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前夕,收到這本書~
《阿德勒給孩子的30句自信名言》,
.
阿德勒是誰?
.
阿德勒生於奧地利,從小患有佝僂病而體弱多病、行動不便,使得他沒有辦法和一般小朋友一樣跑跳自如,後來發生兩次車禍;五歲時得了嚴重的肺炎,痊癒後決定當醫生。
他的童年生活籠罩著對死的恐懼和對自己的虛弱而感到的憤怒,而這些幼年經驗也使他強調的早期記憶對個體心理的重要影響。
求學時期,剛開始他的成績並不好,他為了克服自己的自卑感,努力向學,再加上父親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成績逐漸進步。
他是醫學博士,起先是眼科與內科醫生,後來轉到神經學和精神病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你們有沒有看到上面簡介【最重要】的一句話…
.
有看到嗎?
.
就是這一句…
《再加上【父親】不斷地給予【鼓勵】和【支持】》!
.
所以~
【父親】的角色,對於孩子,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
.
【鼓勵】與【支持】,對於孩子,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
.
這本書淺顯易懂,我一口氣就看完了,
這是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平常我也是這樣鼓勵蔡傑的,
非常適合親子共讀的書籍,
一定推薦給大家!
.
《阿德勒給孩子的30句自信名言》
★用充滿生活智慧的故事,引導孩子透過閱讀獲得與生活經驗印證的至理名言。
★以淺白的文字,和孩子說自信,勇敢是自信的態度,每個人都需要練習。
★「鼓勵」是最好的獎勵方式,可以刺激每一個人產生自信,變得更好。
★和孩子分享平凡和實在,共同感受勵志又充滿能量的心靈交流。
★孩子需要鼓勵,幫助他們展現自信。
.
聖誕節,也是送禮物的節日,
好了~不囉嗦,抽獎活動開始!
.
-----★-----★-----★-----★-----★-----
.
《阿德勒給孩子的30句自信名言》
【抽獎辦法】 :
.
(1)請先按「讚」成為「@蔡傑爸」粉絲團粉絲!
https://www.facebook.com/tsaijey/
.
(2)請於下方留言…
我想看《阿德勒給孩子的30句自信名言》,
.
(3)請將此篇按【分享】出去,記得設定「公開」。
.
★ 簡單完成以上《三項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 ★
.
~~~~~~~~~~~~~~~~~~~~~~~
.
◆得獎贈品:《阿德勒給孩子的30句自信名言》,共抽出3名。
◆活動截止:109.12.28(一)中午12:00
◆得獎公告:109.12.28(一)晚上18:00之前公告得獎名單,請得獎者私訊提供~郵寄區號、姓名、地址、電話。
.
-----★-----★-----★-----★-----★-----
.
我等不及了,要直接購買,可以!
來~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7164?sloc=main
-----★-----★-----★-----★-----★-----
.
【109.12.29更新】~ 抽 獎 活 動 結 束 !
恭喜 ~ Yi Hane Huang、鄭昭進、Han-Rung Li,三位網友。
可獲得-《阿德勒給孩子的30句自信名言》一書。
謝謝大家的參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凹凹u彤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阿德勒心理學#人生風格#早期記憶 歡迎乾爸乾媽 各廠商置入 來信 [email protected] 追縱我 ----------------------------------------------------------- INSTAGRAM: ououyu https://...
阿德勒早期記憶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花花前陣子完成的書,經出版社評估後認為可能只有我的讀者會買單,在沒有修改的情況下直接出版的話,大概會賣得很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我接受了出版社的建議,重新修改我的內容,不過對於出版社給予的意見「書的內容部落格都有了,讀者看網路上的就好幹麼要花錢買?」不得不說,我是有些不悅的。
.
我過去是一名健身教練,收了不少因為看網路影片亂練結果一身傷而且絲毫沒進步的學生;我自己在研究的個體心理學網路上資訊也很多,但我為什麼自己就是教練還要花錢去進修訓練課程;又為什麼網路資訊我我仍舊還是會花錢買實體書回來,自己研讀自己做重點筆記。
.
有些價值,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的。
.
所以我決定今日開始,每週六晚上八點都會發一到三篇本書的內容,而且是按照順序不是隨機挑選,不論將來本書是否出版,我都會一直發到結束,不想花錢買書也可以網路上看就好。
.
因為有些價值,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的。(以下開始)
.
#0_1個體心理學
.
個體心理學這名稱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多數人熟悉的是它的另一個名字「阿德勒心理學」。
.
西元1870年2月7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除了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
.
猶太籍的阿德勒,家庭環境算是富裕,但是他的童年卻有著相當多的不幸。阿德勒有其他六個兄弟姊妹,他是排行在老三;罹患佝僂病的阿德勒,因為自小體弱多病以及行動不便,他無法在童年時期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同時也為自己的能力不如兄長與鄰居而感到自卑。
.
除了自身的疾病之外,阿德勒也親眼目睹了年幼的弟弟在自己面前過世,從小就籠罩在死亡的恐懼中,讓阿德勒立志要成為一名醫師。早期阿德勒的成機並不突出,但在父親的鼓勵與支持下逐漸進步;後來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曾經當過眼科以及內科醫師。
.
一戰時期的阿德勒擔任軍醫,當時每天要面許多的傷兵,評估這些軍人的心理狀況是否能夠重回戰場,這些經驗讓阿德勒體會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戰後便將重心轉移到神經學以及精神病學。
.
阿德勒發表了許多關於器官缺陷與自卑感的論文,在西元1899年,受到了精神病理學權威的佛洛伊德邀請,阿德勒加入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並於1910年擔任該學會主席一職。
.
隨著與佛洛伊德的觀點衝突越來越多,阿德勒在西元1911年離開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並且正式成立了「個體心理學學會」。
.
阿德勒曾經希望透過政治來改變整個環境,然而政治並沒有他預期那麼單純,在心力交瘁下,阿德勒認為如果要達成理想中的世界,得要從兒童的教育開始著手。
.
他發表了許多關於兒童教育以及兒童行為的論文,並在維也納與德國其他地方創立了三十多處兒童諮詢中心,諮詢對象多為教師與父母,將個體心理學活用在教育機構與家庭當中,希望透過兒童的教養來改變整個環境。
.
這段期間的阿德勒聲名遠播,經常受邀到各處發表演說,並且受聘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西元1932年成為紐約長島醫學系主任,於1934年定居美國。附帶一提,在許多介紹阿德勒的書籍中都會特別提到,阿德勒一直到55歲才開始學習英文。
.
我在某些書上所看到的說明是,阿德勒認為有些口譯翻得不夠到位,他希望能夠讓聽眾更加理解他所說的內容,而在當時大部分的演講都是在美國,因此阿德勒才重新開始學習英文。這邊也能夠用來解釋本書後面會提到的「目的論」,不論當時的年齡或是各種條件如何,當一個人決心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一定能夠找出方式來克服。
.
距今一百多年前,阿德勒底下門生眾多,且名聲更是與佛洛伊德不相上下。然而身為猶太籍的阿德勒,在二戰期間受到納粹的迫害,許多猶太人遭到屠殺,其中包含了大量阿德勒的弟子。阿德勒所發表的論文與臨床講義在當時也遭到禁止,因此現今才會鮮少聽過他的名字。
.
許多倖存的阿德勒門生努力地將他的學說給保留下來,在美國也有不少深受個體心理學派所影響的專業人士,在2020年的現今,人權與自由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所重視,因此我們才有機會能夠再一次認識這位,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洞見未來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0_2人生型態取決與個體所使用的「素材」
.
客觀的世界上活著每一個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活在主觀的世界上。這聽起來有點饒舌,這兩句話的意思,客觀上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都是一樣的,但是同一個客觀的世界,卻會因為個體的差異而有不同主觀上的認定。
.
例如有些人在遭遇到挫折時,會將挫折當做是進步的動力,藉著修正錯誤讓自己能夠克服難題;而也有些人在同樣遭到挫折時,會將失敗當成是一種羞恥的烙印,並且相信自己克服不了這些問題,從此遇到同樣的問題都會選擇逃避。這樣不同的心態,我們稱之為「人生型態」。
.
我們會透過不同的人生型態選擇相對應的「素材」,所謂的素材指的是我們一生當中,所經歷過的一切,包括在我們的記憶尚未成形之前,也就是出生至三到四歲左右的嬰幼兒時期。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教育,並且明確地指出,不當的教養模式會如何摧毀一個孩子。
.
在《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一書當中,也有提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下稱CPTSD)的造成,多是在童年時期曾經遭到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不當對待,包含性侵、肢體的虐待、言語的虐待、無視孩子的需求、否定孩子的感受、嘲笑或者欺騙孩子等等。
.
這些傷害都會烙印在孩子的身體記憶當中,當時的孩子可能才幾個月大,即便將來長大後這些記憶已經無法想起,但是當時的感受會永遠被身體給記下來。在往後的人生一但觸發了相關的條件,那些記憶帶來的負面感受就會重新湧現出來,並且使個體做出在童年時期習得的應對反應。
.
舉例來說,童年時期經常被照顧者嘲笑的孩子,在長大後容易變成沒有主見、附和他人的應聲蟲。以CPTSD來看,是因為個體認為講出自己的想法會得到負面的結果,為了避免發生遭到嘲笑與否定的情緒重現,必須將自己真實的想法給隱藏起來。
.
而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孩子選擇了「表達自我會被嘲笑」這樣的經驗,當成是他人生型態的素材,因此在遇到任何需要做出選擇的情況時,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主流的、他人建議的、他人認同的那些「安全牌」。
.
阿德勒說一個人的人生型態大概會在五歲左右就已經成形,雖然後來也有說法是,大約在孩童八歲左右時才成形。但不論是哪一個階段,都不能夠否認孩子的童年時期,給予素材的重要性,這也是個體心理學一直不斷強調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原因。
.
一但人生型態成形後,後面要在改變就會變得十分困難,許多個體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型態。但個體心理學以及《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一書當中,都有提到,人生型態是後天習得的生存模式,因此也能夠透過後天的學習去改變原本的人生型態。
.
接下來我會開始藉由我的人生故事,慢慢跟大家說明「素材」對於兒童有著多大的影響。
.
#1_家庭暴力
.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我出生了。
.
沒有新手父母應該有的,那種迎接新生兒的喜悅;也沒有現在提倡的二十四小時內,母嬰的肌膚接觸。確切的情形是如何我也無從考證,我只能夠憑想像與推測,在那狹窄陰暗的產房中,有個年輕產婦,將她的女兒給生了下來。
.
當然,她也有可能是請產婆到府接生;但我更傾向於認為,我的親生母親會選擇在一個,她認為安全且隱密的場所將我娩出。
.
養父母在透過合法的流程後,正式收養我成為家中的一份子。
.
我成長在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家庭;母親嫁給我父親不久之後,檢查出罹患了子宮肌瘤。70年代的當時,醫療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即便再如何地不願意,為保全性命母親也只能夠選擇,將她身為女人的標記「子宮」整個摘除。
.
從此之後,母親永久喪失了生育能力,也將原本就不和睦的婆媳關係,推至冰點。
.
我父親是家中長子,被祖父母寄予厚望。祖父母希望父親能夠傳宗接代,並且接手家裡的鳳梨園,繼承祖先留下的家業;結果父親卻娶了個無法生育的女人,可以想見,當年祖父母他們有多崩潰了。
.
祖父母不斷洗腦父親離婚再娶,但我的父親是個老實人,不願意辜負母親;即便祖母後來讓步表示,納二房也沒關係,只要黃氏有後就好了。但我的父親仍舊表示,既然已經娶了我母親為妻,身為丈夫的他,就會對妻子的一生負責到底。
.
背負著長輩盼不到的期望,原本生活單純的父親,學會酗酒也開始夜歸;我的童年時期經常會看見,母親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角落啜泣。
.
「恁老爸佇咧外口一定有查某。」
.
母親幽幽地,對著才幼稚園大的我這麼說著;其實年幼的我,並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是爸爸的朋友裡面,有個女人這樣嗎?我小小的腦袋無法明白,我只知道母親每當說著這些話的同時,眼淚也在往下掉,但她的臉上卻看不出任何表情。
.
某天,我父親下了班又去喝酒了,當他醉醺醺地回到家後,硬是把已經在睡夢中的我,以及哥哥給叫醒。他要我們兄妹倆面對著牆壁跪下,然後抽出了腰間的皮帶,瘋狂抽打我與哥哥;沒有任何理由地,只因為父親想打人,於是我跟哥哥就應該被打。
.
我的母親嚇壞了,她死命地抓住父親的手,要他別再打了;我還那麼小,再打下去真的會把我打死的。
.
「擱毋停手我就死在恁的面頭前!」
.
父親被她這樣一吼給嚇到停下動作,下一秒就走向浴室洗澡、睡覺,就好像上一秒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般。從那一天起,這樣的戲碼一個月總要上演個一到兩次。若是那個月,父親的生活較為不順,例如任職的製材工廠停工、鳳梨價格大跌、整個作期血本無歸時,可能會有一陣子天天上演。
.
為了不在睡夢中突然被嚇醒;我學會了只要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能立刻醒來的極淺眠技能。父親的KAWASAKI一進到家中,在二樓睡覺的我就會馬上醒來,然後視死如歸一般,等著迎接他的下一步。
.
(待續)
.
#每週六更新
阿德勒早期記憶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然前幾天才講不會更新,不過比起我自己在鬧的小彆扭,這件事情更為重要,我最近慢慢在IG上談我的過去,那些我開始經營粉絲頁以來不曾告訴過你們,甚至連我的朋友也不見得知道的過去,在治療憂鬱症的這些年,我的病情反反覆覆,直到今年我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應該不會再發病了,不是吃了多神奇的藥或是看哪個厲害的醫生,我只是選擇了接受過去,然後原諒加害者。
身為受害者,我可以放下仇恨,選擇原諒,然後去做我可以改變的事情,例如讓這世界能夠有更多的愛。以下是我IG部分內容,全文請至我的IG閱讀
【可惡的你、可憐的我、今後應該怎麼辦?關於阿德勒對我的影響】
.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親戚誘姦,大概從四五歲開始,一直持續到小學三四年級或五年級吧我不太記得了,當時的學校對於性教育是非常保守的,而我的父母也是絕口不提有關兩性的話題,甚至連電視播到男女主角擁抱、親吻的畫面都會立刻轉台,所以我沒有得到正確的觀念,遇到被親戚誘姦這樣的狀況時我該怎麼做。
.
我用我小小的腦袋去試著理解這樣的行為,我認為對方應該是很喜歡我,等我長大後他會跟我結婚,所以他才會對我做這些事情吧?結果後來他結婚了,但新娘子不是我。當時的我認為自己被拋棄了,就像沒人要的破鞋一樣,我開始行徑變得很花痴,上國中後甚至一天到晚想要跟人談戀愛,不過當時的我長得實在太醜太噁心,完全不會是正常男孩子會喜歡的類型,因此我的國中三年很平安的過去了。
.
國中畢業後我的臉開始比較正常,也學會打扮自己,慢慢有些男孩子對我有意思,不過他們並非只是單純想跟我做朋友而已,而是有其他更進一步的意圖,我就在國中畢業後開始過著不愛惜自己身體的生活,直到遇到我前夫才結束。那段時間我的行為就是在報復,報復那個誘姦我的人拋棄我,報復我的父母對我不聞不問(直到現在他們仍然不知道我有這段過去),我今天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們這些人害的,你們要負起全部的責任!然而我的日子沒有過得比較好,這些人沒有來負責我的人生,我的痛苦絲毫沒有減輕反而日漸加劇,最後變成憂鬱症。
.
2016年八月是我最近一次發病,我重新開始吃藥控制的日子,直到兩個月前醫生判斷我可以停藥了,我想藥物的輔助肯定是有的,但最重要還是我終於決定不要讓自己困在「可惡的他、可憐的我」這樣的負面循環中,我決定面對「今後應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能改變的只有當下的自己,重點不在於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你賦予這些經驗什麼樣的意義。你認為它是創傷,那麼它就只能是創傷,並且重複地、不斷地傷害著你。
.
我選擇面對「今後應該怎麼辦」,當時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傷害我,因為沒有人教過他這是不對的,後來他選擇停止也許是他終於了解到自己不應該這麼做。雖然我無法保護當時年幼的自己,但我已經有能力保護現在的自己,並且教育我的下一代如何正確的尊重他人,尤其是身體。那一刻起,我終於能夠感受到自己不是一雙破鞋,而是一雙漂亮的舞鞋,舞著屬於我自己的人生。
.
憂鬱症帶給我的傷害未來還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我不知道,但那不是我現在要煩惱的問題,現在的我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好好的跟身邊每一個人相處,好好的善待自己,努力的把每一天當成全新的一天去面對。世界很單純,就看你怎麼去看待它。
IG:huahua.323
大家好,我是囧星人。
我想跟各位坦白一件事,並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我想要去相信,如果多一點人知曉真相,在這世界上最在乎我的她,會不會比較不痛苦。
在我因為囧說書的集資計劃成名之後,接受過很多次的專訪,有的談及閱讀對我的影響,有的談及我坎坷的成長背景,但無論對誰的發問,我從來都刻意忽略掉我人生經驗中,可以說最不堪回顧的一塊記憶拼圖。
在我 9 歲那年,我被父親放置在香港的一位朋友家數個月,在那期間我受到虐待和性侵。
被帶離香港時,父親強迫我要對加害人說謝謝和再見,之後許多年,我的父親持續用他重男輕女、對我的性別本身極其輕蔑的方式養育我。幾年前,加害人去世了,父親得意洋洋告訴我,他負責主持那個人的喪禮,稱讚那人是多正直的好人。
對這一切,我只是沉默不回應,我知道父親如果知道事實一定會無比心痛和內疚(儘管他歧視女性,畢竟是我的父親)。一直到 25 歲尋求諮商之前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曾想像父母離婚感情不好是自己的錯,他們不會放過拿任何事當作武器責怪對方。
聽慣了他們互相指責對方是個壞家長,我必須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任何疑似不好的事情,都要隱瞞,何況我 9 歲的時候,加害人明確指示了什麼叫做「不乖」。
在我繼續長大的歷程中,家長的偏袒和威權式教育令我的心理越來越不平衡,我的性格一度變得扭曲暴躁,回台灣後試著對母親透露這件事,她的回應卻是「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要告訴你爸」。我對這兩句話直覺上的解讀是,第一,我是被害,卻是羞恥的;第二,這件事又變成了你們指責對方的武器。
痛苦一直得不到紓解,我曾求助於心理諮商和宗教,最後放下怨恨的有效方式是跟父母保持距離,不再指望他們打從心底的了解和關懷。我足夠愛我的父母,不忍去恨他們,不得不去相信世界上沒有苦痛值得比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好或壞事都是一種恩賜。
無論怎樣我都沒有對外說出自己最痛苦的回憶,在成為知名人物的今天也是,我只是幼稚的想要證明,即使不是受害人也有資格教人寬恕,如果放任怨恨滋長,誰都會變成一頭恐怖的怪物,最後我跟其他的受害人都得不到救贖。
隱藏傷痕,我才有辦法當別人的盾牌,我必須承受得住不管受到什麼樣的辱罵、嘲諷、誤解,都能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在安慰別人時,卻讓別人窺見自己心中那巨大的瘡疤。我不希望自己在鏡頭的從容搞笑,引來的卻是同情的淚水。我身上已經貼了太多的標籤,經歷了足夠多的歧視,不怕再多的羞辱和指責,只恐懼不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的經歷構成了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很難懂困惑的人格面向,從早期尖酸刻薄的搞笑到現在正經八百的說書,越來越不迎合大眾,我到底是怎樣的人?有人會認為我是遵循著所謂的「商業嗅覺」,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跑,事實是,我只是從一張面具換到了另一張面具,但我在越來越接近真實裸露的自己,那種強大的違和感難免引起誤解。我體諒因為多數人並不知道我行為背後的意義。
可以原諒和寬恕任何人,輕易對他人掏心掏肺,時而有嫉惡如仇的一面,又對背叛和控制行為極度敏感,是我性格中的矛盾面向,看似混亂,其實又是整合的。我的伴侶一直對我這種近乎聖人的善良很心痛,我對她說,這不是善良,是我不得不這樣活。
擴大影響力,讓他人相信我,我才能做更多事。這種死命的追求,就容易令脆弱面曝露。我對背叛與誤解的敏感常常讓我失去理性而情緒用事,但我自己知道那不是惡意(也盡全力讓人相信)。
打個岔,讓我們說回許多人關心的那件事——
(我想最近我犯的錯,不管怎樣都會有人提起,這是很糟糕的時間點,請容我一起在這篇文章解釋。)
今年的 4/1 前夕,跟我親自見過面,說她也是我的粉絲的林記者,兩天不回覆我的信之後,選擇用偏激的方式在她的個人臉書頁面,指責我為一個不講理又蠻橫的網紅,且鼓動讓越多人知道越好,那不是事實。在看到她貼文後,我迅速去回應了,並寫信表達想要打電話再進行溝通。
但她單方面缺乏證據的指責卻被瘋狂轉發,到達了七八百轉貼的數字,連我朋友圈內的人也相信了她的言論。
我的情緒一片混亂,不懂為何明明這幾天我一直在認錯、道歉、讓步,結果卻遭來這樣的對待?幾天的壓力下來早已疲憊不堪,一夜未眠之後,第二天晚上,林記者撥通了我的 LINE。(有人質疑打電話的順序,請看這裡解答:https://imgur.com/a/jzF8TOy )而我思考了幾秒鐘後,按下臉書直播按鈕。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不想要再多生什麼各說各話的枝節來。
我心急如焚、一廂情願的想只要釋出善意就好,而且她好歹是個資深媒體人,她知道如何應對。為示出我想要溝通的真心,我沒有戴鬍子。
可是林記者表現得出乎我意料,我克制不住流淚。心裡非常懊悔,確實不該做這件事,即使面對觀眾,我努力冷靜說話,並答應不會刪直播,即使這不是最終結論,這絕對是我最大的錯誤,是我的錯就不該抹去痕跡。
可是結束後我想起在直播中提過她的真名,而且很多粉絲一味站在我的立場指責記者,一邊轉發直播。看著直播轉貼數字持續上升,我決定刪除記錄。這是我能為對方做的事。
4/1 凌晨,我沒有多做解釋,立刻給林記者寫了道歉信,然後刪除直播。第二天看到林記者把她自己的貼文刪除了。(有人說她沒刪,這點我不確定,因為我只看到我的轉貼回應不見了,可能是我被封鎖了)
林記者到現在也沒有回應我,沒關係,我想我可以原諒她做的那件事就夠了,她不該原諒我。
這件事跟我前面談到的許多回憶關聯在哪呢?
因為就在 4/1 凌晨,我被自責的情緒逼迫到近乎崩潰的躺在床上,我好想要消失,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再說書。我的伴侶試圖鼓勵我,無意間問了一句:「你有什麼秘密不能讓人知道嗎?」
我以為她在我們交往之初就很清楚了,所以很自然的答道:「我小時候發生的虐待和性侵,我想要保護父母,不敢說出口。」
她聽到我的回答卻愣住了,我沒有意料到,原來她第一次聽的時候,出現了記憶斷片,她選擇性遺忘不想面對的部分,所以我這樣回答的時候,她才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她幾乎是立刻崩潰的大哭了,難過她為何忘記了這點。
她的痛苦情緒遠超過了我。我振作得很快,接下來的兩個月,我不再需要安慰,但她卻陷入了重度憂鬱中,甚至出現了躁狂的症狀,她恨一切傷害我的人,恨我的家人。所有針對我而來的攻擊和不諒解,我沒有特別的感覺,她全部代為承受,她一到夜晚就在哭泣,再重的藥也沒有用。
她只能獨自承受這個秘密,每天都在重播我被害的情景,她說不能殺人的話,就只能殺了她自己。我的立場無法安慰她,越說寬恕,她越發憤怒。陪著她去看醫生,看她每天白天狀況有一點點好轉,晚上再故態復萌,有時候連續幾天的以淚洗面。
關於我自己的事,我不是沒有發出過求救訊號,在我的第一本書收錄的《說不出口的傷與痛》開頭想要說三個故事,最後只說了兩個,因為第三個故事的主角是我,當時我還沒有勇氣說出口。
我選擇要說出來,一部分原因是,在幫助其他人之前,我必須拯救我的伴侶。如果這個秘密由更多人分擔,說不定她的痛苦可以少一點。那被我保護了 20 幾年的父親,他必須受到指責,他承擔得起,我伴侶的代償可以不用如此沉重。
更大的原因是,雖然我說不想曝露受害人身份是我的一個堅持,但那何嘗不是我粉飾軟弱的藉口?
在受害事件中,我沒有任何的錯,作為公眾人物反而可能更應該表現出勇氣,否則我要如何讓人相信受害人放下怨恨、活得堂堂正正、甚至……療癒他人、取悅他人,活成一個報章雜誌報導的「囧星人」?
所以我要說出來。
我是 #囧星人,這個名字是朋友給我的。
我戴著 #假鬍子,這個鬍子是朋友做給我的,用來遮掩牙套。如今雖然沒有牙套,但我繼續戴著鬍子,因為如此大家才能認得我。
我在網上說書,被人稱作 #知識型網紅。
我主張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生產許多人嗤之以鼻的 #心靈雞湯。
我是一個有 #同性伴侶 的 #無性戀者。
我以前沒有說過,但從今以後你們知曉了,我還是個童年受到 #虐待 和 #性侵 的 #倖存者。這是一份遲到的 #MeToo 自白。
多了幾個標籤,不過我還是會在這裡,只要有人願意聽,願意看,我就會繼續搞笑和說書。所有事情都不會因為早就存在、只是被翻覆出來而改變,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更糟或更好的未來。
阿德勒早期記憶 在 凹凹u彤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阿德勒心理學#人生風格#早期記憶
歡迎乾爸乾媽 各廠商置入
來信 [email protected]
追縱我
-----------------------------------------------------------
INSTAGRAM: ououyu
https://www.instagram.com/ououyu/
FACEBOOK: (游彤葳wei)
https://www.facebook.com/ououyu/?moda...
Tiktok: ououyu