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企業核心增長要素(一)
一直想要整理這篇文章,但因為最近功課實在有點多,一直還沒有時間整理,今天花點時間來整理一下。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分享出來讓大家一起思考一下自己的企業在未來成長上的思考啟發,會分幾篇來分享,因為內容還蠻多的。
這是探討海底撈對於如何從100億的規模成長到1000億的增長思考。
海底撈在2017年的營收是106億人民幣,在思考如何成長到1000億這目標裡做了許多的內外部分析。
首先,要先了解1000億意味著什麼?
1000億僅佔中國市場份額的2.5%,2017年麥當勞全球市場為1600億,星巴克為1400億,海底撈是中國第一火鍋品牌,僅100億,如果放大到全球市場的維度來看,市場還很大。
海底撈有一般中餐所沒有的特殊定位,一般中餐要做大有許多瓶頸,如:
1.用戶口味換的快
2.烹調過程難以標準化
3.勞動密集,難以管理
4.供應鏈難以規模化,食品安全層出不窮
5.現金交易多,財務規範難,投資難,上市難(資本推動問題)
火鍋的特殊定位:
1.口味:店家與消費者適合做關係,人人都是廚師,口味自理,生熟自負,樂在其中。
2.標準化:唯一不用標準化的中餐。
3.食品安全:高溫+重口味,其實對食材的新鮮要求並不高
強社交屬性。
4.社交屬性強。
如果要擴大市場,影響的基本要素有幾個:
1.單店收入:坪效、客單價、翻桌率、使用面積。
2.門店數。
但如果要從100億增長到1000億,坪效、客單價、翻桌率與使用面積等等地方優化能帶來的成長動能有限,所以勢必是要往增加門店數的方向思考。
海底撈與其他餐飲的差異:
1.翻桌率約5次
2.坪效高
3.來客數高
4.客單價高
5.成本比同業高(確保品質)
6.開在核心商圈「旁邊」,所以租金比約4%,行業比例約10%。
7.員工薪資比同業高30~50%,把租金省的錢貼到員工薪資去。
大量複製店之前要找到其成功模式與財務模組,財務比例當中隱含著其競爭優劣勢在其中。
成長空間可能性思考:
1.市場空間:火鍋4362億,所以目標1000億約佔23%,「理論上」可行。
2.客單價:現在約100元(人民幣),可以漲,但空間有限,區間消費能力限制。
3.翻桌率:一天已經翻五次,如要增加翻桌可加上早餐與上午營業,但火鍋有社交屬性,可行性不高。
4.店面物理可得性:全國有4000家shopping mall,增長潛力最大。
增量思考:
1.如果要做到1000億(10倍增長),海底撈需要2500家店(現在360家左右)
2.10倍增長思考:能否開到2500家店?
3.市場機會維度:能不能有那麼多潛在顧客?800萬人次?
4.管理能力:能不能管理那麼多門店員工?30萬?
5.支撐體系:能不能建立管理那麼大的供應鏈,例如:250萬隻羊?冷鏈的配送資源?
企業增長三大要素:
1.大級別的行業機遇:
1-1.一次浪潮,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市場空間夠不夠。
1-2是不是機會?是不是「你的」機會?
2.核心競爭力:
2-1憑什麼吸引顧客?
2-2要符合第一性原理:追根溯源長期不變的競爭力(從一而終的能力)。
3.關鍵支撐要素:
3-1.當這個要素5-10倍變化的時候,規模可能增長10倍以上。
3-2能夠催生一套自我強化增長邏輯,強化核心競爭力,承接行業機遇。
3-3是否有長期趨勢(5-10年)。
不是2-3年,2-3年叫風口,不叫趨勢
增量邏輯推演
1.市場夠嗎?
火鍋市場2017年4600億規模,海底撈100億只佔2.3%,海底撈1000億收入約佔20%份額(理論上可行)。
2.有地方開嗎?
購物中心存量已超過4000家,海底撈2500家能開在中位數及以上得商圈(理論上可行)。
3.能不能管理30萬服務員?
30萬員工以上企業有哪些?
央企/富士康,餐企?(沒有)
4.開店模式(直營或加盟?)
小店快餐加盟(甲埔甲埔)做到900家店
大店慢餐加盟(小肥羊)做到700多家後失控,萎縮中
大店慢餐直營(海底撈),現在360家,這樣的模式目前沒有人做到。
大店/慢餐/直營,這樣的模式能不能做到?(不知道)
5.能不能建立管理那麼大的供應鏈?
供應鏈是否能跟得上?
例如:
能不能hold隻羊
冷鏈運輸?
360家到2500家,供應鏈規模和複雜度相差幾個數量級。
成長曲線:
1.開店是成長的傳統認知
2.第一曲線第二曲線(如何在第一曲線的衰退期前找到第二曲線的成長期)
3.如果只是思考如何開出2500家店這樣的思考,把邏輯建立在第一曲線的增長,其實是個危險的思維。
4.尋找第二曲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方式。
如果只是單純思考把海底撈從360家開到2500家這樣的維度上思考成長曲線是危險的,那如果思考「第二曲線是第一曲線的「邊界上」長出來的」
海底撈是火鍋,是否可以從「品類切換」?
同類餐飲有:麻辣鍋?麻辣燙?
從衍生品上思考?
例如:火鍋底料?調味料?自煮火鍋?精釀啤酒?
能不能走出火鍋範疇?
場景延伸:能否從堂食慢餐變成快餐?外賣?超商販售?
是否可以國際化?
從格局上提升?
格局提升:火鍋/火鍋店/中國餐飲/餐飲
從海底撈既有的能力平移延伸?
海底撈能力分析:
能力圈:
1.員工:20-30歲年輕人為主
2.勞動力密集
3.連鎖服務業
4.品類與場景的延伸維度思考(業態分析)
這些能力是否能延伸其他行業?
例如:
美甲、美髮、按摩、其他餐飲?
以上這些思考會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1.新品類場景需要重構SOP,標準化重於客製化,但服務傳統優勢在各種新場景明顯弱化。
2.國際化:原本較好的服務因為在地化需要重新摸索,供應鏈要重新建立,持久戰。
3.要走其他品類需要自建體系(例如AI+雲端+大數據),這是原本不擅長的。
4.隔行如隔山,實際可操作性尚未可知。
以上這些是海底撈在做規模增長思考的思考點與自我問答,我覺得都可以做為內部的自我思考與分析,對於自己企業的盤點,外部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內部的能力盤點與分析,相對應的策略可行性探討與規劃,風險評估,如果這是自己的企業,針對每一個問句對自己做盤點,做一份資料,那未來的戰略地圖就會非常的清晰。
同步收錄部落格:https://www.kuan.network/
Search
關係人交易問答集 在 約會後續?泰勒絲搶票過程?IG問答來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集「 美國Q&A 」主題是討論大家最近想詢問我的問題!從Taylor swift 演唱會購票經驗到大家最關心的『 Dena真的去美國約會了』的趣事分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