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
全台至今有超過萬名的新冠確診者成功解除隔離、康復回歸社會。然而,他們不只要提防被「後新冠併發症」纏上,可能還得面對心理壓力和旁人的異樣眼光。防疫需要全島齊心,一同友善接納這些「新冠解隔者」...
➡肩關節沾黏 扁針比針灸更好嗎?肩頸痠痛保健之道
https://ctee.com.tw/lohas/health/489477.html
▌工商樂活:https://bit.ly/36vriGf
#養生保健 #工商樂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
「關節沾黏針灸」的推薦目錄:
關節沾黏針灸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交叉症候群,五十肩的前奏曲?】
昨天治療了一位患者,主訴是左手肩膀無法完全側邊抬舉,大概已經痛了2個多月。
一般正常的肩關節完整活動,手臂應該可以舉到貼耳朵的角度(180度)。
但她只能舉到2/3的高度(120度),同時活動的時候,肩膀周圍、胸肌、肩胛骨周圍也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最讓她不舒服的是晚上睡覺的時候。
才剛要睡著,肩背區就開始痛起來,半夜有時候更是直接痛醒沒辦法再睡。
她說她上上禮拜終於受不了去看了復健科。
結果醫師看了一下就說,「應該是五十肩,去旁邊電療吧」。
因為電療完並沒有明顯舒緩,於是她又做了傳統的針灸。
但是針灸後症狀依舊沒有改善,最後嘗試了徒手物理治療,症狀才稍微有些緩解。
可惜治療的效果持續不久,大概幾天之後又開始疼痛起來,肩膀活動範圍又再度受到限制。
以她這個情況來說,算是五十肩的第一階段,關節囊還沒有明顯沾黏,但是已經在開始發炎的過程了。
詳細檢查評估肌群之間的張力與協調性,我認為導致她五十肩發生的原因,是來自於長時間的上半身肌肉力量失衡,也就是所謂的「上交叉症候群」。
▎五十肩是怎麼產生的?
五十肩醫學正確的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白話一點就是「肩關節囊」(包住肩關節內部的球狀組織),本身有明顯的慢性發炎後沾黏現象,導致活動侷限且疼痛。
關節囊內部之所以會發炎沾黏,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肩關節整體活動長期受到附近肌群的異常張力影響(周圍的肌肉太緊與拉扯),造成關節囊內部擠壓磨損發炎,最後形成沾黏現象。
五十肩的發作過程大約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 疼痛期:剛開始發炎,這時候疼痛最明顯,肩膀痛而不能動,大約2-9個月。
2. 冰凍期:發炎疼痛減少,但是活動受限明顯,部分肌群萎縮而功能不良,大約4-9個月。
3. 緩解期:已無發炎疼痛,活動受限慢慢恢復,每個人最終能恢復活動程度有所不同,不一定能完全恢復,大約需要6-9個月。
▎五十肩的前奏曲
造成五十肩的原因,大多有明顯肌肉張力不協調或是錯誤姿勢過度使用的情況。
以肌肉張力不協調來說,有幾個原因順序:
1. 長期頸胸椎角度不正確
2. 肩前肌群太緊導致圓肩駝背
3. 肩胛骨周圍肌群無力或攣縮
4. 逐漸形成上交叉症候群
5. 肩胛肱骨活動節律失調
最終造成肩膀活動受限的原因並不是只有一個,通常是多個原因共同造成,而原因之間也會互相影響。
比如長期低頭導致「頸胸椎角度不正確」,加上打電腦形成「肩前肌群緊繃」,而又缺乏伸展訓練導致「旋轉肌群無力」,最終就會形成「上交叉症候群」。
上交叉症候群是一個身體結構力學的結果,包含了很多肌群的錯誤張力、活動角度改變問題。
我們可以想成,形成上交叉症候群之後,肩關節被迫「在一個錯誤的角度」施力做動作。
就像工程吊車如果歪了一邊,要把東西吊起來就很困難,硬要使用的話可能磨損滑輪結構、導致骨架斷裂。
肩關節也是一樣的情況,當肌肉張力錯誤,把結構拉歪了,就很難在正確的角度施力、造成關節內部的壓力增加。
長時間下來如果又過度使用,就有可能讓關節囊內部發炎、形成沾黏,這就是形成五十肩的過程。
所以諸如上交叉症候群這類結構上的問題,可以說是五十肩的前奏曲。
▎如何及早改善五十肩惡化?
以治療黃金期來說,如果能在第一階段「疼痛期」就介入治療,會是最理想的。
一開始的肩膀疼痛、關節囊開始發炎,其實是所謂的「被害者」。
因為肩膀整體肌肉張力不協調,有的太緊、有的太弱,導致會有張力偏差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肩膀就很難用「舒服而順暢」的方式抬舉活動。
疼痛期,其實就是肩關節在抗議了,這時候的關節囊還沒有明顯沾黏,只是張力異常導致磨損與疼痛。
如果在疼痛期就能及早發現、並且把異常的張力改善、幫助肩膀結構還原、重新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那麼便能減少肩關節囊內部的進一步磨損發炎。
以昨天這位患者來說,我們使用圓針(圓面小針刀),將頸部、胸椎、肩胛、上臂周圍的各個肌群、筋膜組織進行鬆解。
下針將黏連的肌束筋結團塊疏鬆,達到減少張力、改善關節壓力的效果,如此肩關節便能增大活動空間、重建抬舉的正確姿勢。
很多張力、疼痛問題其實都需要鬆解與重建,將張力過大的問題筋膜肌肉組織放鬆,並且指導患者重新建立順暢的活動姿勢。
如此才能根本改善張力失衡造成的疼痛與活動受限問題。
#五十肩是各種肩關節活動失調的結果
#經常會合併各種肌肉發炎或萎縮
#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疼痛發炎
#整體姿勢不改變五十肩容易復發
#筋膜圓針治療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關節沾黏針灸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為什麼想要自然產?
一個快生了的三寶孕婦碎念長文慎入
37週+3天,最近宮縮很頻繁、肚子下墜感也很重,破3200克的弟弟還沒想退房的樣子,這張照片遠看風景構圖都很好,近看會發現我的臉是一種「我快不行了😵的表情」
週末宜蘭難得沒下雨了,心血來潮想趁弟弟出生前多陪陪兩隻,自告奮勇的跟老公說不如帶他們去親水公園玩吧!老公一臉懷疑的問我確定嗎?畢竟我上週才在那邊放羊的孩子以為快生了,大老遠跑去醫院卻被退貨😂 但這幾天真的蠻沒有要生的感覺,覺得可能是宇宙的安排?讓我先心裡準備好老三的到來,在做心理準備時就有一個清單是想要花一天好好陪老大老二。
啊結果我根本太自不量力!一到現場我走路比蝸牛還慢,兩隻電力超強的幼童根本就像保時捷一樣,三分鐘後就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了.... 老公不知道該往前跑去顧小孩還是陪我慢慢走,我看他很兩難只好跟他說「你去吧你去吧,我自己慢慢走...」 到底這一趟是誰陪誰😂😂 我蝸牛步很慢就算了,還每3分鐘就要找地方坐下來,像照片裡那樣一臉疲憊,我頓時覺得自己有夠廢的啦哈哈哈哈哈!一整趟根本都完全沒有陪到小孩啊!
回想我前兩胎真的體力好好,第三孕期都還在趴趴走、重訓、健身,這一胎從發現懷孕到快生都沒有真的舒服過,老三真的蠻折磨媽媽的😌 不過其實以我對自己身體的了解與這幾年來的研究,我很清楚為何第三胎會這麼不舒服,排除第一孕期賀爾蒙導致的孕吐等不適,真的讓我整個孕期有各種不適 ,包含- 呼吸困難、恥骨痛、腰痠、上背部緊繃、坐骨神經痛等症狀,都跟我前兩胎連著剖腹有強烈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堅持這一胎要自然產的原因,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想再讓身體被切一刀了。
在剖腹產第二胎之後,傷口變成蟹足腫持續發癢了一年以上,前半年還伴隨著刺痛感、傷口下的腹部筋膜也一直有麻麻癢癢不舒服的感覺,肚皮摸起來都不像自己的,更讓我受不了的是,整個腹部像是整片黏住了一樣,活動度極差,甚至把我的骨盆不自覺的往後翻變成骨盆後傾,讓我健身的時候調整姿勢非常有障礙而且一直很難練臀練到位,也造成上半身容易圓胸駝背、整個身體結構都不對了。
當時還找了物理治療師,想要把骨盆後傾給調整好,後來也找了復健科醫師在我的腹部照了超音波才發現,我的骨盆後傾、駝背、下背痛等問題最主要就是跟剖腹的沾黏有關,我這才恍然大悟為何我健身練的那麼辛苦、為什麼我的身體在第二胎產後那麼不像自己的,原來都是那條疤惹的禍!
當身體結構不對的時候,肌肉、筋膜、骨骼都難在正確最舒適最有效率的排列下讓身體運作,也會影響到內臟、賀爾蒙分泌、情緒等等,而讓我身體結構整個跑到的主因,就是剖了又縫、縫了又剖、剖了又縫的那道深入子宮的傷口,他們沾黏在一起把我的筋膜扯住了,讓我不論怎麼努力健身、努力飲食、努力調整作息、冥想等等都沒有辦法解決。所以一懷了第三胎,我就馬上google自然產的方法,做足了功課才決心回台灣找專業的溫柔生產醫生,並且加上中醫治療幫我把腹部那千古不化的沾黏給解開。
當然前面兩胎剖腹後,想要自然產勢必會有風險,但是經過 好孕工作室 陳鈺萍醫師的評估,我的羊水量、胎位、胎盤位置還有剖腹傷口的檢查都不算是高風險,所以我們決定來試試看自然產,並討論出了不順利即剖腹的共識,用最小的風險來達到我自然產的心願。
另外還將我轉介給 昌盛堂中醫診所 的劉院長,從我一回台灣就開始調整結構,幫我評估我的身體有什麼問題、腹部的張力如何、骨盆角度與脊椎彎度如何等等,當身體結構排列正確,能順勢生產的機率就更大、風險更小!真的不誇張,我第一次調整完就能順暢好好呼吸了,坐骨神經痛跟恥骨也馬上消失🙌
醫生說其實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孕期的諸多身體不適都和身體結構出問題有關,當身體排列位置不對、血液循環差、內臟沾黏、姿態不當等,都是影響孕期舒不舒適的關鍵,因為孕期間身體每天都有巨大的變化,肚子越來越重越大,身體重心改變,韌帶關節也變鬆,很多原本就存在的結構問題都會慢慢的被放大,結構調整可以治標又治本,只要身體回到最好的排列方式,很多身體的問題都會自然地消失了
每次到昌盛堂調整結構,劉醫師都會看著我的剖腹疤說「你這道疤有夠頑固!」😂😂 用針灸化解沾黏了好幾次,才真的整條又粗又長的剖腹疤都變軟(真的!硬邦邦的蟹足腫疤痕現在整個是軟的!我以前都不知道傷口還能變軟,真的太神奇了😭)每次調整完,我就感覺我的呼吸更順、更能放鬆的抬頭挺胸,原來當身體排列位置正確的時候,是那麼自然而然的舒服🍀
雖然我懷孕30週以後才開始調整結構,一般來說應該要趁肚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調,會比較有機會能順勢生產,但我從美國飛回來30週開始調到現在,身體已經舒服非常多了,也對自然產越來越有信心,就算不能順利自然產,但至少我努力過了,我也一直告訴自己的身體要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最自然、天然的方式,產下我身體裡的寶貝(我真的有每天冥想跟寶寶說話,也跟我的身體說話☺️)
不論最後產程會長怎樣,因為不打無痛、不打催生的挑戰真的很大😆,也有可能會像生老大那樣吃全餐,但這次不同的是,我全然相信我的醫師團隊、全然的相信我的身體、全然的相信我與寶寶的心靈連結、全然的相信宇宙的安排。我人生這三次的懷孕旅程,已經有太多太多讓我能回味一輩子的體驗了💕
弟弟,媽媽期待與你見面😚
關節沾黏針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醫生,最近做家事的時候,手都舉不起來,每天都睡不好欸。」
「醫生,最近我的手只要抬到這裡就會痛欸!我是不是得了五十肩啊?」
「石醫師,我的肩膀怎麼都不會好?感覺痛到像刀在割一樣!」
你的肩膀是不是也處在水深火熱?石醫師將從肩膀構造、致病原因、治療方式、居家保健動作,一一解釋,深入淺出,也提出日常的錯誤習慣,根除肩膀疼痛,找回生活品質!
▍一起並「肩」作戰, 專業骨科醫師斷開肩頸大小毛病!
☑ 五十肩,有苦難言的「肩」苦──二合一快狠準去沾黏
☑ 五十肩放著就會好?──錯!越不動,越痛!
☑ 痛到無法呼吸的肩峰下夾擠症候群──首要解除紅腫熱痛
☑ 卡卡不舉的旋轉肌袖破裂──PRP注射自癒法或打洞縫合術
☑ 猶如火中燒的鈣化性肌腱炎──關鍵勿動的骨骼震波治療
☑ 慣性脫臼,原是退化性肩關節炎!──及時修補關節唇
☑ 肩膀部也會有骨質疏鬆?──鞏固骨密度,提升骨品質
☑ 肌腱發炎是使用不當?──什麼?平常拉行李姿勢錯了?
▍石頭醫師肩部預防守則
˙反向拮抗復健,平衡肩部肌肉
˙居家三運動:爬牆、鐘擺、拉毛巾
˙十分鐘伸展操,擺脫虎背熊腰
▍石頭醫師專業坐診
˙一加一創新療法:關節擴張術合併徒手關節鬆動術
˙打掉重來,破壞新生:骨骼震波治療
˙顧好黃金十年,多管齊下,預防骨質疏鬆
˙急性鈣化性關節炎,打針滅火、鍛鍊肩膀肌肉
作者簡介:石英傑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駐史瓦濟蘭醫療團骨科醫師
中華民國膝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臺灣美顏針醫學會創會會員
中醫針灸科醫師
現任
仁瀚骨科診所院長
榮譽事蹟
醫學生時期熱衷義診及教學活動,擔任校內醫藥史社社長及舉辦針灸研習營,專研傳統針灸及醫學史,參與過十餘次義診活動。
進入醫院擔任骨科總醫師時期,熱心指導後進醫師,屢屢獲頒優秀獎章──民國95年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住院醫師獎。
民國98年,接受醫院派任遠赴非洲史瓦濟蘭擔任醫療團醫師一年,回國後發表〈我在史瓦濟蘭行醫的日子〉、〈緣起不滅,愛在史瓦濟蘭〉兩篇文章。
作者粉絲頁: 仁瀚骨科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b88go7btPs/hqdefault.jpg)
關節沾黏針灸 在 祥恩中醫診所- 五十肩的痛 的推薦與評價
年輕時期無論是肌肉損傷或是組織沾黏,身體機能都能很快的修復,但是到了4、50歲後, ... 針灸#傷科#整復#中醫#五十肩#冰凍肩#筋膜沾黏#肩關節#台南中醫#安平中醫#祥恩 ... ... <看更多>
關節沾黏針灸 在 [問題] 治療肌肉跟關節沾黏(近永康佳) | Tainan 看板 - My PTT 的推薦與評價
腰臀側邊跟後面也有一團推不動的肌肉請問有推薦治療沾黏的地方嗎? 看很多骨科復健科中醫都沒有成效目前都是自己拉筋跟用花生球放鬆謝謝。 ... <看更多>
關節沾黏針灸 在 超微針刀-Facebook實例 - 陳潮宗中醫診所 的推薦與評價
小針刀治療除達到一般針灸治療外,同時鏟除沾黏的筋膜及肌肉組織。藉由損傷後的自我修復機制,達到 ... 應遵照醫師指示,注意休息與適當功能復健(如關節功能受限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