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剌加的華人|知史百家
安煥然
鄭和下西洋的部屬費信,在其所著的《星槎勝覽》〈滿剌加〉條中記說:滿剌加「男女椎髻,身膚黑漆,間有白者,唐人種也。」
由此可知,早在15世紀初期,就有華人留居此地了。
維多巴索博士在《馬來亞華人史》中引用葡萄牙人阿布奎的文獻說,滿剌加建國,這個地方完全靠過往的華舶貿易。維多巴素推斷,中國帆船是於每年正月或二月東北季風時,到來滿剌加,旋於四月或五月乘西南季風回航中國,所以他們有可能在滿剌加逗留數月之久。這是一種季候風帆船貿易的過境、流寓。
作為當時世界海貿最為廣泛的交匯地,滿剌加設有港務官(Shahbandar)。港務官的任務主要是接待來自各地的商船,引見商賈與首相會面,分配貨棧,發送物貨,安排宿舍和預定運貨的象隻,並徵收港口稅等。由於其任務及所涉區域廣泛,港務官設四名,其中一個是專門負責胡茶辣區域,其二是負責南印度馬拉巴沿岸、孟加拉灣及蘇門答臘北部等地,其三是巴林邦、爪哇及印尼群島,其四則是中國、琉球、占城、渤泥和暹羅等地。
為鼓勵各地商船到來,滿剌加不分種族、宗教,通常也委任有財勢的外國商人為港務官等要職,讓彼等在滿剌加的地位,享有社會流動的機會,充份顯示了滿剌加商業管理制度的開放性。在這其中,當有華人的港務官。
流寓滿剌加的華人當中,有的已受當地習俗影響。《閩都記》述說:「明永樂時,福州商人赴麻喇國者,有姓阮、芮、樸、郝等,往麻喇國多年,娶番婦生子,率之返國」。指出明代初期已有華人流寓此地,且與當地婦女通婚者,子嗣亦多屬混血種。這條文獻是一個追記的資料,真確與否尚待考證,但是,一般認為「峇峇」可能在滿剌加馬來蘇丹王朝時代就已出現。
另外,黃衷《海語》卷一〈滿剌加〉條,記其國「俗禁食豕肉,華人流寓或有食者,輒惡之,謂其厭穢也」。指出滿剌加住民多是穆斯林,而流寓其國的華人卻有吃豬肉。廣東南海人黃衷的《海語》完成於1536年,所述的華人情況,可能概括葡萄牙人佔領之前的事。
《馬來紀年》記述蘇丹茫速沙迎娶中國公主漢麗寶的故事。或許這只是個傳說,畢竟中國史籍並沒有記載這起佳事,卻也全非「純屬虛構」。根據阿布奎的《紀事》追述,滿剌加的第二任國王撒干達沙(Xaquendarsa)曾娶「華人船長大王」(the King of China’s Captain)的女兒。所以,是否傳說中的漢麗寶「公主」,會不會只是中國海商的女兒,此事有待推敲,但從文獻傳說中皆能窺探出滿剌加時期,華人已經到來此地的訊息。
根據葡萄牙人的文獻記載,16世紀初中國市場的需求,每年要購買來自滿剌加至少10艘的商船所載的胡椒量,而且每年約有8或10艘中國商船到來滿剌加。這些商船多為華商所經營。1509年,葡萄牙指揮官薛魁拉初抵滿剌加時,就曾被上級訓令,要特別留意華人,要去探聽關於華人的一切,包括他們住在什麼地方,距離有多遠,他們是否常來滿剌加,何時以何種商品前來滿剌加,每年來到的船數有多少等等問題。可以想見,當時中國帆船到來(或過境)滿剌加者,應不在少數。
薛魁拉初抵滿剌加時,就見有三艘中國帆船停泊在港外。可惜薛魁拉與滿剌加首相談判破裂,遁逃而未能與他們接觸。
至1511年,阿布奎親征滿剌加時,亦見有五艘中國帆船停靠在滿剌加港外。阿布奎與他們交談甚歡。這是「中、葡」之間第一次(非官方)的接觸。地理大發現後,中西勢力的第一次接觸是頗具意義的。它既不在中國,也不在西方,反而是在東西交匯之地的滿剌加,也反映了15至16世紀中國民間私自的海貿活動在滿剌加國的頻繁景像。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添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商請洽經紀人鳳梨Line:Pineapple6 #訂閱添財 #只會玩刀鋒 #傳說對決 #奎倫 #小饅頭 最高牌位第一伺服器SS 第三名 身高 : 178 體重 : 70 性別 : 男 學歷:大三休學 當兵:已退伍 得獎經歷: 新加坡交流國際賽台灣代表第二名 傳說對決台北杯第二名 金剛平台無數活...
阿奎學歷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同時收到嚴力從紐約寄來的/一行30年特刊/,美國詩人張耳在台灣秀威出的/詩集離你最近/, 這本詩集的詩與插圖好可愛呀!可惜沒有簽名。洪君植、嚴力 的獻詞名單漏掉海子。他曾與我同時出現兩期。
年初嚴力邀我寫一篇回顧文,已收入/一行30年/,文章如下>>>
當初寫下了那一行詩 顏艾琳
他媽的──觀「星星十年展」有感馬德升的「國罵」前衛表演
100
(他媽的)
譯:他媽的一百次方。哎!實在很過癮的事……
1989年3月於臺北
這是一首標題叫「他媽的」的詩,當年正閉關重考大學的我因杜十三的一通電話,跑去漢雅軒藝廊看「星星十年展」。這大概是20歲的我所經歷最有趣的一件事,因為再來就讀書讀書讀書,模擬考模擬考、再來就是64發生了,再來還幫媽媽處理爸爸的婚外情…7月上陣趕考大專三場,如此動盪的春夏兩季,我竟也考得不錯,台灣大學中文系夜間部、淡江大學、東吳大學…等十二個科系,後來決定讀輔仁大學歷史系夜間部。
去看畫展前,有看到報刊報導黃銳策畫的「星星畫派」,其對大陸當時的重大影響力,此展前後在香港跟台北的漢雅軒展出。我完全沒想到能見到其中的幾人。尤其看到馬德升現場的行為藝術,坐在輪椅上的他充滿爆發力,配合著背景的影像,馬德升激烈的手勢跟從丹田發出的一連串國罵,在封閉的展室裡迴盪一股氣旋,我覺得有趣又震撼。
表演結束後,還是文學小太妹的我混在白靈、杜十三、好像還有張默伯伯等創世紀前輩們,跟馬德升拍了照,聽他們聊剛過去的十年,大陸文藝發生了哪些大事?小孩子哪懂這些?什麼芒克、北島、嚴力、阿城、艾未未名字聽了也沒放心上,但是回家後,還在回味著認識一個對岸前鋒畫派的興頭上,就寫下這首很直觀的一行詩:
100
(他媽的)
要知道在當年,星星畫展很可能是我首次接觸到的大陸先鋒藝術。
說是一行詩,標題、註釋卻又說明了寫詩的背景跟心情。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想也沒想,就在埋頭閉關苦讀大考前,花了很貴的郵資(可以買一本詩集的代價),給它投到嚴力創辦的《一行》詩刊了。
沒有網際網路、打國際電話貴到嚇死人的年代,就這樣在某一天,信箱出現一本頗大開本的《一行》。在1990-1992年期間,我陸續打開郵封,翻看著《一行》,讀著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詩人作品:芒克在北京、王家新曾在英國跟北京、李笠那時應該就在瑞典讀書、桑克在北京或哈爾濱、默默在上海、曾宏在福州、張耳跟嚴力跟王瑜大姐以及秦松都在紐約、非馬前輩一直在芝加哥、伊沙在西安、孫文波在四川、愛攝影的莫非也在北京、韓東在南京、還是黃凡的黃梵是江蘇、楊克在廣州、筆名程步奎的鄭培凱在紐約教書、還有海子曾經與我同時出現兩期;也有台灣詩人夏宇、陳克華、零雨、楊平、張國治、田運良、何光明、鄧秋彥等。
識,不識、熟或仍舊陌生、在或不在世,當我多年後每每翻閱手上這六期《一行》,想起因為寫詩,在1989年之後,竟然認識了其中那麼多的詩人,甚至成為好友,這一切緣起都要謝謝嚴力。更因為《一行》30周年,我才有機會回想1989年發生的一些事。
2017.5.14 定稿
阿奎學歷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作家朱嘉漢👉〈書的回返〉
我在世紀之初成年。才剛從彷彿無限大的1999年,跳到乾淨簇新的2000年,馬上被提醒:這還不是新世紀。
於是再等上一年,直到2001年,跨入了新世紀時,恰巧滿18歲,進入大學。
家族因為祖父一輩意志所然的教養中斷(後來,再花上近20年,我才在小說《裡面的裡面》回溯這個問題),剛成年且面對新世紀的我,心靈上亦猶如白紙。我隱隱意識到教養的空缺,因此對於知識,我無比飢渴。空缺是慾望的根源,是以主體不斷在巨大他者中建立起自我。
彼時書市還見盛況,一切如此新穎,亦如此興盛。面對茫茫書海,我卻不由分說轉身,面向過去,背對著未來。竟有點像班雅明闡述的新天使的姿態,在一片廢墟之中仍欲逗留,喚醒死者,卻被那撕裂翅膀的進步之風刮進了未來。當時的只是眷戀我錯過的世紀末的華麗,未曾感受撕裂的痛苦。要等到很久以後,知道在那個時間點回望的世紀末,是最近亦是最遙遠的距離。
當時哪會這麼想?忙著與時間賽跑,在學校總圖書架間漫遊,在新書店中追逐。然後,在彼時方興起的、新模式經營的舊書店吸引,一頭栽了進去。一開始是貪圖便宜,後來隨著出入的時間增加,書架上二手書的比例逐漸超過新書。也在一次一次的機運中,隨機拼圖般補足我錯過的部分。
我天性熱愛機運,只有在隨機的安排中,我感受到自由。也許因為太熱愛,大學未畢業,就進了天母的一家二手書店工作。
成日與書堆相處,像待在某種蓄水池子中,漸漸建立起自己的閱讀生態。一轉眼,與書店的愛書者們談起書,已經不感生澀。在畢業前夕,等待著兵單與出國唸書的懸宕時光,我以為緩慢,實則是奇蹟般的速度累積。我這文學遲到者,原來蒼白無比的書架已然成為一個小小的閱讀生態系。
譬如大江健三郎,在《換取的孩子》剛上市時,我也同時在二手書店補獲了東販出版的《死者的傲氣.飼養》與《萬延元年的足球隊》(至今我最愛他這本)。也陸續補足了《性的人間》、《聽雨樹的女人們》、《靜靜的生活》,還有光復書局「世界小說家」才收錄的《個人的體驗》。
喜歡的作家當然要全部搜集,譬如所有川端康成的作品、三島由紀夫的作品、馬奎斯的作品、卡繆的作品、莒哈絲的作品,不論是否有版權或是盜版,不論翻譯良莠,皆納進書櫃;有一些晚一點才認識,幸好不太遲,例如亨利.米勒的《北迴歸線》(沒想到後來的讀者不太讀他了)、巴塔耶《愛華妲夫人》(從金楓出版社偶然尋得)、魯佛的《佩德羅.巴拉莫》(同樣是光復書局那套書找到的)、富安蒂斯的《奧拉/異鄉老人》、庫許納《美國天使》.....
我亦在同一間書店,逐漸收藏起我鍾愛小說家之前錯過的作品。我買齊了《手槍王》、《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妻夢狗》、《第三個舞者》。2004年,我帶了《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給駱以軍簽名,他說:「這本連我都沒有。」
若干年後,再度與駱以軍相遇,已經是跨越一整個歐亞大陸的時差通訊。來回幾封信,他驚訝寫道:「怎麼你讀的書,文學的根柢,是我當初在陽明山上苦讀時所愛不釋手的那些書?」欣喜不僅是與心儀的小說家通信,更在於我們在很多方面,共享了同樣的文學養分。
在書籍的考古地層恣意探索,彌補我的遲到,也跨越了年齡的差異,在文字共和國裡,時間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估量。
也曾經為了一本書魂牽夢縈。許多書即便喜歡未必有收藏慾望(以致多年後書架上尋不到某本書,才驚覺原來當初只是借閱來的),隨緣到手就好。卻有某些書,無論如何都想擺上書架。譬如依莎貝拉.阿言德的《精靈之屋》。原以為這樣的書不難尋得,卻讓我尋遍了二手書店與網路書店而不得。以至於,終於還是在我工作的二手書店,以刀片劃破紙箱上的封箱膠帶,在一堆法文雜誌中看到《精靈之屋》時,忍不住握拳下拉,說聲「yes!」。
那箱書其實是某位旅法作家的二手書,不僅這本小說,同個箱子一系列的法文文學雜誌《Magazine Littéraire》亦成為我剛學習法文時的最好讀物(最好?因為看不懂又如此渴望讀懂,引起的慾望像是初認識文學時的慾望二次燃燒)。
舊書從遠方而來,也將我帶向遠方,到後來,換我將書帶到遠方。
展開留學生涯,乍到巴黎第一天卻驚慌失措,徹底幻滅。混亂間,意外走到聖米歇爾大道上的二手書店。我看見一整排口袋書被隨意放在店門外的平台任人挑選。剛到巴黎覺得一切的物價都是台灣的兩三倍,我卻隨手一抓,便是一本法譯版的《精靈之屋》。除了驚訝這麼好找,發現二手售價1.5歐元,還不到新台幣100元,頓時有了活力。
旅法8年,習慣不改,把時間擲在舊書攤、舊書市集,有時沿著塞納河畔來回走,晃眼就是一天。
有些書就是特別記得,有年巴黎書展,請來了魯西迪與保羅奧斯特兩人夢幻對談(至今沒看過比這更驚人的組合)。對談後,我先拿了《午夜之子》給魯西迪簽,再拿《幻影書》給奧斯特簽。《午夜之子》是我在舊書店打工第一天,用當天工資買下的第一本英文書,《幻影書》則是在艾克斯(Aix-en-Provence)某個小巷的英文書店購得。這兩本簽名書,再過了幾年,亦隨著我回到台灣。
最後,再提一個小故事吧。同樣在舊書店工作時,某天,收到數十箱的書。聽同事說道,這來自於我非常喜愛的小說家,由於即將出國,把書全部處理了。那是以我那個年紀,最近距離理解(但其實更多是難以想像)「成為一位作家要讀多少的書」的時刻了。我看著一箱箱的英文與中文書,文學之外,也有哲學、歷史與其他。而當中意外的,我看見一本羅蘭巴特的法文書。我以當時初學的法語能力指認書名:《愛情論述的片段》。我當場買下此書,回家一查,發現這本書就是《戀人絮語》。
不過這個直譯書名,就一直深刻記得了。談論書的話語,確實也像是某種愛情論述,永遠是片段的,但又如此綿綿不絕——以為中斷的,卻又在某處接連起來——,彷彿無窮無盡。
這故事仍有後續。前陣子,終於與這作家相遇。我說起了這段故事:這本法文版《戀人絮語》,我帶去了法國,8年後,又帶回台灣。
她說:「這是我在愛丁堡買的,當時學了一點點法文。後來帶回台灣,沒想到會到你手中。」
頓時百感交集。偶然成為作者,意味著自己的文字也進入了這樣的交換系統,或者說,打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在那。只是我沒有察覺到,而把自己當作單純的收禮者。
我說:「所以一本書的命運,真的比我們想像來得長久。」
「是啊」,她回答。
所謂書的歸返,確實像牟斯的《禮物》,帶著某種精神能量在,只是有時換了另一種形式存在。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阿奎學歷 在 添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工商請洽經紀人鳳梨Line:Pineapple6
#訂閱添財 #只會玩刀鋒 #傳說對決 #奎倫 #小饅頭
最高牌位第一伺服器SS 第三名
身高 : 178 體重 : 70
性別 : 男
學歷:大三休學
當兵:已退伍
得獎經歷:
新加坡交流國際賽台灣代表第二名
傳說對決台北杯第二名
金剛平台無數活動得名
#追蹤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k6645/
#追蹤instagram
https://reurl.cc/DaYgE
--------直播地方--------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ack6645/
每天晚上固定7:30-10:30(沒活動的話)
------生活日常------
IG:https://www.instagram.com/back6645/
-----------------------------------------------------------------
背景音樂 ↓ ↓ ↓
Tobu Itro - Sunburst [NCS Releas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ovl0EJqnIw/hqdefault.jpg)
阿奎學歷 在 添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工商請洽經濟人鳳梨Line:Pineapple6
#訂閱添財 #只會玩刀鋒 #傳說對決 #十六連勝 #十六場MVP
SS單排專精 刀鋒、奎倫 玩家
最高牌位第一伺服器SS 第三名
身高 : 178 體重 : 70
性別 : 男
學歷:大三休學
當兵:已退伍
得獎經歷:
新加坡交流國際賽台灣代表第二名
傳說對決台北杯第二名
金剛平台無數活動得名
#追蹤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k6645/
#追蹤instagram
https://reurl.cc/DaYgE
--------直播地方--------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ack6645/
每天晚上固定7:30-10:30(沒活動的話)
------生活日常------
IG:https://www.instagram.com/back6645/
-----------------------------------------------------------------
背景音樂 ↓ ↓ ↓
Tobu Itro - Sunburst [NCS Releas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ewdtnMmW9o/hqdefault.jpg)
阿奎學歷 在 添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工商請洽經濟人鳳梨Line:Pineapple6
#訂閱添財 #只會玩刀鋒 #傳說對決 #Genji
自介
SS單排專精 刀鋒、奎倫 玩家
最高牌位第一伺服器SS 第三名
身高 : 178 體重 : 70
性別 : 男
學歷:大三休學
當兵:已退伍
得獎經歷:
新加坡交流國際賽台灣代表第二名
傳說對決台北杯第二名
金剛平台無數活動得名
#追蹤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k6645/
#追蹤instagram
https://reurl.cc/DaYgE
--------直播地方--------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ack6645/
每天晚上固定7:30-10:30(沒活動的話)
------生活日常------
IG:https://www.instagram.com/back6645/
-----------------------------------------------------------------
背景音樂 ↓ ↓ ↓
Tobu Itro - Sunburst [NCS Releas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GiJDDMfSh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