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點檔賞臺語 ◁◁(PTT003)
臺語劇當然偶有咬字不準的問題,但別說那個了。
來欣賞一下更多說得漂亮的部分吧!
▧ 本次學習單影片(下有 時間序 對照):
▧《黃金歲月》(EP003)
https://youtu.be/XH6nmJ-Gooo
以下逐字稿臺語字,可查教育部辭典:
https://goo.gl/7Ky6ZH
- - - - - - - - - - - - - - -
▁▁▁
#1 品 [ 1分41秒 ]
 ̄ ̄ ̄
❝ 我先〔#品〕喔,這个囡仔若出啥物意外,西餐廳是無負責任的喔。❞ (胡鴻達飾)
(我先聲明喔,這個小孩如果出什麼意外,西餐廳是不負責的喔。)
【音】〔phín〕
【義】聲明、事先約定好。
▁▁▁▁▁▁
#2 龜叨鱉趖 [ 4分37秒 ]
 ̄ ̄ ̄ ̄ ̄ ̄
❝ 這个所在〔#龜叨鱉趖〕,啥物人攏有,我看以後我是盡量莫予志明來遮較好。❞ (陳仙梅飾)
(這個地方出入複雜,什麼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我看以後我還是盡量別讓志明來這裡比較好。)
【音】〔ku-lo-pih-sô〕
【義】不三不四、不成體統、狗屁倒灶、不像樣、不入流的人事物。
▁▁▁▁▁
#3 不止仔 [ 15分22秒 ]
 ̄ ̄ ̄ ̄ ̄
❝ 你莫看這 mài-khuh 乎,敢若看起來細細枝,啊看起來誠輕,其實乎,〔#不止仔〕重呢。❞ (賴慧如飾)
(妳別看這麥克風,看似小小一枝,看起來很輕,其實非常重呢。)
【音】〔put-tsí-á〕
【義】非常、十分。
▁▁▁▁
#4 象桮 [ 30分08秒 ]
 ̄ ̄ ̄ ̄
❝ 這組牌乎,這期會開袂?若會開乎,拜託予我一个〔#象桮〕一下喔!❞ (王中平飾)
(這組牌支啊,這一期會不會開?會開的話,拜託給我一個聖筊喔!)
【音】〔siūnn-pue〕
【義】聖筊。
▁▁▁▁▁
#5 歹剃頭 [ 39分48秒 ]
 ̄ ̄ ̄ ̄ ̄
❝ 喔,𪜶乎,真正足〔#歹剃頭〕的,齣頭嘛足濟的呢,一个人欲要求時段、一个人嫌錢無夠濟啦,問題了了!❞ (胡鴻達飾)
(喔,他們啊,真的很難應付,也很會搞花樣,一個是要要求時段、一個是嫌錢不夠多啦,問題一大堆!)
【音】〔pháinn-thì-thâu〕
【義】難應付、難搞、棘手。
▁▁▁▁
#6 變款 [ 40分06秒 ]
 ̄ ̄ ̄ ̄
❝ 人心佇內!人攏是痟貪的,有一寡仔人若講著錢乎,啊就〔#變款〕矣呢。❞ (胡鴻達飾)
(人心莫測!人都是非常貪婪的,有些人一說到錢,就變了個樣。)
【音】〔piàn-khuán〕
【義】變樣、一反常態。
▁▁▁▁
#7 冇手 [ 47分58秒 ]
 ̄ ̄ ̄ ̄
❝ 就干焦你這个阿舍,遐爾仔〔#冇手〕著啦。❞ (傅子純飾)
(就只有你這個公子哥兒,出手會那麼大方啦。)
【音】〔phànn-tshiú〕
【義】出手大方、闊氣、大手筆。
▁▁▁▁▁▁▁▁
#8 鳥仔喙牛尻川 [ 53分52秒 ]
 ̄ ̄ ̄ ̄ ̄ ̄ ̄ ̄
❝ 你就是按呢啦,〔#鳥仔喙牛尻川〕,仙趁攏袂賰啦,按怎趁都無夠你通開啦。❞ (王彩樺飾)
(你就是這樣啦,錢總是入不敷出,無論怎麼賺都存不了,再怎麼賺都不夠你花啦。)
【音】〔tsiáu-á-tshuì gû-kha-tshng〕
【義】鳥嘴牛屁股,借指「入不敷出」。
▁▁▁▁▁
#9 文言文 [ 1時26分00秒 ]
 ̄ ̄ ̄ ̄ ̄
❝ 寫甲按呢乎,敢若〔#文言文〕咧,無清無楚,彼是啥物人看有啦。❞ (洪都拉斯飾)
(寫得文縐縐的,不清不楚,那有誰看得懂啦。)
【音】〔bûn-giân-bûn〕
【義】文言文,借指說話或書寫不口語化、不易懂。
▁▁▁▁▁
#10 風火著 [ 1時31分30秒 ]
 ̄ ̄ ̄ ̄ ̄
❝ 我知影你這馬當咧〔#風火著〕啦,啊小可仔氣一下無要緊啦,毋通按呢氣身惱命,你若氣歹身體乎,我會毋甘嘞!❞ (王中平飾)
(我知道妳現在正在氣頭上,生點小氣是沒關係啦,不要像這樣氣到傷身,妳如果氣壞身體,我會很不捨!)
【音】〔hong-hué-to̍h〕
【義】氣頭上、火冒三丈。
- - - - - - - - - - - - - - -
#八點檔賞臺語 #PTT003 #黃金歲月|胡鴻達粉絲團|陳仙梅|賴慧如 Huiru Lai|王中平和余皓然愛的小屋|傅子純的粉絲團|王彩樺-台灣濱崎步|洪都拉斯|
闊 嘴 八點檔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子教養】我不要上學
文/小米嘛
睡前,才剛喝完睡前奶,連牙都還沒刷,我們家這位再過兩天就滿三歲的小孩就用著臭拎呆的聲音問了:「馬嘛,我們睡醒要去哪裡玩玩?」
這幾乎已經成了睡前例行問話了,不管是午睡前還是晚上睡覺前,「我們睡醒要去哪裡玩?」似乎成了三歲小孩心目中的頭等大事。
『睡醒要帶姐姐去上學阿!』媽媽漫不經心地回道。
「那帶姐姐去上學後呢?可以去兒童樂園玩玩嗎?」
好樣的!這位孩子,你會不會過得太逍遙快樂了點?
和友人分享後,友人打趣道:「她去上學時一定很“精彩”!現在每天和媽媽到處遊山玩水的~」
不禁打了個寒顫(抖~),想起兩年多前鴨鴨剛上學那段日子…………想當年,兩歲半的鴨鴨就被丟到幼兒園上學了,而在那之前的每一天,都是在褓姆家,很習慣“白天爸爸媽媽要上班,可是晚上就會來接我”這件事,又加上當年是小孩自己要求想上學的,理應順順利利直奔康莊大道…………誰知道,老娘出社會打滾十多年,生平第一次遲到就是因為這小孩!
從上學第四天起,一路哭到天荒地老死拖活賴打死不肯出門,足足哭了三十天有餘,中間偶有幾次沒哭,還以為海闊天空時,隔天又來個峰迴路轉,繼續哭天搶地上演八點檔連續劇……為此媽媽我還不小心出了一套上學連載記,意外引來親朋好友入座看戲,此戲碼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
沒人記得也沒關係,媽媽我根本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阿~~想到即將再來一次,而且這次的對象還是從小就像無尾熊,成天掛在媽媽身上的小依比,真的是想到就讓人發抖~~(抖~~抖~~抖~~)
無獨有偶,前幾天群組裡再度傳來友人焦慮的聲音:「我們家小孩今天上學又哭了,怎麼辦?」
算算時間,從孩子八月入學以來,這已經是該名父親第…………算了,我不知道第幾次了,問出同樣的疑問了。
身為一個孩子哭了整整一個月的過來人媽媽,實在很明白孩子剛上學時的不安焦慮,就算明知道媽媽下班就會來接我,就算覺得其實學校很好玩,對孩子而言,那總是個陌生的環境,需要家長和老師一同陪孩子渡過。
剛好最近又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上學不害怕-勇敢的小浣熊》,內容是說第一天上學的小浣熊和媽媽的故事。
--
小浣熊要上學了,今天是他第一天上學,他慢慢地吃著早餐,慢慢地準備東西,因為他的心裡有點害怕。雖然如此,媽媽還是堅定地牽起小浣熊的手,帶著他出門。
上學的路上,害怕的小浣熊想著理由:「我肚子痛…………或許我們應該回家。」小浣熊告訴媽媽。
媽媽蹲下來,溫柔而堅定地和小浣熊說:「我想你是因為有點緊張。不要害怕,我會和你一起走到學校。」
小浣熊還是害怕,緊緊抱住媽咪:「可是到學校後你就要離開了…………」
浣熊媽媽說:「我們要勇敢接受新的事物……」接著拿出一條手帕給小浣熊:「這給你,它能帶給你勇氣。」
拿著有媽媽味道的手帕,小浣熊和媽媽一起走到了學校。到了學校,老師帶著大家認真彼此,一起玩遊戲,一起吃點心,還一起合力完成新任務,小浣熊好開心,原來上學和媽媽說的一樣,真的好好玩;最重要的是,一放學就看到在門口迎接他的媽媽。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媽媽問。
「要。上學好好玩喔!」小浣熊開心地說。
--
這實在是一本很適合準備入學、剛入學的孩子和家長們讀的繪本。書裡提到了很多父母和孩子都必須做好的心理準備。
第一點,就是溫和而立場堅定的父母。
我們是雙薪家庭,鴨鴨剛上學時,在爸爸媽媽都要上班、而且無法隨意請假的前提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堅持準時把孩子送到學校。後來才發現,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因為沒有後路,也不可能因為孩子吵鬧就不去上學,鴨鴨在哭了幾天以後,雖然還是會哭,可是已經很明白「哭哭沒有用」了,再不情願都還是乖乖進學校。
再來就是安全感。
一方面是面對新環境、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當時依比剛出生沒多久,剛上學的鴨鴨不安感很強烈,嘴嘴不離身就算了,還要帶一隻小娃娃上學,整天抱在懷裡不肯放……明明那隻娃娃她之前根本沒那麼喜歡的。但我們知道那是安全感問題所以也沒刻意戒,果真沒多久後就不用再帶娃娃上學了,到後來連嘴嘴也可以不用帶。
第三是家長和老師的配合。
既然選擇了這間學校,就該信任老師,相信老師的專業,也配合老師的做法。孩子送到學校後,就交給老師們處理吧!真的覺得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時,就和老師商量討論,很多事,與其互相猜測,不如敞開心胸好好聊。
第四點,就是答應孩子的接送時間就要做到。
答應了幾點去接,就請在時間內到達;真的無法親自接送時,也務必在接到孩子後給他一個擁抱。孩子很單純,可是也很容易受傷,如果答應了卻沒做到,幾次之後就會失了他的信任,何必呢?
當然啦,講得容易做得難,光想到明年我們家還有一隻無尾熊要上學我就頭皮發麻,都不知道是我比較怕還是孩子比較怕;更清楚面對每天瘋狂大哭不要上學的孩子有多恐怖--尤其在媽媽趕著打卡上班時的壓力下--但面對孩子的成長,父母總要學習放手,而孩子,遲早得學習自己走。
PS.我沒有在賣,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上學不害怕》的繪本:https://m.momoshop.com.tw/goods.momo?i_code=7291799
#双美生活文創ENJOY美術創意城堡
#上學不害怕
#其實害怕的是媽媽
闊 嘴 八點檔 在 晴媽咪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文分享
🔴所有的虐待都容易👉被孩子 複製貼上 👣
「我花這麼多錢在你身上,你怎麼書還讀不好?」
「你看你哥哥姐姐多會念書,你根本是劣質品!」
「笨死了,什麼都做不好。」
這不是八點檔台詞,而是許多白領家庭的日常。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本身也是資深輔導老師,
她細數孩子們被爸媽羞辱的字眼。
孩子的爸媽擁有高學歷高社經地位,
但卻🔴不自覺使用鄙視的字眼羞辱孩子。
這些👉長期接受語言暴力的孩子,
到了校園呈現兩種情況:退縮或是打人。💥
「虐待都是為了貶低對方,
我有東西、你就求我,這是有條件式的愛,
所以孩子在家裡地位●很低很卑微。」
黃之盈在教學現場發現,許多遭受💢言語「隱形虐待」的孩子,
👉在學校很難交到朋友,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
另一種則是●霸道打人。
黃之盈說,這類的孩子沒交到朋友就會很焦慮,
但卻採取暴力方式呼朋引伴,不自覺地對同學殘忍。
「生物本能會想找到出口,
在家得不到的價值感、難以紓解的壓力,孩子會在學校找出口,」
著有《鋼索上的家庭》、輔導諮商經歷近20年的陳鴻彬也分析,
🔴遭情緒勒索的孩子常見👉自殘或是霸凌別的小孩,
有時甚至是●成群結隊的霸凌,透過●串聯控制其他同學,
然後●用各種暴力型態或是●關係霸凌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也許是源自於👉 在家中價值感的匱乏 👉所以向外尋求,
或是 👉不自覺複製父母對待孩子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受語言羞辱或是目睹父母互相羞辱,
👉孩子都會複製貼上,有樣學樣地去對待別人。
陳鴻彬
陳鴻彬分析,情緒勒索有幾種👉虐待樣態,除了語言與情緒暴力外,
還有一種「🔴冷暴力」,
也就是利用冷漠疏離,刻意忽略、無視孩子,
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傷,反而更令人擔憂。
他舉例,💢有些孩子未讓父母滿意,
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標準或要求,
父母就採取「不理你,不給你東西」。💢
不管孩子做什麼,都不會被好好對待與關注,
孩子會有無助感,會自暴自棄。
「以愛為名」什麼都是對的,父母也很難承認自己做錯了,孩子該怎麼辦?
⚠情緒勒索經典台詞:🔴「我是為你好」
除了冷暴力外,華人家長最愛說「我是為你好」,來進行情緒勒索。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直言:
「現代父母很孩子氣又自戀,才會老是說:我是為你好。」
王浩威說,華人不懂當父母,過去幾千年來是以家族為單位,
有父兄長甚至鄰居幫忙照看孩子,
但現代小家庭機制未重建,
「多數父母不是自責型就是自戀型,孩子該當自強。」
撰寫《情緒勒索》暢銷書的心理諮商師周慕姿說,
當社會允許父母把孩子當所有物時,「以愛為名」什麼都是對的,
父母也很難承認自己做錯了。
她說,每個父母都想當更好的父母,
「我是為你好」長期下來被當成正確的管理方式,
講這句話的父母可能小時候也是這樣被教育,
因此才傳承下來,持續使用在下一代。
陳鴻彬也強調,
●「精神虐待下長大,孩子會長歪,
他沒辦法和別人建立穩定與長期的關係,
不敢感受自己的情緒,不然會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他只好拒絕接觸這些負面情緒,把自己的情緒封印起來,
對自己冷漠疏離,當然無法跟別人深刻交往。
外表看似穩定,但其實是無感冷漠。
長大後變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也不會跟孩子好好接觸。」
「💥男孩容易變成施暴者,女孩則容易找到另一個施暴者。」
陳鴻彬直言。
2017年精神虐待占比
資料來源/衛福部
🔴高知識份子很懂粉飾 白領虐待黑數高
家庭不分社經地位高低,都會發生兒虐事件。
其中,大學學歷家庭虐待兒童數量,更是逐年增加。
台大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呂立則直言,
「那是以前根本不講。
● 白領虐待黑數多,否則哪來這麼多●虎爸、虎媽?」
呂立更說,「有一次通報一個虐待個案,但社工卻回報說沒有虐待啊,
為什麼?因為社工說:他家住豪宅耶,有保全、有傭人、開名車。」
呂立說,「遇過●很多高級知識份子用各種方式逃脫,
這些白領家庭,外表都看不出來有問題。」
呂立舉例,曾有媽媽帶著小孩到處求醫,但卻都不相信醫生的診斷,
搞到最後延誤治療,把小孩弄死了,
他非常傷心憤怒,認為司法應該要處置,
但歷經多次開庭,最後這個社經地位很高的媽媽逃過司法制裁,
「她活生生剝奪了孩子活下去的權利,但台灣司法卻無動於衷」。
在教學現場多年的陳鴻彬也說,
白領家庭臉書上很愛曬🌞「陽光正能量貼文」,🌻
為的是跟別人講「我比你優越,快來羨慕我」,
但許多家中都有說不得的家醜,他們試圖掩蓋,讓家庭變成燜燒鍋。
負面情緒高漲時怎麼辦?
爸爸對媽媽動拳頭,或是媽媽對小孩大吼
💥「這麼笨,你不是我家的小孩!」
👹「發生兒虐的家庭,不一定是青面獠牙的形象,」
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認為,
「兒童是國家的主人翁」只是嘴上說說,
她認為💥台灣社會對暴力高度容忍,
包括肢體、言語、精神暴力的容忍度都很高,
兒童該得到什麼樣的對待,❎還沒有成熟的觀念,
尤其許多虎爸虎媽認為這是「管教」的一環,更多人無感,
因為「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不少👹白領家庭信奉鐵血教育,」
長期在教學現場、也是教育作家的宋怡慧分析,
華人社會認為嚴格就是期待高,
這一代父母親也複製上一輩的教育方式,
潛意識把暗黑經驗複製到下一代身上。
周慕姿強調,未來這些孩子把憤怒拿去攻擊別人,
他們學習父母,認為💥聲音大聲、👊拳頭大就是對的 。
他們也可能轉為攻擊自己、自殘,讓自己看起來很糟糕 ,
更對世界的安全感很低,不容易與人建立關係。
🔴一個個家庭壞掉,整個社會還會好嗎?🔴
大學學歷施虐者人數變化
資料來源/衛福部
👹壞掉的大人製造孩子悲劇😭
白領家庭中 有媽媽只要被同居人痛打,
就會把怒氣轉去對孩子施加語言、肢體暴力。
●也有媽媽長期偏心弟弟,老是責罵哥哥成績不好,是家中劣質品,
因此只要弟弟生日,哥哥就痛扁弟弟,打到頭破血流。
還有家裡的●爸爸常年在大陸工作,媽媽抽空去大陸探望,
就被責罵「叫你好好在台灣帶小孩,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媽媽被爸爸貶低價值,覺得焦慮不安,
回家後看到孩子就一股火,開始責備孩子:
「都是因為你,我才被罵,你拖累我的人生!」
💢誰在拖累誰的人生?這些孩子要怎麼看待自己的爸媽?👪
「兒虐都是呈現出家庭問題,」
黃之盈去年出版
《🔴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
細數原生家庭帶給下一代的傷痛。
她分析,大人怕孤單,把孩子當所有物、收藏品,
但卻不懂如何與孩子相處,
太多●孩子在校園裡發生問題,都是來自爸媽之間的婚姻狀況,
爸媽的婚姻、情緒或經濟出狀況了,才虐待孩子。
她說,這些●在學校離經叛道、摔門、不上學,
都是希望引起第三者注意,💢「救救我的家」是他們對外界的求救信號。
「🔴孩子天生想拯救家庭,他們很難憎恨自己的父母親,」
●黃之盈,容易被情緒勒索的孩子對家庭最忠誠,因為他們不想否定父母。
但⚫愛無法拯救暴力,能拯救自己的就是離開暴力現場。💥
黃之盈
「人生最痛苦的是: 我以為人生只有一條路,」
周慕姿說,很多事情沒有「應該」怎樣,
👉孩子也可以不需要愛自己的爸媽。💥😱
她說,「期待你的爸媽如你想像的愛你」是困難的,
爸媽可能只有百分之十被上一代愛過的經驗,
只剩下百分之零點一可以愛你,
「你能不能接受你的爸媽不這麼愛你,你也可以選擇不這麼愛你的爸媽。」
👉雞婆多一點,在角落哭泣的孩子就會少一點,
當孩子的重要他人,就能稍微撫慰孩子心理的傷痕。💔❤💕
💗當孩子重要的他人💞
陳鴻彬說,白領的精神虐待有舉證上的困難,
「●心裡的傷痕沒有驗傷單,要如何舉證?」
他鼓勵來求助的孩子,沒有錄音錄影也沒關係,
但只要回想起人事時地物,一筆一筆描述,
這樣的紀錄高達幾十、上百筆,
就能證明這不是正常的教養方式,讓對方無法反駁。
他坦言,●精神虐待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期持續的累積,
必須有耐心陪伴孩子,協助舉證也協助檢核是否正常的教養方式。
「面對高社經地位家長,不只孩子的壓力很大,
社工、學校、輔導老師面對的壓力也很大,
尤其家長大有來頭時,通報後常被迫妥協放棄,
甚至老師還會被逼道歉,或遭到👉家長攻擊,就像他攻擊孩子一樣。💥」
「但,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
陳鴻彬說,當孩子舉證且期待被保護時,
身邊需要「穩定的重要他人」陪伴,帶領孩子重新經歷一段正常的關係。
他強調,孩子周邊的大人很重要,
這些孩子●長期接受爸媽的貶低羞辱與傷害,
會誤以為所有大人都是這樣,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我不會傷害你」,當孩子的正向替代成人楷模。🌞
🔵小叮嚀 / 給孩子的
1.要有意識地判別承受的是●精神虐待還是●合理的教養
2.當你在家裡面感覺
😢沒有價值、不敢開口講話、害怕●動輒得咎就是精神虐待●
3.愛不能阻止暴力,感受到威脅時就離開現場💥
🔵小叮嚀 / 給教育工作者的
1.過度退縮內向,防衛心過強或攻擊,就要多一點覺察:
👉這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2.孩子的主要場域是學校跟家庭,👉家庭出了事就只剩學校可以幫忙了
3.👉老師要能分辨「不是年收入高就可以做好教養」
🔵以色列、韓國的做法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分析,華人傳統是「忠故鄉」,
以土地空間、家族社群為單位的建立世界觀,
不是以父、母為單位,比如紅樓夢中,賈政是一家之長,
裡面所有的女人都是母親,整個家族一起照顧所有的孩子。
因此,若看到失職的父母,其他人會上前制止,甚至左鄰右舍也會來幫忙。
西方諺語說,🔴養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沒有一對父母可以只靠自己的力量照顧孩子。」
王浩威舉以色列、韓國的做法為例,以色列重建新社區,
以幾戶人家為單位合作,他們以互助會的方式繳錢、分工接送孩子上下學。
韓國政府更是大刀闊斧,以家庭為單位來思考所有政策,
不像台灣把家庭裏的兒童、老人、婦女等切割為不同部門,
去各別擬定相關法令與福利。
韓國制定家庭健康促進法,
從家庭思考所有會發生在家中的問題,
包括家暴、兒虐、婚姻關係、就業等,都歸納在同一個部門來解決。
全村的人可以這樣做
1.👉雞婆多一點,讓哭泣的孩子少一點
2.👉多尋找專業支持系統,不要一個人苦撐陪伴。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8_data/childabuse/page/mental/index.html?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1421877638583&id=1299125812
不管是●(精神或肢體)受虐兒童,或●高衝突家庭,
他們共通點是 ●父母的愛的缺乏
父母愛的缺乏 通常是因為 父母們 也沒有好好被他們的父母捧著愛著
一代又一代 複製著相同的匱乏感
被長成了特殊的樣子
用的特別的方式在各樣討愛求生存
🔴高衝突家庭 影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54214121639902&id=329080167486632
被虐的小孩長大了,如果 沒有 新的學習,
當他成為父母,就會用父母虐他的方式 去愛小孩
因為這是他學習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