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鳥取旅遊記事簿
前陣子我在TVBS電視的「健康2.0」節目中介紹了被日本醫療界譽為現代神泉的「 #三朝溫泉」,反應非常的好。後來遇見了不少朋友們,都來向我詢問關於三朝溫泉的事。
因為是世界上含鐳元素量最高的溫泉水,所以「三朝溫泉」被日本醫療界譽為 #現代神泉!
當然,很多喜歡日本旅遊的朋友們,對於 #阿部寬 的人氣電影「 #羅馬浴場」都不陌生,也知道電影的故事起源地就是位於日本鳥取縣的三朝溫泉。然而大部份人只知道三朝溫泉在日本是個「#被菩薩賜予的千年溫泉療養地」,卻非常少人知道,在現代醫學裡,它是世界上含「鐳」元素量最高的溫泉水,以現代醫學療養的說法,它可是世界第一醫療用的日本之光溫泉水啊!所以幾乎日本最頂尖的醫院都在這裡設置了醫學研究中心!
前兩天我在整理以前的筆記本時,剛好翻到自己那年在三朝溫泉旅遊時寫下的文字,看著,看著,嘴角就滿心歡喜的上揚著。
在三朝溫泉的日子,
我最喜歡在傍晚時份,穿著浴衣、木屐,散步在窄窄的狹長溫泉街上,
逛逛古樸的商店、彈珠店或是去喝杯咖啡、泡免費的足湯,很是浪漫愜意。
特別是老街上那一家名為「喫茶。木木」的咖啡店,
懷舊式的店,店內提供虹吸式咖啡,
然而一入屋便發現天花板上有幾個燕子窩,
老闆說日本人也相信燕子會帶來好運,
所以一直都把他們當成家人般看待。
此外,老闆愛畫畫,也愛幫客人作畫結緣,
我一杯咖啡尚未喝完,老闆便幫我畫完一張人像畫,
非常的令人感動啊!
說起來,位在日本鳥取縣的「三朝溫泉」,對於台灣一般性的觀光遊客而言,應該還不算太熱門吧!不過,不熱門也好。在私心裡,我希望那裡不要有太多的外國觀光客,就像那些年一樣,到三朝溫泉去遊玩時,耳裡頭聽到的,幾乎是日語;而三朝橋上往來的,依舊是背著包包騎自行車的在地人,又或是穿著溫泉飯店浴衣出來散步的日本國內遊客。沒有吵雜的聲音,只有夕陽下淡淡的青山綠水暖意,還有水煙飄漫裡自在泡湯的悠哉,完完整整的日本溫泉鄉印記。
我對於「三朝溫泉」的認識,算一算也有好些年了。還記得很清楚,那一年我造訪日本友人家,在當時很熱門的日本電視節目「溫泉旅情」中認識了它。而透過日本友人的翻譯解說,知道「三朝溫泉」之所以在日本享有盛名,最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它的泉質是世界上含鐳量最高的溫泉水,不但療效豐富,長久以來便深受在地居民的推祟及熱愛,後來更受到日本醫學院的學術重視,紛紛到此設立研究中心,一躍成了著名的醫學溫泉療養地。
再來,它還有個神之泉水的古老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源義朝的家臣大久保左馬之祐到三德山去祈願,在途中看見了一隻白狼,原本想用弓箭射殺,但是一個轉念覺得殺生不好,便住了手。而當夜他夢見菩薩並告訴他,為感謝不殺白狼之恩,要他在老楠樹下挖掘,沒想到隔天他依據夢裡菩薩的指示而找到了老楠樹,才一掘,便湧出了溫泉水,從此,三朝溫泉就這樣源源不絕的湧出至今,算算時間,己有1300年之久了。
至於那一年我來了三朝溫泉後,把我心留下來的,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溫泉醫學療養多厲害,而是那空氣中淡淡的安心氣味,還有經典的日本溫泉鄉風情。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一回我們穿著浴衣拖著木屐回飯店的路上,才一上三朝石橋,我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於是忙轉身問友人們:「前面的這個畫面是不是好像在哪看過?」
只見大家斜了頭,抓了下巴,叉了手臂,就是沒人作聲。
突然,我指著前方說:「眼前是一條跨在河川上的大橋,而橋的盡頭是我們的溫泉飯店。看看那一幢大型溫泉飯店,樓高5層,以渚紅色為主軸,而且正中央的部份是高起來的古典閣樓,還帶有水煙飄起,你們說,這畫面不就是活脫脫從宮崎駿卡通影片「神隱少女」中走出來千尋所工作的溫泉鄉場景嗎?」
雖然它並不是宮崎駿取材的飯店,但是在我的想像力加持下,只見朋友們紛紛:「ㄟ」的拉長音!然後大夥狂笑一番,而且還有人學著電影裡的豬嚄嚄叫著,好不開心啊!
現在雖然疫情無法出國,然而腦海中想起三朝溫泉,還是一樣的懷畫面,穿著浴衣拖著木屐漫步在三朝橋上,望著記憶中的夕陽、那些年留下身影的場景。而一個深呼吸,我彷彿也聞到了在空中飄散同樣熟悉的氣味,在耳裡聽見了我們那年的笑聲,嘴角也隨著一直不停的上揚著。🥰
#在日本如需要拍攝溫泉照片請務必取得在場者的同意
#當年拍攝溫泉時已經先取得其他人員的同意才進行拍攝
#溫士凱玩樂鳥取
#日本關西觀光大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老景观影-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还原。 本频道内容未经许可,不得盗取再发布,谢谢。 #老景观影 #电影...
閣樓裡的花解說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月 藝術展覽】
.
「在這個艱苦的世代求存,It’s okay to be not okay. 」抗爭與疫情的浪潮下,風雨飄搖的世道似乎似乎變成日常,然而疾病尚且可以治療,靈魂卻是藥石無醫。長時間的壓抑無可避免,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得到治療,而藝術或許可以安撫躁動不安的心緒。陳可樂與陳芘正正在這形勢下擦出靈感的火花,在深水埗咖啡館的小閣樓裡安放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希望能藉著共鳴,為有同感的人們開鑿一個出口。
.
展覽主題為《生之難》,與陳可樂新詩形式的著作同名,圍繞著抗爭後期與疫情的陰霾,陳芘因而就著書中的內容繪畫了7幅畫,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展示出來。「二者的內容並非完全一致,而是比較像是平行世界,陳芘在畫作中訴說自己的共同經歷。」策展人Eunice解說道。畫作的擺放亦延續了「對話」的概念,傾訴著二人對世界的格格不入。這種感覺在現時更為明顯,抗爭初期眾人齊上齊落,有種大家合而為一,不再被排擠在外的快樂,然而隨著運動的偃旗息鼓,他們更能感到人終究只是零碎的個體,疫情來襲,足不出戶更是加強了這種落差。「這個展覽是關於宏觀的政治、社會議題,但同時也是很微觀的,關乎每個人的內心感受。」
.
世道艱難,對藝術創作而言卻同時機遇與挑戰並存,早前「文宣」的興起讓人漸漸注意到藝術的力量,又因為被困香港,大家開始願意把目光投向本土的大小事,藝術與日常生活融合,在封閉的城市中嶄露頭角。「疫情下自然是有很多不便之處,但創作就是這樣子,總會找到辦法。」Eunice如是說。
.
《生之難》展覽日期:2021年1月20日至2月20日
地點:深水埗黃竹街13號2樓
.
文/Helen @yylamelitehelen
.�
#生之難 #陳可樂 #陳芘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閣樓裡的花解說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島嶼晃遊者/
#心的旅程圖文完整全公開
中秋連假後,很多人對我去參加的 佛光山 佛陀紀念館 兩日禪修營很感興趣,最近終於把文章整理好了,完整文章同步刊登在天下雜誌 微笑台灣319鄉+、我的專欄 #島嶼晃遊者 中。
.
感謝蔡清華師兄全程單眼紀錄。也同步放上3張2013年我在印度菩提伽耶(Bodhgaya),佛陀悟道之地禪坐的照片。能在這如此動盪的一年,有緣參與這樣的營隊,讓心穩住,非常感謝朋友靜雯姐的邀請。
.
每年4到12月,非常推薦去斷斷電。
_____
佛陀紀念館/心的旅程:
【人生迄今遇過最具挑戰性的背包旅行,嘗試啟動心輪,讓自己與自己分開。】
今年,度過了一個很與眾不同的中秋連假,受朋友邀請,我報名參加了佛陀紀念館舉辦的「心的旅程」禪修營隊。
.
上半年的脫軌失序,讓許多正在進行中的事情都被迫按下暫停鍵,隨著島嶼的夏天疫情開始趨緩,邀約傾巢而出,忙啊忙的,不大有時間能好好沉澱,現在想想那形同是另一種失序。當時感謝過往緣分的延續與串接,短短兩天的閉關就這麼悄然降臨,把我過飽的電量應聲切斷,結束營隊,再充電的力道,遠超過我預期想像。
.
「心的旅程」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從2016年尾開始舉辦的長期性活動,於每年4到12月的第一個周末固定登場,每個梯次限額20到40人,年齡介於18到65 歲者,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都可自由報名參加。營隊雖然只有短短兩天,課程內容卻包羅萬象,從禪修體驗、茶席文化、抄經、跑香、繞塔、出坡、佛教藝術賞析、佛館深度導覽、品味蔬食藝美等,乃至佛門行儀的學習,可說非常豐富多元,這不是一般性的營隊,有緣者四方匯聚在菩提道上,從陌生到逐步相熟。
.
營隊一開始,當決定把禁語牌掛在身上(以示他人),把手機關機不聽不看任何可能重要的訊息時,即是我們選擇收攝六根的開始,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必須刻意與日常逆向而為,讓心來指揮五感,把先後順序調位,且如果沒有先清出位置,人何以放空,沒有空位,新的東西自然入不了心。
.
這轉換過程對我來說,挑戰度完全不輸任何一次我把自己丟到海外自助旅行所經歷的一切,只是這次跨越的不是地理上的疆界,是心理的,困難處在於更加無法預測。那感覺就像是把自己裝進背包裡,抵達起點後,漫無目的,惟自己需要和原本的那個自己拆夥,分開旅行。公路旅行到蠻荒內陸收不到任何訊號是蠻可怕的事,但和自己慣常的習與性分開,每往前踏一步,是新的開始,卻也是無盡的未知,人的內心,可能遠比世界上任何一片廣袤的原野都還荒涼,你會有很長的一段路得決心忍耐寂寞,直到訊號出現,看見路的盡頭。
.
還好,這趟旅程授課時每個遇到的法師們一個比一個幽默風趣,自然而然你就會被他們的分享給吸引,不管是剛開課時的佛門行儀,或接續下去的道藝聆聽,甚至是親炙大師的講覽,在佛館那些平時不會被特別注意到的幽微角落穿梭,課程被生動故事化,通往內心深處的路似乎開始越伸越長,左右偶爾出現指引的閃光,讓人開始期待著下一個路口還會再遇見甚麼。
.
佛光山的法師們行的是「人間佛法」,強調佛道不能只是修持自己,應擴及眾生,因此面對紅塵,弘法時他們亦動亦靜;行為舉止仍莊嚴持重,言談卻又能給人歡喜,那並不是容易的事。也因為這樣,課程氣氛總是在舒服的狀態下進行著,讓你可以把心鬆開自我探索,當卸下了身體的重擔,法喜就能順著每個當下的境,自然流淌進來。而對於出生在平時家裡會拿香拜拜、生活裡總是佛道交融、卻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我來說,這一切都在破除我對佛門、對法師、對修行的既定印象。
.
午後隨著如常館長的腳步,我們邊走邊聽了許多關於佛陀紀念館如何平地而起的故事,走動的過程,師兄也教導我們如何在行走時能夠自在調整步伐,「練習專注」是走路的藝術,當整個人只聚焦在腳步時,只會專心在那個對應的當下,這對於我們鎮日忙亂的生活是個極好的練習,走到一半如果遇到人就合掌微笑,掌心合併時你會感覺體內有股氣流在往下跑,不再事事大腦先行,練習收起我執與傲慢心。
.
走到十八羅漢前面時,館長分享起當時星雲大師為何決定要種植成排小葉欖仁的往事,也提及佛館正在蒐集《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一書中佛系熱帶植物的事……花草也生眾相。微風輕吹,秋意灑身,小葉欖仁層疊葉脈向光的地方長了又長,如今終究也長出了能庇蔭羅漢的傘蓋,我們踩著腳步經行,也間接享受了滿地清涼。
.
「習法,是為了知道因緣,真的理解了緣起和緣滅,心才有可能掙脫束縛。」
.
下午繞完塔,晚餐行過藥石(藥食),禪坐晚課因為秋高氣爽,我們幸運地得以從室內移到戶外進行。端坐夜空裡的佛光大佛座下,坐香、打禪、聽法。依照法師指導的「毗盧七支坐法」開始坐禪,他要我們藉由冥想,嘗試練習三件事:先讓嘴巴無語、去細聽見自己心的聲音、最後當個旁觀者練習不要回應讓心也無語。冥想過程,一旁民宅中秋夜烤肉的煙火聲與卡拉OK聲、還有山裡的野狗吠叫沒有斷過,但暫停了身口意的連動,當心中沒有了雜音,行禪過程我感覺內心是平靜安穩不受干擾的。
.
行禪後,我們持續圍坐在大佛下邊喝熱茶邊聽法師分享,體內的「四大調和」係指地、水、火、風,除了風水,還需地與火的加入,身體裡也有四季,緊貼著大地運行。覺知自身的狀態,乾坤裡會出現的天地、陰陽、日月方能達到相對的平衡。法師說,禪字,其實不難,就是順應自然,並與之共享生息,宇宙的起源,只關乎緣起和緣滅,一呼一吸間,生命都在不斷流逝,談死並不可怕,因為從出生之後,我們都已經踏在靠近衰老和死亡的路程上,只是我們都執著於「傾刻」,禪,是要我們試著去運用智慧,將傾刻串聯「成片」,一種更豁達的角度。
.
他也要我們抬頭看看當晚的月亮,當心中有日月,會明白月圓月缺,都只是星球對應方位移動後產生的盈虧,對月亮本身而言,自始至終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在追求炙熱的太陽,但人生好比月亮,要不被月明月暗所困,本來無暗復何明。
.
晚上,在108米高大佛座下的佛光樓內掛單,準備梳洗休息,午夜安靜躺在床上,回想第一天遭遇之種種,我的心思被拉回到多年前那一趟在印度的自助旅行。當時我和旅伴準備從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搭火車,前往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創設的垂死之家做義工,因為時間比行程預估的充裕,遂臨時決定中途在伽耶市下車,驅車前往佛教徒的四大聖地之一菩提伽耶(Bodhgaya),那裡是佛陀悟道之處。
.
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先後記載過這個地方,朝聖中心摩訶菩提寺的後方,就是佛陀成道的金剛座和大菩提樹,原本的菩提樹已遭毀壞,那時看到的,是當年為了弘法,分枝到獅子國(現今斯里蘭卡),後再將成樹的分枝移植回來的樹木。當時我和來自全世界的佛教徒一同入寺朝拜大佛,佛陀的座像據聞是後來被西藏人鍍了金身,我手裡捧著鮮花,當下感到無比殊勝,隨後跟著繞塔七圈,並在大菩提樹下靜坐打禪……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下午在佛館大佛平台繞行的四座寶塔,分別代表了智、悲、願、行,也都清一色保留了最初印度式佛塔的建築形式,藉以和佛教傳進中國後,建築風格產生的變化作出區隔,那時摩訶菩提寺旁永遠都有人持夜紮營念佛,大菩提樹是明令禁止採摘樹葉的,因此永遠有人會在空地的垃圾堆中搶撿落葉,但當我坐在樹下打禪時,竟然先後有三片葉子被風吹落到我眼前,我將它們夾進日記本中帶回台灣做成書籤,至今仍舊是我閱讀時身邊最安穩的陪伴。回想這些過往歷程都和營隊裡的所見所學相互產生了連結,原來在很早之前我早已踏上了這趟心的旅程。
.
隔日起早,先在天臺跟隨法師行六氣操,此時日月正在置換,我們輕柔舞動身體,喚醒心腎脾肺肝與三焦,集合用早齋前,我獨自走到滴水坊旁的樟樹林,放空赤腳接收地氣,回想過往,泰半都是在旅行時赤腳,對我來說,那是處在一種極放鬆的狀態下才會想做的事。早齋完我們開始出坡,出坡又稱作普請,是佛門用語,意在邀請眾生進行勞動性的事務,合力創造一方淨土,當日我們協助整理林道,每個人都被分配好工具,我是負責拿耙子準備刮除草地上的落葉。
.
法師分享,出坡實際也是一種動中禪,當不語時,我們無法依賴用嘴巴詢問,自然會想辦法找其他方式解決問題,跟隨自己的心走,會知道如何去做,我耙著厚積的落葉,觀察到旁邊還有許多小花小草,如果不要一同刮落,那手勁就變得很重要,得隨時去調整節奏與力道。
.
抄經則是我最愛也最期待的課程。當法師在解說完抄寫要領後,大家提筆開始安靜的抄寫心經,用念的和用寫的感受天差地別,寫字時,你沒有糊弄或取巧的空間,因為一筆一畫,全都得按部就班慢慢來,此時必須摒棄心中雜念,專注當下透過細微的勾勒才能對準字體,此時佛義的經典也會跟著在心裡慢慢咀嚼。最後列上親友名字,代表你可以將這份殊勝迴向給他們,並祝福他們,我們的手抄心經幸運地將永遠被存放在佛剎的藏經閣中。
.
下午的茶禪一味,佛館則安排體驗了茶席文化,靜心喝茶,也是另一個能讓自己緩慢下來的方式。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得體,不只是一種規範,更是你每次在使用一身皮囊時做出的決定。涓涓茶水從喉頭流淌而過,平時工作需頻繁說話的我,才驚覺有多久沒有好好善待自己的喉嚨。
.
上完課,參觀完特展,也代表旅程快要進入尾聲,兩天以來,館方也安排我們分別在樟樹林、禮敬大廳、佛光一滴、雙閣樓四處的滴水坊,享用了四種不同形式的蔬食餐點,體驗食藝之美,平時僧眾上齋堂用食稱之為過堂,意指吃只是一個過程,不貪不念也不重細節,且過午不食,因此我們特別感謝這所有費心的安排,讓人理解到蔬食並非只是粗茶淡飯,蔬果所能變化出的細緻與華美,不僅能讓味蕾反璞,同時也讓味覺變得更加敏銳,更能分辨出真實的滋味。
.
「我們不為任何大師而來,而是為自己而來。」
.
四大調和、五觀修行、六根清淨,躁動,來自我執,讓心和意念如如不動需要鍛鍊,這是一趟向內的旅程,透過旅程,更靠近佛,佛是人成的,因此也是更靠近了自己本來的面目。順隨因緣,當把自己全然交付給宇宙時,在同中存異,在異中求同,會發現,人生不過也就是重覆著歸零、啟程、再回來的循環,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懂了,沿途,無處不適合。
_____
■ 心的旅程 線上報名網址:
http://signup.fgsbmc.org.tw/JHEART/index.aspx
■ E-mail:heartfgsbm@gmail.com
電話:(07)656-3033 轉4101
_____
閣樓裡的花解說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还原。
本频道内容未经许可,不得盗取再发布,谢谢。 #老景观影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