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讀書會》膝關節主題
感謝 健骨知新:骨科醫師的健身筆記 彥志以及鄭所長精彩的分享。
第一個部分從膝關節的解剖學開始,一路延伸到臨床膝蓋常會出現的傷害以及檢測,更珍貴的是也從內視鏡的角度真實看到膝蓋的微觀結構,最後是一般常見的手術介紹。
幾個重要及容易受傷的結構是韌帶,包含前後十字以及側邊韌帶,還有半月板。
第二部分介紹復健階段常用的練習以及參考的進程。
雖然一般教練不會接觸到受傷前期的學生,但反過來思考,在訓練段如何安排強化預防受傷的練習,或是在練習中不要增加額外不想要的受傷風險就非常重要。
簡單來說膝關節是一個矢狀面屈曲伸展為主的關節,會有小幅度的外轉內轉以及外翻內翻,但不希望太多。
例如在瑜伽體位法中的站姿,或是比較深的盤腿都是容易有受傷風險的練習,而有良好的髖踝活動跟控制,其實才是讓膝蓋不要代償太多動作的關鍵。
看到膝關節手術的影片,如果是韌帶斷裂,拿自己身上的組織去修補的話,通常會選擇髕骨肌腱,股四頭肌肌腱或是半腱肌肌腱,而不管怎麼取對身體都是傷害,而且都可能要走2個月以上不等的復健期,癒後也通常無法比傷前表現還好,所以除非是意外,不然真的要在自己平常的練習特別注意啊。
#KPM #膝蓋
#kensyogalife
關節鏡韌帶修補手術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關於身體資訊的心得(中)---肋骨與氣喘
身體就像是一個很大型的工廠聚落,每個產業鏈運作非常精細,由腦部統整各個單位,時而獨立運作,時而調度支援,就算有時錯誤產生了,也都有獨自的機制去修補、排除甚至代償的機制,讓整體運作不會停止,但是如果錯誤同時出現太多或是累積太多沒有處理好的話,緩衝代償空間不夠的時候病痛就會出現了,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惡性循環,這時候往往就需要外力介入了。
之前提到的硬皮就是某種的惡性循環,只是外觀不好看,不太會影響生活品質,而最近遇到則是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狀況。
兩個很類似案例,都是先有結構上的問題,尤其是肋骨結構不對,一個是照顧小孩嚴重的媽媽手,一個是會計長期手指用力不當導致手指關節處有很多厚繭死皮,剛好都因為太累感冒,進而誘發氣喘,都有做西醫檢查與呼吸測試,診斷為氣喘,並且有在使用口服藥物與吸入劑做控制。
先說媽媽手的狀況,起先是左手腕痛,不能彎不能負重,之後慢慢變成右手腕也開始痛,痛到兩隻手都不能張開跟握拳,更不用提抱小孩了,甚至幫頭髮、從口袋掏出鑰匙來都有問題,只能隨時帶著護腕避免動作太大,不小心碰到任何一根手指都會痛不欲生,這樣的狀況已經半年了。
第一次遇到的時候兩手摸起來都是熱的像是處在發炎狀態,調理後溫度回復正常,而且兩手都能夠握拳,小幅度的上下彎曲,也比較能夠碰觸了,再幾次的調理後兩手張開、握拳、腕部活動、拿鑰匙等都不太會痛了,只是手腕還是不能負重,而且張開或是腕部活動會覺得被綁住無法到達極限,這樣的狀況是末端筋膜處理得差不多,要開始處理軀幹端肋骨的問題。
就這麼剛好,調理前兩天小朋友感冒,整夜哭鬧睡不好,媽媽就跟著重感冒,跟著就誘發氣喘,以前也有發作過,咳不停,吃藥用吸入劑效果都沒有很好,還是很咳,而且呼吸很短淺。肋骨歪斜可能因為氣喘一直咳嗽也歪得更明顯,把肋骨的排列調順之後,當下呼吸就可以深一點,同時兩手掌能張到極限,轉動也是,只是左手大拇指還是有張不太開的感覺。
下一次來的時候說氣喘狀況好很多,醫生說又可以回到不用吃藥的狀態了。右手幾乎好了,只差拿重物會有一點心理陰影需要復健一下,也可以兩手抱小孩,只是左手還是差一點大拇指還是張不開,而且會痛像是被卡住一樣。找張力發現已經不在橫軸上,就循著張力一路往上往下找,源頭居然是左腳年輕時十字韌帶斷裂造成小腿內側、大腿內側張力很大,拉住腹部一路往上拉到大拇指還有左邊的咀嚼肌,說也奇怪,只要把大腿內側的肌肉轉一下,大拇指就可以張開不會痛了,之後調理就到一個段落。
第二個的狀況其實比較複雜,是豆花處理兩年多的老朋友了,最源頭的成因已經不太可考,比較確定的是二十多歲時因為婦科病前前後後做了三次腹腔鏡手術導致腹部嚴重沾黏(西醫認定),上下蔓延導致腳與手的筋膜都很硬,花了快兩年的時間才把腹部沾黏與腳的張力處理好,詳細狀況會在抽空寫,先進入今天的主題肋骨的部分。
在剛好要開始處理肋骨時豆花換診所,中間隔一段時間才又來找豆花調理,而在前一次結束調理後變天感冒,咳嗽咳不停,早晚都咳,而且晚上更嚴重,已經咳了整整3個月,再加上鼻子過敏、鼻涕倒流就更咳,都睡不好,看中醫一段時間都沒好,只好去看西醫,西醫懷疑是過敏誘發氣喘,不過吹氣檢查在邊緣,就先開藥控制,之後再檢查。
第一次調主要是先把皮層放鬆,因為很久沒有睡好加上一直用力咳嗽導致身體都很緊繃,尤其是鼻翼兩側的張力很明顯,張力源頭除了腳上來的之外,手上的張力也是很明顯,先把整體筋膜層放鬆之後她覺得吃藥的效果有變得比較有效,晚上睡覺時鼻涕倒流跟痰明顯改善,所以咳的狀況有減輕很多,不過還是很喘。
第二次來的時候檢查發現張力最大的來源是下段肋骨卡的很死,尤其是右半邊,剛好對應到右手小拇指沒辦法伸直而且每個關節都有很硬的厚皮,為了配合這個肋骨張力上半身被明顯的扭歪一邊,腰胯骨盆也是被動的歪掉,就問她這邊是不是很不舒服。她說前面的敘述跟西醫檢查結果很像,上次調理後幾天剛好是西醫複診,拍X光之後被認定是氣喘,而且下支氣管很糟糕,有很多白色的點點也就是痰液積在那邊,所以在做氣喘呼吸檢查時吸氣正常,吐氣不正常,再加上已經咳很久了,就被西醫認定是氣喘,要吃藥跟使用吸入劑,但是咳的狀況感善有限。
前前後後調理了好幾次才把右邊肋骨調開,因為要讓肋骨能動的前置作業很多,再加上她本身很卡,要先處理縱軸再處理橫軸,橫軸要先從末端手指開始,先把硬皮轉鬆,再一路從手腕、尺橈骨、肱骨再對到肩胛肋骨,最後讓肋骨跟骨盆對上才算到達一個里程碑,讓肋骨活動度大一點,她也說經過這樣調理吃藥跟使用吸入劑的控制效果都有漸漸變好,也比較不喘了,最近控制狀況好到不用使用吸入劑了。
只是卡的太久了,指節上與肋骨上都有很多細小的沾黏與硬皮要慢慢處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現縱橫軸有趣的連線方式,當要搖動尺橈骨的時候右腳膝蓋就會酸痛,痛的強度還很高,更有趣的事情是這樣的狀況發生了好幾次,要把骨盆、浮肋、下肋三個區塊的連線對上之後痠痛感才會消失。摸了幾次確認張力的來源是這樣的,因為腹腔的沾黏導致骨盆與肋骨間的張力很緊繃,當在搖動尺橈骨時尺骨的動態會牽拉到下肋,但是浮肋跟骨盆被卡住不太能動,導致張力太大,拉扯到膝蓋(膝蓋有一條肌肉連接到脊椎上面),所以膝蓋會整個很痛,要把骨盆浮肋下肋對上,張力消失才不會痛。
然後豆花要強調一下,這兩個案例是剛好有肋骨結構上的問題,豆花幫助調理結構,讓肋間筋膜放鬆,使藥物控制效果增加,並不是豆花能夠治療氣喘喔,身為一個藥師,還是要強調一下,如果真的是氣喘藥物的控制是必須的,不然一發作很可能會致命,記得一定要去看醫生,讓醫生診斷狀況是否可以停藥,自行停藥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肋骨與手指
#身體結構很奇妙
#有病還是要吃藥
2019.10.21 豆花藥傷科
關節鏡韌帶修補手術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診斷 - 治療 - 復健 - 訓練
訓練難免會遇到一些運動傷害,而一般人常常不知道要怎麼尋求醫療協助。
跟運動傷害有關的醫療人員,包括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這些醫療人員又分為許多的不同領域,而運動傷害只是其中的一項。例如骨科包括了關節重建、手外科、運動醫學、脊椎外科、創傷骨科及骨腫瘤等等。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則包括了神經損傷復健、肢體復健、兒童復健、老人復健及心肺運動功能復健等等。當然我們今天談的,就專門針對運動傷害方面。
那這些醫療人員有什麼不一樣呢?
骨科醫師屬於外科,是要開刀的,所以如果有結構性的損傷需要開刀修補治療,就是找骨科。例如骨折脫臼、韌帶斷裂、軟骨破裂、神經壓迫等等。
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當然就是做復健治療,包括儀器治療 (如熱敷、電療),徒手治療 (如按摩、關節筋膜鬆動),運動治療 (就是大家熟悉的姿勢矯正、強化肌力,只是在復健部份是偏重於治療傷病,而肌力和體能教練是在增強人體運動功能,當然實際操作上有重疊的部份)。
那骨科/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有什麼差別呢? 差別在只有醫師可以診斷、處方及執行侵入性治療 (如開刀、打針),而物理治療師按照法規,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或醫囑執行業務。所以很多物理治療師就忿忿不平啦,醫師也沒在多厲害,為什麼就要聽從醫師的診斷或醫囑? 其實在醫師下診斷安排物理治療之前,要先排除很多嚴重的問題,例如疼痛可能是感染、腫瘤、自體免疫疾病或是神經壓迫等等所造成,而不單單只是拉傷發炎、筋膜緊繃或肌力不平衡而已。當然優秀的物理治療師對於其它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問題而轉介到適當的醫療,但是對於各種疾病的鑑別診斷,我想還是醫師比較在行,所以先由醫師評估檢查過後再安排物理治療,會比較適切安全。而且蜘蛛人的uncle Ben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出事被告的也是醫生比較多。
曾有人說過一個不錯的比喻,骨科醫師就像建築師,負責修復和補強硬體結構,復健科醫師就像室內設計師,負責規畫修繕和增進房屋的功能,物理治療師就是工班,選擇合適的工法按照設計師的圖樣施工。當然實際執行業務時一定會有重疊的地方,例如骨科醫師也可以開立復健處方,而物理治療師也可以依據實際療程操作的情形和反應,建議醫師修改診斷或處方,這是個團隊合作,需要充份的溝通和配合。
如果遇到運動傷害,整個尋求醫療協助的流程是如何呢? 舉個例子,如果你某次訓練完,結果肩膀很痛無力,休息個幾天仍沒有改善,你決定去看醫生,骨科或復健科都可以,醫生會先做些理學檢查,評估你的肌力、疼痛點、活動度等等,如果覺得你有結構上的問題,例如可能旋轉袖破裂,就會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掃描等檢查來確認,萬一檢查結果真的是旋轉袖破了,那就需要由骨科醫師來開刀修補,修補好了才能繼續後面的復健和訓練。如果理學檢查後,覺得只是單純的拉傷發炎,醫師就會使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藥物來緩解急性發炎疼痛,然後再安排復健療程。物理治療的醫囑可能是先做熱敷電療,然後按摩肌肉活動關節,再來是肌力維持和加強,這醫囑交給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就要評估你的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以及是否有姿勢不良和肌力失衡的情形,來選擇適當的徒手和運動治療。整個治療的過程可能需要多次的回診和療程,你也可以在治療的過程中把你的感覺和治療效果告訴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最後傷痛好了,回復正常功能了,就交給肌力與體能教練再繼續訓練。
當然上面講的是理想狀況,實際上大家去看醫生,常常覺得就隨便摸個幾下,了不起照照X光、超音波,接著就開開止痛藥,做做熱敷、電療,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了。有吃藥休息時有效,但是往往在恢復運動訓練之後,老毛病就又犯了。所以有人就會說去看醫生沒有用,還不如巷子口的某某治療師,某某教練,會細心的幫我評估功能,矯正動作,安排訓練,才能真正的治本。
其實不是看醫生沒有效,只是期待上有落差,專業上有分工和費用上有區別。病人看醫生當然希望能夠效果神速,藥到病除,但是前面說過,醫生的專業在鑑別診斷出運動傷害外的疾病或是否有結構性的損傷,看需不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另外醫生還能使用藥物、儀器來緩解急性疼痛,以利後續物理治療的進行。徒手治療、運動治療也許醫生也略懂一二,但真正的專業是由物理治療師去安排施行。再來就是健保和自費的差別,專業知識和時間是有價的,動作的評估、矯正到有成效,是要花費很多時間的。門診病人常常又多又雜,醫生比較沒有足夠的時間,就只能先排除嚴重的問題和緩解急性疼痛的症狀。所以現在有許多自費的復健科診所或物理治療所,可以針對個人狀況來好好評估調整,希望能根本的解決問題。
#原文po於怪獸肌力及體能教練俱樂部
#圖為膝關節鏡手術
#有病要看醫生
#沒病訓練強身
關節鏡韌帶修補手術 在 腳踝韌帶撕裂傷拖2年踝關節鏡微創手術治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801 views, 29 likes, 0 loves, 0 comments, 5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新竹- 脊椎· 關節· 雙微創黃鼎鈞醫師:... ... <看更多>
關節鏡韌帶修補手術 在 做關節鏡手術的費用?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月前運動膝蓋受傷到醫院做核磁共振(MRI)的檢查檢查過後發現前十字韌帶斷裂且半月軟骨有受損但是醫師說核磁共振(MRI)無法很清除看出半月軟骨是有無 ... ... <看更多>
關節鏡韌帶修補手術 在 韌帶撕裂傷拖2年踝關節鏡微創手術治好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案例:扭到腳韌帶撕裂傷拖兩年踝 關節鏡 微創 手術 完治重點:a.腳踝韌帶很重要受傷不管可能要換人工關節b. 韌帶修補 不必大 手術 踝 關節鏡 修補重建皆微創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