。
許多人今天看到總統終於點頭同意台積電、永齡基金會購買1000萬BNT疫苗,美國送來250萬大禮Moderna ,開始樂觀了。
人民始終是天真的,也因此是好應付的。
他們以為馬上有足夠疫苗了!夠了!
但除了美國的Moderna 250萬劑之外,正如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今(18)日表示,疫苗是賣方市場,不會有現貨等人決定要或不要。
她的意思是,它不會隨叫隨到,如Uber Eats。
各位很少注意國際新聞,上週泰國一看自己的王室持有的AZ代工廠兩手一攤,生產有困難:馬來西亞一看泰國AZ不出貨,兩國已早我們一步,訂了BNT輝瑞疫苗近三千萬。菲律賓之後,也跟進加買三千萬Pfizer 。
而巴倫週刊Barron 報導:輝瑞疫苗的訂單來自全球官方,訂單滿載已至2022年底。
我樂觀的估計,即使所有台積電、永齡基金會使出渾身解數,甚至什麼晶片換疫苗,BNT1000萬疫苗年底前都全部到了:Moderna 剩下450萬左右加美國贈送的250萬也都全到,加上AZ總公司(從泰國以外工廠調貨)再到300萬,COVAX機制再給我們三百萬(包括日本再捐贈),⋯⋯我們從國外購買的、拜託的,民間捐贈的疫苗,今年底有把握的頂多約2300萬。可以施打約1150萬人。
這樣樂觀的估計,加上之前已經施打疫苗的,至年底,台灣也只有再1200多萬人,可以打的到全部兩劑疫苗。
總統府或許忘了,台灣的人口是2375萬,扣除5歲以下幼兒,我們需要預購疫苗包括青少年、兒童疫苗,總數數量約4500萬以上。
疫苗至少年底前,還短少了2000萬。
遑論第三劑加強針,以防變種病毒疫苗。
事實是只要沒有足夠防護力的疫苗,我們的人民,就會永遠處在危險之中。
否則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一個戰慄的破口,又是多少被白白揮霍的生命 !
我想告訴今天投反對票阻止採購更多疫苗的立委:台灣還有至少1000萬人,在年底前沒有國際認證的疫苗可以施打。
他們可能是你的選民,可能是你小時候和你一起嘻鬧的朋友,甚至也可能是你的親人。
黨,或是黨主席的命令,真的高於人民的命這個價值嗎?
團結抗疫,是團結起來不為人民買足夠的疫苗嗎?
我從小到大最害怕看到團結的口號。因為在那個旗幟之下,破碎的政策,破碎的社會,領導人破掉的心,都被遮蔽了。
不要告訴我團結抗疫,請告訴我們這個政府有沒有做到採購或是授權採購足夠的疫苗。
至少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是:她們共同遺棄了島嶼上一半的人民。
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沒有答案。
答案將在歷史中。
#我們都在等疫苗。
開uber條件2022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自駕車離我們還那麼遠,而且還要等多久呢?】
那些不論在舊金山或鳳凰城搭過自駕車的朋友,回來跟我分享時,眼睛都像是迸射出火炬般的光亮,有種結合「第一次」的刺激與對科技的崇拜,都說未來一定要有一台。只是這種話聽了幾年了,這個未來,什麼時候能來?
這場仗已經打了15年,你知道是怎麼開始的嗎?
2005年底,#史丹佛大學 研發出了一輛能夠穿越沙漠的自駕車,一往前開就霸氣地走了132英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 立刻頒發200萬美元重賞,從此撩起了技術研發者、供應商、車商和鍍金投資人的各種想像與野心。整個產業鍊大洗牌,有AI、數據能力的研發技術人才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程度像周杰倫還單身一樣,而且極具魅力的CEO們是如此信任未來的:
剛在上海交付第一批由中國生產的 #tesla #Model3 的馬斯克說過2020年將有100萬輛特斯拉自動駕駛車出租,2022年將在13個城市開展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戴姆勒
Daimler Career 計畫2021年前生產1萬輛自駕車、#通用汽車 計劃今年在舊金山推出自動駕駛車出租、連 #Dyson 都說過他們自己研發的電動車2020就會上市...。這個「都是你在說」的名單很長。事實上情況是,上述預言都沒有發生,而且商業爆發點還沒到,錢已經燒到見骨。Cruise(通用收購的自駕車子公司)一年花掉七億三千萬美元,Uber自駕車部門一年帳單二億四千萬美元,業界領頭羊 Waymo 每年花費超過十億,但大摩根據現金流量折現分析,已經大幅調降他們的估值。
現階段的自駕車,不是商品,更像是四輪移動碎鈔機:
1. #從最直覺的應用面來看,車輛上路前,大量公共道路測試是必要的。每一次測試中,每輛車至少需配備一位安全駕駛員、一位工程師,以及一位控制室監控員,人力成本實在不能省。如今Waymo完成了超過一千六百萬公里的自動駕駛路試,其中投入可想而知;
2. #從最艱澀的技術面來看,鐳達探測技術,一種借助雷達反射而得到精確的相對位置的技術,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它是整輛車上最貴而且最重要的部分。以64線雷達為例,售價已經和一輛寶馬7差不多,雷達比車本身還貴,更何況車上還要安裝好幾個來排除下雨、塵蟎、大霧的干擾;還要有圖像傳感器來感知色彩、音檔傳感器來接收應急鳴笛聲...。
3. #從實際的安全層面來看,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為自動駕駛能力制定L1-L5的嚴格標準,L3可以算作自動駕駛,但某些情況下仍需駕駛員接管,L4開始就是全自動的,但極端氣候條件下無法運作,L5是理想中最好的情況,是自駕車世界的迦南美地。但特斯拉只到L3,Waymo在天氣狀況良好碰到一點L4的邊緣,更燒錢的測試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總總原因加在一起,目前一輛自駕車成本大概是23-25萬美元左右,已經跟 #藍寶堅尼 頂級車款相當了。對於我們這種普通人來說,繃緊皮帶也買不下去。跟所有產品的生命線一樣,炒作的週期再長,題材再多,燒錢再瘋狂,都還是要等待到它經濟合宜的甜蜜點,才是市場上可行的商業商品,不是現在。
真正的合理的推測和預估,不是明天醒來L5的自駕車就載我們到上班或是約會的地方,中途我可以完成雙手打字寫完文章,而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獨立功能」一項一項會出現在普通汽車中:盲點監控、巡航控制、車道偏離提醒、識別限速標誌、自動停車。每一個新車湧現的年份都會出現更多新功能。這種從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的「部分自駕、部分取代」才是這個十年當中合理的期待。
針對自駕車領域,我們技術研發和市場整合的能力,還遠遠趕不上信任未來盲目的樂觀與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