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丁新豹學日本:京阪神歴史文化名城線〉
今次一個星期的京都、奈良、神戶文化歷史旅程的榮譽團友是暱稱「丁公」的丁新豹教授。丁教授除了對香港本土使有莫大貢獻之外,其本人的出身也來日本有非常深厚的淵源。今天聽聞丁母曾經就讀由梁 啟超提字的同文學校、18歲才回到中國;丁公曾祖父曾經在橫濱經歷過關東地震並逃難到鎌倉。
正因為有教授在帶領,所以歷史文化的東西我發揮十幾年前的速記秘技整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慢慢看:
從大阪關西空港前往梅田途中經過堺市,這裏有全日本最大的天皇陵墓。丁公笑稱全日本不同的地方都有天皇陵墓,和中國皇帝陵墓不一樣的是他親眼看到雍正的陵墓前面有孩子在打羽毛球;日本的天皇陵墓卻充滿神聖肅穆氣氛,可見這個民族對祖先的「崇」和「敬」。
明天雖然巧合地撞上了奈良馬拉松的日期,我們依然會根據計劃驅車前往奈良。最早的日本古由南到北,最初是藤原京、接著是平成京、最後才是平安京也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京都。
今天我們聽了什麼歷史課程呢?
奈良除了有全世界最久遠歷史的木造建築法隆寺,還有最早的佛寺飛鳥寺。明天我們可以看到佛寺佈局,看看塔和金堂(大雄寶殿) 設計都是濃厚的北魏風。
現在中國最早期的佛寺是山西佛光寺,晚唐經歷了會昌滅佛弟子被逼還俗可能在中國歷史課本裏面都曾經提及過?以我殘餘的記憶所及,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李唐認為自己是老子的後人,所以應該尊崇道教壓制佛教。
因此現在最早期中國的佛寺也要是晚唐之後的事情。奈良的飛鳥寺建築時期在中國的隋代左右,是非常值得看的建築。
另外還有一個叫橿原神宮的地方可以看到第七代天皇—神武天皇的陵墓。丁公表示日本天皇的歷史從第七代起才是真正的歷史,之前都是神話。因此神武天皇陵墓的象徵意義就是萬世一統的最初起源。
在巴士上講着講着,另一位團友開始講起災難以及天氣的歷史⋯⋯⋯
下午回到酒店唯一會講日文又最年輕的人(即是我)幫大家處理好房間安頓後就完結了今天的行程。
丁公帶領一眾團友去夜探神戶我就去找以前的大學同學吃晚飯去了。
🐤🐤🐤🐤🐤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はインスタ映えしています!
更多旅行相片在:
日本語:instagram.com/kirita/
廣東話:instagram.com/lomore_kiri
關東地震 日本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面對地震頻繁,該有的做法是什麼?
首先做好可以預測的斷層報告,然後把這個報告完全公諸給老百姓,不管真相有多麼殘酷。
日本做到了這一點,6月26號日本公布未來30年內,日本各城市發生芮氏規模地震6以上的相關的機率,因為6以下是比較可以承受的,6以上它造成的傷亡就會比較大。這次報告是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委託所有地震專家調查全國各地在311大地震之後,各斷層現況,整理公布的報告。
台灣在921大地震的時候,也曾委託很多各大學地質專家,進行台灣斷層報告,而這些斷層報告的結果,已公布於網站上,可是政府不敢全面對社會公布。第一因為房地產商壓力太大,第二因為報告,可能不符合政治正確。
譬如報告顯示,核三廠恆春的核三廠內有斷層,核四廠沒有斷層,這個不符合某些政黨的政治正確,另外龐大的各種利益交錯之下,台灣的政府沒有做好向老百姓說明真實世界,告訴他們如何面對地震,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少,真相的殘酷。
事實上日本的地震,比台灣的地震殘酷非常多,這次的報告裡他們認為30年內,大阪還可能發生芮氏規模6以上的地震,也就是剛剛發生地震的大阪,可能還會有大地震,其次比較密集的地區是關東,尤其是靠近東京灣一帶,而最嚴重的還是,我們在上個禮拜文茜的世界周報為大家特別報導的南海海溝以及北海道。
===============================
日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地震多發國,全世界發生的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中,有二成發生在日本附近
2011年3月11日東北地方大平洋岸發生地震,合計2萬2千人死亡及失蹤,全毀房屋多達12萬棟,這即是東日本大地震(311地震)
現在比311地震災害更大的巨大地震,發生的疑慮越來越高,對日本而言,巨大地震已經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發生在哪裡的問題。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平田直)
震度達到6的地震發生在日本哪裡都不奇怪
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在調查全國各地活斷層現況,以及檢視關於海溝的最新研究報告後,於6月26日公布未來30年內,日本各城市發生震度6以上地震的機率
震度6是個什麼概念呢?
6月18日的大阪地震,在大阪所感受到的就是震度6。在這份最新公布的地震機率圖中,大阪也榜上有名。
但是比大阪更有機會發生大地震的多半集中在關東地區,日本地震學家堅信這裡一定會發生直下型地震
當我們回顧關東地區過去的大地震,有1703年的元祿關東地震(規模約8左右),還有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規模約8.1左右),都是沿著相模海溝發生的地震,約為芮氏規模8的大地震
以及芮氏規模7左右的關東直下地震,曾經多次發生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造成10萬5千人失蹤死亡,是日本史上死傷最慘重的震災。而這次地震預測地圖上這片紅色的位置,都是當年關東大地震受到影響的區域。
依照日本內閣府的估算,若是關東大地震再次來襲,單單東京就會有2萬3千人死亡,約是阪神大地震約3.5倍。若發生首都直下地震,日本國經濟被害將達95兆日圓,幾乎與日本國家預算不相上下
另一個這次地震預測地圖中,紅色最集中的位置,正是南海海溝大地震可能發生的地區。
所謂的南海海溝大地震,是指駿河灣延伸到日向灘之間,這底下南海海溝所發生的地震
自古迄今南海海溝這片區域,大概以每100-150年的周期,就會發生芮氏規模8以上的地震
而南海海溝大地震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他會掀起巨大的海嘯。
日本政府估算,未來南海海溝地震會與過去一樣,在四國、九州,甚至三重縣的東海地方,帶來10公尺以上大海嘯 ,最高可達34公尺。死亡人數將會突破32萬3千人,相當是311大地震死亡人數的17倍,此外全倒或燒毀的房屋數量最大將達到238萬6千棟,是311大地震的18倍左右。一個星期之內受到停水停電等影響,最大受災人數將達到950萬人,南海海溝大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最大將達到215兆日圓,這是311大地震的10倍以上,相當於日本國家預算的2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發生地震機率可能性大幅增加的,卻是在北海道東部。這是因為學者對於北海道外海的「千島海溝」地震活動重新評估的結果
北海道大學的平川一臣教授指出,北海道約每500年發生一次大海嘯,從4000年來的地層可以看到海嘯留下的痕跡,比較白的那一層就是來自大海的砂。北海道最近一次大海嘯,發生在17世紀中,之前是12-13世紀,每次相隔約300到600年,若以震央在北海道根室或十勝沿岸,芮氏規模8.6的強震來模擬,太平洋沿岸會發生超過10公尺的巨大海嘯。其中北海道最南端的襟裳町,海嘯甚至會達22公尺。
(北海道大學教授 平川一臣)
若以平均地震周期來看,現在已經到了,北海道應該要發生地震海嘯的時候了,大家也都是這麼想的
雖然2018年新版的地震機率地圖,紅色多集中在關東和北海道東部,卻不代表黃色區域的人們可以高枕無憂。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平田直)
我們估算震度6以上地震發生的機率,全日本沒有一個地方是0%
地震的到來並非人力所能阻止,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
大地震什麼時候來襲都不奇怪,我們能做的是對災害的威脅有正確的認識,在一切無法挽回之前,認真的思考自己如何防災,思考國家又要如何協助減少災害,時時做好準備才是
關東地震 日本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動奇蹟
這個故事的時間開始在1923年11月的秋田縣
名叫ハチ公的秋田犬在一間民宅出生以後
在隔年依約立刻被送到東京去
前往一個名為上野英三郎的東大農學部教授家
-
因關東地震的緣故,上野教授想藉機領養狗
好彌補創傷和女兒出嫁後稍微落寞的生活
也因此領養八公後,他經常帶著八公散步遊玩
每日早上八公會陪著教授前往澀谷車站
直到晚上教授下班時,才會往車站準時等待
但在1925年時,教授在教學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去世
導致不知情的八公依然在下班時間等候主人
在葬禮結束後上野夫人也將八公送給了
教授朋友小林菊三郎,但每天下班時間
八公還是會到車站等待著,還遭到死屁孩欺負
不過八公的事情在傳開來之後
引來了日本犬保存會的關注
並投稿到報紙上讓民眾產生了共鳴
也因此八公後來受到人們的寵愛
最後得到了忠犬八公的稱號
-
在1935年冬天時
八公因患癌症與絲蟲性象皮病而死亡
雖然近年曾有人針對它提出異議
但是他依然還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忠犬
#犬派還是貓派
#留言收關於八公後續和八公標本圖片
#還有八公的冷知識
關東地震 日本 在 關東大地震-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發生的這場震災,是近代以後日本最大規模的地震,其中的死者和失踪者總數超過10萬人。 每日新聞的記者從記錄當初災難的數百張照片中,選出了可以 ... ... <看更多>
關東地震 日本 在 關東大地震日本罹難超過十萬人的可怕地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923年9月1日星期六,接近中午的11點58分,在東京外海發生了芮氏規模8.1的強烈 地震 ,影響範圍包含整個 關東 地區,被稱為 關東 大 地震 包含東京、千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